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第三小节

二字拊羊马(图5-61) ―►左摊右构手(图5-62) —►右摊左构手 (图5-63)-左摊右构手(图5-64)—左窒右正掌(图5-65)—右膀手 (35-66)->右摊手左低横掌/右脚踩踏(图5-67)-上下授手(图5- 68)—右摊左构手(图5-69)—左摊右构手(图5-70) —►右摊左构手 (图5-71)—右窒左低横掌(图5-72) 一左膀手(图5-73) 一左摊手右 低横掌/左脚踩踏(图5-74) 一上下搜手(图5-75)-左摊右构手(图 5-76)—左窒右正掌(图5-77) -►双窒手(图5-78)->双摊(图5-79) 一二字拊羊马(图5-80)0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第二节截拳道木人桩法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虽然国外截拳道实践者在木人桩训练中仍沿用传统泳春木人桩法 的称呼,但是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后教授给学生弟子的木人桩法却完 全脱离了他的传统泳春木人桩法。总体上来说,李小龙起初在美国传 授木人桩法的时候仍然是以套路形式为主体,然而随着李小龙自己对 功夫的不断体认以及截拳道的形成与发展,最初李小龙所传授的泳春木人桩法的前半部分训练内容逐渐被大量自由组手所最终代替。即李 小龙在思想上法赋予了训练者更多的自主选择能力,使得截拳道木人 桩法不再有任何固定的套路形式可言。图5-81-92所示为李小龙生前所 示范的木人桩的部分照片,从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李小龙的木人桩法 既有传统泳春木人桩的招式又存在着他自由发挥内容。

图片26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截拳道木人桩训练更加注重特定技法之间合 理组织与施用的过程,即强调技法在战术指导下的发挥与运用;而套 路式的木人桩训练则更加注重技法本身的动作形成过程,即强调单一 技法动作的正确定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截拳道木人桩法 也正是李小龙功夫体系在整体上突出强调个性风格的一个体现。

确切地说,李小龙功夫体系的截拳道阶段并不存在着标准的木人 桩训练套路,如此就要求每个真正的截拳道实践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 况与条件进行个性化的木人桩训练。然而,这并非就意味着截拳道木 人桩训练可以恣意妄为漫无章法,相反,截拳道个性化的木人桩训练 更须要注意遵循“有桩无人”似“无桩有人”的原则,在训练中更加 注重攻防技法间的合理转承与变换。

由于截拳道木人桩训练程序的自由无羁,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某 些自由组手动作充当标准在这里拿来进行示范。对于每个截拳道实践 者而言,他们都可以参照本书的第十一章节的相关内容在木人桩上做 “有桩无人”似“无桩有人”的实战对搏训练。

第六章

李小龙的亲传弟子黄锦铭师傅说过,李小龙把对敌姿势从泳春拳 的摆桩变化到截拳道警戒势,进而在这个基础上他改进许多基本技术 的动作结构与发力方式,从而实现了由泳春拳到截拳道真正质变的飞 跃。

打斗尺度这个术语最初源于西洋击剑,指的是一个击剑运动员试 图与其对手始终维持的利于自己攻防的最佳格斗距离,亦即通过自己 努力要不断处于对手最长武器(也就是对手手中的西洋长剑)恰恰攻 击不到的位势上。相类似,截拳道把打斗尺度也定义为实践者处于对 手最长武器恰恰不能攻击到的位势时敌我之间的距离。与西洋击剑不 同的是,这里的最长武器指的是对手定位出击时的前手指戳。然而不 管对手是什么人,为了方便于进出格斗尺度,截拳道实践者经常采用 自然站立或警戒势来应敌。







第一节警戒势

 

在自卫当中,截拳道第一种基本的对敌姿势当属自然站立。用自 然站立姿势对敌不但能在暗中为自己突然启动攻击做准备,而且更能 误导对手使其认为你不具有实际格斗能力。相反如果一旦在实质冲突 还没有真正开始的时候就急于“做势”,那么自己的行为意图肯定会由 此暴露无疑,对手势必会对你加倍进行提防,这样不利于自身的实际 防卫。图6-1~3分别示范了截拳道实践者经常用到的自然站立对敌姿

图片27

1・警戒势应敌:

从本质上讲,警戒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斗启动姿势。警戒势是 截拳道实践者实施一切攻防、反击技法的最佳平台。根据双脚站住的 不同,截拳道警戒势可以定性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Elt对弓"的警戒势,如图6-4~5所示。即实践者以“前 脚拇趾内侧对应后脚脚弓”形式进行摆桩。“趾对弓”的警戒势要求 实践者双腿微微屈膝,两脚跟稍稍抬离场面,用前脚掌支撑身体。如 此使得这种警戒势极具机动性,让实践者不受任何来自自身约束,便 于通过步法随时随地快速移动到自己想要占据的有利位势。这种警戒 势开始训练的时候往往被人误认为是相当笨拙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 的练习后其灵活性就会显现出来。两脚与自己所在的前后纵线所成的 夹角分别是25。~30。与45。,这样能够保证前面的髓关节更容易摆向你的 攻击目标,进而令攻击拳法更具杀伤力。

第二种是“趾对踵”的警戒势,如图6-6~7所示。即实践者以“前 脚拇趾内侧对应后脚的脚根内侧”形式进行摆桩。“趾对踵”的警戒 势与“趾对弓”的警戒势双脚摆放的角度基本是上一致的,即前后脚 与自己所在的前后纵线所成的夹角分别是25。~30。与45。。二者的不同之 处在于“趾对踵”的警戒势的两脚左右间距要比“趾对弓”的警戒势 双脚左右间距宽一些Q另外,“趾对踵”的警戒势的前脚是平放在地 面的而不是如同“趾对弓”的警戒势那样只是用前脚掌来触地的。这 两点差异使得"耻对踵”的警戒势较“趾对弓”的警戒势更具稳固性。

图片30 图片28 图片29

2・平衡与机动性|

当截拳道的实践者摆桩成警戒势的时候,为了获得最佳的平衡性, 其双脚前后的间距一般要略微等于或大于自己的肩宽。当然,“趾对. 踵”的警戒势双脚左右间距要比“趾对弓”的警戒势的双脚左右间距日 稍稍宽一些。但是无论截拳道实践者采用哪一种警戒势对敌,自己双, 脚的前后间距都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双脚的前后间距过大,那么这不、 但使得自身动作的机动灵活性出现大大折扣,而且会让你的裆部过于] 暴露进而招致对手的重击。不可否认,双脚左右间距过于狭窄同样也 会引发自身动作机动性缺乏的不足,如图6-8~9示范了截拳道警戒姿势. 中两脚左右间距不合理即过宽与过窄的情况。

图片31

6-8~9示范了截拳道警戒姿势. 中两脚左右间距不合理即过宽与过窄的情况。
至于体重的分配,一般而言截拳道实践者是用后腿来承担大于二 分之一的体重,前腿承担小于二分之一的体重。当然我们也无须苛求 这个体重分配的精确性,但警戒势中自身重心适度后置绝对是一个不 可忽视的关键点。如果把二分之一以上的体重放到前腿,那么当你发 动前手攻击或前脚止踢之前,就必须把重心从前腿移动到后腿上来。 显而易见,这个额外的重心调整动作往往把你的攻击意图暴露给对手, 反利于对手逃避或反击你的攻击。这就是截拳道实践者为什么要尽可 能少地把体重放置到前腿之上的原因。

警戒势要求后脚脚跟微微提起。其目的有二,其一是这样有利于 快速启动攻击,与短跑比赛起跑时冲出起跑线的情形类似;其二是当 受到对手攻击身体后仰时,后脚跟微提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这样 更容易恢复到原来的对敌姿势。

警戒势中双腿屈膝,也能提高自身动作的机动性与减缓冲击的作 用。

3・团身弓背

截拳道的警戒势要求上体团身弓背,如图6-10~11所示。这样子看 起来实在是令人感到寒酸不已,然而在格斗中这样做却是非常有必要 的。团身弓背不但缩减了自己的受击面积,而且这种形同狸猫捕鼠的 姿势同时起到出击前蓄势的作用,换言之,从警戒势起无须再赋形造 势即能够如同眼镜蛇一样快速向目标发起攻击。

图片32 图片33






















团身弓背时,要求双手放置 于面前,双肩上纵护住下巴。如 果双肩下垂或者没有保持平直, 那么当前手直拳攻击对手时,这 些情形是不利于肩、散的扭转 的,如图6-12示范了由于双肩过 于外展造成了后侧肢体武器受到 制约的情形。然而一旦处于对手 攻击不到你的位势上,那么就应 该即时对肩关节进行放松。

截拳道把截击定性为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李小龙认为用身体最强 壮一侧前置对敌是最适合于截击技战术发挥的站位。身体最强壮的一 侧泛指身体占优势的那边,说白了就是自己认为自身最好用的那一边 身体。对常人来说指的是身体的右侧,对于“左撇子”来说指的就是 身体的左侧。然而不论一个截拳道实践者身体哪一侧最强壮,在对敌 时都应该把这个最强的身体一侧置前,因为这决定了其能否快速截击 到对手的攻击。

下面我们来解释为什么身体的最强侧置前用于截击比其置后用于 截击更具优势。当我方前手持短棍或长剑等武器与徒手的对手对峙时, 对手想要攻击到我方时,他就必须穿透过武器即短棍或长剑的防御; 如果我方用后手持握的武器来截击对手的进攻那么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此时武器要经过相对长一些距离才能截击住对手的攻击。与之相类比, 你置前的最强体侧的手臂就充当着放置在体前武器的角色。当用后置 的非强武器攻击对手时,由于其经过的攻击路线相对较长,这使得攻 击力得到大大提升,所以一般来说,截拳道的后置的拳脚技法多用于 前置拳脚技法之后作为补充性攻击之用。

对于双手的置位摆放截拳道实践者是根据敌我双方间的距离来确 定的。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许多截拳道师傅把对抗间距分划 为踢、打、诱捕、缠斗四类,然而这种界定却经常让学生感到迷惑不 解,因为许多截拳道技法可以在所谓的这四类间距当中都能发挥出实 际的效用来。例如在诱捕距离内截拳道实践者常常可以抓控到对方的 手臂,然而在敌我双方相距足够的近情况下腿法中的撩踢也能攻击到 对手的裆部;再例如踢击距离在打击距离之外,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 踢击距离上通过推滑步用前手指戳攻击到对手的眼睛。

比较而言,李小龙本人却非常简单地把敌我间距分成远、中、近 三个范畴。比如站位相对安全的远距离格斗范畴,其意味着自己身处 在格斗尺度之外,亦即在对手定位出击时攻击不到的距离上,此时双 手放低无可厚非;相反,截拳道实践者与对手相距较近,那就意味着 自己身处在对手火力线攻击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双手高抬护住上身及 头部则是明智的选择,如图6-13~14示范了近距离前手高抬截住对手指 戳的情形,如果在近距离内前手放位过低则容易被对方的前手击中头 面要害,如图6-15~16所示。尽管一个训练有素的截拳道实践者能够在 所有的格斗范畴上把许多技法发挥出应有的攻防效果来,但不可否认 的是,某一的技法只有在对应的距离内的运用,才能发挥突出最大的 功效。例如在远距离格斗范畴,腿法所起的作用远比手法好得多;在 中等距离格斗范畴,前后手配合的连环冲拳效果最佳;在近等距离格 斗范畴,最有用的当属于弯臂拳法、膝肘技法与封手技法。

双臂屈肘收于体前,要求肘尖下垂,与身体大约有一拳左右的距 离。前手拳主要用于攻击对手,其放置于身前直接指向对手的鼻子, 如图6-17-18所示了警戒姿势双手正确的放位。要想象前手拳就形同一 把举起来随时准备开火的手枪一样,对手一旦发起进攻就马上射击他, 如果握枪的手下垂枪口朝下,那么向对手开火前还须要把手枪抬起来 进行瞄准,这样就可能失去战机。如果前锋手肘关节外展出拳时腋下 就会过于暴露,如图6-19-21所示,与之相对应图6-22-24示范肘关节 放位正确时的出拳。后手拳放置于下巴左侧附近,主要用于格挡或偏 置对手的进攻及对前手攻击做后续补充。

图片34 图片35 图片36

  1. 同相对峙与异相对峙


敌我双方各持警戒势对峙时,如果前锋脚同名,比如双方都是右 脚在前或者都是左脚在前时称为同相对峙,如图6-25~26所示;如果前 锋脚异名,比如我方右脚在前对方左脚在前对峙或者是我方左脚在前 对方右脚在前对峙时称为异相对峙,如图6-27〜28所示。一般来说,传 统武术与拳击练习者习惯于强武器后置的。截拳道实践者与其对敌时, 双方往往异相对峙。所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截拳道实践者之间不但 要练习同相对峙,而且也需要对异相对峙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不 断地全面自己的技术与提高自己应对能力,在现实自卫中做到有备无

图片37

  • 因地制宜


李小龙在生前特别强调截拳道如水一样的流动性。这不仅体现在 截拳道理论的海纳百川即“吸收有用的抛弃无益的,寻求与创造适合 自己的”这个理念上,而且在技法的实际运用过程更须要遵守适时、 适地的原则。具体到对敌姿势,实践者在实际的街头冲突中究竟采用 何种形式应敌更加合适,则仍须根据自己的体型、个人偏好与实际所 处的冲突环境共同来确定。例如面对一个大块头对手时,采用机动性 突出的“趾对弓”的警戒势对敌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而如果打算在 冲突开始的时候就用重击快速结束打斗,那么采用稳固性突出的“趾 对踵”的警戒势则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在冲突没有发展到必须通过 打斗方式解决不可的时候,实践者最好采用较为温和的自然姿势对敌, 以防冲突升级,因为一旦动起手来结果很难预测。

李小龙在许多照片里所示范的警戒姿势并非完全一致,这在外形 上突出表现在前手放位过低(图6-29-31),甚至他会把前手放到大腿 上面,而重心的前后分配比例变化则是其内在区别所在。这些变化主 要是缘于敌我间距的不同。如果站在对手攻击到的距离之外,就无须 抬高前手保护自己的头面等要害,这是 因对手根本就攻击不到你!前手低位放 置不但能够肢体得到放松、体力得到保 存,而且利于自身平衡。再则,低手警 戒势也可以让对手误判为有机可乘进而 引发其盲目出击,在这种情况下,李小 龙不再用截击对抗对手的进攻,而是经 常直接用诱敌攻击实施对对手的打击。 前手低置在截拳道中还另有其因,由于 这个内容涉及到的方而较多,所以放到 本书的后面的章节进行讲解。当然在较 近的打斗距离上,前手高抬保护住头面 要害值得提倡,如果一定要把前手放低,那么自己就应该具有李小龙 那样的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距离感、灵活多变的摇身晃闪技术。否则就不要过份自信,那样在现实自卫当中让你真的得不偿失——不单 纯是丢面子的事,更严重的是生命与健康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图片40图片38 图片39

第七章

李小龙对自己功夫进行总结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全部 武功精粹就是两点——近身和发力。如果有人学到它们,那么不管面 对任何类型和等级的对手,都能像闪电一样地贴近对手并以霹雳般重 击将对手击倒。”

李小龙在这句当中所说的“近身”,实际上指的是攻击的到位即得 手这个概念。得手,说白了就是用自身肢体武器能够“接触”到预定 要打击的目标的意思,其成功的前提保障在于得位,即自身能够占据 攻防的有利位势,毋庸置疑,得位是格斗步法施用所产生的最直接最 直观的结果。换句话讲,步法是得手二分之一的内容所在。

为了能够捕捉到截击对手攻击的每一个时机,截拳道实践者通过 步法的运动来控制敌我间的距离则相当必要。科学步法的适时运用不 但可以帮助截拳道实践者始终置身于打斗尺度之上,使得对手攻击的 火力边缘线恰好不能伤及到自身,如图7-1~2所示。所谓对手攻击的火. 力边缘线也是对敌我间距的一种描述,即在这个距离上对手无须向前 移动就能攻击到目标,这种情况下对手的进攻往往容易获得成功的。 实际上,击剑运动员经常讨论从首先看到对手攻击动作开始到自己判 断对手攻击走向并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间的时间延迟。在攻击范围内, 如果对手的攻击动作精简、速度又快而且启动时没有多少预兆,那么 防御起来就特别困难。这就是在打斗中用步法控制距离必要的原因, 其决定了敌我双方谁的攻击首先到位得手。

图片41 图片42

所谓发力即实践者通过自身特殊攻防运动切换出用于打击对手的 力量,其大小同时与运动投入的实际有效质量(m)和动作的速度变化 率即加速度(a)有关。这两个量值越大,运动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科学的步法能够使身体产生整体同向位移的效果,这无疑保障了有效 质量(m)趋向于最大值;另外,步法与身手同动在短时间内使得攻击 速度和值达到最大,相应地加速度(a)也会达到峰值。

从学术上讲,发力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三个层次:局部发力、主体 发力和整体发力。整体发力即是主体发力与步法的复合。不可否认, 步法在发力层面上负担了三分之一的重任。

一旦清楚了步法在得手与发力上所起到的确切作用,截拳道实践 者就不难理解李小龙把格斗定性为“移动的艺术”的深刻内涵所在了。

从得手与发力有角度出发,截拳道步法在运作过程应该遵循以下 原则。

  • 导向脚的启动力源在于后边的跟进脚,即跟进脚通过蹬地产生 反作用力将导向脚推挤出去。

  • 步法要应和身手,即步法的走向应该与身法、手法动作相匹配, 这样能够提高整体运动速度与攻击力度。

  • 在步法即将结束的瞬间要用原来的导向脚做反向逆行刹车止动, 以此将移动时产生的冲撞动能更大程度地切换为攻击力。


截拳道步法的运作模式有两种:其一是以尽可能贴近场面但又不 接触地面的模式做步法移动;其二就是在移动过程中,脚要擦着地面 运动。此移动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动作稳固,运动过程中自身重心易于 维系,很难为对手攻击所撼动,但由脚底与场面摩擦产生阻力,因而 导致其缺少动作的灵活性,相对而言,速度很难一下就提起来。在实 际的运用当中,实践者究竟采用哪种模式做步法移动还须择情而定, 而不能从主观上定性其好坏。

根据脚步的移动路线轨迹,可以把步法大体分划直线形步法与孤 线形步法。







第一节顺序直线形步法

 

截拳道实践者无论采用“趾对弓”的警戒势还是“趾对踵”的警 戒势,通常情况下都是运用“步步跟进”的形式向前、后、左、右做直 线移动来维持原来所持的对敌姿势,这是因为此运动模式有助于整体 动作的机动性与灵活性。“步步跟进”形式的移动基本上以顺序为原 则。换言之,要向哪个方向移动就首先移动在那个方向的脚(导向 脚),然后另外的脚(跟进脚)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即可。如是 仍旧保持原来的姿势,只不过从一个位置移动到了另一个位置。

前移步

如图7-3~5所示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后脚(跟进脚)蹬地产生向前 反的作用力,前脚(导向脚)在这个推挤力的作用下顺势向正前方移 出,前脚到位的瞬时后脚借整体的惯性也向正前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 恢复成原来的警戒势。

后移步

如图7-5〜8所示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前脚(跟进脚)蹬地产生向后 反的作用力,后脚(导向脚)在这个推挤力的作用下顺势向正后方移 出,后脚到位的瞬时前脚借整体的惯性也向正后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 恢复成原来的警戒势。

|左移步|

如图7-9~11所示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右脚(跟进脚)蹬地产生向 左反的作用力,左脚(导向脚)在这个推挤力的作用下顺势向正左方移 出;左脚到位的瞬时右脚借整体的惯性也向正左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 恢复成原来的警戒势。 .

右移步

如图7-12~14所示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左脚(跟进脚)蹬地产生向 右反的作用力,右脚(导向脚)在这个推挤力的作用下顺势向正右方移 出,右脚到位的瞬时左脚借整体的惯性也向正右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 恢复成原来的警戒势。 ,

前、后、左、右四移步是最基本的四种顺序性直线步法,由这些基 本顺序性直线步法可以派生出左脚在前警戒势站位的左前斜移步与右图片43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46 图片47

后斜移步以及右脚在前警戒站位的右前移步与左后斜移步,这里就不 再赘述。

第二节倒序直线形步法

与顺序的直线形步法相对应的是倒序的直线形步法,所谓倒序步 法,就是要向哪个方向移动就首先移动与此方向相异的那只脚(导向 脚),然后该方向上的脚(推进脚)向此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即可,如 是仍旧保持原来的姿势。

前垫步 倒序前移步

如图7-15-17所示.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后脚蹬地朝前脚移动,在 前后脚接触的瞬间前脚向前移动恢复为原来站位姿势。

后垫步 倒序后移步

如图7-18~2。所示。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前脚蹬地朝后脚移动,在 前后脚接触的瞬间后脚向后移动恢复为原来站位姿势。

钟摆步——后垫步与前垫步的组合与变异

如图7-21~23所示。在实战中,面对敌人的低位踢击,实践者前脚 掌贴地后滑,重心亦随之移至前腿,上身略微前倾,后脚向后上弧线 后摆,以避开其攻势,趁敌收腿之机,后足顺势向前下落,同时前脚 直膝摆动踢出,攻击敌人膝关节或胫骨。由于这一动作的运动轨迹类 似钟摆之晃动,故形象地其称为钟摆步。

通常而言,前后纵向运动的倒序直线形步法在截拳道步法中最为 常见,但是这里要补充一个被命名“快步”的横向倒序直线形步法, 黄锦铭师傅特别擅长这一步法。由警戒势站位开始,前脚向身体内侧 做横向运动,后脚跟进移动后恢复到原来的警戒势,如图7-24~26所 示。这种步法相对常规的左、右移步别扭一些,但习惯成自然。快步 多用于截拳道攻击战术中的单一角度攻击法,具体施用将在后边的章 节做相关说明。

图片48 图片49 图片50







第三节弧线形环绕步

 

如果对手想置身于截拳道实践者身后,或者围绕着截拳道实践者 跳来跳去,这时截拳道实践者就应该用环绕步来应对,使自己始终朝 面于对手。运用环绕步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体力。

一般来说,环绕步多数情况下以前边的腿为支承转动轴,用后腿 向左或向右游移扭转身体,在保持平衡前提下将自己的肢体武器直指 向对手,同时刻注意对手的一举一动。环绕步运动到位时的姿势应该 镜像于原来的站位姿势。图7-27~29与图7-30~32示范向左与向右的环 绕步。

上述几种步法是截拳道训练中最基本的、也是实战最常用到的步 法,另外在实战中其他非基本步法是由这些基本步法组合、变异而来 的。比如李小龙在《李小龙击技法》中所示范的“向前快速移动”,即 冲刺步就是前移步与前垫步的组合衍变,如图7-33~36所示;“疾步” 则是前移步与变态的前垫步的组合衍变,如图7-37X0所示。基于此, 实践者对截拳道基本步法一定不要小视,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前提下, 还须从步法的幅度、节奏、时值等角度上不断全面与锐化这一截拳道 特别武器,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实战对垒。

图片51 图片52 图片53 图片54 图片55 图片56 图片57 图片58 图片59 图片60 图片61

第八章」

李小龙把截拳道的工作机理设计为:截拳道实践者洞察对手的攻 击意图,用前置的强武器特别是力量足够大的手法进行截击,进而把 对手的攻击破坏掉。李小龙的这个“截击”理念说起来似乎没什么, 看起来也特别简单,然而在实战中实践这一理念却是相当困难的,这 S是因为许多截拳道实践者在对敌时,或者非强武器前置或者强武器前 置时用非强武器来做截击武器。而出现此等情况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这 些人并非是单纯的截拳道实践者,在其训练当中还穿插着诸如西洋拳 击或泰国拳之类的非截拳道内容。拳击手习惯于把如刺拳类非强武器 放置于自己身前,并以此引发出如交叉拳之类的后手重拳;泰拳手非 强武器前置目的在于用弱势腿法引导其王牌腿技即横扫踢的实施。但 是在截拳道中,李小龙则认为前武器前置不但利于截击对手的攻击, 而也利于快速结束战斗。由此,在本节内容将对重武器前置的前手攻 击手法作为重点讲解。

在对特定拳法技术做具体讲解之前,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制约出 拳力量大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一个截拳道实践者在进行出拳攻击过程中,与他的 攻击手臂同侧的髓关节应该摆动朝向对手,这样做就能够把整个身体 运动所产生的动力与冲量最大程度传递到向前做攻击肢体武器的最前 尖端,从而使得攻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但是,有一点还需明确 就是髓关节转动定位的方向与其脚尖的指向必须一致,不可否认这样 更有利于力量的传导,这也是运动的常识。换句话说,与攻击手臂同 侧的脚尖也应该指向对手,如果髓关节转动定位的方向与其脚尖的指

 

向不一致,这样不但动作运作起来倍感别扭,而且整体运动产生的冲 力与动量就会被分割成到若干个不同的方向上,进而削弱了自身向前 的攻击力。如果攻击手臂同侧的脚尖在攻击到位时没有指向对手,显 然这种形式所产生的攻击力也就不会直接作用到预定目标上,这不但 错失了对敌人重创的大好时机,而且更有可能使自己陷于不利的背势 当中。从这个层面出发,当截拳道实践者在与对手相峙时也即截拳道 警戒势或前手发拳攻击到位时,他的前脚应该与水平纵向线成20~30度 角。

拳法的攻击力并非单纯来自于上肢的屈伸动作,力大捶沉的拳击 是全身整体科学运动的结果。总的来说,截拳道实践者在攻击过程中, 自身重心前后变换快慢决定了最终出拳力量的大小,即短时间投入到 攻击中有效质量越大产生的攻击力就越大。这就要求出拳时后脚应向 前与水平纵向线成四十五角左右摆放这宜,角度过小不利于自身平衡 站位,角度过大则不便于协调前后脚驱动重心变化。

在用拳法向前攻击对手的过程中,自身重心变化要适宜,既不能 过于靠前也不能过于靠后。重心过前容易失衡也不利于攻击后的回防, 重心过后则攻击后劲不足,也就不会对敌人造成多大伤害从而失去攻 击的本意。用“定步贴身发力”方式进行测定,可以获取自己做前向 攻击时重心向前移动的极限值。如图8-1~2所示,测试者警戒势站立, 然后伸直一手臂并用其手掌贴在纵步(两脚前后)站立陪练人员的前

 

胸,然后测试者在站位不变的情况下折身向前用力推动陪练,那个恰 好能把陪

练推动而自身又没有失衡的位势,即自己用拳法攻击对手时 重心向前移动的极限值。

膝关节在脚与髓之间起一个连带作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膝关 节不可僵硬,更不能挺得直绷绷的,否则既不利于攻击时力量的传导, 甚至也有可能招致对手突如其来的侧踢所重击。

在拳出击瞬时,应该用肩关节把肘沿攻击方向“扔”出去,以此来 提高出拳的速度与力量。当用做攻击的肢体武器接触到目标时,肘关 节应该是伸直的。或许有人对此会提出质疑这样做肘关节会不会受到 损伤呢?李小龙则认为因为由于出拳的速度与力量都特别大,对手根 本就不可能挡得住,这样也就不存在什么受伤不受伤的后顾之忧了。 为了强化这种技能可以通过手持轻质小哑铃进行“抛肩扔肘”快出快

收的练习,如图8-3〜4所示。图片62 图片63

浏览1,4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