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动训练是研习者有意识地系统地在大脑中再现已形成的搏击动作的形象。在这里,动作表 象重现过程所产生的运动反应,属于意念运动,也就是念动。它是进行表象或想象某一动作时,伴 随相应的肌肉运动从而获得训练效果的。这当然要与实际练习结合起来才好。因为当产生一种动 作表象时,总会产生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突,并在大脑皮层中枢产生兴奋,使原有的暂时神经政 系恢复,以引起相应的肌肉活动。同时,亦会产生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效应,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 练和动作的记忆。
假设训练
进行实战心理假设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我的战术思维能力,培养技术动作的创新、组合 能力,以锻炼自我适应实战的能力。其具体练习方法是:练习时,首先可将自己置身于实战搏击的 假想之中,想象对手正在进攻,自己已用各种防御技术进行防守,并不失时机的发起反击。但需注 意,练习时可将训练场地布置得与比赛时一样,并按实际比赛时的时间去要求。总之,要尽力达到 与正式比赛尽可能相同的情景进行实战性的假设和模拟训练。通过以上这些心理训练后,对技击 术的发展,会有一个飞跃。
(七) 心理训练阶段与程序
在截拳道的训练体系中,心理训练与身体及技、战术训练一起组成了现代训练体系。据李小龙 称,在实战中心理训练的有效性能保证拳手获胜的比率大约占20~ 33%,甚至更多。因此,试想一 个拳手如果本身距离感差,反应迟缓,意志不够坚强,情绪起伏不定,思维模糊不清,那么他取胜的 可能性就不大。由于训练与实战比赛是一个有机的连续体,而且又因各自面临的任务性质和所处 的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心理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去练习,它们是短期心理训练和长期心理 训练。
短期心理训练
短期心理训练是指研习者学会利用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能在比赛中保持心 理的稳定性,并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出自身运动潜能。
练习从赛前一个月或赛前2~ 3周开始,具体任务是:首先使拳手了解此次比赛的意义,以激起 拳手良好的比赛动机。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高级情感,如爱国主义感、荣誉感及责任感等。 一般说,训练、比赛的动机应以社会意义的动机为主,而且以高级情感为支配地位时所产生的情感 体验大都是积极、增力的。同时,还要搜集和研究将面临的比赛,及包括对手的心理素质等各方面 的情况,然后从身体、技战术与心理素质进行比较,制定出克敌制胜的策略和战术。在提高拳手意 志品质、信心和战术思维的条件下,训练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和应付突然产生的障碍的能力。在训练 中要努力贯彻上述具体任务和目的,使拳手确定参加比赛的目的,并建立达到目的的心理定向,以 便形成实现目的的信心,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心理状态的方法,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长期心理训练
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不仅仅要从身体、技术、战术等方面去准备,还要从心理方面进行深人细 致的准备和训练,以便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极度紧张的搏击中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战术水 平。所谓长期心理训练就是指教练员有意识地对拳手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以发 展较高水平的心理品质。为此,有些心理品质需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培养,因为这些心理品质,如 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时空感等,拳手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锻炼。同时,训练的水平是由训练 的长期性、艰苦性和科学性所决定的。因此,教练员应根据拳手本身的特点,以及拳手从事这项运 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例如,快要下 训练课时,或在拳手感到非常疲倦时,突然提出新的训练任务和要求,其目的在于培养拳手在最艰 苦、最困难的条件下,动员自己的全部身心力量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另外,李小龙还要求拳手 要积极做好心理能量的准备,从而形成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
搏杀中的心理战法
在现代搏击运动中,心理战被普遍采用。现代拳手更应善于研究和掌握心理战的规律和特点, 这是高水平的截拳道拳手的必修课目之一。
心理战法概述
所谓心理战,是李小龙运用心理学原理从精神上瓦解对手的一种手段。即依据心理学原理,通 过特殊的信息媒介和谋略手段对对手施加心理影响,以瓦解对方的一种无形的武器。
李小龙心理战法的特点
①非强制性
通常的搏击是强制性的,即通过武力手段消灭敌方肉体或强迫敌方服从我方意志。而心理战则是巧妙地对对方施加心理影响,使其不知不觉地或自愿地发生某种心理变化。
搏击意图的隐蔽性
心理战的实施者只有将心理攻击和渗透的企图完全隐蔽起来,含而不露,对方才能在无心理防 御的情况下接受影响。如果缺乏这种隐蔽性,搏击意图被对方识破,对方就会对接受的影响予以抵 制和反击,心理战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搏击手段的特殊性
通常的搏击都是运用拳、脚、膝等武器去杀伤对手,以达到摧毁对手作战能力的目的。心理 战也服从这一目的,但其作战手段往往不是主要运用上述的物质武器,而更多地采用“精神武 器”——信息。这种特殊的信息可以是温和的理智的点拨和情绪感化,也可以是含蓄的不作论证的 暗示和诱导,等等。心理战正是以这种特殊的精神手段,对敌方施加影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心理战在搏击中的地位和作用
心理战是搏击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作战形式
也就是说,武力与心理攻击是并行不悖的。
心理战是实现搏击目的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
由于武器是由人使用的,所以运用心理战能涣散对方的信心,击垮其意志,从而使其丧失作战 能力。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心理战是不亚于武力作战的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搏击方式。
心理战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己方的战斗力
由于搏击运动中的心理影响是相互的,因此己方可通过心理战去反击对手的心理攻势,从而提 高己方的战斗士气和增强战斗力。
技击中心理战的基本原则
心理战的基本原则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战本身的特点提出来的。只有遵循这些原 则实施心理战,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客观性原则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是说,实施心理作战时,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事实。
适应性原则
心理战只有从对方的心理特点出发,与之相适应,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隐蔽性原则
心理战的目的是对敌方施加心理影响以瓦解对方,如这一企图被对方察知的话,就会使对手产 生防范心理,心理战就难以奏效。
强化性原则
人对事物产生注意、感知等心理活动是有条件的,除主观条件外,刺激物的强度也是一个重要 的客观条件。
“心战”与“兵战”相结合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雄厚 的打斗实力,是心战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开展心战才有可能。同时,心战又是 兵战的心理保障,在成功的心战配合下,兵战更容易取胜。
李小龙开创了“真功夫”的时代,全世界都为之迷惑不解,他是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武艺和强大 的攻击力的呢?在他死后的二十多年里,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直至今日这个问题才逐渐地被 人们所认识。
李小龙那身结实的肌肉、令人敬畏的体型轮廓和难以置信的爆发力,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神威和 气势。事实证明,李小龙的肌肉质量是举世无双的,在肌肉的线条上就连一些职业健美运动员都自 叹不如。据李小龙讲,他的这身发达的肌肉学自于美籍华裔功夫大师詹姆斯(中文名严镜海),他们 两人虽同是中国人,詹姆斯年龄长李小龙一倍,身材与李小龙差不多,然而肌肉却十分发达,且线条 明显。李小龙虚心向詹姆斯请教健美方法,并且列出计划,严格的锻炼。后来,李小龙这身强健的 肌肉成了他那无坚不摧的拳脚的动力源。作为才华超群的一代武术奇才,无论是在表演场合还是 在正式比武中,李小龙那兼具阳刚与阴柔之美的形体和身手无拘无束,其出神人化的实战技法和打 击力更是无不令世界技击高手们为之叹服,使众多拳迷为之倾倒。
浏览6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