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渊源与发展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 那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的独特的运动方式,蕴藏着东方哲学韵味的深刻内涵, 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认识。

太极拳创于明末清初,它的发源地是河南省焦作市的温县陈家沟。

一、定居常阳村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元朝末年,纪纲废弛,政治紊乱,灾异迭见,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后来,朱元璋逐渐剪灭 群雄,统一了天下。就在朱元璋兵马攻打豫北怀庆府(今沁阳市,古为府制,辖八县,温县其一) 之际,遇到了元朝镇守大将扩廓铁木耳的坚决抵抗,死伤甚众。但区区一府,毕竟是弹丸之地,怎 禁得朱元璋大队人马压境强攻。时日一久,元兵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终于被攻破了城池。元兵 除死伤者外,其余见大势已去,纷纷作鸟兽散。

朱元璋登基以后,却迁怒于怀庆府一带的百姓,说他们助纣为虐,抗拒天兵,于是派兵三 “洗”怀庆府,大肆屠杀无辜百姓。据传,明军每烧杀一处地方,常于村中十字路口丢下钱、粮、衣 服等物,如发现有人拾取,即重新发兵搜寻。尽管百姓们拖妻携子、东躲西藏,但十有八九并没有 逃过这次厄运。如此三“洗”,直使得这一府八县数千平方公里的地方碧血荡地、死尸盈野;万顷 难见禾苗,千村不闻鸡鸣;道路上,蓬蒿没膝;庭院中,藤蔓丛生;好端端的一个人间立时翻作了鬼 域世界,景象惨不忍睹。就这样,朱元璋仍不心甘,对怀庆府一带的賦税以“原有賦额而三倍 之”。

据史料称,洪武初年,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移民垦荒等休养生息的政 策,派人在山西洪洞县设立移民局,三次大规模胁迫附近百姓迁往因灾荒连年、战火频仍而人烟 稀少的地区,其中包括怀庆府一带。这些移民,有的并非洪洞县人,但因出发地均在洪洞县一棵 古槐树下,所以有了祖先来自“大槐树”之说。

温县陈家沟陈姓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一带)东土河村,洪武初年,率全家逃荒 于洪洞。洪武五年(1372),也被官吏胁迫迁往河南怀庆府。

这陈卜,平时为人忠厚,精于拳械。迁民路上,扶危济困,深得迁居百姓敬重。他们抛家失 业,离却故土,在押解官吏如狼似虎的催赶下,风餐露宿,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这才辗转来到怀 庆府一带。

陈卜见府治东南一带地方,南临黄河,北负太行,一马平川,土壤肥沃,是个成家立业繁衍子 孙的好地方,遂和全家人商量,决定在此定居。于是,他们和一些移民清除了腐尸烂骨,割去了荆 棘野草,筑土为墙,结草为舍,建起了一个村庄。因陈卜为人急公好义,和陈卜一起来的移民便以他的姓名为村名,给村庄起名“陈卜庄”(此村旧属沁阳,今属温县北冷乡)。后陈卜虽搬迁而去, 而村名却依然未改,一直沿袭了数百年。虽然区划几经变迁,至今村庄仍在,村名依旧。现今村 东北隅水井口上的石盖,村民还传为当时“陈卜使用的石碾盘”。一些老年人还能讲上几段陈卜 夫妇助人为乐的故事。过了两年(即洪武七年),陈卜因嫌所居陈卜庄地势低洼且多盐碱地,想在附近另找一个高 冈地方安身。于是趁农闲时刻,便带着干粮,到陈卜庄周围十余里的范围内踏勘了一番。

这一日,陈卜来到了黄河岸边,见黄河北岸有一天然土岭,名唤清风岭。这岭虽不险峻高拔, 但却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滚滚黄水,滔滔浊浪。岭上有一村庄,村中有一常阳古寺。村庄以 寺为名,名唤常阳村。陈卜进得村去,见这常阳村南边是一望无际的黄河沙滩,滩地上有一条蟒 河曲折东去,流水潺潺,村北有一高冈,虽地势高亢,望天而收,但也不失为可耕之田。整个村庄 南低北高,背风向阳,旱涝均不会绝收。陈卜对此十分满意。虽听村中百姓说,附近岭中隐匿土 匪甚多,经常出来打家劫舍,扰乱村民。百姓多次禀告官府,官府始终没有派兵剿捕。陈卜因武 艺高强,对此只一笑置之。遂择日将全家从陈卜庄迁往常阳村。

陈卜移居常阳村后,果见附近岭中土匪不断来村中骚扰抢掠。为了保家卫民,陈卜慨然奋 起,率弟子及村中少壮百余人,潜入青风岭,依仗祖传拳术绝技攻入匪巢,将土匪一举全歼。于 是,陈卜在附近威名大震,四方来投师者与日俱增。陈卜便在村中开设武术学社,授徒传艺。武 术学社的开设,使陈卜从山西老家带来的祖传拳械和其他武艺广为流传,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家 风之先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二百余年过去。陈卜的后裔人丁繁衍,村中陈姓日多;陈家武术 又世代相传,在附近大有声望;加之常阳村中有条大沟,人们便把常阳村易名陈家沟。

二、创编太极拳

明万历中期,陈家沟陈氏自始祖陈卜始,已历九代。就在这时,陈氏九世中出现了一位武学 泰斗,他就是后来创编太极拳的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祖思贵,曾做过陕西狄道县(今属甘肃)典史(元朝设置、明 朝因袭的知县下属小官。历代县皆有尉,主捕盗。明废尉,以主簿掌巡捕,典史主移交出纳,清代 则以典史主县狱及巡捕事,世因称典史为尉),父抚民,曾任征士郎(有学问之士,经诏书征召者 为征士郎)。弟兄四人,王廷居其二。

陈王廷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不但深得家传武功,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 百家,学识渊博。成人后文武兼备,尤其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轻功绝技。年轻时曾走镖山 东一带,扫荡群匪,使匪寇闻名丧胆。因他生得面红庄重,蓄有美髯,骑红色战马,惯使春秋大刀,江 湖上的武林同道便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他“二关公”,明崇祯年间被县擢用为乡兵守备。

明末,他以武秀才(庠生)的身份赴乡考武举。在考武举场上,他以“凤夺巢”的箭法技压群 雄,后因杀人获罪而逃出考场,赴登封农民起义领袖李际遇处避祸,后返乡蛰居故里。李际遇事 败遭族诛,其部将蒋发改装投陈家为仆。为掩人耳目,陈家上下皆唤蒋发为蒋把式(旧称长、短 工为把式)。陈、蒋二人名为主仆,实为挚友,每日切磋拳艺,耕田课子。至今陈家沟民间犹传有 《玉带山英雄结义》、《陈王廷义收蒋发》、《木门寨师徒讨牛》、《杨海洼蒋发镇邪》等传说。

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南方抗倭功成后,调防北国,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 “总理蓟、昌、 辽、保练兵事务,节制四镇,与总督同”(见《戚少保年谱》)。到1583年,g卩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方 才调至广东。明史谓:“继光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戚所以能如此,除他的爱国 热忱和非凡的军事才能之外,他对部队的训练有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平时,他出于防务需要,罗 致武师较多。为了训练士兵,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便综合民间十六家拳法,如宋太祖三十六势 (―云三十二势)、长拳、上步拳、猴拳、温家七十二行势等,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写成《拳经》一 2

书;以三十二个姿势编成一套拳术,作为士兵强身健体、对敌作战的武艺之源。

陈王廷和戚继光不是一代人,但他对戚氏保国御侮、罗致百家之行为非常仰慕,特别是在整 理民间武术上,尤受戚氏影响。中年因社会动荡,异族人侵,他报国不得其门,终日郁郁不得志, 遂以《黄庭经》(即《太上黄庭内景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经》)为伴,隐居乡间,倾心整理民间武 术。对民间武术广为搜集,校其同异,加以继承和创新,成为戚氏之后整理民间武术的杰出人物。 这些,都为他后来编创太极拳作了基础准备。他遗下的长短句《叙怀》最能代表他当时和此后一 段时间的心境。

《叙怀》中说: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

《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

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

弹冠,笑煞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

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

其自然。哪管它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干,败也无干。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浏览67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