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化少林炮拳
(一)简介
少林炮拳是少林拳的一种,创编于我国宋代时期。 此拳是由福居禅师根据十八家短打,通过刻苦研究名家 短打的精华,逐步演变而成。在少林古拳谱中有《炮拳 罗王传歌诀》曰:“少室正宗武之花,诸拳之王炮拳架; 一招一势冲天塌,手足身步卷风沙;拳似发炮身如龙, 趋避神速妖皆怕。”
现流传的炮拳是由少林武僧释德根大师推广的。释 德根大师传授了一部分,如一打三落层层变,五虎、八 炮、七十二散手等单练方法;另一部分,如六合炮、二 十四炮、三十二炮等对练方法,是少林二十九代和尚释 政续大师所传。如今少林炮拳套路已成为全国武术套路 锦标赛传统拳术竞赛项目之一。
少林炮拳原套路有62个动作,经过研究整理,去掉 了一些重复的和特点不明显的动作。现仅保留43个动 作,分为两大段:第一段21个动作,主要以少林基本拳 法和腿法为主,如:具有突击特点的左右劈腿、连环仆 面掌接飞脚,以及小巧玲珑的束身势和云顶七星等;第 二段22个动作,以起伏转折、身法多变等突击技法为 主,如:小提鞋侧铲、转脸对撅、冲心肘等。此套路动 作技法分明,特点突击,可使身体得到全面均衡的发 展。
基本内容
少林炮拳是林少寺比较古朴传统的套路,属于少林寺十大名拳之一。其动作连环,多以炮名:追风炮、卧心炮、飞云炮、连环炮、迎面炮,冲天炮。裹鞭炮等,故此得名。此拳要求“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近,气要催,拳如炮,毁敌身”。久练出拳如炮,威力无比,其歌曰:炮拳历史有记载,宋代福居著上册,套路古老名声在,少林代代传下来。
少林炮拳古称炮捶,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精华套路,有“诸拳之五”之称。因出拳威猛如发炮,拳势动作多以“炮”为名,故名炮拳。
(二)技术特点
- 拳打一条直线
“拳打一条直线”是少林拳的一个鲜明特点,在整 个套路中表现尤为突出。此拳的动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 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挥出自己武功的能力。 从动作的外型上看,上肢动作的运动路线是横起顺落, 打出的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 下肢的各种步型步法起落进退均在一条直线上,其作用在于控制身体重心不失平衡。据前辈所言,这是根据实 战的需要而设计的,演练套路时不受场地狭小细长的限 制,在实战中能充分利用狭窄不利的地形。它还吸取了 南北派武术的长处,练习时非长不能达气,对搏时非短 不能自顾。千百年来,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令人称 赞,就是因为练武术不但能锻炼自己使之强壮,而且在 瞬息万变的实战中能够打击对方保护自己。
简化炮拳很重视基本功的练习,如蹲马、站桩、马 步扣膝圆裆、弓步拧腰扣膝合胯等,都要求起落进退一 条直线,快速敏捷,“踢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使用 方法内静外猛,有“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之说; 常常借人之力,顺人之势,以智胜蛮。
- 套路短小精悍
本拳套路共43个动作,都以披身小架为主,动作小 而快,爆发力强,刚劲有力,突出一个“硬”字。演练 时,虚虚假假,声东击西,力从气中出。每一招势、每 一拳法,皆是如此。套路的结束动作“舞花坐山”以声 发力,威振四方,克敌制胜。
套路虽然时间短,但动作充实,结构严谨,技击性 强。如“左右劈腿”似急风劈山,“双峰贯耳”则力达 命丧。在约40秒的套路演练中,充分体现出了套路小巧 玲珑、短小精悍的特点。
- 卧狮两门相守
“卧狮两门相守”是简化少林炮拳又一独具的特 点。套路第一段中的左右“束身势”,犹如寺门前的两 座石狮,威武庄严,大有蔑视邪恶和随时应战的气概。 少林炮拳中的这一动作意义重大,可为是否少林真谛的 佐证。
- 动作技法明确
少林炮拳的每招每式清晰明确,在手、眼、身、 法、步、精、神、气、力、功变化无穷的协调配合中, 各种击法都有明确的攻防含义。如“小提鞋侧铲”、“一 打锤”等动作,目标准确,路线清晰,“迎其风声而击 之,乘其空隙而取之”,“拳打人不知,拳打人不防”, 不露其形,使对方难以捉摸。
少林炮拳,总的来说有“三劲”、“十二法”。“三 劲”,即滚劲、脆劲、爆发劲;“十二法”,即搂、打、 劈、封、弹、踢、扫、挂、倚、碰、挤、靠,包括了 手、腕、肩、腿、脚、胯、膝等部位的用法。拳歌云: “秀如猫形斗如虎,动如闪电行如龙。劲发丹田力推山, 声发如雷魂魄惊。手眼身步用身逐,起落进退一气摧。拳不华丽能实用,一气呵成显神威。”
在少林炮拳的使用方法上,要求内静外猛,即“静 若处女,动如猛虎”。其善于运用战略取胜,如指东打 西、瞄上击下、虚实互用,佯攻而实退,佯退而实进, 刚柔并济,通常用“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 就是几十下”的招数,说明连续快攻的作用。
(三)墓本技携
1.手型、手法
(1)手型
少林炮拳的基本手型大体可分为拳、掌、钩三种。
拳——四指并拢,向拳心内屈握紧,拇指紧压在食 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拳位的变动大体有俯拳(拳心 朝下)、仰拳(拳心朝上)、下冲拳(拳面朝下)、反臂 仰拳(拳心朝上,拳背朝下)等。
掌一一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靠于食指根。 掌位变动包括俯掌(掌心朝下)、仰掌(掌心朝上)、直 掌(掌的拇指一侧朝上)、反直掌(掌的拇指一侧朝 下)、架掌(掌心朝上,架在头上)等。
钩——即五指尖捏合在一起,屈腕。钩位的变动包 括正钩(钩尖朝下)、反钩(钩尖朝上)。
(2)
手法炮拳的基本手法有冲拳、贯拳、栽拳、推掌、劈掌 等。
冲拳——包括前冲拳、上冲拳、侧冲拳。以前冲拳 为例:拳从腰间向前冲,在前臂配合下向内旋转并快速 伸直,力达拳面。要求拧腰顺肩,急旋转。
贯拳一一以反拳前贯为例:拳经体侧向前打击,并 以拳面为力点,拳眼朝下,弧形向前平扫横摆。要求上 臂与小臂的角度大于90度,出拳要有分寸。
栽拳——以下栽拳为例:先屈肘,以拳面为力点, 向下方猛力直伸。动作要求是垂直旋转下栽。
推掌一一以前推掌为例:先屈肘,以小指一侧为力 点,屈腕成侧立掌向前推。要求出掌快、猛。
劈掌——以前劈掌为例:上臂抬起,叠肘(或直 臂),以小指一侧为力点,直腕从上向下劈。要求力点 准确,动作迅速。
2.步型、步法
(1)
步型炮拳中的主要步型有马步、弓步、丁步等。
马步一一两脚左右开立,两脚间距离约两脚半宽,脚尖斜对前方,成八字脚型;然后屈膝半蹲,上身挺 直,收甑、敛臀。要求挺胸、塌腰、展髅、裹膝,眼向 前平视。
弓步——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前弓,后腿伸 直,两脚脚跟不离地,重心主要在前腿上。要求抬头、 挺胸、塌腰。
丁步——两脚并步站立,两腿屈膝半蹲,一脚全掌 落地,另一脚在内侧中间处以脚尖点地。要求上体下 沉,并保持正直。
炮拳的步法主要有上步、插步、垫步、跳步等。
上步——两脚错步站立,前脚不动,后脚越过前脚 迈一步。
插步——两脚开步站立,一脚不动,另一脚从后面 越过不动之脚向外侧落步。
垫步——两脚错步站立,后脚离地提起,用脚掌向 前落步;前脚随即蹬地(稍带有弹跳),将步位给后脚, 向前提起,然后落步。
- 图解说明
- 为了表达清楚,用文字、插图对动作进行分解 说明。但在练拳时,应力求衔接连贯、紧凑。
- 在文字说明中,除特殊注明外,不论先写或后 写身体某一部位的动作,演练时各运动部位要同时协调 活动,不要先后割裂。
- 图中的动态线,只表明从这一动作到下一个动 作的路线和部位。左手、左脚为虚线(——),右手、 右脚为实线()o个别动作的线条因受角度、方 向限制,可能不够详尽,应以文字说明为准。
- 某些背向动作和侧向动作没有附图,以文字说 明为主。
- 动作名称
第一段
- 起势
- 虎抱头(左搂手起把)
- 一打锤(右弓步砸拳)
- 掏心锤(左弓步勾拳)
(5) 双拐肘(拧身双摆拳)
(6) 云顶七星(右转身左丁步撑击)
(7) 坐山单鞭(马步双冲拳)
(8) 束身势(左丁步架栽拳)
(9) 左劈腿(上右步踢左腿)
(10) 右斜型(左弓步双冲拳)
(11) 右劈腿(上左步踢右腿)
(12) 左斜型(右弓步双冲拳)
(13) 右仆面掌(拍左脚)
(14) 左仆面掌(拍右脚)
(15) 飞脚(腾空二起脚)
(16) 古树盘根(歇步切掌)
(17) 掏心锤(左弓步勾拳)
(18) 双拐肘(拧身双摆拳)
(19) 云顶七星(左转身右丁步撑击)
(20) 坐山单鞭(马步双冲拳)
(21) 束身势(右丁步架栽拳)
第二段
(22) 抖尘势(掳手侧挎拳)
(23) 小提鞋侧铲(左提膝铲腿)
(24) 冲心肘(左弓步顶肘)
(25)双撅拳(转身压肘跟步撅拳)
(26)双冲拳(半弓步冲拳)
⑵)双峰贯耳(并步双贯拳)
(28)单峰贯耳(左弓步单贯拳)
(29)右卧枕(右弓步压拳)
(30)左卧枕(左弓步压拳)
(31)仆步搂手(跳起转身仆步搂手)
(32)海底炮(蹲步挎砸拳)
(33)叉步单鞭(叉步双冲拳)
(34) 弓步推山(左弓步推掌)
(35)冲心肘(右弓步顶肘)
(36)转身推山(左弓步推掌)
(37)叉步单鞭(叉步双冲拳)
(38)双峰贯耳(转身并步双贯拳)
(39) 跳步单叉(转身跳起仆步切掌)
(40)冲天炮(提膝上冲拳)
(41) 束身砍掌(左丁步劈掌)
(42) 金鸡独立(提膝上勾手)
(43) 舞花坐山(马步架栽拳) 收势
- 动作说明
第一段⑴起势
- 立正姿势。(图1 — 1①)
- 两手交叉于腹前,右前左后,掌心向内;同时左 脚向左侧迈半步。(图1—1②)
- 两臂外旋屈肘变拳收至腰间,拳心向上(称“抱 肘”);同时头左转,目视左方。(图1—1③
图1—1① 图1—1② 图1—1③要领:挺胸、收腹、塌腰,脚尖稍内扣,两脚跟向 外侧蹬。
(2)
虎抱头
- 左腿向左侧迈出成左弓步,上体左转90度;左拳 变掌向左搂手再变拳至腰间成换肘;目视前方。(1-2)①)
- 右拳由下经胸前向头上挑起、拳心向前;左拳抬 至胸前,拳心向下;同时右腿抬起屈膝扣挡,脚背绷 直,脚尖向左下方;左腿伸直站立,目视前方。(1-2 ②)

图1—2① 图1—2②(3)一打锤右拳向前下方砸拳,拳心向内,左拳收至腰间成抱 肘;同时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拳在右膝前上方; 目视右拳。(1 —3)
图1—3 (4)掏心锤上体左转180度,左脚稍抬起落步成左弓步;同时 右拳由下向前上方勾拳与肩平,拳心向内;左拳变掌扶 于右肘窝处,目视前方。(图1—4)
图1—4(5)
双拐肘①身体向右后转270度拧身,左腿后撤,两腿屈膝 成歇步;同时两拳向右下摆,右臂伸直,拳心向下;左 臂屈肘,左拳在右上臂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 1一5 ①)
图 1一5 ①②上体左转,左腿向左侧迈出成四平马步;同时两 拳自右向左双摆至左肩前上方,拳心向后;目视右方。 (图1—5②)
图 1一5 2
(6)云顶七星
- 转身撤右步,左掌从左向右摆至头上;右拳变掌 伸直至腹前,掌心向下。(图1—6①)
- 上体右转,左手绕头一周至腹前;右掌由右向左 至头上,掌心向上。(图1—6②)
- 上动不停,两掌变拳向下抓握于胸前;同时左腿 收拢屈膝下蹲成左丁步,两拳向前撑击,右前左后,拳 心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63



图1—6① 图1—6② 图1—63
(7)
坐山单鞭上体左转,左腿向左侧迈一步成四平马步;同时两 臂外旋,两拳经胸前向左右滚出冲拳,力达拳轮,拳心 向下;目视前方。(图1—7)

(8)
束身势右拳自右向左向下摆至头上架拳,拳心向外;左臂 外旋经左肩处下栽拳,拳心向后;同时左腿向右腿并拢 成左丁步,脚尖点地;头左转,目视前方。(图1-8)

(9)
左劈腿
- 身体左转90度,右拳收至腰间成抱肘;左拳由下 向前摆至与鼻尖高,拳心向内;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 步。(图1—9①)

- 上动不停,左腿向上勾踢;同时左拳向下砸拳, 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9②)

(10)
右斜型
- 左腿落地成半马步;两臂屈肘抱于胸前,拳心向 内;目视双拳。(图1 — 10®)


- 随之两臂内旋,右拳向前击,左拳向后击;同时右脚用力蹬地成左弓步,上体左转,拧腰合胯;目视前 方。(图 1—10©)
(11)
右劈腿①左脚向前迈出一小步,右脚随之跟步;左拳抱 肘,右拳稍上举至面前;目视右拳。(图1 — 11①)
(2)右腿向上勾踢;同时右拳向下砸拳,拳心向上; 目视前方。(图1-11®)
(12)左斜型(1)右脚落地成马步,两臂屈肘,两拳抱于胸前,拳 心向内,目视双拳。(图1 —12(D)

(2)左腿用力后蹬,上体右转,拧腰合胯成右弓步; 同时两臂内旋,左拳前击,右拳后击,力达拳轮,拳心 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 12②)
(13)右仆面掌左拳抱肘,右拳变掌由后经腰间向前滚出,掌心向 下;同时左腿向前上方直摆,脚面绷平,右掌拍击左脚 面;目视前方。(图1 —13 )
(14)左仆面掌上动不停,右掌变拳成抱肘,左脚落于右脚前,随 之左拳变掌向前滚出掌心向下;同时右腿向前上方直 摆,脚面绷平,左掌拍击右脚面;目视前方。(图1一 14)
(图1—15)(15)飞脚上动不停,右脚落于左脚前,右拳变掌向前滚出, 掌心向下;同时右腿蹬地起跳,左腿屈膝提起;随之右 腿向前上方直摆,脚面绷平,右掌拍击右脚面,左掌向 左侧上方变勾手;目视前方。(图1—15)
(16)
古树盘根两脚右前左后落地屈膝成歇步;同时右掌变拳成抱 肘,左勾手变掌自胸前向斜下方切击。(图1 — 16)
(图 1-17) (17)掏心锤 左腿向前迈出成马步,同时右拳由下向前上勾拳, 拳面与肩平,拳心向内;左掌扶于右臂肘窝处,目视右 拳。(图 1-17)
(18)双拐肘
- 上体右转拧身,右腿向左插步屈膝成歇步;同时 右拳向右下摆,左掌变拳随右拳摆至胸前;目视右拳。 (图 1—18(D)

- 上体左转,左腿向右迈出成四平马步;同时双拳 自右向左摆至左肩处,右拳位于左拳手腕处,拳心均向 后;目视右方。(图1—18②)

(
19)云顶七星①上体直立,左拳变掌向前上方摆至头上,掌心向上,右手变掌向下摆至腹前,掌心向下。(图1—19①)
图1 — 19①
- 右转身撤右步,左掌由上摆至腹前,右掌向右上 摆至头上方。(图1一19②)

- 转身上左步,两掌变拳抓握于胸前;同时右腿收 拢屈膝下蹲成右丁步,两拳向前撑击,左前右后,拳心 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19③)

(20)坐山单鞭
身体右转,右腿向右迈出成四平马步;同时两臂外 旋,两拳经胸前向左右滚出冲拳,力达拳轮,拳心向 下;目视前方。(图1—20)
(21)束身势左拳自左经上向右下再摆至头上架拳,拳心向外; 右臂外旋经右肩处下栽拳,拳心向后;同时右腿向左腿 并拢成右丁步,脚尖点地;头右转,目视前方。(图1一 21)

第二段(22)
抖尘势①两臂直摆由右向左,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 1—22 ①)

②右腿向右跨出成半马步,左脚随之滑动;同时两 拳自左经腹前向右挎拳,两拳崩拳,力达右拳轮,拳心均向后;目视前方。(图1—22②)
(图1—22②)(23)
小提鞋侧铲
- 身体右转180度,并向右倾斜,随之左腿向前提 膝,左脚向右缠腿;同时两拳变掌交叉于小腹前,左掌 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23①)
(图1—23①)
- 上动不停,左腿向左侧铲,力达脚外侧;同时两 掌变拳于腹前,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23②)
(图1—23②)
(24)
冲心肘身体左转90度,左腿向前落地成左弓步;同时右臂 屈肘向前顶肘,左拳变掌拍击右小臂外侧,右拳心向 下;目视前方。(图1一24)

(图1—24)
(25)
双撅拳上体不动,左腿直立,右腿提膝;两臂外旋屈肘变 拳下压至右膝两旁,上体微前倾;目视两拳。(图1一 25)

(图1—25)
(26)双冲拳上体不动,右腿向前落成半弓步;同时两臂自内向 外分拳收至腰间,两拳自下向前击出,拳心向上;目视 双拳。(图1—26)
(图1—26)(27)双峰贯耳上体不动,左腿向右腿并拢成半蹲,两拳下压至大 腿两侧;然后直膝,同时两拳由两侧向前上方贯出与耳 同高;目视双拳。(图1一27)
(28)单峰贯耳上体不动,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 外旋掌心向内,右拳由后向左掌心贯拳;目视右拳。 (图 1—28)
图 1—28 (29)
右卧枕上体向左转90度,右腿向前迈出成右弓步;双拳在 胸前交叉,右外左内;然后右拳外旋向右横击,拳心向 后,左拳向下直插裆部,拳心向后;目视左前方。(图 1—29)
图 1—29 (30)
左卧枕右转体180度,左腿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双拳胸前 交叉,右内左外;然后左拳外旋向左横击,拳心向后, 右拳内旋直插裆部,拳心向后;目视右方。(图1 —30)
(31)
仆步搂手上体左转,双脚同时起跳左转180度成右仆步;双 手随转身平扫后,左手变拳收至腰间,右拳变掌立于胸 前;抬头伏身,目视前方。(图1 一31)
(32)
冲心肘上动不停,右臂前伸向后搂手,重心前移成右弓 步;同时左拳自腰间屈肘横向击出,力达肘背,右手自 外向内扶手于左肘背;目视前方。(图1 一32)
图 1—31 图 1—32 (33)
海底炮身体左转90度,左拳变掌自右经腹前向左摆动与 肩高,右掌自后向左下捞起;目视右掌。(图1一33①)

(图1—33)
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收拢并步半蹲; 同时左掌收至腰间,掌心向上;右掌变拳向上摆起至脸 前,然后以拳背砸击左手掌心,同时震右脚并借势大喝 一声;目视右掌。(图1—33②)
(图1—33.2)(34)
转身推山身体右转180度,左脚向右落成左弓步;同时左拳 经腰间变掌滚出向前推击,掌心向前,掌指齐眉间;右 拳收至腰间,目视右掌。(图1 —34)

(图1—34)
(35)
叉步单鞭上左步,两拳同时收至胸前,右腿向后叉步,身体 右转180度;双拳同时自腰间向两侧击出;目视右前方。 (图 1—35)

(图1—35)
(36)弓步推山左腿向前迈一小步成弓步;同时右拳收至腰间,左 拳经腰间变掌滚出向前推击,掌心向前,掌指齐眉间; 目视左掌。(图1—36)

(图1—36)
(37)双峰贯耳身体右转180度,上左步收拢成并步直立;同时两 拳经上体两侧向前上方对拳与眼平,拳眼向下;目视双 拳。(图 1—37)

(图1—37)
(38)
跳步单叉(1)身体左转180度,左腿提膝外展;同时右拳向上 轮臂至头上方,左拳向左摆拳,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图1—38①)
(2)上动不停,左脚落地后蹬地起跳,身体右转90 度,两脚落地成左仆步;同时右拳变掌自右经头上方向下切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左;左掌自右经头上插入右 腋下,掌心向下;目视右掌指。(图1—38②)


(图1—38.2)
(39)
冲天炮右腿蹬地,身体直立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提膝脚尖 朝下;同时右掌变拳屈肘上冲,拳面与鼻尖平,拳心朝 内;左拳置于右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 一 39)

(图1—39)
(40)
束身砍掌右腿向右后方落地,身体右转90度,左腿收拢成左 丁步;同时右拳变掌自左上向右下劈掌,力达小指外 侧,掌心朝内;左拳变掌立于右肩处,目视左前方。 (图]—40)

(图1—40)
(41)
金鸡独立右腿蹬地身体直起,左腿提膝,脚尖朝下;同时左 掌变勾手自右经左下勾出,勾尖朝上;右掌变勾手,右 臂先屈肘于胸前,然后向上伸出,勾尖朝上;目视左前 方。(图 1—41)
(42)
舞花坐山左腿向前落步,右腿向前震脚,左腿提起再向左落 成四平马步;同时右拳自右经脸前向左、向下划圆上架 至头上,拳心向外;左拳内翻自左向右经腹前向下栽拳 至右膝上;目随右拳转动后目视左前方,动作完成时大 喝一声。(图1—42)
(43)
收势左脚蹬地,向右收拢成并步直立;同时右拳落下, 左拳提起成抱肘;目视前方。(图1—43)

(图1—41) (图1—42 ) (图1—43)
少林迷踪拳
少林迷踪拳是少林武术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经少林历代高僧的精简充实、使其套路内容更加完善,结构严紧,别具一格而自有特色,动作大方
舒展,招法凶猛、刚劲有力,朴实无华,手法奇特,步法多变,注重实战而长于声东击西,迷糊对方,让其不知所措,常练此拳,对提高自身功夫,增长劲力有着特殊的功效。
基本内容少林迷踪拳,经少林历代高僧的精简充实、使其套路内容更加完善,结构严紧,别具一格而自有特色,动作大方
舒展,招法凶猛、刚劲有力,朴实无华,手法奇特,步法多变,注重实战而长于声东击西,迷糊对方,让其不知所措,常练此拳,对提高自身功夫,增长劲力有着特殊的功效
《少林迷踪拳》:释德扬,少林功夫第三十一代传人,少林寺武术总教练。世代相传的少林绝世武功,独家真传最正宗的少林武艺,少林功夫爱好者必选珍藏少林迷踪拳相传为少林达摩祖师所创,是少林众多拳术套路中最古老亦最具代表性的武功,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迷踪拳自成一派,立足实战,手法、步法奇特多变,招式变化多端,奇招迭出,往往是指东打西,指上打下,指左打右,忽南忽北,让对方防不胜防。
整个套路舒缓流畅、柔和连贯、大开大合、呵成,兼具实战与观赏性,是防身克敌的卓绝武艺,也是健体养生的上佳之选。
少林迷踪拳必备基础,精髓入门入门少林迷踪拳最基础少林功法,掌型、拳型、步型、腿型、身法、步法、脚法、腿法;逐一细致解教。最精粹的少林遽踪拳拳法绝技,秘传套路三十九式全程演绎全套动作分解展示,配合细致招式解说、独到功法点拨;少林武术大师为你步步提点,完整揭示实战技击精髓,手手示教,助你成为少林功夫高手。
少林秘传千年,技傲武林
真功夫。
少林功夫大师释德扬现场演练。少林迷踪拳必备基础功夫三十九式秘传武术套路,逐招习练。
少林祖师这摩所创,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少林拳术世代相传的少林绝世武功,独家真传自成一派,诡谲多变,出奇制胜指东打西,指上打下;奇招迭出、让人防不胜防。少林功夫第三十一代传人,少林寺武术总教练释德扬亲身传练少林“直功夫。”
内容简介《少林迷踪拳》内容简介:世代相传的少林绝世武功,独家真传最正宗的少林武艺,少林功夫爱好者必选珍藏少林林嫡传武术大师少林第三十一代传人,少林寺武术总教练释德扬教你
少林真功夫少林迷踪拳相传为
少林达摩祖师所创,是少林众多拳术套路中最古老亦最具代表性的武功,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
迷踪拳自成一派,立足实战,手法、步法奇特多变,招式变化多端,奇招迭出,往往是“指东打西,指上打下,指左打右,忽南忽北”,让对方防不胜防。
整个套路舒缓流畅、柔和连贯、大开大合、一气呵成,兼具实战与观赏性,是防身克敌的卓绝武艺,也是健体养生的上佳之选。
少林武艺,博大精深,功法卓绝,素得天下武术爱好者之垂爱。少林功夫,采天下武艺之所长,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演变,终于形成,适合各年龄段练习的功法都有,今天套路众多、风格广泛、武功技法极高的风格特点。
拳是少林功夫的基石,也是少林功夫最初的形态,
少林拳法刚劲威猛、变化多端,手法上“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其身架很小,素有“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
迷踪拳是少林拳法中最为古老,同时也是最为优秀的拳术套路之一。
迷踪拳为世人所知的,是民国武侠
霍元甲。霍元甲的迷踪拳技艺炉火纯青,世人皆以为迷踪拳为他所创。但事实上,迷踪拳的正源在少林,后流传至武林,被霍氏先辈所习得,并最终发扬光大
第二章 少林迷踪拳基本功法
一、手型 1.掌 2.爪 3.勾手 4.拳
二、拳法 1.标拳 2.阳拳 3.阴拳 4.砸拳 5.
飞拳三、身型 1.直身 2.侧身 3.斜身 4.束身 5.翻身 6.俯身 7.仰身
四、步型 1.弓步 2.马步 3.虚步 4.
插步 5.仆步 6.歇步 7.并步 8.丁字步
五、步法 1.上步 2.退步 3.跳步 4.箭步 5.移步 6.
纵步 7.
垫步六、脚法 1.踩脚 2.摆脚 3.泼脚 4.恨脚 5.勾脚 6.绊脚 7.
旋风脚 8.二起脚 9.十字脚
七、腿法 1.蹬腿 2.正踢 3.侧踢 4.
后踢 5.前弹腿 6.
侧弹腿 7.外摆腿 8.里合腿 9.前
扫腿 10.后扫腿
八、跳跃高纵跳
九、桩功 1.马步桩 2.一宇桩 3.弓步桩
第三章 少林迷踪拳拳法绝技
第一段
第一式 起掌合气
第二式 预备式
第三式 双分掌(
双飞燕)
第四式
十字手第五式 黑虎坐洞
第六式 双冲拳(仙人推墙)
第七式 回身顶肘(豹子撞林)
第八式 云手挫脚第
第九式
野马分鬃撩手冲拳
第十式 青龙初探
第十一式 回身顶肘
第二段
第十二式 云手挫脚
第十三式 野马分鬃
白鹤衔珠
第十四式 怪蟒翻身
第十五式 右踢左摆脚
黑虎掏心第十六式 游龙双拳
第十七式 白鹤抖翅
第十八式 顶肘扳手
第十九式
白蛇吐信第二十式 插步冲拳
第三段
第二十一式 上步绷拳
第二十二式 右翻身白蛇吐信
第二十三式 跻身蹲步捣拳
第
二十四式 右丁步压拳
第二十五式 右扣裆脚纫手(
如封似闭)
第二十六式 勒马按拳
第二十七式 跻身蹲步捣拳
第二十八式 黑虎掏心
第二十九式 弥陀端
第三十式 右扣裆脚纫手(如封似闭)
第三十一式 提膝抄手
第三十二式 老僧开门第四段
第三十三式 左右雀地龙
第三十四式 十字侧脚狮子抖尘
第三十五式 左右雀地龙
第三十六式 黑虎掏心
第三十七式 回身扣裆脚纫手
第三十八式 小僧推门
第三十九式 起身收式
浏览15,1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