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36图片137 图片138 图片139 图片140 图片141 图片142 图片143

国肋

极肘中的“极”字同“搐”,粤语音为“岌”。极肘与批肘比较而 言,也是以身体扭转带动手肘进行攻击的近身利器,不同之处在于极

肘攻击时,肘部贴近耳朵从上向下撞(盖)出,其运动的路线更加接 近自上到下的纵向直线轨迹,攻击到位时肘尖撞至心窝处手背贴胸。

图2-257-260与图2-262~265分别示范了左、右极肘技法,其中图2-261 为左极肘动作到位时换角度拍摄照片。

跪肘

跪肘,顾名思义就是用手肘包括前臂尺骨如同“屈膝下跪” 一样 的动作来打击对手。同样,跪肘的施也离不开身体扭转的配合,但其 运动轨迹介于批肘与极肘之间,大约以斜向45度角准,攻击到位时施 技手前臂交叉至身前。图2-266~269与图2-271~274分别示范了左、右 跪肘技法,其中图2-270为左跪肘动作到位时换角度拍摄照片。头颈、 锁骨与胸肋都属于跪肘的“砍杀”目标之列。

在泳春武库中肘技是其中最具威力的近战利器,如果运用得当时 机合理,往往可以起到一肘定输赢的效果。然而须要注意的是,格斗 对战手脚长肩肘短,所以一定要在近距离打斗范畴中正确实施,否则 肘法的运用会适得其反。

图片144 图片145 图片146 图片147 图片148








第九节直撑腿与侧撑腿

 

众所周知,泳春功夫素以手法著称,因而有许多门外之人就忽视 了泳春腿法的存在,或者说这些人认定泳春拳的腿法与手法等比较起 来根本就是无足轻重。这是对泳春拳的一种误解。泳春拳不但有腿法 存在,而且其腿法独具下盘起腿而上盘不动的特色区别于其他功夫体 系的腿技法。由于其出腿隐秘,泳春腿法更有“无影腿”之称。

相对传统泳春的踢技,李式泳春拳的踢技与其有所不同。

传统泳春的踢技多为原地定步撑腿起踢,身形没有变化。李系泳 春拳的踢技则多为动步撑腿起脚即攻击足首先向攻击方向移动半步, 直撑足随即跟进到原来攻击所在的位置,然后才是攻击足的出击。李 氏这种动步出腿方式一直保持到截拳道的创立再也没改变。

传统泳春的踢技多为自然撑腿起踢击,即不刻意强调攻击腿膝关 节上抬以及大小腿的叠加。然而李小龙在后期传授他的李系泳春拳时 候虽然不强调攻击腿大小腿的叠加,但对提膝却加强了重视。

李系泳春拳踢技的这些突出之处,可以从严镜海所示范的《泳春 功夫》一书的腿法中得到充分证明。图2-275~278、图2-279-282与图 2-283-287分别为李小龙亲传弟子严镜海所示范的高位直撑腿、中位直 撑腿与侧下撑腿。

传统泳春的直撑腿也叫中线正身腿,李小龙称其为直挑腿,它是 泳春拳最常见的腿法,由正身桩手姿势起或由侧身桩手姿势开始,直 接启动攻击足自然向前上直线踢出。攻击到位时,撑出的腿勿须过高, 以不过腰为宜。这种腿法既可以用做攻击对方之用,也可以用于截击 对手的前进或踢击。

传统泳春的侧撑腿也称横撑腿,这种腿法主要用在对抗侧面来敌 上,在自身没有时间与空间扭转到身体正面对敌的情况下,可以直接 启动攻击足自然向体侧直线踢出,攻击到位时,撑出的腿勿须过高, 以低于支承足膝关节为宜。

图片149 (1) 图片150 (1) 图片151 (1) 图片152 (1) 图片153 (1) 图片154 (1) 图片155 (1) 图片156 (1) 图片157 (1)

图片158







第十节攀颈手与圈步配合使用

 

攀颈手

攀颈手是排在泳春木人桩套路中最开始的技法,动作示范见第五 章第一节。简单地说,攀颈手就是用一只手拉控住对手的脖子后向自 己身体方向使劲拽,其目的就是让对手头重脚轻进而令其失衡。虽然 另外那只手会配合与协助攀颈手拉拽对手,但是这两个力基本上都是 施加到对手中、上盘的同向力,一旦对手有所准备就很容易抗衡住对 其重心的撼动。

圈步

在泳春功夫中圈步也叫圈脚,还叫措步。圈者即指脚画圆圈,更 具体地讲就是一只脚贴地面,在身前从内门向外门划圈在身后由外门 向内门。图2-288-292与图2-293-297分别示范了左、右圈脚技法。» 步其意是指将自已的脚圈入到对手的马步之内。圈步、圈脚象形,® 步取意。

图片159 图片160 图片161 图片162

圈步与攀颈手配合使用则从根本上解决掉了 攀颈手单独使用易为对手所抵制的这一难题。这 是因为攀颈手的拉头与圈步外拌对手下盘,是同 时施加到对手上下盘的两个在不同方向甚至是方 向相反的力,对手在对抗多项力时容易顾此失 彼。图2-298所示为奥克兰严镜海在木人桩上练 习圈步与攀颈手的配合。在运用攀手颈与圈手配 合使用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一旦得手就应该先 于对手发力,否则对手发力在前,吃亏的只能是 自己,因为得手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对等,即 自己得手同时也意味着对手得手。

 

 

 

第三章

套小念头训练

 

 

 

 

 

 

 

 

小念头拳套是春功夫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套路。打一个比方, 如果把学练泳春拳当作学习唱歌谱曲的话,小念头就相当于“哆来咪 发梭拉西” 7个音符。小念头没练好,那么也就更不用说能练好泳春拳 了。正所谓“念头不正,终生不正”。小念头如是的基本和重要,所以 也就有了 “学好小念头,就等于学会了一半泳春拳”的说法。

泳春拳谚中有“念头主手”之说。实际上,小念头套路几乎包含 了泳春功夫中所有的攻防手法,从泳春的骨干拳法日字冲捶、侧面攻 击的拂手,到正面的摊手、膀手、伏手、搜手等各式的手法,乃至于 兼顾手腕灵活度、坚韧性锻炼及用于排外抢内、夺势抢角的圈手,在 小念头的练习中都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倘若实践者长期练习小念头, 那么肯定会发现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已经熟练了泳春拳所有的主体手法 动作。

此外,小念头也含括了泳春拳的大量实战理念,如朝面追形、守 中用中、“不动肘”等的攻防原理与法则。因为小念头没有步法,整 套拳是站在原地打的,而且全部都是二字措羊马站立的正面朝前动作, 所以实践者就不得不习惯泳春拳的正面对敌形态,同时长期扎二字拊 羊马也是对腰、腿力的一种培养。再则,小念头绝大多数的动作都严 格遵循中线原则、以肘底为力源去运作,长期坚持正确的小念头练习 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泳春拳手实战的基础功力。

练习小念头时,很重要的一点要求是应该做到全身的松而不懈, 即全身绝对不能过于绷紧或过于松懈。事实上小念头最好是放慢速度 进行练习,特别是“一摊三伏手”这组小念头的灵魂动作,更要缓慢、 松沉地去完成。松与慢是练习小念头的要决所在,这里的慢与松是相 互作用的。只有打得慢,才能领会调息和发劲方法;只有打拳时全身 肌肉放松,才能领会到如何真正地打出那种爆发之劲。通过以松慢为 训练原则的小念头练习,就能逐渐培养出泳春拳外松内紧、由外透内 的劲力来。相反,如果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把身体的肌肉一直绷得紧 紧的,就会产生束力(约束肌肉发力)。绷紧肌肉打拳给别人的感觉似 是用了很大力量,然而这样的练习方式却是把更多的内力消耗在自身 肌肉间的对抗上了,根本无益于出拳的速度与力量。

下面我们把小念头整个拳套分划成三个小节进行简要地示范。特 别说明,拳套中的不同招式的收拳动作诸如滚手、圈手等都归结到这 个招式上,而不再分开来另外进行解说。

(本章动作示范:张杰师傅)

第一节 从二字措羊马到“一摊三伏” i

二字措羊马(图3-1-4) 一交叉摊手(图3-5)—交叉携手(图3- 5~9) 左日字冲拳(图3-10~16) 一右日字冲拳(图3-17~23)—左手 “一摊三伏”(图3-24~45) 左手拍手正掌(图3-46-53)—右手“一 摊三伏”(图3-54-75) 一右手拍手正掌(图3-76-82)0

图片163 (1) 图片164 (1) 图片165 (1) 图片166 (1) 图片167 (1) 图片168 (1) 图片169 (1) 图片170 (1) 图片171 (1) 图片172 (1) 图片172 图片173 图片174 图片175 图片176 图片177 图片178 图片179 图片180 图片181 图片182 图片183 图片184 图片185







第二节从左右撤手到长桥撤手

 

左右掖手(图3-83-86)—后撒手(图3-87^90)—前揪(图3-91- 92)手一双摺手(图3-93)—双拂手(图3-94~95)—双S!手(图3- 96) 一双扰手(图3-97) 一高摊手(图3-98)—双窒手(图3-99)— 双标手(图3-100) 一长桥揪手(图3-101)—双提手收拳(图3-102- 104)o

图片192 图片186 图片187 图片188 图片189 图片190 图片191







第三节从侧掌拍手到连环冲捶收势

 

左拍手高横掌(图3-105^111) -►右拍 手高横掌(图3-112-118) 一左手之摊、疣、 刮、捞与低横掌(图3-119~132)—右手之 摊、扰、刮、捞与低横掌(图3-133~146) 一左手之膀、摊与昂掌(图3-147~154)— 右手之膀、摊与昂掌(图3-155~162)-脱 手(图3-163-172)—连环冲捶收势(图3- 173-186)0

图片193 图片194 图片195 图片196 图片197 图片198 图片199 图片200 图片201 图片202 图片203 图片204 图片205 图片206 图片207

图片208

藕手的“藕”字系粤语,音“吃”意“黏' 藕手从字面简单理解 就是双方把手臂相互黏在一起进行训练的手段。泳春藕手是一个相当 精细的程序化训练过程。从训练的先后顺序上讲,深春藕手是从其基 本技术到实战对抗的过渡训练。

藕手是泳春功夫体系最为特别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这种训练方法 是泳春拳区别于其他功夫体系所独有的内容。缺乏藕手训练程序的所 谓泳春拳,绝对不会为泳春门内人与门外人认可是正统的泳春功夫。

藕手训练目的是在练习过程中使实践者矫正套拳招式,明了技法 劲力的走向变化,以期提高自身肢体对外力的感知性能,最终培养出 实战中“一触即发”的自然反应能力。那么什么叫“一触即发”的自然 反应能力呢? 一般来说,格斗对抗的时候,对外界信息或信号多是通过 视觉捕捉的形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后,再下 达指令给四肢八体以做出相对应的攻防动作。而通过藕手训练就是要 获得用触觉来捕捉外界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这种用触觉感知 对手攻防意图的能力是近距离缠斗所必备的搏击要素。具有“一触即 发”的自然反应能力的泳春拳手相对那些习惯了 “先看后打”的拳手, 在撕缠扭斗无暇四顾的格斗中则会尽占优势。







第一节单藕手

按照传统泳春训练程序安排来讲,小念头之后就是单藕手的练习。

单藕手是泳春藕手中最初级的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训练双方用 各自一条手臂相互黏在一起,围绕小念头里面的6种主体技法即伏手与 摊手、扰手与正掌、冲捶与膀手间的相生相克的对应关系进行周而复 始地攻防转化练习。这里所说的单藕手一般指的是训练双方异相手间 的外单新手,即甲方的左手或右手与乙方的右手或左手相互黏在一起 进行藕手。

单藕手可锻炼初学者对桥手接触时的触觉反应及用力法度,诸如 如何卸力及迫力等。泳春理念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实际发挥运用的 动手能力也正是通过单藕手训练而逐步获得提高的。

单藕手操练

第一组:乙方右摊手、正掌与膀手对应甲方左伏手、扰手与冲捶, 如图4-1~8所示。

  •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二者间的距离约一臂远。

  • 双方各自马开半步成二字捎羊马。

  • 乙方出右手沿自身中线向前做摊手,甲方出左手沿自身中线向 前做伏手,摊手与伏手相藕在一起。

  • 乙方右摊手变正掌攻击甲方中线,甲方左伏手则顺势变化为抗 手与之相抗衡。

  • 甲方转守为攻左疣手变化为左手直拳反击乙方的中线,乙方则 以右膀手来化解甲方的冲捶攻击。

  • 乙方右膀手沉肘向下变化为右摊手,甲方左手化拳为伏手恢复 到3的状态。

  • 甲乙双方重复④〜⑥动作。

  • 图片209 图片210

  • 第二组:甲方右摊手、正掌与膀手对应乙方左伏手、扰手与冲捶, 如图4-9-16所示。

    •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二者间的距离约一臂远。

    • 双方各自马开半步成二字拊羊马。

    • 甲方出右手沿自身中线向前做摊手,乙方出左手沿自身中线向 前做伏手,摊手与伏手相藕在一起。

    • 甲方右摊手变正掌攻击乙方中线,乙方左伏手则顺势变化为扰 手与之相抗衡。

    • 乙方转守为攻左疣手变化为左手直拳反击甲方的中线,甲方则 以右膀手来化解乙方的冲捶攻击。

    • 甲方右膀手沉肘向下变化为右摊手,乙方左手化拳为伏手恢复 到3的状态。

    • 甲乙双方重复④动作。

    • 图片211 图片212

    • 第三组:甲方左摊手、正掌与膀手对应乙方右伏手、扰手与冲捶, 此组单藕手动作与第一组相同,不同就是甲乙互换了训练角色,图略。

      •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二者间的距离约一臂远。

      • 双方各自马开半步成二字描羊马。

      • 甲方出左手沿自身中线向前做摊手,乙方出右手沿自身中线向 前做伏手,摊手与伏手相藕在一起。

      • 甲方左摊手变正掌攻击乙方中线,乙方右伏手则顺势变化为抗 手与之相抗衡。

      • 乙方转守为攻右扰手变化为右手直拳反击甲方的中线,甲方则 以左膀手来化解乙方的冲捶攻击。

      • 甲方左膀手沉肘向下变化为左摊手,乙方右手化拳为伏手恢复 到3的状态。

      • 甲乙双方重复④〜⑥动作。


      第四组:乙方左摊手、正掌与膀手对应甲方右伏手、扰手与冲捶, 此组单藕手动作与第二组相同,不同就是甲乙互换了训练角色,图略。

      • 甲乙双方相对站立,二者间的距离约一臂远。

      • 双方各自马开半步成二字拊羊马。

      • 乙方出左手沿自身中线向前做摊手,甲方出右手沿自身中线向 前做伏手,摊手与伏手相藕在一起。

      • 乙方左摊手变正掌攻击乙方中线,甲方右伏手则顺势变化为扰 手与之相抗衡。

      • 甲方转守为攻右扰手变化为右手直拳反击乙方的中线,乙方则 以左膀手来化解甲方的冲捶攻击。

      • 乙方左膀手沉肘向下变化为左摊手,甲方右手化拳为伏手恢复 到3的状态°

      • 甲乙双方重复④〜⑥动作。


      在训练双方做某种形式的单藕手时,可以通过最后实施膀手技法 的一方接续背捶攻击与陪练对手用摊手格挡的配合形式,来最终完成 双方角色的互换。例如,图4-17~22示范了 “甲方右摊手、正掌与膀手 对应乙方左伏手、扰手与冲捶”转换为“乙方右摊手、正掌与膀手对 应甲方左伏手、枕手与冲捶”的一个完整过程。

    • 图片213 图片214

    • 在进行单藕手训练的时候,训练双方首先要注意自身动作正确到 位,即伏手谨记埋肘,放松手腕,肘关节与胸口须保持一拳距离,需 微用肘底力以直线向前迫着,而摊手亦要同时微用肘底力向前迫成互 相抵消之势,此为迫力;由伏手变换为抗手对抗正掌时,要依靠感应 到对手力量的变化适时而动,以肘底力瘠枕手的肘部稍微向自己胸部 位置回收,掌指向外,此为卸力;由正掌变换为膀手来对抗冲捶攻击 时,同样也是依靠感应到对手力量的变化适时而动,顺势抛肘成膀卸 去冲捶的攻击势头。

      其次,在整个单藕手练习过程中双方手臂始终互相黏着在一起, 若某方突然离开,便是甩手。还有就是训练双方藕手过程中注意不要 斗力,也就是说双方不能用手臂重量下压施加于对方。否则就变成了 训练双方互相的力气拼争,如此就丧失掉藕手原本的训练目的。这是 初学藕手者最常出现的错误。

      再则,训练双方藕手过程中要保持速度与节奏应该相互合拍,而 不能以“快”打“慢”来彰显个人能势。在开始进行单藕手练习的时 候,甲乙双方应该尽可能用较“慢”的速度来攻守中线位置,这样能 够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体会与感知对手攻防意图,进而可以做出正确 的对应动作。随着甲乙双方对训练的不断磨合与适应,即可以逐渐加 “快”攻防速度,但原则上仍是以“不紧不慢”双方动作合拍为宜。仅 就训练速度而言,单藕手相对双藕手要慢一些。







      第二节双藕手

       

      如果说单藕手是泳春功夫体系中能量感知训练的入门手段,那么 双新手绝对称得上是泳春拳的核心功法。通过双藕手的训练可以使实 践者逐渐获得“一心二用”即双手各自为政、动作互不牵制的能力。

      所手的初级形式

      双藕手的初级形式称为盘手或碌手。训练双方用摊、膀、伏手法 做生克对抗,通过四臂黏靠所形成圆形旋转动作来完成卸力、迫力的 相互转化。这其中包括寻求化解对手迫压力的方法,感受令对手腰马
      浮动的技巧,培养上肢关节在承受重力压迫时仍能保持完全松弛状态 的能力。因为,肩关节越松弛,滑动力越强,才能达到快速旋转、产 生牵引力及冲击力的最佳效果。

      基本盘手螭

      第一组:甲方手位于乙方手右侧开始的盘手,如图4-23-28所示。

      • 甲方右手出膀手,乙方左伏手粘搭于其上;乙方右手出摊手, 甲方左伏手粘搭于其上。

      • 甲方右手肘下沉由膀手回落成摊手,乙方原来伏在甲方膀手之 上左手则由高位下落到低位;与此同时,乙方右手肘上抬由摊手翻转 成膀手,甲方原来伏在乙方摊手之上的伏手则由低位由上抬至高位。

      • 甲乙双方做②的逆运动恢复到①。


      甲乙双方重复进行①~③,进行周而

    • 图片215 图片216 图片217 图片218



      • 甲乙双方重复进行①~③,进行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盘手训练。


      图片219

    • 第二组:甲方手位于乙方手左侧开始的盘手。

      这组盘手动作与第一组盘手动作基本一致,只是甲乙二人互换了 训练角色。

      第三组:甲方手位于乙方手外侧开始的盘手,如图4-29~32所示。

      • 甲方中位双伏手从外侧粘搭乙方中位双膀手之上。

      • 乙方右膀手下落为摊手,左膀手上抬为高位膀手;甲方则始终 以伏手的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 甲乙双方做②的逆运动恢复至①。

      • 乙方左膀手下落为摊手,右膀手上抬为高位膀手;甲方则始终 以伏手的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 甲乙双方做4的逆运动恢复至①。


      甲乙双方重复进行①或),进行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盘手训练。

    • 图片220 图片221

    • 第四组:乙方手位于甲方手外侧开始的盘手。

      这组盘手动作与第三组盘手动作基本一致,只是甲乙二人互换了 训练角色。

      盘手深入练习操练

      第一组:以圈手为过渡动作进行盘手角色变换训练,如图4-33~50 所示。

      • 甲方手位于乙方手右侧开始的盘手。

      • 甲方右手肘下沉由膀手回落成摊手,乙方原来伏在甲方膀手之 上左手则由高位下落到低位;与此同时,乙方右手肘上抬由摊手翻转

      • 图片222 图片223 图片224 图片225 图片226 图片227 图片228 图片229 图片230 图片231

      • 成膀手,甲方原来伏在乙方摊手之上的伏手则由低位由上抬至高位。

        • 甲方右摊手贴着对手的手腕做向内向下向上的圈手过渡动作, 最后化摊为伏,使甲方双手从外侧粘搭乙方双手之上。

        • 乙方右膀手下落为摊手,左膀手上抬至高位;甲方则以伏手的 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 乙方右摊手上翻为膀手,左膀手下落为摊手,甲方仍然伏手的 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 乙方右膀手再度下落为摊手,左摊手上翻为膀手;甲方同样以 伏手的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 乙方右手做圈手过渡动作,使得乙方右摊手转化为右伏手粘压 甲方的左手腕上,这时甲方应该化伏手为摊手对应乙方伏手,进而致 使甲方手位全部于乙方手左侧。

        • 乙方左手肘下沉由膀手回落成摊手,甲方原来伏在甲方膀手之 上右手则由高位下落到低位;与此同时,甲方左手肘上抬由摊手翻转 成膀手,乙方原来伏在甲方摊手之上的伏手则由低位由上抬至高位。

        • 甲方左膀手通过圈手过渡最后变换成伏手粘压在乙方的左手腕 上,而乙方则以化伏为膀应对,进而又回到甲方双手从外侧粘搭乙方 双手之上的盘手状态。

        • 乙方右膀手再度下落为摊手,左摊手上翻为膀手;甲方同样以 伏手的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⑪乙方右摊手上翻为膀手,左膀手下落为摊手,甲方仍然伏手的 高低变化的形式与之对应。

        ⑫乙方左手做圈手过渡动作,使得乙方左摊手转化为左伏手粘压 甲方的左手腕上,这时甲方应该化伏手为摊手对应乙方伏手,进而致| 使甲方手位全部于乙方手右侧,回到起始状态①。

        ⑬重复①〜⑫,进行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盘手训练。

        第二组:推拉盘手训练,如图4-51-56所示。

      • 图片232

      • 推拉盘手练习是专门用于同时培养甲乙双方维持自身平衡能力和 感知对方能量流动即听劲能力的一种特殊盘手训练形式。与常规盘手 训练相比较,推拉盘手在甲乙双方的盘手过程中加入了额外的明显前 推与后拉动作,甲方前推其意在于以此来破坏乙方的身体平衡,乙方 后拉则在于引进落空疏导前推的来力维持自身的平衡。如果甲方前推

      • 图片233 图片234

      • 致使乙方失去了平衡,那么甲方还须要用后拉的形式协助乙方恢复至 身体平衡;反之亦然,即乙方如果后拉致使甲方失衡,那么乙方还须通 过前推的形式协助甲方恢复身体平衡。

        盘手过后的籍手

        盘手过后的新手称过手。所谓过手即指在藕手过程中,以能够感知 对方的能量流动为前提,寻隙攻击对手攻防动作间出现的空当。本质地 讲,过手较前面所述的藕手内容更具对抗性更加接近实战,因此在过手 训练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把握好攻击的速度与力量,既不能伤及陪练 对手,也不能松散懈怠。下面我们为广大读者操演几组非常简单的典 型过手示例,当然过手训练并非就仅局限于这些示范动作,更多的内容 留待读者自己参阅专业资料来充实、去训练。

        第一组:冲捶击胸。对手从低位伏手向高位伏手转动时,我方在化 摊为膀的过程做冲捶攻击对手前胸,如图4-57~58所示。

        第二组:标指刺眼。当对手化摊为膀的时候,我方即可以化伏手为 标指攻击对手眼睛,如图4-59~61所示。

        第三组:内拍手。当对手摊化膀,高位伏手下落的时候,我方可用
        原来伏在对方摊手上的那只手做内拍封缠对手下落的伏手,同时抽膀 化拳对其头进行攻击,如图4-62~64所示。

        第四组:低打。在对手化膀为摊的过程中,我方可以用粘压在其 上面的伏手在下落过程做冲捶低位攻击,如图4-65-66所示。

        第五组:拉手。当我方化摊为膀时,可用另外的伏手从自己膀手 桥下拉住对手的同相手做封手攻击,如图4-67~70所示;当然也可以从 自己膀手桥上拉住对手的同相手做封手攻击,如图4-71~74所示。

        图片235 图片236 图片237 图片238 图片239 图片240 图片241 图片242 图片243

      • 第五章

        木人桩初级训练

         

         

         

         
         

         

         
        在非泳春的武术体系当中,以桩做为对练目标的训练形式并不少 见,但是唯有泳春对木人桩的练习最为重视,也最为讲究和独特。诔 春木人桩法是继小念头、寻桥、标指三拳套之后泳春拳手所要进一步 修习的训练内容。从表面上看,木人桩法是对其前三拳套攻防技术融 会贯通的人与木桩之间的对搏。这种相当另类的人与桩对搏训练的形 式,使得一些泳春门外之人认为活人打死桩根本无益于训练者技艺的 提高;相反有一些泳春门人却神化了木人桩法训练,认为木人桩是泳 春功夫的精髓所在,即泳春功夫最厉害招法全部集中于其内。然而实 际的木人桩法训练功效既不是一些人认为的一钱不值,也不是另外一 些人认的高深莫测。

        泳春拳谚有“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 求”之说,正是这句话道出了泳春木人桩法真正的训练用途所在。即 在没有陪练对手的情况下,把木人桩假想为对手敌人,以其前面三拳 套中所学到的攻防技法为用,进行无人似有人的搏击练习。因木人桩 是固定死物,而人是活的,所以在打桩时就必须迁就桩手的位置从而 固定了自己的手法,并以适当的角度切入,这样就不会让自身攻防动 作跑偏、走样,进而能够使原来攻防技法不正确的动作姿势得以校正。 另外,通过木人桩练习还利于培养训练者在实际打斗中补救过失的手 法,或者是把藕手中不会经常遇到的手法,或者是把那些容易出错的 手法集中于木人桩上进行训练。

        从木人桩组成结构上看,在其上盘安装了两只手,以此表征高位

        的攻击,中盘安装了一只手,意味着中位的攻击,下面装个弯曲的木 脚,则看成是对手的前面的那只脚。在训练过程要注意始终贯穿攻防 同动、连消带打,抢中线,重寸劲等理念的运用。因为作为训练器械 之用的木人桩相当坚固耐用,所以训练有素的高手可以与木人桩较量 技劲,又不必有伤及陪练人员的后顾之忧,尽可以放手一搏。这不但 可以全面提升训练者的实战“近身发力”技巧与水平,而且也能够使 训练者的肢体武器表面硬度得到充分锻炼。然而须要指出的是,木人 桩训练绝对不可用蛮力做胡乱击打,否则容易出现自伤拳脚等肢体武 器的现象,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会拖延整体训练进程,甚至还有可能适 得其反,使训练者的习武积极性遭受到负面影响。勿庸置疑,适度用 力、循序渐进当属于木人桩训练过程应该遵循的不二法度。训练中为 避免为木桩所伤,可对木人桩用以承受攻击的头面与中盘躯干部位进 行包棉处理。






















        所谓李系泳春泳木人桩法应该就是李小龙所学的传统泳春拳木人 桩法的前半部内容,更确切的说应该是108式木人桩的前半部分,而不 是116式木人桩的前半部分。因为那个正统的116式木人桩是在叶问及 李小龙去世后才公之于众的。另外,虽然在李小龙的教案中提到了 108 式木人桩,但是从截拳道的继承角度来看,并没有哪位李小龙的门人 弟子承认李小龙传授给他的木人桩法就是完整的传统泳春108式木人桩 法,特别是李小龙的受业师兄黄淳梁师傅曾明确指出李小龙只学到了 泳春木人桩全部内容的一半,以当今出现在网络之上的一些奥克兰系 李小龙功夫体系传人弟子所示范的截拳道木人桩法的示范,也能证明 黄淳梁师傅所言不虚。

        本小节将把传统的泳春108式木人桩法的前大半部分内容分成三个 小节,做以简明示范。如果读者想对泳春木人桩法做全面深入的研习, 请进一步参阅更专业相关资料。

        第一小节

        二字拊羊马、左手在前正身桩手(图5-1-3) 一左桩手、左拉右杀 颈手、右攀颈手(图5-4-6)一右

        膀手(图5-7) ->4右摊手左低横掌 (图5-8)—上下捷手(图5-9) 一 捆手(图5-10)—左膀手(图5- 11) 一左摊手右低横掌(图5-12) —上下携手(图5-13) 一•左摊右构 手(图5-14) 一左窒右正掌(图5- 15)—双窒手(图5-16) 一双摊手 (图5-17)-二字拊羊马、右手在 前正身桩手(图5-18-19) 一右桩 手、右拉左杀颈手、左攀颈手(图 5-20~22)—左膀手(图5-23) 一

        左摊手右低横掌(图5-24) 一上下授手(图5-25)—捆手(图5-26) -右膀手(图5-27) 一右摊手左低横掌(图5-28)->上下挽手(图5- 29)—左摊右构手(图5-30)—右窒左低横掌(图5-31) 一双窒手(图
        5-32) 一双摊手(图5-33)


        图片244 图片245 图片246 图片247 图片248 图片249

      • 图片250 图片251 图片252 图片253 图片254 图片255 图片256 图片257 图片258

      • 第二小节

        二字拊羊马、右手在前正身 桩手(图5-34)—右拍手(图 5-35)—左拍手(图5-36)— 右拍手(图5-37) —►左拍杀颈 手(图5-38-39)—左拍手右冲 捶(图5-40)—右拍杀颈手 (图5-41-42) 右拍手左冲捶 (图5-43)—双窒手(图5-44) —双摊手(图5-45) 一二字招 羊马(图5-46) -►右低膀手 (图5-47)-右问手(图5T8) 一右腿横撑(图5-49) 转身左低膀手 (图5-50) 一左问手(图5-51) 一左腿横撑(图5-52)—上下搜手(图 5-53) 一双摊手(图5-54)—圈手、中盘抱排掌(图5-55~56)穿桥 (图5-57~58)—双窒手(图5-59)—双摊手(图5-60)o
         





浏览1,42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