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影才能恒久不衰?为什么我们在感慨当今某些国产大制作影片 肤浅做作的同时会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出产的那一批经典武侠电影?观众 想看的,究竟是明星大腕、华丽场景,还是真正能打动他们的故事?其实电影 就像一个人,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家产、打扮的多么时髦、行事作风多么前卫, 而是你的内涵和个性。正如《大宅门》里的白七爷,一个人只有活出精气神来 了,才能为人所敬重;一部电影,只有拍出精气神来了,才能为观众所铭记, 而精气神,正是李小龙想要在电影中最终表现出来的东西。
如果说《唐山大兄》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草根英雄反抗残暴统治的英雄气,那么到了《精武门》里,李小龙就把这种英雄气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 这也是“精武门”的故事数十年来长盛不衰、一次又一次被翻拍的原因所在。继《唐山大兄》后,嘉禾马不停蹄地开始筹拍李小龙的第二部影片——《精 武门》。《精武门》原名《大侠霍元甲》,影片仍然起用《唐山大兄》的原班人 马,由倪匡和罗维合作完成剧本。剧本完成后,邹文怀倪匡罗维等人觉得配角陈 真的角色更出彩,也更适合李小龙的表演风格。邹文怀当机立断,决定把陈真上 升为第一主角,并且由李小龙来饰演这位血气方刚的民族英雄。事实上,陈真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身份和经历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版 本,嘉禾版《精武门》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一改以往谈“精武门”必先讲霍 元甲的惯例,而是直接从霍元甲的葬礼开篇,讲述了陈真回国后调查霍元甲死 因、挑战日本人为师父报仇的精彩故事。影片延续了李小龙先抑后扬的风格,在霍元甲的葬礼上,一名日本武士扛 着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牌匾来到灵堂,神态倨傲挑衅精武门上下。精武门 师兄弟,尤其是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怒不可遏,却为农劲荪等前辈阻拦,说是日 本人势力强大,不宜在霍元甲的灵前动武,必须先忍下这口气。陈真忍住了, 但怒火却在心中熊熊燃烧,这就是李小龙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中的“抑”,郑潮 安如此,陈真也是如此。这些人物的性格与李小龙一样,都是刚强勇猛、疾恶 如仇的,但迫于现实,他们不得不暂时忍耐,不是不发作,而是时候未到,这 就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情节悬念和表演张力。葬礼之后,陈真开始调查师父霍元甲的死因,这与《唐山大兄》中郑潮安 调查制冰厂地下冰窖的过程如出一辙,充分展示出了李小龙塑造的人物性格中 冷静、缜密、智慧的一面。在片中,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一番仔细的调 查后,各种疑点相继浮出水面——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指使他在食物中下毒。在真相大白的过 程中,人们看到了汉奸的可恶嘴脸、陈真复仇怒火的升级,还有精武门内人们 不同的性格和姿态,这是一幅众生相,演绎的既是精武门的故事,也在影射中 国人在面对列强外敌凌辱压迫时的不同反应。以小见大,是《精武门》在情节 设置和配角塑造上超越《唐山大兄》的一个重大进步。而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则是霍元甲死后,日本武士再无顾忌,在上海横行霸道,到处挑衅欺凌中国人的场面,中国武术界太需要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了! 此时,观众的胃口已经完全被吊了起来,影片也将进入高潮部分——陈真忍无 可忍要去报仇了,李小龙要展示他的功夫了!压抑之后是爆发——陈真,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杀气腾腾地扛着那块足以 让任何有血性的中国人咬牙切齿的“东亚病夫”的牌匾上路了!一切,都归结为两个字——仇恨!
是的,仇恨,师父的仇,武术界的仇,中国人的仇,都需要来一次了断! 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李小龙更适合来演绎这种仇恨。在美国十几年的 经历,让李小龙对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和压迫有着切身体会,他需要宣泄,他需 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的血性与实力!郑潮安与陈真,既是影片中的角色,也 是李小龙自己,相信在镜头前,他已完全融入了角色当中,陈真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就是陈真,正因为这样,李小龙扮演的陈真才能从心底里征服观众,成 为银幕中的经典形象。
“打!打!打!狠狠打! ”每一个观众都在心底呐喊着,他们摟紧拳头, 仿佛就在陈真身旁,要为自己的同胞,为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
陈真来到了日本武馆所在的虹口公园外,将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 木牌踢得粉碎,那一脚,干脆利落、畅快淋漓!然后,他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了 日本武馆门口,他要把“东亚病夫”的牌匾还给那些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看到 这里时,观众的情绪和民族心被点燃了——香港一直以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对华人的歧视由来已久,在殖民地文化下出生成长起来的香港市民对方世玉、 黄飞鸿、霍元甲这样的民间英雄有着极大的热情,从精神上看,他们就是需要 一个像陈真那样敢打敢拼、不畏强势的英雄人物来出头,用地地道道的中国功 夫来发泄许久以来形成的压抑。当陈真摇着指头从容不迫地说“中国人不是东 亚病夫”时,这种压抑的情绪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观众们从影片中体验到 了从来没有过的快感和民族自豪感。正是这样强大的共鸣,使得李小龙取代了 他所扮演的形象,成为了华人圈新的偶像。
作家罗龙治曾这样评价李小龙的这一脚:“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 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 片纷飞。这一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么?李小龙 独自去找日本人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就举起他手 上一块大字招牌,上面写的赫然是‘东亚病夫’四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 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啸,表现了埋藏多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 吼得出来吗?”
曰本人被激怒了,日本武士蜂拥而至,将李小龙团团围住,他们要狠狠收 拾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人!只见陈真镇定如常,只听他一声尖叫,亮出 了杀手锏——双节棍,用疾风骤雨般的截拳道功夫和双节棍法将围攻上来的曰 本武士打得一败涂地!最后,陈真击败了武馆中的俄国大力士,与谋害师父霍 元甲的元凶、日本武士高手铃木展开了一场一对一的生死对决。
一边是象征日本武士精神的武士刀,一边是虎虎生风的双节棍;一边是盛 气凌人不可一世,一边是仇恨滔天志在一搏……这场高手级别的较量,最终以 双节棍荡飞武士刀,陈真一记飞腿将铃木踢出窗外当场毙命而告终。这是陈真 的胜利,是精武门的胜利,是中国武术对日本武术的胜利,更是李小龙的胜利!
李小龙在《精武门》中的表演充满了阳刚之气和个性魅力,他所使用的双 节棍携带方便,看似短兵器,却能在近战搏杀中发挥巨大威力,一击挥出,足 以将人的头盖骨砸得粉碎。李小龙出神入化的双节棍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开眼 界,进而引发了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双节棍热。另外,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 导演罗维的建议,在实战性很强的截拳道招式上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改进,让打 斗动作变得更加好看刺激,还加入了一些神态、语言、肢体动作的元素,使得 整个打斗过程变得张弛有度、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一声出招前的怪叫,更是深 入人心。从那时起,飞踢、双节棍、怪叫,就成了李小龙功夫的金字招牌。
李小龙的怪叫,从中国武学传统角度来看,应该称之为“啸”,取自“虎 啸龙吟”。“啸”是中国武学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诸葛亮躬耕隆中时,就经 常一个人在林中“抱膝长啸”,被后人看成是胸中包藏卧龙之气的表现;《倚 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威震天下的狮子吼,其实也是一种啸。啸,并 不是单纯的吼叫,而是一种丹田之气。啸声,从大处说,是中国传统武学、养 生、哲学等高深学问的外在表现,从小处说,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内息强弱和 功夫流派。与现代细腰倒三角体型的男士审美观不同的是,古代中国人追求的 是一种内在的境界,就像男高音歌唱家,几乎没有瘦子,只有丹田之气充盈, 方能唱出高音,方能发出虎啸龙吟,而丹田之气充盈的代价,便是腰腹如桶。 腰身粗的另一种说法便是肾气足,俗话说男人的腰半条命,肾气足,阳气便 旺,阳气旺盛,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征服女性,发散出阳刚之美,所以,纵观 中国古代的成功男士,极少有细腰者,最典型的就是关羽、岳飞、岳不群,想 来诸葛亮的腰也不会太细。
李小龙的啸又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的啸是龙吟,悠远绵长、海纳百川, 李小龙的啸是虎啸,尖利短促、铿锵有力,正好反映出他性如烈火、行似暴 龙、出拳如风、腿踢似电的性格特征。
一位美国影迷在看完《精武门》后曾这样说道:“真正能代表中国特色的 影片当数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国的西部片。我是个功夫片迷,凡台 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对武打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精武 门》,我发现原来的台港功夫片皆没意思,武打明星们皆幼稚可笑。简单来 说,台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则是‘假打’,只有李小龙的功夫片是 ‘认认真真’地打,‘实实在在’地打。”
当然,《精武门》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影片最后,精武门众人被前来报 复的日本武士和租界军警团团困在精武会馆内,为了保护其他师兄弟和由女星 苗可秀扮演的未婚妻,陈真毅然走出武馆,纵身凌空一踢,在枪林弹雨中结束 了英雄的一生。
“陈真为什么要死!”‘‘陈真是民族英雄,他肯定还活着!”“结局对陈真太不公平了!”
无数影迷这样喊道,为了看李小龙的精彩表演,他们甚至不惜一次又一次 的前去电影院反复观看《精武门》。在陈真结局的问题上,李小龙有着自己的 看法:“歌颂暴力是不好的,那就是为什么我坚持,在电影里我饰演的两个角 色(即郑潮安、陈真),最后还是死掉了。他们杀了很多人,也必须偿命。” 从李小龙的表演和话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所提倡的是武道、是鼓励人们去探 索蕴藏在武道之中的哲学和人生至理,而不是为打而打、为杀而杀。当然,李小龙的苦心,大多数观众未必能体会到,他们追求的是感官上的刺激和民族精 神的宣泄。
不过,《精武门》的整个拍摄过程比《唐山大兄》还要“火爆”,主演李 小龙和导演罗维几乎就是在相互“掐架”中度过了47天。据在片中充当铃木替 身的成龙回忆,罗维虽然是名义上的导演,但事实上,片中的每一个动作几乎 都出自李小龙的手笔,不论罗维如何解释,李小龙总是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动 作,而这些动作,拍出来的效果又特别好。其实早在拍摄《唐山大兄》时,嘉 禾将相不和的消息就己见诸媒体,若非邹文怀和罗维妻子刘亮华从中调解,只 怕李小龙在片场就会让罗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夫。
李小龙与罗维的冲突一方面说明他对拍戏极为认真,同时也能看到李小龙 性格中争强好胜不成熟的一面一一<他对罗维屡屡在媒体面前暗示“是我捧红李 小龙”、“我才是影片的真正大脑”之类的言论十分不满,因此一有机会就要 与罗维对着干。为了顺利完成影片的拍摄,整个剧组不得不顺着李小龙的意愿 来,幸而影片大获成功,否则,最难堪的当数“溺爱”李小龙的邹文怀。
《精武门》拍摄完成后,李小龙返回美国与妻子相聚,邹文怀和罗维等人 则留在香港进行影片的后期制作和市场预热。李小龙这次回美国,又让邹文怀 惊出了一身冷汗——根据合约,李小龙只需要为嘉禾拍摄两部影片,即《唐山 大兄》和《精武门》,此后就是自由之身,况且李小龙在拍摄《唐山大兄》前 就曾向外界声称并非“卖身”给嘉禾,所以李小龙此时要走,邹文怀还真是没 有一点办法。不过邹文怀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知道李小龙不是一个可以“圈 养”之人,如果他觉得香港好,自然就会回来。
从《龙虎斗》到《唐山大兄》再到《精武门》,嘉禾的动作一个比一个 大,影片一部比一部好,也迫使影坛老大邵氏动了真格——1972年,邵氏重磅 推出的新片《马永贞》和《恶客》分别创下200万和122万港币的票房佳绩,一 时间,邵氏全力反攻、嘉禾阵地不保的传言四起。
面对邵氏的强劲反击,嘉禾如何应对?精明的邹文怀选择了以不变应万 变,既没有与邵氏在影片宣传上进行硬碰硬的较量,也没有安排主要演员与媒 体见面。邹文怀的低调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难道嘉禾就这样服软了?还是对 即将公映的《精武门》不抱信心?
事实恰恰相反,邹文怀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反击,不宣传,是因 为他对《精武门》、对李小龙有着充分的信心。商场如战场,泰山崩于前而不 改色,才是高手境界。
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香港首映。这部带有浓厚李小龙个人风格 的影片一上映就引爆了整个香港影坛,仅首轮放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 票房记录,收入高达惊人的443万港币!短短一年之中,李小龙凭借《唐山大 兄》和《精武门》两次刷新香港电影票房纪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的 奇迹,也只有在李小龙身上才能发生,如果换了别的任何一个人出演郑潮安和 陈真,都不会取得如此轰动的效果。
《精武门》在新加坡公映时,不但电影票被黄牛党炒得翻倍,甚至还引起 了当地的交通堵塞,当局只得暂停影片播放一周,这在新加坡电影历史上也是 仅有的一次。在菲律宾,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精武门》连续上映半年,带 动了新一轮的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几乎占据了全部菲律宾影院,迫使菲律宾政 府不得不下令限制国外电影进口量以保护本土电影。在日本,日本观众全然无 视《精武门》中强烈的反日情绪,也不管本国的几位当红明星都成了李小龙的 手下败将,开始疯狂地追捧李小龙,追捧他的截拳道。在美国,有着好莱坞经 历的李小龙已然就是华人英雄的代名词,《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在唐人街 影院中创造了 600万美元的票房奇迹。
《精武门》的成功,让李小龙从一个一炮走红的普通明星一跃成为整个香 港甚至华人圈最炙手可热的功夫巨星。盛名之下,李小龙表现出了他性格中 “极静”的一面——冷静而理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小龙说:“我认为我 在东南亚是负有使命的。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 和群众打交道,我们得寻求和他们接近的途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教育他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侍。
对于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和想要通过银幕传达的武学理念,李小龙也有着独 到的看法:“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 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但每个角色都是 有所区别的……我也从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电影角色,虽然东南亚的观众喜欢我这样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体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戏,只是在进 行自我表现……我并不承认我在电影中的打斗暴力,我称之为武打。任何武打 片都在某种程度上介乎真实与想像之间。如果我演得完全真实的话,观众就会 说我是残暴而嗜血的人。我甚至可以把对手撕成碎片或者把他的内脏掏出来, 但我不会表演得这么刺眼。对我的表演,我是有自信的,我做什么,观众就会 信什么……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不应该以暴力为电影的噱头,以暴力作为娱 乐的主要成分;但是电影里许多时候,依着剧情的发展,其所种下的‘因’和 结下的‘果’不能没有暴力。比如《精武门》里的陈真,无法用法律来解决他 的仇怨,以暴易暴;但是到头来,他不是还死于子弹之下吗?”
成功或许不难,难得的是在成功后保持一分良好的心态。演艺圈是个浮华 之地,很多人在成功后就淹没在了聚光灯和无尽的緋闻八卦中,但李小龙很清 楚自己的位置——他回香港,不是来享乐炫耀的,他的心中有一个梦,这个 梦,在心头萦绕了十几年。为了这个梦,他可以背井离乡前往一个完全陌生的过度;为了这个梦,他可以忍气吞声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为了这个梦, 他可以坚持守望几多年头,始终不曾放弃……他回香港,是为了向世人证明, 他李小龙,完全有能力干出一番大事,完全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他已经成功的走出了前两步,已经成了全亚洲闻名的当红巨星,但 这还不够,李小龙要的,是全世界的认同,是全世界的瞩目,他要让那些歧视 他、看轻他的好莱坞人知道,即便在香港,他也能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 来!也许你会觉得他执拗,像个怄气的大男生,完全不像一个三十出头的成熟男人,但你可曾想过,如果李小龙也和普通人那样去想、去做、去生活,那他还是李小龙吗?
全世界只有一个李小龙,他是独一无二的,也只有他自己,才能走出完完全全的李小龙之路!
浏览1,3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