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截拳道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阶段训练的中周期训练计划是指为保证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目标的实现所安排的时间相对较 短的训练计划。它是处于各种训练计划的中间层次的训练计划,它可起到承上(全年、多年训练计 划)启下(周、日、课)的重要作用。
(一) 周期训练计划的类型划分
阶段中周期的基本类型,大体上可分为准备性中周期、比赛性中周期及休整性中周期。细分时 则可将其分为诱导中周期、基础中周期等,现简述如下:
诱导中周期
其主要任务是逐步把拳手引向有效地完成专项训练。其训练负荷一般是逐步加大。
基础中周期
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拳手机体主要系统的机能水平,其特点是广泛采用大负荷量和大负荷强度 的大负荷训练。
准备中周期
其任务是针对比赛的特点,把拳手在前两个中周期中所获得的能力综合起来。
赛前中周期
其任务是克服拳手在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小缺点,改善技术能力,以及用加强负荷的小周期 去促使专项能力的提高和以轻负荷的小周期去加速恢复过程。
比赛中周期
其任务是作好最后的赛前小周期调控,以最良好的竞技状态完成比赛任务。
恢复——调整中周期
其任务是在比赛中周期之后进行恢复和调整,有时也安排在年度训练的最后,用以取代休整 期。
赛后中周期
在一次大赛之后,用以恢复、巩固竞技能力与消除弱点。
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阶段训练中周期是由若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小周期,按照某种特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因此具体 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专项的特点,其具体格式见(表4)。
表4阶段中周期训练计划
教练员 、运动员(队) 、项目 、运动水平
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总任务 |
|
|
|
|
|
|
总周数 |
|
|
|
|
|
|
周次 |
|
|
|
|
|
|
日期 |
|
|
|
|
|
|
主要任务 |
|
|
|
|
|
|
训练内
容比量 |
一般身体训练 |
|
|
|
|
|
|
专项
训练 |
|
|
|
|
|
|
|
|
|
|
|
|
|
|
主要训
练手段 |
素质 |
|
|
|
|
|
|
|
|
|
|
|
|
|
|
技术 |
|
|
|
|
|
|
|
|
|
|
|
|
|
|
战术 |
|
|
|
|
|
|
|
|
|
|
|
|
|
|
心理 |
|
|
|
|
|
|
|
|
|
|
|
|
|
|
智能 |
|
|
|
|
|
|
|
|
|
|
|
|
|
|
主要
监测
指标 |
机能 |
|
|
|
|
|
|
|
|
|
|
|
|
|
|
形态 |
|
|
|
|
|
|
|
|
|
|
|
|
|
|
素质 |
|
|
|
|
|
|
|
|
|
|
|
|
|
|
技术 |
|
|
|
|
|
|
|
|
|
|
|
|
|
|
战术 |
|
|
|
|
|
|
|
|
|
|
|
|
|
|
心理 |
|
|
|
|
|
|
|
|
|
|
|
|
|
|
负荷
安排 |
总负荷节奏 |
|
|
|
|
|
|
训练日 |
|
|
|
|
|
|
训练课次 |
|
|
|
|
|
|
最高训练强度 |
|
|
|
|
|
|
平均训练强度 |
|
|
|
|
|
|
恢复措施 |
|
|
|
|
|
|
第五节截拳道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年度训练大周期,是由若干个训练时期和阶段中周期组成的,它是教练员和拳手组织运动训练 过程的一个重要计划。人们通常都以年度训练为组织系统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制定年度 训练计划是,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拳手,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类型划分
随着现代化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年度训练计划的种类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单周期 和多周期两类年度大周期。
单周期制
传统的年度训练周期划分是按单周期的方式划分的,即把全年按一个年度大周期进行安排,全 年围绕一次重大比赛形成一个竞技状态的高峰。
多周期制
这是指将一个年度训练围绕多少重大比赛,形成多次竞技状态高峰。例如,可把训练周期分为 二个以上的大周期,相互连贯,衔接成一个完整的年度训练周期。目前,多周期制已成为进一步提
高拳手成绩的主要方法。
(二)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时,要特别注意各个时期、阶段的衔接,保持训练的连续性,逐步提高竞技能 力和竞技状态,力求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年度训练计划的格式见(表5)。
表5
全年训练计划教练员 、项目 、运动员(队) 、训练年限.
类另IJ |
|
拳手现实状态分析 |
年度训练的目标状态 |
年度主要任务 |
|
|
|
|
机能 |
|
|
|
|
|
|
|
|
|
素质 |
|
|
|
|
|
|
|
|
|
技术 |
|
|
战术 |
|
|
形态 |
|
|
心理 |
|
|
智能 |
|
|
负荷 |
|
|
|
|
|
|
|
|
|
|
|
|
时期 |
准备期 |
比赛期 |
过渡期 |
阶段 |
|
|
|
时间 |
|
|
|
主要任务 |
|
|
|
比赛安排 |
|
|
|
负荷变化的总趋向 |
|
|
|
主要手段 及负荷 要求 |
|
|
|
|
|
|
|
|
|
|
|
|
|
|
|
恢复措施 |
|
|
|
总评 |
(三)年度大周期训练的比赛安排
重大比赛前形成最隹竞技状态所需的训练时间
大多数优秀拳手的年训练中都要经过200天以上或32 ~ 35个小周期训练后,才能获得最佳竞 技状态所需要的最佳的身体和心理能力,达到该年度的最高成绩。如果拳手是执行每天都训练的 计划,那么,在完成所有训练天数的65 ~ 80%时,就有可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形成最隹竞技状态所需的比赛次数
一般说,每年重大比赛的次数越多,出现竞技状态的高峰次数越多,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 天数就越少。
比赛主要安排在比赛期,准备期基本上不参加什么正式比赛,多为参加一些练习赛或检查性测 验赛。
第六节截拳道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拳手从开始训练到成为优秀拳手的全过程长期的远景规划。由于拳手的 竞技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最高的水平,因而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是保证拳手长 期系统训练的科学性依据。
(一)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类型划分
对于截拳道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不能急功近利。在这里,多年计划的 时间跨度较长,从2年一直到10~ 15年以上。因而根据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过程多年训练计 划”和“区间性多年计划”两种。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
此计划是指对拳手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到达到个人竞技水平最高峰,直至停止参加训练和竞 技活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整体设计与规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远景计划,由于实际训练中,每个拳 手的训练是由不同教练员负责的,这就给这种整体设计带来了许多困难。但能够坚持下来者,当会 获得极大的成功。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此计划是指对这一全过程中某一个两年以上的特定阶段里的局部训练过程所进行的设计和规 划。这类训练计划是与多年训练计划的具体阶段相吻合的,而且也是围绕着一些重大的比赛进行 而制定的。
(二)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多年训练计划的总体安排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宏观安排,但也要提出一些定量指标,并使各方面 指标都相互协调和系统连贯,而(表6)就是一个可共参考的较为完美的计划表格。
表6
全过程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教练员 、项目 、运动员(队) 、训练年限.
阶段 |
启蒙训
练阶段 |
基础训练阶段 |
专项训练阶段 |
时间(年至 年) |
|
|
|
|
|
|
主要任务 |
|
|
|
|
|
|
训练负
荷安排 |
年训练日 |
|
|
|
|
|
|
年训练课次 |
|
|
|
|
|
|
年训练课时 |
|
|
|
|
|
|
周训练课次 |
|
|
|
|
|
|
曰训练课次 |
|
|
|
|
|
|
年负荷节奏 |
|
|
|
|
|
|
专项最高训 练强度 |
|
|
|
|
|
|
主要指
标训练
总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与
练内笔 |
专项训1 一般 |
|
|
|
|
|
|
?比重1专项 |
|
|
|
|
|
|
专项比赛 安排 |
比赛次数 |
|
|
|
|
|
|
最高成绩 |
|
|
|
|
|
|
恢复措施 |
|
总评 |
|
(三)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比赛安排
多年训练计划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与专项训练阶段。实践证 明,只有在最后一个阶段中才容易出成绩,或者说出最好的成绩。本阶段是多年训练中参加比赛次 数最多、强度最大的阶段,因而运动成绩也应达到最高。
本阶段的最重大比赛应安排在最佳竞技阶段,并使最佳竞技状态和最高成绩均在该阶段重大 比赛中出现。若过早使拳手在专项提高阶段就参加重大比赛并出最佳竞技状态和运动成绩,往往 会造成在应该出最高成绩的最高竞技阶段不能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出现最高成绩。本部分主要就李小龙截拳道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谈一下个人的见解。广大研习者学好前面的技 击术是一个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将其发扬光大。每每想到此,笔者有许多感叹和担优, 因为国内的现状不仅对截拳道的发展无益,反而有将广大爱好者引向误区的趋势,而且仅仅靠少数 几位专家的力量也是无法扭转目前这个局势的。对此,广大爱好者需加强自身的鉴别力,少走弯 路。
在李小龙有生之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借鉴了中、西方哲学和禅学的精神,从而吸取精华,建立 了系统的截拳道理论体系。他将拳理与技术建立在“循环不息的圆形上”,并时刻提醒自身求实创 新,以独树一帜。
李小龙虽学过传统武术、空手道等实战功夫,但仅是汲取了其中的有用部分,因为他认为:任何 一种形式都需要纠正、分析、否定或废弃,同时还需花费许多精力去自省,从而除去作茧自缚的约 束,使战斗方法永远新鲜、生动,并不断改革、创新,这样方能获得自身的安全与胜利。为了进一步 证明李小龙的独创拳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将截拳道与世界诸功夫流派作一比较,以加深对截拳道 的认识。
第一节截拳道与散手运动的比较
近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国内武术界已把许多散存在民间的优秀拳种和秘传技法公诸于世,并 提出了“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的口号。此种迹象表明中华武术推向世界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但现行的散手竞赛机制却严重的影响技击术的发挥,把技术固定在了“拳击加腿再加跤”的框框内。 从这一点上来讲,散手技术的丰富性是绝对无法与李小龙的技击术相提并论的,因为李小龙的功夫 首先是集传统武术精华之大成,而散手运动缺少的就是这些。近几年来虽也提倡与鼓励使用传统 技击术动作,但起色并不大。
(一)截拳道与散手运动在拳法上的比较
李小龙的拳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充分运用了“节约的经济线”(即两点间的直线)的技击原 理,所以它打击对方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
李小龙一反传统观念,而注重“活用”的方法。他提倡的是随机应变、条件反射式的技巧,这也 是笨而“重”的散手拳法所无法比拟的。李小龙出拳时讲求的是“短”、“快”、“狠”,而散手拳法则注 重“长”、“快”、“重”,两者在观念与内涵上截然不同。
在拳法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破”为截拳道的拳理要诀之一。李小龙 要求拳手对此需深刻领悟和灵活运用。而在散手拳法中则绝无此观念,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再者,李小龙在出拳进攻时,皆善于用脚控制住对方的脚,用以控制住其重心和限制其动作的发挥 和施展。
(二)截拳道与散手运动在腿法上的比较
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些腿法为基础,并吸收了空手道和其它一些国家技击术中腿法 的优点和特长,而创编了在世界武坛中独树一帜的“李式”腿法。而散手运动的腿法却仍以老三腿 (踹、蹬、扫)为主,且在战术上缺少变化。
李小龙的腿法在施展时以短快与脆狠而著称,它运用的是爆发力,这种力量也许未必能把对方 踢倒,但却能把对方踢伤。相反,散手腿法运用的则是大开大合的长劲,运用这种劲力可能会把对 方击倒,但却没什么杀伤力,因为对方起来后仍能继续进行缠斗。此外,由于李小龙的动作短小,因 此动作速度亦相当快捷,许多时候,对方尚未反应过来,即在懵懂中挨上了李小龙的致命重腿而饮 恨擂台。事实上,李小龙的本体速度并不比常人能快多少,重要的是其动作在设计上要更为科学、 合理一些而已。
第二节截拳道与空手道的比较
空手道与中国武术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在中国武术中,少林拳对空手道的影响最大,也颇 接近,正因如此,空手道至今都没能摆脱中国武术的影子。千百年来中国武术的主要流传方式是套 路,也就是“型”,这种“型”是进步的绊脚石,而空手道从中国武术中遗传了这种“型'尽管近些年 来有了以格斗为主的“硬式空手道”和“全接触空手道”等,但这只是一种外形上的改变,其内涵与中 心要旨仍没有改变,所以说现在的空手道仍不是“自由”的,仍是受“型”所束缚着的一种“表演性的 ‘搏击’功夫”。
在实战训练中,空手道讲求的是自由对拆练习,这种方法虽比中国武术的散招训练进了一步, 但与李小龙的技击术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因空手道只是在模仿实际搏斗,或摆出一副虚有其表的 型。象这种硬把变幻莫测的现实技击固定化,对实战来说毫无意义。
由于空手道源自于传统武术,故在防守上亦继承了幅度过大的弊端,而且防御时自身后移过 大,这样虽可保证自己的安全,但却不易发起反击。截拳道则不然,因李小龙善用以打为消,且常常 是迎势而上,所以往往可打对手以措手不及。由于李小龙还擅用左手防御和前手反击的打法,因此 更强化了动作的突发性,在这一点上,空手道是绝无法与之抗衡的。这一打法特点是世界武坛独一 无二的。
第三节截拳道与跆拳道之比较
跆拳道是一种优秀的武道,在很多国家,军队和警察亦都采用跆拳道作为训练内容,甚至在不 少功夫电影中都可看到跆拳道的动作。另外,李小龙生前对跆拳道的指责也不多,可见其确为一门 优秀的格斗技击。
跆拳道的艺术性虽然很强,但对手脚的技术限制的太多,从而对真实的搏击益处不大。跆拳道 虽然能吸引人,但却不能慑服人。
跆拳道与李小龙截拳道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出招快,回收也快。这样露出的破绽便会因自 己快速收回的动作而得以弥补与解除。此外,跆拳道善用飞踢的技术,而李小龙则不提倡将飞踢运 用于搏击,原因是没有充分的机会去运用它,这也是跆拳道与截拳道的最大区别之一。再者,跆拳 道通常以大幅度的纵深性攻击动作为主,而李小龙则以快而小、短而狠的打法为主,因此这在无形 之中李小龙便比对手快捷了许多,因他攻击的距离短,所以打击的速度快,抢在对手之前击中对手 的机会也就多。
两者在防御与反击上比较,基本上差不多,即李小龙所提倡的制敌机先的打法,以及仍以前手 前脚进行反击以增强反击的命中率与实效性等。再者,李小龙在诱敌等战法的娴熟之运用,也是一 般的跆拳道所望尘莫及的。跆拳道所倡导的是:“攻击是最佳的防御”。李小龙则认为:“反击是最 佳的攻击。”
第四节截拳道与泰国拳的比较
经过数百年的战争磨炼和擂台砥砺,泰国拳已从古老残忍的杀人毙命武技演变成为今日高度 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凶狠凌厉的现代泰拳格斗术体系。
在剧烈搏击中,泰拳没什么复杂套路,它完全从实战出发,真正起用了四肢的拳、肘、膝、腿八个 部位,且招招狠毒。这一点,也只有李小龙的截拳道能与之匹敌。泰拳由于其攻中有防,攻防合璧, 加上厚实的功力,勇往直前的斗志,泰拳师能毫无惧色,毫无限制的把泰拳的搏击威力发挥到极限。 李小龙认为,泰拳的精华就在于其内围战法上,这是其常胜不败的杀手锏。除此之外,如攻击力与 反应等,泰拳均不及截拳道。
欲战胜泰拳手,首先需有厚实的功力,精通内围战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在世 界上少有的几位曾战败过泰拳王的外籍高手中,他们所运用的武技皆是学自于泰拳的打法,即以泰 拳对付泰拳。当然,运用李小龙截拳道中的擒锁技亦能有效地去克制泰拳,但最为重要的是需运用 李小龙截拳道中灵活的战略战术去对付凶悍的泰式打法。
第五节截拳道与格雷西柔术的比较
在很多国际性武术杂志都认为,格斗与搏击技术的天敌就是格雷西柔术。而且,一个采用格雷 西柔术风格的武师,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会使你室息,从而击败你。但我个人认为,李小龙截 拳道是格雷西柔术的天敌。
首先,截拳道亦拥有格雷西柔术中的大多数武技,尽管叫法与名称不同。事实上,如果李小龙 能活到今天的话,则其技击术发展的盛况决不在格雷西柔术之下,可惜斯人已逝。现在,虽然人们 把顶峰格斗冠军赛看作是“顶峰格斗”,但是它仍有一些限制。或者说,它并不能用于巷战,而巷战 技法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专长。再者,格雷西柔术讲求的是两分钟内制服对手,但李小龙的观念则是 一招制敌。据某些武学行家说,一旦你被格雷西柔术选手抓住手(脚)或衣服时你就完了;但相对于 一位截拳道高手而言,他能会被对手轻易抓住吗?有几位截拳道大师现在早已开始研究格雷西柔 术,以便取长补短与寻求战胜它的办法。所以说,将来格雷西柔术能否再称霸天下也很难说。其 实,格雷西柔术能否战胜泰国拳也还是个未知数,尽管前两届顶峰冠军赛上,霍伊斯•格雷西曾战败 过几位练过泰拳的泰拳师,但这些泰拳手却并不是泰籍人士。也就是说,这几位泰拳手代表不了真 正的泰拳水平。此外,一年半之前,诚春拳叶问宗师的第五代传人亦曾在美国向霍伊斯•格雷西公 开挑战过,但后者却并未应战。其实格雷西柔术并非没有规则限制的真正实战功夫,它仍限制插 眼、袭裆和牙咬。而截拳道的特点就是没有限制,如果有了限制,必然会有利于格雷西柔术的打法。
第一节截拳道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位截拳道研究者,笔者从事截拳道的研习、教学、研究工作已达15年,耳闻目睹截拳道 运动发展中的种种变化,我深深感到:目前国内的截拳道发展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可喜成 就。
(一) 截拳道的社会化地位进一步加强
首先是截拳道进入了现代教育的高层领域,从民间登上了高等学校的讲坛,如国际李小龙特训 总部已与湖南体育学院联合办学等。其次是截拳道走向社会企业,即有些截拳道组织已与一些企 业联姻,以开创截拳道运动发展的新路子。
再者,民间的截拳道运动开展相当广泛,全国有上百万人在研习截拳道,目前公办、民办、个体 截拳道武馆、截拳道学校不断涌现,遍布城区,在国内又一次掀起了一个截拳道大潮。
截拳道专著质高发行量大
为适应广大业余爱好者及专业人员的需要,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出版了多种专著,如笔者 的《李小龙实战功夫精萃——截拳道》、《李小龙风采再展——截拳道功夫教程》与《李小龙传世绝技 ——截拳道腿法功夫》,还有关文明先生的《截拳道汇宗》与钟海明先生编译的《李小龙技击法》及功 夫研修专家高鸿鹏先生的《李小龙脚踢法阐秘》等。去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国内唯一 一本关于李小龙生平、影视生涯、截拳道技术的画册《写真李小龙》,深受截拳道爱好者欢迎。这些 专著的发行,对国内截拳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 截拳道的科研工作不断深化
截拳道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学科的技击运动项目。近几年来,广大研究专家同美学、心理学、哲 学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相结合,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湖南省的“中国国际李 小龙截拳道研究总会”便是其中的皎皎者。此外,由该会主办的全国唯一的截拳道专业研究杂志 《截拳道世界》已开始正式运作,并已出版了三期,这是世界截拳道史上的一大盛事。再者,由武术 专家石天龙先生主演的电影《截拳宗师》也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亦是截拳道界的一大喜事。
(四) 截拳道正在走向世界
截拳道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目前,截拳道正在矫健地 走向世界。首先,国内的一些截拳道组织正在与国际接轨;其次,以截拳道教学专家郝钢为首的访 问交流团体已于1996年年底赴美与李小龙当年的一些亲传弟子进行交流与学习,这又使世界截拳 道史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二节截拳道的发展前景
我个人认为,截拳道今后应在技术系统化、竞赛制度与规则合理化、段位制标准化等方面进一 步完善,使之早日跻身于国际竞赛项目之中。截拳道的发展,今后应向“六化”方向努力。
理论科学化
截拳道有着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文化内涵,它集哲学、美学、心理、力学、兵法、佛学等文化于一 体。有着深奥的科学理论和实用价值。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解释截拳道的内涵和 外延。
段位合理化
笔者是世界上继李小龙之后的第一个对截拳道提出和进行段位制设想的人,可惜这一愿望现 在尚未达成,因为这需要广大同道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我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段位制,可指 导研习者按一条正确的道路发展下去。
动作规范化
截拳道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需要完整的比赛规则,更需要动作的完整统一。目前国内已出过几 盘教学录像带,但那只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示范者的个人风格,尚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截拳道和李 小龙技击术。
训练系统化
截拳道简而易学,但要真正掌握,还需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要从基本功、基本动作开始,由 浅人深,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李小龙截拳道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竞赛制度化
截拳道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竞技项目,必须靠相应的竞赛制度来保证。从目前形势的发展 来看,是大有希望的。我们要在坚持与完善国内竞赛制度的同时,积极举办国际间的邀请赛、锦标 赛,以此来加速截拳道国际性推广工作的进程。
创新要切实化
截拳道欲发展,还需再进一步进行创新。因为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东西很多,而且这 些东西又完全可以融进截拳道中。事实上,截拳道尚未完整与系统化,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需要 做的工作。
创新是整个截拳道训练过程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核心和先导,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训练的发 展。只有创新,才能使截拳道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节如何将截拳道推向世界
这个提议尽管现在还是显得有些茫然,但这是迟早要实现的事情。这也是所有截拳道爱好者 的一个共同愿望!我个人认为,欲使截拳道成功地推向世界,需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尽快组建国际性的截拳道组织
现在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截拳道组织,问题是尚没有国际统一性的组织来进行协调和 管理。各个国家的截拳道组织不能各自为战,应组成一个统一的战线,就象“国际跆拳道联盟总会” 和“世界空手道联合会”等组织一样。
国内的截拳道组织应加强合作
现在国内的截拳道发展较快,目前国内已有4家规模较大的截拳道组织,但尚未能携起手来一 致努力进行宣传与发展。好在湖南的“李小龙截拳道研究总会”已率先迈出惊人的一步,在该会出 版的《截拳道世界》杂志上开辟了“友好馆校专线”,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大壮举。
开展专业性截拳道竞赛
即利用比赛来刺激截拳道技战术的发展与提高。目前各截拳道组织都说自己的水平高,自己 是正宗,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擂台上打得赢,若能赢的话,不用你自己去说,国人便会 去承认你与尊敬你。可惜,无人敢出来挑战与应战。
尽快培养高水平的截拳道教学人才
目前,制约截拳道向高水平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高水平的教学人才。因为有些教 练员是能打而理论不行,这就丧失了截拳道的内涵与核心;而有些教练则理论好,然而实战功夫不 行,只能纸上谈兵,这样的教练自然亦称不上是合格的授业者。再者,目前国内的高水平人才中,懂 英语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如果语言不道又怎能向国外去推广截拳道呢?对此,空手道与跆拳道的发 展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因为此二者在刚向国外进行推广时,所派的人才中皆是功夫与英语 兼优者。
本章详细而完整地介绍李小龙辉煌的一生,供广大研习者与爱好者参考。
1940年11月27日早晨辰时(龙时),在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市)的唐人街的中华医院里,李小 龙诞生。
1941年2月,李海泉把仅有3个月大的李小龙搬上银幕,这就是李小龙的处女作《金门女》。
1941年3月底,李海泉举家返回香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李小龙开始了其动荡不安的童年。
1946年,6岁的李小龙作为童星,正式演出他的首部影片《人之初》,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46年9月,6岁的李小龙进入了香港名校拉萨尔书院小学部就读。
1950年,10岁的李小龙主演了电影《细路祥》,影片后来被称为是50年代香港影坛的力作。
1953年,李小龙第一次在巷战中被人痛击而倒。
1954年,14岁的李小龙开始学跳舞,后获香港恰恰舞大赛少年冠军。
1954年,李小龙师从名师叶问,开始系统学习泳春拳(WING CHUN)。成为“街头小霸王”。
1955年,16岁的李小龙勉强读完初中,进人圣•查米耶尔书院的高中部就读。
1957年,17岁的李小龙代表校方参加全港中学校际拳击赛,在师兄黄淳梁的指导下,以娴熟 的“东方式拳击”大获全胜而得冠军名衔。
1958年,李小龙还拍了他离港前的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人海孤鸿》。
1958年11月,李小龙只身离开香港,抵达美国旧金山闯天下。
1959年1月,他离开了旧金山到了西雅图。同年,李小龙进了当地的爱迪生高级职业学校 补习英语。
1959年,李小龙结识了后来给他在事业上以很大帮助的挚友木村。木村亦放弃了所擅长的 柔道而改学中国功夫,这时木村已36岁,他比李小龙大丨7岁。
1960年,19岁的李小龙在西雅图开设了他的第一间武馆“振藩国术馆”〇un Fan Gung Fu In- stituet) ”,下决心要独创一门武术。
1961年,21岁的李小龙顺利考上了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修哲 学(Philosophy)。
1961年,李小龙还把武馆迁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停车场内。十多年后中国功夫风靡一时,正 是从这间不太起眼的小武馆开始的。
1962年,应朋友严镜海之邀,李小龙到奥克兰与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认识了柔术高手威 利•杰依。
1962—1963年,李小龙曾被美国政府征为预备役军人,准备开赴越战战场。
1963年,即在李小龙上大学的第三年,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空大道大师埃迪•帕克和拉尔夫-
卡斯特,此两人均为李小龙生平中的关键人物。
1963年秋,李小龙认识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学生莲达•爱米莉,这是一位具有英国和瑞士 血统的美国姑娘。
1963年,李小龙正式出版/他生平唯一的一本专著《基本中国拳法KChinese Gung—Fu)〇
1964年2月,李小龙与莲达在西雅图教堂举行了婚礼。
1964年6月,为了•到风气较开放的加州去发展事业,李小龙夫妇双双綴学。
1964年8月,李小龙携妻子移居加州,并与美藉华裔名家严镜海合办了一个“振藩国术馆”。
1964年,李小龙参加了全美空手道(Karate)冠军大赛,这是李小龙一生中的转折点。在这次 盛会中,李小龙结识了共同出场表演的美国著名武术家达尼•伊诺山度(Dan lnosanto)和著名跆拳道 (Jae Kwon Do)教育家朱瑞(Julian),当时朱瑞是32岁,李小龙23岁。后来,伊诺山度成了李小龙的 弟子;此外,在这次盛会中,李小龙还结识了成为良师、益友和高徒的两届空手道大赛冠军查克•劳 力士( Chuck • Norris)。
1964年初冬,加州长堤(Long Beach)举办的世界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又应邀表演了自己的 独创拳法截拳道,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也是他功夫事业上的一次飞跃。在这次盛会上,与李小 龙一同表演的还有“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
1965年初,李小龙又从奥克兰搬家至洛杉矶,进了“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的演员学校,进行 了为期一个月的正规表演训练。
1965年2月1日,李小龙之子李国豪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东奥克兰医院。
1965年2月底,李小龙之父李海泉谢世,李小龙携妻儿回香港奔丧。
1965年8月,李小龙一家三口离开香港返回洛杉矶。
1965年年底,李小龙参加了美国电视连续剧《青蜂侠》的拍摄,任2号男主角。由于李小龙 演技出众,其风头压过了饰主角的威廉士 (Willtumes)—筹,而引起了轰动。
1966—1%7年,《青蜂侠》陆续播出,此后李小龙又连续在电影《盲人追凶》等片中客串演出, 并收了一大批名人学生为徒,如史达灵•施里芬、詹姆斯•高宾等。
鲁1967年,李小龙在伊诺山度与泰德•王(Tef Wong)的帮助下,完成了《李小龙技击法》(Bmce Lees Fighting Method)—书的初稿,后来该书由乌耶哈拉整理后出版并发行。
1967年,李小龙在洛杉矶贝尔区买下了一幢带有花园草坪的住宅,并拥有了自己的德产名 牌汽车。这一切是李小龙开始成功的标志。
1969_年初,李小龙写下了他著名的预言:“从
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1969年,李小龙客串演出了好莱坞米高梅公司的影片《丑闻喋血》,主演由其弟子詹姆斯担当。
1969年,李小龙与施里芬共同策划的中国武功夫片《无声笛》告吹,这使李小龙在戏中担纲 主演的梦想成了泡影。
1969年,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Shanohn)出生。
1970年,李小龙因腰部扭伤而卧床达半年之久,在卧床期间他写出了《李小龙截拳道》(Tao of Jeetkune Do)—书的手稿,后来该书由其弟子吉尔伯特•约翰整理出版,并成了阐述截拳道武道哲学 及技术结构的权威性经典名著。
1970年,李小龙携妻子及儿女回香港渡假,并与香港电影界进行了初次接触,同时应邀在电 视台做了精彩表演。
1970年7月,李小龙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Golfen Harvest)之邀,回港签约,并去泰国拍摄了
《唐山大兄》一片。自此,李小龙踏上了其一生中最辉煌的从影之路。
1970年8月,李小龙还在华人武师陈阿金的安排下,与一位泰国名拳王进行了一次友谊性 较量,战而胜之。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公映,结果该片打破了当地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李小龙在 一夜之间成了影坛中的“天皇巨星”。
1971年12月9日,李小龙在香港接受了加拿大名记者皮埃尔•伯顿的电视采访,这是他今生 中唯一的一次半小时的英语电视采访。
1972年3月16日,李小龙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门》(《Fist of Fuiy》)公映,该片的票房收人达 400万港币,这是一部体现李小龙个人风格的影片,也是李小龙生平表演最逼真的一部影片。
1972年夏天,李小龙认识了刚出道的丁佩。
1972年夏天,李小龙举家搬人九龙塘高级新居“栖(亦说为梅)鹊小筑”。
1972年春天至当年年底,李小龙曾牵头筹组“香港演员工会”,结果因孤掌难鸣而告吹。
1972年下半年,李小龙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公司——“协和”,并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 《猛龙过江》(THEWAY OF THE DRAGON)。
1972年12月30日,《猛龙过江》公映,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票房收人超过了 500 万港元。
1972年秋,《猛龙过江》刚停机,李小龙便又开始投拍《死亡游戏》。
1973年元月,李小龙放下手中的《死亡游戏》,而开始投拍美国华纳公司的《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
1973年5月10日,在为《龙争虎斗》配音时,李小龙突然昏倒。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与嘉禾总裁邹文怀赴女演员丁佩家商讨《死亡游戏》剧本。晚9时 45分,李小龙昏迷不醒,被送人伊丽莎白医院急救,11时30分死亡。
1973年7月25日,在香港有数万人为李小龙举行了葬礼。
參1973年7月28日,在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李小龙生前的亲友又为他举行了美式葬礼。
1973年8月19日,《龙争虎斗》在美国公映。
#1973年10月18日,《龙争虎斗》在港公映,创下了史无前例的票房纪录。
1978年,由嘉禾公司与华纳公司补拍了《死亡游戏》,但这部片子并不成功。因为在这部片 中,李小龙的许多意念已消失殆尽,可以说中国功夫片的特色也早已荡然无存。
浏览1,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