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发源于亚洲的泰国。泰国古称“暹罗国”。泰拳在泰语 中叫做“摩易泰”,英语中译为“Taiboxing”或者“Boxing- gofthai”。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上看,泰拳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泰民族由于民族人口较少,饱受四方强邻的欺凌和蹂 躏,处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的暹罗民族极其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 觉、强健的体魄、高度的团结与纪律,以及用坚强的意志来保卫 自己的家园^在这种背景下,古代暹罗拳术也就应运而生了。它 包括了一些以踢、打、摔、拿、绊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特色拳 艺。这些早期的泰拳雏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跨越f数不尽的 坎坷,却始终顽强地繁衍在泰国这片热土上。

从历史文献记载上可以看到,泰族原来居住在中国西南一带 的广大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云南、贵州等地。唐代时,在这里建 立了南诏国,并受到唐朝王室的册封。以后改名为大理国,宋朝 时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元代,大理国被蒙古大军所灭,成为中国 的行政省份之一。居住在这里的泰族人民为了避免压迫和蹂躏, 逐渐迁移到今天泰国北部的边陲地区,沿着湄公河居住下来。直 到公元1275年,他们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泰民族,并定都于素 可泰,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暹罗国时代。

随着暹罗历史的演变,有关泰拳的起源问题也就有了不同的 传说。据一些史料记载,1350年是大城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拳 斗之风遍及全国,无论老幼均喜爱拳艺,城镇乡村都在传播。 1411年,清迈王驾崩,两位王子为争夺王位,两军对垒,武力对 峙多年,后经多方调解,双方同意各派勇士作为代表,以比武胜 负来决定由谁继承王位。经过激烈的搏斗,南方拳手因受伤败给 了北方选手。|这一战成为泰国历史上首次有记载的比武赛事。在 这期间,传说暹罗国有一位名叫卡侬冬的勇士在一次战争中与十 几名缅甸士兵相遇,卡侬冬使用了泰拳的前身一暹罗拳徒手与 缅甸士兵搏斗,击伤了所有的缅甸士兵。回国后,国王重奖了卡 侬冬,并让他负责训练士兵。由此卡侬冬成了泰拳的开山鼻祖。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古暹罗王创造了泰拳。据说,公元1560 年,暹罗国与缅甸发生了战争。在一次战斗中,暹罗王那尼逊战 败被俘。缅甸国王知道暹罗王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搏击高手,便提 出让暹罗王与缅甸的拳师高手比武,如果暹罗王能够战胜缅甸拳 师即可被释放回国。比武中,暹罗王采用凶狠的膝撞、脚踢、肘 刺等招法击败了缅甸拳师,取得了比武的胜利。暹罗王被释放回 国,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他根据自己的搏击经验,创 造了一套适用于战场的空手肉搏格斗技术,传授给士兵们,并给 这种拳术起名为“泰拳'

对于泰拳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根据一种叫“潘 蓝”的古拳法演变来的。16世纪初,处于拍那尼尼逊朝代的泰 族为了抵抗外族的入侵,规定军人必须练习一种被称为“潘蓝” 的古拳法,以提高泰族士兵的徒手搏斗能力。这种古拳法即是现 代泰拳的雏形。

古代泰拳拳法是以在战争中消灭敌人为目的,拳法招式比较 凶残。不仅要求在搏斗中拳打、脚踢、肘击、摔跌对手,还常常 使用头撞、口咬、抓捏、挖眼、肩撞等狠毒的招式。

时至今日,泰拳在擂台比赛中,已经限制了许多狠毒的招 式。经过几百年的反复实践和运用,并于近代引进了西方拳法中 的比赛方式,使得泰拳的技艺最终限于拳、肘、膝、腿的运用。 泰国在全国组成统一的拳击议会,使泰拳的技艺向着更髙的层次 发展。随着国际性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泰拳也在全世界广泛传 播,其价值和地位已在世界各国引起广泛的重视。

第二节古代泰拳

一、古代泰拳的历史演变

泰拳起源于泰国,是由民族艺术演变成现今泰民族的国技, 也是泰族精神的象征。从古代泰拳到今日的泰拳,经历了 “玫瑰 园” “国柱庙”“檠厂” “是乐园”“萱昭策”,一直到“叻喃 隆”和“仑披尼”等几个拳场时代。

自公元1411年首次记载了拳斗胜负以来,至公元1518年, 暹罗王改革兵制,颁谕令,制定了《制胜术》,其内容收录了拳 术、兵器和武备等方面知识。公元1555年和1606年的“派那黎 萱”时代,派那黎萱大帝为了安定国家,将拳术列人军训项目, 并命名此拳术为“奔南”,也就是那时的暹罗土拳。“奔南”的 内容中已有许多使用身体不同部位攻击对手的招式,且招招凶 狠。公元1662年后的数年间为拍佛驼昭的“虎王”时代,拍佛 驼昭身为一国之君,特别喜爱技击,并经常装扮成平民去参加佛 寺盛会中举办的拳赛,取得胜利后又悄然离去。此事一时被传为 泰拳史上的佳话。公元1774年,拳师乃克侬东在与缅甸武师时 决斗中,连续击败9人而保持不败,扬威缅京,成为泰拳史上的 光辉一页,泰国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特将乃克侬东击败缅甸武师这一天定为泰国拳师节。1898年,为拉玛五世朱拉降 功时代,泰皇拉玛下谕令设立了“皇廷拳师”制度,在全国有重 大活动时,召集各地拳师献技表演,获得优胜的拳师可以免交税 赋,并可获奖金。1917年,暹罗军远征欧洲,途中驻守在法国 边境时曾作暹罗拳术表演,受到法国人的极高评价。1920年, 泰皇拉玛六世拍蒙骨告为野虎军团筹募资金,在玫瑰园学府广场 举行盛大的拳赛,为拳坛掀开新的一页。其中“柯力府”的表现 比较出色。1928年,被称为“泰北腿王”的乃彭拳师在比赛中 踢死了高棉拳师。受其影响,再加上西方拳击传入泰国,泰拳比 赛也由过去的缠麻式(见图示)变为“戴手套式”,比赛的回合 也逐渐减少为五局。1937年,随着泰拳发展的需求,泰国政府 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泰拳竞赛规则,至此,泰国全国的泰拳擂 台比赛制度和形式趋于完善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 饱受战争摧残,泰拳拳坛随之日渐萧条,数年间仅在一些佛寺盛 会时偶有拳赛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叻喃隆” 拳场开创了泰拳擂台竞技的新时期,其时全泰各地拳师英雄纷纷 进京献艺,拳坛一时蓬勃空 前。“叻喃隆”露天拳场时 代,在1946 ~ 1951年这一 段时间里被称为泰拳的黄金 时期,也为现代泰拳的擂台 竞技迈出了第一步。紧接其 后的1956年的“仑披尼”

拳场,又推动泰拳向前开辟 了新局面。“叻喃隆拳场”

和“仑披尼拳场”的建立,

为众多的泰拳拳师提供了施 展才能的用武之地。

图片60

二、古代泰拳的较艺形式

古代泰拳是古代泰民族的一项传统体會'活动,有技击表演和 娱乐的作用。它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泰拳单练、泰拳对练和泰拳 群练。根据古代泰民族的民族习俗,每逢重要的节庆日,例如春 节或夏至,泰族人便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祭祀拜祖,然后载歌 载舞,并以拳术表演作为压轴戏。现在,这些遗风在泰国国内以 及我国西南地区的傣族人聚居地还可以见到。

泰拳在表演时,拳师们大多佩戴贡铁、吉祥环和神物,有的拳 师还将身体纹出各种动物形状,或者在腿部纹以花纹图案,具有很 强的观赏性,象征着泰族人民的坚强精神。并且在其中寄托着趋吉 避凶的愿望。开始表演时,他们模仿着野兽的动作,配之以技击的 动作招式,还伴随着莖鼓的节奏,令观赏者感到赏心‘说目。

14世纪古暹罗大城皇朝时代,古代泰拳的擂台较艺之风盛 行,当时的较艺形式主要由“徒手式”构成,后来逐渐改变为 “马皮条”裹拳,也就是古代泰拳的“拳甲式”。这种拳术的较艺 仅限于在皇城宫廷中进行,民间多见的是以粗麻缠缚拳腕的“缠 麻式”,此种拳术较艺,名为“缠麻拳击”,一直延续数百年,直 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拳击手套式”所取代。古代泰拳的这 种缠麻式较艺,要求拳师以粗麻缠缚双拳,自有其重要的意义。

在较艺中拳手之手作为主要的格斗部位,在被缠麻之后,可令拳 臂强硬有力,在较艺中无论挡架还是进攻都很强劲。缠缚双臂的 粗麻种类有好几种,在玫瑰园至国柱庙拳场时代的拳师多用麻 绳。,缠麻方式在泰族中也有地域之分。泰国东北部的拳师擅用腿 踢,腿踢法既高且劲猛,故所用缠缚拳臂的麻绳较长,捆缚拳 头、前臂直到臂弯,用以抵挡对手的腿攻。中部地区华富里拳师 主要运用拳法,拳招快速且准确,因此麻绳缠缚较短,至多缠至腕部。泰国南部拳师擅长肘膝招法,即善于内围挥肘撞膝,故缠 拳麻绳长短不因拳师不同缠麻方式也不尽相同。此外,北部 南邦府的拳师亦见赤臂上阵较艺者。

浏览1,06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