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从冷兵器时代走到今天,在泰拳、散打鼎盛的现代 社会,仍受到大家的追捧,不可小视它独有的拳学理念和价 值。咏春拳学理论心法堪称咏春体系的基石,在历代先辈对咏 春拳的研究与实践中倍受重视。咏春拳的理论心法需要练习者 结合实践去体悟。“滴水穿石”,若能持之以恒,武技必将达到出神人化之境。
咏春拳心法歌诀: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长桥短打,以形消势;
落马摊腰,移步救手;
盘桥漏打,指必摸桥;
落空失午,就势朝形;
能悟此理,妙用无穷。
以上歌诀是对咏春拳理论心法的一个概括和总结。笔者不 择浅陋,结合以上歌诀和自己的练习心得,将咏春的理论心法 简述如下:
一、 来留去送
“来留”是指实际搏斗中,将对方向我击来的进攻动作, 我们除了进行有效的防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利用咏春 手法予以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 用手法改变击来之力的方向,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并且施 力于对方的肢体,使对方动作向改变后的方向运动,以期让对 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二、 甩手直冲
“甩手”者,是当对方与你在实战中桥手相接时,突然将 相接的桥手撤去。无论对手相接的桥手向任何方向运动,你只 要感觉到对方撒手,就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距我最近的目标,此为之“直冲”。“甩手直冲”系通过黐 手锻炼而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三、 朝面追形
咏春拳在实战中主张由敌我双方的中线发动攻击。因此, 咏春拳练习者在实战中时常与对方的身体保持面对面的状态, 这样便于进行中线攻防,我们把这种面对面的状态称之为“朝 面”。若没有维持在“朝面”(如对方身体朝向其他方向)的 状态,咏春拳仍然从自身的中线位置向对方的身体中线发起进 攻,如此为“追形”。
四、 打手为消
咏春拳要求练习者在实战中以积极的进攻来实现防御,亦 称“打手即消手”。面对敌人的进攻时,一味地防御无法让你 获得胜利,只会让你时刻笼罩在危险之下。你只有一个最佳选 择,那就是打倒他,将其制服,你才会获得安全。
五、 神形合一
“神” 即意识,“形”指身体运作。“神形合一”意即思 想意与身体动作高度协调一致。如咏春拳“截神截形要求” 指出,发现对方有攻击意识瞬间予以攻击为“截神”;对方攻 击动作完成前瞬间予以“截形”。“截神截形要求”必须在具备“神形合一”的基础上方有可能完成。牢记“神形合一”心 法,于锻炼之际多多用心体会,实为捷径之一。
六、精简短距
时间第一,时间决定实效。最好的招式就是以最简捷的动 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直接的攻击,而且能够兼有攻击及 防守的效果。我们不论是攻击对方还是防御对方的攻击,均应 按照最短距离、最简单动作的要求去完成。比如用中线冲拳直 击对方面部,就比从己方肩外弧线发拳攻击对方面部获得更高 的速度与准确性。
七、埋肘理论
咏春拳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肘紧贴着自己身体的中线, 这样可以让我方占据中线位置,以达到最短的距离攻击对方。 同时,咏春拳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 手肘屈曲回落在身体的中线。这样除了有利于自己同一双手能 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也使敌方难以攻击我方上半身要 害部位。
八、守攻同期
守攻同期是指几乎在破坏对方攻击的同一瞬间内反击对 方。当我们防守对方的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间 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达到后发制人。
九、左右兼顾
是指双手在实战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如对方冲拳击 来,我以左手拍手防守对方进攻的同时,用右手冲拳攻击对 方。
十、不消过笼
咏春拳消手以能消除对方来手的进攻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 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 何消法防守其进攻。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 耗,反击敌人也会更快0
十一、不追手
追手就是指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咏 春拳擅长桥手相接后的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 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对方桥手不在我方的防守范围之 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他的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 求击敌制胜。不追手是指力求主动攻击,不做无效防御。如对 方将动时,你有机会即可出手直接击打,不要等对方出手后消 手再攻击对方。
上述文字旨在讲述咏春拳的特点,我们将在第二章中将咏 春拳的拳学理念进行细化,结合技术分析和讲解来深层次地展 现咏春拳的拳学魅力。
浏览1,9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