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穴
该穴位于乳下2肋,相当于7、8肋间。由于该处左侧是心区,右侧是肝脏上部,而且人体5 ~ 8 肋弯曲度较大,最易发生骨折,受暴力打击时,易使心脏受到震荡刺激,严重者可使肋骨内向骨折, 致使心脏、肝脏损伤,导致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峰、肘尖、指尖及脚前掌予以重击。
章门穴 ,
该穴位于左、右腑下线第11肋端下际。由于游离端末与胸骨连_成腔,故遭受击打后必向内 L折曲,而因其内部右侧是肝脏,若游离肋端内折,必挤压或刺破肝脏,造成肝损伤直致肝破裂;左侧 内为脾脏,道理同上,易引起脾破裂而大出血,危及生命。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面、肘尖、脚前掌及脚跟予以重击。
气海穴
该穴位于脐下1寸5分,又名丹田穴。受打击后,可破坏人的气机,并使人剧痛难忍,完全丧失 抵抗能力,若伤及内在的脏器,可导致休克或昏迷。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峰、膝盖、脚前掌及脚跟予以重击。
心俞穴
该穴位于后背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俗称后心。击打该处,可直接震荡心脏,并引发 突发性室息,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攻击方法】可运用拳峰、肘尖、脚后跟予以重击。
肾俞穴
该穴位于后背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有丰富的血管,没有肋骨保护,遭击打后会造成 剧烈腰疼,严重者会造成内出血,使肾破裂而引起严重后果。
【攻击方法】可运用肘尖及脚后跟予以重击。
命门穴
该穴位于第2、3腰椎棘突之间,受重力打击后,会引起剧烈难忍的巨疼,并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攻击方法】可运用肘尖及脚后跟予以重击。
(三)关节打击法
谈到关节打击法,这是李小龙生前所惯用的技法,大家常说的截拳道擒摔技,便是针对关节而 言的。事实上,关于关节打击法,李小龙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完美的示范,那就是在电影《猛龙过江》 中,于罗马竞技场打斗的最后时刻,李小龙击毁了劳力士的膝关节、肩关节和腕关节,使劳力士成了 一个“废”人。
在实战搏击中,经常用i的人体易伤关节有:
1.颈椎
颈是头部与躯干相连接的部位。颈骨有7块,该部位可掌握控制人体的身体重心,也可称为生 命中枢。
【攻击方法】如受到外力打击或左右猛扳、猛拧,都能使其超过活动极限,并感到疼痛难忍,严 重的会使人伤残、死亡。
肩关节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它的活动范围很大,但由于肩关节是多轴关节,连接骨的关 节面大小相关甚大,关节囊松弛,靭带少而弱,所以是稳固性较差的一个关节。
【攻击方法】如果用暴力左右拧动,或用力向后扳到极点及用力踢打,都会使靭带、肌肉撕裂 甚至骨折与脱臼。
肘关节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尺骨上端和桡骨头组成。其活动范围较小,且尺骨半月切迹端冠状突较短 小,关节囊的前后臂没有韧带加强,故尺骨向后受力易脱位,向前易骨折。
【攻击方法】如果受压力或暴力踢打,可使钿带撕裂或骨折。
腕关节
与运动,而腕部覆盖的肌肉则薄弱,韧带的坚固性也
【攻击方法】如果受到外力向任何一个方向扳拧超过它本能活动范围或用力打击,都能使手 腕部的韧带撕裂,或骨损伤。
膝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是人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且关节囊松弛,关节 两侧有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
【攻击方法】当膝关节伸直后受外力猛击,或从前、两侧踢打,轻则使人倒地,重则会造成半月 板损伤,侧副韧带撕裂,脱臼或导致骨折。
踝关节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跟骨及距骨等连接而成。由于外踝完全覆盖距骨的外侧面,故内翻扭伤
较易发生。
【攻击方法】如果用力左右扳拧或进行暴力击打,会使其脱臼、韧带撕裂或失去正常的功能。
(四)对神经系统的攻击法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轴,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来完成的,因而我们在研习截拳道时,除了要掌握骨骼、关节的结构和肌肉运动以外,还必须深人了解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在肢体的走向和浅露部位,这是搏击中打击、压迫的要害环节之一,而且 一经打击、压迫或掐拿,就会使对方立即产生触电状酸麻感,而丧失战斗力。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按其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分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 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由脑发出的脑神经,由脊髓发出的脊 神经。而且按分布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自由神经。其中,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肉、 关节等处;自由神经分布于内脏、血管、腺体等处。总之,神经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肢神经
上肢神经主要有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它们均伴着主血管支行走。从颈椎发出的脊神经 形成臂丛,再从锁骨中线下伴动脉行至腋下,再向臂部分出诸神经(图39、图40)。

中神经
在臂部与肱动脉一致,在臂中行走,并经肘窝正中,行至腕前远端中点,入手。
尺神经
从腋窝沿肱骨至肘部,再经肱骨上髁与尺骨鹰嘴间,沿尺侧至腕部腕豆骨桡侧缘后,人手。
桡神经
自腋后壁下缘外端与臂之交点处,沿肱骨经肱骨右方,至肘部肱骨外上髁,再沿桡骨侧至桡骨 基突,入手。
2.下肢神经
下肢神经,一是从腰丛发出的神经,有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分布于大腿前面和内侧面的肌肉和 皮肤中,其中股神经关节支分布于髋关节和膝关节;二是从骶丛发出的坐骨神经,经坐骨结节与大 转子之间,沿股后中线下行,并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图41、图42)。
对神经系统的攻击除可采用反关节技法外,亦可进行破坏性的踢打。但由于李小龙生前对此 述之与记载甚少,笔者未敢对此发挥和扩展,加之由于自己的技术水平与学术理论水平有限,故尚 有诸多不足之处,还望同道们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与修改,共同完成李小龙遗留下来的大业。

“八打”与“八不打”注释
所谓“八打”与“八不打”,是指人体上的一些要害部位与薄弱环节。
1.八不打
一不打太阳两首 不准击打与踢击太阳穴。
二不打正面咽喉 不能踢打、锁制咽喉。
三不打中心两壁 不得踢打、撞击胸部。
四不打两肋太极
不得随意击打两边的软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而锋利的断骨又会刺破内脏,致使内脏出血过 多而造成死亡。
五不打海底撩阴
不得随意击打海底穴和撩打裆部。因为海底穴在人体会阴处,生殖器之下,它是人身上的关键 要穴,亦属死穴之一,如受到外力重击,就会使气血向上冲涌,当时就会头晕、耳鸣,重则无可救治, 必死无疑。
六不打两肾对心
不得随意踢打两边的肾脏要害。
七不打尾闾风府
不得随意击打尾闾骨及其附近的长强穴等死穴。并由于尾闾骨是人体最重要的要害部位之 一,因此,如果被打伤则属绝症而不可救治。
八不打两耳扇风
不得随意击打左右两耳。
八打
一打眉头眼睛
所谓眉头双睛,其中眉头一指两眉中间的印堂穴,二指两眉弓眶上孔;双睛即为两眼。实战中, 当打击眉头时,可引起眶上血管及神经损伤,同时亦可震荡损伤眼部;特别是当眼睛受到攻击后,可 使人失去判断和支配自己的攻守能力,而立呈败象。
二打穿腮耳门
即可打击腮部与耳门。因腮部的下领颈与领孔较薄弱,故暴力打击后,极易引起下颌颈与颏孔 部骨折,使人丧失战斗意识。再者,当打击两耳后,可通过刺激震荡耳前庭器与蜗器来致使对手休 克或昏迷。
三打胁内肺腑
两胁即胸廓下部,在腰两侧,位于第11和12两游离肋端。所谓肺腑,泛指胁内的肝、脾等脏 器。所以,当打击两胁时,必挤压或刺破脏器,给予对手以近乎致命的创击。
四打鹤膝虎头
所谓鹤膝虎头,通常指膝关节部分,当打击膝关节正面时,可损坏对手的髌骨,使敌因骨折而丧 失战斗力;当打击膝关节外侧面时,可使内侧副韧带拉伤撕裂,使膝关节错动,并可损伤腓总神经, 严重时可造成终身残疾;当打击膝关节内侧面时,可使外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和撕裂及髌骨软骨 的损伤,形成膝关节运动障碍。
五打唇上人中
由于唇上人中是人体重要经脉的经过点,所以击打该处有直接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或昏 迷倒地。
六打背后骨缝
背后骨缝是指肩胛骨内外缘。肩胛骨的运动是与肩关节的运动相连的,所以重击此部位,可使 肩胛骨周围肌肉受损伤,从而使上肢活动受限制并造成运动障碍。
七打撩阴高骨
撩阴高骨是指耻骨联合部,即骨盆前联合。由于耻骨联合处有软骨垫,富有弹性,而且此处感 觉神经敏锐,所以重击此部位,虽不能损伤脏器,但可引起异常疼痛,使人由此丧失战斗力。
八打破骨千斤
在实战中,所谓打破骨千斤,通常指打击对手的关节处,因为打击关节虽不能使对手致命,但可 由此破坏对手的攻击武器,或使对手丧失抵抗与再战能力。破骨千斤亦可指小腿胫骨,在这里,由 于胫骨前脊外露,无肌肉遮盖,故踢击力量可直接作用于胫骨,严重时可使胫骨隐裂或骨折,使小腿 失去活动和支撑能力。
李小龙在其遗稿《截拳道之道》中写下了 “人体的攻击目标”一节。
在这一节里,李小龙首先抄录了“泳春派先师秘传总诀”,在表明他注重武德,并牢记“中国功 夫的宗旨是强体自卫,非到万不得已,不可攻人”的先师嘱托。然后,他又亲手绘制了“身体要害”、 “头部打法”和手写了“太极门之死穴”,以及“螳螂派八打与八不打”等要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 小龙所创立的技击功夫是博采众长的一种集武学大成的拳法。重要的是,他曾借鉴与汲取了中国 武术中的一些有用的技法与经验,并将之发挥。
第五节截拳道的脚步移动法训练
李小龙这样的优秀的搏击大师,移动时动作总是轻松自如、巧妙准确而又优雅悦目。当他冲向 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相反,一个劣等的 拳手,看起<来动作总是显得那样笨拙,往往找不到正确的距离,反而泄露了自己的动机,这样不但控 制不了对4,反而会被对手所控制。
李小龙在擂台上显示过他那惊人的速度,当时大家有目共睹,他虽在几尺之外移动,但却无人 能够挡住他攻来的拳脚,其快速攻击时的身形,尤如眼镜蛇般快得令人防不胜防。
李小龙十分重视步法的作用,他始终坚持认为步法的好坏,对于技击家的技巧优劣,是十分重 要的。所以,他认为在搏击中唯有灵活地移动步法,才能有效地利用拳脚的技巧,拙于步法的人,也 必拙于拳法和腿法。
在实战中,李小龙特别强调步法移动的灵巧、轻盈与敏捷。所谓搏击,不外乎是找寻攻击目标 或闪避对手攻击的一连串动作。就本质上来说,李小龙的功夫是流动性的,这可能正好与传统武术 相反,因传统习武者在正式学拳之前都先勤练站马步桩三年,而练习截拳道就不需要这些程序。究 其原因是,站桩的目的在于静态中寻求稳固与平衡,但无法灵活变化,丧失了机动性。
截拳道讲求的是灵巧,所以必须练习步法的灵活移动与机变。李小龙还要求步法的动作愈小 愈佳,而且要尽可能力求精简、直接,绝非象西洋拳那样又蹦又跳或象空手道家那样得意洋洋地傲 立。因为精简、实用的步法不但可增加速度,且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手的攻击。
脚步移动的原则
技击家除了要注意动作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牢记:
消除紧张心理,全身放松,不可胆怯,动作要自如。
态度要自然,一切肌肉组织要放松,切不可受任何饰物所束缚。
动作要简单、自然、迅疾。
动作要敏捷,膝部需稍稍弯曲,这样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冲向前去。
选择位置方面亦有3点要注意的:
以动制静,选择宽阔之处做自己的根据点,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
变换位置或移动的时候,要留意对手的行动,以抵消由对方突然行动所给己方带来的劣势。
利用对方的行动而采取主动,即反宾为主。
“截拳道”,顾名思义便是“消截对方来拳的同时进行打击的方法”。在这里,除了用拳外,脚亦 甚为重要,要能随时准备“起飞脚”,同时还要懂得利用体力。所以,前面所说的戒备姿势,初学者绝 不能忽略,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进步。
脚步移动时的注意事项
在激烈的对抗过程中,要想准确有效地打击对手,就必须在日常训练中高度的重视步法的练 习,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这就要求在步法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当然,同 前面所述一样,这些问题均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经验的总结。

脚
小龙要求自己的学生无论是防守或准备出击时,均要保持后脚跟 稍微离地的姿势(图43),因这样可以提高做动作时的灵活性与 ~^攻击之际,'全身重量应迅速移到前脚上,但后脚跟仍需抬起。当 遭受对方袭击时,还应稍微抬高后脚跟,即藉后脚跟的弹性作用,化解或 缓冲对手的打击劲力。由此可知,后脚跟堪称全身攻击机械的活塞。
2.步法务必要保持平衡
在训练或实战中,无论运用什么步法,都须务必保持全身的平衡。而 且移动的步法或攻击的动作幅度切勿过大,因为每前进一步,全身重量由 一脚移到另一脚时,步幅过大会造成身体重心不稳,从而容易遭致对方的攻击。
- 移动的步幅宜短小
步幅短小首先可确保攻击时的平稳,它不仅有助于增快招式的速度,而且能够利用一个小动作 来闪避对方的攻击,进而趁机予以及时反击。
- 平常应多练习模拟“拳击”
训练中应注意拳步的结合,并需具有逼真的实战意识,以免使训练与实战脱节。根据李小龙的 要求,练习时应有节奏的运用腿部,特别是踝关节和小腿的力量。
.
- 掌握重心的转移,培养高度灵敏的距离感
步法练习的最初体会是自己的重心移动,所以要把握好自己重心的转移。
李小龙曾对学生们强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道理,对我们的步法练习很有用。我们要充 分体会和运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会用步法控制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方攻击打不着,我 方攻击对手跑不掉。
在搏击中,要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不时在自己的有效距离内绕动,藉以扰乱对手的距离感。 当对手被我方的动作困惑后,你再乘隙予以致命地攻击。所以说,运用步法的策略,就是要用自己 的步法去迷惑对手的步法,进而制服对手。
- 脚步移动的基本技术
截拳道的常用步法有滑步、疾步、垫步、后移步、侧步、环绕步及交换步等等。
1.滑步
这是一种不影响身体平衡的脚步移动动作,步伐短小,前进时两脚不离地,
贴地滑行。同时此步法还能够经常确保戒备势的基本姿势。
在实战中,这种步法还能逼使对手产生防卫性的反应而暴露出空门,也能诱 使对手攻击后露出破绽。刚练习此步法时,可能会感到动作笨拙且速度缓慢,但 只要每天坚持练习,就会提高速度,并能进退自如。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4),先用前脚前滑约大半步(图45),等两脚一 分开后,后脚随即跟上,并立即恢复戒备势(图46)。然后,再向前滑动,继续重复 这个过程。
要注意图中李小龙不断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防御状态,以两脚的前掌蹬地,灵 活、敏捷地滑动。运用这个步法可随时向任何方向迅速地移动身体,因此对于进 攻或防御来说,此步法均为最完善的移动。

2.疾步
疾步是一种迅速而突然的移动动作,移动时务必保持身体平衡,且两脚好象贴地而行,而没有 腾空跳跃的动作,并且在前脚大步前移的同时,后脚要紧跟靠前。此步法多结合前进中的腿法运 用。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7),前脚前滑大约8 ~ 20厘米(图48),这个表面上看似无关紧要 的小动作,却有助于向前运动时保持平衡,并结合身体提供的力量。同时,只要前脚一动,就要立即 滑动后脚跟上,并几乎踏在前脚原来的位置上(图49);紧接着,在后脚刚刚触到前脚时,前脚就应 当向前滑去(图50)。
练习时,李小龙认为必须不断地有意识地使两脚“轻如羽毛”,并如“蜜蜂冲刺一般”,这样到最 后自然会轻快、敏捷。李小龙还要求拳手在训练时,做完每一个动作后都要恢复到原姿势,而且除 非有什么战略性目的外,冲击的动作都应该用碎步或滑步来完成,因为大跨步的动作会约束进行攻 击或有效的防御。
垫步
李小龙认为,向前垫步是截拳道中向前突进时最快、最猛、最有效的脚步移动动作,多用于向纵 深发起攻击,并主要结合侧踹腿进行有效的攻击。
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李小龙曾给我们表演了其精彩绝伦的垫步,即冲进后一脚把奥哈拉踢出 20余米的那个镜头,记得当时电影还对李小龙冲进的动作来了个特写。
根据李小龙的测验得知,用垫步前冲,只用0.75秒的时间便可冲进2.5米左右,这大概便是李 、小龙生前极力推崇此步法的原因呢!如果用传统的垫步前冲,得用1.5秒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 距离,即需2倍的时间。另外,随着对动作的不断适应,可以加快速度,用越来越熟练的技巧来缩短 在一定距离上的时间。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51),先用前脚跨出15 ~ 30厘米(图52),同时用前手作为动力向 上猛扫,这样可造成一个猛冲的势头,而且手的这一突然袭击,不但分散了对手的注意力,而且也打 乱了对手作战计划。当手向上挥去的同时,髋部也几乎同时向前摆动,并将后脚前拉,当然有时也 可以做大幅度的纵深性突进动作(图53、图54),但在这一瞬间身体的重心应落在前脚上(图55)。 因为在左脚刚刚落地的同时,前脚早已又把身体向前带出了 1 ~2米远。
在此步法中,象(图53、图54)所示,后脚可能会跑到右脚前面去,但这只不过是一瞬间动作,故 而不会影响平衡。
开始练习这一步法时,不要担心或老想着两手,只要把两手保持在正常戒备势的位置,且注意力集中在步法上就可以了。同时动作要突然、直接,经由最短的路线去冲击最长的距离。
旋

风步(冲刺步)
所谓旋风步,实际上就是远距离垫步,它也是一种向纵深的猛攻,多用于追击或攻击处于较远 距离的对手。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56),先将左脚跨进一步(图57),并利用身体前冲的势头将右脚前移 一步(图58),随后再将左脚向前插进一步(图59、图60),最后再速将右脚向前移出(图61),达到攻 击时的最佳位置。 .

脚下的动作要连贯,整套动作须一气呵成,以免因疏漏和动作脱节,反而为敌所乘而赔误战机。 在实战中,这也是最难掌握的动作之一,因为这要靠身体良好的协调性,不然便很容易失去平衡。 这要求每天都以猛冲动作来练习数百次,只有在步法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加速作用。
后移步
在截拳道中,向后方猛撤的动作,同垫步和疾步的动作几乎一样快,所不同的只是方向相反。
李小龙认为此步法不但迅捷而且顺畅,是强而有力的有效的后退动作,它根据情形的需要,可 以持续后退,也可在攻击机会出现时由后退而突然踏前。连续的后移动作,我们在电影《唐山大兄》 可以见到,即李小龙在冰房外打斗的那一场戏中所示范的。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62),先用前脚向后移动(图63),如果在前脚尚未缩回时就先移动后 脚,则前脚就会站立不稳。而且,前脚离地后不可停顿,不得与后脚交叉,紧接着身体应随着左脚向 后猛冲(图64)。
在日常训练中,可做向后疾步以获得速度、平衡和节奏感。但步法要轻巧、平稳、敏捷,通过不 断的练习,学会保持越来越快的速度的本领。

进步
李小龙认为,闪进步是闪避对手拳打和脚踢,并能及时进行反击的一种有效的防卫战术,如果 动作运用得当,这将是一个稳妥而有效的反击行动的前提。而且在搏斗中,优势通常在运用闪进步 的一方,因为他有充足的时间来做准备,并有时间酌情反击对手,但是你必须闪动得恰到好处,以加 大反击时的创击力度。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65),先敏捷在向右前方移动右脚至恰当的位置(图66),而且当右脚 掌轻轻地落地时,应当迅速滑动左脚跟进,并以正确的姿势恢复戒备势(图67)。
李小龙曾无数次强调过,几乎在所有的脚步动作中,脚移动的第一步,是要向达到的那个特定 方向迈出。而且为了迅速地完成动作,应该在刚刚要迈出第一步时,身体重心就应向那个方向移 动,但在移动时不得使平衡受影响,同时侧移时还务必要观察对方攻击动作的征兆。否则,会饱受 对方拳脚的痛击。另外,为了全面掌握技术,还必须学会与掌握右闪进步(图68 ~图70),其动作与 前者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换步
李小龙认为,变换步的运用的要诀是“即退即攻”和“即攻即退”。此步法通常作为准备手段用, 或前进、或后退。在这里,前进的目的是己方为了创造适于攻击的距离;后退的目的则在于诱使对 手迈进入适当的打击距离内。
经常采用踏前或踏后的步法,有助于隐匿己方的攻击意图,而且可以获得适于攻击对方的有效距离。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71),先将右脚晃前一步(图72),再马上撤回(图73);随后再根据情 况决定是继续后退还是马上返身杀回(图74)。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这种步法可作为开始攻击前的虚招动作,而且脚部的动作需经常配合踢腿 和出拳的动作。此外,无论手法和腿法怎样简单,都应在前进和后退中与脚步动作协调一致,这种 训练最终将能练就准确判断距离的本领,而且动作协调、敏捷、实效,富有战术性。
环

- 绕步
在截拳道中,环绕对手进行移动的步法,同闪进步的动作几乎一样快,但更具有高速度和灵活 性。要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合适有利的距离和角度上,一般是刚好站在对手的攻击距离之外,在运 动中等待良机逼近对手,或在对手变换步子、位置中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
凡是看过电影《猛龙过江》的朋友,可能都还没有忘记影片中的最精彩之处,那就是李小龙与劳 力士在古罗马角斗场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打斗,在那个片断中,劳力士的出色腿法虽然凶狠、连贯,但 却被李小龙一一避过,在这里,李小龙靠的就是环绕步。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75),当对手猛冲过来时,可先将右脚向右侧移动(图76);接着,再移 左脚跟进(图77),从而移到对手的侧后方;然后,可再根据实际情况重复上述过程(图78 ~图81), 以占据绝佳的反击位置。本步法的脚下运行路线如(图82)所示。
在实战中运用环绕步时,动作应该迅速、有力,并成习惯。挥拳攻击的理想时机,是对手大惑不 解之时,等到对手明白你的动机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李小龙认为,环绕步是要让对手有个起腿的间距,有时这时逼迫对手不能出拳击打的绝妙战 术。因为聪明的拳手通常不仅做前后的直线运动,而且是力求环绕移动而给对方造成一个变幻莫 测、难以应付的目标。
第六节截拳道的上肢攻击法训练
在截拳道的上肢攻击法中,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插掌技法(指法)、拳法及肘法等技击 形式。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手指攻击法
在李小龙以前所学的泳春拳功夫中,“标指”是泳春派最高级的拳套。
在标指拳套中,差不多极大部分的招势均采用“以攻为守”、“以打为消”之诀。此等招势固然较 为凌厉,但难度甚大,如拳手没有良好的根基,有时会变得适得其反。故将标指放在高级课程中,自 有其理。
在标指之后,跟着要练习的便是将整个拳套内的拳法运用于实战的练习中,如果能够将标指拳 套内所包含的招势使出,无疑会增加更强劲的攻击力量。因为,标指内所含的招势,较之拳法要来 得更狠毒并迅速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标指攻击法深受李小龙青睐的原因所在。
在截拳道中,前手的标指攻击法是进攻和防守的第一线,因与拳相比,它能相应的使你和目标 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1 ~ 15厘米,由于距离的缩短而便于迅速出击。
李小龙称,标指宛如剑术家手中的剑,它给对手的威胁是经常不断的,其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 上的穴道和对手的眼睛。运用这种技术无须十分用力,相反,准确性与速度却是重要的。对于对手 来说,标指戳击是很有威胁性和很危险的武器,因为它的破坏力很大而且很难防御。当然,应先学 会运用正确的手型,将手指%列好,微屈较长的手指,并与较短的手指相适应,拇指内扣,使整个手 形成一支
f (图83)。 A
想高标指戳击的/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在这里,速度取决于动作的简捷、实用性上, 带有佳何后缩动作地向前猛力寸间的流逝,在快速打击习的时间越多,手的动作就会越快。
纸靶是一种训练指戳的 极好装置,对于希望增强打击或戳击速度的人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除了会靶之外了李小龙还常用一 一片厚皮革来进行练习(图84)。这样,可使手指更加坚韧,当手指戳中时,它表面虽陷下,但却有 足够的硬度使手指变得更加强硬。
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85),突击之前手指应伸直,打击的路线应与自己的鼻子成水平直线
(图86、图87)。在这里,速度和时机要默契配合,应能自如地加快或放慢动作,从而支配对手的节
擎

要善于把握出招时机,既准又快地攻击对手。指戳,无论是连环而出或单纯而出,均需弹出,绝 非缓缓推出。有时对手可避开指戳,但连续攻击时,则常易使对手中招,令对手无法遁逃。
由于指戳属刺击而非蛮力,它的动作正象拍苍蝇般,准确与突然是最重要的条件。攻击类型分 为:
长距插击(高、平、低)。分别攻击眼、喉、心脏。
短距插击。即爆发性之短促打击法,多在应急情况下运用。
转腕插击。即变换攻击角度的打击法,如手心原朝上,至目标时则朝下,或手心由向下变为 向上。如此种种,都能攻对手以措手不及。
(二)截拳道的拳法攻击法
截拳道的对抗虽说很激烈,但它的技术实际运用却是简捷的。其拳法结构不象传统武术那样 追求本门派的所谓的“高深招法”,而是广泛地汲取各种技击术的综合技术。因此,在下面介绍的拳 法中,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的技击特征。
- 截拳道拳法的起源
过去,人们总认为李小龙的拳法技巧高深莫测,令人难以琢磨,其实不然,截拳道的拳法极为简 单,比任何一种门派的拳法都要简单、直接,即一切以精简、实用为原则。对于外人看来,李小龙的 拳法竟与西洋拳击相似,但这只不过是因为李小龙早年曾受挫于拳击,之后又刻苦学习拳击,并把 拳击中有价值的东西揉合到自己的功夫中去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截拳道的拳击与西洋拳击是 有区别的,是完全高于西洋拳击的,因为李小龙的拳法中有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
在拳法的拳理运用上,李小龙还吸收了传统武术出拳时强调拧腰、调跨的特点,从而使发出的 拳法具有很强的抒挫劲、穿透劲、摧毁力和爆炸力。同时,在出拳发力时还要求在身体内部贯以“流 动着的能量”,即丹田内力,也就是用意念来强化攻击力量,从而使所到之处无坚不摧。这就需要协调地控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具有很快的速度和力量,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截拳道拳法快、准、狠的
技击特点。
- 截拳道拳法的技击要诀
很多著名的职业拳击师跟李小龙过招后,都说李小龙的拳法难以对付,即与李小龙对抗时总感 到别扭,事实上,这是武术成分在起作用,因为拳击与技击毕竟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在搏击中,李小 龙个人认为“拳学但求得其真意”,若拘泥于一招半式之间的来源问题,或一意追求所谓的正统,而 疏忽于拳理中优劣正误之法,无非是抱残守缺。
截
浏览1,6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