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使用保护支持带,是保证伤部修复与避免再伤的重 要方法,有利于运动员系统训练和比赛。

常用的保护支持带有各种护具(如护胸、护肘、护膝、护 踝和各种围腰等)、粘膏、弹力绷带、纱布绷带等。保护支持 带的使用要正确,否则会引起相反结果。总的原则是,关节能 固定于相对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到牵扯,活动时不使 疼痛加重。摔跤运动中保护支持带的常用方法有:

指间关节扭伤粘膏支持带。将伤指与健指固定在一 起,中间垫以少许棉花。应用时注意两条粘膏的位置不应妨碍 各关节活动(图10.14)。用后可以参加练习。

图片22

第一掌指关节扭伤粘膏支持带。粘膏带的缠绕方向应 防止第一掌指关节过伸和外展(图10. 15)。

膝部扭伤粘膏支持带。伤员膝关节微屈,用宽约4厘 米的粘膏按图10. 16所示粘贴。粘贴后还可戴上护膝或缠上弹力性绷带。

图片23

踝关节扭伤保护支持带。保护支持带使踝关节保持直 角,用普通布带或弹力绷带从小腿内侧向外侧横扎后绕至足 底,再从足内侧绕足一圈后,经足跟内侧绕向小腿,又经足背 绕到足底,再经足跟外侧绕到小腿后面,环绕小腿以环形包扎 法结束(图10. 17)。

图片24 图片25

恿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在软组织损伤中最多的还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这类损伤 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在摔跤运动中急性闭合 性软组织损伤较多见,如关节籾带的扭伤等;慢性损伤多为一 次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训练过早而形成。在此重点介绍急性 闭合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从急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来看,要将处理分为 早、中、后三期进行。其中急性损伤早期的正确处理尤为重要。

早期: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为急性炎症期。此 时,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明显,处理原则是制动、 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

处理方法是伤后应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适当 制动。加压包扎就是用适量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 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一般先冷敷,后加压包扎,但也可 二者同时并用。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再根据伤情作 进一步处理。如外敷新伤药,疼痛较重者服止痛片,游血较重 者内服跌打丸、七厘散等。但切忌按摩伤处,否则就会加重伤 情。

中期:受伤24或48小时之后,出血已停止,急性炎症正 摔在消退,此时伤处仍有齡血、肿胀疼痛,但已开始吸收,肉芽 ® 组织形成,组织正在修复时期。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 S 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游血与渗出液的吸收,加 15 速再生修复。

处理方法应用热疗、按摩、拔罐、药物治疗(如外敷活血 生新剂)。同时应根据伤情进行适当的康复功能锻炼,以保持 肌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以 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

后期:指伤后1~2周,损伤已基本修复,肿胀、压痛已 消除,但功能仍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甚 至由于疤痕收缩或粘连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因 此,这一时期为功能恢复期,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 节的功能。如有疤痕硬结和粘连,应设法使之软化、松解。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 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熏洗药熏洗。损伤轻者可将上述中、 后期合并,同时兼顾处理。

伤后康复训练

康東训练的目的

保持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 训练的时间,即一旦伤愈,能立即投入正规训练。

防止因伤停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胃扩 张、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即有人称道的“停训综合症”。

运动损伤常与技术动作密切相关。在康复训练过程 中,局部不安排受伤动作的练习,能保证其得以修复,避免再伤。

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伤后训练可改善伤部 组织的代谢和营养,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减少组织粘连、关节 僵硬及活动受限。康复还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紧张度,防止肌 肉、骨胳的废用性萎缩,最大限度地维持伤部的运动能力。

要防止因伤后停训而增加体重,以减少影响恢复的时间。

康变训線的康则

伤后康复训练是一项细致、复杂、严肃的工作,需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尽量保持全身和未伤部位的训练。对未伤部位的训 练,应注意负担量要适当,不要单纯以加大未伤部位的训练量 来代替已伤部位的负荷。

已伤部位要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负担量,安排时要注 意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和分期进行。

一般来说,急性软组织损伤在受伤24或48小时以后即可 开始进行活动。轻伤、不肿者,可提早些活动时间;损伤较 重、肿胀和出血明显者,则可晚些。对慢性损伤和劳损,在安 排训练时,首先要弄清损伤的性质与程度,然后考虑局部负担 量、康复训练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是从对伤情影响较轻的动作 开始,逐步过渡到专项训练。进人专项训练后,也要循序渐 进,并应插人具有一定强度的功能练习。运动量的大小,以练 习后无明显症状加重为宜,经一晚休息后原有症状也不见加 重。一般5 ~6天后,若无不良反应,才可开始加量。

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伤部有关肌肉的力量练习和关 节功能练习,其目的在于发展伤部周围肌肉的负担能力,提高 组织结构的适应性,恢复关节、肌肉的正常功能。在力量练习 的内容安排上,不但要锻炼原动肌,而且要锻炼对抗肌;不但 要锻炼大肌肉群,而且不能忽视有关小肌肉群的锻炼。在练习 方式上,可静力性练4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力量性练习与柔 韧性练习相结合。一般从静力性练习开始,然后逐渐结合动力 性练习。先进行不负重的练习,再逐渐增加负重练习。

康東训练效果的判断及评定

康复训练的效果,一般都可采用与健侧肢体进行比较的方 法,比较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有关肌群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恢复情况。

对抗肌群的肌力平衡情况。

关节的活动范围、柔韧性。

肢体的本体感觉恢复情况。

对专项技术要求所能承担的能力。

一般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应要求受伤部位恢复到与健侧相 同的水平,甚至超过对侧。以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中度扭伤为 例,经适当固定、治疗、康复训练后,如能恢复到:①患侧关 节运动范围与健侧相同;②关节周围力量与健侧相等或略有增 大;③患侧股绳肌与股小头肌力量的趋向合理化范围(50% ~ 67%);④患侧腿围为健侧的90%以上;⑤走路、跑步无跛 行,弧线跑或“8”字跑10次以上无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 方可参加正规训练和比赛,否则仍应保持一定的康复训练,不 断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期达到最终目的。

6几种常见摔跤损伤的防治与康复训练

颈部报仿

颈部严重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以颈四、颈五最多见,多由 抱头夹颈动作引起,可致四肢瘫痪甚至猝死。

在颈部急性损伤中,较易出现的是颈椎脱位、半脱位,也 有第四、第五颈椎骨折的可能。在摔政运动中,更多见的是颈 部软组织损伤。

部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

对于颈部轻中度软组织损伤,一般在伤后早期,即24~ 48小时内,局部疼痛症状表现最为严重,有时甚至出现头 晕、恶心、吞咽疼痛等伴随症状。在这一时期,治疗手段以止 血镇痛防肿胀为原则,可采用冷疗药物结合手段。应完全禁止
颈部的活动,可以用硬领圈将颈部固定起来。在损伤的中后 期,即受伤48小时以后,治疗的原则是活血化淤,减少局部 粘连,适当进行功能锻炼。

伤后康复训练

轻中度软组织损伤,伤后2 ~3天,可以进行少量的轻微 的颈部活动。活动方式应以伸展动作为主,但应避免重复受伤 动作,注意以不加重伤部疼痛为宜,然后逐渐增加活动度。在 受伤一周后,可以逐渐加人一些颈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但应从 静力练习开始,如颈部起桥动作。大约10 ~ 15天后,症状基 本消除,可逐渐进行正规训练。训练时,伤部必须使用保护支 持带,并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预防

预防颈部损伤,首先要加强颈部的伸展性练习,并在准备 活动时将此项练习作为重点。颈部的肌肉力量练习要以静力为 主,不宜过多地进行动力性力量练习,防止颈椎的正常生理弯 曲消失。在训练课后,不仅要注意大肌群部位的放松,也要注 意颈部小肌群的放松,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应引起足够的 重视。

腰部损伤

摔跋运动员的腰部损伤是相当多见的,以急性腰扭伤和慢 性腰肌劳损为主,都是腰部软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括肌肉、筋 膜、韧带和滑膜等的损伤。其中慢性腰肌劳损对运动员的正常 训练影响较大。

急性腰扭伤

在古典跤的滚桥和提抱动作中,腰背主要发力的肌肉是骶 棘肌。在做动作时,突然发力可造成骶棘肌及腰背其他肌肉的 急性损伤。

处理

出现急性的腰部疼痛时,应让运动员俯卧在垫子上,对其 腰部进行牵引,这种牵引的力量可以较大;也可以让运动员倒 悬于肋木上进行自身体重的牵引,这种牵引要维持一定的时 间。通常可在牵引后配合穴位按摩,例如取人中、肾俞、大肠 俞、委中等穴位,手法强度以使病人有较强的酸麻胀感为宜。 在伤后48小时内辅以冷疗。伤后初期,宜仰卧于有垫子的木 板床短期休息,腰部垫一薄枕以便放松腰肌,也可与俯卧位相 间交替,避免任何受伤组织再受牵扯,以利修复。轻度扭伤休 息2 ~ 3天即可进行正常的训练,较重扭伤需休息一月左右。

浏览2,6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