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是李小龙在美国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1月27日,李小龙在电 视剧《青蜂侠》中出演“加藤”一角,并一炮走红;2月5日,第五家振藩国术 馆在洛杉矶唐人街成立;5月6日,应邀在华盛顿举行的“全国空手道冠军大 赛”上做示范表演;6月24日,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举办的“全美空手道公 开大赛”上做示范表演;7月,将自己所创造的全新武术体系正式命名为截拳 道;7月14日,在电视剧《无敌铁探长》中客串演出;7月30日,应邀在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做示范表演;年末,又在巴拿马举办的“武术嘉年 华”会上做示范表演。

可以看到,李小龙这一年的事业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振藩功夫上,确切说 是新创造的截拳道上,在影视方面的成绩并不突出。由此反映出几个问题:首 先,《青蜂侠》中的“加藤”虽然受到了广泛好评,但仍不足以让李小龙彻底 打开好莱玛之门,而他在这一年里也仅参与演出了两部电视剧;其次,正因为 在好莱坞发展缓慢,迟迟得不到片约,李小龙才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振藩功 夫上,开办武馆、创造截拳道、大力推广截拳道在美国武术界的影响力,并且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最后,李小龙基本上都是以嘉宾身份在这一系列大赛上做 示范表演,而没有以一个选手的身份去参赛,一方面说明美国武术界认可他的 宗师身份,另一方面也看出美国武术界的主流仍把他看成是一个异类,并没有 真正接纳李小龙的意思。

王立群先生在《读史记》中把人分为了五类:第一类人只琢磨事不琢磨 人,第二类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第三类人只琢磨钱,第四类人既琢磨人又琢 磨事,第五类人则是人事钱全都琢磨。李小龙无疑就属于第一类,是那种精于 做事却不善与人打交道的人,所以他的人生之路也跟他的性格一样棱角分明。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性格,李小龙才会在“加藤”走俏后拒绝了一大批美国商 人的包装计划,也没有趁热打铁与好莱坞的圈内人搞好关系,为自己的演艺事 业开辟新的空间。也许有人会问,不是有聪慧识大体的莲达在一旁帮助李小龙吗?其实莲达 起到的只是参谋的作用,依李小龙火爆的脾气,很多事情莲达还来不及知道,就已经被李小龙给“办砸了”,她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让李小龙少得罪人、 或者在问题发生后加以解释和善后,并不能代替李小龙来做决断。因此,李小 龙的演艺事业在《青蜂侠》之后迅速走低,先前搁置功夫转而向好莱坞发展的 计划就此搁浅。

早在《青蜂侠》拍摄期间,就有人善意地提醒过李小龙,让他不要为了拍 戏而放弃功夫,功夫不但是李小龙最大的特色,也是他在好莱坞的立足之本, 这个人就是《青蜂侠》的助理制片人查尔斯•费西蒙。费西蒙与李小龙的友谊 是在拍摄《青蜂侠》的过程中结下的,当时,李小龙经常为了一些武打动作与导演发生争执,制片人杜西亚又经常不在片场,所以费西蒙就充当起了调停人 的角色。但当时的李小龙完全沉浸在进军好莱坞的兴奋和喜悦中,并没有把费 西蒙的忠告放在心上。

洛杉矶的振藩国术馆开张后,一些好莱坞动作演员慕名而来要拜李小龙为 师,他们拜师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深造,把所学来的功夫用在银幕上,而非 真正热爱中国功夫,这就与李小龙开馆授徒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另外,李小龙 沿袭了恩师叶问在择徒上的一套标准,但凡报名者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入 门,不管你是演员还是谁的朋友,一律没有开后门拉关系的特权。李小龙冷面 无情的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他们甚至愿意多出些钱在李小龙的武馆挂 个名、镀个金,然后给李小龙介绍更多的人来,可李小龙偏偏不吃这一套,经 常搞得一些名人灰头土脸地回去。

当初李小龙不愿待在香港,就是觉得香港人事事拉关系、处处讲人情,完 全不按能力办事,于是返回更为实际的美国发展,但其实美国也不完全是一个 “认钱不认人”的地方,尤其在演艺圈,人脉就显得尤为重要,李小龙过于简 单的想法,让他在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妻子莲达很快意识到了李小龙的“幼稚”,在这 个世界上,得罪人很容易,想要挽回关系却很难,长此以往,李小龙在圈内的 口碑就会变得极差,一传十,十传百,用不了多久,所有人都会知道李小龙的 “所作所为”,想要在好莱坞发展,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莲达与李小龙进行了 一次长谈,以一个女性特有的视角耐心地分析他所面临的状况与这样做可能带 来的后果,并劝李小龙不要对那些名人如此苛刻,给别人多留一点面子,就是 给自己多留一条出路。李小龙接受了莲达的建议,很快拜会了老朋友费西蒙,虚心向他请教解决 之道。费西蒙考虑了一会儿,就向李小龙建议,不如把传统开放式、大众化的 收徒方式改成只针对名人和有钱人的私人授课方式,收费也要相应提高。一开 始,李小龙很难接受这一建议,一直以来,他都是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 馆授徒,要是改成私人授课,岂不违背了中国武术界一贯的传统,也不利于截 拳道在美国民间的传播。费西蒙笑着告诉李小龙,这里是美国,是好莱坞,是 个谁摆谱谁就吃香的地方,你的门槛和收费越高,越是只收名人,别人就会越觉得你的功夫是货真价实上档次的,像现在这样不管什么学生都收,反而会让 人觉得你的武馆就是个鱼龙混杂不入流的地方。

费西蒙的话很刺耳,但说的都是实情,李小龙自己也碰到这样的事:有一 次,几个白人青年兴致勃勃地来武馆报名,一看见武馆里有不少黑人学生在那 里练功,一句话都不说直接就走。从香港来到美国,他半工半读白手起家,李 小龙从来都没有种族阶级的成见,但是如果得不到白人社会的承认,他的中国 功夫,他的截拳道就不可能为主流社会所接纳。美国与香港一样,名人效应很 重要,一个名人学生的影响力要比增开几个普通班还要大,摆在李小龙面前的 是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要么继续现行的收徒办法,走低端大众路线;要 么改变经营策略,把武馆改变成专门面向白人有钱人的私家会所。改,还是不改?这对李小龙来说是一件大事,所以他没有草率的下决定, 而是再次来到塞柏林的发型室,把费西蒙的建议告诉了他。塞柏林听完后看了 李小龙一眼,然后笑着说:“你从来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啊,为什么这次会 犹豫不决呢?我能体谅你的心情,但费西蒙说得对,这是在美国,在好莱坞, 你要生存,就得适应这里的法则。私人授课是个很好的办法,(洛杉矶)武馆 开张时你就该这样做了,高收费,才能跟你功夫大师的身份相配。你现在的那 些学生当中,有很多都是黑帮分子,他们吸毒打架的事你也不是不知道,难道 你允许这样的人留在武馆吗?”

塞柏林的话终于促使李小龙做出改变的决定——以退还学费的形式遣散尚 未完成当期培训班的学生,对外的解释是比武表演和演出拍片太忙,无法兼顾 武馆教学。就这样,洛杉矶振藩国术馆结束了短暂的平民授课生涯,转而成了 当地名流富人的专属地,李小龙也成了很多名人的私家武术教练。李小龙很不 喜欢这样的角色转换,但是为了生存,为了在好莱坞立足,他只能这样做。

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改制后一周,李小龙就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宗“大单 子”,好友塞柏林竟带着好莱坞赫赫有名的动作明星史蒂夫•麦昆前来拜师学 艺!史蒂夫•麦昆是当时顶级的动作明星,曾在多部西部片、警匪片中有过出 色表演。麦昆对《青蜂侠》中的“加藤”非常感兴趣,觉得李小龙的搏击术正 可以弥补自己在功夫上勇猛有余、灵巧不足的缺陷,于是拜托塞柏林代为引见。

李小龙也看过麦昆的片子,觉得他拳脚功夫一般,完全靠肌肉力量的优势 取胜,是个典型的美国大力士。一番交谈后,麦昆成了李小龙第一位明星弟 子。与以前那些弟子不同的是,麦昆既不会像木村、依诺山度、严镜海那样为 李小龙的功夫事业奔走劳心,他比李小龙还要忙,经常是全美国飞来飞去拍 片,所以无法在武馆习武,只能由李小龙迁就他——他在哪里,只要拍片有 空,就会召唤李小龙前去授课。当然,学费也很贵,一般是每小时150美元或 10小时500美元,李小龙也因此成了全美收费最高的武术教练。

其实在麦昆之前,李小龙也有过两位著名的弟子,只不过这两人不是好莱 坞明星,而是威震美国武坛的空手道高手,事情还得从1967年6月在纽约麦迪 逊花园广场举行的“全美空手道公开大赛”说起。在那次大赛上,美国空手道 高手查克•罗利士在决赛中击败对手乔•刘易斯一举夺冠。决赛结束后,李小 龙应组委会之邀,以嘉宾身份表演了 “粘手”、“寸劲”、“无影拳”、“踢 腿”等绝技,惊艳全场。

李小龙的表演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也让参加大赛的美国武术界前辈和各 路选手震惊不已。表演结束后,新科冠军罗利士主动上前与李小龙握手,然后 各自返回酒店,巧合的是,两人竟然住在同一家酒店,两人在走廊上相遇,罗 利士更是迫不及待地前往李小龙的房间与他交谈。

罗利士是美国空手道界的绝顶高手,16岁时就在韩国学习韩式跆拳道—— 唐拳道,回国后又学习了西洋拳、柔道等拳法,在美国武术界的名气要远远大 于李小龙,与乔•刘易斯、比尔•瓦莱斯并称三大悍将。

英雄相见恨晚,罗利士与李小龙一见如故,两人从深夜11点一直聊到早上 7点。如果说之前罗利士还只是惊叹于李小龙的拳脚功夫的话,那么在这次交 谈后,罗利士深深地为李小龙的武学思想和武道哲学所折服,并下决心要跟随 李小龙学习功夫。回到洛杉矶后,罗利士经常会前往振藩国术馆向李小龙求 教,两人一边探讨搏击理论,一边在武馆中进行实战训练,在武技上都得到了 很大的提升。

当然,向李小龙求教的并不止罗利士一人,在“全美空手道公开大赛”决 赛中以半分之差输给罗利士的乔•刘易斯也为李小龙的功夫所折服。刘易斯出 身武术世家,从小练习拳击和空手道,体格身材比罗利士还要魁梧,不过他没有在纽约就主动去与李小龙结识——他是亚军,自然不方便像罗利士那样在赛 后很有风度的以“冠军”姿态去与嘉宾握手问候;另外,既然被罗利士抢先一 步,那就另想办法与李小龙见面。

李小龙刚刚回到洛杉矶,莲达就告诉他有一位大力士在武馆等他。李小龙 赶到武馆,才知道刘易斯已经在洛杉矶等了他好几天。刘易斯的态度让李小龙 十分感动,在尊师重道这方面,李小龙主张保留中国传统武术的习惯,即弟子 要尊重师父,在师父面前要表现出虔诚和谦逊,把师父当成亲人来对待。李小 龙当场就收刘易斯为徒,还根据他的身体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这当中 就包括了尚未对外公开的截拳道思想。与罗利士相比,刘易斯更像是一名真正 的弟子,他不但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跟李小龙习武上,而且对振藩国术馆的 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他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搏击经验教给了 李小龙,弥补了李小龙在擂台较量方面的缺陷。

1968年,李小龙通过弟子皮特结识了好莱坞著名的导演兼制片人爱华士。 现实是冷酷的,也是公平的,它从你身上夺走一些东西,就会在别处给你一些 东西。在罗利士、刘易斯、麦昆、爱华士等人的交口相传下,李小龙在“圈 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在好莱坞中响当当的人 物。这些人尽管没能直接给李小龙带来上镜拍戏的机会,但他们的潜在影响力 是巨大的,直到这时,李小龙才恍然大悟,当年妻子莲达劝自己善待名人,费西蒙、塞柏林让自己改变武馆经营方式的建议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不是咬牙抛 弃平民路线,违心地打入白人主流社会,就不可能有自己现在的名气和地位。

李小龙的急速蹿红也引起了平面媒体的关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美国权威 武术杂志《黑带》。李小龙真正登上“黑带群英殿”是在1972年,但他与《黑 带》结缘却要早得多。《黑带》杂志总编水户上原在观看了李小龙的截拳道表 演后,以一个专业武术人的直觉敏锐的意识到,一颗武术界的巨星正在冉冉 升起,这个桀骜不驯甚至有些狂妄的布鲁斯•李,很可能开创一代武术之新纪 元!

不久,水户上原主动登门,又是一番长谈后,恳请拜李小龙为师,随他学 习截拳道。李小龙深知《黑带》在美国武术界的分量,也为水户上原的诚恳所 打动,便收下了这位武术界的资深前辈为徒。因为水户上原的关系,李小龙在媒体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但这还不是全部,很快,水户又为李小龙带来了一 个徒孙,身高2米23的NBA篮球巨星贾巴尔。贾巴尔对李小龙的功夫也是推崇备 至,而且没有一点巨星架子,经常在繁忙的比赛间隙前往李小龙的武馆练功。 面对巨人一般的贾巴尔,李小龙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身高体重都远远超过 自己的对手较量中获胜?关于这个问题,李小龙用镜头在遗作《死亡的游戏》 中给出了清楚的解答。在李小龙看来,功夫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武技的提 升,二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所以他才会在创造截拳道的同时一刻不曾懈怠的强 化自己的肌肉和爆发力,才会把像贾巴尔这样的巨人当成是武道挑战过程中的终极对手。

在李小龙的众多名人弟子中,名气最大,也最能在演艺事业上帮助李小龙 的要数大导演兼制片人波兰斯基,其代表作是《苔丝》《水中刀》《唐人街》 《钢琴家》等著名影片。波兰斯基原本是波兰籍犹太人,其家人在二战期间均 死于纳粹德军之手,这才流亡美国,他也是通过塞柏林与李小龙结识的。这一 年的夏天,波兰斯基和他的妻子,当红艳星莎朗蒂在家中大宴宾客,邀请了很 多好莱坞的知名人士前来参加,塞柏林和李小龙也在邀请之列。李小龙因故未 能出席宴会,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晚宴,却成了他跻身好莱坞圈子的 “伯乐”——塞柏林的最后一次亮相。

1969年8月9日上午,李小龙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前一天晚上,就在离 自己居住的洛杉矶市罗斯高蒙尔路2551号不远的一幢豪宅里,发生了令人发指 的惊天血案,血案发生的地点,正是邀请自己前去赴宴的大导演波兰斯基家!

塞柏林死了,跟他一同丧命的还有波兰斯基的妻子,已经怀孕的艳星莎朗蒂。根据警方的调查,杀害他们的凶手,正是臭名昭著的“文逊党”人。那 么,“文逊党”人又为何要谋害波兰斯一家呢?原来,波兰斯基和李小龙的好 友史蒂夫•麦昆都曾与“文逊党”的首脑之一查尔斯•曼森发生过矛盾。曼森 是个怀才不遇的剧作家,为了报复,他开出了一张清单,清单上都是那些拒绝 过自己、看不起自己、嘲笑奚落过自己的好莱坞人士。当得知波兰斯基邀请了 麦昆的消息后,曼森就招集手下,精心策划了这起震惊全美的血案。不知是事 先得到了风声还是确有要务在身,麦昆并没有出席这次晚宴,侥幸躲过一劫。 曼森一伙赶到波兰斯基家中时,才发现麦昆并不在场,于是他们就拿麦昆的緋闻情人、波兰斯基的妻子莎朗蒂开刀,还残忍的杀死了她腹中的婴儿,波兰斯 基则幸免于难。

试想一下,如果李小龙也在场,性情暴烈的他绝不会坐视歹徒行凶而无动 于衷,这样一来,第二天的报纸也许就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报道:“加藤” 徒手勇斗持枪匪徒,银幕英雄再展神威;曾在《青蜂侠》中饰演“加藤”一角 的中国籍男子布鲁斯•李在昨夜发生的惨案中不幸中弹身亡,英年早逝……幸 而上天有眼,让李小龙避开了这次飞来横祸,也让我们有机会目睹李小龙在最 辉煌几年中的巅峰之作。

波兰斯基的事业并没有因为这次惨案而受到影响,对他来说,少了一个到 处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妻子或许还是一件好事。不久,他就拜李小龙为师,还在 一次拍戏过程中邀请李小龙去瑞士给他授课一周,还开出了每小时250美元的 天价酬劳。李小龙赶到瑞士后,波兰斯基并不急着学功夫,而是频频出入于高 档会所、沙龙,李小龙则像私人教练兼保镖一样跟在他身边,成了波兰斯基炫 耀身份地位的招牌。

按照常理,李小龙跟波兰斯的关系己经走得很近,理应能为自己在一些影 片中谋得比较重要的角色,因为在好莱坞,拿高片酬、出风头的都是明星,但 真正掌握生杀大权的,却是导演、制片、编剧等幕后工作者。举个例子,在中 国,一个三流演员就能在片场对剧组工作指手画脚,甚至以随意改动剧本为 荣,这些在好莱坞都是不允许的。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我已经支付了你足额的 报酬,我就不欠你什么人情了,所以没有必要更没有义务为你提供上镜的机 会;另外,李小龙是个从来都不愿求人的人,他宁可自己辛辛苦苦摸爬滚打, 也拉不下脸去“乞求”一个角色。所以,一个是根本没有向师父“报恩”的意 识,一个是不愿求人,使得李小龙在名气越来越大的同时却没能得到更好的在 好莱坞发展的机会。

李小龙能够打进好莱坞的圈子,是因为懂得了人脉的重要性;李小龙迟迟 未能在好莱坞大展拳脚,是因为不清楚在美国,人脉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就 让李小龙觉得很郁闷——我究竟是该学中国人的做事方式,还是该学美国人的 做事方式?为什么事情到了我这里,就变得既不像中国,也不像美国呢?

也许正应了妻子莲达的一句话:“在美国人眼里,他始终是个中国人;在中国人眼里,他却是个黄皮肤的美国人。”李小龙的一生,也正是在两种文化 的交锋碰撞中度过。

不过,这些遍布武术、影视、媒体、体育界的弟子还是让李小龙获得了不 少机会:1967年7月14日,李小龙得到了在电视剧《无敌铁探长》中客串演出 的机会,虽然在片中只有三次出手,但正是这三次出手,却有着鲜明的“李 小龙”式功夫的烙印;1968年7月,李小龙在电影《破坏部队》中担任武术指 导;8月,又在电影《马洛》中饰演一个功夫高强的华裔黑帮杀手,尽情展示 了截拳道的精华功夫;11月,在电视剧《可爱的女人》和《新娘驾到》中客串 演出;1969年4月,又在电影《春雨中的漫步》中出任武术指导。

在客串这一系列影视剧的同时,李小龙继续招收弟子,其中就包括另外两 位好莱坞名人——史达令•施里芬和詹姆斯•科本。史达令•施里芬比李小龙 足足年长20岁,是好莱坞著名的剧作家;詹姆斯•科本出身美国特种兵,是好 莱坞二线实力派动作演员,曾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二人都很关心李小龙 的境况,经常想通过自己的关系为师父在片中谋得一个角色。塞柏林被害后, 他二人实际上充当起了李小龙幕僚的角色,他们一方面在片酬、合约、谈判等 技术细节上给李小龙提供可行的建议,一方面为李小龙寻找接触好莱坞上流社 会的机会。但是不管怎样,在好莱玛人眼中,李小龙始终只是一个明星级的功 夫教练,却不是明星级的演员,这就让李小龙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是 继续熬下去,还是就此放弃在好莱坞的发展,全身心的致力于功夫事业?

李小龙选择了坚持。是的,坚持未必能有好的结果,但如果不坚持,就一 定不会有所得。少年时期,李小龙最讨厌的事无疑是读书;成年后,李小龙最讨厌的就是 应酬。为了实现梦想,为了坚持下去,为了寻找机会,李小龙不得不往来于各种应酬之间。

应酬是什么?觥筹交错、衣着光鲜、俊男美女、声色魅影,抑或酒池肉 林、美色陷阱、虚伪客套、浮华假象?很多人觉得那是身份、地位、财富、品 味的象征,受到邀请是莫大的荣幸,与陌生人说着不着边际的客套话,与眼中 带电的公子贵妇们往来交错,期待着青蛙与水晶鞋的奇迹发生,哪怕只是绮梦 一场。人的虚荣心是无止境的,有的人就愿意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不断地麻醉自己,那种飘飘欲仙光怪陆离的感觉,简直让人难以自拔,尽管他们在心底很 清楚,这不过就是一场虚幻一场戏。

“去这种地方有意思吗? ”李小龙一定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但是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李小龙总是被妻子和名人徒弟们抓去参加一个又一个的晚宴酒会。 每到那时,李小龙都会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能对你笑、向 你致意、跟你打招呼、与你说话,陪你打趣开玩笑,但到最后,他们都会客 客气气地离你而去,回到属于他们的那个圈子里,继续着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话 题。

是的,你就是一个外人,尽管你能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觉得你十分有趣, 甚至喧宾夺主的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那又如何?到头来,你依旧只是一 个奇妙的客人,客人,早晚都会走的客人。

“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李小龙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可他找不到答案。 他就像一个透明人,穿梭在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无数道目光从他身上扫过,却 不带片刻的停留。是的,他感到独孤,无比的孤独。人一孤独,就需要发泄,最好的发泄,就是流汗、疲劳、声撕力竭。于是,他回到武馆,回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尽情地挥动着拳头,踢 出迅猛无比的飞腿——他要把心头的烦闷、不平、无奈、无助统统踢走、砸 碎!唯有此刻,他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李小龙,一个属于功夫、醉心于武 道、纯粹的李小龙!幸而,李小龙还有妻子、还有儿子、还有家人,唯有从他们身上,他才能 得到最大的慰藉。1969年初,李小龙把寡居香港的母亲何爱瑜接到了洛杉矶, 随后又把弟弟李振辉接到美国来读中学。李家兄弟三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大哥 李忠琛敦厚冷静、李小龙张扬暴烈、三弟李振辉则显得有些文弱。李小龙对大 哥李忠琛十分敬重,一来是因为李忠琢学业出色,是那种典型的中产精英,二 是因为李忠琛为人处世宽仁得体,父亲去世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而对弟弟李 忠琛,李小龙则颇有恨其不争之感。李小龙疾恶如仇,一方面容不得洋人欺负中国人,一方面也很痛恨那些软 弱无能、任人摆布的同胞,所以从李振辉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李小龙就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训练他的身体和意志,他不允许李振辉告诉外人是自己的弟弟,因 为他觉得李振辉太瘦弱了,瘦弱到不像是李家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加强锻炼。 每天清晨,邻居们就会看到李小龙带着一个从香港来的瘦弱少年在山坡上跑 步,当李振辉气喘吁吁的跑完全程后,李小龙又带他回健身房锻炼肌肉。为了 补充体能,李小龙还把莲达精心配置的“独门饮品”推荐给李振辉,让他一定 要喝完一大杯。这种“独门饮品”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受罪,李振辉没有办 法,总是咬着牙在哥哥的“怒视”下把它喝完。傍晚放学归来后,李振辉还要 陪李小龙练一小时的功夫,然后才能坐下来看书。李小龙喜欢看武术专著和哲 学书,看到兴起时,每每在全神贯注的李振辉身后发出一声大叫,然后老鹰捉 小鸡般的将弟弟拖到屋外充当陪练。不过李振辉终究没有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 高手,对于这段往事,李振辉是既无奈,又怀念,在他看来,二哥李小龙的方 法虽然激进了些,但都是为了自己好,二哥始终是一个做什么事都如此认真的人。

1969年4月18日,李小龙与莲达的爱女李香凝在洛杉矶出生了,爱女的降 生给处在事业低潮期的李小龙莫大的鼓励,也让李小龙在传授功夫与等待机会 中迎来了而立之年。

浏览1,7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