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八卦掌中独特掌法,又名“上下立桩”。顾名思义,此掌是守法,立掌一出,面 前就竖立了桩子,对方之手就打不进来了。练习此掌一定要拧臂,拧出螺旋劲。接对方手 时可以不挡不架,立桩一立,则可化解对方之攻手,而我可捋可挂,克敌制胜。
1.动作
接上势,一边向左走圈,一边左掌掌指向上,掌心向后,拧臂向上指出。同时右 臂外旋,掌心向前,掌指向下,尽力拧臂下插,左臂尽力贴耳,右臂尽力贴跨,双臂自然 微屈,向圆心拧腰90度,左转10圈,练习双掌的上指下插的螺旋之力。自然呼吸,气沉 丹田,二目向圆心平视。(图3-2-42)
当走转到起势之处时,右足在左足前扣成丁字 步,坐身合膝,双掌不动,向左拧身回视。(图3-2-43)
向左转身,在圈上掰左步,双掌不动。自然呼 吸,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44)
右足微贴左足内踝骨向圈上直上右步,同时双掌 上下互换,右手尽力上指,左掌尽力下插,向圆心拧腰 90度,右转10圈,练习双掌的上下插指之力。自然呼 吸,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当行到起势之处时,用相 同动作(方向相反)换成左势,此掌才算完成。(图3- 2-45)
用法
如果对方向我胸部打来,我在面前立掌,则可防住对方击来之手。(图3-2-46)
如果对方用腿踢我腹部,我可掌指向下,下插来腿防止对方踢中。(图3-2-47)
要点
练掌时,一定要尽力松肩,上指下插,同时还要向下坐跨抽身,提肛溜臂,曰 “抽身长手”之法。
上指能防上部攻来之手,下插可防向下来手或来腿,如同在自己面前立了木桩, 敌手无法打人,故名“上下立桩”。
虽然尽力上指下插,但双臂不能僵直,要含有螺旋劲。
(八)青龙探爪(推磨掌)
又名架掌,此掌是八卦掌根本的根本。刘凤春先生一转此掌就是3年,未逢敌手。故 此掌要多多练习。
1.动作
接上势,一边左转一边双臂内旋,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向圆心推出,左掌在上 髙与眉齐,右掌置于左肘之下寸许,双臂要滚钻争裹,拧出螺旋劲,向左转10圈。练习 双掌的前推之力。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二目向圆心平视。(图3-2-48)
走转到起势之处时,右足向左足前扣成丁字步。双掌不变,坐身合膝,向左拧 身。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49)
向左转身,左足在圈上上步,右腿提膝。同时右掌向圆心推出。气沉丹田,二目 前视。(图3-2-50)
落右足,向右走转十圈,双臂要滚钻争裹,拧出螺旋劲。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二目向圆心平视。当右转至起势之处时,用同样动作(方向相反)换成左势时,才算完成 此掌。
用法
如果对方向我胸部打来,我可出右步右手穿掌迎之。(图3-2-51)
我向右横撤右足,提左膝,同时左掌掌心向前自右臂下向对方胸部推打。(图 3-2-52)
收势
当左转至起势处时,双足并拢,双臂外旋,掌心向上,在体侧徐徐托起,髙与眉齐。 吸气收腹,二目向前平视。(图3-2-53)
双臂里旋屈肘,掌心向下,掌指相对,经体前徐徐下按,坐身屈膝,呼气松腹,气沉 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54)
立正,自然呼吸,气沉丹田,精神贯注,二目向前平视。(图3-2-55)
练习时,双臂合抱里拧,掌心、胸口都要对正圆心,拧腰90度,“转掌如拧绳”,拧 出螺旋劲,如果左转身上左步时吸气收腹,推出右掌时呼气松腹,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 也可以。但走圈时一定要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行步穿掌行步开掌行步撞掌行步劈掌 行步掖掌行步插掌行步云掌行步塌掌
(一)行步穿掌
穿掌是最主要掌法之一,有“神仙怕三穿”之说。有进步穿掌,退步穿掌,行步穿. 掌,三穿掌等。缠手掌也是主要掌法之一,八卦掌讲究“走化”,很多时候要依赖缠手掌。 缠转时不仅有勾挂拨转之功,还含有灵活多变的螺旋劲。所以练习行步穿掌时不仅练习了 “穿掌”,而且还练习了 “缠手掌”。此掌走中有化,化中有打,攻防兼备,变化多端。
1.动作
起势:立正,随之向前上右步,屈膝,五趾抓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时 右臂外旋,翻成掌心向上,双掌指向前时向面前穿出右掌髙与眉齐,左掌贴在右小臂处,
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56)
向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掌不动,右臂内旋,屈肘屈腕屈指,向下缠绕,二目向 前平视。(图3-2-57)
向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屈肘屈腕屈指自下向前缠绕,名缠手掌。 二目向前平视。(图3-2-58)
向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自右臂下向前穿出,名“穿掌”。 随之右掌贴在左掌小臂上,二目向前平视。(图3-2-59)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右掌不动,左臂内旋,屈肘屈腕屈指,向下缠绕,二目向前平视。(图3-2-60)
向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不动,左掌屈肘屈腕屈指继续向下向前缠绕,二目向 前平视。(图3-2-61)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自左臂下向前穿,随之左 掌自然贴在右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视。(图3-2-62)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穿掌”。次数不限,但右左的次数要相同。当 练至右掌右步在前时可回身。
在右足前扣左足向右转身,同时左掌不动,右臂内旋屈肘屈腕屈指向下缠绕,二 目向前平视。(图3-2-63)
继续右转,回身向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继续屈肘屈腕屈指向下, 向前缠绕,二目向前平视。(图3-2-64)
随之,向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掌掌心向上,五指向前,自右臂下向前穿出, 右掌自然贴于左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视(图3-2-65)
随之,向左向右依 次练习“行步穿掌”,当练至 起势之处右掌左足在前时扣步回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 撤一步,双腿弯屈,成重心前 四后六的四六步,同时右掌掌 心向上,掌指向前,自左臂下 向前穿出,髙与眉齐,左掌随 之贴在右小臂外,仍目向前平 视。(图3-2-66),立正收势。
要点
练习“缠手掌”时动作要连贯,要缠绕一圈。练习穿掌时要“沉肩坠肘,力量到手”。
行进时要上下协调,不可停顿,有如行云流水,滔滔不断。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二)行步开掌
八卦掌法讲究阴阳,一开一合谓之阴阳。“行步开掌”练的是开劲,其实开中寓合, 所以使用“行步开掌”时,开出后要合,这样才能出奇制胜。“行步开掌”是攻中有守, 守中有攻,走化之掌。
动作
起势:右足前左足后,屈膝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右掌掌心向上, 掌指向前伸于面前,高与眉齐,左掌上于右掌小臂处,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 视。名“搭掌”。(图3-2-67)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臂内旋,双掌掌心向下,落于腹前,二目向前平 视。(图 3-2-68)
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臂外旋,左掌掌心向上,右掌掌心向下,提于胸 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2-69)
继续向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向左拧腰转体,双掌掌心相对向身体左前方伸出。左 掌在前右掌在上,二目向左前方平视。名“开掌”。(图3-2-70)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内旋,双掌掌心向下,落于腹前,二目向前平 视。(图 3-2-71)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右臂外旋,掌心向上,左掌掌向下,提于胸前。二目 向前平视。(图3-2-72)
继续向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向右拧腰转体,双掌掌心相对,向身体右前方伸出。
右掌在前,左掌在上,二目向右前方平视。(图3-2-73)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开掌”。次数不限,但右左次数需相同。当练 至右掌右步在前时可回身。
向右转身,在右足前扣左足,同时双臂内旋,双掌掌心向下,落于腹前,二目向 前平视。(图3-2-74)
继续右转,向身体右前方回身上右步,同时左臂外旋,掌心向上,右掌掌心向 下,提于胸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2-75)
继续向右前上左步,同时向左拧腰转体,双掌掌心相对,向身体左前方伸出, 左掌在前,右掌在上,二目向左前方平视。(图3-2-76)
随之,向左向右依次练习,“行步开掌”。当练至起势处右掌右足在前时扣步回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一步,双腿弯屈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时 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自左臂下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至右掌小臂处,二目向 前平视。(图3-2-77)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下 要协调,行进时如行云流水,
滔滔不断。
自然呼吸,气沉丹 田。
每当开掌时都要小 臂外旋,小指翻上,拧出螺 旋劲。在向外的开劲之中含 有向内的合劲。
(三)行步撞掌
撞掌是八卦掌法中最常见常用的掌法,接手后用缠掌化开对方来手后才可用撞掌, “行步撞掌”是在行进中用,故撞出敌人更重更远。
动作
起势:立正开始,向前上右步,双腿弯曲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 时双臂外旋,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伸出,右掌高 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78)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不动,左臂外旋,屈肘屈腕屈指自右臂下向前缠 绕,二目向前平视。(图3-2-79)
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继续向下缠绕,缠绕至腰前时与右掌成腕部贴 拢,双掌掌心向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2-80)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心向前,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向腹前撞出 (名“撞掌”)。二目向前平视。(图3-2-81)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臀外旋,屈肘屈腕屈指自左臂下向前缠 绕,二目向前平视。(图3-2-82)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继续向下缠绕,缠绕至腹前时与一左掌腕部贴 拢,双掌掌心向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2-83)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双掌掌心向前,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向腹前撞出 (名“撞掌”)。二目向前平视。(图3-2-84)
随之,可依次自右向左练习,“行步撞掌”次数不限,但向右向左的次数要相 同,当练至右步在前时可回身。
向右转身,在右足前扣左足,同时右掌不动,左臂外旋,屈肘屈腕屈指,自右臂 下向前缠绕,二目向前平视。(图3-2-85)
右转回身,向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继续向下缠绕,当缠绕至腹前时双掌腕 部贴拢,掌心向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2-86)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心向前,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向腹前撞出 (名“撞掌”)。二目向前平视。(图3-2-87)
随之,可依次向左向右练习“行步撞掌”。当练至起势处,右步在前时回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一步,双腿弯屈,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 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 视。(图 3-2-88)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 下要协调,行进时如行云 流水,滔滔不绝。
自然呼吸,气沉 丹田。
向腹前“撞掌” 时要沉肩坠肘,气沉丹田, 要撞出“寸劲”。
(四)行步劈掌
许多武术门派都有劈掌,通臂拳、劈挂拳最善长此掌,但它们要抡胳膊,抡出鞭梢 劲。八卦掌法中不能没有劈掌,可进步劈掌,可行步劈掌,也要劈出全身之力,但劈下之 后要含有撩出之意。
1.动作
起势:立正开始,向前上右步,双腿弯曲,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 同时双臂外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伸出,右掌在前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 处,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89)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掌落于腹前,右臂内旋,掌指向下抡于腹前,二目 向前平视。(图3-2-90)
向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小指外缘向前向面前呈弧线抡出,二目向 前平视。(图3-2-91)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继续向下抡下,左掌自下向前上方呈弧线抡下, “啪”地一声抡在右掌心内,二目向前平视。(图3-2-92)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不动,左掌小外缘向前呈弧线在面前抡下,二目向 前平视。(图3-2-93)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小指外缘向前呈弧线在面前抡下, “啪”地一声抡在左掌心内,二目向前平视。(图3-2-94)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劈掌”,次数不限,但右左次数相同,当练至 右掌右掌在前时可回身。
右转回身,向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小指外缘向前向腰前抡下,二 目向前平视。(图3-2-95)
向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臂外旋,小指外缘向前呈弧线在面前抡下,“啪”地 一声抡在右掌心内,二目向前平视。(图3-2-96)
随之,可依次向左向右练“行步劈掌”,当练至起势处,右步右手在前时回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步,双腿弯屈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时右 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视。 (图 3-2-97)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下要协调,行进时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抡劈时要呈弧线,要一气呵成,要有向下的劈砸之力。
(五)行步掖掌
八卦掌法变化万千,“掖”是主要用法之一,可进步掖掌,可行步掖掌,可掌指向下 时掖掌,可虎口向上时横着掖掌。“掖掌”时一定要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打出“寸劲”。
动作
起势:立正,向前进右步,双腿弯曲,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 时双臂外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穿出。右掌在前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 处,二目向前平视。(图3-2-98)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不动,左臂内旋,左掌掌心向下屈四、五指在右 臂下向前缠拿,二目向前平视。(图3-2-99)
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掌指向前,虎口向上用掌心向左肩前横 推,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0)
向身体右前方上虚步,右掌不动,左掌心向前,掌指向下,向腹前前掖出, “啪”地一声右掌按在左臂上,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1)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掌心向前,屈四、五指在左臂下向前 缠拿,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2)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不动,左掌掌指向前,虎口向上,用掌心向右肩 前横推,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3)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下,向腹前掖出 “啪”地一声左掌按在右臂上,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4)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掖掌”。次数不限,但右左次数相同,当练至 右步右掌在前时,可回身。
向右转身,在右足前扣左足,同时右掌不动,左掌掌心向前,屈四、五指,在右 臂下向前缠拿,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5)
继续向右转体回身,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掌掌指向前,虎 口向上,用掌心向左肩前横推,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6)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下,向腹前推出,名“掖 掌”。右掌指在左臂上,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7)
随之,可依次向左向右练习“行步掖掌”。当练至起势处,当右步右掌在前时可 回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一步,双腿弯曲,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 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掌指自前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 视。(图 3-2-108)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下要协调,行进时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进步的同时上推下掖,要一气呵成,要气沉丹田,要沉肩坠肘,掩出“寸劲”。
(六)行步插掌
在八卦掌法中,五指向前掌心向上穿出谓“穿掌”,五指向前掌心向下伸出谓“探 掌”,掌心向前五指向上打出谓“塌掌”,掌心向前五指向下推出谓“掖掌”,五指向前虎 口向上或虎口向下伸出谓“插掌”。插掌又有向前插向后插、单手插和双手插之分。插掌 最敏捷,能出人意料伤敌之目,要慎用。
动作
起势:立正,向前进右步,双腿弯曲,五趾扎地,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 时双臂外旋,拧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时向面前穿出,右掌前高与眉齐,左掌后贴在右掌 小臂处,二目向前平视。(图3-2-109)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心向上,用掌背向腹前沉下,二目向前平视。 (图 3-2-110)
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内旋,边拧成双掌掌指向前虎口向下,掌背贴拢 边向面前提起,二目向前平视。(图3-2-111)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指向前虎口自下向面前插出,二目向前平视。 (图 3-2-112)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外旋,当翻成双掌掌心向上时,用掌背向腹前沉 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2-113)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双臂内旋,边拧成双掌掌指向前虎口向下,边向面前 提起,二目向前平视^ (图3-2-114)
向身体左前上右步,同时双掌掌指向前,虎口向下,掌背贴拢向面前插出,二目 向前平视。(图3-2-115)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插掌”,次数不限,但右左次数要相同。当练 至右步向前时可回身。
向右转掌,在右足前扣左足,同时双臂外旋,当翻成双掌掌心向上时,用掌背向 腹前沉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2-116)
继续右转回身,在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内旋,边拧成双掌掌指向前, 虎口向下,边向面前提起,二目向前平视。(图3-2-117)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指向前,虎口向下,掌背贴拢向面前插出, 二目向前平视。(图3-2-118)
随之,可依次向左向右练习“行步插掌”,当练至起势处,为右步在前时可回 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一步,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时右掌心向上,掌指 向前,向面前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视。(图3-2-119)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下要 协调,行进时如行云流水,滔 滔不绝。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向前插掌时,要极力 松肩,力在指端。
(七)行步云掌
“云掌”是八卦掌的独特手法,它要以肘为轴,当翻成掌心向上时,呈弧线,片出一 个圈,犹如片片云团似的,故名“云片掌”,或“片旋掌”、“云掌”、“片旋两门”等等。 “行步云掌”是在行进中练习,更像片片行云,绵绵不断。“云掌”在刀剑中运用时则称 “云刀”、“云剑”等等。
动作
赶势:立正,向前上右步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同时右掌掌心向前,掌指向 前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以助力,二目向前平视。(图3-2-120)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臂屈肘,抱于胸前,二目注视双掌动作。(图3- 2-121)
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右掌按于左轴之下,以左肘为轴,翻成掌心向上时用 小指外缘呈弧线,片向右肩,二目注视左掌动作。(图3-2-122)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左臂内旋,当翻成掌心向下,成俯掌时,仍以左肘为 轴,当小指外缘向面前片出,二目向前平视。(图3-2-123)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屈肘,抱于胸前,注视双掌动作。(图3-2-124)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掌按于右肘下,右掌以右肘为轴,小指外缘呈弧 线,向左肩片去,二目注视右掌动作。(图3-2-125)
向身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掌不动,右臂内旋,当翻成掌心向下时,仍以右肘为 轴,用小指外缘向面片出,二目向前平视。(图3-2-126)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云掌”。次数不限,依右左次数要相同。当练 至右步右掌在前时可回身。
向右转身,在右足前扣左足,同时双臂屈肘,抱于胸前,二目注视双掌动作。 (图 3-2-127)
右转回身,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臂按至左肘之下,左掌仍以左肘为轴, 掌心向上,用小指外缘呈弧线向右肩片出,二目注视左掌动作。(图3-2-128)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右掌不动,左臂内旋,当翻成掌心向下时,仍以左 肘为轴,用小指外缘向面前片出,二目向前平视。(图3-2-129)
随之,可依次向左向右练习“行步云掌”。练至起势处,当右步右掌在前时可回 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一步,成四六步,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掌穿 出,髙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2- 130)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下要协 调,行进时如行云流水,滔滔不 绝。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要在额头上云片,不许 在目前,掌指划向双目是不合法 的。云掌时做轴的肘不要移动, 这样片出的掌才成圆,才能称 “云掌”。云掌时力在小指外缘。
(八)行步塌掌
“塌掌”是八卦掌法中赫赫有名的掌法。可单掌塌,可双掌塌,出手就用,最直捷最 快速最有利,故练习八卦掌的人时时用之,仿佛不会用“塌掌”就不会八卦掌似的。显见 其掌法的重要性。
.动作
起势:立正,向前上右步成四六步,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前向面前穿 出,髙与眉齐,左掌贴于右掌小臂处,二目向前平视。(图3-2-131)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臂内旋,双掌掌心向下,自体侧呈弧线向腹前按 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2-132)
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屈肘屈腕屈指成钩手,用腕部向额头前上方提 起,二目向前平视。(图3-2-133)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心向下向胸前塌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 2-134)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双掌掌心向下,自身体两侧呈孤线向腹前按下,二目 向前平视。(图3-2-135)
向身体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双臂屈肘屈腕屈指成钩手,用腕部向额头前上方提 起,二目向前平视。(图3-2-136)
向身体左前方上右步,同时双掌掌心向下,向胸前沉肩坠肘,全力塌下,二目向 前平视。(图3-2-137)
随之,可依次向右向左练习,“行步塌掌”次数不限,但右左次数要相同,当练 至右步在前时可回身。
向右转身,在右足前扣左足,同时双掌掌心向下,自身体两侧呈孤线向腹前按 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2-138)
右转回身,向身体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双臂屈肘屈腕屈指成勾手,用腕部向额 头前上方提起,二目向前平视。(图3-2-139)
向身体右前方上左步,同时双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向胸前沉肩坠肘,全力塌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2-140)
随之,可依次向左向右练习“行步塌掌”,当练至起势处,当右步在前时可回身。
收势:右足向身后撤一步,成四六步。同时右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向面前 穿出,高与眉齐。左掌贴在右掌小臂处,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 2-141)
要点
动作要连贯,上下要协调,行进时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向额头前上方提腕时要缩身长手,护住头部。向下塌掌时要气沉丹田,沉肩坠 肘,力在掌心掌根,一塌到底,仿佛一脚踏下去,实实在在,踏到底,故名“塌掌”。
第三节
八大掌与六十四掌
“八卦趟泥步”打下了“走转”的基础,“基础八掌”打下了“掌法”的基础,接下 来就可以练习八大掌和六十四掌了。
“八大掌”是八卦掌的核心套路,是练习八卦掌的根本,只有通过八大掌的刻苦练习 才能得到八卦掌的真功夫。有些老人,没有武术的基础,没有力气再去走圈练掌,为了养 生健身,随意走走转转,换换掌势是可以的。但有些运动员,特别是从事武术工作的人不 在八大掌上下功夫,而一味追求复杂美观的套路,参加比赛和表演,尽管得到金牌,也只 是花架子而已,体会不到八卦掌法的神髓,很难得到八卦掌的功夫。
董公授徒时“各授一艺”,二代的尹福先生、程廷华先生等前辈更是重视功夫“贵在 精而不在多”,故有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老三掌”之说。董公的弟子刘凤春先生一 个单换掌就练了3年,得其大成,未逢敌手,名噪当时。但三代、四代为了授徒,仅仅老 三掌已满足不了,只得“复按易理,增添招术”,于是逐步出现了八大掌、六十四掌、六 十四手、八卦游身连环掌、八卦九宫掌等等,使八卦掌得以发展和完善,使八卦掌得以发 扬和光大。
掌概述
社会上演练的八大掌不尽相同:有的是单换、双换、顺势、背身、背插、翻身、钻 身、摇身;有的是单换、双换、背身、转身、走身、挑勾、探掌、翻身;有的是单换、双 换、顺势、背身、双撞、双劈、立桩、翻身。不胜枚举。从以上所举不难看出,几乎都有 单换、双换、顺势、背身和翻身。程廷华先生在谈八卦掌时曾言道:“忽然一离相去一丈 余远,忽然而回即在目前。”说明八卦掌中有忽去忽回的技击特点,因而八大掌中列有回 身掌应是肯定无疑的。八卦掌中有原地的摆步、扣步,就是在练习磨身而用。练习八卦掌 时左旋右转,就是在练习转身掌,所以八大掌中应该有磨身掌和转身掌,这样才能练习八 卦掌脱身换影,才能练习忽左忽右的打法。
单换掌动作较简单直接,双换掌必须在单换掌的动作后面再加动作,顺势掌是顺时针 换势,背身掌是逆时针换势,磨身掌动作中必须有原地的摆步扣步,转身掌必须有忽左忽 右的动作,翻身掌必须有拧腰翻身的动作,回身掌必须有打了就走,走了又回的动作,所 以说“有单必有双,有顺必有背。转身掌左旋右转。磨身掌不离轴心,翻身掌如翻身之怪 蟒,回身掌似鹞子回头把身回”。
(一)八大掌的动作名称
1.单换掌 | (6)卧牛腿 | (3)自猿托桃 |
(1)推窗望月 | (7)顺势腕打 | (4)磨身顶肘 |
(2)行步撩衣 | (8)乳燕斜飞 | (5)脱身换影 |
(3)提膝冲掌 | 4.背身掌 | (6)鬓角插花 |
(4)进步沉掌 | (1)背身吐信 | (7)凤凰夺窝 |
(5)片旋两门 | (2)背身探掌 | (8)金鸡撒膀 |
(6)懒龙缩尾 | (3)背身探掌 | 7.翻身掌 |
(7)平手回合 | (4)背身摆莲 | (1)大蝽翻身 |
(8)抽梁换柱 | (5)胸前扑肘 | (2)怪蟒翻身 |
2.双换掌 | (6)卧牛腿 | (3)懒龙翻身 |
(1)指天擂地 | (7)转身腕打 | (4)燕子翻身 |
(2)拧身盖掌 | (8)乳燕斜飞 | (5)狮子翻身 |
(3)三穿掌 | 5.转身掌 | (6)鲤鱼翻身 |
(4)顺手穿羊 | (1)阴阳鱼 | (7)鹞子翻身 |
(5)恶虎扒心 | (2)猛虎出洞 | (8)蚊龙翻身 |
(6)穿袖挑打 | (3)怀中抱月 | 8.回身掌 |
(7)转身顶肘 | (4)天王打伞 | (1)猛龙出洞 |
(8)托掌过身 | (5)天马行空 | (2)回身探掌 |
3.顺势掌 | (6)金龙合口 | (3)回身挑打 |
(1)脑后摘盔 | (7)狮子张口 | (4)青龙献爪 |
(2)风轮劈掌 | (8)转身削掌 | (5)回身劈掌 |
(3)回身探掌 | 6.磨身掌 | (6)海底纫针 |
(4)顺势摆莲 | _ (1)青龙掉尾 | (7)回身搂掌 |
(5)顺势顶肘 | (2)磨身撩阴 | (8)平手回合 |
浏览1,6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