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兆元为人正直,最恨贪官污吏,平日怜老惜贫,深受江湖同道敬重。一次,他在北京街头发 现一外地卖艺女子被当地两个恶霸纠缠,听围观者说,姑娘因为父亲有病,才独自在街头卖艺,挣 钱为父看病。他便打走了恶霸,赠姑娘纹银十两。此事传开,京城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咸丰末 年,怀庆府一带久旱不雨,灾情严重,李棠阶奉诏察看灾情,和兆元随李前往。一路上,他保李棠 阶战响马(土匪之流),抚饥民,深人怀庆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减 轻怀庆府一带百姓赋税,故里一带人民深受其惠。

同治二年(1863年),慈禧太后之侄、焊将胜保因平叛有功,居功自傲,纵容部下胡作非为。 李棠阶上书弹劾胜保。胜保下狱后,李棠阶受命审理此案。慈禧遣人求情,又许以重金,均被李 拒绝。慈禧又遣人求助于和兆元,望其从中斡旋。但和兆元深恨胜保害民,不予理会,致使胜保 被斩。从此,慈禧与李、和二人结下了怨隙,伺机报复。

后因失手打死皇宫护卫,被定成死罪。后被众大臣力保,才被削职为民,遣返故里。

和兆元回到故里后,闭门谢客,潜心拳术,著书立论,在师承太极拳的基础上,广纳博采,大胆 创新,编出一套与师传迥异的太极拳套路来。后经其子、孙和再传弟子们推而广之,被称为和式 太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架式端庄舒展,大方自然,以走立式圆圈为主,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四大节、八 小节诸要领。走架步和圈圆,如环之无端,贯穿中、正、平、圆、轻、灵、柔、和八法。在技击运用上, 擅长拿、跌、掷、打诸技,尤其擅长靠,素有“和家靠”之称。

和式太极拳代有传人,名手辈出,练习者遍布海内外,与陈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一样,成 为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

武河青(1812—1880),字禹襄,河北广平府人。兄弟三人皆秉承祖传武术,禹襄尤爱 之。其先在家乡从杨露禅学拳,后赴陈家沟,经陈长兴推荐,师承陈清平,学得小架。回乡后以授 读为遣,暇则致力于太极拳研究,将杨、陈所教揉而化之,自成一家。从学者以其甥李亦畲 (1832—1892)最优。李传郝和(1849—1920,字为真)。郝氏父子以教拳为业,这种新式太极拳 套路始为人知。故武式太极拳又称郝式。武式注重身法,动作轻灵,步法敏捷。一般情况下,两 手各管半个上身。手型无勾手,步型无扑步,架式小而紧凑,身法严谨,动作缓匀。后来郝为真将 此拳传于形意、八卦名家孙禄堂(1860—1933),孙取太极、形意、八卦之精华,融为一体,动作中 手多以抱球形而开合,步多形意拳的跟步,亦称开合太极拳或活步太极拳。它既包含了武式的特 点,又具形意、八卦意味,动作紧凑而稍具快慢相间,步活身灵,开合有致,被人称为孙式太极拳。 武、李、孙均有著作传世。

¥景&(〗825—1893),幼名李盾,清末温县赵堡镇陈辛庄村人,系陈氏太极拳第八代 传人。其师承陈清平,为“陈氏太极拳忽雷架”之创始人。

李景炎家境贫寒,在村中又是弱门小户。他自幼丧父,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将他养大,母 子二人相依为命。他受村中练拳习武之风的影响,从小便喜爱武术,常和村里年龄相仿的同伴, 跟在大人后边比画拳式。在其他同伴看来,只是好玩,过后便忘。而他小小年纪,却十分认真,加 之聪明过人,虽是照猫画虎,却也有几分相似。长到十几岁,见小时一起玩的伙伴们,不少人跟大 人们习武,好生羡慕,便整日缠着母亲,叫他找人说合,要拜陈姓人为师,学习太极拳。母亲虽然 爱子心切,想成全儿子志向,但又知陈氏祖上留下有规矩,拳术只传陈姓子孙。虽然陈长兴破例 收了杨露禅,但其他拳师谁能效仿得来?无奈儿子说得多了,她只得东磕头、西作揖,求陈氏拳师 收自己的儿子为徒。这事被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有本听说了。陈有本见李景炎生得聪明可爱,虽 未投师,可几招拳式打得似模似样。按他的心思,想让自己的徒弟陈清平收下李景炎,但陈清平 时已迁居赵堡,便让另一个跟自己学武的族弟收李景炎为徒。那族弟虽然心中不甚情愿,但由于 严师有命,只得点头。李景炎母亲听了,自然感激万分。于是她东挪西借,凑齐了拜师之礼,李景 炎这才正式开始学拳。而他母亲知道练拳费力气,一日三餐,不管稀稠,总是先让儿子吃饱,自己 剩多吃多、剩少吃少。如果不剩,便背着儿子煮点野菜充饥。一次,母亲煮野菜被他发现,母子二 人抱头痛哭一场。母亲安慰他道:“孩子,娘十几年来黄连水淹着心,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对得起你那死去的爹,为了李家不断根苗。只要你肯上进,娘便是一日三餐喝冷水,也强似 吃大鱼大肉。”

在母亲激励下,李景炎练拳更加上劲、用心,他人本身聪明,加之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没多 长时间,拳术便比师兄弟们高出一大截子,连师父都夸他身法中正大方、平正舒展、虚实分明、动 作灵便,但却不进一步教他。所以李景炎学了五年,只学了个一、二路拳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里,他发现师父每晚撵自己回家练拳,却在教师兄弟们练推手,立时心灰意冷,暗自抽泣。母亲问 明了原因,气愤中让他去找陈清平,拜陈清平为师。陈清平早就喜欢李景炎那股聪明劲和百折不 回的毅力,知他是个可造之才,又同情他自幼丧父,其母守寡养大他不易,有心收他,又怕犯江湖 禁忌。最后,以收他在自己家开的粮行里干杂工、挣钱养母为名,将他留下。从此,李景炎便白天 在粮行中干活,夜里跟陈清平练拳。他既有五年武功底子,练拳又十分刻苦,因此数年间,尽得陈 清平真传,功夫纯正,拳艺精绝。

李景炎出师回家后,一生以保镖、授徒为业,江湖同道均以“铁胳膊李盾”呼之。晚年,他精 研拳法,总结毕生技击精髓,博采诸家之长,又参照清版《灵台仪象志》等书,取其理为拳理所用, 对师传拳架从动作、身法、步法和练习方法及推手技巧诸方面进行再创造发展,从而创立了一套 风格迥异的陈氏太极拳新套路。因此拳在发劲阶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 动作则刚劲精巧,用力抖擞如颤抖,两脚挫碾震促嚓嚓有声,故俗称“陈氏太极拳忽雷(温县俗称 天上打雷叫响忽雷)架”,亦称圪颤架。忽雷架一套七十八势,由浅人深地分为一联、二圈、三身 转等十一层练法,内外兼修,以柔促刚。后经其子李火焰及弟子杨虎、张国栋等人广为传播,现全 国各地(其中尤以温县、武陟县、博爱县三县和台湾习者众)和美国均有传人。

陈赛(1849—1929 ),字品三,清末民初人,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人,系陈氏第十六世孙,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前清岁贡生,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陈氏太极拳理论家。

陈鑫的祖父陈有恒,叔祖陈有本,俱以家传太极拳出名。其父仲姓、叔季牲为孪生兄弟,他二 人学拳先从师于父有恒,后有恒因溺于洞庭湖,又受业于叔父有本,尽得家传太极拳神髓。后弟

 

兄二人因战功晋五品,二人坚辞不受,请回故里奉养老母,改封“武节将军骁骑尉”。

陈鑫是陈仲牲第三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五。自幼与兄陈垚从父学习家传太极拳,深明理法, 论及太极拳精妙入微。陈仲牲见他聪明灵慧,又善于动脑子,练拳时,每练一招一式,都要询问再 三,便命他弃武习文。陈鑫虽听父命,将精力转向读书,但读书之余,仍坚持练武,以至文武皆有 成就。文得岁贡生,武亦为佼佼者。二者相比其一生中文事成就巨大,有多种太极拳著作传世。

陈鑫在日常练武中,见不少父辈只教太极拳招式,却不讲其理,更不讲拳式之间的有机联系。 他问了多次,这些长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多了,便说:“老辈就是这样教的。”又见陈氏世 代习拳,名手辈出,但完整的太极拳著述甚少,这才体会到父亲当年叫自己弃武学文的良苦用心。 取得岁贡生后,他便立下研究拳论、拳法,著书立说阐发陈氏世代相传的太极拳理法的志向。

浏览1,5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