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合气道基本组合十七动是合气道的基本内容,适合初学者学练。

日本合气道的练习者是以“一刀一足”这样的距离为起点 的。但我国的练习条件有限(比如榻榻米或垫子的欠缺以及练 习者安全等因素),我们建议我国的初学者在初练时最好使用 “合手刀”的距离。进攻的一方也先不使用模具短刀,双方都 徒手进行。随着对攻防技术动作和倒地保护动作的熟练程度提 高,再过渡到“一刀一足”的距离;进攻方再使用模具短刀练习。

基于上述因素,在下面的图文叙述中,我们只在第一个组 合动作中展示“一刀一足”和“合手刀”的两种距离,介绍两 种攻防方法。其他的起始距离选择,由教习者在传授、练习过 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判断和选择。

第一动正面当(正面推击)

一、“一刀一足”距离的练习

二人间距2~3米的距离,相互行站位礼后还原。

甲乙双方均采用下构方式,逐渐接近至“一刀一足”距离 对峙,并寻找时机进行攻防(图2—157)。乙方右手持模具短 刀,右脚前跨一步,用短刀剌击甲方的胸腹位置;甲方右脚向 右斜前方闪身上步,同时右手上举,准备截击乙方短刀的进攻 (图2—158)。甲方左脚跟进,右手刀下落,砍击乙方右手前 臂,使乙方的进攻偏离方向(图2—159)。甲方右脚随即再向 乙方两腿间上步,左手抓拿乙方右手臂下拉;同时用右手掌根 推住乙方的下颂(图2—160)。甲方左脚跟进,运用身体位置 移动的惯性力量向前继续推击乙方下领,同时左手抓拿乙方的 右手臂向下拉按,使乙方身体失去平衡向后倒地。(图2—161、 图 2—162)

甲方使用动作时要注意用腿腰发力,运用身体的整合力量 推动对方失去平衡倒地;在推击时右手臂应该在自己身体正面 中心面上,不要送肩使手臂偏离。乙方倒地时要注意臀部着地 和手臂正确拍击地面,要低头屈颈,避免枕部碰地受伤,注意 保护动作的正确使用。

图片119 图片122 图片120 图片121

二、"合手刀”距离的练习(初学者练习)

二人间距2~ 3米的距离,相互行站位礼后还原。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乙方不做前刺动作, 首先由甲方的右手上举、下劈截击乙方的手臂开始,随即进行 抓乙方左手腕,同时推乙方下颌的练习。(图2—163 ~图 2—168)

初学时期,可由一方反复练习数次,然后双方交换攻防关 系。在右侧攻防动作熟悉之后,再练习左侧动作,具备左右两 侧的攻防能力。也可只以右侧为主。还可以在右侧的17组合 练习全部熟悉以后,再换另一侧进行练习。以下各组练习的方 式与此相同。

图片123 图片125 图片127 图片126 图片128 图片124

二动相构当(错身細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169)。甲方左 脚向左斜前方上一小步,右脚跟进(意为闪身躲开乙方右手的 前刺攻击);同时甲方右手反腕抓拿乙方的右手腕,左手拿住 乙方的右肘关节向上拧撅,使乙方的上体前倾而受到控制(图 2 —170)。乙方为了反抗甲方的拧撅,右肘下沉并直起上身进 行防卫;甲方顺势左手下滑,将乙方的右手腕抓住,同时右脚 向乙方的右腿外侧上步,右手推向乙方的下颌(图2—171)。 上动不停,借助身体前移的力量,前推乙方的头部,使之后仰 失去平衡而跌倒(图2—172、图2—173)。

 

图片129 图片131 图片132 图片133 图片130

使用相构当时,甲方要注意借助乙方身体向后仰的抵抗力 顺势推击;推击时要使用腿部及身体移动的力量。乙方要注意 倒地时的保护动作,避免头的枕部或肘部着地。

第三动逆构当(错身劈)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174)。甲方略 向左侧闪身(意为闪身躲开乙方右手的前刺攻击),同时用右 手反腕抓拿乙方的右手腕。随即右脚略向前活步、右脚尖外 展,向右拧腰,左手刀随之举至乙方的头部右侧(图2—175、 图2—176)。甲方左脚随即向乙方身体后侧上步,同时左手刀 下切乙方的左侧胸颈处,运用身体移动的力量,向乙方身体的 后下方切压,使乙方身体失去平衡倒地。(图2—177、图 2—178)

图片135 图片134 图片136 图片137

使用逆构当时,甲方要注意运用拧腰转体的力量。乙方要 注意倒地时的保护动作,避免头的枕部或肘部着地。

第四动下段当(推拨)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179)。甲方略 向左侧闪身(意为闪身躲开乙方右手的前刺攻击),同时用右 手反腕抓拿乙方的右手腕;随即右脚略向前活步、右脚尖外 展,向右拧腰,左手刀随之举至乙方的头部右侧,准备向下切 压乙方(图2—180、图2—181)。为了防止甲方的下切,乙方 左臂向上迎击;由于上面的空间被乙方防住,甲方转为向下面 空间的进攻。甲方右脚略再前移,向乙方靠近;同时身体下 沉,右手上举使乙方的左右两臂交叉失去作用,左手转插至乙 方的腹部前下方(图2—182)。上动不停。甲方左脚随即向乙

獅雜

方的后侧上步,身体略左转,运用身体移动的力量,用左前臂 外侧推拨乙方的腰腹部,使乙方失去平衡倒地。(图2—183、 图 2—184)

图片139 图片141 图片143 图片140 图片142

使用下段当时,甲方要注意突然变换进攻空间,运用拧腰 转体的力量。乙方要注意倒地时的保护动作,避免头的枕部或 肘部着地。

第五动后当(向后拉按)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185)。甲方身 体略向右拧转(意为闪身躲开乙方右手的前刺攻击),同时用 右手反腕抓拿乙方的右手腕,并用左手虎口卡住乙方的右肘关 节。然后向右转腰,左手直臂向右下推压乙方的肘关节,使其 后背朝向甲方(图2—186)。甲方左脚随即向乙方的身后上 步,右脚跟进移至乙方背后;同时双手分别搭上乙方的左右双 肩(图2—187)。然后右脚向后退步,左脚随之后撤,同时运 用身体后移的力量,双手掌根向后下方拉按,使对方身体失去 平衡跌倒。(图2—188、图2—189)

图片145 图片146 图片144

使用后当时,甲方要先使对方转体漏出后背空当;运用身 体向后移动的力量向后下方拉按。乙方要注意倒地时的保护动 作,避免头的枕部或肘部着地。

以上五动为推击性动作,推击的目标主要为对方下颌和肩颈部。

第六动押倒(拧臂压肘)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190)。甲方略 向左侧闪身(意为闪身躲开乙方右手的前刺攻击),同时用右 手抓拿乙方的右手腕,随之拿住乙方的右前臂,双手同时向腹 前拉动(图2—191)。乙方为了防止右臂受制,屈臂进行防 卫;甲方借对方向后屈臂的机会,左脚向乙方身前上步,右脚 跟进;同时,左手上滑至乙方肘关节处,双手配合将乙方手臂 向右耳侧上推并使之屈臂,使乙方身体失去平衡向左侧倾斜 (图2—192)。甲方左脚继续向前上步,右脚跟进;双手从上 向左侧下方推压乙方右手臂,使乙方完全失去平衡倒地(图 2 —193)。乙方倒地后,甲方上右脚,右手抓拿住乙方的手腕 使之手心朝上,并压在右膝上,左手拿住乙方右肘关节继续反 关节向下按压至乙方左手拍地示意为止。(图2—194)

使用押倒时,甲方要借助身体移动的力量,抓住乙方的手 臂向其耳侧推动,使其侧向失去平衡;在乙方倒地后,甲方的 右手一定要拧转乙方的手腕使之手心向上,并紧紧地压在大腿 膝关节处,使乙方的右手不能随意逃脱;加压在乙方肘关节上 的力量不要过猛,以免使其受伤。乙方在倒地时要注意抬头, 不要使面部触及地面以免受伤,在感觉右臂完全受制于对方 时,应当拍地示意以免右肘关节受伤。

图片147 图片149 图片151 图片148 图片150

第七动臃返(反臂)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195)。甲方略 向左侧闪身(意为闪身躲开乙方右手的前刺攻击),同时用右 手抓拿乙方的右手腕,随之左手拿住乙方的右前臂,双手同时 向腹前拉动乙方手臂(图2—196)。乙方为了防止右臂受制, 屈肘下沉进行防卫;甲方随即右脚外转上步,身体向右拧转, 左手紧贴乙方手臂内侧插人(图2—197、图2—197附图)。随 即甲方左脚向前上步至乙方右侧,右脚跟进;同时,身体向左 拧腰,左手向下、向后、向上、向前缠绕,双手推动乙方前臂 翻转,使其手腕至头后而身体失去平衡(图2—198)。甲方左 脚再向前上步,右脚跟进;双手直臂借助身体移动的力量继续 向前下方推动,在乙方身体完全受制失去平衡倒地时,甲方双 手即时松开对乙方手腕的钳制,使其向后下方跌倒。(图 2—199、图 2—200)

图片154 图片151 图片152 图片153 图片155图片156 图片157

甲方要特别注意左手的缠绕,双手要将乙方的手腕推至其头 后。如果向乙方的右侧偏离,则极易造成乙方肘关节受伤。在乙 方倒地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松开双手,使其能够正常使用倒地保 护动作而不至于受伤。乙方倒地时应注意对头后部和肘部的保护。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01)。甲方略向 左闪身并向右拧转;同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交叉抓拿乙方 的右手腕(图2—202)。甲方左脚后撤、右脚后退;同时,双手 抓住乙方的手腕向上、向右、再向后下方画问号路线,使乙方 身体向前倾斜(图2—203)。甲方继续后退;同时,左手紧抓乙 方手腕,右手上滑至乙方的肘关节处向下压按,辅助左手,运 用身体后移的力量拉动乙方向其前下方失去平衡倒地(图2— 204、图2—205)。乙方倒地后,甲方左手上拉乙方手腕;同时, 右手下压其肘关节,使乙方完全受制并拍地认输。(图2—206)

图片158 图片161 图片162 图片159 图片160

使用引倒时,甲方要注意运用身体向后移动的力量,后退 和右手捋按要同时进行;在向后下方捋拉乙方手臂时要注意运 行路线;这种弧线运动可使乙方不能做出正确反应而轻易受制。练习时用力不要过舔,避免乙方受伤。乙方倒地时要注意 抬头,避免面部触地受伤。

第九动腕捻(捻臂转肘)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07)。甲方略 向左闪身并向右拧转;同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交叉抓拿乙 方的右手腕(图2—208)。甲方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双手向乙 方的右外侧拧转其手臂(图2—209)。左脚继续向前上步,左 手抓拿乙方的手腕,右手压其肘关节后内侧,使乙方屈臂弯肘 向后,身体前俯不能起立(图2—210)。甲方身体右转向后, 左手紧贴乙方肘关节先向下、再向上缠绕,双手随身体后转向 右后上方拧转,使乙方左脚被动向前上步,身体继续前倾失去 平衡(图2—211、图2—211附图)。甲方随身体的转动,双手 向前下方推动乙方,使其失去平衡前滚翻倒地。(图2—212)

图片163

使用腕捻时,甲方要注意右手的缠绕,随身体的转动而拿 推乙方;甲方还要注意及时松手,使乙方能正常用前滚翻倒地 缓冲。乙方要注意团身,正确使用前滚翻倒地自我保护。

图片167 图片166 图片164 图片165

第十动肋固(拧臂夹压肘)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13)。甲方右 脚向右斜前方上步,左脚跟进;右手推起乙方的右手向上,随 即左手从下方抓拿其手腕使之内旋、手心翻转向上(图 2—214)。甲方一边拧转乙方的手臂,一边连续向右斜前方上 步移动并逐渐向左转体,同时左臂下落至乙方右肘关节内侧 (图2—215)。左手继续拧转乙方手臂内旋,同时右前臂向内 夹压,将乙方右臂控制在自己的胸肋前方(图2—216);乙方 感到肘关节疼痛时,应及时拍击自己的大腿示意。

图片169 图片168

使用肋固时,甲方要注意左手的拧转,控制乙方的右臂肘 关节时前臂的夹压要紧,使乙方不能起立9另外要注意两臂夹 压乙方手臂时,不要用左臂去打压乙方肘关节,以避免受伤。 以上五动主要是针对肘关节的拧拿动作。

 

第十一动小手捻{拧腕按压}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17)。甲方略 向左侧闪身,同时右手外旋撅住对方右手掌,左手拿住其右前 臂,双手略向下、向后、再向上拧带(图2—218、图2—218 附图)。甲方左脚向乙方身前左侧方上步,心脚跟进;左手随 即上滑至乙方肘关节处,右手拧住乙方手掌,借助身体的移 动,双手使乙方右臂屈肘并朝其耳侧方向推去(图2—219)。 甲方继续上左步,右脚跟进;同时,双手由上向下压按乙方手 臂,使其向左侧下方倾斜,继而失去平衡(图2—220)。甲方 左脚继续向乙方左侧上步,右脚随之跟进,直至乙方倒地。乙 方倒地受制后,甲方右脚上步,左手松开,右手继续拧住乙方 手掌置于右膝关节内侧,并用腿部力量逐渐向内用力加压(图 2—221、图2—221附图)。乙方右手臂完全受制于甲方,感到 疼痛时左手拍地示意。

图片174 图片172 图片173 图片170 图片171

使用小手捻时,甲方要注意用右手紧拧乙方的手掌不放; 同时双手要向乙方的耳侧和左侧下方压按,使其倒地。乙方倒 地后,甲方右手继续拧住对方的手掌,并辅以右膝关节压住乙 方手臂。乙方倒地时要注意抬头,避免面部受伤,受制手臂疼 痛时要及时拍地示意。

第十二动小手返(握腕压肘}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22)。甲方略 向左侧闪身,同时用右手外旋撅住乙方的右手掌,左手拿住其 右前臂,双手略向下、向后、再向上拧带,使乙方的右臂屈肘 (图2—223)。乙方为了防止肘关节受到控制,沉肘伸臂反抗; 甲方抓住这个机会,右脚迅即向右侧后方退步,左手下滑至右 手处相合;右手拇指压住乙方右手手背小指一侧,其余四指扣 住其手心一侧;左手拇指压住乙方右手手背拇指一侧,其余四 指扣住其手心一侧。双手运用身体向右侧移动的力量,同时向 下按压乙方右臂,使其身体前倾(图2—224)。乙方为了防止 身体前倾失衡,右臂回抽,并且身体立起。甲方趁势以右脚为 轴,左脚划弧向右后方逆时针旋转,身体向右拧转;双手运用 身体拧转的力量,扣住乙方手掌向上、向左、再向后下方拧 转,使乙方翻身倒地(图2—225、图2—226、图2—227)。甲方随即再以右脚上步踏人乙方右肩下方,双手扣住对方手掌继 续沿逆时针方向向左、向上疔转,使乙方感到手臂疼痛,拍地 示意认输。(图2—228)

图片176 图片177 图片178 图片179 图片175 图片180

使用小手返时,甲方要借助乙方防守时的反作用力;拧身 转体,拧转手腕要一气呵成,使乙方转体腾空倒地。练习时力 量可以大一些,但要柔和,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避免对方受 伤。乙方要顺应甲方的拧转,不要过分抵抗,以免手臂受伤; 同时要注意倒地缓冲。

第十三动转回小手捻(转身拧腕)

转回小手捻与前述小手捻基本近似,只是在小手捻前面增 加了一个转体(即转回)动作。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29)。甲方身体略向左侧闪身,双手交叉扣住乙方右手腕掌根处(图 2—230)。左脚向前上步,双手向前下推按乙方手臂(图 2—231)。右脚向前上步,双手向前上推起乙方手臂,使其右 臂与身体离开留下空当(图2—232)。甲方双手继续上举,身 体从乙方手臂下转体穿过,同时双手紧扣乙方掌根处继续逆时 针拧转(图2—233);如甲方正确完成这一拧转,乙方应感觉 手腕疼痛。此时乙方左手可拍腿示意。甲方见状继续上右脚, 身体左转,左脚后撤;同时,双手扣住乙方手腕使用小手捻, 以问号形弧线拧带乙方前臂,再以右手压住乙方肘关节向后继 续退步,使乙方身体向前失去平衡倒地受制(图2—234、图 2—235、图 2—236) 。

图片181 图片184 图片185 图片187 图片183 图片186 图片182 图片188

使用转回小手捻时,甲方转体时双手一定要紧扣乙方手腕 掌根处,才能形成有效的拧转。退步向后拧压乙方手臂时动作 要连贯迅速。乙方倒地时要注意抬头,避免面部触地受伤。

第十四动转回小手返(转身握腕)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37)。甲方略 向右侧闪身,以避开乙方右手刺击,并顺势双手交叉抓拿对方 手腕(图2—238、图2—238附图)。随即左脚上步,右手拧住 乙方手腕,左手虎口卡住其手腕处,运用身体向前移动的力 量,直臂向前推动乙方的手臂,使其身体向左拧转(图 2—239)。甲方双手上举后转体,双手拧住乙方手腕继续下压, 使其右前臂后屈至头后而失去平衡(图2—240、图2—241)。 然后甲方左脚再向前上步,右脚跟进;双手借助身体前移的力 量,直臂向前下方推动乙方身体,使之跌倒。(图2—242、图 2—243)

图片192 图片190 图片193 图片189 图片194 图片195 图片191

使用转回小手返时,甲方的双手一定要拧转乙方手腕至其 头后;若至其右肩侧处,容易造成乙方手臂骨折或受伤。向前 下方推动时,注意双手要及时松开,使乙方能运用双手辅助向 后倒地,避免受伤。乙方主动倒地时要避免头后部、肘部着地。

以上四动主要是针对腕关节的拧拿动作。

第十五动前落(前摔)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44)。甲方略 向右侧闪身,以避开乙方右手刺击,并顺势双手交叉抓拿对方 手腕(图2—245、图2—246 )。甲方右手拧住乙方手腕,左臂 滑至乙方的右腋下和胸前,右手向下、左臂向上撅起乙方的右 臂,使其身体略向上浮(图2—247)。乙方身体下沉进行防 卫;甲方迅即上左脚,身体略前移,借助身体前移的力量,用 左上臂和肩部向前下方挤靠,使乙方身体失去平衡,前滚翻跌 倒地(图 2—248、图 2—249、图 2—250)。

图片198 图片200 图片201 图片196 图片197 图片199

使用前落时,甲方要借助身体前移的力量,用左上臂和肩 部向前下方挤靠乙方。向前下方推动时,注意双手要及时松 开,使乙方能前滚翻缓冲,避免受伤。

第十六动隅落(斜摔}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51)。甲方稍 向左侧闪身,避开乙方右手的前刺之势,身体略向右拧转;同 时,左右手交叉拿住乙方有手腕,随转体两手直臂向右引领乙 方右臂(图2—252、图2—253)。甲方随即向左转体,左脚向 前上一大步,两手直臂,抓拿住对方手腕,迅速向左外侧、向 前、再向右斜前下方呈顺时针半圆形路线拉压乙方右臂,借助 身体前移的力量,使对方向其右后侧方失去平衡(图2—254、 图2—255)。在乙方失去平衡倒地时,甲方双手略向后上方回 拉,使其身体下部着地,避免枕部着地受伤。(图2—256)

图片206 图片207 图片202 图片201 图片203 图片204

使用隅落时,甲方在乙方失去平衡摔倒时注意略往右上方 回拉,避免乙方头后部着地受伤。

第十七动引落(捋摔)

甲乙双方从“合手刀”的位置开始(图2—257)。乙方右 脚向前上步,左脚跟进;右手刀向前直刺。甲方顺势双手从乙 方右臂内侧下方抓拿乙方前臂,左手拿住其腕关节部位,拇指 朝下、虎口卡住尺骨一侧,右手拿住其肘关节、拇指一侧朝上 (图2—258、图2—259)。甲方随即左脚后撤,右脚后退,运 用身体向后移动的力量,双手一边逆时针拧转乙方手臂使其外 旋,一边屈臂后拉至左侧腰际,牵拉乙方,使其失去平衡摔倒 (图2—260、图2—261 )。乙方倒地后,甲方迅即右脚上步, 踏至乙方右肩下方,左脚跟进转体;双手继续拧转乙方右臂, 右膝内侧顶住乙方的手臂内侧,使乙方手臂完全受制(图

图片210 图片213 图片208 图片209 图片212 图片211

合气道技术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对方的下颌、下腹部、腕关 节、肘关节等身体部位。通过对这些部位的攻击来破坏对方的 身体平衡,从而达到控制对方而不是伤害对方的目的。

在生死攸关的实战格斗和冷兵器战争中,是以尽快伤害对 手为目的的。眼睛、咽喉、后脑、裆部等人体最薄弱的身体部 位,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攻击目标。因为对手的这些部位往往一 击就可以致以重伤或致命。所以这些人体的薄弱部位都是古代 或近代实战武术中的重要攻击目标和重点守护位置。在日本武 道中,把人体的这些薄弱部位称为“急所”。当战斗手段以竞 技体育的形式开始发挥体育功能的时候,人体的要害部位就不 能再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因为体育性质的格斗对抗必须在保 证练习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如在现代拳击、散打等对抗 性项目中,上述人体要害部位是禁止击打的。另外,肘攻或膝 击这些极具杀伤力的攻击手段也要受到限制。

合气道基于“和为贵”的基本理念,作为一种攻防练习和 身体运动的教育手段,把武术中原来用于对致人于死地或重伤 的要害部位的攻击,改变为主要对下颌、腕关节和肘关节等有 效部位的进攻。主要是使对方失去平衡或制服对方,在对抗中 一般不使用技术方法直接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当然,即使攻 击这些有效部位时,如果使用技术不当或用力过度,也有可能 造成对方的韧带损伤或骨折等伤害,因此在练习合气道的过程 中,一定要注意“心存善念”(与自己对练者是练习的对手而

不是生死相拼的对手),避免对手或自己受伤。

劲力是所有武术和武道追求的核心内容。日本合气道对用 劲力的方式也是有多种认识的,主要有“呼吸力”和“中心 力”两种表述方式。

(一)呼吸力

早稻田大学教授志田文明认为:合气道的“呼吸力”实际 上就是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来达到一种合理的、整合了全身 力量的“统一力”。这与中国武术中要求上下协调、内外合一 以达到“整劲”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呼吸力”不仅 限于合气道,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动作也是与呼吸相配合 的。如我们在劈柴、举起重物时的习惯发声一样伴随呼气的 发声其实就是在便于用劲。再如跑步等体育运动中,呼吸方式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跑步的质量。在合气道等与人格斗的武 道或武术中,呼吸方法与发力时机等的配合更是密不可分。一 般来说,人体在吸气时便于肌肉放松,呼气时便于肌肉紧张。 在武术对抗比赛或格斗拼杀时的发声,也都基于此。

合气道虽然不要求在进攻中发声,但同样要求通过吸气以 达到化开对方、通过呼气以达到运用一种最合理的劲力以制服 对方的用力方式。其实武道中追求对攻防有效的那种呼吸方 法,也只不过是从属于攻防动作的,重要的是通过四肢与躯干 的合理运用以达到一种统一的、最佳的用力效果。

(二)中心力

以盐田刚三等为主的合气道流派比较常见地运用“中心 力”这一词汇。在“中心力”的认识中,把呼吸和对身体中心 的同时运用作为主干内容。练习合气道时,不管人体运动如何 变化,重心的位移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前面所说的“身 体的统一”最后也应该归结到重心这一点上来。当然,由于人 体不是物体,在瞬息万变的攻防中,对我们自己身体起指导作 用的还是意识、是意念。所以,大概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合气 道对力量的运用中,用一个叫“身体中心的感觉”来代替“重 心”这一机械的力学原理名词。因为攻防是自由的运用而不是 呆板的物理计测。所以说,合气道“中心力”的这一说法,既 是因为呼吸方法和重心的存在而靠近了生理学、物理学的科学 认识,同时也保存了意念这一较为自由的意识形态。

不论是运用“呼吸力”还是“中心力”,都是以身体为原 点,以追求一种对全身体最合理、最有效的用力方法。因此, 我们在学习合气道的时候,应该把合理地运用四肢与躯干作为 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然后才是辅之以呼吸、意念等从属因 素。

我国武术中的“丹田”,其实其位置与人力在物理学意义 上的重心位置非常相近。在我们练习中国武术或气功时,如果 把丹田作为一种身体力学(重心)意义上、生理学(呼吸、意 念)意义上的东西来看的话,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从这一点上 来说,中国武术中的“丹田发力”与日本合气道中的“呼吸 力"“中心力”或“统一力”,其实是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 面、不同用语上去追求和解释武术或武道的“内功”修炼。

合气道是一种徒手技术和使用剑、杖、匕首等器械的综合 性武道。所有的技术动作都较为平和,没有腾空跳跃等动作。 其徒手技术可分为“投技” “固技”“当身技”三大类。其中 “投技”和“固技”是主要的技术内容,拿摔制服技术是技术 的核心。徒手技术的延伸就是各种器械的使用技术。

合气道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和图 解,我们将在第二章中逐一进行说明)。

(一)合气道的准备活动

合气道的准备活动主要有:

常用一般准备活动

主要是身体的一般伸展和环转运动。目的是进行热身活动 和柔韧性练习的准备,使关节、肌肉和神经的反应速度都能处 于一个比较适合运动的状态。

针对性准备活动

主要针对身体各关节(特别是肢体关节)的柔軔性和反关 节准备。目的是便于双方使用技术时避免受到伤害,使身体在 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更加适合对抗练习中的推击、反关节 和倒地等技术动作对身体的要求。

(二}合气道的基本姿势

主要有“自然站立式” “正坐式”和“左右站立式”等。

“自然站立式”主要用于练习开始前的一般准备姿势。

“正坐式”主要用于开始和结束时的跪拜礼前后和冥想时,

还有就是用于跪坐姿势的对敌时。

“左右站立式”主要用于双方对峙、运动中或攻防时。

{三)合气道的基本步法

合气道的步法以一脚前进,另一脚随之跟进的跟步为主。 还有前进后退、左右移动和左右侧闪身的步法。另外还有以前 脚掌和膝关节为支点的跪立移动和变换方向的方法。

(四)合气道的倒地练习

合气道的倒地练习主要是为了配合对手的练习和倒地时的 自我保护。动作主要有前倒地、后倒地、侧身倒地、抢背倒地等。

(五) 合气道的手足配合练习

初学者在练习时往往不能做到手足动作的统一,特别是往 往容易只注意上肢的使用而忽略了下肢的使用。然而合气道是 非常注重下肢力量和身体的整体力量的运用的。合气道的手足 配合练习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六) 合气道的基本手法

合气道的基本手法主要有两类:

掌法

合气道中一般以掌为刀,所以掌在合气道中一般被称为 “手刀”。手刀主要用于推击和砍打,主要手法有正面推、错身 推、侧面推、下手推和后按双肩五类。

反关节技法

合气道中的反关节技法主要针对对方的腕关节和肘关节。 主要有反肘关节(拧臂压肘按倒,拧臂压肘拉倒,反前臂,拧 臂,拧臂夹压肘等)和反腕关节(握腕、拧腕等)。

(七)合气道破坏对方身体平衡的基本练习

破坏平衡在日本合气道中称为“崩”,主要运用一些捋、 化、带和拧转的动作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进而反攻对方。因 此可以说,破坏平衡是一种转守为攻的重要过渡手段,在使对 方失去平衡时,达到后发先至的攻击效果。其中的练习方法十 分重要。

浏览2,0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