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术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与对手进行殊死搏斗时,除了要全面运用搏击的技巧和战术外,还要运用搏击的心理战术来战 胜对手。在这里,截拳道的实战心理战术是指技击对抗的谋略,即李小龙所谓的计谋和策略的有效 运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谋略或战术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它是实际搏击活动的智慧保证。它由 意志表现、自信心与抗干扰能力等因素构成。李小龙解释,截拳道技击心理战术的运用,在与敌相 持阶段和实战阶段都表现得极为明显,若能正确地运用好实战的心理战术,就能使拳手充满对搏击 全力以赴的决心和自信力,更能敏捷地观察、判断出对方的意图。所以,只有头脑冷静,精力高度集 中,并清楚地知道怎样有效地运用技术和战术,才能充分发挥出最佳水平。相反,如果心理战术运 用得不好,那么运用技术时就会紧张、焦虑、惊慌,因而造成忙乱和精神失调,攻击准确性降低,且易 暴露空当,给对手造成了可乘之机。

在这里,有的习武者可能会问,实战应采取什么样的打击动作和技击战术,才能更有效地重创 对手、制服敌人呢?截拳道技击心理战术就是要在一瞬间完成上述使命。在这一瞬间,拳手可能有 时意识不到心理战术的形成过程,因为搏击时所采用的各种技击动作都是主观能动作用于客观对 象的表现。所以,进行实战搏击时的心理谋略应是技击合意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所谓 合意性,按李小龙生前解释,就是拳手自己在主观和心理愿望上要达到保护自己并打击对手的目 的。而所谓合理性,是指研习者自己所采用的动作要在敌情、打斗方式等方面符合当时的客观条 件。.

实战中的心理战术运用,从本质上说就是主体意识到自觉的心理活动。那么,怎样正确运用截 拳道的技击心理战术,以确保搏斗中技术的正常发挥,李小龙的回答是:

拳手要善用呼吸来镇定情绪

在搏击训练中,如拳手情绪紧张,且呼吸短促,心理负担加重,这样就会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因此,李小龙经常教拳手采用有节奏的深呼吸,使情绪保持镇定。这样还能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 也就是要从心理上先战胜对手。

拳手要善用变换技法调整心理和情绪

李小龙还要求学生在实战中要运用不同的速度、频率、幅度、力度及变化来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和情绪。李小龙之所以要求拳手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搏击中,各种情绪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体的内 部器官和骨骼肌肉的变化。因此,情绪紧张就会造成心跳、脉搏加快,从而可能导致重心不稳或动 作变形等。此时拳手可采用幅度小而多变的击法来使重心得到稳定,使紧张的情绪亦稳定下来,从 而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搏击技术。这种技法的变换对于调整情绪,适应剧烈的实战搏击的需要是非 常重要的。

拳手要善于自我暗示以协调动作

所谓自我暗示,就是拳手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通过自我暗示可以增强战 胜对手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在实战搏击才可能敢打敢拼,发挥出超水平。比如李小龙在与对手 交手之前,便暗示自己:“我一定能战胜对手,我有充分的把握。”在实战中,自我暗示没有一个固定 的统一方法,因为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阶段所要产生的心理作用效果不同,因此只有通过实战对抗 的反复实践并加以摸索,才能得到适宜的自我暗示方法。

(五)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

在截拳道中,由于训练和比赛的性质不同,以及拳手对它们的认识不一样,由此而产生的情感 体验,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而只有通过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和分析,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对自己的素质有所评价,在训练中做到抑短扬长。

首先,研习者可从自己的性格、情绪特征等方面来分析自我心理,这是认识自我心理的一个重 要方面。李小龙认为,一个人情绪状况的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个人的行为。下面就谈谈 李小龙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望研习者能从中有所启迪。

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稳定性

在实战中,自我控制情绪的稳定性反映了拳手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的程度。截拳道是对抗 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因此研习者往往要在极度心理紧张和生理疲劳的影响下完成各种战术动作,而 且对手也在思维,他会随时变换行动策略等,如果研习者能够准确地预测对手的意图,就可节省大 量体能和时间,那么战术思维也就会更加富有成效。所以,拳手能否做到情绪稳定,是提高截拳道 技击术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有些研习者能在获得好成绩后,仍努力进取,勇于创新和开拓,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李小龙 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有些心理素质差的拳手则往往会因一时失利,就灰心丧气,结果前 功尽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才能得以稳定发挥技战术水平。

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程度

在截拳道的教学与训练中,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程度,主要表现在身体受到外界刺激后,这种 刺激对本身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自我控制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例如,昂扬的斗志和振奋的精 神,可以提高研习者的反应速度、知觉敏锐性、战术思维的敏捷和有效性,更可发挥身体的巨大潜 力。无论在体能训练,还是技、战术训练中,研习者都会感到几种或某种混合情绪在内心得以体验, 并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而比赛中的一些特殊条件和情况,如比赛的任务、规模、个人比赛动机及个 性特征、双方的实力对比等,使得竞赛中体验到的情绪强度和激烈程度比训练时要大得多。而且, 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体验所产生的对行动的影响,都比训练时要深刻而强烈得多。例如, 当搏击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拳手的情绪便会达到一种陶醉状态。在此影响下,拳手的注意力高度集 中,反应极快,战术思维异常活跃。即使身体疲劳甚至疼痛,也会全然不知。再如,一个新手第一次 参加重大比赛,往往会产生过分激动的情绪状态,这时会表现出运动感和知觉迟钝,反应缓快,没有 预测能力,平时很熟练的动作这时也变得僵硬、不协调。因此,在训练尤其是比赛中,应将紧张、激 动的情绪调整到一个适宜的水平,因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

拳手自我支配情绪的把握性

自我支配情绪的能力,反映了情绪对人的行为影响及人的自身把握水平。这些情绪具体表现 在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周期中,并以某一种情绪主导心境。而在比赛中,有人在赛前或赛中紧张 得不能自制,并伴随着多种不良情绪:有些拳手的情绪随着比赛时间的变化起伏不定,有时会为刚 刚打中对手而兴奋不已,但又会因被重击而惊恐不定;有时也会因裁判的偏袒而感到愤怒;又有时 因对手的突然失误而感到狂喜等等。由此可见比赛或打斗时的情绪反映种类很多,且极易变化,而 且影响到机体的变化和技、战术的发挥,所以培养拳手稳定积极的情感是很重要的。另外,用理智 控制消极情感,学会经常检查自己的内心体验,不做情绪的奴隶,而是做情绪的主人,才能使良好的饱满情绪为训练、比赛服务。

(一)本能产生的前提

李小龙一贯主张用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完成攻防动作,这是对真实搏击唯一有效的应付方法, 是李小龙经自身多年实践而得到的感受。


  1. 本能产生的导因


李小龙认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毕竟太少了,因此人们便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要成 功一定要具有特别的天赋异质才能出人头地,这种理论是极为荒谬的。另一方面,有些幸运的成功

 

者,常常强调自己与众不同,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恐惧和自私的。因为他们怕别人一旦和自己一 般努力后,会获得同样的成功,那么对手多了,自己的利益便自然会少了。所以,他们为了阻止竞争 对手的出现,便制造出了一个个使人感到高深莫测的观念,说什么成功要靠天才或天赋。对此,李 小龙曾举例说过,著名画界大师毕加索说自己是天才,原因是他曾经画了八万张画。

李小龙刚到美国时,曾研究别人为什么会成功,结果是要自己努力。什么是努力呢?李小龙认 为,首先一定要从自己开始,为自己建立起成功的自信心,然后按计划去付诸于实际行动。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不论背景、不论地方、不论年龄、不认性格。在人生的任 何阶段中,每个人都能够成功,只要自己决心成功,因为我们是具有成功的本能与潜质的,只要我们 将这种内在的才华发挥了出来便行。最为可惜的是,当我们的潜能与才华稍露时,会被排斥的负面 思想抑制住了。在这里,李小龙认为,要克服别人的排斥和阻堵,便要靠自己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内 在本能去发挥作用。

  1. 本能产生的基础


李小龙在长达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曾讲述了很多至理名言和拳理要诀,这其中包括从他人或 书上学来的,但其实际效果却是不容置疑的。

李小龙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尽了最大的极限和能力去要求自己的时候,我们将会发掘出自己的 能力是如此巨大和如此惊人。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本能呢?李小龙接下来说,人在生平最 痛苦之际,将有两个选择:一是逃避,另一个是想法度过难关。当我们闯过了难关之后,人的才能便 跳升一级,自己的潜能与本能便得到了肯定。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叫李广射石,就是说李广在 夜巡之际,突然间看到不远处出现了一只大老虎,他顺手取了一支箭,向猛虎射去。但当李广走近 虎身观察时,才发觉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大石。李广便惊叹自己的神力如此之大,接下来再 次试射,但无论他如何努力,却也射不出同样的力道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没有碰上生死存亡的机会,无从发挥了。一个人的才华与潜能是存在于内心的,是不 假外求的。但通过训练是可以发掘和开发出来的。

本能产生的主观条件

浏览7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