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动作与方法

内容提示:在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动作与方法这一章节中主要对中国式摔跤的

站立姿势 跤架、中国式摔跋的基本步法、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手法、中国式摔跤

的服装、跤衣各把位的抢抓与反抢抓、中国式摔跤倒地技术等内容进行了阐释。

第一节中国式摔跤的站立姿势一跤架

中国式摔跤的跤架,是指运动员在摔跤实战或训练时的站立姿势。这种姿势 始终贯穿于训练、比赛的全过程。现已形成的跤架多种多样,如大跤架、小跤架、香 炉架、转掌架、小车架、自然架等。虽然跤架姿势各异,但所有站架的目的是维持自 身平衡,并有利于进攻与防守。

跤架正确性的意义:摔跤时,为什么要强调跤架正确性的姿势?跤架的正确 性,这主要是解决身体的稳定性和动作的灵活性的问题。正确的跤架是:两脚左右 开立,约与肩同宽,一脚向前踏出(约一脚远),膝微屈,身体斜向前方并微前倾,体 重主要放在后腿上。这种姿势可使全身肌肉处于适宜的紧张状态,给肌肉迅速有 力地收缩创造了有利的解剖基础。这样前腿移动快,便于进攻和防守。为了提高 这种姿势的稳定性,只要两腿弯屈,上体前倾,把重心保持在支撑面上就行了。如 果前脚向不同方向移动,也可提高这一方向上的稳定性。摔跤时,参加摔跤者身体 稍许失去平衡就可以给对方造成进攻的机会。因此,把身体重心沿垂线移向支撑 面以外时应特别谨慎。向某一方向移动时,可先移动靠近那个方向的脚,这样可以 扩大支撑面,而后另一脚再靠过去(滑步)。平常不要使两脚靠拢,或者把两脚交叉 起来,这样会缩小支撑面,从而影响身体的稳定性。移动时,腿和脚不要抬得过高, 否则一脚支撑时间长,而且重心升高,也会影响身体的稳定性。保持平衡是防守的 手段,但这是消极的防守方法,不符合摔跤技术的正确要求。因为光防守不进攻是 消极的办法,只能处处挨摔。要明确,防守是为了进攻,只有不断进攻才能掌握主 动权,才有利于争取胜利。

现在介绍的是“垂肘式跤架”。也有人把此架称为鹰架或鸟架,其优点是:底手

 

前伸,距对手的小袖直门较近,工作距离短,有利于进攻对方,同时活手的肘部下垂 贴着肋部,使自己胳膊周围(上、下、左、右)四个可供揪抓的把位仅剩下外侧一个, 这就给对手抢抓自己制造了困难条件,同时也给自己封挡对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垂肘式跤架

动作说明: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前后开立约一脚长,脚尖稍内扣,形成两 脚既前后又左右的站架姿势。两腿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中间或偏于后 腿。底手前伸约16〇°,四指并拢成瓦掌,拇指里扣。活手垂肘,肘部自然贴于肋 下,肘关节的夹角约为70°〜80°。手掌四指并拢,拇、食指张开(便于封挡对方揪抓 之手),掌心向侧方。双手的高度,低不过嘴,高不过鼻(图5-1)。

图片1

二底腿与活腿

动作说明:站跤架后,前面站位的腿称为活腿。活腿的作用主要是攻击对方的 不同部位时,使对方失去平衡。后面站位的腿称底腿,也叫支撑腿。当活腿向对方 实施攻击时,底腿所起的作用是支撑维持自身平衡。每一个攻击、反攻、防守等技 术动作的完成,都与两腿的合理配合分不开(即支点与力点的合理配合)(图5-2)。

三左架与右架

动作说明:站架姿势,有左架与右架之分。左架,即左脚在前做活腿,右脚在后 做底腿,以左腿担负主要进攻任务的称左架。右架,即右脚在前做活腿,左脚在后 做底腿,以右腿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称右架(图5-3)。

 

图片3

第二节中国式摔跤的步法

步法是指在摔跤对抗中脚步移动的方法。它是摔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摔跤实战步法移动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重心平衡,又要伺机攻击对方,因此跤术 中有“走对步贏跤,走错步输跤”的说法。同时步法是摔跤时接近对方、远离对方、 拉扯对方,借以调整自己身体重心的手段,是攻守方法的基础。掌握步法便于掌握 其他技术,而且有助于在比赛中发挥技术和战术。故学习掌握好步法,是一项很重 要的基本内容。步法的种类很多,现将几种常见常用的简介如下。

 

动作说明:上步是步法中最简单的一种。脚步向前纵向移动的步法叫上步(图5-4)0

作 用:上步多用于踢、挂、挽、手别等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

图片4

二中国式摔跤的撤歩

动作说明:撤步也是步法移动中较简单的一种。脚步纵向后移动的步法叫撤

步(图5-5)。

作 用:此步法多用于踢、跪腿、手豁等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

图片5

三中国式摔跤的滑步

动作说明:前脚往前纵向滑动,后脚(底腿)跟随向前滑动的步法,叫做滑步,亦

称格登步(图5-6)。

作 用:多用于把腰蹩、挤桩、装顶等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

图片6

四中国式摔跤的划步

动作说明:活腿(前腿)经底腿前走弧形步,而不是走直线,这种步法叫做划步

(图 5-7)。

作 用:多用于脑切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

图片7

五中国式摔跤的跨步

动作说明:底腿横向往外跨步,活腿随之向对方实施攻击,这种横向移动的步 法,叫做跨步(图5-8)。

图片8

动作说明:跳步是步法中突然性最大、速度最快的一种脚步移动的方法。实战 中,为了进攻的需要,常采用双脚起跳、双脚又同时落位到攻击部位的步法,这种步 法就叫做跳步(图5-9)。

作 用:多用于跳崴、牵别、跳别等绊子类。

图片9

作 用:多用于大得合、小得合绊子类基本摔法动作。

图片10

七中国式摔跤的败步

动作说明:败步是一种败中求胜的步法,难度较大。实战中,由于腰部被对方 抱拿,既不得脱身又不能进招,活腿不得已向侧后方横跨一步,这种向侧后方移动 的步法,叫做败步(图5-10)。

作 用:待对方扒腰紧迫时,可借力转体用腿起勾子或别子。多用于借力打

力的绊子类。

八中国式摔跤车轮步

动作说明:实战中,活腿向后侧走弧线,底腿以脚前掌为轴随之向活腿后撤方

向转动,同时双手配合向身后扯拉,这种步法叫车轮步(图5-11)。 作 用:多用于插闪、侵、掀泮子类。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1

九中国式摔跤背步

动作说明:实战中,底腿向活腿后侧背一步,两脚与肩同宽,随之两脚拧钻脚尖

转体(图5-12)。

作 用:此种步法多用于背脸摔,如揣、人、披袖等绊子类。

图片15

十中国式摔跤盖步

动作说明:盖步是背脸摔绊子类的一种步法,在众多步法中,它的姿势优美,难 度较大。活腿由底腿膝关节处向外跨一步,随之两脚拧钻脚尖,转体,这种脚步移 动的方法叫做盖步(图5-13)。

作 用:多用于背脸摔的别子、揣、人披等绊子类。

图片16

中国式摔跤钴子脚

动作说明:钻子脚是背步、盖步揣、披进攻技术的关键环节。实战中,无论是背 步或盖步技术在使用时,双脚需提脚跟,以脚前掌为轴拧钻、转体,这种拧钻的步法 叫做钻子脚(图5-14)。

作 用:双脚拧钻后,随之前俯腰,低头,拱臀,绷腿拉嚓,完成进攻动作。

中国式摔跤三点步

动作说明:三点步实际上是两点步,第三步只是攻击脚的上步动作,这样合成 三点步。三点步第一步是上活腿稳定自身重心,第二步上底腿是为进攻调整角度 的进攻距离(图5-15)。

作 用:第三步是起脚踢绊对手的支撑腿,配合双手按、挣、紧拉。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17

第三节中国式摔跤的手法

手法是摔跤对抗中,抢抓把位与反抢抓的揪抓方法,是摔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实战中,抢抓对方的有利把位,解脱对手抓握于自己不利的把位,就可以控制 对手或者不被对手控制,从而取得进攻和防守上的主动权。政术上常说:“手是两 扇门,配合腿赢人。”“一手法,二绊子。”说明手法在跤术中的重要作用。就跤理而 言,实战中能揪抓有利的把位,而自己不被对方揪抓(封控住对方的手),就掌握了 场上的主动权,因为实力再强的对手,一旦没有底手,是很难组织起有效进攻的。 手法的作用还在于局部和瞬间造成双手封控对方,或造成双手打其一只手的有利 局面。控手即进攻就可有力地打击对方,把握赛场上的主动权。手法的技术很多,如腕部的抓握方法、手部的抓握方法、肘部的抓握方法和臂部的抓握方法,以及头 部代手的方法等。手法的揪抓与跤衣上的把位密不可分。下面介绍跤衣上应揪抓 的把位,以及常用的手法。

一中国式摔跤的服装

中国式摔跤跤衣

跤衣摔跤衣用六层棉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握部位要缝的稍密。跤 衣规格尺寸大号和小号跤衣规格尺寸较中号增减4 cm,袖口增减2 cm。特号跤衣 比中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 cm,袖口增加6 cm。在跤衣扎跤带位置,以侧面中心线 向前后15 cm,各有一组高3 cm、宽0. 5 cm、相隔2 cm缝制的穿孔,以备穿扎跋带用。

跤衣颜色跤衣为白色。跤衣所有的边缘两面分别缝有3 cm宽的红边或蓝 边。表演摔跤衣尺寸同比赛摔跤衣,但外层用红(蓝)绸缎。运动员着摔跤衣后屈 臂90°,袖口要有一拳的空隙。

跤衣跤带摔跤带用六层棉布制成,颜色同摔跤衣。特号长4. 40 m,大号长

70 m,中号长 40 m,小号长3 m,带子宽2. 5 cm。扎腰带时第一圈必须穿过穿 孔再由腹前绕到后腰,再绕回腹前打死结。

跤裤灯笼裤(棉布制成)

跤裤的颜色颜色与摔跤服相同。沿裤缝处正反面分别缝有1 cm宽、间隔 1 cm的两条红条或蓝条。裤腿底部距踝骨2〜6 cm。

中国式摔跤的跤靴

软底高腰靴。

二跤农上应抓握的把位

跤衣是训练和比赛必须穿的专项服装,在跤衣上有可供揪抓握的8个把位(图5 - 16)。

图片20

三中国式摔跤的抓握与解脱

(一)中国式摔跤的抓握方法 ••耱

大领抓握方法

(1)大领抓握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内,其余四指在外(图5-17)。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1 图片23 图片22

(2)捌扒领抓握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抓握对手(图5-18)。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4

小袖抓握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抓握小袖,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图5-19)。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5

直门与偏门的抓握方法 (1)直门的抓握方法(揪直门)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内,其余四指在外,虎口朝上(图5-20)。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6

(2)偏门的抓握方法(揪偏门):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虎口朝上(图5-21)。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7

(3)反挂直门的抓握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虎口朝下(图5-22)。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8

注:揪软门的方法与揪直门相同。

中带的抓握方法(也叫挂带或揪中心带)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手心朝下(图5-23)。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29

后带的抓握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右(左)手经对方左(右)肩,拇指在内,其余四指在外, 手心朝下捌抓对方后带(图5-24)。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6.底岔的抓握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拇指在外,其余四指在内,虎口朝上(图5-25)。

图片30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二)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手法 •••

手法是指在双方争抢手和对摔时的手部动作,主要有拿、挣、撕、捅支、摞 (luo)、掐、捌等动作。

四手臂的抓握方法

(一)拿臂的基本方法 ••修

1.拿臂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两手拿住对方一臂,可以拉攥。如要拿住对方右臂,先 用右手抓握对方右腕,再用左手掐住对方右肘(图5 - 26)。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31


  1. 倒臂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两手倒拿对方一臂,横于自己胸前。如要捌拿对方右 臂,先用左手向外挑拨对方的右腕,右手趁势掐拿对方的右肘往回拉(图5 -27)。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1. 接臂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两手接拿对方一臂,可以借对方夺臂仰身之机向对方 进招。如果接拿对方右臂,左手从外向里按压对方的右前臂,右手向上扳对方的右 上臂(图5-28)。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1. 摞臂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以右(左)手掳住对方的右(左)上臂,并往回摞拉(图5-29)。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32 图片33

  1. 抄臂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以左(右)手从对方右(左)臂的外侧,将其上臂抄住捧严(图 5-30)。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34 图片35

圈臂的基本方法(死胳膊):

动作说明:以右(左)手圈住对方的左(右)上臂,使其不得转动(图5-31)。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二)颈部的抓握方法

抱脖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以手臂搂住对方脖颈,手指和掌根同时用劲将其钳住(图5-32)。

图片36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2.夹脖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与对方背脸,以肘部夹住对方的脖颈(图5-33)。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37

反夹脖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与对方对脸,以肘部夹住对方的脖颈,腋下用力,以手 管住对方的下巴(图5-34)。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38

五跤农抓握方法

(―)撕的基本方法 •••

动作说明:是行走间来回换手,反正把左右揪着对方门子使其不能反揪,并乘 对方落步或舍腰之机立即使用招术进攻。例如撕裆抹眉等就是使用横撕劲,主要 是左、右手横力向两边撕(图5-35)。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39

(二)捅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实战中,甲方用底手揪着对方的小袖。进攻或防守时,用手捅着对 方,使其用不上劲,无法欺身(图5-36)。

图片40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三)例的基本方法 •••

动作说明:如乙一把揪或反挂甲直门,甲上体侧转,用胸部压住乙的肘部,另一 手则扣揪住乙的偏门,转腰使用洌(lie)劲,将乙手洌开(图5-37)。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四)拄的基本方法 •••

动作说明:是由上直着往下用力按的动作,可使对方向前扑趴。这股拄劲可以 把身体的劲贯串到臂部,是一种直臂下按的力量。在反攻抱腰的技术动作中,有个 跤绊叫拄(zhu)(图5-38)。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41

(五)搀臂的基本方法

动作说明:底手由下往上夹住对方上臂部位的动作就叫搀臂(图5-39)。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43 图片42

(六) 探的基本方法 •*

动作说明:跤术里两手揪拿某一部位称垛。探带手心朝下(图5-40)。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七) 拍的基本方法 •*

动作说明:是一种猛、脆、硬的劲。在进招前使用掸可起到声东击西的作用。 猛一掸手可把对方的揪把或刚要揪抓的手拍开,以便进攻(图5 - 41)。

作 用:抓握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图片45

总之,跤衣上有8个把位名称、左右16个可抓握的固定把位。外加其他的如 夹脖、抱臂倒拿等把位,都是摔跤练习者必须学习的揪抓技术。当然,摔跤运动员 练习摔较时,既要根据个人的身高、素质、技术特点,选练适合自己应用的把位,又 要熟悉其他把位的抓握和开解方法。只有熟练掌握了各把位的抓握与开解技术, 才能在实战中攻能得心应手,守能被动不惊。

第四节中国式摔跤倒地技术

1.中国式摔跤前倒地

前倒地方法是身体向正前方倒地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前倒地为缓冲身体向 前倒下重力,免使身体正面撞击垫子。其练习方法有如下几种:两腿跪地前倒及站 立向前倒地训练法。在实战中没有这种倒法,但为了自己的安全,在练习中采用各 种方向的倒法是必要的。

预备姿势:两足开立,两前臂曲肘于面部前。

动作说明:上体向前仆倒下,两手开掌,手指略向内,两手掌着垫的同时屈肘, 抬头勿使脸面着地(图5-42)。

图片46

动作要点:双臂成45°角,向内侧在脸前成八字形,用前臂拍地向前倒时下腹 用力,用两脚尖和前臂支撑身体。注意腹部和胸部不要着地。

  1. 中国式摔跤后倒地


后倒地方法是倒地方法中的一种,是一种倒地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练习身体 的结实程度和内脏器官经受振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初学摔跤时,首先要学会和掌 握好倒地方法。倒地方法学会和掌握之后,若给对方摔倒也不会被摔痛和摔伤身 体。每次投人训练之前,都先要做向前、向后、向侧倒地的各种倒地方法。

预备姿势:立正,两手臂向前平举。

动作说明:屈腿向后坐倒下时,臀、腰、背依次着垫,两臂伸直,手掌拍击垫子, 后脑勺尽可能不碰撞垫子,目视腰带(图5-43)。

作 用:保护自身后背不被对手摔伤。

图片47

动作要点:从站立姿势做半蹲姿势时臀部要落在脚跟后再后滚,两臂前举要平 行,后倒时要低头以保护后脑勺,两臂拍地时要用手臂拍地,如撑地容易使肘关节

受伤。

  1. 中国式摔跤体侧倒地


在中国式摔跤中身体侧面倒地机会是较多的。为了缓冲身体侧面倒地时的重 力,免受身体摔痛或摔伤,中国式摔跤学习者必须掌握体侧面倒地方法。侧面倒地 的练习可分为仰卧侧面倒地、蹲低侧倒地、最后过度的直立侧倒。

预备姿势:左足向前迈一步,右足向左上方踢去,屈左腿。

动作说明:身体同时向右侧倒下,用手掌和手臂拍击垫子,目视腰带,然后,站 起来向左侧做同样的动作(图5-44)。

作 用:保护身体不被对手摔伤。

图片48

动作要点:从站立姿势到蹲低姿势时,用左脚后跟支撑住臀部,使臀部不着地直 接向后倒。当臀部着地时,原支撑的左脚迅速向前伸直和右脚并在一起向上举起。

第五节中国式摔跤搭勾、搭扣及腰带系法

一中国式摔跤搭勾与搭扣动作

1.搭勾动作过程

用手指把两手互相勾住(图5-45)

图片49

搭扣动作过程

用自己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或前臂(图5-46)。

不正确搭勾基本动作

用自己手指交错连接,这样不便于随时分开(图5-47)。

图片50

二中国式摔跤腰带的系法

在穿着中国式摔跤服时,要经常系腰带,所以学会正确的系法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式摔跤规则规定摔跤带用六层棉布制成,颜色同摔跤衣。扎腰带时第一圈必 须穿过穿孔再由腹前绕到后腰,再绕回腹前打死结。为了能使同学快速掌握扎腰带的方法,请按下列说明进行。

第一步:取腰带的中间,伸直,用两手把它回放到交叉后所形成的空隙中。置 于身体前方,并与腰部同宽,使腰带等长的两端垂向地面。把端腰带的长度,使两 端长度相等。腰带两端放在身前。

第二步:把腰带的右端从下穿至身体的左侧(腰带两端又一次交叉,左端在右 端上以下的这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简易的系面,左手拿着右端的腰带)。

第三步:将腰带两端交叉,用右手将右端的腰带回放到交叉后所形成的空 隙中。

第四步:把腰带的两端在身体的中部拉紧,注意要使右端的腰带在上,调整右 端与左端,把腰带贴放在腹部,绕到其后并交叉(图5-48)。

图片52 图片51

第六章、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技术

内容提示:在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技术这一章节中主要对中国式摔跤脚腿基本 技术、中国式摔跤臀胯基本技术、中国式摔跤腰背基本技术、中国式摔跤手臂基本 技术等内容进行了阐释。

中国式摔跤的技法特点是头、手、足、身并用,技法繁多,动作复杂的一种迅速 灵巧的克敌技术。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进攻技术、反攻技术、防守技术等。根据人 体部位的作用可分为以脚腿作用形成的技术动作,以臀胯作用形成的技术动作,以 腰背作用形成的技术动作和以手臂为主要作用形成的技术动作四种类型。

摔跤术语中常说“手是两扇门,配合腿赢人”,充分说明了脚、腿形成的技术动 作在整个摔跤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以脚、腿作用形成的技术动作很多,主要的有 踢、蹉、耙、刀、缠、挂、跪、管、挤、切、弹、勾、别等绊类。每个技术系列又分为若干个 具体动作。

第一节脚腿技术

一踢绊的进攻与反攻技市

踢绊在训练实战中,被运动员广泛地使用,踢泮属于对脸摔法的范畴。它的主 要优点是,进攻时动作隐蔽性强、突然性大、效果好,而且便于掌握自身的平衡„它 的主要特点是:动作简单、易学易练。踢绊种类很多,名称也多有不同。

1•大领上步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甲方(穿红色跤衣者)左架,乙方(穿蓝色跤衣者)右架,顶架摔。甲 抓握乙的小袖和大领,乙抓甲的中心带和大领。

动作应用:实战中,甲使用大领踢时,底手应向斜下方紧拉乙的小袖,活手配合 猛力向其脖子一侧摁压,使乙产生错觉,等乙向上犟劲时,立即上底腿于乙的活腿 脚前,底手猛向斜上方捅送,活手配合向自己右身侧挣拧,同时甲的活腿迅速向自 己的底腿横向扫踢,活手翻把扯拉,配合闪身坐腰,将对方摔倒(图6-1)。

反攻方法:大领上步踢的反攻技术采用欺身搬腿进行反攻,实战中,当甲刚抬 活腿拦踢乙的底腿时,乙不等甲攻击腿发力,立即上体前倾欺身,使甲上体后仰,并 立即将抓带的底手下垂改搬扣甲攻击腿的膝窝处,活手配合向后捅领,使甲攻击失 败而被乙反攻摔倒(图6-2)。

图片55 图片54 图片53

  1. 大领小袖弹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双方跤架:甲方(穿红色跤衣者)左架,乙方(穿蓝色跤衣者)右架,顶 架摔。双方把位:甲方底手抓乙方的小袖,活手抓乙方的大领。乙方抓红方的大 领,底手扶臂。

动作应用:实战中,甲方使用弹踢时,底手突然向下紧拉乙方的小袖,活手配合 向乙方脖子一侧猛力摁压,使乙方产生错觉,误以为甲方要使用切或别子等。乙方 犟劲挺身时,甲方的底手向斜上方捅送,活手抓大领向右侧身后挣拧。同时,甲方 迅速上底腿并用脚掌外侧弹击乙方活腿踩关节内侧,迫使其被攻击腿离开地面,造 成乙方瞬间单腿支撑身体的局面。此时,甲方再用活腿猛力横向拦乙蓝方的支撑 腿,配合坐腰闪身,将乙方摔倒(图6-3)。

图片56

反攻方法:弹踢的反攻一般采用跪逃补踢进行反攻实战中,当甲抬底腿横向弹 击乙的活腿时,乙上手支领,活腿后屈做跪逃动作,使甲弹击腿走空,等甲弹击腿落 地还原,欲抬活腿使踢时,乙不等甲活腿抬起,活手沉紧甲的大领,底手向斜上方捅 袖,使甲重心落在被沉紧的底腿上,此时,乙适机用跪逃活腿用力拦踢甲的底腿,身 体配合排腰闪身,将甲摔倒(图6-4)。

  1. 中带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甲左架,乙右架,顶架摔。甲底手抓乙小袖,活手抓中带。乙底手抓 甲小袖,活手抓大领。

动作应用:实战中,甲使用中带踢时,底手活手同时向自己怀里紧拉,使乙产生 错觉,误以为甲要使中带别、挂等动作,等乙犟劲时,甲底腿突然向斜上方冲步至乙 活腿脚前,底手配合向斜上方捅袖,活手提中心带,使其重心上移,上体向右倾斜, 此时活腿突然向其底腿踩关节外侧横向扫踢,配合坐腰闪身,将乙摔倒(图6-5)。

反攻方法:中带踢的反攻一般采用大得合进行反攻,实战中,甲双手拽拉乙的 小袖和中带,并随机上底腿冲步,准备抬活腿使踢,乙等甲的底腿在自己活腿前刚 落地,活腿立即上大步拦截甲的底腿,活手配合紧摁大领,底手向斜上方捅袖使甲 的身体重心被控管,从而无法抬腿使踢。乙把握好时机立即用活腿使用大得合,勾 挂甲的活腿,欺身、双手配合向前捅送,迫使其后仰摔倒(图6-6)。

图6-6中带踢(反攻技术大得合)动作示意图 4•周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甲左架,乙右架,顶架摔。甲活手抓乙的大领,底手散手不抓。乙底

图片58 图片59

手抓甲小袖,活手抓大领。

动作应用:实战中,甲使用周踢时,活手先抓握乙的大领,底手散空不抓。乙底 手抓握甲的小袖,等乙活手刚抓住甲的大领时,甲底腿立即前上一步于乙的活腿脚 前,活手抓大领向身后紧拉,底手用虎口拥送乙活手的腋下,使其上体向右倾斜,接 着甲用活腿迅速拦踢乙的底腿,配合坐腰闪身,将乙摔倒(图6-7)。

图片60

反攻方法:周踢的反攻方法一般采用拍腿反攻实战中,当甲紧活手、拥底手、抬 活腿使踢时,乙不待甲攻击腿发力时,上体欺身撞甲,使其上体后仰攻击腿乏力,然 后抓袖底手迅速改为拍腿。拍腿方法与搬扣腿不同,它用的是斜错劲。活手配合 大力捅领,使甲身体严重先重而摔倒(图6-8)。

图片62 图片61

  1. 小袖偏门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甲左架,乙右架,顶架摔。甲底手抓乙小袖,活手抓握偏门。乙抓甲 的小袖和大领。

动作应用:实战中,甲抓乙小袖和抓偏门的手同时向自己身后拉圆劲,乙由于 被圆拉,身体不由地向拉的方向倾斜,此时甲突然抬活腿拦踢乙的底腿,配合双手 的挣拧和身体侧身让腰,将乙摔倒(图6-9)。

图片63

反攻方法:小袖偏门踢的反攻技术一般采用大领拦踢,实战中,当甲抓小袖偏 门挣拧、欲抬活腿使踢进攻时,乙不待甲腿发力,立即冲步,并用底手横向推甲的右 肩,活手配合向下紧拽其大领,迫使甲身体左方倾斜,并迅速抬活腿拦踢甲的底腿,

使甲身体严重失衡而摔倒(图6-10)。

图片64

  1. 抹脖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甲左架,乙右架,顶架摔。甲底手抓乙小袖,活手封乙活手,乙散手 (手被甲封控)。

动作应用:实战中,甲先抓到乙的小袖,活手封其活手,使用时甲先猛力捅袖, 使乙产生错觉,误以为甲要使揣、披,故会低头含胸,此时甲可用自己掌根部位在乙 后脑部位猛力向下抹拉,底手回拉,活腿迅速冲踢乙的活腿内侧,迫使乙头重脚轻 而摔倒(图6 - 11)。

反攻方法:抹脖踢的反攻技术一般采用滑步挤蹉进行反攻,实战中,当甲捅推 乙袖又往回紧带、并用活手摁乙的脖子、欲抬活腿使踢攻击时,乙待甲活手刚触及脖 子,迅速用活手沉紧甲的大领,并挺身抬头,上体横欺,同时活腿向前滑步挤蹉甲的底 腿,底手配合横向推甲的肩膀。使甲进攻不能成功,被乙滑步挤蹉摔倒(图6-12)。

图片66 图片65

串头扛踢(进攻技术)

预备姿势:甲右架,乙右架,顺架摔。甲底手抓乙中带,活手抓其大领。乙底手 抓甲小袖,活手抓大领。

动作应用:实战中,双方在抓把对峙。甲为了进攻,突然串头从乙活手腋下钻 出,挺身扛肩,迫使乙的重心升高,身体倾斜。此时,甲不等乙揪领的手松开,上底 腿冲步,抬活腿横向拦踢乙的底腿,配合底手提带,活手紧拉大领,排身坐腰,迫使 乙身体失控而摔倒(图6-13)。

反攻方法:串头扛踢的反攻一般采用夹脖蹉摔,实战中,双方相互抓把对峙时, 甲突然串头从乙活手腋下钻出、欲使扛踢进攻时,乙不等甲抬头扛肩,立即用抓领 的活手,改夹甲串头的脖子,用夹、压、摁、拉之合力,使甲抬不起头来,乘机乙滑上 活腿,蹉管住甲的底腿,底手配合用力向斜上方捅袖,将乙摔倒(图6-14)。

图片68 图片69 图片67

 

 

浏览19,6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