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征试验。是检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 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扶在膝上,先充分屈膝屈髋,然后使小腿外展、外 旋,将膝关节由极度屈曲而缓慢伸直,如内侧关节间隙有响音(听到或手感到), 同时出现疼痛,即表明内侧半月板损伤。反之,内收、内旋小腿伸直膝关节,外 侧关节间隙有响音则为外侧半月板损伤。
处理
轻微侧副韧带扭伤。疼痛较轻,肿胀不明显,侧向运动试验无异常, 无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患者,将患膝置于微屈曲位,制动2~3天,外敷活血止 痛中药。3天后,可开始步行锻炼,用舒活酒按摩治疗;膝关节患处由远心端向 近心端做轻推摩,大小腿肌肉用揉捏法。每日练习直膝抬腿及负重直抬腿、抗 阻伸膝抬腿2~3次,总时间40~50分钟。如果参加比赛,应用粘膏支持带及弹 力绷带保护。
较重的侧副靭带扭伤。患膝疼痛明显加剧的病例,早期治疗时应着重止 痛、止血和保护操作韧带不至于进一步加重损伤。可采用棉垫或海绵加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再用托板将患膝固定于微屈位后抬髙患肢休息。2~3天后去除压迫材 料,开始进行按摩,手法与轻微扭伤相同,隔日1次,最好配合外敷和内服活血 散淤、消肿止痛中药或理疗,继续托板固定,并同时开始每日做2~3次股四头肌 静力收缩(绷紧)。伤后10天左右可加大按摩力量,增加按摩手法,增加直膝抬 腿练习并逐渐过渡到负重直膝抬腿练习,同时仍可配合外用和内服舒筋活络中 药。2~3周后解除托板固定,开始练习走路,继续按摩治疗并增加弹筋手法,开 始练习膝关节屈伸运动并逐渐过渡到屈曲位抗阻力伸膝练习。刚恢复下地走路 时,伤处可贴活络膏或橡皮膏,患肢鞋跟用楔形垫垫高0.5~1厘米,以防反复扭 伤,此法可持续至局部无压痛和肌力恢复正常为止。为了使膝关节功能良好恢 复,可同时采用按摩、理疗、中药熏洗。
十字軔带未完全断裂。先用长腿托板固定患肢于30° (伸直为0°) 6周。 固定期间与解除固定后的按摩治疗和功能练习原则上与较重的扭伤相同。
十字初带和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尽量在伤后一周内手术缝合。
半月板损伤。.由于急性期难以作明确诊断,可按重度扭伤处理,如有 “交锁”感,必须“解锁”后才能固定。如果是半月板边缘破裂还有自愈可能。
陈旧性损伤。坚持3个月以上有计划地、积极地进行股四头肌和膝关节 屈肌功能锻炼和按摩治疗。如果股四头肌代偿功能良好,关节稳定性无碍训练者,一般不予手术治疗,但应注意训练量和强度要适宜,并加强医务监督。如症 状严重、疼痛明显、关节不稳、关节交锁、妨碍训练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十六)踝关节急性扭伤
组成踝关节的韧带有三组,即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外侧副韧带和胫腓 韧带联合。踝关节急性扭伤多为外侧副韧带扭伤,约占80%。严重时韧带断裂, 往往包括胫腓韧带联合骨折撕脱分离,内、外、后踝骨折一一三踝骨折。
征象
踝外侧副韧带扭伤者有足内翻受伤史。踝外侧疼痛轻重与伤势有密切关系。
踝外侧韧带扭伤。患足可以持重,跛行,踝外侧轻度肿胀。踝关节强迫 内翻试验可使疼痛加重,踝关节稳定,无异常活动。
踝外侧韧带完全断裂。患足不能持重,跳跃式跛行,外踝剧痛,肿胀严 重而且范围大,外踝和足背出现皮下派斑。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时伤处剧痛,同 时有踝关节不稳和距骨异常活动。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如果活动范围大,说明踝关 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处理
现场急救处理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韧带的断裂部)止血,同时做强迫内 翻试验及踝抽屉试验,检查是否有韧带断裂。如疑有韧带断裂,应立即用大块海 绵垫或棉花块压迫包扎,绷带缠绕的方向应与受伤暴力作用方向相反,例如,外 侧副韧带损伤应将踝关节包扎于轻度外翻背屈位,抬高伤肢运送医院。
外侧副軔带轻度扭伤。用绷带或粘膏支持带包扎后,外敷新伤药,将踝 关节固定轻度外翻位4~7天,轻度靭带捩伤应尽早活动,一般4天以后可保持原 固定下地走路,并配合按摩、理疗、中药熏洗和踝背伸抬腿练习。按摩治疗时, 踝关节外侧用推摩手法,足背和小腿前外侧用捏和揉捏方法。若是比赛中受伤需 继续比赛时,可用粘膏支持带固定后继续参赛,赛后用同样的方法治疗。
外侧副韧带严重扭伤(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出现轻度不稳)。加压包扎 止血,并用托板将足固定于轻度外翻背屈位,抬高伤肢休息,配合内服活血止 痛中药治#。3天以后解除加压包扎材料,继续托板固定,并配合按摩、理疗、 外敷与内服舒筋活络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固定与制动1~2周。解除固定后,应继续治疗,积极从事功能锻炼,如下地活动、提踵、踝关节屈伸运动,直至 痊愈。
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出现明显松动,或有“开口”感(即 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及合并踝部骨折时,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及时转送医院诊治。
(十七)足部踱骨骨折
散打运动中的躕骨骨折,多由直接外力作用在躕骨上引起,例如,侧鞭腿时 足背如果碰到肘尖等处时便可导致蹦骨骨折。
征象及诊断
疼痛、压痛、足背肿胀、足部不能持重、前脚落地时伤部剧痛,有明显受伤 史。X线检查,可明确有无骨折及骨折的部位和程度。
处理
如足背部急性外伤史并有骨折征象时,应赤足,在小腿后放一直角夹板,然 后用宽带固定膝下、踝上和足部,急送医院处理。伤后患者应停止训练。停训期 间应进行患侧踝关节的功能锻炼,一月后痊愈,便可逐渐投入正常训练。
二、运动性病症 (一)运动性血尿
在肉眼或显微镜下尿中有血或血细胞,称为血尿。血尿是一种临床征象,起 因很多,单纯由于剧烈运动所致的称为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在散打运动员中 的发病率较高,一些研究表明,专业水平越高发病率越高,男性多于女性。
运动性血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剧烈运动或大负荷运动所致。散打运动员血 尿发生的机制有:
肾静脉压增高和肾脏发生游血,使红细胞渗出。
肾缺血缺氧影响肾小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红细胞渗出。
泌尿系统器官微细损伤引起肾出血,使尿中出现红细胞。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运动性血尿一般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的明显程度与运动量、运动强度、 腰部的技术动作和身体的震动活动多少有关。若血尿出现后停止运动,则会迅速 消失,一般不超过三天。除血尿外,一般无其他征象。血液化验、肾功能检査、 腹部X线平片及肾盂造影等项检查均正常。
运动后出现血尿,除运动性血尿外,还可能由于一些器质性疾病和外伤引 起,因此应加以鉴别诊断。
常见能引起血尿的器质性疾病有以下几种,但其血尿程度一般与运动量无明 显关系,同时还有其本身一些特有的症状:
肾小球肾炎。浮肿、尿少、尿蛋白、血压高。
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膀胱结核等)。血尿、脓 尿和尿频、尿急、尿痛,尿液细菌培养呈阳性。
泌尿系统结石。肾绞痛、尿频、尿急、尿少或尿中断,腹部X线平片或 肾盂造影可发现结石。
其他还有泌尿系统的肿瘤、肾下垂、肾先天性畸形等。
外伤性血尿是运动时腰部受到钝物打击或摔倒,造成肾脏挫伤所致。这类患 者一般都有腰部受伤史和腰痛症状。
处理
若运动员出现血尿,应仔细问诊和检查,由专科医生作出明确诊断。
运动性血尿诊断成立后,轻者可以参加训练,但要减少运动量,加强医务监 督,同时给予适当治疗。例如,对反复发作或镜下血尿持续不消者,可用大剂量 的维生素C、维生素K和适当的止血剂(安络血或中草药)等。伴有身体机能下 降者,可用ATP和维生素B12,补充蛋白质和铁剂。
运动性血尿运动员的训练安排与医务监督,一般的意见认为,对肉眼所见 运动性血尿者,如血尿出现次数多、反复发生、持续时间长,不管有无征象 均应暂时停止运动训练,采取必要的治疗。对镜下所见运动性血尿的运动员, 或偶发者,可照常参加训练和比赛,但应严格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减少 腰部活动,禁止大强度训练和比赛,同时加强医务监督,经常做尿液检査,如多次在镜下检查红细胞超过5个,也应减少运动量,少于5个时可继续训 练和比赛。 运动性血尿一般愈后良好。
浏览5,0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