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截拳道与散手运动的比较
近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国内武术界已把许多散存在民间的优秀拳种和秘传技法公诸于世,并 提出了“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的口号。此种迹象表明中华武术推向世界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但现行的散手竞赛机制却严重的影响技击术的发挥,把技术固定在了“拳击加腿再加跤”的框框内。 从这一点上来讲,散手技术的丰富性是绝对无法与李小龙的技击术相提并论的,因为李小龙的功夫 首先是集传统武术精华之大成,而散手运动缺少的就是这些。近几年来虽也提倡与鼓励使用传统 技击术动作,但起色并不大。
(一)截拳道与散手运动在拳法上的比较
李小龙的拳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充分运用了“节约的经济线”(即两点间的直线)的技击原 理,所以它打击对方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
李小龙一反传统观念,而注重“活用”的方法。他提倡的是随机应变、条件反射式的技巧,这也 是笨而“重”的散手拳法所无法比拟的。李小龙出拳时讲求的是“短”、“快”、“狠”,而散手拳法则注 重“长”、“快”、“重”,两者在观念与内涵上截然不同。
在拳法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攻守抢中线,集中于中央突破”为截拳道的拳理要诀之一。李小龙 要求拳手对此需深刻领悟和灵活运用。而在散手拳法中则绝无此观念,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再者,李小龙在出拳进攻时,皆善于用脚控制住对方的脚,用以控制住其重心和限制其动作的发挥 和施展。
(二)截拳道与散手运动在腿法上的比较
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些腿法为基础,并吸收了空手道和其它一些国家技击术中腿法 的优点和特长,而创编了在世界武坛中独树一帜的“李式”腿法。而散手运动的腿法却仍以老三腿 (踹、蹬、扫)为主,且在战术上缺少变化。
李小龙的腿法在施展时以短快与脆狠而著称,它运用的是爆发力,这种力量也许未必能把对方 踢倒,但却能把对方踢伤。相反,散手腿法运用的则是大开大合的长劲,运用这种劲力可能会把对 方击倒,但却没什么杀伤力,因为对方起来后仍能继续进行缠斗。此外,由于李小龙的动作短小,因 此动作速度亦相当快捷,许多时候,对方尚未反应过来,即在懵懂中挨上了李小龙的致命重腿而饮 恨擂台。事实上,李小龙的本体速度并不比常人能快多少,重要的是其动作在设计上要更为科学、 合理一些而已。
第二节截拳道与空手道的比较
空手道与中国武术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在中国武术中,少林拳对空手道的影响最大,也颇 接近,正因如此,空手道至今都没能摆脱中国武术的影子。千百年来中国武术的主要流传方式是套 路,也就是“型”,这种“型”是进步的绊脚石,而空手道从中国武术中遗传了这种“型'尽管近些年 来有了以格斗为主的“硬式空手道”和“全接触空手道”等,但这只是一种外形上的改变,其内涵与中 心要旨仍没有改变,所以说现在的空手道仍不是“自由”的,仍是受“型”所束缚着的一种“表演性的 ‘搏击’功夫”。
在实战训练中,空手道讲求的是自由对拆练习,这种方法虽比中国武术的散招训练进了一步, 但与李小龙的技击术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因空手道只是在模仿实际搏斗,或摆出一副虚有其表的 型。象这种硬把变幻莫测的现实技击固定化,对实战来说毫无意义。
由于空手道源自于传统武术,故在防守上亦继承了幅度过大的弊端,而且防御时自身后移过 大,这样虽可保证自己的安全,但却不易发起反击。截拳道则不然,因李小龙善用以打为消,且常常 是迎势而上,所以往往可打对手以措手不及。由于李小龙还擅用左手防御和前手反击的打法,因此 更强化了动作的突发性,在这一点上,空手道是绝无法与之抗衡的。这一打法特点是世界武坛独一 无二的。
第三节截拳道与跆拳道之比较
跆拳道是一种优秀的武道,在很多国家,军队和警察亦都采用跆拳道作为训练内容,甚至在不 少功夫电影中都可看到跆拳道的动作。另外,李小龙生前对跆拳道的指责也不多,可见其确为一门 优秀的格斗技击。
跆拳道的艺术性虽然很强,但对手脚的技术限制的太多,从而对真实的搏击益处不大。跆拳道 虽然能吸引人,但却不能慑服人。
跆拳道与李小龙截拳道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出招快,回收也快。这样露出的破绽便会因自 己快速收回的动作而得以弥补与解除。此外,跆拳道善用飞踢的技术,而李小龙则不提倡将飞踢运 用于搏击,原因是没有充分的机会去运用它,这也是跆拳道与截拳道的最大区别之一。再者,跆拳 道通常以大幅度的纵深性攻击动作为主,而李小龙则以快而小、短而狠的打法为主,因此这在无形 之中李小龙便比对手快捷了许多,因他攻击的距离短,所以打击的速度快,抢在对手之前击中对手 的机会也就多。
两者在防御与反击上比较,基本上差不多,即李小龙所提倡的制敌机先的打法,以及仍以前手 前脚进行反击以增强反击的命中率与实效性等。再者,李小龙在诱敌等战法的娴熟之运用,也是一 般的跆拳道所望尘莫及的。跆拳道所倡导的是:“攻击是最佳的防御”。李小龙则认为:“反击是最 佳的攻击。”
第四节截拳道与泰国拳的比较
经过数百年的战争磨炼和擂台砥砺,泰国拳已从古老残忍的杀人毙命武技演变成为今日高度 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凶狠凌厉的现代泰拳格斗术体系。
在剧烈搏击中,泰拳没什么复杂套路,它完全从实战出发,真正起用了四肢的拳、肘、膝、腿八个 部位,且招招狠毒。这一点,也只有李小龙的截拳道能与之匹敌。泰拳由于其攻中有防,攻防合璧, 加上厚实的功力,勇往直前的斗志,泰拳师能毫无惧色,毫无限制的把泰拳的搏击威力发挥到极限。 李小龙认为,泰拳的精华就在于其内围战法上,这是其常胜不败的杀手锏。除此之外,如攻击力与 反应等,泰拳均不及截拳道。
欲战胜泰拳手,首先需有厚实的功力,精通内围战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在世 界上少有的几位曾战败过泰拳王的外籍高手中,他们所运用的武技皆是学自于泰拳的打法,即以泰 拳对付泰拳。当然,运用李小龙截拳道中的擒锁技亦能有效地去克制泰拳,但最为重要的是需运用 李小龙截拳道中灵活的战略战术去对付凶悍的泰式打法。
第五节截拳道与格雷西柔术的比较
在很多国际性武术杂志都认为,格斗与搏击技术的天敌就是格雷西柔术。而且,一个采用格雷 西柔术风格的武师,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会使你室息,从而击败你。但我个人认为,李小龙截 拳道是格雷西柔术的天敌。
首先,截拳道亦拥有格雷西柔术中的大多数武技,尽管叫法与名称不同。事实上,如果李小龙 能活到今天的话,则其技击术发展的盛况决不在格雷西柔术之下,可惜斯人已逝。现在,虽然人们 把顶峰格斗冠军赛看作是“顶峰格斗”,但是它仍有一些限制。或者说,它并不能用于巷战,而巷战 技法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专长。再者,格雷西柔术讲求的是两分钟内制服对手,但李小龙的观念则是 一招制敌。据某些武学行家说,一旦你被格雷西柔术选手抓住手(脚)或衣服时你就完了;但相对于 一位截拳道高手而言,他能会被对手轻易抓住吗?有几位截拳道大师现在早已开始研究格雷西柔 术,以便取长补短与寻求战胜它的办法。所以说,将来格雷西柔术能否再称霸天下也很难说。其 实,格雷西柔术能否战胜泰国拳也还是个未知数,尽管前两届顶峰冠军赛上,霍伊斯•格雷西曾战败 过几位练过泰拳的泰拳师,但这些泰拳手却并不是泰籍人士。也就是说,这几位泰拳手代表不了真 正的泰拳水平。此外,一年半之前,诚春拳叶问宗师的第五代传人亦曾在美国向霍伊斯•格雷西公 开挑战过,但后者却并未应战。其实格雷西柔术并非没有规则限制的真正实战功夫,它仍限制插 眼、袭裆和牙咬。而截拳道的特点就是没有限制,如果有了限制,必然会有利于格雷西柔术的打法。
对拳手进行严格系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要在特定的时间内使之达到最高水平。据李小龙说, 系统的训练计划就是有目的、有步骤、有任务、有措施的加以科学而又合理地安排,使拳手的训练量 逐渐增加,使其身体素质和技击技能在一段时间内达到最高点。
下面将李小龙有关对截拳道教学的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节截拳道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对全年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般的身体、技术、战术和比赛时的心理品质都应 在这段时间内做好准备。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特别是在开始时,高质量的初级训练是为适应以后 特定的训练打好基础。该阶段可持续2~3个月,但应根据学员的实际状况和使用的年计划而定。
竞赛阶段
这个阶段的总目标是,身体和心理准备的继续提高,技术的完善与巩固,战略、战术的发展完 善,理论适应的提高,比赛经验的增加等。该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赛前阶段
此阶段的目的是参加模拟赛或表演赛,在比赛中为了大幅度提高拳手的实战能力,教练员应在 这个阶段尽可能早地改变不适应拳手个人特点的训练计划。
主要比赛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为了挖掘拳手的最大潜力,从而在主要比赛中较容易地取得优秀的比赛成绩。 在这个阶段,由于拳手身体已经适应,故必须加强动作的速度、强度与效率。
减量(赛前)阶段
这个阶段之后将有一个重要比赛,这段时间是针对此比赛而定的,用以提高拳手全部身体机能 的能力。这能力的提高是通过降低训练量来实现的,故在赛前拳手可得到适当休息,以便补充能 量,让机体重新振作起来。
过渡阶段
经过长期的准备,艰苦的训练和紧张的比赛之后,拳手们的决心和意志受到了磨炼,但体力和 心理上则感到疲惫。故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心理的调整与放松,以及生物性更新,并通过积极 性休息与放松训练,并仍保持一种适宜的总体准备状态。
第二节截拳道教学与训练中训练计划的内容
很多有经验的截拳道教练员,在进行技术教学训练时,都严格遵循以下顺序扎扎实实地进行。
因为这是迈向截拳道殿堂的基础,没有它,根本谈不上学习和掌握上乘的搏击技术。在截拳道中, 技击术的学习有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由熟悉到巧妙的过程,此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打好基础的阶段
即通过各种教学训练手段,来提高习者练习截拳道技击术所需要的基本力量、速度、灵巧、协调 和柔韧等素质,为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需了解一般的战术原则,明确要害部位的基本防护,为学 习组合招法准备条件。
提高技艺的阶段
李小龙要求拳手在这个阶段要较全面地学习实战技法,并从实践中、理论学习中掌握各种单 招、组合技法的规律,而且还需探究其速度、距离、着力点的特点,以提高实战招法进攻、防守的准确 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完善技击动作的规格,初步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和特有的战术意识。另外,李 小龙还要求拳手要根据本人初步形成的技术特点,有目的选择辅助练习,进一步提高截拳道对抗中 所需的专项素质,并发展有关方面的力量和抗击能力。在提高阶段要把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紧密 结合,单人练习与规定条件的实践练习要交叉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促进 拳手的积极思维,提高技战术水平。
发挥特长的阶段
此阶段是攻防技能提高的重要时期。拳手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后,教练要根据拳手的技艺、 思想、心理、身高、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确立个人的发展方向,并形成各自不同的特长。
以上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训练 中有的放矢的重点培养,使拳手的技艺全面成长,稳步地进人高一级的格斗水平。
第三节截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实战训练的形式与方法
在搏击运动中,拳手意志品质的好坏,对于是否能夺取比赛的胜利有着重大的影响。故需通过 实战训练来培养拳手顽强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此,李小龙要求教练员应制定出一整套的实 战训练计划,并正确运用有关的训练方法,以达到走向成功或成为强者的目标。
(一)实战训练的组织形式
要评价一名教练员的水平如何,既要看他所训练的拳手在重大对抗比赛中夺取冠军的次数,同 时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制定科学训练计划并有效实施的能力。
集体训练法
这种方法多运用于初学者或新动作的学习阶段。这种方法还便于维持纪律与讲解示范,当然 也可有目的控制运动量的大小和适当纠正共性编差,使拳手养成自我严格要求的好习惯。
个别训练法
李小龙要求教练员必须正确评价每一个拳手,要根据拳手的个人特点灵活施教。这对提高动 作的技术规格,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个人特长及对抗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个别训练 还要根据拳手的实际状况与教学的重点和训练的不同阶段,在强度、密度、总负荷上科学地、实事求 是地进行组织安排。
分组训练法
在训练中,有经验的教练员会根据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受训拳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技术消 化、巩固、吸收和提高。分组训练是集体训练的调节和深化,训练中可充分发挥学员中骨干力量的
带头作用,还可使教练员集中精力区别对待和纠正拳手动作细节之不足。
自我训练法
李小龙认为自觉积极地进行技击技艺的自我钻研,有助于拳手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 并培养自我目标实现的能力。但在进行自我训练时,须排除任何条件干扰,而且内容的选择、运动 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均可由自己控制。李小龙还要求拳手进行自我训练时,要始终想象到各种 对手,从而使动作尽量合乎实战的要求。
(二)实战训练的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与实战的环境、条件等诸因素相近的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拳手在技术、素质、 心理等各方面得到强化训练,以适应真正的实战搏击的要求。
模拟对手的训练法
训练中,模拟的对手一定要全面,并要紧密结合即将对垒的对手的特长,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李小龙要求教练员在模拟进攻型的对手时,要先发制人和主要抢打,让拳手采用相应的打法进行应 变还击,并养成借力发力、避其锋芒、击其要害的实战能力。
模拟环境训练法
运用这种训练法可使拳手获得各方面的经验,并促进各种心理障碍的排除,使身心适应实战搏 击的要求。在实践中,常用的模拟环境训练法有:
在训练课的后半部,可根据训练内容的要求,进行各种规定条件的假设性比赛,并按要求进 赛、退场与宣布比赛结果,随后及时总结分析,并指出成功或不足之处。
可组织起观众,或请当地武术名家到场指导,使比赛有一定的气氛,即有意给拳手一定的压 力,同时还可磨炼拳手的实战意识,从而使拳手能在将来的比赛中发挥正常,运用自如。
在模拟比赛中,可故意错判得分,以造成拳手心理上的障碍,锻炼其自我克服不利情绪的能 力,从而在将来的搏斗中能稳操胜券。
(三)实战对抗训练法
实战对抗练习是李小龙在实战教学中,用以全面检查和提高拳手技战术运用能力,并获得临场 比赛经验的有效方法之一。
1.规定条件的对抗训练
李小龙说,由于规定条件的对抗训练的侧重面不同,故在遵守必要的竞赛规则的基础上,可附 加一些新的规定,并逐渐加大难度,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实战训练初期,拳手由于对技击实 战的运动规律、特点还没有切身体会,一般会出现怕挨打的现象。对此,教练员一方面要加强其心 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对采用规定条件的对抗训练进行引导,以消除拳手的顾虑。
实战搏击训练
所谓实战搏击训练。就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真打实摔训练,训练时要配备不同的对丁^注行实 战。截拳道的实战技术训练,可参考当今国际搏击赛的规则进行,并注意战斗作风及品质的培养。 在实战搏击训练中教练员还要尽量让拳手模拟正式比赛时的情景。在这里,实战技术、距离的运 用,时间的判断,战术的感性的发展都应包括在内。
自由实战训练
自由实战近似于比赛情况,甚至有时会比比赛更加激烈。由于它不强加条件,故拳手可放手一 搏并对所出现的情况可随机应变。尽管拳手在前两种训练方式中,能相当漂亮地进行技击示范并 说明其技击作用,但在变化的情况下就不一定能随心所欲地、随时抓住有利战机地运用技击法。
在自由实战练习中,要充分发挥拳手个人的才能,教练员不要把自己对技战术的观点强加给拳 手,而应鼓励拳手去创新。到了这一阶段,拳手在擂台赛或巷战中一般也就可以应付自如了。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 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截拳道的训练计划进行不同的分类,而且按时间跨度的大小,可将其分为多年 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时训练计划等数种。
第一节截拳道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训练课是截拳道整个训练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各个训练过程的训练计划实施 的基础。
(一)课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
一堂训练课通常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任务是使机体逐步进人工作状态,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承受本课训练计划负荷的 准备。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一般按本课的训练任务及训练内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其间,运动负荷逐渐增长至 本课的重点训练内容时会一次或几次达到高峰,而且基本部分的时间通常在全课中占的时间最多, 约为70 ~ 80% ,为训练课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教与学均应全身心的投人。
结束部分
该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加速排除负荷时体内积存的乳酸,使参与运动的肌肉尽早恢复到运动前 的状态,同时使拳手的心理过程从应激状态中逐渐退出。
(二)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作为训练课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要求将更为具体、详细(表1)。
第二节截拳道曰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传统的训练计划把日计划包含在周训练计划中,这已不能适应现代训练的需要了,日训练也是 一种训练周期,称之为日训练周期。
(一) 日训练计划的类型
从训练日的任务方面分为引人性训练日、准备性训练日、赛前诱导训练日、比赛性训练日和恢 复性训练日;从负荷与恢复关系上看又分为大负荷训练日、中小负荷训练日和加强训练日;从训练 内容上看,又分为力量训练日、技术训练日、战术训练日及心理训练日等。
(二) 日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日训练的主要任务与目的。
日训练的课次数及其主要任务与内容。
日训练和各次课的时间安排。
日训练的各次课的主要训练手段与方法。
日训练的各次课的负荷水平。
比赛日的时间、地点及赛前准备。
恢复措施与安排。
(三)日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日训练计划可以结合到周计划中去进行安排,当然也可单独制定,其具体格式见(表2)。
第三节截拳道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周训练计划是指以一周中的一系列训练课为基本单位安排的训练,它属小周期训练计划。
(一)周训练小周期的类型划分
周训练小周期的类别主要是根据不同小周期训练任务来确定的。主要分为基本性小周期、赛 前诱导性小周期、比赛小周期与恢复小周期四种。
基本性小周期
此计划的任务是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在全年训 练中,基本训练小周期被采用得最多,而且在比赛时期中的赛前阶段和赛间阶段也主要按基本训练 小周期的模式组织训练。
赛前诱导性小周期
赛前诱导小周期的任务是力求使拳手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在长期训练过程中所 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所确定的方向中去。它主要用于比赛周之前,有时可安排 一周,也有时安排数周。
比赛小周期
比赛小周期是指即将参加的主要比赛所在的小周期,其主要任务是为拳手在各方面进行最后 的和最直接的调控,使之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此外,一般性的中小 型比赛不必做专门的准备,因而无须安排比赛小周期,只有在一些主要的比赛时才安排比赛小周 期。
恢复性小周期
该周期的任务是通过降低运动负荷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拳手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 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第四节截拳道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阶段训练的中周期训练计划是指为保证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目标的实现所安排的时间相对较 短的训练计划。它是处于各种训练计划的中间层次的训练计划,它可起到承上(全年、多年训练计 划)启下(周、日、课)的重要作用。
(一) 周期训练计划的类型划分
阶段中周期的基本类型,大体上可分为准备性中周期、比赛性中周期及休整性中周期。细分时 则可将其分为诱导中周期、基础中周期等,现简述如下:
诱导中周期
其主要任务是逐步把拳手引向有效地完成专项训练。其训练负荷一般是逐步加大。
基础中周期
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拳手机体主要系统的机能水平,其特点是广泛采用大负荷量和大负荷强度 的大负荷训练。
准备中周期
其任务是针对比赛的特点,把拳手在前两个中周期中所获得的能力综合起来。
赛前中周期
其任务是克服拳手在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小缺点,改善技术能力,以及用加强负荷的小周期 去促使专项能力的提高和以轻负荷的小周期去加速恢复过程。
比赛中周期
其任务是作好最后的赛前小周期调控,以最良好的竞技状态完成比赛任务。
恢复——调整中周期
其任务是在比赛中周期之后进行恢复和调整,有时也安排在年度训练的最后,用以取代休整 期。
赛后中周期
在一次大赛之后,用以恢复、巩固竞技能力与消除弱点。
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阶段训练中周期是由若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小周期,按照某种特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因此具体 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专项的特点,其具体格式见(表4)。
第五节截拳道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年度训练大周期,是由若干个训练时期和阶段中周期组成的,它是教练员和拳手组织运动训练 过程的一个重要计划。人们通常都以年度训练为组织系统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制定年度 训练计划是,从事系统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拳手,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类型划分
随着现代化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年度训练计划的种类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单周期 和多周期两类年度大周期。
单周期制
传统的年度训练周期划分是按单周期的方式划分的,即把全年按一个年度大周期进行安排,全 年围绕一次重大比赛形成一个竞技状态的高峰。
多周期制
这是指将一个年度训练围绕多少重大比赛,形成多次竞技状态高峰。例如,可把训练周期分为 二个以上的大周期,相互连贯,衔接成一个完整的年度训练周期。目前,多周期制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拳手成绩的主要方法。
(二)年度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时,要特别注意各个时期、阶段的衔接,保持训练的连续性,逐步提高竞技能 力和竞技状态,力求在重要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年度训练计划的格式见(表5)。
(三)年度大周期训练的比赛安排
重大比赛前形成最隹竞技状态所需的训练时间
大多数优秀拳手的年训练中都要经过200天以上或32 ~ 35个小周期训练后,才能获得最佳竞 技状态所需要的最佳的身体和心理能力,达到该年度的最高成绩。如果拳手是执行每天都训练的 计划,那么,在完成所有训练天数的65 ~ 80%时,就有可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形成最隹竞技状态所需的比赛次数
一般说,每年重大比赛的次数越多,出现竞技状态的高峰次数越多,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所需的 天数就越少。
比赛主要安排在比赛期,准备期基本上不参加什么正式比赛,多为参加一些练习赛或检查性测 验赛。
第六节截拳道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拳手从开始训练到成为优秀拳手的全过程长期的远景规划。由于拳手的 竞技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最高的水平,因而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是保证拳手长 期系统训练的科学性依据。
(一)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类型划分
对于截拳道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不能急功近利。在这里,多年计划的 时间跨度较长,从2年一直到10~ 15年以上。因而根据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全过程多年训练计 划”和“区间性多年计划”两种。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
此计划是指对拳手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到达到个人竞技水平最高峰,直至停止参加训练和竞 技活动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整体设计与规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远景计划,由于实际训练中,每个拳 手的训练是由不同教练员负责的,这就给这种整体设计带来了许多困难。但能够坚持下来者,当会 获得极大的成功。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此计划是指对这一全过程中某一个两年以上的特定阶段里的局部训练过程所进行的设计和规 划。这类训练计划是与多年训练计划的具体阶段相吻合的,而且也是围绕着一些重大的比赛进行 而制定的。
(二)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示例
多年训练计划的总体安排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宏观安排,但也要提出一些定量指标,并使各方面 指标都相互协调和系统连贯,而(表6)就是一个可共参考的较为完美的计划表格。
(三)多年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比赛安排
多年训练计划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训练阶段、基础训练阶段与专项训练阶段。实践证 明,只有在最后一个阶段中才容易出成绩,或者说出最好的成绩。本阶段是多年训练中参加比赛次 数最多、强度最大的阶段,因而运动成绩也应达到最高。
本阶段的最重大比赛应安排在最佳竞技阶段,并使最佳竞技状态和最高成绩均在该阶段重大 比赛中出现。若过早使拳手在专项提高阶段就参加重大比赛并出最佳竞技状态和运动成绩,往往 会造成在应该出最高成绩的最高竞技阶段不能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出现最高成绩。
本部分主要就李小龙截拳道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谈一下个人的见解。广大研习者学好前面的技 击术是一个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将其发扬光大。每每想到此,笔者有许多感叹和担优, 因为国内的现状不仅对截拳道的发展无益,反而有将广大爱好者引向误区的趋势,而且仅仅靠少数 几位专家的力量也是无法扭转目前这个局势的。对此,广大爱好者需加强自身的鉴别力,少走弯 路。
在李小龙有生之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借鉴了中、西方哲学和禅学的精神,从而吸取精华,建立 了系统的截拳道理论体系。他将拳理与技术建立在“循环不息的圆形上”,并时刻提醒自身求实创 新,以独树一帜。
李小龙虽学过传统武术、空手道等实战功夫,但仅是汲取了其中的有用部分,因为他认为:任何 一种形式都需要纠正、分析、否定或废弃,同时还需花费许多精力去自省,从而除去作茧自缚的约 束,使战斗方法永远新鲜、生动,并不断改革、创新,这样方能获得自身的安全与胜利。为了进一步 证明李小龙的独创拳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将截拳道与世界诸功夫流派作一比较,以加深对截拳道 的认识。
浏览1,5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