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写道: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也就 是说,生命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以及得以治疗,也决定于经络。经络 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它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藉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相对的平 衡与协调。

《灵枢•脉度》中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意思是指经络 包括经和络两大部分,经是主干,多纵行,犹如途径;络是分支,多纵横分布,越分越 细,网络全身叫孙络,难以数计。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正经是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它们 内连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外及四肢 百骸经筋皮部,五官七窍把人体各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活动的统一的有机整体。

奇经又称奇经八脉,即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它们与 十二经脉相互衔接又相互连通,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主体网 络,这就是人身的经络系统。对全身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主导作用。

在经络系统中有气血、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运行。只要在经脉线上进行适当刺激,就 可以疏通经络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减轻疾病甚至病愈,中医的针灸、按 摩能够治病,道理在此。我们练习八卦掌时,不仅能刺激经脉线上某一点,而是从根本上 激发经络的功能,使经络气血运行更加畅通,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从而防病祛病, 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练习八卦掌的时候,我们都是一掌前伸,一掌护后地围着大树走转,走转时要求自然 呼吸,气沉丹田,双腿屈膝,双足虚实分明地交替而行。在走转中要求意念贯注双掌,在 意念支配下,通过双掌掌指的屈、伸、松、张,使气血充分灌注,每个手指又热又胀,仿 佛变粗了,全掌红通通地,仿佛变大变厚了,充满内力,恨不得找个目称一掌挥打下去, 通过自然呼吸,舌抵上腭,提肛溜臀的走转,在意念支配下,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于是 丹田真气充盈、饱满,仿佛整个腰变粗了,充满了气和力,一拳打下去,评评有声,丝毫不为所伤所动,如果丹田气一鼓,能把对方打至丈外。双足交替而行时,也要在意念支配 下,双足要虚实分明,落地时五趾抓地变成实,行进时全足放松变成虚,这样一实一虚, 一紧一松也行进,就像筒似地,使全足充满气血,不仅步稳有力,还热乎乎地,越走越轻松。

练习八卦掌时要变掌换势。左转一定圈数后,可以练习掌法,随之必须右转,在相同 圈数后,练习相同的掌法,这样在意念支配下,以意领气,以气领力,气到力到,肩肘腕 胯膝手足……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得到充分的营养和锻炼,全身关节无比灵活,浑身 上下,无比轻松。

练习八卦掌时要求一转就是100圈、120圈,甚至更多的圈,一转就是30分钟、40 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中间不可休息和停顿,要一鼓作气地练下去。仿佛打铁一样,不 可打几锤就休息一下,要不断地烧,不断地打,趁热打铁,直至打透打熟,打好为止。所 以,练习八卦掌的人,每次练完功后都是一身透汗,双掌通红通红,又热又胀,充满内 力,丹田实实在在,又硬又鼓,充满内气,双足发胀发热,充满劲力,全身上下无一处不 轻松,无一处不舒适,精气神十足,充满活力,心情舒畅,无比欢愉,越练越有精神,越 练越有兴趣。这一切能不激活、打通、畅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吗?所以说,练习八卦掌 的过程,就是充分激活打通、畅通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过程。

道理何在?

十二经脉是手、足三阳经和手、足三阴经,是人体气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有一 定的起点和止点,通过这些起点和止点,才能把十二经脉连接起来,才能按一定路线和走 向循行,才能和经脉相互吻合成网,网络全身。手太阴肺经的止点是拇指的少商穴,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是食指的商阳穴,足阳明胃 经的止点是二趾的厉兑穴,足太阴脾经的起点是大趾的隐白穴,手少阴心经的止点是小指 的少冲穴,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是小指的少泽穴,足太阳膀胱经的止点是小趾的至阴穴, 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是足心的涌泉穴,手厥阴心包经的止点是中指的中冲穴,手少阳三焦经 的起点是无名指的关冲穴,足少阳胆经的止点是四趾的窍阴穴,足厥阴肝经的起点是拇趾 的大敦穴。

显而易见,十二经脉的起点或终点不是在手指就是在足趾,我们练习八卦掌通过一刻 不停地在双掌双足灌注气血,就能强烈地刺激和冲击少商穴、商阳穴、厉兑穴、隐白穴、 少冲穴、少泽穴、至阴穴、涌泉穴、中冲穴、关冲穴、窍阴穴、大敦穴。而且我们还时时 在运动双臂和双腿,而双臂和双腿又是手三阳经手三阴、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通路。何 况劳宫穴在掌心涌泉穴在足心,关元穴、气海元在丹田命门穴在后腰正中,这都是人身最 重要的长命之穴,练习八卦掌的过程就是强烈锻练、刺激营养这些穴位的过程,所以练习 八卦掌就无比强烈地畅通了十二经脉和整个经络系统。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它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 到调节,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 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任脉起于小腹内向下出于会阴穴,循行于胸腹正中,上抵腭部的下唇承浆穴。诸阴经 均来交会,故有“阴经之海”之称,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穴,循行于腰背正中,上抵上唇内的带龈穴,诸阳经均 来交会,故有“阳经之海”之称,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的作用。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如束带一般。约束联系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

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与任脉、督脉,足阳明经,足少阴经等经联 系,能涵蓄十二经脉的气血,所以有“十二经之海”的名称,也叫“血海”。

阳跷起于足跟外侧,沿外踩伴足少阳经上行,交会于目内眦睛明穴,有调节下肢运动 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阴跷起于足路内侧,沿内踝伴足太阳经上行,交会于目内眦睛明穴,有与阳跷经相同 的功能。阳维脉起于外踝下,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与六阳经脉相联系,主一 身之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与六阴经相联系,主 一身之里。

八卦掌的主要功法是“气沉丹田”。“丹田”即小腹,即是任督二脉的起源地。练功 时要舌抵上腭,提肛溜臀,目地就是搭桥。在上接通口唇内的带龈穴和承浆穴,在下内连 会阴穴,目地就是打通任督二脉,这与道家的导引,大周天小周天是同理,所以说练习八 卦掌实际上就是道家的练精化炁,练炁化神,练神还虚的过程。老前辈有“练就丹田长命 宝,万两黄金不予人”之说,非谬也。

练习八卦掌时不仅气沉丹田,还要拧腰坐胯,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动作,这样就充分发 挥了丹田和腰的气力,也就是强烈地疏通带脉和“十二经之海”的冲脉,从而也就更强化 任督二脉在经络系统中的主导调节作用。

练习八卦掌时时离不开“走”,交手时更“以走为用”,所以“走”是八卦掌的最主要 功法,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四脉的起点不是在足跟就是踝下或是小腿内侧,而且四脉 沿双腿上行,所以说,练习八卦掌的“走”就是激活,畅通,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四 脉的过程。使其与任督二脉更加贯通,从而更强化奇经八脉的功能,就更加能调节“溢 蓄”十二经脉,使人身整个经络系统无处不通。时时处处营养全身,平和阴阳,扶正祛邪 的状态。

总之,针灸和按摩是通过刺激经脉上的一定穴位和一定部位激活经络,从而通经活 络,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治愈某些疾病。但这只是 达到局部或某一经脉的畅通。而练习八卦掌则是从根本上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畅通 人体的整个经络系统。不仅能防病祛病更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我们每练完一次八卦掌 时,浑身上下,从内到外出满一身透汗,岂能不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功能。浑身上 下内外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系统、每一根骨骼、每一处关节、每一块肌肉, 甚而每一个细胞无不得到充分锻炼和营养。气血和畅,阴平阳和,养精养气养神,从而体 质增强,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功能,于是慢性疾病,患者逐步得以康复,年轻人更加青春健 康,老年人健壮而长寿。所以练习八卦掌的人大都显得精神充沛,面色红润,二目炯炯有 神,步履矫健。

浏览7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