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曾指示:“要加强研究改革武术”。科学地改革武术是打开 武术发展大门的金钥匙,科学地进行武术改革要剖析武术,我们把传统武术自身拟人为娇 子,可发现传统武术自身卫生条件很差,封建、迷信、伪武术(神功)等病毒,侵害了中国传统 武术的健康,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尊重科学,方能有发展与创新,否则改变不了落后于外国 武术发展的状况。长期以来传统武术发展,以没有创新意思的挖掘整理为重点,走了弯路。 传统武术是学问,学问不是越古老越好,而是越科学越有先进性。

研究改革武术,只有用科学文化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传统武术,尽量提髙训练武术和爱好 武术人群的武术文化和是非辨别能力。练武没有明朗的武术文化,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 传统武术的内家拳,应用了中华民族华夏传统文化的太极、八卦和阴阳五行学说,当前任何 练武术的人都可学习应用,武术与时俱进需要更多与传统武术相关的边缘科学文化。改革 武术应该提倡中国武术双向发展,继承和保护传统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各传统门派的十 八般武艺和传统百家姓的武术都可原汁原味地保留和发展,保护现有的表演类的武术结构, 但不能有那些暗器、药物功夫和含魔术的伪武术等冒充上乘武术的行为存在。本书认为武 术与人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关,科学的改革可使武术不仅可形成有中国特色武术竞技项目,而 且可满足和丰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使学练武术者一生受益。

孙中山先生曾经号召:“以国术强壮中华民族”,并希望武术传递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一 代更比一代强。国家因此在全国大、中城市小学、中学、大学开设武术训练,直至今天的武术 套路表演,国家对武术都非常重视,有许多为武术而奋斗的工作者。但由于传统武术是相对 封闭保守的,所以武术老师自己也很难学到传统武术的精髓所在,后学者真正懂得传统武术 深层文化很不容易,原因是中国武术长期以来失去了 一些科学文化,缺少科学规范,就连敢 于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武术精神也勉为其难,这是武术社会化的一个问题:武术社会化对 个人而言,是指个体学习武术文化,训练武术动作,熟悉并掌握武术走向社会所需要的规范、 礼节、风俗、技艺、传统、习惯等各项知识。并取得被社会所承认的身份和地位,在武术上成 为一个完整的、充实的社会人。武术社会化也是社会对个人学习、传授武术文化和武术各项 知识的过程,也是使个人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对社会而言,武术社会化是 指传统武术真才实学的本领和社会武术文化的积累,不断地从老一代人传递、过渡到新一代 10

 

人身上,社会的武术存在和发展因此不致中断,以前许多老一代的传统武术名师,为了自己 和自己的武术门派利益封闭保守,有些武术文化渐渐失传。导致现在许多青少年都是用宝 贵的学习时间,训练丰富舞台的表演武术,使武术缺乏养生和技击学问。

国家始终重视武术的发展,努力培养武术运动员。在几十年的全国武术表演比赛中,成 绩突出的是原北京武术队,北京武术队的前身是北京什海刹业余体校武术班,该队有优秀的 武术教练吴彬、李俊峰等人,使北京队曾在全运会等武术表演大赛中连续十几年夺得团体总 分第一的好成绩,培养了许多以郝致华、李连杰等为代表的武术表演冠军。训练表演的武 术,运动生涯很短,人的生命历程进入到中、老年就练不出青少年时期的许多动作,只能回忆 孩时的英姿,所以国家武术套路的难度和运动强度只适合小孩训练与表演,自然把想习武练 拳的中老年人拒之门外,中老年人也只有找适合他们锻炼的太极拳等传统武术来强身健体。 传统武术是顺应人体生命规律的武术训练活动,合理训练有养生和技击的作用,并可收到延 年益寿的效果。所以当今的传统武术太极拳发展得好,由原来的陈式太极拳发展到今天有 百家姓的练拳者,就有百家姓的太极拳。

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化的目的就是:使练武者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养生和技击能力,突出 强国、强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武术运动、爱工作、爱科学。此外,还要遵守法律、遵守 公共生活规则,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拳与拳之间 互相促进等。时代在进步,人们训练武术的目的,在向健康生命历程、使人健康长寿转变,武 术改革应该以强壮中华民族为主,倡导科学规范后的中国武术成为世界体育赛场的竞技项 目。中国传统武术的养生和技击的技艺非常深奥,像海纳百川一样汇集了中华民族的许多 优秀文化,所以武术改革不可缺少的是科学文化。

第三节:武术老师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由浅入深的学问,武术文化历经长期的积累,得依靠武术老师不断 地将真才实学传递、过渡到学生身上,武术存在和发展才不致中断。学问是可一代超过一代 的文化,同样有小学启蒙教育、中学、大学、研究生等不同程度的标准和水平,武术老师不论 水平深浅都是园丁,所以武术老师(教练)不论水平高低都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

武术老师的水平主要包括老师的知识、技能、道德、毅力、谋略、热情、忠实、眼光及教授 的经验,这些是武术软件。有清楚的动作解释,明确的动作分析,改正动作的观察能力,简明 精细的动作示范。而且教师对武术事业棘親业业,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获得进步,必须在智 能、体能或技能上有特别的专长使学生信仰和佩服。

武术老师必须明白任何一式表演类、技击类、养生类的武术动作都是人为的动作,其实 日常生活的许多动作只要经过学懂,练熟,练到脚手齐到(有整体劲)就有比较明显的养生 效果和技击效果,只有一些表演类的武术动作难度系数高到不能够用于技击和养生之中。 传统武术每一式武术动作都有3种或3种以上的练习方法:第一阶段的动作训练目的是获 得身体的能量,要和写正楷字一样工整,用坚定的意志刻苦训练才能见长能量;第二阶段的 动作训练目的是以技能为主,技能是既有高标准、又有灵活性的能力,可以做到与写草书字 体一般意境;第三阶段的动作训练目的是以智能变化为主,就像写狂草的书法一样,变通由 灵感产生。传统武术如果要用于技击之中就应该按照不同的阶段练到纯熟,这是循序渐进

 

的武术训练过程。训练技击武术相映的思想变化,由纯熟的训练产生触觉准确到位,还要大 胆的体验用之于心意无处不到,方能产生快人半步的取胜优势。本书传授学生的收式动作 就有三种不同的起式,第一种是“鹰抓把”收式,第二种是“虎扑”收式,第三种是“决断劲” 收势。

世界科学文化都在不断进步,中国的武术老师(教练)应该能把自己的学生指导得超过 自己,培养出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武术人才。使练武者有能力做到强国、强 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武术运动、爱工作、爱科学、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见义 勇为、救死扶伤、文明礼貌、诚实守信。

武术教育是立体教育:武术教育的横向组成部分含德育、智育、体育各要素,而且在纵向 方面包含传习性教育、独立性教育。武术教练传授,学生有传有习。武术教练启发、引导学 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会自我修养,独立锻炼,独立钻研。创造性教育指引学生进行创造性 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有创造精神。武术老师传授武术走向社会所需要的规范、礼节、风俗、 技艺、传统、习惯等各项知识,使所传授的人在武术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充实的、有传统武术 真才实学的社会人,并取得被社会所承认的身份和地位。

武术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状况、年龄、身高、体重及健康状况,发现学生的优点,找出 学生的不足之处,用踏实的武术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智能、体能、技能。

武术老师应有园丁精神,做到有栽树之心,育苗之意。对武术老师的要求是:


  • 爱武术事业、爱护学生,提倡武术的科学发展。

  • 有真才实学的武术文化和武术技能,没有传统武术的门派之见。

  • 深刻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因人而异,诲人不倦的启发学生勤学苦练。

  • 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扩大武术训练范围。把跑步、足球等视为武术综合训练内 容。

  • 科学训练中国武术的实战能力,使实战能力比泰拳、跆拳道、拳击、空手道强。

  • 武术传播分为表演类、技击类、养生类,让人们明白并合理挑选武术训练内容。

  • 以发劲和速度为重点,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用科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智能。

  • 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武术的道德情操。


武术老师不可夸夸其谈门派之见,有责任化减一些传统武术的门派之争现象,使训练传

统武术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拳与拳之间互相促进。用当今科学揭穿潜伏在武术市场的 邪术、邪教及以假乱真的假武术。不能有见利忘义,欺蒙诈骗、败坏武风等行为。

武术老师必须有良好的武术道德修养,道德是可认识个人行为和品质的伦理,表现人的 人格、人生观和理想。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理论前提是良心、仁善、义务、荣誉等道德范畴。 武术道德修养要辨明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等。

武术老师与练武的学生共同遵守武术卫生保健常识:

  • 早睡早起不熬夜,睡眠要达到8 ~ 9小时;

  • 有健康向上的思想,用好心情练武;

  • 规定饮食的时间和量就是八分饱,饭前后半小时不许练功,口渴不暴饮,饱饮不暴 食;

  • 讲生理卫生及季节冷暖的保健。女性练武者还要注意经期的保健,避免积久成疾;


(5 )练功前后做一些热身运动,预防肌肉韧带的损伤。练功流汗不贪凉,不立即洗澡;

(6)练功再累也不张口呼吸,待气息平静后才可继续训练,采用腹式的呼吸姿势。

武术技击老师要做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民,不做有辱国 格、人格的事,对武林同仁有真挚的感情,不弄虚作假的表演武功。要从学生的道德修养及 品质上选择学生,帮助弱者克服困难,这是正确处理教育与伦理的关系,武术技击传授要做 到不给社会带来危害,对道德修养不好及品质差的人不能传习武术技击本领,或先进行道德 伦理教育使学练技击武术的人讲武术文德、武德,保证:(1)不恃技为歹;(2)不恃技寻斗; (3)不炫技逞勇。必须遵纪守法,再传授勇于见义勇为,助长社会正义的武术技击,这个关 武术技击老师一定要把好。

武术老师应该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因为传授武术涉及人体工程学十分丰富 的内容,首先要传授与武术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信息方法与信息反馈、 人体运动力学,还要根据人体特征测量学生的运动结构尺寸和功能。

第四节:学武遵循生命规律,练武健康生命历程

武术训练如同人们孕育每项工程,必然有他的思维依据和工程概念,工程首先要做的是 图纸的设计、分段工程的顺序及计划进程。武术训练要依据人的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安排 合理的训练内容,遵循生命规律,提高人不同年龄的智能、体能、技能,按照人体生命历程的 卫生要求,首先选择自己想练的武术内容:是养生类武术,还是表演类武术,或者是技击类武 术。再根据不同类别,选择适宜自己训练的武术内容和姿势,有顺序、有计划进程去达到遵 循生命规律,健康生命历程的练武目的。

人类认识世界、适应环境、改变生活,是人体工程学。人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都是由 心理活动激发人体神经系统认知环境,激发人体的行为能力。所以武术训练有着学习和认 知的过程,没有思想理论支持的练武是盲目的,很难完成人的智能、体能、技能都受益的预期 效果。因此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人,人的生命历程所需,武术文化的由浅人深,武术训练按照 不同年龄人的分类合理安排。从武术启蒙教育的训练内容逐渐上升到武术大学教育的训练 内容,这一切都应该借鉴生命规律并参照生命历程来合理安排。

中医学认为,生命起源于阴阳,二者和合,万物始生。人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必须 走完生命历程的,出生、生长发育、茁壮成长、强壮、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死亡是生命规 律,地球上的生命,谁都逃不了这个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它们为死亡而活着。但人不是为 死亡活着,人类的躯体是物质世界的东西,但是人类还有一个充满科学文化的精神世界。人 的生命历程合理的训练武术,可赢得健康成长、强壮体魄、快乐生活、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 在一生之中更要需要修养心灵和思想。

本书应用武术医理对人的营养保健、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精神卫生进行分析,以武术的 医理认识人的生命历程,身体都有哪些变化规律,遵循规律的根据人的不同年龄,合理安排 不同的武术训练内容,所以将练武人群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幼年3 ~ 6岁)、小学时期(少 年7 ~ 11岁)、初中时期(青少年12 ~ 15岁)、高中时期(青年16 ~ 18岁)、大学时期(19 ~22 岁)、年富力强时期(23 ~55岁)、中老年时期(56 ~69岁)、老年时期(70 ~ 100岁)8个时期。 不同的年龄身体和思想有所不同,武术训练中合理进行年龄划分,是以人体科学指导练武者 合理改善人的生理活动。

3 ~ 15岁的小孩处在少年儿童时期,身体发育未成熟,思想和身体变化最大,一般不提 倡参加武术实战训练,武术训练首先是养成正确合理的运动姿势、消除驼背等不正确的运动 姿势,同时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以武术训练勇敢、顽强、刻苦耐劳的精神。 3岁以上的儿童一心想要认识世界,因此想见新鲜事物,就拿小孩玩玩具来说,见一个新的 玩具,在手上玩的旧的玩具可以不要,这并不是儿童喜新厌旧,而是童心的需要。小孩到了 3岁以上已不是见识事物表面现象,想要认识更深一层的世界,更喜欢户外生活,父母等监 护人已关不住他们要去认识世界的心,有时会误认为小孩子心野,实际上小孩子是想东奔西 跑地认识世界,想逐渐明理懂事。少年儿童思想单纯、体力有限,训练之中应该注重安全保 护,此时可多选择一些趣味武术训练,把武术和游戏相互结合。所以3〜15岁的武术训练, 主要是带给小孩子快乐、健康,武术训练就是陪他们玩,玩得高兴后可促进对自然科学文化 的理解和品德教育,有利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16 ~ 18岁进人青春期,该年龄段的人骨头内有机物的含量大,不仅骨头的弹性大而且 关节柔軔性好,是训练跳跃等高难度武术动作的最好条件,所以武术表演的最好年龄段是 16岁左右的小孩。这个年龄段人的思想在不断丰富,产生了许多理想。女孩与男孩的理想 在心理上有些差别,女孩细心,男孩粗心,这就是乾坤之理,阴阳有别。小孩为了理想盼望长 大,让小孩明白武术锻炼,可强壮身体,抵抗病邪,帮助成长。青春期特别是人的体能大有长 进,精力旺盛喜爱以运动来消耗体力,喜欢以集体的武术训练来增加人与人之间感情和情 趣,谁都不想比别人怯弱,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武术训练的运动量不能过大,因为这 个年龄段的人文化学习同样重要。祖国医学告诉我们:青春时期男女的生理规律也有不同 的年龄期男子8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 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七岁,肾 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肘下,故有子……”所以青春期女孩 在月经期要减少武术训练强度,并注意卫生保健。

19 ~22岁的人群是训练传统技击武术的最好时光,是继承传统、将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的年龄,人的生命历程决定了他们是竞技比拼的最佳年龄。最适合参加竞技比赛,可优选一 批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的爱国青年,练上乘的传统技击武术本领,经过1 ~3年的艰 苦训练,智无不周、勇无不生,练好本领,等待祖国召唤,参加世界技击比赛。可训练出有能 力在世界技击比赛上取得胜利,为祖国、为民族争光的优秀选手。

23 ~55岁是青壮年人的人群,根据传统武术实战的体质类型学,针对人的不同体质类 型,研究和确定自己练哪一式武术动作,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动才能。例如:腿长的人,髋骨 窄,适宜练快速动作;虎背龙腰的人,肌肉发达又富有弹性,适应从事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动 作;肌肉粗壮的人,体格魁梧适宜练力量大的武术动作等。青壮年的人身躯最健壮,武术可 帮助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精力旺盛,减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更有能力关心自己喜爱的人, 提高生活质量。

56 ~69岁是壮年,用武术保健强身、美容、美体,使肢体灵活,关节润滑,技击取胜。壮 年人有不同的养生类和技击类武术训练方法,选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生理优点克服生理缺陷, 在武术训练之中动作可快可慢,慢功出巧将。传统武术训练方法上运用动静结合和阴阳变 化,体验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和实战的乐趣,懂得调气养血使心身更健康。

70岁以上的人身体逐渐衰老,表现为体力差,肢体关节的韧带逐渐僵化,抵抗病邪的能 力也在下降,而且越老越明显,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应该以武术经络按摩,产生健康防病的能 力,防病也属于自卫。由于老年人骨里的钙等矿物质逐渐流失,骨头虽硬,但变得脆,容易骨 折,所以老年人更要均衡饮食,多吃一些牛奶、鱼类、蔬菜及豆类食品,补充钙、磷、维生素D 等养分,获取均衡的营养。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武术训练目的以养生为重点。应该以太极拳 等养生武术进行锻炼,老年人坚持武术训练预防早衰,延年益寿就是表现老年人潜在的生命 毅力。身体明显衰老,但智能一般不会随人老而退步,老年人心里对世界的事物更明白,所 以人们常说人老心不老,武术锻炼可使心的能量比躯体的能量大的多,心里想做的事,心会 把体能激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00岁左右的年龄属于特殊人群,他们有武德高尚,思想、意志、情趣、道德、身体修养上 都得到了好的锻炼效果。高龄人最明白中国的道德与伦理,也明白对什么样的人有天赋可 传承技击实战的本领,为备战世界技击赛场慎重挑选人才,高龄人是养生学的专家。

各种残疾人和病人,都有特殊的武术训练方法,中国传统技击武术就有盲拳的训练内 容,武术功夫有坐与卧的许多小功法帮助各种残疾人和病人锻炼身体和意志。

第三章:学龄前的武术训练

当代少年儿童学龄前的武术训练目的: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使人的肢体、体能更好地发 育成长、强壮,正确的引导少年儿童行走、跑动、坐等运动姿势,启发少年儿童求学的欲望。 使少年儿童在思想上求进步、在身体上爱锻炼,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通 过武术学习与训练,使少儿有强壮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充足的体力。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 及提高少年儿童的体能、智能、技能打下基础。

学龄前的儿童学练武术,如同练几首能美化人们生活的歌曲,并不能从中领悟到七音、 七色无穷无尽的乐理知识,所以哪怕是套路表演赛得到了冠军,也只是凭自己的努力演好了 一出戏、唱好了一首歌而已,不知道武术中更深的科学文化内涵。儿童爱玩,武术训练就是 玩武术,在玩的过程中从心理、生理方面给儿童带来健康成长与快乐,帮助小孩消耗体力,锻 炼三能,学龄前的儿童健康成长有利于强壮民族的未来。

第一节:3岁的双把训练

小孩一般都在3岁时接受幼儿园的文化启蒙教育。儿童的武术启蒙教育也可从3岁开 始:培养“人之初,性本善”,并根据“性相近,习相远”来启蒙武术训练,根据儿童心理启发儿 童训练武术的兴趣;有的小孩心里想长大了当大侠、当英雄,这说明武术是民族文化,可帮助 培养正确的理想。

3岁的小孩练武术,可称为玩武术。但开展武术训练必须逐渐认识武术文化,将武术基 本功的训练内容列人儿童游戏之中,主张开展丢手绢一类的圆形活动,先认识头在身体中的 重要地位,抬头左右转动、松静自然,四肢方可灵活,因地制宜的培养小孩日常起、坐、行的运 动姿势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和生理规律,合理扭转腰、摆手、摇腿等日常细微动作都有与生理 健康和强壮身体相关的文化,包括蹲下后搬一个小凳子站起来的正确姿势,转腰、抬头、摆 手、摇腿等日常细微动作,均要有利于生理成长。实际训练中增加扩胸、展臂、平起膝踢腿, 下蹲站立等基本动作。整个训练过程既要着重安全、合理又要有利于生理上的快乐成长。 就连懂得讲卫生也有医学文化来支持。

双把是训练形象于熊掌的武术动作,具体训练方法有如下两种:

一、 定步双把。身体自然站立,双手由大腿外侧向上提高到胸脯,双手掌同时内挤到掌 根重叠、产生必将向前推出的去势,双手同时向前推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左手大拇指贴 近右手舟状骨。训练中的身法: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往前一直出手。 每次训练五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训练次数。如图(7)、图(7 -1)。

二、 一步双把。定步双把的基础上,双手向前推出时,同时迈出左(右)弓步。做到外三 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这是初学武术的基本动作标准,求得重心平稳。动作熟 练后,在训练中要求脚手齐到,由脚手齐到产生整体劲力。后期训练再要求做到内三合。如

16

图片4

图(8)每次动作完毕时,立即发声,以汉语普通话的“和”声为准标准声音。练发声有利于运 动中的保健,健康人体呼吸系统。He音量以细声说话的分贝为准,这样的发音有利于小孩 的健康身体和精神振奋。

武术文化:双把的练习要领:形神合一,动作刚劲有力,神态之中自然和谐。给家长和 小孩讲述双手向前推出时,只要动作标准,就早已蓄势了向前推的力量。看上去动作简单, 实际产生的运动力量不能小看。让小孩认识身体上下运动,下蹲站立,小孩认识自己的小 手、小脚的作用。要教育小孩不能用功夫打击他人,让有了点功夫的小孩更要讲文明、讲礼 貌,讲道理。从小培养科学的武术文化(体育运动)理念,一个简单的武术动作,有复杂的科 学内容。

讲述武术象形动物的动作,对飞禽走兽的形象进行模仿,象形拳是象形取意,动作取生 灵的能力之巧,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它是人的幻想与理想结合。例如:在仿生拳术之中 有的模仿熊掌、或模仿老虎的形状和老虎的虎威,有的模仿猴子顽皮的样子,有的模仿猴子 的纵身之灵。在技击拳术中要的是效果,在表演上要的是模样。

武术训练中要因地制宜,提倡安全第一的思想。给小孩增加一些卫生、防病、自我保护 等知识。让小孩明白3岁歌:[3岁歌:常讲卫生,百病不生。]

第二节:学龄前的轮手训练

学龄前的儿童武术,就是游戏中了解武术文&,增长童年的快乐,以好玩的心情训练武 术。先进行轻松的武术训练,帮助自己完成动作,再逐渐增加动作难度。使儿童的智能、体 能更好地生长发育。

少儿武术训练就是轻松地做运动游戏,首先儿童认识自己身体外貌,懂得讲礼仪,讲文 明卫生。玩伴在一起动手训练,互相参照的表演武术动作,这样的玩武术,可提高儿童练武 的兴趣与注意力,注意力有主动(自动)和被动之分,这就是练武用心不用心的道理。儿童 主动的训练武术,将对武术智能的开发很有帮助。

从4岁时开始在学龄前武术训练以旋转的手法、身法为主,练龙形动作以腰为轴,拧转 身体的最大、最佳角度,并带动四肢运动。传说中,龙能穿云并有翻江倒海之势,龙腰指身法 敏捷。起初训练手法是内轮手和外轮手,以马步配合双手旋转。以后内、外轮手的训练根据 实际需要,改为活粧训练。内轮手和外轮手,属于崆峒派的传统武术,是来源于字门拳的动

17

作。其实中国传统武术可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训练好了一门传统武术的动作,就 有能力象形出任何一门传统武术的动作,内轮手和外轮手的动作也可练出太极、阴阳、五行、 八卦等拳的动作。 t

内轮手的训练:身体自然站立,抱拳行礼。双腿开始下蹲成坐马的样子,就是定马步粧, 定马步桩后,双手如抱住一只篮球上下旋转,内轮手训练中,可借鉴一些太极风味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外轮手的训练:在内轮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双手配合的向外轮转动作。双手抱球上下 转动时,增加了丢球向左外开、向右外开的外轮动作。如图(1。定马步桩 的训练熟悉后,可向左、向右开出三角形的步,头随腿动,观察左右。外轮手训练中,由其步 18

伐移动时,有“品”字风味。如图(10-3)。在生理允许的范围,随心所欲地转动胯、肩,能灵 活关节軔带。

.武术文化:提倡象形动物的武术动作,培养青少年关爱动物。在动物世界,动物的体能 是无敌的象征,鹰的眼睛、豹的速度、熊的掌力等等是人们向往的本领,但这一切不及人的智 慧(智能)。所以在象形拳之中更注意取意,取动物的生存能力,例如:老虎在捕猎时,小鹿 为了生存拼命地跑,老虎快速的追。小鹿在逃命中不断的变换奔跑的角度,这是一种求生的 灵性,影响了老虎的速度。老虎的本能就是使猎物不能逃脱,小鹿在逃命中只能依靠聪明的 办法求生。

理论上增加卫生、防病、自我保护等知识。认识肩胯在身体中的灵活性。认识肩:肩松 则两臂动作敏捷,练松跨、松肩、摇肩、转肩,不可一肩高、一肩低。认识肘:练肘,肘上下起 落,活泼自如,转肘、翻肘,仰肘、拐肘。认识腕:腕是健身灵活的关节。认识手指关节:明白 五指之中的大指为二节关节,其余手指关节为三节,并指就是掌,屈指可握成拳,突出次指叫 做缆子手,只伸次指为金枪手等。

每次动作完毕时,要练有利健康发声:He —唱百和(贺)^

第三节:老猫洗脸式的训练

学龄前的人都有强烈好奇心,所以武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通过以玩为主 武术训练,培养小孩的自主学习能力。概念上懂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中国武术是国粹,所 以武术文化内含许多科学道理。

训练猫形拳势:猫身体灵活、行动敏捷。猫抓老鼠,先作吞声之势(收纵),然后向前扑 去,两爪在头部正前方,爪不外撇,不内斜,猫的形象和猫的能力,都可参考到拳式训练肢体 灵活及运动速度中。老猫洗脸式的训练:猫的前肢灵活敏捷,本式取猫前肢的肘不离肋,手 不离腮,手似理发,瞬间可变成大撇而下。

具体训练如下:身体直立,先起右手,右手肘不离右肋,随身体向左转动,右手抱左耳,接 着起左手,左肘不离左肋,右手随着身体左转,左手抱住右耳,形成猫洗脸的架势,如图 (11)。由此左右不停地转换十次左右。

图片8

浏览6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