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要领】在实战中,拍击是一种易学实用的防守技术,它是以乎的开合、向外或向内的快 速动作,拍开对手的直接打击。只需将对手打来的拳头拨开,使其偏离自己的身体即可,也就是手 的动作应恰到好处,即足以挡住和控制住对手的打击就可以。

(2)捆手防御

捆手的动作是将对方的手,由高向低以斜角的方向向下带、或者是由下斜的向上带来防御。 【捆手防御的特点】利用捆手防御时,自始至终都要有一种“粘黏”的感觉。利用此技巧防御 后,对手不易逃避,进而易遭受己方的重力反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手先挥右拳攻来时(图526),速用右手由内向外搂抓其手腕 (图527);然后,顺势向右下方牵带(图528),将敌重击化解于无形之中。

图片1 图片2

【动作要领】捆手防御,是李小龙用以阻止对手进攻的有效武器,它运用的是化劲,不仅可以 解除对手的攻击,而且还能使对手因此而暴露出破绽或由此失却平衡,从而为进一步反击对手创造 有利的条件。


  • 压手防御


压手防御的动作是由高向低将对方的来拳压下的动作。它与前述之手法的不同之处是没有倾 斜的动作。

【压手防御的特点】该技法主要用于防御对方的直线型拳法和力量较轻的腿法,在对手进攻 的半途中截住他。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方先挥左拳攻来时,速用右手由上向下抓扣住其手腕或拳头 (图529);随后,可顺势向下压带(图530),将敌拳力卸掉,并由此将对手的重击化解于半途之中。

  • 封缠防御


封缠是以圆形的动作将对方的手带离原来的路线,以消解与卸去对方的劲力。

【封缠防御的特点】封缠防御又叫半圆形消截法或圆形的消截法,它可用来纠缠住对方的手 腕,用巧力使对方绕一圆形动作仍回原来的攻击路线,而力劲已失。

封缠手法运用于防御上盘时,需由对方手下方发招。反之,对付向下攻击时,消截动作则由对 方手上方开始。封缠防御动作的优点,一来可屏护自己身体较大的范围,再者也不易为对方所欺骗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手挥右拳向我方上盘攻来时,速用右手由下向外、向上而抓 扣住对手的手腕(图531);然后,右手继续顺势向右、向下按顺时针方向拧转敌右臂(图532),使敌 右臂变为手心向上,而将敌整个上肢运动系统牢牢控制锁住。

图片3 图片4

【动作要领】右手抓扣敌手腕要及时、准确、有力,拧转敌腕要连贯、迅猛,用以卸敌劲力。

(5)摊手防御

该技巧是李小龙用于防守对方攻击胸部以上部位的弧线形防御动作。实战中,对手大多数的 攻击都是向面部打来。运用此类防守法还有一大好处,即可以由摊手而继续变化成捆手、压手及封 缠等动作,进一步制服对手。

【摊手防御的特点】摊手防御通常是近身轻巧而自然的动作,不 适依靠蛮力进行。倘若防御动作过大,可能会立刻遭到对手乘虚而人 的重力攻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方先挥右拳攻来时(图533),速 将右手由下向外、向上挥出,用拇指根部下侧去格击对手的手腕(图 534),使敌攻击偏离了打击方向;接下来,可再换用别的手法去进一步 囝533 牵动对手的重心或破坏对手的阵脚,将敌方重击消截于无形之中。

【动作要领】右手挥出时要尽量取捷径,另一手防护好或准备进行反击。要始终保持侧身对 敌,以减少被敌攻击的面积和范围。手的动作需轻而快,动作不得过大。

图片7 图片8 图片5 图片6

在截拳道中,格挡防御主要用于防守对方的腿法重击,是一种防御性更强、实用价值更高的技 击动作。

【格挡防御的特点】格挡防御主要用于防守对方做胸部以上的直线进攻动作和侧面的弧线进 攻动作。但要避免把动作做得过大。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535),当对手用重拳或重腿攻来时(图536),速用左手臂下沿 予以格挡(图537),或用右手臂下沿予以格挡(图538);当然,更可双手臂同时进行格挡(图539)。

  • 抄抱防御


在攻守双方已近身,相互激烈地争夺抗衡之际,取胜关键就在于谁先捕捉住攻击的良机,大胆 地使用双臂予以防守或抄抱,在施用中根据实战中的变化情况随机应变地去使用各种摔法以制敌。

【抄抱防御的特点】抄抱防御主要用于对付对方的腿法。李小龙认为运用时两手臂不得离开 躯体向前迎抱,以免防守不严密而给敌以可乘之机。该技巧主要为摔法还击打基础。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手以右脚先发起攻击时,速将左前臂由左下向右上挥出,同 时右前臂屈肘紧贴于胸前,以左前臂内侧和右前臂由下至上侧将对方的进攻腿法抄抱住(图540), 并相机用摔法或腿法进行反击。

【动作要领】抄抱要快、要有力,要抓住瞬间的时机。各关节部要保持相应的紧张,以防止对 方冲力大,自己放松而致伤。

  • 阻挡防御


【阻挡防御的特点】阻挡,可以说是简单易行的,但它的缺点是拦截后不容易衔接还击动作。 对于这种技法应少用,只能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去运用。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541),当对手先抬腿攻来时(图542),由于对方动作突然与迅 速,因此已来不及予以抄抱与格挡,但可将右手臂迅速屈肘并向上举起,用右小臂、右大臂与肩部所 构成的防御平面来抵挡住对手的腿法重击(图543);在实战中,用此方法亦可阻挡住对手的拳法重 击。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9

阻挡防御的正面结构如(图544)所示,注意图中臂肩所形成的“三角形”为受力点。

(9)消极防御法

所谓消极防御法,实际上是指李小龙从西洋拳击中学来的安全式防护法,即肩臂防护法、美洲 交叉式防护法及欧洲式双臂屈抱式防护法。

【消极防御法的特点】消极防御法是防守技术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安全的防护法。李小龙要 求初学技击的人首先要学会和掌握这种技术,以避免对手的重力打击。掌握了较高防守技术的拳 手,在实战中可以不必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虽然安全,但容易造成被动局面。

【运用方法】

  • 李小龙的安全式防护法


由戒备势开始,右臂略下垂,大臂与小臂约成90°角,置于身体的右侧部位,右肩略向上耸起,用 以保护面部右侧;左拳上举,屈臂约小于60°角,握拳置于头部左侧,并贴近左耳;身体微左转,以右 肩向着对方(图545)。

  • 美洲交叉式防护法


由戒备势开始,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下,保护胸腹;右臂平屈于面前,手心略向前方,用以保 护面部;两小臂上下距离约为20厘米,两眼从两臂之间前视(图546) ^

  • 欧洲双臂屈抱式防护法


由戒备势开始,两臂弯曲置于胸前,两肘尖向下,两手握拳防护面部,两肘掩护胸部;下颏内收, 两眼从两臂中间前视(图547)。

【动作要领】在实战中体力不支或者遭到对方猛烈袭击,被迫于边缘死角不得还击时,可以暂 时采用上述三种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在防护的同时,应伺机寻找对手的破淀进行反击。

  1. 下肢防御技巧


以凌厉的腿法防守技巧紧逼对手姿势的破绽,是李小龙的好斗特点之一。尤其是防守对方的 重腿法攻击时,由于腿脚攻击力量强劲,如以手臂与之硬抗,实难抵挡,所以便以腿制腿。虽然腿脚 不如手法灵便,但通过专门锻炼后,其招架之功将更为显著。

在实战搏击中,李小龙最常用的下肢防御技巧有:阻挡防御、压挡防御、截击防御。

  1. 提膝阻挡防御


由于小腿及膝关节的抗击打能力相当强,所以当对手用腿法向己方中、下盘攻来时,可用本防 守方法进行防御。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548),等待对手先做动作,当对手先抬腿攻来时(图549),李小龙可在其劲力发放前的瞬间及时抬前腿进行阻截(图550),使敌 方的重击落空。

【动作要领】阻挡时重心应适当后移,提膝要迅速。

(2)提膝压挡防御

在搏斗中,不要用手去格挡那些强猛的踢打,因为那样会损 伤自己的手臂。如用坚硬的腿膝去攻击性的进行防御,虽然同 是防守,但却具有由此而破坏或损伤对手的攻击武器的威力。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3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手抬右腿攻来时,先向左 转体,同时迅速提右膝,以膝盖的侧面或小腿胫骨向斜下压扣予以格挡(图551),用以卸敌劲力并将敌方的重击化解于无形之

【动作要领】这是李小龙在踢腿瞬间,制敌于先,把对手踝关节压制在斜下方而挡开攻击的方 法。但需注意,在提膝压拍时不要被对手强劲的冲击力所动摇,应将腰部向前探出以助力。

  1. 斜身截击防御


通常,截击法是在对手直线进攻或踢打时才使用,但是也可在对手脱离接触或反脱离以及闪避

时运用。


图片16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552),等待对手先做动作,当对手起脚向李小龙攻来时(图 553),李小龙便直接向前迎击进攻,而且在上体略后倾的同时,右脚早已重重击中了对手的踝关节 或胫骨(图554),将敌踢伤并将其重击消解于半途之中。

  1. 不接触防御法


所谓不接触防御法,也就是躲闪技术,这是截拳道防守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熟练的躲 闪技术不但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而且能为防守反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在截拳道中,常用的躲闪技术有:右侧闪防御、左侧闪防御、后闪防御与下潜防御等。

  • 右侧闪防御


该技术主要用于当对方用直线技法向我头部攻来时,我方应快速移动步法,上体闪躲动作要快 捷,不可犹豫。

【右侧闪防御的特点】根据李小龙的解释,做侧闪防守闪避攻击时的移动,不得超出能够进行

有效反击的范围。

李小龙所以看重侧闪防御,是因在闪避后或闪避的同时,可运用双臂进行自由反击。闪躲到恰 当位置后再突然猛击,要比格挡、拦截之后再进行反击要更为强劲、有力。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555),当对手挥拳打来时(图556),先将右脚向右侧滑出;上体 随之向右倾斜并微微下压,双手护住头胸,以闪避对手的直线进攻(图557)。当然,左脚亦须跟进, 这样就占据了进行反击的位置。

【动作要领】在实战中侧闪防御时,上右步、右侧闪动作要迅捷准确,通常应伴随着反攻的拳 打或脚踢。

  • 左侧闪防御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558),当对手出右拳攻来时;李小龙可速将右脚外移一步(图 559),同时低头而从对方臂下绕过以避敌势头,随之跟进左脚(图560),使对方的右拳从自己的右肩上掠过。

  • 仰身后闪防御


后闪防御就是通过身体的向后移动而将对手的攻击破坏掉,向后仰身防御还有利于实施进攻 性战术。

【仰身后闪防御的特点】后闪时,手和身体要不停地微微摆动,因为这种动作可以给进攻增添 欺骗性和假象,并使对手感到迷惑或捉摸不定。但是动作切不可做得过分,更不要错过进攻或反击 的时机。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手用右拳攻来时,顺着对手拳法的势头(图561),迅速后闪 以恰恰避开对手的攻击(图562),并在对手收手之际,趁机迅速趋前,以前手或脚法狠狠反击之。

图片17 图片18

【动作要领】后闪要快,但幅度不可过大,要保持身体平衡。因为向后仰身防御的目的是为了 发起下一步有力的反击。

(4)下潜防御

在实战中,当观察到对方出拳攻击我方头部时,应迅速低头躲闪,但要注意下潜的幅度不可过 大。下潜防守主要用于躲闪对方的左右拳击及高踢腿重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当对手用右手重拳攻来时(图563),猛然弯腰低闪以避开迎面而 来的拳头,但同时须将双手护于头部两侧,目视欲反击的目标(图564)。

图片19

【动作要领】下潜要快,身体要稳,要始终保持前冲的势头,以利于反击对手。

下潜防守不仅可用来闪过对手的拳腿攻击,还可逼使对手失去身体平衡,而自己成功地出招反

击,以求取胜。

李小龙认为,拳手或学员们最容易忽视的技击训练课目之一,就是身体素质的训练,因为他们 往往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技击技巧和实战技术,而在搏斗的专项素质方面却训练得很少。 当然,实战中的技击技巧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技巧的发挥却正是赖于全部的身体条件。

李小龙说过:“所有的爱好者在练习截拳道时都必须先锻炼好身体,而且如果你的身体不够强 壮,你便不能进行剧烈地搏击,李小龙还曾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想超乎常人,唯有随时准备把最艰 苦、最乏味的身体训练当作最大的乐趣,越是乐意接受此等磨炼,则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 当今在技击训练中常常把身体素质看作是衡量人体训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是提高人体运动 水平的基石。

李小龙的专项素质训练包括: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灵敏性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平 但首先应掌握的是专项训练的原则及事项<T李小提醒我们:你虽S'些 训练中成绩优异,但却不能以此而自居高手。也就是说,真实的搏斗才是终极的目的,而专项训练 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

第一节截拳道素质训练的原则

再次提醒大家,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是具有科学的技击原理的。也就是说,无论你进行搏击 训练还是身体训练,都要灵活运用其独具特色的拳理,这当然也包括身体训练中的原则及有关的注 意事项。

在截拳道中,身体训练的原则是李小龙在长期的训练中所积累的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精华,是进 行技击训练应遵循的准则。这些原则是格斗术客观规律的反映,如果违反了这些训练指导原则,人 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训练就会导致失败。

截拳道素质训练总的原则是“科学化最佳化训练原则”。所谓“科学化最佳训练原则”,是指运 动训练必须以现代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在科学理论和原理的指导下,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 新方法与手段,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进行最佳化的训练。

(一)自觉积极性训练原则

这是李小龙要求截拳道研习者应首先明确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原则对明确训练目的,端正训 练态度,以及自学苦练,顽强练习,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又能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把认真练习的 想法变为自觉的行为。如果练习者对身体训练兴趣不高,只看作是一项体力活动,而应付了事,那 是不会产生好的训练效果的。特别是对于实战来说,更是毫无益处。李小龙讲求的是在训练中练 习实战,而在练习中练习实战,也就是要把训练与实战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立体化控制训练原则

这个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将影响训练成效的各种主要因素综合在一起,从纵向和 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性的调控,以取得最大的训练效益。

李小龙认为,该原则包括了两个内容:一是综合性训练控制原则;二是系统化程序化训练控制 原则。其中,前者是指从横向上看,全面去考虑与训练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 的调控;后者则指从纵向上看,从训练开始到终结的全过程中,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保持长期、连贯 和不间断的训练。

(三) 从实际出发的训练原则

在截拳道中,本原则是指身体训练的任务、内容、练习手段和运动量安排等,都要力求符合研习 者的年龄、身体特点、实战的基础等实际情况。

如果要求过高,内容难度太大,选择训练方法不当或运动量不切实际,就会超出自己的实际水 平和承受能力。这样不仅难于完成训练任务,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如运动量和强度太小及要求 过低,则达不到身体训练应有的效果。因此,进行专项素质训练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情况,并制定好 较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四) 直观性训练原则

所谓直观性的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直观手段,通过练习者的各种感觉器官,建立 正确的动作表象,并进行正确的思维学习,以及掌握和不断提高练习者的技战术水平。

李小龙曾说过,直观性原则中的“直观”不仅是通过运用视觉器官的“看”来实现,而且也可用 “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进行。此外,形象生动的语言也具有“直观”的效果,直观的主要目的 就是为了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五) 自我调控训练原则

这是指在训练中应启发拳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他 们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训练任务和训练计划。

李小龙认为,还要注意培养拳手的独立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各种复杂环境、时间和空间等 条件下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动作技术的自我控制能力。

  1. 针对性训练原则


所谓针对性的原则,即指针对比赛的目标,并针对专项的特点,以及针对对手的情况和训练与 比赛的环境条件,实施适应性训练,用以提高练习者对各种复杂多变的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和应 变能力。

(七) 个体化训练原则

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区别对待的原则,这是指必须针对每个练习者的形态、机能、素质、智 力、心理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特点,确立适合于每个个体情况的个体训练模式,实施个体化训练。 事实上,李小龙非常崇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并在一段时间内曾做起了“私人教练”。

  • 全面性训练原则


在截拳道中,该原则是指在身体训练中,选择和安排的训练内容要全面,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 位、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以及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体,而身体各部位、各系统的机能和各种素质之间都有着 密切的联系,而且相互制约的。因此,如果训练安排得当,调节得好,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相 反,如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身体畸形发展。

另外,在训练中还要注意上肢和下肢、腹肌和背肌、速度与力量、准确与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 系,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原则


这是指在训练中对练习者必须严格要求,高标准要求,从实战需要出发安排训练。

李小龙曾经这样说过,现代技击运动日趋激烈,在技术、战术乃至思想、心理上的任何微小的失 误,都可能会导致整个搏击的失败,因而只有平时对研习者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并从超过比赛强 度与运动量的高标准上进行训练,才有可能在激烈的比赛和搏击中,超水平地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 平,取得搏击最终的胜利。

(十)合理安排运动量的训练原则

在训练中,运动量通常是指人们从事运动时给人体造成的生理负荷。循序渐进则是指在训练 中的内容、手段和运动量的安排,都应由简至繁、由浅人深,这一原则亦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 规律总结出来的。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身体训练,能有效地掌握技击技能,发展素质;相反,如急于 求成,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损害身体健康,给训练带来不良影响。

(十一)全面、一般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身体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专项的特点、练习者的训练水平和不同训练过程的任 务,把全面、一般和专项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其协调发展。

由于现代技击训练逐渐向“专项化”方向发展,优秀拳手的训练更趋向于专项化,所以对一般训 练方面的“全面性”要求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早期训练年龄的提前和对于早期专项化训练的限 制,因而对全面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把一般与专项训练进一步分化为全面、一般与专 项训练三个结构,并使之在训练全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以便比例合理地进行搭 配和安排。

(十二)周期性与节奏性训练原则

所谓“周期”,李小龙的见解是:它是指周而复始与循环往复的事物发展过程,而所谓“训练周 期”,则是指表现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特点的训练过程。

所谓“节奏”,是指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动态变化的特点。而所谓“训练节奏”或“比赛 节奏”,则是指训练和比赛周期的内在动态变化规律。

周期性与节奏性训练原则,是指训练过程应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并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和逐 步提高的方式安排训练。

第二节截拳道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科学化训练已成为截拳道训练的一个核心问题,可以说现代技击训练已进人了一个以多学科 综合利用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

所谓科学化训练,就是指根据技击训练的基本规律,以多学科的知识和各种科学原理作指导, 所进行的一个卓有成效的优化训练过程。根据李小龙的要求,在进行科学化的素质训练的同时,还 必须注意如下事项,从而对技击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训练效 果和创造最优异的成绩。

(一) 要明确训练目的,端正训练态度

在搏击运动中,由于素质训练是一项比较枯燥而艰苦的练习,所以进行该项训练时首先要明确 训练目的,认识到素质训练是为增进和提高技击水平,是为发展专项技术打基础,所以在练习素质 时,特别是专项素质训练,对动作的规格、身体的姿势,都要求相当严格,并强调动作质量,否则都会 影响专项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 素质训练要有计划,因人因时因地而定


即李小龙生前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且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 的训练又是密切相关、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因此,训练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时、因 地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个人训练计划来,以便有系统、有步骤地长期训练,然后才是逐步增大运 动量。

(三)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根据李小龙的要求,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除准备活动外,还要检查器械是否安全。做 练习时要量力而行,不得急于求成,以免发生意外损伤事故。练习后还要充分放松肌肉和关节,并 做适当的整理活动。

(四)训练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素质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练习方法,而且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重 点,避免千篇一律。例如:上肢力量和技巧较差的研习者应多练上肢,而腿部柔韧性差的则应多练 腿部的柔韧性,以求全面发展。

另外,李小龙认为还要注意训练的动静结合,也就是动力性训练要与静力性训练进行有机的结 合,以动力性训练为主,因为搏击是流动性的。

第三节截拳道素质训练的基本特点

李小龙的创新意识和实战功力是前无古人的,其成功的底蕴颇具个性色彩。也就是说,李小龙 的素质训练是颇具特点的。

(一) 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训练任务的多向性

专项素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夺取搏击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因而具有鲜明的专一性。 但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却要完成包括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组织管理、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任 务。

专项素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还表现在每个研习者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和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一 性,各运动项目对研习者全面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而每个研习者的竞技能力又不可能全面平均发 展。虽然一个研习者有可能在几个性质相近的项目上(如跆拳道、空手道)取得好成绩,但却很难、 甚至不可能在几个性质不同的项目上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如拳击与柔道)。因此,从选材开始,就 必须注意训练目标的专一性。

  1. 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我们都知道,技击训练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竞技活动过程。一个练习者的长期系统训练过程虽 由各个项目特点而有所区别,但一般约需10至15年左右。因而,系统地安排训练是李小龙用以保 持长期训练成效的基本条件。

(三)训练参与的个体性和训练安排的针对性

李小龙认为:技击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以个人训练参与为主的过程,而且搏击的胜负与成 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充分发挥每个研习者个体的竞技潜力。但这并不等于要求研究者必须单 独训练,而是要求在训练中要充分了解和重视每个研习者的个人特点,并针对个体的特点进行有针 对性的训练。在进行集体训练的同时可适当考虑个人特点,必要时也可单独进行训练。“个体性训 练”正是根据此特点提出来的。

(四) 运动竞技的激烈性与技击训练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现代搏击运动日趋激烈,胜负往往取决于一些微小因素上所取得的微小优势,甚至在成绩相等 的情况下决定胜负。因此,李小龙认为如果不通过各种科学的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去尽可能地夺 取那些微小因素上的微小优势,是很难取胜的。

现代技击训练已是一个高度科学化的体育实践活动,体育竞技实际上也是各国的“科学水平的 竞赛”。因此可以说,现代技击训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运动竞技的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

(五) 运动负荷的极限性和训练负荷安排的应激性

人的竞技能力水平和运动成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练习者承受负荷的能力,而专项素质 训练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者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因而,必须实施大负荷的训练,不 断地提高练习者承受负荷的能力。当然,这种负荷是一种接近甚至达到极限能力的应激性负荷,只 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习者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竞技能力。

(六) 运动成绩的表现性与表现方式的差异性

我们的搏击成绩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通常是在专门组织的正式比赛中,按一定 的规则进行打斗时表现出来,如此才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价值。

由于对抗的方式不同,因而运动成绩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有采用击倒制的、有采用比分

制的,但它们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和制约条件,否则即使在正式比赛中表现出来,也不一定能得到

承认。

(七)训练内容的复杂性与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由于搏击训练目标和任务的多向性和训练过程的复杂性,专项素质训练内容也表现出相应多 的特点,而且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现代技击运动中对训 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优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第四节截拳道素质训练的适应原理

在李小龙的观念中,适应也叫训练适应,它是反映练习者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 的生物学方面的“动态平衡”。并按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的规律变化。

李小龙曾这样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技击训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给予练习者机体适度刺激的过 程,并通过反复刺激提高练习者机体的各种生理适应性,从而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技击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去设法打破原有的生理适应性的平衡状态,使机体在更 高的水平上产生新的生理适应的适度平衡。

  1. 搏击能力与训练适应的构成因素


所谓“搏击能力”,是指练习者为在比赛或搏击中取得优异成绩所必须具备的运动或竞技能力, 是练习者体能、技能、智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风能力的综合体。因而,训练适应,也是由 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 生理机能的训练适应


这种适应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呼吸器官系统和能量代谢方面的生化适应。李小龙认为,这种训 练适应决定了练习者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强度比赛(搏击)的能力。

  • 形态、解剖学训练适应


这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肌肉、细胞结构上的生理适应性变化,如李小龙常说的骨骼、肌肉的体积 增大和重量加大,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得到发展,肌肉蛋白增大,肌肉能源物质增加,酶的活动提 高等。也就是通过训练使细胞增大,肌纤维变粗。因此,这种训练适应直接决定了力量、速度等运 动素质的提高。

  • 心理的训练适应


主要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训练、搏击环境影响。李小龙认为这种训练适 应性是掌握复杂技术动作,提高技能,形成良好的、稳定的竞技心理状态的基础。

  • 运动能力适应


这是练习者最终所要形成的狭义的竞技或搏击能力,主要包括练习者的各种运动素质的提高、 技能和战术能力的完善,以及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智力能力的提高。 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者专项能力、专项运动成绩和专项技术水平的基础。尤其是运动素质,直接关系 到搏击成绩的提高。

  1. 素质训练中训练适应的种类


从产生训练适应的时间长短上来看,训练适应可分为:短时训练适应和长期训练适应两种类型。

  • 短时训练适应


主要指机体接受训练刺激后,在短时间里所形成的暂时性训练适应,这是对外部训练刺激的一 种应激性反应,是不稳定的。

  • 中长期训练适应


主要指机体通过经常的、长期的连贯的训练刺激后,机体在各方面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训练适 应。具体表现为练习者承受各种刺激的能力提高了 ,搏击能力和运动成绩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素质训练中训练适应过程的生理机制

训练适应过程主要是人的机体对外部刺激的一种生理适应过程,因而欲于技击中有所精进,则 必须了解这一过程的生理机制。

  • 短期训练适应的生理机制

  • 外界对练习者机体施加刺激阶段


这种刺激包括训练中和搏击中(如比赛负荷、观众的噪音、裁判的判决)及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 刺激,而且练习者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刺激。

  • 对刺激产生直接的应答反应和代偿性反应阶段


练习者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其机体内外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输到各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 使它们尽快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或代偿性工作状态。

  • 对刺激产生局部或整体的适应阶段


即机能状态由开始的急剧上升逐渐趋于平衡,当机体某项指标虽不再上升,但也能承受住该外 部刺激时,即表示肌体已对刺激产生了训练适应。

  • 长期训练适应的生理机能

  • 练习者运动机能储备阶段


本阶段是通过反复重复短时的训练适应效果,去促进长期稳定的训练适应的形成。

  • 练习者结构与机能改造阶段


本阶段在全面增加和系统重复各种外部训练刺激的基础上,使各相应的机能系统和组织器官 产生明显的结构和机能改造。

  • 练习者稳定的长期训练适应的形成阶段


李小龙认为,本阶段形成了稳定的、相互协调的长期训练适应。因过小、过短的刺激往往难以 引起机体对该刺激产生更大的应答性反应和产生更大的训练适应性。

 

浏览69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