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由换击特殊攻击技法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突破形式束薄,力求自由 无羁。

一-李小龙

所谓特殊攻击技法,是指戴拳套竞技时,无法应用或者- 般为擂台规则禁止或限制的各类技法的统称,这些技法大都 以伤害、伤残对手为目的,不易控制或留手。因此.属自由搏击 自卫术技法范畴。主要包括:掌指攻击技、倒地固锁技、倒地攻 冇技、茅招。

一、掌指攻击技

掌指攻击技厲手法,是指以内外掌侧、掌底或指尖为力点 实施攻击的技法。此类技法具有推、砍、摔、劈、托和戳等多种 攻击效能。在冲击力上,虽逊于拳肘,但在攻击距离上占有手 指伸直的优势。且化掌为刀,戳指如剑,打击面积非常集中。以 之攻击各种狭小要害目标,如眼睛,其攻击效果远较拳脚效应 强烈。因此根据压强=力量/面积公式,可以得出攻击接觖面 积越小,则攻击力越集中,攻击力亦越大。拳谚所谓“拳没掌
能,挛没指能”,即为此意。但莩指手型结构承受力较弱,攻击 时应选择对手较柔软的要害为目标,而应避免攻击对手坚硬 部位。因此在技法运用上,’掌指技尤其是指法特别强调动作速 度和准确性,以果断突发为要。平时注意加强掌指插沙、戳纸 靶.劈竹桩等硬度练习。自由搏击掌指技主要有摔掌、手刀、底 掌和戤指四大基本技法。

(1)摔掌(摔手)

摔掌是中远距离攻击对手的快招手法,

以掌背和掌指为力点(图593〉.攻击对手正面 头面部或侧面太阳穴、耳根口标(有时亦攻击 对手腹部)。击中能使对手鼻酸流泪或轻度晕 眩,杀伤力虽小但效果颊大。能为任何攻击技 法运用创造条件。可用于主动攻击或防守反 缶。

图片79

摔掌和翻背掌的技理技法相同,动作时讲 图593

究以手肘为轴心,利用手腌弹性作用.象弹簧 -•样快出快收地弹击对手。因此,具有隐蔽、突然、快速自如的 优点。摔掌前后手均可运用,可原地摔击,也可展身摔击。动 作可大可小,攻击距离可远可近,机动性强。若细分,则有手心 向内.肘尖向下、向前上方正面摔击;手心向内,肘尖向外,水 乎侧摔(抽手)两种运用形式.(图594、595)为正面前上方 摔掌攻击技术图

图片80

(二)手刀

手刀就是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屈收的笮型。运用技法.因 其攻击手型形似刀刃所以得名。常用部位是:小指侧掌外沿部 分(图59S>和食指侧掌外沿部分(即背刀,运用较少)(图 597)。手刀有水平攻击(从外侧或从内侧攻击)、直线推击以及 由上向下劈;fi-三种动作路线。主要攻击目标为对手头颈部侧 面和i£面要害、肩部锁骨,背部脊椎等。手刀运动轨迹多呈弧 形,力量来源是腰部的回转和扭转手腕所产生的弹性,动作幅 度较大,攻击力强猛。准确运用能重创对方。实战中,多在其 它攻守技法配合下运用,是自由搏击主要杀伤对手的一种凌 厉技法。(图598、599)为按手挡开对手攻击,同时以外手刀打 反击对手太阳穴技术图。

图片81 图片82

(三)底掌

底掌攻击手型,是五指自然弯曲并拢竖掌,着力点在靠近 手腕的掌底根部(图600)。此处骨胳与肌肉结构厚实,所以底 掌〇1以全力攻击对手,而不须担心骨折,其攻击力之猛,时机 和打击目标准确的话,甚至能将对手腾空击出,很具实用价 值。底掌一般在中近距离.突然主动攻击或反击时运用,主要 攻击对手下颏、面部、侧面太阳穴、腮部和锁骨、心窝等目标。 在中距离,以底掌如直线般中线冲击,打击效果有过之而无不 及(图601)。近距离运用,亦可如上钩拳般,将手肘弯曲成直 龟,掌与大臂平行,由下向上短促爆发猛击对手下颏等目标. *倒对手易如反掌。底掌中距离运用时.是依靠转腰催肘之力 全力出击,或借对手前冲势能强化爆发冲力;而近距离底掌. 则以转腰挺身或搂手后拉对手合力为打击力来源。总的要领 如拳法般,要求运用时柔出刚发,讲究攻中有防和快出快收. 以及时机和距离的准确捕捉。

图片83

(四)戡指(插掌)

戳指是自由搏击重要的快招技法,不仅速度最快,也是攻 击距离最远的手法。远、中、近三种距离均可运用。戥指手型 如手刀一样,手指要伸直并拢,以除拇指和小指之外的其余三 指的尖端为攻击力点(图602),适用于攻击狭窄要害或柔软 部位。主要攻击目标以眼睛为首,因为一旦模糊对方双眼,无 异于瓦解了对手续战能力,其它如咽喉部、心窝、腹部神经丛、 软肋等亦为戳指重点攻击目标。

指要诀不在力道的大小,而在准确性和速度。

——李小龙

戮指运用机动性强,快如闪电,威胁力极大,可灵活应用 于各种场合,需认真加以研究和练习。(图603)为突袭对方眼 睛的戮指技术图。

图片84

二、倒地固锁技(攩拿)

自由搏击固锁技法,頋名思义,躭是通过擒拿固定,锁住 对方身体,使对方无法动作,以获取搏击胜利的技巧.包括站 立状态下的擒锁固定技法和倒地固锁技法两类,这里仅介绍 倒地固锁技。此种技法,其原理和作用就如中国武术之擒拿 术,但又有一定区别,即倒地固锁技是在摔倒对方后连续运 用,或是在击倒对方后,相机运用的技法,以完全控制逼迫对 方认输为最终目的。因此t应将之视为摔法的延伸技术,结合 起来训练和应用。自由搏击固锁技法是中国擒拿术、日本古柔 术、柔道、合气道以及国际摔跤和东欧喿勃术的结晶。主要包 括主躯干固锒法、上肢固镇法和下肢固锁法。

(--)固锁技法基本原理

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轴,以肌肉的收缩为 动力,在神经支配下所形成的,有其特定运动方式和规律。由 于人体肢体运动不是某单一关节骨杠杆的运动,而是相邻关节巧至全身的运动。因此它是以-种传递式的链运动系统出 现,整个人体运动链,主要是由(1)主躯干运动链子系统》(2) 上肢运动链子系统(左右)(3)下肢运动链子系统(左右)构成的大运动锌系统(图604)

图片85

二、主躯干固锁技

人体运动链相邻关节之相支持补允乂 相制约,依 其相互的运动关系,依次产生效应性运动,形成人体肢体的各 种复杂运动.但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关节,其运动形式、运动 幅度都是一定的,均受其所处位置和生理结构所限定。简 之,运动链系统各关节(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运动自由度。因此 当对对方运动链子系统某一关节(环节)实施固锁时,其相邻 关节(尤其是近躯干的上端关节)必会产生效应性运动(比如 以“金丝缠腕”手法将对手腕关节向内旋时,则其在小背必会 同时产生内旋和肘关节外展的效应性运动。)如此让其继续运 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即使其在一个方向上,运动到其生理结构允许的最大运动极限位置时(反关节状态),不但该关节失 去自由度,还会因连锁反应,同时限制(制约)相邻关节(环 节 >,乃至整个运动链系统的运动自由度,形成锁定效应。这里 仍以“金丝缠腕”擒锁技术为例:在对对手腕关节实施内旋时, 利用其效应性运动,可在对手腕关节极度外展同时,使其肘、 肩关节受到向下压力,井使其平屈肘,大小臂夹角在1〇(^至 140°之间。这样不但可同时锁定肘、肩关节,锁定整个上肢运 动链,而且还可通过肩关节和上肢带动锁定对手主躯干运动 链,从而造成完全擒锁。自由搏击固锁法,就是依据关节的运 动特点,运动链的自由度和锁定效应规律,采用合理技法,利 用杠杆和合力破分力的力学原理,巧妙而省力地控制对手整 个身体运动自由度和肢体运动自由度,以局部控制全身,造成 固锁状态的攻击技法。因此学习固锁法,不仅要掌握各运动链 子系统中各主要关节的生理解剖结构、薄弱环节、运动特点和 运动幅度,还必须了解掌握其运杂链系统中相邻关节的效应 性运动和锁定效应特征。即必须了解当对某一关节实旌固锁 (擒拿)时,其相邻关节会产生怎样的效应性运动。将其控制于 何种位置时,能将其主要相邻关节全部锁定,最终实现整个运 动链系统的锁定。对此不妨以自己肢体为例,悉心体会其中固 锁机理、固锁部位和用力方向,洞悉各种基本固锁状态和效 果•以为学习基本技术,以及固锁技术与踢打摔技术的合成. 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搏击者掌握了运动链子系统各 主要关节的基本固锁状态及其机理,也就掌握了固锁技法(擒 拿〉的技术核心。由此再学习基本的技法,不仅能寧牟功倍地 迅速牮握,亦有助于胸有成竹.随心所欲地在自由搏击中变通 运用。

主躯干运动链子系统是由头、颈、躯干(胸腹)组成,以脊 柱相连接的人体主干。它是人体生命系统和运动系统的主体 部分,其它运动链子系统均是以它为基础,并围绕它进行生命 活动和运动。

主躯干运动链子系统本身有较大幅度运动能力的只有颈 椎和腰椎,故而对头颈和腰椎的旋拧锁扣,是自由搏击固锁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头颈的固锁,因手力明显强于颈 力,加上体重的配合更能直接造成对对手运动链系统的控制, 并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严肃看待。施技时必须注意动作 程度,以及运用场合。一般,对头颈榷锁有两种基本手段,通过 这些手段可形成基本固锁状态:其一是将对方头颈向前或向 后扳拉或左右旋拧到一定程度,迫使无法动作;其二是以单手 或双手肘臂箍锁颈部,使对手无法解脱并感到难受。具体运用 时,还必须注意用力方向,配合双脚的缠制或利用体重,限制 对方躯干自由度,以及防止对手翻身或屈膝提腿的顶踢反击, 才能成功。这就要求施技必须顺势、果断、准确、快速、有力,这 对任何固锁技都是相同的。基本头颈锁法有前扳颈固锁法(图 605)、后扳颈固锁法(图606>、左右旋拧固锁法(图607),以及 腋下箍颈锁<图6〇8>、杠杆箍颈锁(图609)、背后箍颈镄(图 610)数种基本运用形式。

图片87 图片86

(三)上肢固锁技

上肢运动链子系统是人体运动功能最多、最活跃、最灵 活、运动幅度最大的运动链子系统,是搏击中攻防主要环节。 因此,对上肢运动链子系统的控制,擒锁有决定性的作用,是 固锁法中运用技术最多且最常用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肩 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固锁术。

1_肩关节固锁技

肩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有三个运动轴。手臂可绕之作 前后转动、左右转动及垂直旋转的动作,是人体最灵活的关 节,也是稳固性较差的一个关节。要固定住肩关节,必须同时 在肩关节两个运动轴上作擒锁。运用技法多样,手法各异,究 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反别手臂的动作,使手臂反别至锁定位置, 即可控制住对手。

2.肘关节固锁技

肘关节构造相对比较复杂,属上肢中枢关节„控制了肘关 节.可最大限度地控制上肢运动自由度,因此,对上肢运动链 子系统的擒锁,多半是通过对肘部锁定实现的。其它针对肩、 腕、指的擒锁技法,也必须利用效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同时 锁定肘关节,才能真正形成固锁状态。由于肘关节只能敝屈伸 运动,后伸角度极小,因而肘部的内收外展,实质上是依靠肩 关节的运动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锁肘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肩 关节活动范围的支持柯补充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肘关节 的锁定,就意味着肘、关节的共同锁定。同时,锁时还要首先 控制t肢运动链的游离端(手、'寧、腕>,使之产生效应性运动, 形成有利谀肘的姿势,故屮国擒拿有“擒必锁手,看肩锁全身”的精辟总结,这在训练时不妨认真体会。对肘关节的擒锁 固定.动作有两大类:其一为肘关节伸直时使用反别力童控制; 其二是曲肘将肘关节外拥或内旋,形成锁定。基本锁肘手法如 (图 611、612、613、164)。

图片88

腕关节固锁技

腕关节由桡腕关节与腕骨间关节组成,能完成腕部屈、 伸、内收外展和环转活动。因腕关节属上肢关节链游离端,它 的运动幅度和范围,得到上肢运动链其它关节的支持,因此其 活动范围最大。根据上肢运动链玫应性运动和锁定效应原理, 锁腕同时必须锁肘,进而锁定肩关节方能真正造成擒锁。因此锁腕动作常常配合其它关节擒锁技法运用,形成组合固锁动作。基本手法如(图615、616、617)。

图片89

(四)下肢固锁技

人体下肢运动链子系统有髋、膝、踝三大关节,是搏击者 人体转移变化,保持运动稳定平*的基础,具有骨胳粗大、肌 肉发达、力量大,稳定性大于灵活性的结构特征。因此直接对 下肢运动链子系统*用固锁技法难度较大,可运用技法亦相 对较少。其中,髋关节和膝关节,特别是髋关节,瘥人体最坚固 关节之一,力量大,关节韧性强。欲直接旛力于髋、臃关节,进 行固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下肢固锁技£赛针对处于整个下肢运动链子系统末端,韧带脆弱,只有一个运动轴,足的运动 范围小的踝关节,实施肘臂腋夹反别,利用力臂原理和效应性 运动及锁定规律,造成整个下肢运动链子系统乃至全身运动 链的锁定。因此,下肢固锁技法主要有踝关节固锁技和踝、膝 关节组合固锁技两大类。基本手法动作如(图618、619、620、 621,622)

图片90 图片91

三、倒地攻击技

倒地攻击技,就是在摔倒或击倒对方后,对对手继续施以 踢打攻击的技法,其目的旨在彻底解除对手战斗力。此种技法 同其它特殊技法一样,是完全着眼实战的自由搏击整体攻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速战速决的对敌斗争中最具实际意义。因 此,平时训练就要结合摔法使此种攻击成为一种本能。自由搏 击倒地攻击技包括两种形式:其是在对手倒地后,立即根据 对手倒地方向,位置,顺势以拳、肘、脚、膝之任一攻击手>,在 站立或半蹲情况下,紧随击打对手身体要害的技法》其二是在 摔倒或击倒对手后,顺势倒下或顺势下倒,借助体重压打或同 时辅以肘、膝、矣击攻击的技法。倒地攻击杀伤力很强,运用成 功可以结束战斗。但这些危险动作在训练或比赛中只能点到 为止。

(一)第一种形式典型技巧

拳打

实战中,甲以勾踢摔将乙向侧前仰面摔出。同时,甲速跪 步向"F直拳栽击乙头面、心窝、腹肋等目标。(图623,624)

头击

实战中,甲挟腰别摔将乙仰面从侧面摔出,不停,甲借势 跪地,以头部前额部,猛击对手头面目标。(图625、626)必 要时,可随势采取固锁控制。

图片93 图片92 图片95 图片94

(二)第二种形式典型技法

前倒肘击

实战中,甲接腿后扫将乙仰面朝侧前摔跌。不停,甲顺势 跟随乙向前倒,同时横肘砸击乙头颈各部要害(图627、628), 必要时可顺势予以固锁制服。

前倒膝

实战中,甲接腿抬转将乙仰面从侧方摔出。不停.甲顺势 俯卧前倒,屈膝顶撞乙头面、躯干各要害目标(图629、630)

有必要可继续固锁制脤。

图片97 图片96

四、茅招 自由搏击茅招是指为战胜对手,除常规的擊打脚踢之外

的任何攻击手段。运用一切手段(或方法)为制胜脤务是茅招 的运用原则,因此茅招厲自由搏击防身自卫术技法范畴。主要 包括:头击法、掐抓法、其它应急招术。

(-)头击法

以头部作为武器攻击,可谓是人类最原始的攻击方法。虽 然在自由搏击擂台上看不到此种攻击技术,但是在规则放开 或自卫时突然运用,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地好。因为:其一头 部额骨很硬,且能配合蹬腿、直腰的顶撞力发动,威力很大。如 果同时以双手抓住对手两肩,或攀住对手脖颈头击则威力更 大。其二是头击最适宜近距离运用,在双方隔得很近,而一般 注意力又不在其上的情形下,发动头击就显得非常隐蔽和怏 速,对手常常反应不及。但头部本身属要害部位,不适宜进行 极端的训练。在攻击时,就必须讲究攻击部位,头击最有效的 攻击目标是对手面部和太阳穴。若攻击其他部位,如腹部,头 击动作幅度就显得较大,亦难以自护,对于时机的选择就非常 严格。另外,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头部四周都能用于攻击,但 一般人不要用头顶去撞击;二是运用头击时,舌头要抵住上 顎,以免动作时合齿误伤。自卫场合,头击运用最多的情况,是 对手从后缠抱时,直接低头后摆反击对手面部的头击法。在面 对面的较量时,则多是在近距离,溥击者主动上前进身运用头 击,或在被动不利情况下,在突然的防守反击中用上。可分为 前、后、左、右四种头击动作,常见基本用法如拉肩前下头击法 (图631)、侧斜上头击法(图632)

图片98

(二)摇抓法

就是以手指力量,掐、插、抓、拿对手关节筋脉经穴,神经 密集点,如眼窝、咽喉.牙腮、头发、肘窝、裆部等要害,使对手 因剧烈疼痛而受制的方法。是搏击者在近距离的防身自卫中, 以小胜大,解围脱困或控制对手的妙法。运用时,要求动作果 断.掐抓部位要准确,某些掐抓法若要成功,手指还需相当力 置才行。在掐抓住对手同时,亦可配合其它攻击来加强效果。 不过,掐抓法一般伤害性较大,运用时必须有分寸,必须明了 施招后果,区分运用场合,这是必须重视的。掐抓法基本方法 如:掐喉攻击(图633)、抓发顶膝(图634)等。

图片99

(三)貝它应急招法

也就是不择手段法,除前述之方法外,还要能充分运用人 体可利用部位来反击、解脱,以使危险之境得以缓解。比如嘴 咬法,在与敌手扭斗不支时,顺势咬住对方的耳朵、手指等,或 最靠近嘴的部位,能咬就咬,通过咬来寻求一切机会。其实际 含义就是,当人处在危急状态时,应不颃一切去战斗,而不能 囿于某-固定模式,以使求生制胜之本能<手段)发:挥到极至。 这亦是广义上的自由搏击的根本要求和象征,也是自由搏击 产生于人类的最原始的动机。

第五章自由换击攻防实战

一、主动攻击技法

(_)单一直接攻击法

单一直接攻击法,是指运用单招直接攻击目标的战术方 式。单一直接攻击是广泛被采用的、最基本的攻击战术打法, 通常是采取自己最习愼的手法或脚法快招,选准目标,以最直 接最接近的路径来*打对手.

单一直接攻击包括决定-进入攻击距离—攻击,其间没 有任何虚招掩护,是一种在对手反应之前攻击对手的快招攻 击打法。共成功取决于三个因素:(1)隐齩地进入最理想的攻 击位置“2)选准时机!(3)选准攻击目标,快速直接地出招攻 击。

甲乙中距离对峙(甲表情自然,身体放松,拳头微微晃 动着).乙注意力分散(图635);甲拳先于脚出,傷发起势猛进 步,前手长直拳无预示直接攻击乙上段.(图636)

图片101 图片100

甲乙远距对峙(图637),甲前脚滑出一步,成侧向戒备 势对敌(同时表情自然.身体放松,观察对手反应),乙后脚后 撤一步(图638);甲趁机疾步逼近,前膝抬起。此时乙继续后 撤(图639);甲在乙后撤中放髋侧蹐击中乙中段。(图640)

图片103 图片104 图片102


  • 甲乙中距对峙(图641);苧后脚变角度右侧前方斜进, 进入乙外侧,乙稍侧身监察甲动(图642)»甲紧接上动,前脚 右侧前方变角度快速切进同时,后手中段直拳攻击乙方。(图


643)

图642

(二)组合攻击法

组合攻击法是自由搏击第二种最基本的攻击方式,无论 用于攻击或反击均较普遍。其中“一发三连”是自由搏击组合 攻击法的要诀,其意是指每逢发招攻击时,一招击出,心中必 有连续两招再攻的意识和准备。这样一 a前招打乱对手阵脚, 后续攻势就能及时扩大战果;若对手对前招予以反击,则搏击 者可寓防于攻,倚仗主动气势,以攻止攻,牵制其势。因此,如

 

果对抗中能很好地发挥组合攻击,就会非常奏效。

组合攻击法通常不止攻击一个目标,它可以单纯由拳法 和脚法组成,也可将幸打、肘击、膝顶、脚踢、摔打和头撞混合 运用,因此,全面而良好的身体技巧是准磡有力地完成组合攻 击的保证。进行组合攻击,一般多以易发易收的前侧快招拳法 或脚法带动,如前手刺(直)拳、翮背拳、前腿倒弹踢、前踢、侧 踹等,这样容易控制动作,迫使对手招架,可起到良好的先导 效果t另外,组合攻击还必须特别注意乎衡和节奏,以保证迅 速而又连贯不断地做好每一动作.

1.基础组合攻击法

从自由搏击实践来看,组合攻击一般以二到三个技法连 击为最佳。动作越多或技术结构越复杂,攻势就越不易控制, 遭到对手反击的可能性就越大

(1)手法组合

甲滑步前手刺拳击上段/变龟度斜进后手中段直拳重击,(图 644、645)

甲猛进步后手直拳击上段/滑步前手上勾拳击中段。 (图 646,647)

图片105 图片107 图片108 图片106

甲滑步前手刺拳Oi-乙1.段f-fi;拳击上段。 648、649)

甲滑步前手剌拳击上段/前手翮背拳击上段/进步后手 摆肘击上段。(图650、651、652)

图片109

腿法组合

前腿前踢下段八落地或不落地)前腿弹踢上段。(图653.654)

前腿中段侧踢/后腿横扫踢。(图655、656)

前腿下段割踢/后腿旋踢。(图657、658)

进步后腿前冲膝击中段/化膝为正蹬击中段或下段/前 腿割踢下段。(图659、660、661)

图片110 图片111 图片113 图片112

手法先导,腿法K合

前手直拳击上段/垫步前踢中段。(图67]、672)

前手翻背拳击上段/前手迅势下撩拳击下段/貼身后蹬 击中段。(图 673、674,675)

前手平勾拳击上段/勾颈膝撞中段。(图677)

图片115 图片116 图片114

紧随连续攻击法(闪电追击法)

在不少的比武或竞赛场合.都不难发现这样--个现象,就 是一旦对手撤离开攻击者的攻击范围,攻击者的攻势就会停 顿,或者想继续紧随击打,但步法和攻右动作却协调不起来。 这个现象很普遍,反映了不少搏击者紧随连续攻击能力的欠 缺,这往往使他们失去一举击溃对手的良机。因此,现代自由 搏击就非常重视此神紧随连续攻击法的训练。紧随连续攻击 法最主要的攻击方式是**三步拳击法”,即紧随对手退却速度, 不停顿连续上步利用沉稳而凌厉的拳法猛攻对手,以求迅速 击倒对方。因此种拳法猛击多以三次组合为主,所以称“三步 拳缶法'拳击组合完成后,倘辅以后腿前踢.横扫踢亦很奏 效。训练时,不妨重点加以研习体验。

后脚割踢下段/垫步侧踹中段/前落步翻背拳击段/ 原地后脚正蹬中段/前落步后手直拳击中_h段/原地后脚前踢 中段/转身旋踢攻上段。(图 678、679、680、681、682、683、684、 685)

图片118 图片117

“三步拳击”一一滑步前手直拳击上段/后脚(右脚)前 上步后手(右拳)翻背拳击上段/后脚(左脚)上步后手(左拳) 直拳重击上段/原地后手(右拳)直拳连续重击上段。(图686、 687.688,689,690)

图片120 图片119

3.真假变招攻击法

在自由搏击中,对付防御严密,动作快速,实力相当的对 手,采用直接单一的攻击往往是无法奏效的。因此,欲攻破势 均力敌对手的防线,必须采用渐进间接攻击法。此战法的基本 思想是:利用一切能吸引、分散或扰乱对手注意力的方法,先 玻坏对手自然反应规律,然后乘隙以攻。即发动攻击时,并不 直接攻击欲攻击目标点A,而是先用能掩盖自我攻击意图的 佯攻假动作或其它手段,诱使对手注意力从点A移到点B,

图片121

然后在对手身体与心理上均偏向点B,无法及时应变时,瞬间 变招,随机选用适宜的真实招法从容攻击点A。因此,渐进间 接攻击法必然包含了一记(或两记、三记)佯攻假动作与一记 (或数记〉货真价实的攻击。

<1)手法真假变招

前手醏背拳佯攻上段/垫步前脚侧踢中段。(图691、692)

前手刺拳佯攻上段/后脚截踢下段。(图693、694)

前手剌拳佯攻上段/后手重拳佯攻中段/进步前手直拳 实击上段。(图695、696、697)

进步前手拥背拳快击上段/前手翻背拳(击出一半稍停)佯攻/前手翻背拳继续突击上段。(图698、699、700)

图片122 图片123 图片125 图片124

(2>隧法真假变招

垫步提前膝眼视下段佯作低段侧踢/突然转作前脚上 段侧踢攻击。(图701、702)

快速进步提前膝佯作中段侧弹踢/突然转为前脚逆勾 踢攻击上段。(图703、704、705)

③进步后腿前提膝佯作前踢/落步后手直拳突击上段/前手平勾拳连击上.段。(图706、707、708)

图片129 图片127 图片126 图片128

手腿配合俘攻

前腿截踢佯攻/落步翩背拳虚击/后脚正瞪中段重击。(图709,710.711)

图片130

扃部假动作运用

身体左转配合右肩倾斜前压,佯作出拳欺敌防上/身体 突然后仰变前腿内割踢下段。(图712、713)

前腿屈膝上体前倾假动作佯击上段/转体后手重拳佯 击中段/突变猛进拥背拳实打上段。(图714、715、716)

图片131 图片133 图片132

(5)臀部极动作运用

重心稍靠后剧烈转动臀部造成转身攻击假象/顺势垫 步中段前腿侧踹攻击。(图717、718)

转臀提膝佯作下段踢击/顺势侧落步后脚旋踢攻击上段。(图 719、720)

图片134 图片136 图片135

(三)制动攻击法(控制攻击法)

自由搏击制动攻击法,是指采取一种暂时固定对手手. 臂、腿或躯干的技巧.控制或阻止对手可能的任何反击,以保 证攻击者移动及攻击更加自如有效的攻防兼备的高级攻击方 式。制动攻击法没有固定的招法,要求与对方接手后,根据对 手力量的情况,使用相应的方法,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变。

自由搏击制动攻击法严格地讲,包括牵发锁腕、箍颈、踩 脚、抓衣或其它一切能使对手攻击武器失效的方法。可广泛运 用于擂台搏击或街头巷战、自卫各种场合。

在中、远距离搏击时运用此法,要求以敏捷的身法、灵活 的移步快速接近对手,以进入其范围内.并配合轻快自然的引 手攻击诱使对手做出动幅过大的格挡防御,然后趁势缠结抓 压对手手臂,予以制动并加以凌苈攻击。

滑步前手翮背拳引手佯攻(对手伸臂格挡)/前手反腕 搂抓压带对方防守手臂,中段侧蹐攻击。(图721、722、723)

图片138 图片137 图片140 图片139

滑步前手直拳引手(对手格挡>/前手搂抓下压外带其 防守手臂,同时后手直拳击上段。(图724、725、726>

@(对手前手位置较低)坫进步前手成掌向下按压对方+ 臂/同时搂带后手直拳重击,(图727、728)

前手直拳引手攻击中段(对手下截格挡)/后手按压对 手防御臂同时前手直拳攻击上段。(图729、730)

图片141 图片142

后手掌拍压对手前臂同时后腿割踢下段/顺势侧落步 前手掌推按对手前肩,后手配合阻挠、按压对手前臂/前腿快

速侧弹踢(横扫踢)对手上段。(图731、732、733)

图片143

二、全面防御技法

(一)防御的原理

防御的目的是为了不被对手击中,并为反击创造有利条 件^在拳脚齐飞,立体进攻的现代自由搏击中,培养全面紧凑、 无隙可击的防御能力可谓是自由搏击者的首要任务之一。仟 何人都会靠近攻击对手,但要很好地避开打击,则需相当技 巧•■欲成为优秀的自由搏*者,不仅要有威力巨大的攻击武 器,还必须要有良好的防御能力,并要形成--个好的坚固的防 御体系,这无论对于竞赛及自卫均具现实意义。

自由搏击防御技术不仅在扼制对手锐利攻击、挫伤对手 锐气上起决定作用,技术本身具有攻击性亦是其一大特征。自 由搏击防御技术的要点,同其整体风格一样,追求自然、简洁、 实效,以最大限度提高攻防转换效率。

对f任何搏*者来讲,获得高超的防御技能,建立自我防

 

御体系都离不开=.个方面的要素“1)对防御概念及其防 本原理的洞悉;(2)准确的制察和判断力:(3)熟练而正确的防 _技术《

I."四区三线”防梅体系

付抗中,防御变化莫测的攻击确非易#,但自由搏击防御 仍有-•定规律可循,冇特定的原理可依。因为己欲攻彼之11 标,亦为彼攻己之针对。从拳脚肘膝攻击用力方向h.来#,ff: 何攻击无非是直线的t、中.T段攻击和侧向的左右方向商低 不同的攻缶。据此,就可以划分出人体防御的基本层次和区 域:自由搏击有“四区H线”的重要防ft概念和基本原理。

闪区:即将人体戒备势防御面(或攻击面〉按左占面丨•. F 创分成四个防御(或反击〉K域。(图734)戒备势•前侧之 外K、低外区”和行侧“商内R、低内K”

图片144

三线:即将人体戒备势由前到后划分出三道虚设的防御 线。第--道防御线贯穿搏击者舫手脚 > 第二道防祺线则尻穿酚 肩、前肘、前腿并包括后手、后腿部位在内;第三道防御线则以 人体中线为准则划分为防御虚线,概指内围近战时防御范围 和基本部位.是在前两道防御线无法作用时的最后一道防御线.(图735)

图片145

将人体h、中、F三盘与“四区三线”概念相融合.就形成 了自由搏击立体防御体系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自由搏击防 梅武器(包括手、腿、肩等灵活和抗击部位)防御范围及最经济 合理防御分工就很明确。-般来说,上盘主要以手(肘)臂防 御,其中又以手防正中、肘护两侧;下盘以脚(膝〉防御,其中以 大腿和膝护上«和裆部,以小腿和脚防护膝下部'位;中盘则采 取手腿并防。对于来自左右方向的攻击,简易有效的方法是尽 董采用同侧分工防御,即前侧手(腿)负责身体正中和高低外 区一侧90°范围的防御,而后手(腿)负责身体正中和高低内 区一侧90°范围的防御,对方的攻击如在体侧超过了 90°范 围,则配合转腰或移步增加有效防御幅度。这就是自由搏击所 谓“同侧防御w原理。同侧防梅可以锻炼搏击者双手(腿〉格挡 防御能力,也能有效地减少防御时手忙脚乱的状况。而在纵深 防御分工上,则以第-道防御线负责中、远距离的后发先制的 封阻防御和截击;第二道防御线则负责中距和中近距上的攻 击防御;第£道防御线负责内围近战的防御和貼身周旋。实际 操作时.搏击者倘善用第一道防御线,则可以攻为守,制敌机 先,若形势所需,则相应启用第二或第三防御线,消解攻击,促 进反如此自然而然,层次分明,层层把关,简捷高效。

2.防御八大原则

始终从容冷静和谨慎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洞察对方动 向和招数,鉴别真伪,才能在对手拳脚横飞之下,泰然处之,自 然流畅地做出防御动作,并乘隙有力地反击。

防御动作必须经济高效,换言之,防御时任何过分的 动作都会使自身暴露,且费时耗力,不利回防和反击。所以,防 御时动作幅度要恰到好处,移动距离要适当,只要足以使攻击 偏离身体或控制住对手即可。这里,截拳道有关重要法则在自 由搏击中得到很好运用:

中线原理:无论何时,搏击者前手和前臂要始终保持在 对方的中心线上,亦即拳头经常要保持在双方葬子的连线上。 其作用在于,在中线要害设置障碍,迫使对手攻击在此外围。 同时,中线上的手臂向左向右均可以最短距离的移动进行高

效防御。

四方防御原理和钳肘原理:亦即以手防御时,要以肘部 为中心,肘儿乎不动,仅用手和臂的动作来完成动作,要求上 不过眼.下不过裆,左右不过肩,使防御动作始终处在以此为 标准构成的四方形面积内,以发挥“出手快,收手快”高速简捷 搏击的作用,并起到增加肘底劲,不易被对手擒拿,减少攻击 面,强化貼身攻击威力的效果.

图片146

防御时机要准.,般足对攻势已发未到无法变化 时防御最佳。这可以防止上对方佯攻欺骗之当,亦可防敌变 化,

防御动作转换要快。在自由搏击中,攻击往往是连续 不断的,若一时无法反击,则连续防御时,动作变招要快,防铒 面要人,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而强烈的反击意识更要保持,

必须懂得双手、双腿的配合防御。自由搏击时,多样化 的武器和拳脚立体攻击方式决定了搏击者必须采用多样化、 手脚配合、立体综合性的防御手段,以保证防御的严密稳固。 若仪用身体某-肢节或较单调技法防御•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忙脚乱的情况。

(6)要随时保持戒备势,自由搏击戒备势本身就是最安全 的防御姿势.无论攻击及防御前后,都必须保持或及时恢坟戒 备势.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运用防御技术后.要有立即反击的 意i只< N时,与对手对峙时,要不断展开步法移动,不给对手固 定H标,并伺机攻击。

浏览1,90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