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最重“借力巧打”,故练习搏击功夫必须注意以下的阶段:
先懂“舍力”,继续“卸力”,最后“借力”。如只会以力取胜,遇弱敌可胜,遇强敌则必败。唯卸力 后方能专练以技取胜之法。精于卸力,即善于化解对手的劲力。为此,敌人臂力再强亦难加于我 身,这时便可反借对方力度以攻击对手。练习截拳道,最注重全身松弛,且出手轻快、敏捷,若将全 身肌肉收紧,出拳时仅以臂力蛮打而出,以为如此便可使拳劲猛烈,却是犯了传统的“力蓄于臂而不 能尽放”之忌。在这里,拳力轻重,全凭运用之道,若不懂使用,则本身以为打出千钧之力,施在对方 身上可能只余无几。如运用巧力,便是出手时看似轻松潇洒,但打在对手身上却沉重无比。
下面介绍一下李小龙运用手法时的一些实战特点,供研习者参考、学习之用。
- 以攻为守
对手对峙时,与其等待对手来攻,不若先行采取主动攻击对手,使对手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败 北。
- 以打为消
此为截拳道功夫手法中较为精妙之诀,意指当对手攻来时,截拳道中某些简捷的动作,既能在 对方攻势之下抢攻对手,并能以这同一的抢攻动作里所包含的力度、位置或角度等,同时破解对方 的某些招数。
- 严谨协调
据李小龙解释,动作的严谨意味着正确,通常要有丝毫不差地发挥劲力的意思。他要求出拳既 要能以最简单、最不费力的方式发出,又要达到动作所要求的标准,收到迅速有力的效果,这无疑是 动作奏效的重要条件。
所谓协调,则是一种特有的能力,它能使一个人得以有效而舒畅地运用全身的所有机能与人体 内的潜能去付诸于拳法中的能力。
由上述诸动作要诀可以显示出截拳道的攻守招势并无一定秩序,只是按理而变。有时,在同一 类似的攻击动作中,只因为攻击者的位置略变或时间性的问题,如未到或已到,未人位与已人位,又 或力度轻重等,即可引致不同形式的变化。故此,李小龙的实战手法是“活”的锻炼,而不是死板的 套路招势,这是最值得强调的。
- 截拳道拳法的力量来源
简练、直接而深具实际效果,是李小龙的技击特征。正因为如此,李小龙才使截拳道超然于传 统武术门派和拳道的特定模式之外,而保持自我活力和个性,并得以发展。那么,李小龙超人的攻 击力到底来自于何处呢?李小龙总结出了两点:
第一、打击点在对手的有效部位及薄弱环节,这样才能计点数与创击对手。
第二、以坚实有力的拳头击打对手的有效部位,而且击出的拳头要有“杀伤力'
要做到上述两点,就必须找出技击拳法的力量来源。这样才能以自己坚实有力的拳头打击对 方的有效部位,比如:击打右直拳时,只强调“左脚蹬地、转髋,配合全身协调运动”,象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笼统和抽象,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到底怎样配合呢?击拳的 力量来源于两腿上,那么它又是怎样到手上去的呢?李小龙认为其运行路线应该是这样的(以右直 拳为例):
力量由脚上发出,经腿上升到髋关节,通过髋关节的转动和挺出,配合全身协调运动,然后送至 肩臂,再经手臂到达拳头击出。当然,这种路线只是一种人为的设想,并不是拳手最初能体会得到 的,下面我们来对它进行力学分析。

首先,左脚用力蹬地(图88),这时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地面马上会 给左脚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于是这个力就随着膝关节的伸 直而上升到髋关节,但由于它要克服重力作功,因此力量上升是一个减速运 动,随之髋关节迅速左转,配合腰部肌肉协调运动。在这里,每一个关节都 肩负着一项任务。其中,膝关节做屈伸运动,从而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送到髋 关节。同时又要兼顾弥补上升时克服重力作功的损失,使其恢复或超过原 来的速度。而髋关节的转动与挺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转动使力量 在髋关节处做了一次平面回旋加速而挺出,这是为了把力量送至肩部,肩关 图88 节的抖动又正是聚合、集中力量的表现,可以爆炸性的推动右臂向前冲出;
冉经肘关节迅速伸展则使其爆发力产生单向性。至于肩部的转动则起着加速和加长攻击距离的作 用。拳的突然紧握固定了手腕,使力量直达拳面。
总之,拳法的力量来源于全身的协调用力配合,需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传递与加速过程,但它 又只能在一瞬间完成,且环环相扣,步步相接,稍有不慎,则容易导致前功尽弃。了解和掌握截拳道 拳法的力量来源,对于尽快提高技击实战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此为学拳的正当途径。
- 截拳道拳法的纲目
本纲目均译抄于李小龙的武学遗著和习武笔录,在此将其转载如下的目的,是想让读者首先对 李小龙所拥有的拳法技巧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修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⑴直拳:泳春拳中谓之为冲拳,或称为箭捶、直统捶等;在空手道中被称为正拳。
⑵前手刺拳:拳击称为点拳,武术中称为探拳。
- 前手勾拳:该拳法在拳击中叫摆拳,也叫水平勾拳;在武术中叫贯拳;在空手道中叫里拳。
- 交叉拳:有顺步与拗步两种打法:顺步者,仍出同侧之手脚;拗步者,则为左手攻时右脚居 前,右手攻时左脚居前。
- 崩拳:李小龙学自于形意拳中的崩拳。
- 90°崩击法:在截拳道中又叫翻背拳;在空手道中叫裹拳。
- 上击拳:该拳法在拳击中又叫抛拳;在螳螂拳中叫挫捶;在空手道中叫里冲拳。
- 拳槌击:该拳法在武术中叫挂捶;在空手道中叫铁槌打击法。
- 截拳道拳法的基本技术训练
在拳击和某些东方武术中,手是攻击和防守的最基本的武器。但在其它武术中,踢击也起着重 要作用。遗憾的是,许多武术流派过于强调脚的动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手的技能。
下面将李小龙生前常用的一些技击手法详解如下:
- 前手刺拳
李小龙曾说过,对惯用右手的拳手来说,最重要的一拳可谓右刺拳。因你向对手猛击左刺拳 时,常迫使他不得不采取守势。
【刺拳的特点】对手在反应你右刺拳时暴露出的防守破绽,又为你连续攻出其它拳法创造了 条件。击刺拳时,手臂完全伸展,发力短促,而且击拳时肩部会感受到一股冲力。对此,你可体会一 下投篮时和接球时肩部的感觉,即击中目标的一刹那的感觉如同接球时一样。
李小龙还要求,每击一刺拳都必须作好对手以刺拳还击的准备,即使对方无意以刺拳还击,这 样做也并非多余。不管对手在干什么都要养成时刻保持警觉的习惯,绝不能不以为然。
剌拳是组合拳的关键。尤其对惯用右手在前的拳手来说,最有效的拳路为右直拳、右勾拳。然 而,不加强右刺拳的威力则是大错特错。因而在许多情况下,惯用左手在前的拳手往往容易暴露空 当而遭到右刺拳的打击。
如果你自己已经是右手在前,而遭遇另一名持相同姿势的对手时,闪击右刺拳就是一大高招。 对于你时这一拳,他可能会毫无招架之力。相反,如果你没有这一招,而他却打出了这一拳,那么倒 下的就只有是你自己了。
【运用方法】击右刺拳时,右脚先急速前移,左腿紧跟与之配合。与此同时,左拳挡在脸的前 方以阻挡对方的反击(图89)。李小龙把这个技术称为“刺拳与阻挡”技术。
在实战中,刺拳通常是指用伸直前臂击打的一种拳法(图90~图93)。由于前手距对手最近, 所以具有快速、突然的特点(图94)。刺拳发拳时是依靠快速而短促地伸直前臂来完成,肩部不必 前探,腰部动作也极小,因此出拳动作小,不易被对手发觉,可起到“投石问路”的试探性的作用。
【动作要领】发出刺拳之后,应立即收回成原来的戒备势,以期再度攻击,或防备对方的反击。 收拳时,切记讲求弹劲。
刺拳的动作是突然弹射而出,并非推出。收拳时位置需高些,以保持拳位,并弥补后手防御上 的缺失。发拳时最好不止一拳,因第二记前刺拳会有更大的机会命中对方。
刺拳发拳时,下额要内收,两肩护住下颏(图95)。刺拳的攻击力虽然不算强劲,但如果击中对 方下颏、面门或心窝,仍然可收到良好的打击效果。

刺拳是李小龙教初学者练习进攻拳法的首要技术,它虽然比直拳击打的力量小,但如果加上身 体的前冲力量,也可强化它的攻击与杀伤力量。
- 前手直拳
在截拳道中,最常用、速度最快、准确性最佳、突发性最强并最具威胁力、破坏力的拳法便是前 手直拳。
【前手直拳的特点】李小龙曾将前手直拳称为“拳法中的中坚骨干和截拳道初习者提高攻击 能力的重要拳法”。它可攻又可守,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住对手的复杂攻势。由于李小龙运用 了“两点间直线最短的”的技击原理,所以前手直拳打击对手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
李小龙这样说过,“直拳是指从出拳到击中目标,拳头是沿直线运动的一种击打方法。它的优 点是速度快,动作突然、强猛,是实战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拳法”。因此,它可谓是截拳道各拳法的根 本。
虽然李小龙刚开始学习的是中国南派名拳丨永春拳,但富有创造性的李小龙逐渐改进了这种拳 术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并保留了其中一些最为有用的东西。例如,前手直拳便是李小龙少年时 代所练i永春拳中的中坚拳法“日字型冲拳”的改造和升华。
i永春拳中的日字冲拳,可视为立冲拳,即拳的正面如同“日”字型(图96)。你右脚摆前时,右手 就变成了你主要的攻击武器。搏击时须记住,将力大而灵活的一面向着对手。
曰字冲拳,如直线攻向自己鼻前的目标时(鼻子为身体中线线之一),出拳并非由肩而发,应由 身体中心冲进。出拳前,手绝不要置于腰间,也绝非象传统的i永春拳那样从胸部出拳。因为,这样 不但不切合实际,而且暴露的空门太多,且又凭空增加了无谓的攻击距离。
【运用方法】当前手攻击时,后手应适当高抬,以保护自己因出拳而暴露出来的空门,身体要 尽量放松和自然。
李小龙要求在击中对手的瞬间,才紧张肌肉、握紧拳头,并想象自己的拳头能“穿透”对手的身 体,而绝非将力量作用在表面或点到为止,这样才能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及渗透力。还有一点 需注意,出拳切勿有预动,以免暴露先机。收拳时,绝不可将手放下,而必须养成延原路线收、g的习 惯,并将手随时摆在适当高度,以防御对手任何可能的攻击。
打击时,由戒备势开始(图97),要猛打快收(图98 ~图103)。可用来攻击对手的心脏(图104>, 或下腹(图105),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106)。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踏前攻击时.拳未碰触到对方之前.前脚绝不可先落地.因为身体重量并北蓬在拳头上i是落在两脚上,脚先落地的话,脚的支撑力反而抵削一部分拳力,同时也有碍动 @灵巧发挥。利用后脚踏地前蹬,能够有效地增强出拳打击时的力量。

【动作要领】李小龙还强调过,前手攻击时,最好能经常改变头部的位置,使头随手变,以增加 防御的效果(图107)。
【后手直拳的特点】与前手直拳相仿的是,身体应随着拳移动,既可利用身体移动来获得更大 的力量,也可以十分有效地降低对方的防御效果。
在截拳道中,后手直拳攻击的劲力甚强,是相当有威力的。这种拳法可用以反击或组合攻击, 而且其力量要比前手大得多。
后手直拳
据李小龙解释:后手直拳不妨经常使用,倘若时间取准,发拳正确,此拳威力极大,也较其它拳 法安全些,这是因前手已将对方的防线撕开之故。
@搏击中,为了提高后手直拳的实效性,李小龙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_
第一、迅速以腰为枢纽,快速地转腰,使肩与臀先手臂而动。
第二、全身旋转,将身体重量由一只脚移至另一只脚,并以腰为轴快速旋转,加快左手的冲击速 度。在这里,
腰的扭转练习是学习出拳的基础j【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108),前手上置,以防对手反攻;左拳自然发出(图 109、图110)。要运用后腿蹬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增加左拳的攻击力(图111),将对手于瞬间击倒 在地(图112、图113)。

【动作要领】攻击时,脚后跟微抬,并向外展,使大腿肌肉象弹簧般随时可移动或踢起。移步 时的步幅需够及对方,出拳时亦须瞄准,并贯穿对手。为确保攻击效果,直拳与进步需连成一气,协 调配合好,以全身的整劲去创击对手。同时,须保持右手的防御戒备,随时协助前手连续攻击对手。高的对手时,可不妨抬起脚跟,出拳重创其头面部。一旦攻击对方胸口时,出拳前两膝应微屈些,使 自己肩膀位于对方胸口高度,使对手难以应付P
截拳道的理论还认为,直拳无论是用来攻击或防御,做动作的时间均较其它手法为短。并且一 拳出击时,另一拳则收回,此动作需熟练、轻松、正确,方可在实战中运用自如。
后手直拳是长距离攻击法,若克敌制胜,则发拳需如箭般地快速,且事前决无一点征兆。此外, 后手直拳越直越具威力,越直则攻击距离越远。
- 前手勾拳
李小龙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对付一位擅长于防守的对手,前手勾拳是攻破其防线的唯一手 段。即利用前手勾拳迫使对手改变姿势,进而制造机会,再以其它拳法追击并击倒或击伤对手。
【前手勾拳的特点】所谓前手勾拳,即通常所说的水平勾拳。它是利用身体的侧摆和转动,带 动肩、臂的摆动来实施攻击的力量型拳法。
在搏击中,使用前手勾拳攻击目标时,拳头所经过的是一个高度与鼻齐,向前、向上而突然发出 的弧线运动轨迹。前手勾拳区别于其它拳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于接触目标的瞬间,手腕猛力地旋转,故此具有撕裂力,属中距离重创型拳法。
前手勾拳也是贴身近战时的利器,因为攻击是从侧面而来,所以对手将难以预防,而且为了增 大打击的威力,可在击中对手的瞬间,再猛地旋转拳面,以增加攻击效果。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114),向左转体带臂,肘微屈(图1丨5~图117),使右拳 前送并成横向从右向左运动(图118),将拳头重重击向目标(图119),将其击翻或击倒在地(图120、 图 121)。
有力的一拳,还取决于准确的时机。【动作要领】在击中对手之前,要借助迅猛的转体动作,加强出拳的力量和速度。为了使打击 更具有爆发性的力量,应利用流动内力来增加手的力量。

当右脚摆前而击打左手勾拳时(图122),左脚蹬地,身体猛向左拧转,左拳弹射而出(图123), 避开对手“中线视觉”的同时,直捣其下巴或太阳穴等致命要害处(图124),令敌防不胜防,并将其 击伤或重重击倒在地(图125、图126)。
- 交叉拳
在实战搏击中,交叉拳是一种介于直拳与勾拳之间的打法,而且攻守兼备。
【交叉拳的特点】交叉拳的打击距离相当长,速度快若闪电,其攻击动作好比由铁链系着的钢 球击出一般,选准目标,迅猛击打。
不管攻击对方头部或身体,所有的交叉拳均有手肘特别的角度和臀部前突的特征。另外,腿的 蹬地,可加快身体旋转速度,亦会使身体微向上,这样再配合手肘屈伸和身体转动,方为“纯正”的交叉拳。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127),以左脚掌蹬地前冲,并旋右臂向前沿直线冲出 (图128),在猛然呼气发力的同时,用右拳重击对手的头、面或颈部薄弱环节处(图129~图131),给 其以致命重创。其剖面图如(图132)。
【动作要领】交叉拳打击时的关键是:脚跟、腰、肩应配合出拳做扭转。而身体重量则落于前 脚以稳住前半身的重心,并以前脚为支撑点以提高后半身的扭劲,且凝聚全力于拳面,发拳于一瞬 间。
随着后(前)拳的突击,借身体的扭力,使后脚前移数寸以强化攻击力,而前(后)手则借上身的 扭转力道往后拉回,以便与左(右)臂配合以形成强大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有效重击。
- 崩拳
崩拳是中国诸拳法技术中的第二名拳(劈拳为第一)。在中国的武术史上,长于崩拳的名家比 比皆是,其中以郭云深为皎皎者,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美誉。
【崩拳的特点】崩拳的动作注意一气呵成,有舟行浪头之势,其形似箭非箭。古拳谱云:“身如 弩弓发,手似百箭穿。”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崩拳的运用可分为长、短两种打法,其中以短距离打法为最出色、最强劲。 李小龙曾以该拳法在加拿大功夫协会创下了击拳的世界纪录,而使观众大为震惊。
首先,应缓缓地聚集能量,再突然释放出去。出拳前,手腕先向内微旋,在冲击的刹那,再瞬间 外旋,以增加攻击的螺旋劲。在出拳时,李小龙熟练地运用了转髋的外力和内力而产生的爆发力进 行攻击。
【运用方法】运用时,可 ,先将身体前移以欺进对手,然后再出拳击打。其手型
如(图%)所示的日字冲拳。
【动作要领】李小龙认为崩拳出入木离“中”,且出手似箭向前乘虚打出,同时身如弩弓,出人
中道,一鼓作气,勇往直前。
身体前冲的惯性,强劲的腰力,爆发性的肘关节突伸及臂腕上的螺旋钻劲,是促成崩拳有效打 击的关键所在。
- 90°崩击法(翻背拳)
在截拳道中,90°崩击法是所有拳法中突发性最大的拳法之一,它虽不是最快和最有力的拳法, 但却是一种可以充分运用手臂抽击和手腕抖动发力的打法。
【90°崩击法的特点】由于该拳法迅速、准确,而又神出鬼没,所以不易为对手觉察,可打对手
一个措手不及。
在实战中,本拳法象摆动一般地打击而不是直击,这就意味着在打击过程中可以施加更大的惯 性打击力。其次,手臂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动作的自由度,可以更加有力地挥拳猛击。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133),先用左手抓住对手攻来的右手腕(图134),同时 猛挥右臂以蓄力(图135);接下来,在左手用力后拽的瞬间,将右手狠狠击出去重创对手的太阳穴 空当处(图136、图137),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图138)〇
【动作要领在实战搏击中,前手应在不泄露意图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该拳法,而不是大幅度的 横抡,以免暴露打击的意图或拉长攻击距离。
据李小龙解释,在进攻时,抓住或抵住对手,从而使其身体的某一部位无法活动,这是保证自己 安全的好办法。例如,当一只手牵制住对手时,则另一只手就便于攻击了。这种方法亦可作为反击 和闪避时的保持手段,从而击敌以措手不及。
有力的刁抓、扭拧或制约对手的手,可造成对手反应能力的降低,或迫使其过早躲闪而失去对 自己的控制。同时,脚也可用来牵制对手的脚以防止其起脚。在实战中,如果能擒住对手的手,并 向前靠近,则可限制对手的防守和反击。当然,紧接给予对方的背拳打击也将是致命的。
- 上击拳
截拳道中前手或后手的上击拳,常能有效地运用在近距离作战之时。也就是说,一旦贴近对 方,即会有甚多的机会来运用此种短而狠的拳法。
【上击拳的特点】李小龙常用上击拳来作为攻击对手头部的武器,但他认为欲有效运用本拳 法须事先明确一点,即除非己方洞悉对方的企图,否则若头下垂或身体前俯,只会使自己挨上致命 的上击拳。
出拳时,身体微摇晃,拳心向内稍向下(图139),一记重而狠的上击拳常由稳固的马步而发,因 此需练习在击中对方的情况下才出拳。攻击前先迫使其后腿至擂台绳边或角落,别浪费力气在发 空拳上,若对手先出拳,则避开,不等对方有机会逃走,即施以反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140),双腿先保持弯曲,出拳瞬间再突然撑直双腿。在攻击接 触至目标时,微垫起双脚,当右拳出击时,身体重量较倾向右脚。倘若对方因前冲而使身体前倾,这 正是很好的时机,可先沉左(右)手(图141、图142),再猛然“铲上去”(图143),去重击对手下颏(图 144),将其击翻在地。如果时机与角度允许,可重击对手的肋关节致命要害处(图145)。

【动作要领】在实战搏击中,前手应在不泄露意图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该拳法,而不是大幅度的 横抡,以免暴露打击的意图或拉长攻击距离。
据李小龙解释,在进攻时,抓住或抵住对手,从而使其身体的某一部位无法活动,这是保证自己 安全的好办法。例如,当一只手牵制住对手时,则另一只手就便于攻击了。这种方法亦可作为反击 和闪避时的保持手段,从而击敌以措手不及。
有力的刁抓、扭拧或制约对手的手,可造成对手反应能力的降低,或迫使其过早躲闪而失去对 自己的控制。同时,脚也可用来牵制对手的脚以防止其起脚。在实战中,如果能擒住对手的手,并 向前靠近,则可限制对手的防守和反击。当然,紧接给予对方的背拳打击也将是致命的。
- 上击拳
截拳道中前手或后手的上击拳,常能有效地运用在近距离作战之时。也就是说,一旦贴近对 方,即会有甚多的机会来运用此种短而狠的拳法。
【上击拳的特点】李小龙常用上击拳来作为攻击对手头部的武器,但他认为欲有效运用本拳 法须事先明确一点,即除非己方洞悉对方的企图,否则若头下垂或身体前俯,只会使自己挨上致命 的上击拳。
出拳时,身体微摇晃,拳心向内稍向下(图139),一记重而狠的上击拳常由稳固的马步而发,因 此需练习在击中对方的情况下才出拳。攻击前先迫使其后腿至擂台绳边或角落,别浪费力气在发 空拳上,若对手先出拳,则避开,不等对方有机会逃走,即施以反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140),双腿先保持弯曲,出拳瞬间再突然撑直双腿。在攻击接 触至目标时,微垫起双脚,当右拳出击时,身体重量较倾向右脚。倘若对方因前冲而使身体前倾,这 正是很好的时机,可先沉左(右)手(图141、图142),再猛然“铲上去”(图143),去重击对手下颏(图 144),将其击翻在地。如果时机与角度允许,可重击对手的肋关节致命要害处(图145)。

【动作要领】在贴身近战时,须迅速内进,即前脚踏近对方,在同一瞬间,身体下闪至上击拳攻 击方另一侧。做动作时,双腿须微屈,且越收越好。为保持平衡,后脚尖须适当地外转。再者,如配 合侧向移步,上击拳也是一甚好的攻击方法,因侧方移动同时也是闪躲,可以攻击正在移动的对手, 特别是重心不稳的对手。
拳槌击法
与90°崩击法相仿,拳槌击法亦是一种攻破对手防势的有效手段,不同的是,它是用拳轮进行击 打。
【拳槌击法的特点】拳槌击法是利用身体的侧摆和转动带动肩、臂的摆动,通过拳轮击向目 标。由于拳轮处的硬度较大,故其打击力较强。但其动作幅度较大,易被对方发觉,不易击中目标。
【运用方法】在截拳道中,多不用这种拳法做引拳,而是与其它拳法配合使用。拳槌击法主要 有两种打法类型:一是纵弧形劈击法,二是横弧型反击法。其中,以后者为最常用,且常用来攻击对 手的头部、太阳穴、颈部与侧肋等薄弱要害处。
【动作要领】李小龙认为,如果肘关节和手腕的反弹力不起作用的话,则打击力将减半,所以
要充分利用它。
打击时,须使小指侧的肌肉绷紧。此拳技虽不尖锐,仅属钝拳,但却具有沉重的压迫之力。
李小龙在运用拳槌击法的同时,还用左手将敌手拉向自己,以强化右手的打击力,并向其发出 半圆弧型的重力打击,给其以迎面重挫。
- 勾拳
李小龙经常说,勾拳是一种以腰为轴发出的攻击法。如果你经常观看或参加拳赛,便会知道勾 拳在近战中的威力,一记漂亮的勾拳往往能使对手败北。
【勾拳的特点】勾拳在出拳时,要求首先要放松、自然,并与弹射出的动作配合好。但同时需 保持屈肘动作的紧密,而绝非弧度过大的环形出拳打击。
在截拳道中,勾拳与其它手法一样,均可由戒备势直接发出,但多用于直拳等虚招及灵便的步 法来迫近对手后,再用勾拳连续重击,去重创对手。
切记,在勾拳的运行过程中,手臂的挥动是身体转动的结果,当身体带动转肩时,必须随之带动 手臂迅速转动。如果运用得突然,前挥的手臂就会象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击出。此外,用勾拳攻击 腹、肋部效果更佳,因身体的躲闪能力与灵活性远比头部差得多。
李小龙认为,勾拳还是一种很好的反击或补充打击手段,基本上用于近距离进攻,以对付想凑 近的对手。当对手未能脱离打击范围时,可用勾拳重击。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丨46),重心移向前脚,体位微下沉(图147),腰部和左腿瞬间挺直,借挺展力量,带动手臂,将拳由下向上、由后向前勾起,去重创对手的心脏或肋关节等 致命空当处(图148、图149),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150)。当然,亦可用后手予以有效猛击(图 151)。 .

【动作要领】勾拳的幅度不应过大,出拳的手不要在出拳之前收回或下垂,否则就会暴露攻击 的意图。如果采用前手勾拳,必须跨步跟上,以确保能击中对手。
前脚需向外略抬高,使身体能随意地旋转。一旦攻击对手下颏部位时,肩需保持高抬之位置, 以获得最大的杠杆作用。
当用左勾拳时,前手需高置以屏护自己的脸部,并用右手肘来保护体侧的肋骨部位,另外,前手 上勾拳亦是贴身近战的良好武器,它由侧方而人,为对方视线所不及,更因其可避开对手的防线而 攻击。在李小龙的技击武库中,他认为练习勾拳时最难学的一点是:身体并不过分扭转,但却能有 效的出拳。
(四)截拳道的肘法攻击法
据李小龙说,自己所独创的拳脚功夫不象某些人宣传的那样超凡人圣般的神奇,或是仅是东摘 西取的东西武技的简单罗列和组合。“截拳道的范围的确很广泛,它的存在和实质充满相对性。所 以,习者可能会觉得它很简单,亦可能觉得它无从捉摸,这一切感觉,都要视习练者的观点和悟性而 定
肘法在实战搏击中,属于近距离攻击技术。由于其技术结构在于充分发挥肘部的生理结构的 攻击力,以及较好地发挥身体的整体劲力,故此肘法如果运用得准确,在搏击中的攻击力与威胁性 是很大的。众所周知的泰国拳,就是以肘法犀利而令人称绝。在传统武术中,也有“宁挨十手,不挨 —肘”的说法,可见肘法的威力之巨大。
李小龙生前将肘击法练习的要点总结如下:
- 运用时均以肘尖击出,而勿用前臂。
- 用招时,劲力发自肩、腰、髋、腿、脚蹬地伸展转动之推力。
- 拳宜放松而贯力于肘尖。
- 正确掌握时机和距离。
- 两肘的攻防需要互相配合。肘法运用的要诀,是当对方接近时,猝然拍臂挺肘,利用马步和 身体冲力,以肘法连续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如对手已处被动,则更应抓住战机,给予致命攻击。 另一种适用情况正好相反,即在被迫至气力不断,或背绳在边沿角落应战时,可提双拳紧护头部,以 消解敌冲势,同时运肘迎击,藉此获得喘息机会,此乃截拳道攻、防同寓之短距离实战技术。
- 肘法的攻击要诀
在实战搏击中,除注重技术之外,还应注重“法”。“法”可认为是指导技击的具体方法或行动原 则。
现将李小龙用以指导肘击的一些理论与经验叙述如下:
- 狠辣
由于时代的局限,多少年来,这两个字给人们形成了一个不正确的概念。其次,真正对敌的时 候,是应该掌握“容情不交手,交手不留情”的原则。
- 迅疾
根据李小龙的解释,在传统武学中,迅疾有两层意思:一是快速、敏捷之意,二是强劲、凶狠之
意。
李小龙非常崇尚一句古拳谚:“熟手打生手打巧,熟手打熟手打快。”
- 整体发力
即不论任何形式的发力,都是周身各系统相互协调运动的结果,是诸种力量的综合。
所谓肘打,无非是以肘尖为发力点,实质乃是周身的冲撞力,而不是手臂的局部收缩运动。故 李小龙的肘击打人时威力非常巨大,作用于人体后可给人一种“穿透感”,震彻脏腑,令人无法阻挡。
- 攻守合一
在李小龙的肘击中,既没有单纯的进攻,也没有单纯的防守,而是攻守合一。
正如李小龙所常说的:“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是打,打即是顾。如果只顾进攻也不行,要知道 挥肘攻击时也正是最易受攻击之时,所以说单纯的攻与防都是不足取。”
李小龙的肘击速度极为惊人,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坚持了攻守合一的打法。
肘法的基本技术训练
在实战搏击中,拳手肘法的打击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力量、速度、步法、精神、气势等等都 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一种肘法,有人内劲惊人,打出去势不可挡;而内劲小的人,就没什么威力。 “练拳不练功,终究一场空'因此,练习肘法一定要苦练基础,基本技术越规范,功力越深,越能自 由发挥自己的本能。
李小龙的基本实战肘击技术有:横击肘、劈肘、上击肘与后撞肘等。
横击肘
【横击肘的特点】李小龙认为,横击肘的攻击力,除了肘尖的击点坚实外,最为重要的是它能 很好的贯充身体的力量到肘尖。如拳手肘法的水平高,配合拳法运用肘法,就会更为自如。
【运用方法】运用时,由戒备势开始(图152),先将右肘略下沉以蓄力,接着身体猛地左转,挥右肘重重击向对手的头部左侧空当处(图153、图154),令其防不胜防,并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 155)
浏览9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