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

立正姿势,头正颈直,微收下颏,嘴微闭,舌抵上颚,用鼻呼吸,双手在身体两 侧自然下垂,精神贯注,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7-9)

上身正直,姿势不变,重心落于左腿,屈膝下坐,左足向下扎地,出右足,膝微 屈,五趾抓地,出右足的同时出右手,手掌向上手指向前,沉肩坠肘向面前伸出,后手掌 心向下五指向前沉于右肘上方。二目向前平视。(图3-7-10)

右足收回仍成立正姿势,重心落于左腿,同时左手右手都握拳,收于腹前,二目 仍然向前平视。(图3-7-11)

上身正直,姿势不变,重心落于左腿,屈膝下坐,左足向下扎地,出右足,膝微 屈,五趾抓地,出右足的同时出右手,手掌向上手指向前,沉肩坠肘向面前伸出,后手掌 心向下五指向前沉于右肘上方,二目向前平视。(图3-7-12)

图片75

要点

按以上动作要领反复练习多次。

出右足的同时出右手,手掌向上手指向 前,沉肩坠肘向前伸出,后手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沉于右肘上方,也可沉于右肘下方。沉于右肘下 方时防守更严密。又名“穿掌”。

(四)脑后摘盔

1.动作

上身正直,双足分立,操手时左足向身左横移半步,同时左臂屈肘,左掌提置右 肋前,同时右臂屈肘,右掌掌心朝前自右肩上向头颈后方漫头停于头上,二目向左前方平 视。(图 3-7-13)

左足足外沿用力,同时右掌掌心朝前,自头顶之上向左肩前松肩催肘尽力横推, 撞出“寸劲”,二目向左前方平视,如此反复练习多遍。(图3-7-14)

右足在右,左足在左分立,操手时右足向右横移半步,同时右臂屈肘,右掌提置 于左肋前,同时左臂屈肘,左掌掌心朝前,自左肩上向头颈后方漫头停于头上,二目向右 前方平视。(图3-7-15)

右足足趾外沿踩地用力,同时左掌掌心朝前,自头顶之上向右肩前松肩催时尽力 横推,撞出“寸劲”,二目向右前方平视,如此反复练习多遍。(图3-7-16)

图片77 图片78 图片76

要点

出足足外沿踩地与撞掌要同时进行,推撞时要沉 肩,力催掌心,虎口圆撑,拇指尽力外展,这样掌力才能 浑厚,才能打出“寸劲”。又名“盖掌”。

撞掌时一定要气沉丹田。

操手时的行进方向不是向前,向左打时是向身左 行进,反之,向身右行进是横着走。

(五)缠手掖撞

动作

左足在前右足在后站立,操手时左足抽回成虚步,左臂在右臂下外旋拧动,一边 掌心上翻一边向前缠压,二目向前平视。(图3-7-17)

上左足,右足跟进,同时双掌掌心朝前,掌腕贴拢向胸前推撞,推撞时要沉肩坠 肘,打出浑身之力,二目向前平视,如此反复练习多遍。(图3-7-18)

右足在前,左足在后站立,操手时右足抽回成虚步,右臂在左臂下外旋拧动,一 边掌心上翻一边向前缠压,二目向前平视。(图3-7-19)

上右足,左足跟进,同时双掌掌心朝上,掌腕贴拢向胸前托撞,托撞时要沉肩坠 肘,托出浑身之力,二目向前平视。如此反复练习多遍。(图3-7-20)

图片79 图片81 图片80

.要点

出足出手要同时,托撞时一定要沉肩肘,前足踩 后足蹬,撞出浑身之力,爆炸出“寸劲”。亦名“团撞”。

推拨时一定要气沉丹田。

如此左右反复练习多次,次数由自己决定。

(六)怀中抱月

(1)右足前左足后双足分立,上身正直,屈膝坐身, 重心前四后六,操手时,右足向前上步,右足在后跟进,重心不变,双足向地面下扎地,同时双臂内旋,抬至胸前,双掌掌心向外,圆臂屈肘,向 身右撞出,撞出的同时要向右拧腰,二目向身后平视。(图3-7-21)

双足不动,上身保持正直,在向右拧腰撞出双掌后,双臂外旋,翻成掌心向上时 用双臂用双掌,掌背向身后腰际砸下,二目向身右平视。(图3-7-22)

右足向前上步,右足跟进,在向下踩力的同时,双臂内旋,抬至胸前双掌掌心向 外,圆臂屈肘向身右撞出,撞出时仍向右拧腰,二目向身右平视。如此反复练习多次。 (图 3-7-23)

要点

操此掌时,右足步子前进时,要向右拧腰,同时向右撞打。左足在前时,双掌要 向左拧腰同时向左撞打,如此前进,反复练习多次。这样才能练出腰劲和横劲。

撞打时要沉肩坠肘,气沉丹田,虎口圆撑,双掌掌指相对,拇指朝外,尽全力打 出,此掌是前行横向撞打,故又名“螃蟹掌”或“双撞掌”。

图片82

 

(七)大鹏展翅

动作

左足向后回抽,同时双臂内旋屈腕屈五指变钩手,向两肋勾拨,二目向前平视 (图 3-7-24)

上左足,膝微屈,五趾抓地,在地面上向前搓踩,同时双臂外旋,在身体两侧向 上翻拧,当翻成掌心向上时,用双掌小指外沿向面前横切而出,要切出力量。(图3-7- 25)

向身后撤左步,在右足向后回抽时,双臂内旋,屈腕屈五指变钩手,向两肋勾 拨,二目向前平视。(图3-7-26)

上右足,膝微屈,五趾抓地,在地面上向前搓踩,同时双臂外旋,在身体两侧向 上翻拧,当翻成掌心向上时,用双掌小指外沿向面前横切而出,要切出力量。(图3-7- 27)

依上面动作,可左右互换,反复练习多次,次 数自己决定。

双掌向面前横切时,要松肩沉肘,气沉丹田, 打出“寸劲”。打出全身之力,这样掌力才能浑厚。亦名 “切掌”。

切打时要气沉丹田。

图片86 图片83 图片85 图片84

(八)爆炸弹抖

横抖

双足分立,重心在双足,双臂在胸前下垂,双手放在腹前,二目向前平视,做好 练习的准备。(图3-7-28)

双足分立,重心在双足,在双足向下扎地的同时用腰劲把双臂自然弯屈,向身体 左侧横向抖出,抖出浑身之力,力要突然要爆炸,二目注视双掌动作。(图3-7-29)

随之双足向下扎力,同时双臂自然弯屈,用腰劲向身体右侧抖出,抖出浑身之 力,力要突然要爆炸,二目注视双掌动作。(图3-7-30)又名“掮掌”或“抖打”。

挤打

双足一前一后站立,左前右后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双掌掌心向上合拢于胸 前,二目向前平视,做 好挤打出的准备。(图 3-7-31)

前足踩,后足 蹬,双足向下扎力,左 掌在前,右掌在后,双 掌贴拢,掌背朝前,突 然向胸前挤撞而出,要 抖出浑身之力,二目向 前平视。如此反复练习 多次。(图3-7-32)

图片87

(3)双足换成右前左后,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双掌掌心向上合拢于胸前,二目

向前平视。(图3-7-33)

右足踩左足向下蹬力,双足向下扎力,同时双掌掌背朝前,掌指相对在胸前成圆 抱姿势,向胸前抖出,抖出浑身之力,二目向前平视。如此重复练习多次。(图3-7-34)

撞打

左足前右足后,前后分立,成重心前四后六的四六步,双手握拳,合抱于胸前, 二目向前平视。(图3-7-35)

图片88

前足踩后足蹬,双足向下扎力,同时双拳贴拢,双臂成圆抱姿势向胸前抖撞而 出,撞出浑身之力,二目向前平视。(图3-7-36)

换成右足前,左足后的四六步。同时双手握拳,收回于胸前,二目向前平视。 (图 3-7-37)

图片89

右足踩,左足蹬,同时双拳贴拢,双臂成圆抱姿势,向胸前抖撞而出,撞出浑身 之力,二目向前平视。如此反复练习多次。(图3-7-38)

要点

不论横抖、平抖、挤打、撞打,关键在于双足或前诉足的扎地之力,同时出手要 突然,要沉肩坠肘打出浑身之力,劲力要整,如炮弹之爆炸。

力量抖出时,一定要气沉丹田。又名“抖打”、“揉打”。

(一)青龙出水

动作

甲乙二人相对站立,距离约一米,目视对方。(图3-7-39)

甲乙二人同时上右步,穿右掌,双方腕部或小臂相接,目视对方。(图3-7-40)

甲乙二人同时撤右步,双掌收于腹前,目视对方。(图3-7-41)

甲乙二人同时上右步,穿右掌,双方腕部或小臂相接,目视对方。(图3-7-42)

要点

甲乙二人穿掌时要小指向上拧动,穿出螺旋劲。

甲乙二人腕部或小臂接触时要有力量,练习沉肩坠肘,螺旋向前的穿靠之力。这 种姿势和劲力既可用于防守也可用于进攻,又名“穿掌”。

二人可互换足换掌进行练习。

图片89 图片90 图片92

(二)单鞭沉肘

动作

甲乙二人上右步,足外沿相贴,甲方沉肩沉肘,用力下沉压乙方右臂不得上抬, 目视对方。(图3-7-43)

随之,乙方把上抬之臂翻成掌心向上,沉肩沉肘,用力下沉压甲方右臂不得上 抬,目视对方,如此反复练习。又名“沉掌”。(图3-7-44)

要点

一方练习单臂向下的沉劲,一方练习单臂向上掀起对方手臂之抬力。这种单鞭沉 肘的劲力是八卦掌的主要劲力之一,可用于防守和进攻,奥妙无穷。

二人可换掌换足进行反复练习。

图片93

(三)狮子张口

动作

甲乙二人相对站立,相距约一米, 目视对方。(图3-7-45)

双方向身左上左步,在左足前再上 右步,同时,双方用“狮子张口”姿势,向 右拧腰,双方伸出右掌右臂相接,目视对方。 (图 3-7-46)

双方同时向身后撤右足,在右足前 上左步,同时用“狮子张口”姿势,向左拧 腰,双方左臂相接,目视对方,如此反复练 习。(图 3-7-47)

要点

撤步再上步要一气呵成,双臂相接 的掌要用螺旋的微向外的横开之劲。同时要 有粘黏,不可向外用力过大,把对方手臂磕开。

这是当对方突然打来时,我向对方 身侧进攻的方法,也是防守法,是忽左忽右 的打法,主要练习粘黏的“开劲”。又名“开 掌”。

图片95 图片96 图片94

(四)进步肩撞

动作

甲乙二人相对站立,距离约一米,目视对方。(图3-7-48)

甲乙二人同时进右步,同时用右肩向前靠撞,目视对方。(图3-7-49)

要点

练习肩靠时双足下扎,要有踩力。

肩靠双方都要用力,但要互相喂着练习,不可一方把另一方撞倒。

可换步、换肩再反复练习。又名“肩打”。

图片97

(五)霸王请客

动作

甲乙双方足尖相对或足外沿相贴,乙方右掌握甲方的腕部,左掌握甲方肘部,向 右拧腰掳带,目视对方。(图3-7-50)

甲方等乙掳带后用右掌握乙方的腕部,左掌握乙方肘部向右拧腰掳带,目视对 方,如此反复练习。又名“掳带”。(图3-7-51)

要点

甲方不要把对方掳倒,互相喂着练习掳带之力。

甲乙双方可换手换足,再反复练习。

图片99 图片98

(六)进步团撞

1.动作

甲上右步,双掌掌心向前向对方腹部撞击,目视对方。(图3-7-52)

乙撤右足,向右拧身的同时右掌翻腕,双掌按接甲方小臂吸化,使甲方撞击落 空,目视对方。(图3-7-53)

乙向甲方右足外落右足,跟左足,同时双掌掌心向前向甲方腹部撞击,目视对 方。(图 3-7-54)

甲撤右足,向右拧身的同时右掌翻腕,双掌按住乙方小臂吸化,使乙方的撞击落 空,目视对方。(图3-7-55)

甲向乙方右足外落右足,跟左足,同时双掌掌心向前,向乙方腹部撞击,目视对 方。(图 3-7-56)

图片100 图片101

要点

进步团撞即“撞团”,是八卦掌中主要的 用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七)迎面挤打

动作

甲乙双方对面站立,目视前方。(图3-7-57)

甲乙双方各上右足,(前足踩劲后足坐劲,前四后六的重心),双方右掌在前, 左掌按于右小臂处助力,圆臂撑出,向前挤打,目视前方。(图3-7-58)

甲乙双方收右足,双臂落下,对面站立,目视前方。(图3-7-59)

甲乙双方各上右足(前足踩劲,后足坐劲前四后六的重心),双方右掌在前,左 掌按于右小臂处助力,圆臂撑出,向前挤打,目视前方。(图3-7-60)

要点

“迎面挤打”的目的是练习小臂的挤打之力,同时也练习腿的力量。

双方要用力,喂着练习,才能配合好,才能练出这种劲力。

可换左步左足反复练习。

图片102 图片104 图片103

(八)吸化掌

动作

甲乙二人右足外沿相贴,右掌腕部相接,甲的右掌掌心向前推在乙的胸部,双方 左掌按于胯侧,目视对方。(图3-7-61)

乙向右拧腰,同时腕部向右拨动,将甲方推在胸部之掌力化掉(名吸化),目视 对方。(图3-7-62)

随之,右掌掌心向前向甲方胸部推击,目视对方。(图3-7-63)

甲向右拧腰,同时腕部向右拨动,将甲方推在胸部之掌吸化掉,目视对方。(图 3-7-64)

随之,右掌掌心向前向乙方胸部推击,目视对方如此反复练习。(图3-7-65)

图片107 图片108 图片105 图片106

要点

向前推击时要松肩,肩摧肘, 肘摧手,力达对方之胸,可以把对方打 倒,但不可打伤,目的是练习送肩的推 撞之力;吸化时腕部要灵活,可掌心向 上也可掌心向下与向右拧腰,协调一 致,一气呵成。将对方来手之力卸掉, 也可使对方倾跌,目的练习拧腰的吸化 力,故名“吸化掌”。

甲乙双方可换成左足在前,用 左掌反复练习。

八卦掌养生功

八卦掌养生功是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不仅健康人和年轻人可以练习,慢性病患者和 老年人更应该练习,练习八卦养生功时要“以掌为法,以走为用,以意为先,以松为本”, 通过八卦养生功的练习,通经活络,平和阴阳,“决生死,处百脉,调虚实”,使年轻人 更加健美,慢性病患者祛病强身,老年人健康快乐益寿延年。

这套八卦掌功法的主要特点是:“以掌为法”、“以走为用”、“以意为先”、“以松 为本”。

(一) 以掌为法

八卦掌是以掌法为主的内家拳术,所以这套功法的特色之一是“以掌为法”。功法中 选用的是最易学易练的掌法,选用的是最易行气,气沉丹田的掌法,选用的是最具八卦掌 风格特色的掌法,例如:“穿掌”、“掖掌”、“撩掌”、“探掌”……“行步撩衣”、“指 天插地”、“走马活携”、“脑后摘盔”等等。

在练习“青龙探爪”时,要一掌前伸,一掌护后,双臂合抱、双掌前顶。通过“滚钻 争裹”,通过“舌抵上颚,提肛溜臀,气沉丹田”,通过“里足直迈,外足微扣,合膝顶足 的走圈来练习,充实八卦掌的掌力和螺旋力。

(二) 以走为用

八卦掌的练功方法是“走圈”,一走就是几十圈,100圈,甚至200圈。走圈的练习 中不能休息和中断,要滔滔不绝,要一股劲地练下去,直至功法套路练习完毕。道理和 “趁热打铁” 一样,如果走圈时经常中断,累了就休息一下,掌法就断了,劲力就断了, 气沉丹田也断了,还要从头重来。从头开始,岂不白白浪费了时间和汗水?只有坚持一股 劲地练下去,最少也要走100圈,所以“八卦掌养生功”中的走圈安排了 100圈,不算 多,相当练习一套太极拳加一套太极剑的运动量。练习功法时,只有坚持走完这100圈, 才能真正气沉丹田,才能练得双手充满气血,仿佛手掌厚了,仿佛手掌粗了,仿佛手掌大 了,仿佛手掌沉了,充满了力量,恨不得找个目标打它几掌才能痛快,这样达到更好地打 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起到通经活络,平衡阴阳,康健身体的作用,这样才能练出掌的 浑厚力量。八卦掌的掌上没力量,还能叫功夫吗?

八卦掌的“走”不是逃跑,八卦掌的“走”是用法,八卦掌讲究“忽前忽后,忽左忽 右,打了就走,走了就回”,这就全赖“走”的练习,在“走”中变掌换势,一边走一边 练习摆步、扣步、插步、扑步等各种步法及各种腿法(明腿和暗腿),还要练习肩、肘、 腕、胯的种种打法。

“走”是长生之宝,因为走圈时气道最畅通,最易向下行气、气沉丹田,所以“走” 是练习气沉丹田的最理想绝窍。通过意为统帅,以意领气,气沉丹田。才能练出八卦掌的 内劲;只有气沉丹田了才能疏通经脉,祛病强身,益寿延年,所以武术界老前辈们经常 说:“练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八卦掌的“走”是最好的练功方法,更是八 卦掌的独特风格和特点。所以这套功法的第二特点就是“以走为主”、“以走为用”。

(三) 以意为先

形意拳讲究“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八卦掌讲究“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力与意合”,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这足以说明“意”在内家拳中的位置。我练八卦掌 四十年,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实践证明,“意”是练习八卦掌法的真谪,“意”在练功中 要起统帅作用。

有的老前辈说:“意如飘旗,又如点灯。”意思是说“意念”就象古代行军打仗时的 军旗,指挥作战时的进、退、转移、变动;又像夜晚作战时的指挥灯似的,都起着指挥统 帅、发号施令的作用。因而在练习八卦掌功法时要意识集中,用意念去支配去领导气的运 行,气沉丹田,用意念引领气血通达手掌,以练习浑厚的掌力,用意念去统帅掌法的练习 和变化,用意念支配一切动作,达到走法灵活,身法舒展,上下协调,和顺自然,但决不 能一边练习掌法一边想着什么气功功法中的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的气道运行,这是不可能 的,在练习八卦掌法时根本没有机会去想这些,想这些气道的运行,非练出“病”不可, 我们要通过在意念支配下的自然呼吸,气沉丹田,功到自然成。总之,通过“意”的统帅 即“以意为先”,来练习养生功法,从而达到自卫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双重目的。

(四) 以松为本

形意拳练功时从明劲入手,出功夫快,3年就可出山门,防身自卫。八卦掌从明劲, 即刚劲入手,出功夫快,也可以3年出山门,克敌而制胜。但都偏于刚,如果练法不得 当,很容易伤身。不少人在练形意拳的五行拳时经常震脚,仿佛劲力又刚又整,而致腿部 静脉曲张,不少人练八卦掌时双臂僵劲,托着重物练,致使气血上升,血压升高,练习太 极拳的人能祛病强身,这是人人都知的事情,道理何在?就是因为练习太极拳时以柔为 主,不强求功夫,合乎生理健康,不易致残而能益寿延年。所以这套“八卦养生功”要借 鉴太极拳的优点,就是要“以松为本”。

练习功法时想做到全身放松很难,但必须做到肩背放松,双臂放松,掌指放松,达到 上身的放松。这样才能向下行气,气沉丹田。“松”不是“软”,不是一味的“柔”。八卦 掌功法的“松”是指肌肉不僵硬,关节要灵活松伸,手指在意念支配下时屈时伸,时松时 张,以便以意领气,以意领力,力达掌指。

有的人习惯练习明劲,仿佛有力放施,觉得很过瘾,甚而一辈子打明劲,年过花甲了 才逐步有所改变。但已经晚了。所以练习这套八卦养生功时我们以暗劲入手,这样不但出 功夫快,而且有益身心健康。以暗劲人手,必须做到“松”,所以功法的特色之四是以 “松”为本。

总之,我练习八卦掌40余年。前30年走了不少弯路,近10年才对八卦掌有了一些 真正的领悟和认识,取得了点点进步和成就。使我体会认识到,只有真正的气沉丹田,只有六合归一,才能练出八卦掌的内劲,通过练功又掌握了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和变化,又能 以“走”为用,能够强身养生,这才算八卦掌功夫,这才算是内家拳。否则,尽管你练得 很活很美,得过多少金牌,或自己感觉功夫已上身,很有劲,也只能属于皮毛,不能算是 个内家拳。

这个功法套路练习分为起势、走圈、收势、收功4个部分,其中走圈的内容最复杂, 又分为:按掌、五掌、掌法、腿法、插掌和再按掌。练习按掌时要在意念支配下,周身放 松,行转自如,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以意领气,气达掌指。练习五掌时要在意念支配 下,使身体上部头颈肩背胸肘腕手每个部位和每个关节都得到锻炼。掌法是本功法的主要 部分,这部分动作有高有低,有上有下,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有长身蹲身,有弯腰有拧 腰,有扑腿有踢腿,通过练习,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营养和锻炼。练习 腿法时是在意念支配下,通过练习使腿部的前后左右中每个部位都得到营养和锻炼,使腿 脚更加灵活有力,从而延缓老化。练习撞掌时要周身放松,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以意领 气,气达掌趾和全足。练习按掌时更是在意念支配下,以意领气,气沉丹田,以意领气, 气遍全身,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养生动涵

(一)起势

沿圈站立,头正颈直,微收下颏,有上顶之意,嘴微闭,舌抵上颚,用鼻呼吸,含 胸圆背,双肩双臂向下放松,掌指向下,于体侧自然下垂,双足并立,精神贯注,二目向 前平视。(图3-8-1)

双臂外旋,肘部微屈,掌心向上,自体侧徐徐托起,高与眉齐,吸气收腹,二目向 前平视。(图3-8-2)

双臂里旋屈肘,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经体前徐徐按下,置于体侧,同时坐身屈 膝,提肛溜臀,呼气松腹,气沉丹田,二目向前平视。(图3-8-3)

图片109

要点:全身放松,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使大脑神经能进入功法开始时的良好状态。

(二)按掌

1.上身正直,双臂肘部微屈,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双掌掌心下按,双掌掌指向前。 重心落于右足,左足轻轻提起,微蹭右足内踝骨处沿圈行进,膝微屈,五指微下扣,不掀足尖,全腿放松,二目向前平视。(图3-8-4)

落足时五趾抓地,抓地时重心左移,右足立即轻轻提起,微蹭左足内踝骨处沿圈而 行,膝微屈,五指微下扣,不抬足尖,全腿放松,落地时五趾抓地,二目向前平视。如此 左足右足交替向左走圈共走5圈。(图3-8-5)

在起势处,右足向圈心方向扣成丁字步,两足间相距一足的宽度,双膝合拢,向左 拧身,二目回视。随之向圈上上左足,又上右足交替沿圈而行,向右走共5圈。(图3- 8-6)

要点:(1)向左向右各走5圈,目的是调整全身姿势正确,要求全身放松,不上下 左右摇晃,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以意领气,气达掌指,以意领气,气沉丹田。(2)通 过左右各走5圈,意守双掌,双掌会有热感。如果冬天在室外练功,双手会很凉,因而可 把按掌姿势改成握拳姿势,要握实,目的为了使双手变热,但不要用力,如用力过大则气 血不能畅达双手。(3)走“按掌”时,可以不向圈心拧腰,这样走起趟泥步来会更自然, 协调,行气更通达。如果功夫较深,也可向圈心拧着腰来练习“按掌”。(4)走转时自然 呼吸,气沉丹田。

图片110 图片111 图片112

(三)五掌

1.凤凰展翅

接“按掌”,在起势处扣步回身向左走圈。当左足前行时,双手五指、双腕、双 肘里旋弯屈,五指变钩向下有拨物之意,双肩下沉,全身放松,二目向前平视。(图3-
8-7)

沿圈上右足,同时双掌双腕向身后插出,双肩向下松沉,全身放松,二目向前 视。(图 3—8-8)

沿圈上左足,同时双臂内旋拧动,边拧动边向身前伸出,同时双掌掌心向上翻 动,翻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时,二目向前平视。(图3-8-9)

沿圈上右足,同时双肩尽力前松,双臂前伸、双掌掌心向上,双掌小指外沿向面 前合拢,二目向前平视。随之再上左足,重复凤凰展翅二遍。(图3-8-10)

向左扣右步回身上左足,向右走圈当上右足时,双手五指、双腕、双肘里旋弯 屈,五指变钩,有拨物之意,双肩下沉,全身放松,二目向前平视。(图3-8-11)

沿圈上左足,同时双掌双腕向身后尽力插出,双肩向下松沉,全身放松,二目向 前平视。(图3-8-12)

沿圈上右足,同时双臂内旋拧动,边拧动边向前前尽力伸出,同时双掌掌心向上 翻动,翻成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时,二目向前平视。(图3-8-13)

沿圈上左足,同时双肩前松,双臂前伸,双掌掌心向上双掌小指外沿向面前合 拢,二目向前平视。随之,再上右足、左足右足左足,重复凤凰展翅两遍。(图3-8-14)

图片115 图片113 图片117 图片118 图片114 图片116

要点:(1)练习凤 凰展翅的向下拨动时,要 屈腕屈肘屈手指,向前伸 臂时要尽力向前松肩伸臂 伸五指,练习肩臂的舒 松,同时练习肩肘腕指的 屈伸灵活性。(2)屈腕 屈指时,要有向下的拨动 力,双手小指外沿贴拢时 要含有向内的横切力,双 臂向内向上翻转时要有螺 旋力。(3)自然呼吸, 气沉丹田。

两鬓插花

接“凤凰展翅”当在起势处扣步回身向左走圈,左足沿圈前行时,双臂外旋,翻 成双掌掌心向上,双掌掌背向腹前沉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8-15)

沿圈上右足,双臂内旋翻转,当翻至胸前时,双臂屈肘,双掌掌背贴拢,掌指向 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8-16)

沿圈上左足,双掌掌背贴拢,掌指向前,松肩伸臂向面前插出,双掌掌指要高过 双眉,二目向前平视。(图3-8-17)再上右足重复两鬓插花二遍。

在起势之处,扣步回身向右走圈沿圈上右足,双臂外旋,翻成双掌掌心向上,双 掌掌背向腹前沉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8-18)

沿圈上左足,双臂内旋翻转,当翻至胸前时,双臂屈肘,双掌掌背贴拢,掌指向 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8-19)

沿圈上右足,双掌掌背贴拢,掌指向前,松肩伸臂向面前插出,双掌掌指要高过 双眉,二目向前平视。(图3-8-20)再上左足重复两鬓插花二遍。

要点:(1)向左走一圈要连续练习3个两鬓插花,向右走一圈也要连续练习3个两 髯插花,走的圈的大小没变,但步子多了,就要自动调整走的步数和大小,只要做到协调 自如,动作绵绵不断即可。(2)练习两鬓插花时,双掌五指插出时要高过眉部,这样两 肩更能松开,灵活自如。插指时意在指端,气力到指。

脑后摘盗

接“两鬓插花”,在起势处扣步回身,向左走圈,当右足沿圈前行时,右臂下垂, 左臂屈肘,伸至脑后,掌心朝前贴在后颈部,二目向前平视。(图3-8-21)

沿圈上左足,右掌不动,左掌漫过头顶探至头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8-22)

沿圈上右足,右掌不动,左臂屈肘,自然圆屈,左掌掌心向前,向胸前推出,高 与肩平,二目向前平视。(图3-8-23)

沿圈上左足,左臂垂于腹前,右臂屈肘,伸至脑后,掌心朝前贴在后颈部,二目 向前平视。(图3-8-24)

图片120 图片121 图片119

沿圈上右足,左掌不动,右掌漫过头顶探至头前,二目向前平视。(图3-8-25)

沿圈上左足,左掌不动,右臂屈肘自然弯曲,右掌掌心向前,向胸前推出,高与 肩平,二目向前平视。(图3-8-26)再左足右足左足接练左掌的脑后摘盔。在起势处扣 步回身,向右走圈接练右掌的脑后摘盔,左掌的脑后摘盔,右掌的脑后摘盔。

要点:(1)练习脑后摘盔时不要因出掌时要漫过头顶而低头,要求颈部要有梗劲,头部要有上顶之意。向前推掌时,要松肩,圆背,意在掌心,气力贯满全掌。(2)要自 然呼吸,气沉丹田。

图片122 图片123 图片124

抬肘云片

接“脑后摘盔”,在起势处扣步回身,向左走圈。当左足沿圈前行时,左臂外旋, 屈肘,用小臂向胸前横掩(名曰“掩肘”)。此时五指朝上,右手置于左肘之下,二目向前 平视。(图3-8-27)

沿圈上右足,右手不动,左臂内旋向内拧滚,向前伸手臂,当五指朝前时,左臂 向外翻,屈肘向上抬起(名曰“抬肘”)。二目向前平视。(图3-8-28)

沿圈上左足,右掌不动,左臂以肘为轴向内拧动,当掌心向上时,在头部前上方 自左至右云片一周(名曰“云掌”),二目注视左掌动作。(图3-8-29)

沿圈上右足,右掌不动,左臂内旋向里拧动。当翻成掌心朝下时用小指外沿向面 前片削而出(名曰“片掌”)。二目向前平视。(图3-8-30)随之再上右足上左足上右足 再上左足,练习右手的“抬肘云片”。

图片126 图片125 图片127

在起势处扣步回身向右走圈。当右足沿圈前行时,右臂外旋,屈肘,用小臂向胸 前横掩。此时五指朝上。左手置于右肘之下,二目向前平视。(图3-8-31)

沿圈上左足,左掌不动,右臂内旋向内拧滚当向前伸手臂,五指朝前时,右臂向 外翻,屈肘向上抬起,二目向前平视。(图3-8-32)

沿圈上右足,左掌不动,右臂以肘为轴向内拧动当掌心向上时,在头部前上方自 右至左云片一圈,二目注视右掌动作。(图3-8-33)

沿圈上左足,左掌不动,右臂内旋,向里拧动,当翻成掌心朝下时,用小指外沿 向面前片削而出,二目向前平视。(图3-8-34)随之再上左足右足左足右足,练习左手 的“抬肘云片”。

要点:(1)左走一圈练习两次“抬肘云片”,右走一圈也练习两次“抬肘云片”。第 一次与第二次的手法相同,但步子相反,目的是把步子练得更加灵活,把肩肘练得更加自 如,只要做到全身动作协调和顺,綿绵不断即可。(2)意在抬肘,破坏对方向我头部打 来之手,所以要有突然要上抬之力,云片时不可用力,意在小指外沿则可。片击时可稍稍 用力,用暗力,意在小指外沿。(3)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图片129 图片128

浏览2,2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