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气道是一种徒手技术和使用剑、杖、匕首等器械的综合 性武道。所有的技术动作都较为平和,没有腾空跳跃等动作。 其徒手技术可分为“投技” “固技”“当身技”三大类。其中 “投技”和“固技”是主要的技术内容,拿摔制服技术是技术 的核心。徒手技术的延伸就是各种器械的使用技术。
合气道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和图 解,我们将在第二章中逐一进行说明)。
(一)合气道的准备活动
合气道的准备活动主要有:
常用一般准备活动
主要是身体的一般伸展和环转运动。目的是进行热身活动 和柔韧性练习的准备,使关节、肌肉和神经的反应速度都能处 于一个比较适合运动的状态。
针对性准备活动
主要针对身体各关节(特别是肢体关节)的柔軔性和反关 节准备。目的是便于双方使用技术时避免受到伤害,使身体在 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更加适合对抗练习中的推击、反关节 和倒地等技术动作对身体的要求。
(二}合气道的基本姿势
主要有“自然站立式” “正坐式”和“左右站立式”等。
“自然站立式”主要用于练习开始前的一般准备姿势。
“正坐式”主要用于开始和结束时的跪拜礼前后和冥想时,
还有就是用于跪坐姿势的对敌时。
“左右站立式”主要用于双方对峙、运动中或攻防时。
(三)合气道的基本步法
合气道的步法以一脚前进,另一脚随之跟进的跟步为主。 还有前进后退、左右移动和左右侧闪身的步法。另外还有以前 脚掌和膝关节为支点的跪立移动和变换方向的方法。
(四)合气道的倒地练习
合气道的倒地练习主要是为了配合对手的练习和倒地时的 自我保护。动作主要有前倒地、后倒地、侧身倒地、抢背倒地等。
(五) 合气道的手足配合练习
初学者在练习时往往不能做到手足动作的统一,特别是往 往容易只注意上肢的使用而忽略了下肢的使用。然而合气道是 非常注重下肢力量和身体的整体力量的运用的。合气道的手足 配合练习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六) 合气道的基本手法
合气道的基本手法主要有两类:
掌法
合气道中一般以掌为刀,所以掌在合气道中一般被称为 “手刀”。手刀主要用于推击和砍打,主要手法有正面推、错身 推、侧面推、下手推和后按双肩五类。
反关节技法
合气道中的反关节技法主要针对对方的腕关节和肘关节。 主要有反肘关节(拧臂压肘按倒,拧臂压肘拉倒,反前臂,拧 臂,拧臂夹压肘等)和反腕关节(握腕、拧腕等)。
(七)合气道破坏对方身体平衡的基本练习
破坏平衡在日本合气道中称为“崩”,主要运用一些捋、 化、带和拧转的动作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进而反攻对方。因 此可以说,破坏平衡是一种转守为攻的重要过渡手段,在使对 方失去平衡时,达到后发先至的攻击效果。其中的练习方法十 分重要。
气道的基本练习方式
基本练习十七势(或叫十七动)
日本合气道是一种比较接近实战但又不是为实战而存在的 日本武道项目。看似随意自由的练习方式是建立在以下17个 基本动作的选择和使用的基础之上,而且还可以从这些基本技 术当中演变出三千多种动作。这17个基本动作的名称(括号 内为中文意译)是:
正面当(正面推击)
相构当(错身推)
逆构当(错身劈)
下段当(推挤靠)
后当(向后拉按)
以上五动为推击性动作,攻击的目标主要是对方下颌和 肩、颈部。
押倒(拧臂压肘)
腕返(反臂)
引倒(拧臂捋压肘)
腕捻(拧臂转肘)
肋固(拧臂夹压肘)
以上五动主要是针对肘关节的拧拿动作。
小手捻(撅腕挤压)
小手返(拧腕压肘)
转回小手捻(转身撅腕)
转回小手返(转身拧腕)
以上四动主要是针对腕关节的拧拿动作。
前落(前摔)
隅落(斜摔)
(H)引落(捋摔)
以上三动主要是顺势快摔动作。
连续组合动作
连续组合动作主要应用于当某一个进攻动作受阻或失败 时,或者为了增进自己进攻的成功率时,随机应变运用第二、 第三或者更多的攻防动作,直至使对方难以对应、进而失败受 制于自己的连续攻防的组合。
自由对练
当以上的基础练习比较熟练之后,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自 由对练的练习。自由对练主要是指以上述17个基本动作为中 心,从两人的位置关系出发,任意选择17个基本动作之一或 把其中几个动作加以组合后与对手进行的攻防练习。自由练习 主要有训练和增强自己对攻防的位置(空间)感觉、时机的选 择、动作熟练度的向上、随机应变等能力。同时,自由对练也 可以通过自由的选择运用进而达到增强对练习的创造意识、增 加练习的成功感和积极性等目的。在日本诸般武道中,自由练 习往往是最受学员欢迎的练习项目之一。如在柔道的发展过程
中,“乱取”就正是其征服一般大众、取得发展的成功的“法 宝”之一。合气道的自由练习也备受练习者的欢迎。此外,自 由练习也是参加合气道比赛或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不得已而选择 自卫还击手段的重要的“预习”方法。
比赛
除去富木谦治的竞技(体育)式合气道外,其余各派禁止 比赛。在我国开展合气道时,也可以把比赛当做自由对练的延 伸来加以运用。
由于合气道崇尚“和为贵”的精神,因此几乎所有的合气 道流派都把比赛这一带有对抗、比量性质的竞技手段看做是与 “和”的冲突,进而否定了各自流派中的合气道比赛形式。这 些流派也存在自由练习,通过基本练习和自由练习来达到体会 每一个技术效果的目的。富木流的合气道主要是承认体育意义 上的比赛,即通过比赛来达到检阅修炼的成果、提高学习兴 趣、增进身心健康的这一身体教育意义上的目的。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富木流合气道与“和为贵”的思想并没有根本上的冲 突,而是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多样化。因为体育意义上的“竞 赛”,与古代武术的杀伐性质、生死存亡的竞争是有着根本区 别的:一个是竞而共生、互勉,一个是竞而死伤。
我们在开展合气道的时候,可以把有无比赛这两种表现 形式加以共存,应学员的兴趣、要求和练习场地的标准,我 们也可以把适当的比赛当做促进教与学的手段来进行运用。 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让学员在学习、练习或比赛中相互尊 重,彼此共同提高,都应该是开展合气道需要强调的精神意 义之。
防身
如果用语言说明合气道的“防身”,那就是撇除正常合气 道练习时的谦和心态,辅以狠快等出敌不意的因素。此外,再 加一些要害部位的说明等。
任何武术从根本上来说都具有攻防意义,合气道更以它 灵活多变的推击、反关节和快摔的特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 防身。特别是合气道等日本武道多以两人对练为主要运动形 式,更使得合气道可以即学即用,迅速地完成对手性质的转 换。
在合气道练习中,强调使对手不要受伤是需要掌握的最重 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不得已的条件下用于防身时,这些平时 需要重视的安全因素可以适当“释放”,就可以把来自对方的 威胁转化为对对方的惩治。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以制服对方 为主,如果情况比较紧急,我们可以摒弃平时学习合气道时的 谦和心态,以狠、准、急、重等对敌原则加以反击。比如在推 击时可以击打对方咽喉、眼、胸腹间膈膜处、肋、小腹和裆部 等“急所”;在进行反关节技时可以更狠、更重地运用爆发力 造成对方关节脱臼等伤害;在运用摔法时可以尽量使对方不能 使用保护动作、更快更重地使对方倒地受伤等等。
以上用于防身的合气道,都是在危急情况下的运用之道, 不应该是合气道的主流。我们处于一个法治的社会,发展到现 在的合气道更是以它的体育意义、健身意义和精神修养为主流 的,我们在了解合气道的防身功能时,更应以上述健身意义和 精神修养为主要目的。
一、日本合气道的主要特点
武术散打是我国武术中的对抗项目,具有国内外的多种竞 赛方式和众多的练习者。武术散手要求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 量多和尽量重地打、踢、摔对手;尽量快地让对手失去进攻和 防守能力;尽快贏得比赛的胜利。合气道与我国的武术散打相 比,除具体技术和理念明显不同之外,在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 主要特点:
(一) 尊重对手,不讲争斗
合气道的理念认为:练习合气道时,自我和他人的相互关 联性很强,某一个动作的完成来自于对方的存在,因此练习时 与对手的相互尊重和配合非常重要,要尊重每一个与自己配合 练习的对手。即使是比赛,也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之上。为 避免争斗之心,也为了避免胜者轻狂、败者消沉的情况,合气 道不分体重级别,不分男女,一般不设任何比赛。主要是针对 日常生活中可能遭受的袭击进行防卫,并不考虑怎样去比赛得 分。在追求和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中,注重身心的修养。
(二) 防守反击,“制服”为主
合气道反对主动进攻他人,没有主动进攻的技术。注重在 防守的同时或防守后使用打击、投摔、擒拿等各种技术进行反 击;并在使用时追求顺应自然,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巧制 胜。另外,即使是对怀有敌意的对手,也用爱心来对待,尽量 感化他;在实战的防卫中也要尽量做到制而不杀,尽量不去伤 害对手。可以说合气道是一种在防守中制服对手的武道,而不 是主动攻击他人的武道。
(三) 没有套路,对练为主
合气道的所有技术都是以实际生活中碰到被人侵犯时的情 景为根据进行设计的。因此没有个人演练的套路,主要的练习 方式是两人互为对手的配合练习。
(四) 平衡身心,注重修养
合气道从创始之初就蕴含着很深厚的哲学理念。追求顺应 自然,和气慈祥,推崇信义、清正和勇气,“气、心、体”合
一。以不争不斗为宗旨。不提倡主动攻击他人,技法仅用于自 卫。这些内涵可以使练习者在友爱无争的攻防练习中得到平衡 心态的修养,在不为胜负而战的练习中体验到攻防的乐趣,在 相互融洽中体验到修养的真意。有人将合气道誉为“智者的武 术”和“运动之禅”。
二、日本合气道的健身和修身作用
经常进行合气道的对抗练习,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效果。
(一)在掌握合气道对抗练习方法的同时,可以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锻炼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 高身体动作的速度、击打力量、灵敏躲闪、对抗耐力等方面的 身体能力。同时还可以使练习者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效减
免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故伤害。
(二) 合气道的理念和因势利导的练习方式,可以使练习 者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养成平和、宽厚、仁爱、自信、充满勇 气、外柔内刚等内在素质。在直接与人的攻防对抗中学会与同 伴在竞争中相处,提高现代社会生活的承受和适应能力,学会 与人相处。同时,在对抗练习中可以摒弃软弱和怯懦等不良心 理,培养不畏强暴、敢于进取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逐渐获得现 实生活中非常需要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经常要承受很大 的身心压力。合气道没有争斗之心的对抗练习不仅是有兴趣的 身体运动,还可以在相互的对抗练习中娱乐身心和消除疲劳, 释放身心积蓄的压力和郁闷。
(四) 练习合气道时经常会出现倒地或翻滚的动作,还要 主动和被动地使一¥主要关节得到抻拉和运动。这些动作可以 使平时意识不到的身体部位得到运动,调动平时不主动参与运 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潜能,提高用意识支配自己身体的能 力,防止因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人体功能退化。
(五) 学习合气道,可以了解人体的要害部位。这样既可 明确击打目标,还可避免日常生活中伤及别人和自己。
(六) 加人合气道的练习集体,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能广 交朋友,增加社会活动范围,在集体氛围里使身体和心理更加 健康。
三、合气道健身练习的注意事项 (_)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练习合气道时倒地的动作比较多,练习之前要进行充分的上肢、躯干、下肢的柔韧性练习和倒地动作的练习。
(二) 保持平和的心态
练习合气道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注意与对方的交流, 不计较对手的动作错误和偶尔失手。
(三) 注意观察动作要点
技术动作不正确和学习新技术动作时没有掌握动作要领或 者方法不对,是练习合气道时出现身体损伤的主要原因。练习 合气道时要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要点和注意听教师讲解的动作 要点,以尽快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肌肉和 軔带损伤。
(四)要持之以恒
合气道的练习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只有经常和对手一起练 习,才能具有持久兴趣,激发乐观的生活态度,收到特有的锻 炼效果。
第二章合道基本 技术图鮮
第一节曰本合气道的准备活动
一、常用准备活动
常用准备活动是在练习合气道之前,先要进行的热身活 动。主要是一些基本体操、柔韧性练习或其他体育项目的准 备活动。练习时要遵循从上到下、从轻到重、从局部到全身 等准备活动的基本原则。稍微热身后,就可以进人专门准备活动。
二、专门准备活动
练习合气道时经常会出现反关节动作和倒地动作,因此合 气道设计了身体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反关节的准备性练习以 及保护性基本练习等专门性准备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柔韧性 练习主要是上下肢和躯干抻拉运动;反关节练习主要是加大腕 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幅度;保护性基本练习主要是一些翻滚练 习。其中具有合气道特色的专门准备活动主要有:
(―)内、外屈腕练习
合气道中最常用的是内、外屈腕练习。
内屈腕”是用一手的手掌抓住另一手的手背,向手心一侧进行推压的振压手腕练习。练习时要略感疼痛为好。(图2— 1)
“外屈腕”是用一手的手掌抓住另一手的手指,向手背一侧 进行推压的振压手腕练习。练习时要略感疼痛为度。(图2—2)
(二)反腕关节练习
合气道中最常用的反腕关节练习主要有两种:
1.顺时针转腕
左臂屈肘、腕关节略屈,内旋前伸,拇指一侧在下。然后 右手拇指一侧向上,用手掌抓握左手背、拇指扣住左手小指一 侧,一边顺时针绕转,一边向胸部屈压,使左手腕略感疼痛为 度(图2—3、图2—4)。反复绕转左手腕数次后,换转右手。
逆时针转腕
左臂屈肘外旋前伸,小指一侧在上,拇指一侧在下。然后 右手掌抓握左手背,用右手拇指挤压左手小指一侧,其余四指 扣住左手拇指。逆时针使左手外旋绕转,使左手腕略感疼痛为 度(图2—5、图2—6)。反复绕转左手腕数次后,换转右手。
(三)肘关节练习
左臂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五指尽量转向胸部,手 心向下。然后右手拇指向内、手心向下抓住左手背向左侧内转 振压,使左手腕及前臂略感疼痛为度(图2—7、图2—8)。反 复绕转左手腕数次后,换转右手。
左臂前臂外旋屈肘,手指向左;右臂经左肘关节下方 屈肘,手心朝前,使右手指绕至左手小指一侧并扣住左手手 背,然后向下拉动左手手腕及肘关节,屈曲至略感疼痛为度 (图2—9、图2—10)。反复拉压左手腕数次后,换转右手。
(四)肩关节练习
拉肩练习
拉肩主要有横向拉肩(图 2—11)、侧向拉肩(图2—12)、 双手背后上下交叉拉肩(图 2 —13)等练习。拉肩的作用是 抻拉开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 带,练习时要将肩关节抻拉到 略感酸痛的程度。
跪步前压肩
跪步前压肩是练习合气道之前必做的准备动作。练习合气 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倒地的动作,练习之前做这个动作可以 防止倒地时、特别是向前倒着地时的肩部损伤。跪步前压肩主 要有双臂前压(图2—14)和单臂前压(图2—15)两种。练 习时要注意逐渐增加用力,以牵拉肩部略感酸痛为宜。单臂前 压要两臂依次进行。
(五)体前屈压腿练习
体前屈压腿主要是拉开大腿后侧和内侧的肌肉和韧带,动 作可以分为并腿、分腿、盘腿体前屈三种练习。
并腿体前屈就是两腿并拢,上体伸直前屈,双手在双 脚脚心处相抱下压(图2—16)。下压腿的幅度要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注意不要屈膝、弓腰。
分腿体前屈就是两腿分开,上体伸直前屈(图2—17、 图2—18)。分腿的幅度和前屈的深度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注意不要屈膝、弓腰。
盘腿体前屈就是两腿屈膝盘坐,两脚掌相合;上体前 倾,双手向内合抱,两脚向后抻拉(图2^19)。下压的深度 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两脚要尽量内收靠近裆部。
以上3种体前屈压腿可以使膝关节和髋关节在上下反复震 动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使两腿和髋、膝关节适应练习的需要。
(六)踝关节柔韧练习
坐在地板上,右腿伸直,左腿弯曲放在右腿膝关节上方。 然后用右手握住左脚前掌,左手辅助抓握左脚踝关节,按顺、 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转动踝关节(图2—20)。转动后还可以再 用右拳敲打左脚脚心;其后再用双手依次运转、屈曲左脚的脚 趾;最后双手握住脚踩抖动脚掌,使騍关节、脚趾及脚心得到 充分的活动。做完左脚后换做右脚。脚踩的转动幅度要循序渐 进。
(七)跪立后倒
在地板上成跪立姿势,上体直立。然后双手置于腹前腰带 处,上体向后倒,随即运用腹部力量使身体上起复原直立(图 2—21)。如此反复进行练习。跪立后倒的幅度要逐渐加大,直 至后脑部完全触及身后地面为度(图2—22)。初学者的后倒 幅度要量力而行。
(八)屈膝后倒
在跪立后倒的基础上,使全身放松,让身体完全后倒,与 小腿及地面相叠(图2—23),使腿部肌肉和膝关节得到充分的牵拉。
(九)摔腿击地
摔腿击地是学习保护性动作之前的一个适应性练习。可以使躯干、下肢和上肢体验到身体触及地面的正确动作和感受, 适应倒地的需要。动作方法是(以向右方向摔击为例):上体 后躺,双手置于腹部,双腿微并伸直上举(图2—24)。然后 双腿微屈向下拍击地面,同时右手及右前臂由上向下伸展、与 身体略成45°角拍击地面,头部略起离开地面(图2—25)。这 个动作要注意身体触及地面的顺序,依次是:右腿外侧、左脚 脚底着地,右臀及身体背面右半部着地,右手前臂同时拍击地 面。手臂拍击地面时要避免肘关节先着地,以免受伤。一侧练 习后,左右交换。
(十)体侧屈压腿
坐在地板上,两腿尽量分开,然后上体反复侧屈下压(图 2—26)。分腿的幅度和侧屈的深度应因人而异。练习时上体要 正直,两膝要挺直。
(十一)并腿后倒
坐在地板上,双腿并拢伸直,然后上体后倒,双脚经头上 向后用脚尖触地(图2—27)。练习时腰部要放松。
第二节曰本合气道的基本姿势
一、合气道的基本姿势
合气道的基本姿势主要有自然站立式、左右站立式和正坐 式三种。练习时均要求上体正直直立。
(一)自然站立式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置于体侧略前 处,两眼向前平视(图2—28)。主要运用于“运足”练习和 身体的左右位移时。
(二)左、右站立式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脚尖朝前,后脚脚尖外展60。左右; 两脚之间前后距离为一脚长,左右横向距离为10厘米左右; 两手下垂置于两侧腹前;两眼平视(图2—29)。左脚在前为 左站立式;右脚在前为右站立式。左、右站立式主要用于移动 和攻防时的准备姿势。
站立式的身体重心因势而定,静止时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 前移前身体重心要略偏后以便于前脚的启动;移动后重心略微 靠前,以便于后移时后脚的启动,移动后身体重心要略偏后。
(三)正坐式
由站立姿势开始,一腿屈膝下跪,另一腿随之下跪,两脚 拇指相叠,两膝微分;上体直立,双手置于腹前腹股沟处;两眼平视。(图2—30、图2—30附图)
正坐式主要用于练习开始前和结束后的礼仪、练习中的膝 行、跪姿攻防的开始前和结束后。
第三节曰本合气道的基本步法
一、运足(步法)
运足是合气道最基本的步法练习。是练习者在原地进行的 步法移动练习,可以说是一种连续性的步法体操。运足的主体 做法是由自然站立式开始,以两脚开立的位置为步法的原点 (起始点和回归点),然后运用进步、退步、侧步进行前后左右 以及四个斜方向的步法练习。合气道中运足的练习主要有三 组。每组步法在口令上是8个节拍,三组步法需要三个8拍。 下面介绍每组运足的步法。
(一)第一组步法(图2—31)
预备势:成自然站立式。
左脚前进,右脚跟进成左站立式;
右脚后撤,左脚后退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右脚后撤,左脚后退成左站立式;
左脚前进,右脚跟进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右脚前进,左脚跟进成右站立式;
左脚后撤,右脚后退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左脚后撤,右脚后退成右站立式;
右脚前进,左脚跟进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的前进和后退的连续练习。在攻防 上前进主要用于向前正面进攻,后退主要用于后撤防守。
(二)第二组步法(图2—32)
预备势:成自然站立式。
左脚向左开步,右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
右脚向右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右脚向右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
左脚左开,右脚左并成自然站立(复原位)。
右脚向右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
左脚左开,右脚左并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左脚向左开步,右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
右脚向右开步,左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第二组步法是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的左右位置移动的连
续练习。在攻防上主要用于避开对方的进攻,向左或右闪躲。
(三)第三组步法(图2—33)
预备势:成自然站立式。
左脚向左斜前方(约45。)开步,右脚跟进成自然站立 式,此时左脚尖和身体正面与原位成90°角;
右脚向右斜后方退步,左脚随之后撤成自然站立式
(复原位)。
右脚向右斜前方(约45°
(三)跪步膝行
由于日本独特的榻榻米文化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用跪坐 姿势进行攻防也是日本武道的一个特色。合气道中有很多设想 如果自己在跪坐时受到攻击的攻防技术。跪步膝行就是这种技 术的基础位移方法。具体练习方法是在“正坐”和行跪拜礼之 后,运用两膝交替前行(图2—41、图2—42、图2—43、图 2—44)。完成一组练习后转身向开始的方向相对,施行跪拜之 礼。
鉴于文化的不同,如果没有柔软的榻榻米或垫子,初习者 最好不要在硬质地面上进行跪步膝行的练习,以免膝关节受伤。
开步,左脚跟进成自然站立 式,此时左脚尖和身体正面与原位成90°角;
左脚向左斜后方退步,右脚随之后撤成自然站立式(复原位)。
右脚向右斜后方退步,左脚随之后撤成自然站立式; 脚尖、身体面向与原位成90°角;
左脚向左斜前方进步,右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 (复原位)。
左脚向左斜后方退步,右脚随之后撤成自然站立式; 脚尖、身体面向与原位成90°角;
右脚向右斜前方进步,左脚随之跟进成自然站立式 (复原位)。前移成自然站立(复原位)。
第三组步法是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的前后左右斜方向的 位置移动连续练习。在攻防上主要是在侧身闪进或躲闪的同时 抢占有利位置进行反攻。可以说它是一组集攻防于一体的步法 移动,在从防守转为进攻时非常重要。
以上三组步法在移动时主要使用蹭步,即前脚掌不离地、轻 微触及地面进行移动。不要做成跨步或跳步。移动时要求身体' 要平稳、内心安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节奏慢一些,步幅 小一些;其后随着熟练度的增加,逐渐加快节奏、加大步幅。
二、闪身反击步
(一)快速闪身步
在运足练习的基础上,就可以转为反复单动步法的快速练习。快速闪身步的方向基本与运足方向相同,即身体的左、右、 后三个正方位和左斜前、右斜前、左斜后、右斜后四个斜方向。 快速闪身步的主要作用是躲闪对方的攻击,防守意义较重。
每个方向的快速闪身步都是从自然站立姿势开始,然后突 然快速启动,先向某个方向上一步,随即迅速撤回;然后再向 另一个方向快速上一步,再迅速撤回;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如,向左斜前和右斜前的快速闪身步。斜方向的快速闪身步的 练习意义主要是在对方的直线攻击(直刺或直劈)时向斜前方 闪身,靠近对手,伺机反击。练习快速闪身步时可以单人练 习,也可以两人对练,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防守方的快速反应和 躲闪能力。防守方在练习时,先可以只练步法和身法的躲闪, 熟练后再配合使用手刀进攻或腿法进攻进行配合防守。如无手 刀闪身(图2—34、图2—35)和有手刀闪身(图2—36、图 2—37)。
(二)闪身进击步“ < "或“ > "形运行步法
在快速闪身步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开始进行由躲闪转为反 击的练习。合气道称为“闪身进击”或“闪身反击”,根据按 照闪身和反击时步法路线的形状,合气道称为“< ”形或
“>”形步法练习。
以右侧为例的练习方法是:面对白方[1]的正面攻击,黑方 右脚向右斜前方迈步,左脚跟进即为闪身步法。随即右脚向右 斜前方迈步,左脚跟进即为进击步法。在练习时可以单人进行, 也可以两人对练。如,快闪身进击。(图2—38、图2— 39、图 2—40)
[1]为了方便读者辨认和笔者的叙述,在对练时的图片中一般采用黑白腰带 来加以区分。黑带为黑方,白带即为白方。下同——编者
(三)跪步膝行
由于日本独特的榻榻米文化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用跪坐 姿势进行攻防也是日本武道的一个特色。合气道中有很多设想 如果自己在跪坐时受到攻击的攻防技术。跪步膝行就是这种技 术的基础位移方法。具体练习方法是在“正坐”和行跪拜礼之 后,运用两膝交替前行(图2—41、图2—42、图2—43、图 2—44)。完成一组练习后转身向开始的方向相对,施行跪拜之 礼。
鉴于文化的不同,如果没有柔软的榻榻米或垫子,初习者 最好不要在硬质地面上进行跪步膝行的练习,以免膝关节受伤。
浏览2,5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