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受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喜爱。摔跤 是一种强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其特点是两人在直接的徒手接触 中进行搏斗,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的要求很髙。通过学习 和练习摔政,能够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 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品质,使人的身心得到 %

全面发展,是提高人的自卫能力和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手

能够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摔跤运动员在练习时,不 仅要对抗对手强大的阻力,而且自己还要持续、紧张用力,从 而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

经过摔跤锻炼的运动员心脏负荷加大,心率增加,血流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会得到改善。长此以往,心室壁增厚,心肌 力量发达,据检测数据表明:优秀摔跤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每 分钟45〜55次,每搏输出量约为100毫升。没有经过训练的 健康人心率每分钟70 ~ 80次,每搏输出量约71毫升。通过相 同负荷的运动后,摔跤运动员的心率每分钟195次,每搏输出 量179毫升;而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 195次,但每搏输出量只有113毫升。经过摔跤训练的人每搏 输出量可以从100毫升增加到179毫升,每分钟输出量可提髙 到35升;而一般人每搏输出量只能从安静时的71毫升增加到 113毫升,每分钟输出量只能提高到22升。由以上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从事摔跤训练的运动员心肺各项功能指标要比平常 健康人高出许多。因此,从事摔跤运动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人 体的心肺功能。

能够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反应能力。摔跤的目的是将 对方摔倒,并能保持自己的平衡。摔跋比赛时,运动员的动作 方向和用力程度不同,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也不同。在与对方接 触中,从对方的细小变化中,甚至仅从肌肉的收缩上,就能判 断出对方要用什么动作,向什么方向用力。因此,要求运动员 全身每块肌肉协调用力或放松,随时准备做出准确有效的反 应,这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及运动分析 器的敏感性有较大作用。

摔跤技术千变万化,既有进攻技术,又有防守和反攻技 术,•既有站立摔技术,又有跪撑角斗技术。在比赛中,要使自 己掌握的技术运用得出神人化、快速、准确,那么,人的指挥 中心——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和各器官的反应能力就会增 强。所以,从事摔跤运动训练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的 工作能力大有益处。

能够提高人的意志品质。摔跤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

程。在每个阶段和每个层次都对人的意志品质有不同的考验和锻炼。

初学摔跋时,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技术练习时也单调、 乏味,但要想熟练地掌握技术,必须经过千百次的重复。这就 要求从事摔跤练习者,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赛前控制体 重,对运动员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意志薄弱的人是难以承受 的,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运动员,才能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 的训练,也只有那些敢于拼搏、勇于冒险、不服输的人,才有 可能在比赛中攀登冠军的领奖台。所以,从事摔跋练习对提高 人的意志品质是有现实意义的。

能够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摔跤是一种以动力性为主、 强度不断变化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摔跤比赛上、下半场各3 分钟,中间休息30秒钟。由于比赛异常紧张、激烈,休息时 间短,这就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 此,练习摔跤能够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能够提高人的自卫能力。摔跤是以动制动、以柔克 刚、借力巧胜的最佳格斗技能之一。俗话说:“打不如拿,拿 不如摔”,“远打、近拿、贴身摔”。这些话虽然有失偏颇, 却也不无道理,它道出了摔跤在防身自卫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远则拳打脚踢,近则肘顶膝撞,贴身则摔拿结合,以达到将敌 制服的目的。所以,从事摔政练习者,不仅肌肉健壮,反应敏 捷,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遇见不法之徒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也 有信心制服对方或者转危为安。

是军事训练手段。摔跤作为一种军事训练科目,可谓 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奴隶主就把摔跤作为对青少年进 行军事训练的项目之一。据考证,我国黄帝时期的军事训练中 也有摔较项目。南朝人撰写的《述异记》中说:“尤部落擅长 角抵,并用以战斗。”我国近代清王朝的历代皇帝都在禁卫军

中设有善扑营,康熙皇帝就是训练出一帮善扑高手才得以诛杀 大臣螯拜而坐稳江山的。在现代,许多国家将它作为军队、警 察、特工人员的必修科目。如在摩加迪沙机场成功解救86名 旅客、自身无一伤亡的前联邦德国的特种部队,其成员都经过 严格的摔政训练,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法国宪兵干预队、美 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都对其成员进行严格的摔跤训 练,以提高特工应付不测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当然,他们练 习摔跋并不是为了参加奥运会比赛,而是为了实战。因此,在 训练中揉进了拳击、柔道、擒拿术。

我国古典跤、自由跤的发展简况及主要 成绩古典跌、自由跤传入我国

理论的引进

1955年,北京体育学院教师王德英在校领导的支持和鼓 励下,翻译了前苏联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材料。主要根据 《摔跤》(卡勒果夫斯基•其阿诺夫著,1952年出版)和阔罗 肯的《古典摔跤》(1955年出版)等几本俄文摔跤书,探索古 ^ 典式、自由式摔跤。同时,还翻译了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于 J 1950年制定的英文和法文对照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并参考1955年、1956年前苏联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

以及1956年第16届奥运会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编写了 我国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规则。195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发行了王德英编译的《国际摔跤》一书,向全国介绍了古 典政、自由跤,从而使爱好者对这两项运动在理论上有了一定 的认识,为探索研究摔跤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

技术的探索

1955年,王德英以自己翻译的材料作为基础,同曾希廉 老师以及在北京体育学院进修中国式摔跋的学生一起探索、研 究古典跤、自由跤的技术。

1956年,北京体育学院的师生在全国摔跤(中国式)锦标 赛上进行了古典跤、自由跤的表演,简单地介绍了基本动作 和主要的攻守技术与规则,为我国开展此项运动迈出了第一步。

1957年,北京体育学院师生与印度去莫斯科参加第3届 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的自由式摔跤选手共同练习,交流了技 术,开阔了眼界。

1959年,我国第一次迎战来访的世界跤坛劲旅——前苏 联白俄罗斯摔跋队。在比赛中,前苏联队介绍了最新的技术、战术及比赛规则,对我国更好地开展古典式、自由式摔跤运动 有很大的帮助。

举办首届“国际摔跤教练员训练班”

为了使古典跤、自由跤在我国广泛开展,1958年4月,国家体委在北京体育学院举办了首届“国际摔跤教练员训练 班”,有14个省市和6所体育学院派人参加学习。训练班比 较全面、系统地教授了古典跋、自由跤的基本技术、战术、教 学训练方法、规则和裁判法。北京体育学院重竞技教研室编 写、印发了《摔政参考材料》。这次训练班为我国培养了第一知 批古典跤、自由跤教练员和运动员,也为我国开展这两项运动 #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胃古典跌、自由政在我国的开展古典跤、自由跤的兴起由于1958年举办了全国古典跤、自由跤教练员培训班,为我国开展古典跤、自由跤播下了种子,随后这两项运动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1959年4月,在上海举行了 第1届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参赛的有22个省、市、 自治区的295名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古典跤运动员章守 律、陈福德、朴镇英、其木德等和自由跤运动员林冬明、王汉 亭、王德英、金洙泰、赛力克等第一批荣获古典跤、自由跤 “运动健将”的光荣称号。

1959年,在第1届全运会上,古典式、自由式被列为表 演项目。1965年在第2届全运会上,古典跤、自由跤被列为 正式比赛项目。这标志着自由跤、古典政在我国的兴起。

“三起两落”

正当全国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为这新兴项目——古典跤、 自由跤的发展不断努力时,我国遭遇了自然灾害,于1960年 在武汉举行全国古典跤、自由跤锦标赛后,停止了全国比赛。 三年自然灾害后,我国经济稍有好转时,古典政、自由跤即在 部分省、市开展起来,并于1963年在呼和浩特举行了全国摔 跤比赛,虽仅有4个省、市、自治区队的25名老将参加比 赛,但是各单位的恢复工作非常顺利,为我国古典較、自由跤 的第二次兴起做好准备。1964年在合肥举行的全国古典跤、 自由跤锦标赛时,就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80名运动员参 赛。这次比赛老将恢复了体力,熟悉技术,还涌现出一批新 秀。同年迎战亚洲强队——印度尼西亚队,我队虽中断训练两 年多,却仍以较大优势取胜。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摔政项目也得到广泛的开展。 19G5年,第2届全运会时,摔跤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随后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摔跤健儿。1966年,我队与当时世界劲 旅日本队进行对抗赛,我古典跤略占优势,自由跤稍逊一筹, 但是,我国自由跤选手吐尔逊哈里战胜了 1963年的世界冠军 日本次中级选手伊藤胜希,库尔班卡孜与1964年世界第=名

次轻级选手沼尻久握手言和。同年,我国选手蒋运启荣获亚新 会古典跤中量级冠军。当时,我国古典胶、自由跤与其他体育 项目一样,形势大好,蒸蒸日上。正值我国摔跋健儿向世界水 平冲击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摔跤项目再次中止一切活动。

浏览14,8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