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过程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训练工程。这期间,高原 训练的计划、准备、实施、监控、返回,无不涉及训练工作的 方方面面。因此,教练员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从交通条件、 物质条件、供给条件和身体条件等各个方面慎重准备,并采取 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有所预见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 这样,才能奠定摔政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组织基础。

小结:

摔跤运动的基本训练方法主要包括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 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和高 原训练法。其中,重复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分为短时重复训练 法、中时重复训练法和长时重复训练法,其主要功能是强化运 动训练的条件反射过程,提高和巩固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积 极促进肌体尽快产生训练适应、发展速度、力量素质,以及磷 酸肌酸代谢系统、乳酸能代谢系统及其混合代谢系统供能能 力。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分为: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 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其主要功能是增强心脏功 能,促进肌体产生训练适应,发展乳酸能代谢系统及其与有氧 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提高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疲 劳状态下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持续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可分短时 持续训练法、中时持续训练法和长时持续训练法,其主要功能 是促进细腻的技术动作技巧化,提高训练适应的稳定幅度,增 强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及有氧运动强度。变换训练法的基本 类型可分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和形式变换训练 法,其主要功能是促使肌体产生与实际比赛相符的训练适应, 增强运用各种运动技术、战术的灵活程度,丰富运动训练的气 氛,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分为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和循环持续训练法,其主要功能是 j可以促进运动员运动训练的自觉性,可以广泛用于身体训练、

!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可以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 以因人而异地区别训练。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分为教学性比 赛法、模拟性比赛法和检查性比赛法,其主要功能是增强运动 员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强化运动员自 觉积极、全心投入、刻苦敬业的训练作风,培养运动员遵纪守 法、尊重裁判、尊敬对手的思想道德,提高运动员沉着稳定、 机智果断、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形成运动员同舟共济、团结 一致、协同作战的集体观念,促成运动员心身相应、骁勇善 战、高度发展的竞技能力。高原训练法的基本结构既具有一般 运动训练过程控制方法的某些特征,又具有常用运动训练基本 方法的某些特点。其主要功能是刺激血液中红细胞数目的增 生,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耐力,增强肌体缺氧状态下的工 作能力,提高缺氧代谢能力和无氧耐力,改善骨骼肌红蛋白的 浓度和质量,提髙肌肉工作耐力和力量耐力,以及肌体抵御疲 劳的工作能力,发展适合高原比赛环境中的竞技能力。高原训 练法在摔跤运动训练的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应用特点与应用目 的。

 

摔跤专项运动素质
分析及训练方法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技能与体能两部分组 成的。没有合理的技术,不可能充分发挥出人体的潜能,也就 难以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没有良好的运动素质,也就掌握 不了合理的技术。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术,也要 十分重视运动素质的提高。

运动素质包括一般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本讲着重阐 述摔跤运动的专项运动素质。

速度、力量及其训练方法

速度及其训练方法

速度在摔跤运动中体现为快速能力。摔较运动的速度主要 表现为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它是摔較专项能力的重要内容, 直接决定或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竞技能力的强弱和胃 比赛成绩的优劣。为此,必须十分重视对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培 = 养与训练。

培养摔政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方法和要点

教练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现代摔跤具有快速主动、

全面连贯、勇猛顽强的特点。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培养必须给 予足够的重视,并贯穿在训练的全过程中。

速度素质的训练必须符合专项特点和比赛的要求。摔 政规则的改变,要求不断进攻,鼓励冒险,所以在训练中安排 速度素质的训练时,应尽可能地从一般速度素质的训练转向专 项速度素质的训练,根据摔跤的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加强 感受器官与运动器官一致性的训练,例如应把眼睛观察对方的 动向和自己的重点技术结合起来。这样通过长期反复的专门训 练,既可以提高反应与动作速度,又可以掌握正确的技术,而 技术正确又能更好地发挥速度素质。又如:结合专项技术的专 项准备活动、“走空”的练习、快速的配对练习等等,对发展 速度素质最有益处。

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的顺序和时间。发展速度素质 时,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处理好同其他素质及能力的关 系,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的顺序和时间,使各种素质和能力全 面而均衡地发展,求得互相促进与良性转移。速度素质的训练 应安排在周期计划的准备期的后期和比赛期的前期,在周期训 练计划中应安排在小强度训练或调整后的第一天进行。总之, 身体疲劳时,在神经过程灵活性下降的情况下,不宜安排速度 训练。

科学合理地安排速度训练的负荷。培养提高摔跤运动 员的速度素质与其负荷的每个组成部分即训练强度、密度和运 动量密切相关。训练强度是发展摔跤运动员速度素质的主要训 练因素。在速度素质训练中,不仅应采用大的和接近最大强度 完成速度的练习,而且也要采用85% ~90%的强度进行练 习,这既能有助于达到和适应新的更高速度,又能克服“速度 障碍”,不断破坏旧的动力定型,达到提高绝对速度水平的目 的。

摔跤的技术动作瞬息万变,每个动作一般短于一秒钟,所 以在安排摔跤运动员训练时,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确定速度练习的间歇时间,应结合摔政的专项特点。摔跋是非周期性 的双人对抗角斗项目,它的间歇时间是不固定的,不断变化 的。在确定速度练习的间歇时间时,应以使运动员的工作能力 得到相对恢复为准则,最好训练间歇时间不固定。在组间休息 时,安排一些按摩、放松与伸展、跳动练习,调节心理,使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防止肌体中的分解物质积累过快,以便最大 限度地动员速度潜力,达到新的更高的绝对速度水平。

有关重复次数即每组次数,应视摔跤运动员的年龄、个人 特点(包括临场反应)、训练水平,以及所采用的速度练习的性 质、训练课的特点而定,总的目的是提高和保持工作能力。

培养摔跤运动员速度素质的途径

通过注重快速力量的训练培养速度素质

鉴于速度力量的生理机制和性质与速度素质的一致性,在 培养运动员速度素质时,要特别注重快速力量的训练,其训练 程序是:

肌肉组建性训练:主要采用1/ 2左右的强度及重复重 量练习。

肌肉内协调性训练:使肌肉用力时,能够最大限度地 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同时强力收缩。主要采用2/ 3至最大重量 强度训练法。

综合性训练:即上述二者兼顾的训练,也就是一般采 用的“金字塔式”训练法。

通过改进技术培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摔政运动员只有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善于轻松协调地完 成动作,没有多余的肌紧张,才能充分发挥已有的速度水平。

在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强调技术动作完成时的动作速 度,反复练习,多次重复,达到提高运用技术的速度素质的目 的。

通过克服速度障碍培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防止和克服速度障碍的主要做法:

加强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训练,全面提高运动素质水 平,提高专项能力。

训练手段多样化,如实战可变化为站立实战、跪撑实 战、半抵抗实战、攻守实战、车轮战等条件实战,以建立中枢 神经系统灵活多样的条件反射。

发展肌肉力量与弹性,培养运动员轻松协调完成动作 的意识。

变换场地条件,利用人工器械,进行更新更强的刺 激,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应激程度,这样往 往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养摔跤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手段

快速完成各种运动素质的基本练习。

徒手快速完成各种摔跋技术的模仿练习。

在不同时期逐步增大难度的快速对摔练习。

变换不同级别、不同对手的各种条件实战。

浏览1,2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