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眼法的运用特征

视觉的练习必定是由最初仅能注意到的极小部分细微的征兆,一直到能本能而自然的注意到 对方整体的动作的情形。欲使视觉速度更快,必须专注于所注意的目标上。由经验而知,在近距离 时,听觉的知觉较视觉的来得快些。但是,倘能眼耳并用,自较单独使用时为佳。

眼法在实战中是如何运用的呢?李小龙在总结后说,归纳起来就是:“知彼意,识诈骗;眼注肩, 观眉尖;态威严,攻其心。所谓“知彼意,识诈骗”,是指在搏击中,贯穿于始终的是观察对手的攻击 意图,并针对对手的用心采取准确、猛烈的击打措施,力求制胜于对手的各种进攻与防守的征兆之 中。

所谓“眼注肩,观眉尖”,是指在搏斗中要刻意留心观察对手的左右两肩和双眼眉尖,如其左肩 低沉向下时,通常是其右膝或右脚要向我攻击;右肩动则相反。俗话说,眼为心之苗,对手的眉尖所 动,就可知其发力向我攻击的方向,从而使我方作好进行防御与反击的准备。

再有“态威严,攻其心”,是指在搏斗中双眼要始终盯紧对手的双眼,眼光要严厉,要有咄咄逼人 之感,因为严厉而犀利的目光,也是一种制敌的力量,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目光要镇定自若, 内含杀机。以求给对手以威慑,即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猛烈打击,为将其制服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 眼法的运用要诀

搏击运动均以对方作为攻击目标,而要及时准确地捕捉住战机,离开了眼法的训练是难以想象 的。拳谱云:“百拳者,诸家之拳也,以眼为尊,谓精神巧处全在眼上。”李小龙亦曾说过,世上之拳术 名家,视敌左肩一偏,即知其必发右腿;右手一扬,即防其发左拳。虽时时变换,却早有所料。由于 李小龙曾潜心研究过传统武学,因此对传统拳术中的一些理论要诀多有了解。他曾在笔记中记下 过这样一段话:“望风观色,见景生情;知彼强劲,我走偏门。我较敌强,始走洪(中)门,视其眸子,彼 注我左,可防其左攻,彼注我右,应防其右攻。张口之拳,其劲必松,闭口之拳,其劲必重。左腿在 前,防其后足,后足即来,备其再攻。凡此种种,皆赖于眼能明察之效也。”

 

这些要诀除说明眼法是体现精神之重要环节外,还强调在临敌应战过程中,眼神所注视的角 度、方位是取得搏击主动权的关键。在长期的眼法训练过程中,由于眼肌张弛运动,局部血液循环 得以改善,供给眼睛的营养物质增多,眼睛的功能得以逐渐提高。再者,通过眼神的贯注,还有助于 精神集中,心神不乱,更能提高练功者的锻炼效果和技击功能。

(四)眼法的具体训练方法

纵观眼法在搏击中的作用,为了提高实战技、战术水平,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 锻炼眼力,以提高搏击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准确打击的能力。

现将有关眼法的训练的方法介绍如下:


  1. 双眼静止练习法


静止练习法,是以静止的姿势和固定步法为主进行练习的功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针对性 强,不仅可以作为眼神配合拳法的辅助练习,还可有效地提高视神经功能,同时经常锻炼对于矫正 和恢复视力和都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训练时,首先可选择身前任何一个适宜的目标,如树木、远山、墙壁或其它固定静止的物体。接 下来,面对目标站好后,两眼可“怒目双睁”盯住正前方目标保持不动,好似要将眼前注视的物体看 穿一样,看的时间可逐渐延长。

其次是晃眼练习,即先将眼向左侧移动,定住一会后,再迅速平行向右移动。然后,再进行上下 晃眼练习。随后,头部仍不动,沿双眼边所能看到的极限角度,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圆环形旋 眼动作。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由缓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配合适当的休息和合理 的按摩^

  1. 双眼固定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的要求是,双眼的观察要固定,要控制住双眼,直至当对方的手、脚打到眼前都不 眨动。在训练中,应让同伴或自己有意在眼前晃动手、指、脚或拳套,并控制住双眼使之不眨动,再 通过反复的体会,形成良好的控制能力。

李小龙所创造和经常练习的另一种方法是:让教练伸出其食指,并要学生集中其注意力于该 指。然后教练再伸出另一只手于学生之视线内,并于空中画写字母数字。要求学生能在不改变其 对前手食指注意力的情况下,犹能辨认出字母和数字为何。

  1. 双眼角度变换训练


在实战中,我们在注视物体时,总会形成多种角度。例如,在搏斗中注视对手的面部时,还要看 到他的肩、胸部,形成多角度观察,这种观察有利于发现对手的企图、手段及动作的幅度和范围,也 更利于掌握准确的击打和防守的时机。

李小龙的训练方法是:自己从行驶的车上看车窗外面的招牌文字,看驶过的车辆的牌号,训练 眼光的敏锐。人的眼睛一定要盯住目标,通过对方的视线,察觉其欲攻击的目标。其次,要注意对 方摆在后面的手脚,也就是千万别让其前面的手脚给迷惑住了。

  1. 双眼欺骗训练


在实战技击中,醉拳强调双眼迷糊朦胧,但却在晃动不定中暗藏杀机,专门打击对方要害,这是 典型的双眼欺骗对手的例子。在搏击中,为了选好突然打击对手要害的时机,双眼欺骗能起到很大 的作用。比如,眼盯对手的下盘,而脚却打击对手的头部,使其判断失误,为我方所重击。总之,目 光能“杀人”,也能“诱骗”人,经验丰富的搏击家的眼光是深遂莫测的。

wmm

李小龙生前曾多次公开批判传统武术与国外的一些武道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是传统武术的门 派观念和形式化禁锢了习武者的自我本性,导致他们只能以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进行技术上的模仿, 从而在单纯的保留和继承中失去了其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二是一些门派拳种试图以局部来说明整 体的弊病。对此,李小龙站在哲学的高度和角度上看到了这一点,并从中脱离了出来,他以正确的 武术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创新精神,挣脱了观念上的枷锁,在自我省察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 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和整体观。而有关特质的训练与探讨,便是截拳道区别于其它拳种、门派 与武道的最大特点之一。这种开放性和推崇武术真理认识无限性的内在精神,同某些武术门派中 一成不变的保守思想相比较,具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和进步性。

李小龙认为,一个人必须具备某些特质才能成为高超的技击家。这些特质可以是培养而成的, 也可以是天生的。现代技击运动同其它各类运动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以某种素质的最大能力为标 志,而是将所掌握的攻防动作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并随心所欲地运用到攻与防的对抗中,以 实现截拳道中的踢、打、擒、锁、摔等技击内容。

在现代技击对抗中,拳手充分利用规则或借助于规则的限制,去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而得分, 以获得对抗的胜利。那么,其关键在哪儿呢?就在于对特质的有效把握上。也就是说,在千变万化 的对抗过程中,谁能有效地把握住特质这种特殊素质,胜利就会属于谁。

李小龙技击术中的特质训练包括:本能的训练、精神修炼、洞察力训练、意志的磨炼、动机的培 养、个性的培养以及士气的培养和心理的锻炼等等。现分别解析如下。

第一节截拳道特质训练中本能的训练

截拳道中的本能,是指练习者通过特殊的、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而于体内产生出自卫能力,也 可以说是练习者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人体固有的防卫技击能力。具体说来,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自动 反应,是使自身在受到威胁时迅速进人还击状态的能力,是在精神作用下身体内部突然发出极限能 量和闪电般的速度的能力,是不需要通过大脑而做出各种反应和动作的能力。

本能意识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项重大发现,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 同人类智慧的进步是同步的。

  1. 本能产生的内在条件


李小龙认为,个人的本能虽是天生的,但本能的发展,却在于如何发掘、学习以及培养出来。而 且成败得失的分别,在于我们有没有利用了自己的本能。

当你一旦尝过成功带来的光采后,你一定会拼命冲前并再接再励的。我们既然有天赋的潜质, 为什么大多数习武者没有好好地将真正的自我发挥出来呢?原因很简单,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 己是“超人”;又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是可以成功的;更有很多的人,用自己比不上他人为借口,推 却了奋斗的要求。如此一来,人的本能还得以开发出来吗?当然,还有些人存有一个误会,以为成 功是天才,是上天特别眷顾的结果罢了。他们的心中,存有一个“放弃”的观念,既然自己没有天份, 努力也是白费的。如此一来,却将本能得以开发的途径给堵死了。当你一旦明白自己是有可为的 时候,你便会发觉,原来成功之道不假外求,自己努力便可以达成。

  1. 本能产生的主观形式


李小龙认为,本能意识也叫顿悟意识,或直觉意识。人们都知道在任何思维活动中,要创造、要 突破、要有灵感,而灵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人脑的高级反映形式之一。

李小龙通过研究证明,本能是大脑神经中枢出现高度激发态的状况下产生的。只有在这种激 发态松弛并达到和谐程度时,受到某种偶然因子的诱导而发生突变,本能才能油然产生,否则是不 能产生任何本能与灵感的。再者,大量的事实证明,李小龙所提倡的这种孕育灵感的生理环境正是 大脑显意识受到抑制,潜意识活跃的瞬间。

当代脑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已经验证,本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的一种自制意识,也是位 于大脑阈限下的一种特异机能,是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一种特殊反映方式。李小龙常说:本能意识 在人脑活动的范围和能量都是很大的,已经超过了显意识的活动,而且当显意识停止时,本能意识 活动则更强烈。

a第五节截拳道特质训练中的感觉和知觉的训练

有关感觉和知觉的探讨,是武术界中的一个新课题。但在李小龙生前,却已将此列入了自己的 功夫训练体系之中,由此说来,截拳道的超前性是不容置疑的。

人首先通过感官接触客观事物,人的外感官有眼、耳、鼻、舌、身,外界的适宜刺激作用于相应的 感官之后,经过传人神经达到大脑,产生感知觉。

 

浏览9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