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轻度的短时意识障碍,轻者几秒钟,重者也不超过半 小时。昏迷时全身肌肉松弛无力,面色苍白,瞳孔放大,皮肤和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脉搏细弱,呼吸表浅。患者清醒后有逆行性健忘症(即对受伤情景甚至 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不能回忆,但对往事能清楚记^1),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心烦不安、注意力不 集中等现象,并可因头部活动或情绪紧张而加重。以上症状大多于数日后逐渐 减轻或消失。

处理

急救时,必须让伤员安静、平卧、保暖,不可随意搬动和让伤员坐或站立。 昏迷不醒者,可掐人中或嗅以氨水使之苏醒。

治疗期间,应嘱患者短期(一两周)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和良好睡眠状 态,直至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为止。不要过早参加运动,否则有可能带来后 遗症。此外,还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头痛者可用去痛片,恶心、呕吐者 可给予氯丙嗪,心情烦躁、忧虑失眠者可服用安定,也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手 段治疗。

由于脑震荡可与颅内血肿或脑挫伤并存,因此,伤员经过急救处理后,应卧 床静息,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其他严重颅脑损伤。如有下列症状之一者; 耳、口、鼻流脑脊液或血液;清醒后头昏、恶心、呕吐剧烈;两瞳孔不对称或变 形;清醒后有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昏迷。

(七)脑挫伤

脑组织挫伤也是头部遭受暴力作用所致,但比脑震荡严重,有器质性病理改 变。轻者仅软脑膜下有小出血点,神经细胞水肿、退变;重者可出现脑静脉淤 血、出血肿胀及坏死;严重的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本症往往合并颅骨骨折及蛛 网膜下腔出血。

1.脑挫伤的征象与诊断要点

持续性意识丧失及昏迷。轻者类似脑震荡,重者深度昏迷,可延续数小 时至数日、数周不等。一般30分钟内清醒者多属脑震荡,30分钟后仍昏迷者多 为脑挫伤。另外,清醒后又迅速昏迷者多为脑血肿。

局灶症状为伤部对侧偏瘫、失语、呼吸异常、吞咽障碍。如果为脑干 的原发损伤,除有持续性昏迷外,还会有大脑强直、瞳孔放大或缩小、双侧眼 球外视。

处理

症状轻者的处理原则同脑震荡;重者应急送医院住院观察,进行止血,减轻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合并症。

注意事项

受伤后应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者,在抬运时必须 用护颈夹板固定头部,避免摇晃和震动。对于开放性脑损伤,应予以消毒包扎, 如同时伴有休克发生,要注意抗休克处理。

(八)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常于运动员摔倒时,上臂外展、手或肘着地时发生。另外,上臂 外表、肩关节突然过度背伸,或肩关节过度外旋时,也可能发生。

诊断要点

有明显的受伤史。

肩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

“方肩”畸形,即肩峰外突,失去原来的圆形,可伴有肢体缩短。

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情况及有无骨折发生。

肩关节前脱位在喙突下或锁骨下能触摸到脱位的肱骨头。

急救与处理

急救固定法。取两块三角巾,一块用来悬挂前臂,屈肘90。,三角巾斜 挎胸背部,在健侧肩上打结。另一块三角巾折叠成宽带,绕过患肢上臂,在健侧 腋下打结。

前脱位的简便复位法。在肩关节急性脱位半小时内,由于患处反射性地 神经传导阻滞而处于麻木状态,不须麻醉就可复位。较为简单易行的足蹬拔伸复 位法是: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侧床边与患者相对,将与其相邻之足跟置于伤员 腋窝,紧帖胸臂并向外推挤上臂上端,双手握患肢腕部,以足跟顶住腋窝做持续 牵引,并逐渐内收、内旋其上肢,即可使其复位(图1)。如果没有熟练掌握整 复技术,不可随意施术,以免加重损伤。

⑶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者,多是由于肩胛盂的前部或盂缘撕裂,或肱骨头外 上方的压缩变形,致使关节不稳而经常脱出。患此症者一般需手术治疗,否则不 能从事转肩动作较多的活动。

图片1

(九)肩袖损伤

肩袖的主要功能是稳定肩关节,使肱骨头紧密靠着肩关节盂。肩袖损伤是由 于肩关节反复超常范围运动,使肩袖受到肩峰、肽骨头与喙肩初带的不断挤压、 摩擦,或肌肉的反复牵拉,使肌腱、滑囊发生微细损伤而致的劳损病症。

诊断

肩袖损伤时,.肩外展疼痛,有时会向上臂、颈部放射,肩外展或伴内、外旋 时,疼痛加重。压痛局限于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疼痛弧试验为阳性,即上臂 外展上举或从上往下放时,在60~120°的弧度内出现疼痛,少于或超过这个弧度 时疼痛消失。肩外展、外旋抗阻力试验为阳性。急性期常伴有三角肌疼痛,慢性 期则继发三角肌萎缩乏力。肩袖肌腱断裂少见,完全断裂者,不能肩外展,出现 “耸肩”。

处理

急性期上臂置于外展30。位置,适当休息、理疗、针灸、按摩、外敷中药或 痛点注射封闭,效果较好。在痛点注射强的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加1%奴弗

卡因溶液10~20毫升,止痛后便可恢复活动,但不可反复应用。怀疑有肌腱断裂 者,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或处理。

(十)肘关节内側软组织损伤

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是指尺侧腕屈肌群和旋前圆肌在肱骨内上髁附着处, 及肘关节囊和尺侧副韧带的牵拉性损伤。突然摔倒时,前臂外展、外旋撑地或突 然猛烈地直拳击空(尺侧腕屈肌群被突然强力牵拉),以及突然猛力勾拳动作 (尺侧腕屈肌群和旋前圆肌强烈收缩),都是造成这类损伤的典型动作。

征象

大多数患者有急性受伤史,伤后肘内侧疼痛,肘关节伸展活动稍微受限,肘 在重复受伤的动作时疼痛,局部肿胀,组织撕裂时可见皮下游血。肘内侧压痛, 多在肱骨内上髁和屈腕肌群或旋前圆肌的起始部。肘关节被动外展出现疼痛为韧 带损伤;屈肘、屈腕、前臂旋前抗阻力疼痛加重为肌肉损伤。

处理

损伤急性期患肢应停止运动,局部以强的松龙加奴弗卡因痛点封闭,效果较 好。此外,还可配合理疗、外敷中药或按摩,都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按摩手法可 在局部做推、揉、分筋、理筋、点穴和肘关节屈伸运动。

(十一)掌骨骨折

在散打运动中,常见的是掌腕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和第五、第二掌骨 颈部骨折。运动员戴拳套而又没捆好保护绷带,或在空手进行训练时,如果掌骨 沿纵轴受到暴力打击,就会发生此类骨折。例如,运动员用勾手拳以拇指击中对 方时,常导致掌腕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以直拳击中对方,常会产生第 五、第二掌骨颈部骨折。

征象

掌腕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常合并掌腕关节脱位。伤肢拇指的腕掌关节 部的桡背侧明显突出、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和对指活动受限^ X线可辅助诊断。掌骨颈骨折时,伤后掌骨呈“低头”畸形,致使掌指关节的背侧隆起变得低 平(有时因局部肿胀遮盖了这种畸形)。

处理

掌腕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的骨折,应急送医院复位处理。应该注意的是, 此类骨折复位容易而固定困难,常因复位后再脱位或固定不理想,结果形成一 个疼痛僵直的关节,外展、内收和对指活动受限。因此,在X线检查复位满意 后,应制动5周,以确保痊愈,否则应在石膏上加粗铁丝,将拇指做持续牵引 固定。

掌骨颈骨折复位容易。复位后应将伤指固定于90°屈曲位,石膏固定3周 便可。

(十二)腰部急性扭伤

腰部急性扭伤,又称“闪腰”,有明显的外伤史,可发生在肌肉、韧带、筋 膜及小关节部位。90%的病例发生在腰慨部和骶髂关节。腰痛可于伤后立即出 现,也可一两天后出现。运动员自身腰、慨部肌力不足,也是造成急性腰扭伤的 内在因素。

1.征象

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不能弯腰,24~28小时后症 状达高峰。扭伤严重时因肌寝挛可引起脊柱生理曲线改变。腰肌扭伤时疼痛可牵 涉到下肢,但仅局限在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感觉正常。

棘上韧带与棘间軔带扭伤。扭伤后局部的棘突上或棘突间有明显而局 限的压痛,过度向前弯腰时疼痛加重,而向后伸腰时疼痛较轻。如果疼痛剧 烈,压痛处軔带松弛而有凹陷,腰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增大,提示可能为韧带完 全断裂。

筋膜破裂。腰部扭伤造成的腰背筋膜破裂,多发生在骶棘肌鞘部和髂嵴 上、下缘。患处有明显压痛,弯腰和腰扭转时疼痛较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其 余征象与肌肉扭伤相似。

小关节交锁。往往发生于肌肉无活动准备的仓促弯腰扭转动作,受伤当 时即有腰部剧烈疼痛,呈保护性强迫体位,不敢做任何活动,亦惧怕任何搬动,尤其不能做腰后伸活动,几乎整个腰部肌肉都处于紧张僵直状态,走路时以手扶 腰,步态迟缓,惧怕触动。疼痛位置较深,不易触到压痛点,但叩击伤处可引起 震动性剧烈疼痛。

浏览6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