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或小袖,扠臂;乙揪甲大领,扶臂。

要领:揪、裯、挣、踢、亮。

动作过程:裯踢与大拿踢不同,方向恰好相反。甲左手揪住乙袖后,右 脚上步扠乙,抓袖手向侧后拽拽,抬左腿转体坐腰踢乙,运用扠裯之力把乙 踢倒(图8-29)。

图片47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要裯掀时,乙向左后转身背步,拢甲右手,右手按 甲右膝,使手别。

抹脖脚

抹脖脚也叫抹脖拦脚。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袖;乙散手。

要领:揪、捅、抹、踢。

动作过程:抹脖脚有两种踢法。对方前腿离得远,踢其底腿,叫里冲 子;与对方距离合适,踢前腿叫泼脚。抹脖拦脚的踢法和里冲子动作基本相 同,惟一不同的是里冲子踢对方的后腿内侧(内侧踝骨),而拦脚是踢对方 的前腿(小腿最下部)。甲揪住乙的小袖在上底步的同时,用猛力突然斜向 搓捅乙袖,藉此引出乙的戗力。然后迅速撤步,上手用斜错的横向撕抹力以 手掌(小指侧后面处)抹按乙的颈部,在乙后腿向前迈步时,甲以右腿踢拦 乙脚面以上部位,将乙摔倒(图8-30、图8-31、图8-32)。

化解与反攻:在甲捶捅臂要踢时,乙立即绕按底手,并滑步欺向甲的底 柱而形成挤桩。

图片48

板踢

跤架:甲左、乙右,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偏带、小袖、直门、偏门均可;乙揪甲小袖和大领。

要领:揪、扳、踢、提。

动作过程:扳踢是手脚分工合作的招术。甲右手攥乙小袖,左手抱住乙 的右腿并将之扳起来提至腰际,然后抬右腿踢乙的左腿,将乙踢倒。底手下拽,上手上扬,抬腿踢乙站桩,这三个动作要紧密衔接(图8-33)。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抄腿时,乙立即横耘,使大拿踢。

 

图片49

摇车脚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衩、小袖;乙揪甲上领和小袖。

要领:挂、摘、插、搂、踢。

动作过程:摇车脚是声东击西的换腰绊子。乙揪甲大领,甲揪衩摘腕捶 乙,乙被迫向前扑身倒步,以维持站立平衡。在乙刚跳至甲的捶腿前边时, 甲松开拿乙臂之手,上步换底桩,转身坐腰抬捶桩腿,把乙踢倒。此绊因输 跤者经前后左右摇摆后倒地,犹如小铁道的翻斗车,因而得名(图8-34、 图 8-35、图 8-36)。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摘臂使捶时,乙立即跪腿,上步使耙。

裹手泼脚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偏门、小袖;乙揪甲小袖,扶肩。

要领:拉、裹、圆、踢、掰。

动作过程:双方比赛中,甲揪乙往自己身前一拉(行话叫“往里一紧”),乙误认为甲要使偏门泼脚,而立即冲欺甲的站桩,甲随即松小袖底 手,迅速抱搂住乙的脖项,掰颈,使乙的上体形成歪斜不支的姿势。甲随即 抬左腿踢乙的右腿,把乙摔倒(图8-37)。

 

图片50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裹踢时,乙立即横脯撑捌,并踢甲的底桩,形成捌 手泼脚。

倒脚

倒脚也叫元宝脚或羊尾巴坠(羊尾巴坠一般揪后契或偏岔)。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锁乙腕,操偏带;乙揪甲大领。

要领:锁、捅、捶、拉、踢。

动作过程:甲把乙捶至身前,趁乙后坐之时,从后面坐腰踢乙脚跟,把 乙踢成后仰倒地(图8-38)。

化解与反攻:在甲正跳脚捶时,乙速向后齐步欺甲的站桩,或向前上步 使蹚耙。

图片51

攒手泼脚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偏带;乙圈甲臂。

要领:揪、挤、攒、提、踢、亮。

动作过程:“攒”有寄存起来的意思。攒手就是把对方的一支手固定在 一个地方,使它动作不便,以利于自己进招。甲揪乙带,乙企图用手从甲揪 带臂底下穿过后揪甲中心带,把甲臂圈住。甲趁乙穿抓之机,挤跨,把乙臂 牢牢挤在两人胯间,使之难以抽出。在乙抽臂、挺腰气力上浮时,甲猛然右转身提带,抬右脚拦踢乙的左脚外侧踩骨上部位,把乙抖扬旋转摔倒在地 (图 8-39、图 8-40)。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要踢时,乙立即滑动跪腿,欺甲的底柱,形成欺挤。

图片52

重腿踢

重腿踢也叫重腿泼脚。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袖或直门,推避乙臂;乙左手拢甲之手,右手扠甲 右腋。

要领:错、撮、按、踢。

动作过程:重脚踢是一套组合技术。甲揪到乙小袖,配合推按乙臂之 手,紧错(斜推)乙的上体,同时脚用力撮乙,迫使乙抽逃被撮之脚。在乙 抽出腿悬而未落时,甲迅速踢左腿,动摇乙的站桩,把乙踢倒(图8-41、 图 8-42)。

化解与反攻:在甲开始错、撮、挤时,乙用左手掐甲右膝,令甲腿不能 上抬,然后左转体抽出左腿,顺势背步卧腰,右手摁甲右腿膝外侧,用手别 把甲摔倒。

图片53

不抓握跤衣的跤绊,称为散手绊子。下面介绍几种散手的踢。

架梁脚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小袖,轻扶乙肩(中间变手);乙揪大领和小袖。

要领:挽、托、抹、踢、让。

动作过程:架梁脚是技巧性很强的绊子,与武术中的擒拿术极为接近。 乙企图用右手捅抓甲小袖,甲上步左手采拿缅腕,右手托乙上臂把乙手臂架 起,然后甲撤右歩,同时把乙手臂向内翻转,左手上扬,右手顺乙上臂滑至 腋下,四指按压乙肩头,迫使乙迈左腿往前跪,甲随即迅速抬腿踢乙前腿, 把乙踢倒(图8-43、图8-44、图8-45)0

化解与反攻:甲采拿乙手时,乙迅速屈左臂下沉,趁势屈身下蹲,用左 手抠甲右腿,使掏腿把甲摔倒。

图片54

(二)飞逮子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攥乙腕或徒手。

要领:弓、踢。

动作过程:飞逮子是跤术中的散手绊子,它可以攥腕,也可以不揪拿就 踢。是抓住对方的薄弱环节向对方进行突然袭击的方法之一。当乙刚一出

架,步未落稳时,甲可趁机飞起脚来朝着乙的脚后跟踢去,使对方失去平衡 而仰倒(图8-46)。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飞脚踢时,乙同时伸脚使拉耙,拉对方的前桩。

图片55

(三) 挣袖拦门脚

跤架:甲左、乙左,顺架。揪拿部位:甲捧乙肘,攥乙腕;乙揪甲小袖。

要领:挣、捋、推、踢、亮。

动作过程:乙揪住甲小袖,甲用左手自下向上拿住乙揪袖手手腕,用右 手捧抱乙的上臂上扳,与左手按力形成力偶作用•,同时撤步,牵动乙向前迈 腿。待乙迈出的腿似落非落的时候,甲抬腿迎踢乙的胫骨部位,并闪身一 亮,将乙踢倒(图8-47、图8-48)。

化解与反攻:在甲开始挣袖推臂扭身踢时,乙立即趁势追拍甲使踢之 腿,形成捂腿。

(四) 端双臂踢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乙双手操着甲带;甲两手轻按乙臂。

动作过程:乙双手操甲带,甲双手同时拢乙的肘部,乙必将弯曲的双肘向两侧张开以防堵。甲借机双手用力扳端乙两肘(并不反关节),使乙被迫 端肩翻肘、脚跟离地。甲在扳端时,可任意踢乙底柱,把乙踢倒(图8-49、 图 8-50)。

化解与反攻:在甲要圈臂踢时,乙杓挂打甲站桩,形成里咬。

图片56

(五)搀踢

俗名蹚河(出脚慎重、敏捷,似蹚河一样)。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倒乙臂;乙倒甲臂。

动作过程:中国国术有“快打慢、慢打迟”之说。在倒臂搀踢这个绊子 上,对上述要求体现得最为明显。甲倒过乙臂后,顺势前手插人乙腋下搀架 乙,并抬腿踢乙,把乙踢倒(图8-51、图8-52)。

化解与反攻:在甲要搀踢时,立即往甲裆中上步冲欺或抢先同样搀踢甲。

图片57

第二节手技

在中国式摔跤中,充分发挥手的作用,运用手的技巧出奇制胜的招术很 多,本节做一简要介绍。

一、穿腿

与对方对脸,矮身下势,把手穿人对方裆内,将对方扛起往后摔倒的技 术,称为穿腿。穿腿不是抱腿,其技术性很强。

图片57

(一)穿腿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左手揪乙小袖、右手攥乙腕;乙揪甲小袖。

要领:揪、捅、穿、扛、挺。

.动作过程:甲揪拿乙小袖,上步猛一捅乙,随即回拉,然后立即蹲桩, 右臂穿人乙前腿胴窝处,顺势将乙扛起(图8-53、图8-54)。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钻穿时,乙立即蹲桩,并刀甲前脚,或用按脖撤 腿里手豁。

图片58

(二)扦腰穿腿

又叫狼掏瞥。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带和揪袖(变条卡腰);乙揪甲大领和小袖。

要领:揪、拃、按、掮、穿、靠。

动作过程:狼掏蹩的学名应该是拃腰穿腿。甲用捶或入时,速度稍慢, 被乙抢胯在先,此时甲应迅速松开抓带的手扒住乙腰,头与肩抵住乙腹,把 乙腰拃住,然后松开抓小袖的手,从乙裆内手心向上兜住乙左腿膝窝处,把 乙腿捞起向后摔去,将乙摔倒(图8-55、图8-56)。

图片59

化解与反攻:在甲扒腰的刹那,乙立即松开抓大领手圈住甲臂,左转身 用捶,即可破解。

(三)耘穿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反挂乙直门;乙抓甲大领小袖。

动作过程:甲右手扣住乙右手,右转体长腰一插,把乙左腿捶到前边, 然后回身上右脚,落在乙两脚间;同时左手揪袖或反挂门往脖上一套,就势 钻扛乙右侧腋窝,右臂抱住乙右大腿内侧,挺身立腰把乙扛起(图8-57、 图 8-58)。

化解与反攻:当甲回身钻扛之际,乙迅速右转身做大捶桩,可将甲动作 化解。

图片60

(四)穿裆靠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袖并扶肩;乙揪甲大领和小袖。

要领:揪、滑、蹲、穿、靠。

动作过程:穿裆靠与穿腿不同,穿腿上步至对方裆内,而穿裆靠则是上 步至对方腿外侧。甲使穿裆靠时,施加于乙上体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揪小袖的手拉摞;另一点是头部仰靠乙胸部。与此同时,甲一条腿挡住乙腿,使 乙腿不得往后挪动,另外一臂扠人乙裆中,把乙横扳起来,摔倒在地(图 8-59)0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滑步穿臂时,乙立即向右转体做大捶桩,把甲动作 化解。

(五)提腿穿裆靠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袖并扶肩;乙揪甲小袖并扶臂。

要领:揪、提、滑、穿、靠。

动作过程:提腿穿裆靠和穿裆靠的动作基本相同,只是多一个提拉乙腿 动作。这个提拉乙腿动作是在使用动作的过程中顺势做出来的。甲穿腿使用 成功以后,乙欲逃脱右腿,其身体重心势必提高,甲则顺势将穿过乙裆下的 手臂,弯曲向上提拉乙右腿,把乙向后摔去(图8-60)。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伸臂穿裆时,乙迅速夺底手,斜裆使捶。

图片61

掏腿其技术动作相对简单,但对较高水平的对手很难奏效。与此相近的技术动作还有错腿等。

(一)掏腿

掏腿是与对方对脸,一手掏捋对方的前腿,另一手配合向前推按,使对 方仰倒的技术。

撕手掏腿

即抠腿,俗称里掏外抠。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乙互揪小袖,另一手散手。

要领:揪、捅、推、上、掏、欺。

动作过程:掏腿是全靠手臂进攻的绊子。甲上步向右前方支捅乙,趁乙 回力之时向左转身侧胸,同时松开抓小袖的手,换右手捅乙偏门,支捅、侧 身、换手要连成一气。当乙稍一停顿时,甲随即回身用左手抠乙右腿胭窝, 把乙抠倒(图8-61)。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推臂掏时,乙立即扭身捌甲揪门之手,同时长腿、 捺腿,形成撩勾。

图片62

接臂掏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双手接拿乙臂;乙扶甲臂。

要领:接、按、上、推、掏、欺。

运用过程:接臂掏是很好的手绊。乙伸手欲揪甲时,甲接乙臂倒乙至自 己身前。当乙向后坐腰夺臂的时候,甲的两手立即把乙臂撒开,右手用力推 搡乙胸部,左手掏抠乙的前腿腼窝处,把乙掏倒(图8-62)。

图片63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要掏时,乙立即回步推开甲推肩的臂,同时脚下使 飞逮子或落步脚。

挤桩里掏

又称里撕裆。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偏门、小袖;乙扶甲臂。

要领:揪、挤、掏、欺。

动作过程:挤桩里掏是两种方法结合而成的一种进攻招术,行话叫里撕 裆。甲用右手抢抓乙的大领或小袖,同时向乙身4后侧滑步,用挤桩挤住乙, 然后用左手抠住乙左腿胭窝处,再迅速撤右腿,右手向下掩拉,把乙摔倒。

动作有点像两手撕东西,故称里撕裆(图8-63、图8-64)。

图片64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挤时,乙迅速崩摘甲揪领之手(如甲手在里),并背后使撩勾。

(二)错腿

是与对方对脸,以左(右)手斜向推按对方的右(左)腿膝部,另一手 动作用力与其相反,使对方仰倒的技术。

按脖错腿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散手。

要领:冷、脆。

动作过程:甲乙双方见面之后刚递跤架,甲迅速上步,左手斜向推按对 方右腿膝关节的外侧,右手向下方捂按对方颈部,两手相错把乙摔倒(图 8-65)。

化解与反攻:当甲双手上下相错时,乙迅速向左转体,左手拢甲右臂, 盘右腿,右臂夹甲颈部,用盖步脑切把甲摔倒。

 

图片65 图片66

右扠左错腿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散手。

要领:冷脆劲。

动作过程:双方跤架交手后,甲用左手采拿乙右手向下一饨,然后迅速 上右脚用右臂扠在乙左腋下,向左侧拨,左手松开后按乙右膝,扠按相错, 把乙摔倒(图8-66)。

化解与反攻:乙向左转体,拢住乙手,右手按甲右膝,使手别把甲摔 倒。

耘手错腿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拿乙大领、小袖。

要领:耘按、错横。

动作过程:甲揪抓对方大领、小袖,上步耘乙,乙被耘不由自主地会产 生抗劲,此时甲迅速回身用抓领手斜向下按,同时松开揪袖的左手按乙的右 膝,两力相错把乙摔倒。大拿错腿和大拿耙拿动作近似(图8-67)。

图片67

化解与反攻:当甲回身欲错之时,乙迅速向右转体做大捶桩,用捶可以 化解,甚至可以把甲摔倒。

(三)铁鞋拔

动作如同提鞋的鞋拔子,故以此得名。在传统的中国跤服饰中,脚穿螳 螂肚靴子。靴蚴靠近踩关节处前凸出两个肚,有点像螳螂肚。使用此法时, 进攻者低头弯腰反手提靴子后面的肚,把对方拉倒。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散手。

要领:蹲提、拉、撤。

动作过程:甲乙双方顶架站立。甲右手用假动作去抓乙领,乙侧身后躲 闪,左脚落在前面,此时甲迅速下蹲,弯腰伸手,以右手反手抓住乙方的左 脚跟,向斜上方猛一提拉,把乙摔倒(图8-68、图8-69)。

化解与反攻:趁甲弯腰之际,用左手按甲颈部,同时向右转体捶桩,把 乙顺倒。

图片68 图片69

三、扠闪、里手豁、手别

(一)扠闪

是与对方对脸,以P (左)臂捧扠在对方左(右)腋下,利用对方的犟 劲,撤步闪身,把对方摔倒的技术。扠闪是技巧性很强的高难动作,其特点 是借人之力,顺人之势,用较小的力将对方摔倒。

扠闪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袖并攥腕;乙欲揪甲领。

要领:揪、捅、扠、撤、空。

动作过程:当甲扠到乙腋下时,用力向上捧托。乙势必沉膀,甲借用乙 的沉劲,垂臂撤手一拉,连同底手的捅力和急转之下的撤步一闪,双手向外 一撒,如同渔翁撒网,把乙摔倒(图8-70、图8-71、图8-72)。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扠肩时,乙立即夹住甲扠腋下之手,并上步使切。

图片71 图片70

扠撤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袖并攥腕;乙扶甲臂。

要领:揪、捅、扠、垂、撤。

动作过程:扠撤与扠闪基本一样,只是扠闪可以往斜下方向做撒网动 作,活动范围较大。扠撤是把手臂扠人乙的腋下时,比扠闪用力要大一些, 引出乙的对抗力量也大,而且沉坠力强。在扠上后应立即往下垂肘撤手,同 时脚下撤步。总之,扠闪是向横斜方后闪并撤步,而扠撤是撤步后立即直着 往下垂肘撤手,使乙重心失控而倒地(图8-73、图8-74)。

化解与反攻:甲上扠乙腋,乙趁势夹甲脖颈,用切把甲摔倒。

捶扠

即捶过来使扠闪。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小袖并反挂乙直门;乙揪甲大领。

要领:锁、捶、扠、长、撤。

动作过程:捶扠就是先捶再使扠闪的进攻方法。甲长腰、甩脸捏乙。在 乙被捶败步前跳,以维持站立平衡时,甲松开反挂门手后再扠乙腋下,立即扭身撤步后闪,将乙摔倒(图8-75、图8-76)。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捶过扠臂时,乙立即接夺甲扠臂之手(作为底手), 上步使划切。

图片72 图片73

(二)手豁

手豁同样是技巧性较强的动作,需要上下配合,把对方摔倒。

里手豁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攥乙腕;乙扶甲臂。

要领:揪、上、捅、豁、翻、亮。

动作过程:里手豁抓把的上手和底手距离最大,属于手技类的泮子。甲 揪拿乙大领,另一手攥乙腕,行走间左脚往前上步,落在乙右腿侧前方,突 然并步下蹲,抓大领的手向下饨拉,同时左手上托乙右腿膝内侧,利用力偶 作用,使乙翻滚倒地(图8-77、图8-78)。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上步下蹲时,乙右腿立即向甲裆中冲步,撤左腿 后再用右腿弹甲左腿内侧,把乙弹倒。

图片74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小袖;乙扶甲肩。

要领:揪、挤、撮、豁、拉。

动作过程:撮豁是先撮后豁的招法。撮是假动作。目的在于便于使豁。 甲的上手一直往下用力拉按乙。乙由于脚和腿被撮,形成半身僵涩,被迫抽 腿逃脱。甲在其抽腿之际,背右腿于左腿后,卧步下蹲,左手豁乙右腿,上手同时一拉,将乙摔倒(图8-79、图8-80)。

图片75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撮豁时,乙立即跪腿化撮,并推甲肩、拍甲腿, 形成拍腿,或抽腿背步使拍腿。

串头托豁

串头托豁也叫钉掌。

跤架:甲左、乙左,顺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并操乙带;乙揪甲大领、小袖。

要领:揪、钻、拉、托、翻、亮。

动作过程:托豁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摔法。它的揪拿部位和里手豁很相 似,但使豁的手并不是把对方豁起而是托起。试例:甲被乙拿得不便解脱, 甲可突然低头钻过乙右腋下(即串过头来),迅速屈膝下蹲,松开抓带的手 去豁乙的右腿,顺势向右一亮身,把乙摔倒(图8-81、图8-82)。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串头托腿时,乙立即斜推和捂甲的肩项,形成捂撮。

崩手手豁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反挂乙门并攥腕;乙揪甲领。 要领:挂、攥、崩、欺、豁。

图片76

动作过程:甲反挂门,突然向左转身捶乙(突然转身为插,不长腰、变 脸为崩)。当乙回顶的时候,迅速下蹲并撒开揪乙腕之手,下移豁拨乙右腿 内侧胭窝,同时用反挂门之手往斜后方拽拽,把乙豁倒(图8 -83、图 8-84)0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崩手时,乙立即滑步欺身、沉肘(大探身更好), 并上底步转身反豁甲里腿,形成栽腕里手豁。

图片77

手豁

跤架:甲左、乙左,顺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袖;乙揪甲袖。

要领:揪、豁、转、甩。

动作过程:乙揪甲袖,扭身给甲使手别。甲借乙前拽和近身的机会,立 即下蹲前挤,用手豁撩乙左腿里侧膝盖以下部分,并大力紧勒底手,把乙摔 倒(图 8-85、图 8-86)。

化解与反攻:当甲下蹲豁腿时,乙右手紧底手,向右做小捶桩,将甲摔 倒。

图片78

(三)手别

手别属常用动作。双方扠在一起,面对面时应用手别十分方便。

扠别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乙双方相互扠住。

要领:按、紧、欺。

动作过程:甲揪拿乙袖(或底扠)用力紧手,并用右肩顶压乙的右胸,同时用另一手按对方右腿膝关节外侧,用合力将乙摔倒(图8 -87、图 8-88)0

化解与反攻:当甲撤出右臂时,乙紧底手向左转体做大捶桩,用倒背把 甲摔倒。

图片79

抽腿手别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袖,扶乙臂;乙揪甲领和小袖。

要领:揪、抽、别、长、甩。

动作过程:抽腿手别是防守反攻的绊子。乙大拿甲,用左脚撮甲右腿, 甲用右手虎口掐按乙左膝膝关节,顺势抽出右腿;同时向后背步,右手拢住 乙抓大领的手臂做底手,左手按乙左膝,把乙别倒(图8-89)。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用手别而未长腰时,乙迅速上步抢胯,形成胯崩。 目前实战中多见揣别,进肩人膝、摁膝,将对方摔倒。也有手脚并用的 手脚别,本节不再介绍。

图片80

四、肘、撤、掀、拄、弹

在实战中,中国式摔跤还有许多在行走中运用手上的技巧和功夫将对方 摔倒的技术。

(一)肘

利用爆发力,双手向侧后方将对方按、钝倒地的招术叫肘。

偏门肘

政架:甲右(左)、乙左(右),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偏门和小袖;乙揪甲小袖、抓大领。

要领:揪、挤、撮、肘、空。

动作过程:凡进招前使假动作,必须自己先站稳,不能在做假动作时反 被对方乘虚而入。甲在使肘前有一个撮的动作。按撮要做到猛、准、稳。当 乙以为甲是在使撮时,乙必往反方向扭劲,而甲所要借的力量也正是乙的这 种犟、坠、扭劲,于是甲立即改撮为肘,把对方摔倒在地(图8-90、图 8-91)。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背步使肘时,乙立即紧底手例脯撞甲揪偏门的手,同时上手一耘,撤底步踢,形成例手泼脚。

 

图片81

大拿肘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和小袖;乙揪甲小袖并扶臂。

要领:冷、脆。

动作过程:大拿肘与揪偏门肘的腿部动作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揪拿把位。使大拿肘之前先使撮更容易迷惑对方。实际大拿撮应枕头,而使肘前的 假撮不枕头。假撮真肘,把乙摔倒(图8-92、图8-93)。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撮时,乙立即紧底手,上右步,抬左腿使大拿踢。

图片82

(二) 揿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和小袖;乙揪甲小袖并扶臂。

要领:捅、撤、揿、按。

动作过程:撤步揿必须借助对方的力量使用巧劲。甲用爆发力捅支乙, 乙必然欺胸迎抗。甲趁机后撤前腿,两手会合乙的迎抗力往下用力揿按,把 乙揿倒(图8-94)。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撤步揿时,乙立即上底步置于甲裆中,用错腿把 甲摔倒。

(三) 掀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和小袖;乙揪甲大领。 要领:揪、盖、掀、撤。

图片83

动作过程:掀虽是力量大的跤手进攻的招术,但它并非完全以力量相 拼。看似笨拙,实际上拙里藏巧。甲揪住乙,上步往右后耘,使乙误认为要 填腰使别,乙企图向甲身后拃甲腰。甲立即以上手猛盖乙背侧胁部,随后向 右转体,将乙掀亮摔倒(图8-95、图8-96、图8-97)。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上步时,乙速紧底手,上步架臂,形成搀管。

图片84 图片85

(四)拄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和小袖;乙揪甲偏门和小袖。

要领:揪、支、离、撤、拄。

动作过程:拄是力和巧兼备的绊子,也称“离”。甲拿乙填腰将使人或 别,乙往上迎欺欲扒甲腰。在乙还没扒着时,甲立即横拉乙,闪腰、凹胯,借乙追欺的力量,向前领拉乙。在乙身体将扑倒时,甲用揪大领的手使劲往 下一拄,将乙摔在地上(图8-98、图8-99)。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离腰拄手时,乙侧滑,横挤甲(即甲拄按之手), 使甲侧倒。

图片86 图片87

借乙追欺的力量,向前领拉乙。在乙身体将扑倒时,甲用揪大领的手使劲往 下一拄,将乙摔在地上(图8-98、图8-99)。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离腰拄手时,乙侧滑,横挤甲(即甲拄按之手), 使甲侧倒。

(五)弹

弹是从腿内侧向外弹拨对方内踝的一种技艺。

垂臂弹拧子

也叫操腕弹拧子。

跋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攥乙腕并扶臂;乙扶甲臂。

要领:攥、挤、背、弹、饨。

动作过程:垂臂弹是攥住对方手腕牵掣其全身的一种弹法。它很容易使 对方以为要使拿臂掐撮。因此乙不由得会往反方向用劲。甲随即背步,转身 借劲钝乙臂,使得乙失去重心,然后抬腿用脚侧面力弹乙前腿的里侧踝骨 处,把乙弹翻倒地(图8-100、图8-101)。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钝臂时,乙立即提臂(夺臂)、上步、跪腿、划 切。

图片88

借手按脖弹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揪拿部位:乙双手接拿甲臂;甲散手任乙拿臂。

要领:随、背、按、弹。

动作过程:乙倒住甲臂后,欲扒甲腰使小得合。甲顺势把底步卧好。当 乙屈蹲欲跪打之际,甲用右手按乙颈部,横脚弹乙的左脚内侧,将乙摔倒(图 8-103、图 8-104、图 8-105)。 .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按脖弹时,乙立即扛肩、斜推甲臂,下面拍腿或 紧摞底手向后压磨。

图片89

大拿弹拧子

跤架:甲左、乙右,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和小袖;乙揪甲小袖并扶臂。

要领:揪、撮、背、按、弹。

动作过程:甲揪拿之后紧手要乙,使乙误认为是撮。待乙刚使出犟劲对 抗时,甲撩腿用力弹乙前腿的里侧踝骨处,上手同时用冷脆劲下按,把乙摔 倒(图 8 - 106)。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按弹时,乙立即紧底手,上步使划。

图片90

偏门弹拧子

跤架:甲右、乙左,顶架。

揪拿部位:甲揪乙偏门和小袖;乙揪甲大领并扶臂。

要领:捅、挤、裹、按、弹。

动作过程:拿偏门以及小袖弹拧子和“肘”的揪拿部位一样,但“肘” 不往上撩腿弹,而“弹”是连肘带弹。揪偏门弹与大拿弹技术动作区别不 大,揪偏门的手可运用裹力。因为揪门手的前臂可顶拨对方的胸部,弹拨效 果也很好(图8-107、图8-108)。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弹时,乙立即上步假捌甲揪门之手,同时上手耘 甲领,下面踢甲站桩,形成捌手泼脚。

戗把弹拧子

跤架:甲右、乙右,顺架。

图片91

揪拿部位:甲揪乙大领和小袖;乙扶甲臂。

要领:揪、捅、按、弹。

动作过程:所谓戗把就是右臂、左腿一起进招。甲大拿乙,用左脚弹乙 右脚,使乙重心不稳,同时双手往反方向用力拉拽,将乙摔倒(图8-109)。

化解与反攻:在甲刚一捅按使弹时,乙立即跪腿向前滑步,并支甲肩使 赶切,或跪腿支甲肩使捂腿。

图片92

浏览3,9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