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弹腿拳的起源与发展

―、弹腿拳简述

弹腿拳又称“弹腿”“潭腿”,同属于长拳类别的拳种,在中国武术界素 有“南拳北腿”之说,而“北腿”之名拳则包括弹腿和潭腿等主要内容。弹腿 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是以屈伸性腿法为主,结合步法、手法、身 法等,历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北派传统武术大流派,是初学武术的 门径,是技击升华的大道。其动作舒展顺达,自然合体,古朴实用,刚劲有 力,素有“北腿之杰”的美称。

弹腿拳适合集体或个人进行演练。其内容丰富,功法繁多,拳械齐备, 涵盖了众多的武学精华,为古今众多拳家所青睐。

弹腿拳拳谚有:“练拳不练腿,必是冒失鬼。”“弹腿四只手,人鬼见 了都发愁。”“弹腿十路拳,武艺里面全。”“从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 中。”“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四只手,谁遇都发愁。”现今,最有 影响力的弹腿主要为临清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少林弹腿、通备弹腿、 六合潭腿及弹腿对练(也称“对接弹腿”)等。

弹腿、潭腿除徒手拳术外,还有连环刀、万胜刀、春秋刀、阴手枪、六合 枪、八宝枪、扑钩、燕翅镗、檀木橛及许多稀有器械如截爪镰、牛头镗等,以 及短拳对打、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进梢子棍、大刀进 枪、白手夺刀等。

十路弹腿和十二路潭腿,音同字不同,拳蹚路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腿法主要包括弹、蹬、踢、腾空箭弹、侧踹腿等。基本步型有弓、马、仆、歇、 虚。手法有冲、压、格、劈、砸、穿、撩等。

弹腿踢腿后有疾速收回与稍停即控之变化,发腿也有高于裆位与低与 胫位的区别,如通备弹腿要求出腿后疾速收回,其余各种弹腿皆是出腿后稍停即控。十路弹腿势低腿平,腿高于裆位;十二路潭腿势高腿低,腿高与 胫位,不超过膝,所以又称“寸腿”。

在练习套路时,初学之时切不可一味追求动作的快捷,而应先将拳术的

一招一式练到准确、流畅,而后再加速练习拳术。

总之,现在流传的弹腿、潭腿都是以腿功见长,结合手型、手法、步型、 步法等组成的徒手套路。其一路一法,左右对称,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 有力,节奏明快,意气相合,精神饱满,不失为一种打基础、增长功夫的优秀 传统武术拳种。

弹腿拳之所以广泛传播于武林,有以下两大原因:

注重下盘功夫的修炼及腿法的展示,行拳走架朴实无华,舒展大 方,动力定型功效极强,有利于练习者功力的增长。

左右均衡练习,周身协调发展,招式易学好练,攻防简捷实用,适合 大众学者,极具科学性。

二、弹腿拳的发展

(一)潭腿

潭腿又有临清潭腿、精武潭腿和六合潭腿之分。

临清潭腿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人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 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 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 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 史称“五代十国”。

宋朝是中国民间武术的繁荣时期,此时已出现了有文献记载的套路,各 种武术套路迅速涌现。临清潭腿正是始创于五代后期、宋朝初期,传至明清 达到了兴盛时期,后相继又传人海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创始人为 五代后期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姓名已无从考查)。大师当时奉命远征,在此 期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 宋朝。此时大师虽忠于后周,但见大局已定,大势所趋,自知已回天乏力,迫 于无奈,当即解散军队,“自焚”隐身,在山东临清县(今划归河北省)龙潭寺

(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隐姓埋名,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法号昆仑,后人尊 为昆仑大师。昆仑大师身怀武术绝技,精通医术,当时,大师见世上所习的 武功多偏重于拳法,而失之于腿法,为补填缺憾,于是将自身武学与医术精 心共熔一炉,合成一体,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重腿功、善腿法的武术一 临清潭腿。后在龙潭寺内立门收徒,以继传承。

临清潭腿创立并传播之后,很快赢得了武林界的认可。宋朝以前,我国 的武术并无门派之分,至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集合了众多武林高手进行 比武,选出了十八家最好的武术,定名为宋朝十八家,中国武术由此正式开 始有门派之分,据说弹腿当时被列为十八家之首。后来,赵匡胤又精选出六 大名拳,有弹腿、串拳、大洪拳、小洪拳、华拳和少林拳,弹腿仍为六家之首。

关于临清潭腿在《武备志》中也有记载:“赵匡胤初年,在长沙举行了全 国性大规模的各派武术大会。赵氏‘太祖拳’因具有政治优势,捷足先登了 第一名的宝座,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的临清潭腿。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 便流传开来,名满天下,临清十路潭腿不胫而走。”

临清潭腿的“潭”字是有讲究的,是借用了发源地临清龙潭寺的“潭”字 所命名。对潭腿门弟子来说,取“潭”字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是因为“潭”字左 边是水字偏旁,表明练武之人必须多流汗水,右边是由“西”“早”二字组成, 则寓意为练武之人必须起早贪黑、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

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也就是十二路潭腿,以肖时精武会成员河北景县人赵连和先 生所传套路最为出名,他还著有《潭腿》一书。精武潭腿是精武会的传统功 法,也是精武会学员的必修内容,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在上海的精武会。此时 的潭腿已有改动,但大体相近。创始人霍元甲本人也是一位潭腿高手,也正 是从他开始,盛行于北方的潭腿开始在南方流传,以至随着精武会的推广 而走出国门,远传南洋各国的华侨华人之中。1910年举办的第一届精武技 击运动会上,已有潭腿出现。此拳动作结构简单,拳势易教易学,颇重腿法, 是一种人门基础功法,练习时讲究力到定点,劲有所掣,手法灵活,即发声 响,最易振奋人的精神。

六合潭腿

六合潭腿是刘震南传习于上海的十二路潭腿,当时师从刘震南习练潭腿者有朱国福、唐豪(著名武术史学家)、周启明、刘守铬等。1933年,由朱国 福、吕光华合编,大东书局出版了《六合潭腿》一书,朱国福编写此书时为中 央国术馆教务长。

(二)弹腿

弹腿又有教门弹腿、少林弹腿、通备弹腿和六路弹腿之分。

教门弹腿

教门弹腿也就是十路弹腿,是昆仑大师晚年弟子所传派系,当年弟子多 属于临清本地的清真教,又称回教,故名教门弹腿。之所以取“弹”字,一是 区别于潭腿的练法,二是取其发腿迅猛异常,有快如弹丸飞出的弹射之意。 以山东于振声等传授的教门弹腿最为有名,国术馆则是主要的传授渠道。 当时为了从学者的速成,多重视外功,少了一些内功的修炼。在练法上稍有 变动,在套路功架上也有相应的改动,属于中上盘腿法。教门弹腿讲究灵活 机敏,以求开展,虽然踢腿练习时,同样离地支撑腿不弯曲,但比正宗低盘 潭腿法较为省力。教门弹腿在练法上则讲究所谓的高踢矮势,就是练习时 腿要踢平,但实际应用中要低踢,通过高踢来扩展髋部关节的柔软性与灵 活性。据记载,丨921年近代弹腿名家吴志青所著《教门弹腿》一书的出版,是 “教门弹腿”一词在近代武术界的首次出现。现代武术家张文广也著有《弹 腿》一书。

少林弹腿

少林弹腿是临清潭腿传至明清时期的产物。当时的临清潭腿已名满天 下,天下武林志士纷纷慕名到龙潭寺拜访、学武。明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 林寺方丈相济大师久闻临清潭腿技艺高深,特地到山东临清龙潭寺拜访。 当时临清潭腿已传至第七十二代弟子跃空大师,两位大师一见如故,彼此 仰慕对方的技法,便相互学练传教,以留作纪念。由于罗汉拳和临清潭腿分 属于不同的功法门类,相济大师就在少林寺绝学罗汉拳的基础之上,将临 清潭腿按照罗汉拳的拳理功法加以改动,并又增加了两路腿法,就成了如 今的少林十二路弹腿。

少林弹腿有两套,一套是十二路弹腿,是对外的;一套是秘而不传的二 十四路弹腿,是由释德根传下来的。二十四路弹腿一去一回是一趟,每趟去时踢低腿,不过膝;回时踢高腿,齐腰平。和其他弹腿的区别主要是,弹踢出 去的腿脚尖向侧面,且脚外侧向前,脚是由后向前斜踢出去的,力点在脚外 侧,这样脚趾和踝部就不容易受伤,并且带了一种斜力,起到了一定的技击 效果。

浏览2,9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