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边裁判员每局的评判结果,确定胜负后报告裁判长。

计时员

赛前检查铜锣、计时秒、核准秒表。

负责比赛、暂停、局间休息的计时。

每局赛前5秒钟鸣哨通告。

每局比赛结束鸣锣通告。

宣读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

(七) 编排记录长

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单。

负责组织抽签,编排每场秩序表。

准备竞赛中所需要的表格,审查核实成绩、录取名次。

登记和公布各场比赛成绩。

统计和收集有关资料,汇编成绩册。

编排记录员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检录长

负责称量运动员体重。

负责护具的准备与赛中管理。

赛前20分钟负责召集运动员点名。

4•点名时如出现运动员不到或弃权等问题,及时报告总裁判长。

按照规则的要求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和护具。

(十)检录员

根据检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十一)宣告员

摘要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有关的宣传资料。

介绍裁判员、场上运动员。

宣告评判结果。

(十二)医务人员

1•审核运动员《体格检査表》。

配合兴奋剂检测人员检查运动员是否使用违禁药物。

负责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体格抽查。
负责临场伤病的治疗与处理。

负责因犯规造成运动员受伤情况的鉴定。

负责竞赛中的医耷监督,对因伤病不宜参加比赛者,应及时向总裁判 长提出其停赛建议。

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

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一) 仲裁委员会在大会组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受理参加比赛的 运动队对裁判人员有关违反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申诉。

(二) 接到申诉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不得耽误其他场次的比赛、名次的 评定及发奖。

(三) 根据申诉材料提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审录像,进行调查。召开 仲裁委员会讨论研究。开会时可以吸收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但无表决权。仲 裁委员会出席人数必须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

(四) 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

(五) 对申诉材料提出的问题,经过严格认真复查,确认原判无误,则维 持原判;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可以改判。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第十六条申诉程序及要求

(一) 运动队如果对裁判人员的裁决结果有异议,必须在该场比赛结束后 30分钟内,由本队领队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同时交付1〇〇〇元 的申诉抵押金。如申诉正确,除予以改判外,退回800元;申诉不正确的, 则维持原判,抵押金作为优秀裁判员的奖励基金。

各队必须服从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如果因不服无理纠缠,根据 情节轻重,可以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大会组织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

第+七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或5人组成。

第十八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

(一) 监督仲裁委员会的工作。对于不能正确履行仲裁委员会的职责,裁决 运动队的申诉不公,有违反《仲裁委员会条例》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 教育、撤换乃至停止工作的处分。

(二) 监督裁判人员的工作。对于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严肃、认 真、公正、准确的进行裁判,有明显违反规程、规则的行为者;有明显错判、漏判、 反判的行为者;接受运动队的贿赂,以不正当的手段偏袒运动员者。视情节轻 重,给予批评、教育、撤换、停止工作,乃至建议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其 实施降级或撤消其裁判等级的处分。

(三) 监督参赛单位各领队、教练、运动员的行为。对于不遵守《赛区工作条 例》、《运动员守则》,不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赛场纪律,对裁判人员行贿,运动 员之间搞交易、打假赛等有关违纪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取 消比赛成绩、取消比赛资格等处分。

(四) 竞赛监督委员会听取领队、教练、运动员、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对竞赛 过程中的各种反映及意见,保证竞赛公正、准确、圆满、顺利地进行。

(五) 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 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介人判决结果的纠 纷,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判决结果。

第五章使用方法、得分标准与判罚

第十九条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第二十条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和小腿。

第二十一条禁用方法

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用腿法攻击倒地方的头部。

(四) 用拳连击对方头部。

第二十二条可用方法

除禁用方法外的武术各流派的攻防招法。
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

得3分

在一局比赛中,一方第一次下台,对方得3分。

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即刻站立者。

使用勾踢将对方踢倒而自己站立者。

得2分

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站立者得2分。

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者。

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次。

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次。

得1分

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者。

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和下肢(脚除外)者。

运动员消极8秒,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主动倒地超过3秒不起立,对方得1分。

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使用方法双方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不得分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

双方互打互踢。

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抱缠时击中对方。

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

犯规 技术犯规

消极搂抱对方。

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比赛中场外进行指导。

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比赛中大声叫喊。

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有意松脱护具。

运动员不遵守礼节。

侵人犯规

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

击中对方禁击部位q

用不允许的方法击中对方。

罚则

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受罚失分达6分者,判对方为胜方。

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判对方为胜方。

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

第二+五条暂停比赛

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运动员受伤时。

(四) 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运动员由于客观原因举手要求暂停时。

(七) 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九) 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十)运动员对峙出现消极,被指定进攻一方达8秒仍无进攻时。

第六章记录方法、胜负与名次评定

第二十六条记录方法

(一) 劝告、警告,取消比赛资格和消极分别用“A” “x”、“®”

符合代替。

边裁判根据得分标准和主裁判员的裁决,记录运动员的得分及犯规 情况,每局比赛结束后将运动员的得分填人记分表中。

循环赛制时,记录员根据每场比赛的结果在记分表中为胜方计2分,

 

负方计0分,平局时各计1分。因对方弃权获胜时,计2分,弃权者为0分。

第二十七条胜负评定

优势胜利

在一场比赛中,3次有效使用3分动作者(下台除外)。

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

者为该场胜方。

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 对方为该场胜方。

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

胜方。

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

场胜方。

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 该局胜方。

(四) 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该局胜方;两次有效使用3 分动作者为该局胜方。

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按下列顺序判定胜负。

本局受警告少者为胜方。

本局受劝告少者为胜方。

体重轻者为胜方(以当天体重为准)。

上述三种仍相同,则为平局。

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七) 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规一方 为该场胜方。

(八) 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再比赛者,为该场 胜方。但不得参加以后的比赛。

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按下列顺序决定胜负:

受警告少者为胜方。

受劝告少者为胜方。

体重轻者为胜方。

上述三种情况仍相同,则加赛一局,依次类推。

(十)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时,则为平局。

第二十八条名次评定

个人名次

淘汰赛时,直接产生名次。

循环赛时,积分多者名次列前,若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相同时,按下 列顺序排列名次:

负局数少者列前。

受警告少者列前。

受劝告少者列前。

体重轻者列前(以抽签为准)。

上述四种情况仍相同时,名次并列。

(二) 团体名次

名次分

各级别录取前六名,分别按7、5、4、3、2、1的得分计算。

积分相等时的处理办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体分数相等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按个人获第1名多的队名次列前;如再相等时,按个人获第2名多的 队员次列前,依次类推。

受警告少的队名次列前。

受劝告的队员名次列前。

如以上几种情况仍相等时,名次并列。

第七章编排与记录

第二十九条编排

(一) 编排的准备工作

学习竞赛规程,掌握下列情况:

竞赛性质、竞赛办法。

大会期限。

体重分级。

参加办法及人数。

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

审核报名单。

统计各级别人数。

编排原则

以竞赛规程、报名表(表一)和时间为依据。

同一级别、同一轮次的比赛应在同一单元进行。

—名运动员一天最多安排两场比赛(不在同一单元)。

同一单元的比赛由体重轻的级别开始。

—个单元的比赛,一般安排15-22场。

编排方法

根据竞赛办法,计算各级别轮次和场数。

编排竞赛日程表(表二)。

绘制各级别轮次表(表三)。

编排每场比赛秩序表。

淘汰赛可采用抢号的办法。

(四) 种子设定

1.确定种子的原则

上一年全国锦标赛取得名次的运动员才能定为种子选手。

根据每个级别的种子数目,由第一名往后排满为止。如前面的种子选 手缺额,则由后向前递补。

变动级别的运动员不能定为种子选手。

若有轮空,种子选手必须优先。





























































































































时 间级 另轮 次场 数备 注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公斤级() 

 

表三单循环赛(3人)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1—01—31—2
2—30—23—0
人数为n,轮数=n - 1,场数:n(n - 1) 

 

 

n为偶数时,轮数= n- l

n为奇数时,轮数=n 5

单败淘汰赛(8人) 4

轮数=n(n为2的乘方数) 3

场数=N-1(N为人数) 6

双败淘汰赛(16人) 7

轮数=2n(2为2的乘方数) 2

场数=2N-2(N为人数)

种子数目

确定种子数目时,根据该级别参加比赛的人数,选择最接近的较小的2的 乘方数,即2%n则为种子数目。

种子的位置

根据成绩排出种子的顺序。

根据种子的顺序号在轮次表中找到相应号码的位置,即种子的位置。

种子选手不再抽签。

第三+条记录

绘制竞赛记录表(表四)

绘制边裁判员记分表(表五)。

核对、公布每场比赛成绩。

(四) 计算得分、录取名次。

(五) 汇编成绩册。

第八章口令与手势

第三十一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

抱拳礼

两腿并立,左掌右拳于胸前相抱,高与胸齐,手与胸之间距离为20~30 厘米(图1、2)。

上台
双方运动员行礼 双臀屈于体前,左掌盖于站立在擂台中央成侧平举,掌心朝上指向双方运动员(图3)。在发出指令的 同时,屈臂侧举成90°,掌心相对(图4)。

右拳背之上,示意运动员行礼 (图 5)。

(四) 第一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食指 竖起,其余四指弯曲直臂前

举,成弓步(图6)。

第二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食 指、中指伸直分开竖起,其余图片14

(六) 第三局三指弯曲直臂前举,成弓步(图7)。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指指、食指、中指分开竖起,其余两指弯曲直臂前 举,成弓步(图8)。

(七) “预备——开始”
11、 12)〇
在发出“停”的口令同 时成弓步,单臂成掌伸向 双方运动员中间(图
)“停”立于双方运动员中间成弓步,在发出“预备”口令的同时,两臂伸直, 仰掌指向双方运动员(图9)。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两手俯掌内合于腹 前(图10)。

消极8秒

两臂前上举,一手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其余手指自然分开、伸直(图13)。 (十)读秒

面对运动员,屈臀握拳于体前,拳心向前,从一手指指至小指依次张 开,间隔1秒(图14、15)。
(十二)强制读8秒 单臂指向裁判台,拇指竖直,其 余四指弯曲(图17)。(十一)消极搂抱 双手环抱于体前(图16)。

(十三)3秒
一臂伸直仰掌斜上举指向某方 运动员,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 分开,其余两指弯曲,心向下,自腹前 向外横摆于体侧(图18)。图片15

(十四)3分

一臂伸直,仰掌斜上举指向某方运动员,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分开, 其余两指弯曲斜上举(图19)。

(十五)指定进攻

单臂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手心朝下,在发出“某 方”进攻口令的同时,向拇指方向横摆(图20)。

(十六)倒地

(十七)倒地在先 一臂指向先倒地一 方,在发出“某方倒地在 先”的口令同时,两臂在 体前交叉,掌心朝下(图 22、23)0一臂伸直指向倒地一方,手心朝上,另一臂屈于体侧,掌心朝下(图21)。图片16图片17
两臂体前平伸,后拉下按,掌心朝下(图24)。(十八)同时倒地

(十九)禁止发声

一臂伸直,虎口张开指向发声的运动员或教练员(图25)。而后,拇指与四指 合闭(图26)。

(二十)踢裆
(二十一)击后脑 一臂伸直批指向犯规运 动员,另一手俯按于后脑 (图 28)。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手心朝上,另一手掌心向内,摆至裆前(图27)。

(二十二)肘犯规 双臂屈于胸前,一手俯 盖于另一肘部(图29)。

(二十三)膝犯规 提膝,用手拍盖膝部图片18图片19

(图 30)。

(二十四)一方下台 一臂前平举旨向下台 一方(图31)。另一手立 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 成弓形(图32)。

(二十五)双方下台 弓步,双手立掌,手 心朝前,向前平推(图 33)。而后屈臂上举于体前 成90°,掌心朝后,成并步 直立(图34)。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二十六)警告 一臂伸进指向犯规运 动员,掌心朝上,另一手 示出犯规现象后,屈臂成 90°握拳上举于体前,掌心 朝后(图35)。图片20图片21图片22图片23

(二十七)劝告

一臂伸直,掌心朝上指向犯 规运动员,在发出“犯规口令的 同时,屈臂成90°立掌上举于体 前,掌心朝后(图36)。

(二十八)取消比赛资格

两手握拳,两前臂交叉于胸 前(图37)。

(二十九)无效

两臂伸直,在腹前交叉摆动 (图 38、39、40)。

(三十)急救
面对大会医务席,两手立掌, 两前臂在胸前成十字交叉(图41)。图片24图片25

(二十一)休息

仰掌侧平举,指向双方运动员休息处(图42)。

(三十二)平局

平行站于两名运动员中间,握两侧运动员手腕上举(图43)。

(三十三)获胜

平行站于两名运动员中间,一手握获胜运动员手腕上举(图44)。 (三十四)交换站位
站立在擂台中央,又臂伸直在腹前交叉(图45)图片27


第三十二条边裁判员手势

下台或倒地

一手食指伸直向下,其余四指弯曲(图46)。

没下台或没倒地

一手立掌,左、右摆动1次(图47)。

没看清

双手仰掌,由体前向外屈肘平摆(图48)。

图片28图片29
第三+三条场地第九章场地与器材

(一) 比赛场地为高6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木结构的台,台 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有帆布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00厘米的阴阳鱼图。 台面边缘有5厘米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边向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黄

色警戒线。

(二) 台下四周铺有高20~40厘米、宽200厘米的保护软垫(擂台平面示

意图)。

注:

A线: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宣告员席 B线:裁判长、副裁判长、计时、记录员席 C线:运动员、教练员席 D线:1、2、3、4、5为边裁判员席

第三十四条器材

(一)色别牌

是边裁判员判定运动员比赛胜负所出示的标志。圆牌直径20厘米,木把长 20厘米,共计18块,其中红色、黑色、红黑各半色牌各6块(图49)。

(图一>

图49

劝告牌

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黄色板12块,板上写“劝告”字样。

(三) 警告牌

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红色板6块,板上写“警告”字样。

(四) 强制读秒牌

长15厘米、宽5厘米的蓝色板6块,板上写“强读”字样。

放牌架

长60厘米、高15厘米,红色和黑色各1个。

弃权牌

圆牌直径40厘米,木把长40厘米,黄色2个。

在圆牌正反面分别用红黑色写“弃权”字样(图50)。

(七) 秒表

2块(1块备用)。

(八) 哨子

2个(单、双音各1个)。

扩音喇叭 3个。

(十)铜锣、锣锤、锣架 1副。

(十一)计数器 15 ~ 20 块。

(十二)摄像机 2台。

(十三)公制计量器 2台。

2000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补充规定

一、 每局比赛时间改为净打2分钟。

二、 规则中得3分的条款改为4分。在得4分的条款中增加第五条“使用腾 空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得4分”的内容。

三、 禁止采用死拉硬推的方法将对方推拉下台。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拳法、 腿法、摔法、干净利落地将对方打下擂台者方为有效。

四、 取消“不准用拳法连击对方头部”的限制。

以免被对方推下擂台。自己的重心宜低不宜高。有时对方看我即将下擂,就 急着冲来,或用重腿击,这时,一方面自己反应要快,另一方面要因情而 变,有时可来“兔子蹬鹰”,有时,顺手牵羊或“顺水推舟”。

距离是一个位置与另一个位置之间的长度。在散打竞赛中我方与对方中间 的部分,称为距离。双方用抄拳可以互击时,称近距;双方用左右冲拳、掼 拳能互击时,叫中距,用腿,可以互击时,叫远距,靠步法的位移才能用腿 击中对方的叫超距。击打力度大小与双方的距离有直接关系。在竞赛中,为 什么有时全身是劲,却打不出力量来,击打对方时,要么差一点击不到位, 要么技术动作不能充分把力量发挥出来,形成推力或者憋劲。这主要是没有 一个好的距离感。同样,距离也受时机的制约,只有在特定的时机,距离才 能起到特定的作用。所以谈距离不能忘了时机。运动员对距离远近的感觉, 恒量度,称为距离感。

距离感在散打竞赛中很重要,老运动员往往利用灵活的步法,突近、突 远,把对方控制在自己的击打距离之内,同时,不给对方机会寻到合适的距 离,使对方始终处于无法击打的状态。最佳的距离,除了要最佳的时机相伴 外,就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将力量打出,就是讲应有一个好的击打角度。无论 何时一个好的击打角度,也离不开距离,只有善于在击打时轻重结合,控制 好自身平衡与稳定,才能重创对方。才能远近距离都能把技术、力量发挥出 来。

散打中的距离感、并非一下子练成的,是经过长期的打靶、沙袋、实战 培养苦练才培养出来的。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打沙袋练习。随着沙袋的移动,而不停地击打,自己在打的同时,培 养了距离感,也练习了步法的灵活性和提高了功力。

打手靶、脚耙练习。当队员掌握了动作、技法后,教练为了培养学员 的距离感和反应,经常采用打耙练习,教练员靠步法,突近、突远、左右移 动,让队员随着教练的移动而打靶。教练给队员出信号靶时,在初练阶段, 队员总感到打不出力度,时间长了,力度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3•打实战练习。从打靶、打条件实战,过度到实战。只有在实战中,才 能更准确地把握距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加大拳、脚的攻击力和准

 

的反应,就抓不住时机,同时也很难寻到合适的距离。

训练与实战相结合练习。

步法是提高距离感的基础,没有灵活多变的步法做基础,就难寻找到合适 的距离,有较强的距离感,才能不断提髙实战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做步法练习 时,要和实战紧密相结合,从难从严要求。

在游戏和实战中练习。

在做“击背”、“逗腿”游戏或实战时,要有目的的去寻什么情况下,适合自己 的距离感。从形态上寻找,还要从对方的心理上去寻找。总之,距离感的培养不 是单一的,而是和步法、身法、反应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实战中,对方没击 中你,而你击中了对方,这里面就有一个距离、反应、步法、身法、速度时机等各 种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培养队员的距离感时,不要忽略其它因素的重要性。同 时,要善于在实战中总结,去实战中摸索适合自己的距离。一看对方的上盘,就 知自己的腿能否击中对方;一看对方的脚便知自己的拳能否击中对方。实战是 立体的,距离也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对方都需一个很好的距离感。

对方的立体角度。寻找对方的角度时,首先应保持自身的协调性稳定,平衡性, 只有灵活掌握了不同角度的击打技术,才能更好地击打对方。
上述条款已从2000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时执行。
后 记擂台乃是运动员双方在进行体能、技能、智能公平竞争的场地,场地对 双方都是平等的,当听到裁判的“预备——开始” 口令时,脑子中既要有整 个擂台的面积,同时又要考虑到进攻、后退,包括裁判在内的局部面积。竞 赛双方,如同两军作战,各自的背后是警戒线,假如警戒线是条河,双方只 有背水一战;这样进攻对方、抢占地盘越多自己的活动范围就越大,对自己 就越有利。当自己逼着对方打,把对方逼得面临死亡时,对方要么被打下擂 台,要么靠摔、推之类把我打下擂台,要么,从两边闪出,从而死里逃生; 或擂台边沿意识好的,以边沿引诱我方,“先置死而后生”如此种种。这 样,自己应迅速移动,再逼打对方,否则,对方反而处于优势,形成反攻于 我。另一种情况是,自己的擂台观念不强或不如对方的擂台经验,在这种情 况下,就应有意识地在中间作战,以免发生失误,最好是在中间地带将对方 击败。采取的办法,主要有:拳打脚踢,摔防结合。不管对方采取何种方式 引诱我,我都拒之不理,以不变应万变。或对方变我亦变,稳扎稳打,步步 为营,最终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决不能操之过急,中对方的“空城计”, 也不能看到了时机,而草木皆兵,恐惧不前。关键在于除技术素质外,还要 有洞察力,要善于观察对方,识破对方的计谋,寻到对方的破淀,抓准机会 给对方以创伤,而不在乎地盘的大小。在竞赛时,新运动员总爱向后看擂台 边沿,生怕掉下,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因竞赛规定一局有二次下擂台,该 局即为负方。但往往是自己回头看还未稳时,对方抓住时机即强攻猛打,我 方不得不下擂台或在擂台上处于被动地位(若是计谋、应当别论)。有经验的 队员,在擂台上猛攻猛打时,亦可知自己的所在位置。因擂台长宽各8米, 中间线两边各是4米,一看眼前,就知自己的后面,还剩多少场地。一看到 三个擂台角,就知自已处于死角,应速从两边突围,否则,自己就有下擂台 的危险。若真的到了边沿,无法闪出,就应采取抱摔之法,决不能起高腿。

从战术上控制对方。

一场成功的散打竞赛,并不是单一的条件所致,而是取决于综合的因 素,既包括素质、技术,又包括战术,还有即天时、地利、人和,从战术上 控制对方,主要是采取相应的战术,不给对方发挥的余地,使对方有力留在 台下,有气憋在心里。这样首先应识破对方的企图,把握对方的战术进行相 应的战术变化。最终实现我战术的目的。

散打竞赛是中华武术的对抗性项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竟赛 双方比技能、战术、体能、智力等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在竟赛中短暂的局间休 息,是队员能够全面贯彻教练的战术意图,能够把握场上的局势,或转危为安; 或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达胜利目的,故而,教练指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 绩的取得,队员贯彻战术意图如何,这就意味着教练员的指挥是否科学,是否具 有较高的艺术性。

散打训练与竞赛的战术

识破对方的具体企图,寻找对方的弱点,我一旦寻到自己发挥的余地,就要 沉着冷静,果敢实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本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二十多年的习武生涯,十多年 的讲课、带队训练、竞赛,使我更加钟爱所从事的事业。虽然生活中,自己经历了 许多曲折,但欣慰的是,无论多么烦恼、多么艰辛,我都没有丢下我的散打专 业。每天我不是带队,就是自己训练,或者看书学习搞理论研究。有时也想,现 已近四十岁的人了,总不能冲冲打打训练一辈子吧!可我的良知又告诉我,不但 现在,就是将来,都应去致力于自己的专业训练和研究,因自己在专业上的成 长,已倾注了太多太多人对我的支持、培育,若抛弃了自己的专业,不但从大的 方面讲对不起祖国的传统文化,而首先对不起的是自己的父母和恩师们。记得 起初父母、姐妹们靠种地节省下的钱来供我在嵩山少林体校等地习武,记得期 间多名教练辛苦的培养,尤其是大学期间,教练朱瑞琪恩师和当时留校带我训 练的曹涛老师、班主任杨丽老师、院团委书记王文杰老师等,为我的成长沤心沥 血,付出了巨大艰辛。大学四年如一日的训练,他们不但给了我规范的技术和系 统的理论知识,而且给了我更多无私的爱和新的思想,我怎么能舍弃这神圣的 武堂呢?我生在农村,起初可能有许多压力和梦想,是我所从事的散打项目,把 我送人大学的殿堂,又是因为散打才使我有了较理想的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 武学生涯,才使我更懂得人要有理想、有追求,应靠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科技知识, 更加深人地研究它、推广它,沿着恩师们开创出的武学之道,去拼搏、去奋斗!

武学这个深奥的学科,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它包含着古老的东方哲学,更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二十一世纪,它将呈现出 更加灿烂的光辉!学无止境,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唯有努力,才是正确的选择。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恩师、北京体育大学武术院院长朱瑞琪教授的具 体指导和湖南省公安厅领导及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领导的热情支持,不少师友的 帮助。江正楚先生作了精心修改,杨宏芳、何登、张幸福、张效闻、王东明、李谌先 生为图片制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而湖南文艺出版社又给予出版的机会。恩师 朱瑞琪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了序,并且邀请到了全国部分专家、学者为本书 顾问,真是三生有幸,在此深表谢意,并永志不忘。

浏览4,29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