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心理训练的方法。

  • 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设置是根据运动员的现实情况而设置的一些目标,是运 动员在训练中能够努力实现的一种系统计划,是改善运动员竞技 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动机的方向和 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集中运动员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 织运动员进行训练,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和指导力量。

通过系统的目标设置,可以对运动员产生积极的效应:使运 动员的注意和行为指向需要练习的内容;可集中运动员的能量和 努力;可使运动员在进步中不断地巩固提高;可激励教练员和运 动员寻找最合适的策略和手段以实现目标。

  •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和调节注意、调节呼吸,使肌 肉活动得到充分主动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 法。如中国传统的以深呼吸和意守丹田为特点的松静气功方法。

  • 生理调控法。


生理调控法就是通过调节和控制生理变化的手段来解除疲 劳,改变肌肉紧张程度,消除紧张情绪,控制心理的稳定。具体 的做法一是呼吸调整:利用专门的呼吸练习使运动员的兴奋状态 减弱;二是自我暗示:通过语言信息调节心理状态,使人的心理 和机体发生良好的影响,解除心理紧张状态,使情绪镇定,动作 准确,也能使运动员加强自我监督,消除胆怯、恐惧等心理状 态,还可防止运动员疲劳和神经能量的过度消耗。

  • 念动训练法。


念动训练法在传统的武术训练中叫“默功”,亦称想像训练, 俗称在大脑中“过电影”。这是一种运动员有目的、有意识的在

 

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的表象来提高和巩固所获得的技战术水平或 调整心态的方法。一般是运用运动表象、语言和暗示三种方法相 结合来进行,可促进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学习、巩固和提高,能有 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有助于运动员减少 焦虑,提高运动能力和调整心理状态。

  • 意志品质训练。


散打训练和比赛所体现出的高强度、激烈对抗,都要求运动 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求运动员具有自觉积极性、独立 性,体现出勇猛、顽强、果断、沉着冷静和较高的自信心等方面 的心理意志品质,因此可以说意志品质的训练在散打运动员的心 理训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训 练时要注意将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等方面有机地结合 起来。意志品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 训练去培养,因此要求教练员必须有耐心,运动员则要坚持。另 外,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训练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为每 个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各不相同,有的运动员自觉性差,但勇猛果 断,有的运动员沉着冷静、自信心强,但果断性差。其训练途径 一般有三种:一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和训练;二是在训 练中培养和训练;三是在实战比赛中培养和训练。

  • 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就是借助于现代化仪器把运动员机体的生理信 息传递给运动员自己,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 能的方法。运动员在训练或实战比赛前,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状 态,这便会体现出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扩张、血压升高等种种现 象,当这种信息反馈给运动员自己以后,运动员通过有意识的控 制和调节机体的这种反应,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提高调控内脏活动 的能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感知觉能力,促进动作技能的形 成和校正技术动作,还可调整运动员的情绪,消除疲劳,改善机

 

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2.赛前专门心理训练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在赛前除了要进行身体 训练、技战术训练、一般心理训练和适应性训练以及做好充分的 物质准备之外,还必须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是在 较短的时期内使运动员学习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使运 动员在赛前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训练过程。

(1) 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内容与任务。

  • 使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建立积极 取胜的比赛心理定向,形成达到目的的信心,设置具体的、符合 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 使运动员掌握各种具体的心理训练的方法,调节控制自己 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和心理障碍。

  • 调整运动员的唤醒水平,使其处于发挥最佳表现的范围, 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 帮助运动员制订好比赛方案,使运动员学会在瞬息万变的 散打比赛中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尽可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参 加比赛,确保技战术水平在赛中的充分发挥。


(2) 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赛前的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所表现出的身 体和心理上的综合体现。由于每个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态度、 经验以及准备情况等都不尽相同,因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赛前心 理状态。

  •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表现为运动员过早或过度的兴奋,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四 肢颤抖,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教练的指导,记忆力 减退,并伴随有恐惧、焦虑、急躁不安等消极情绪。

  • 赛前冷漠状态。


 

运动员在比赛前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反应迟钝、 动作缓慢、意志消沉、体力明显下降、直觉和注意程度下降,甚 至不想参加比赛等,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运动员,即使参加比 赛,成绩也不会很好。造成这种心理状态南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 员对相比之下的不利条件考虑过多,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身 体、技术及心理状态不佳,以至于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兴奋程度下 降,抑制性加强或由于激活水平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过度紧 张而形成抑制。这些状态会引起人体机能水平下降,从而使运动 员难以适应比赛的要求。

  • 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运动员主要表现在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 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轻易战胜对手,因 此不能积极动员心理能量,注意强度下降,思想浮躁,不愿冷静 思考,知觉、思维反应迟缓,对面临的困难抱消极的态度,这样 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很容易失利或遭受挫折。

  • 最佳期竞技状态。


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身心的最佳状态。表现为运 动员具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态度,对比赛的任务有清 楚地认识,充满信心,注意力能集中到即将到来的比赛上,精力 充沛,情绪饱满,心理与身体高度协调,动作轻松自然,无焦虑 和恐惧感,有创造力和表现欲,以高昂斗志迎接即将到来的 比赛。

(3)赛前几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克服及训练方法。

①克服心理过度紧张的训练方法。

引起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一般由于运动员过多地考虑 比赛的胜负,把比赛的结果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看得过重,所以在 失利时便产生焦虑不安,导致过度紧张,把教练对自己期望变成 思想负担,引起过度紧张。赛前分析双方实力不正确,对应付困

 

难所做的准备不够,应变能力薄弱。有些运动员在正常条件下, 打法很顺利,而当遇到对方出怪招时,不能及时适应这种打法而 采取相应措施,诱发紧张心理。外界干扰和刺激过敏,指运动员 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如:观众的大声喧哗、呐喊,为对 手加油助威等,对观众的鼓励与讽刺的言语不能适应,以及场上 出现的一些其他情况,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其克服的方法有:

  1. 转化动机法


不断加强运动员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教育。有目的地引导运动 员树立强烈的荣誉感,树立为集体争光的信念,排除个人的心理 杂念以及对待比赛的一切不良动机,不过多考虑比赛结果,而多 考虑技术、战术的发挥。

  1. 暗示放松法


通过语言暗示降低肌肉的紧张程度,调节呼吸节律,降低中 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一般由教练员指导运动员依次放松各肌肉 群,同时增强呼吸。反复几次后,可让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

  1. 思维阻断法


当运动员由于失误造成心理紧张时容易出现消极思维,运动 员可大吼一声或内心喊一声“停止”,以阻断这种消极驱动力的 不良意识,以积极的思维取而代之。例如:当运动员起右侧弹腿 时,被对手接腿后做了一个漂亮的接腿摔。此时运动员可能产生 心理紧张,认为以后不敢再起右侧弹腿了,从而导致技术水平不 能充分发挥。当出现这种思维活动后,运动员在内心吼一声 “停”,应以“一次接腿摔没什么可怕的,在以后起腿时要加强速 度、力度,让对方接不住”的这种积极思维取代消极思维。

  1. 音乐调节法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可以使人产生兴奋、镇定、 平衡等三种情绪状态,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也帮助 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当运动员赛前过分紧张时,听一段有节奏的

 

轻音乐或自己喜爱的歌曲,往往能对调节情绪起很好的效果。

  1. 模拟比赛法


模拟比赛法的内容较多,应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以及运动员 本人的特点来确定。一般有:模拟对手特点的训练、对观众影响 的模拟等。总之,力求创造出与比赛条件相接近的训练条件,提 高运动员的感知觉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 克服心理胆怯的训练方法。


心理胆怯是散打初学者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胆怯 是机体的一种应急心理反应,使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编入了混乱 状态,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了机能的失调,使运动员在 比赛时不能正常地发挥出应有的技术、战术水平。其克服方法有:

  1. 对症下药,找出造成运动员心理胆怯的原因,解除运动 员的思想顾虑。

  2. 活跃气氛,树立信心,努力给运动员营造一种轻松、愉 快的赛前训练氛围。激发运动员训练的自觉积极性,树立起必胜 的信念。



  • 克服心理过分激动的训练方法。


个别散打运动员在赛前心理情绪过分激动,表现为呼吸短 促、心率加快、四肢颤抖以及心神不定,在行动上不能很好地控 制自己,知觉和表象不连贯,注意力下降,容易遗忘比赛中的重 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致使 兴奋过程升高,大脑皮层下中枢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 弱。其克服方法有:

a-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运动 员赛前产生过分激动与其训练程度及比赛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赛前准备期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通过多打实战及交 流赛来积累比赛经验,对初级水平的运动员及初次参赛的运动员 至关重要。

 

  1.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运动员的赛前情绪过 分激动与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运动员个性倾 向较为突出容易产生冲动,在赛前就表现为过分激动,因此,需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


C.提高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动机支配行为,是直接推动运 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内驱动力。热爱散打运动,树立为集体争 光的高尚动机,可使运动员赛前处于良好的战斗准备状态;反之 通过训练或比赛出名获利,或显示自己的个人狭隘的动机,则常 会在赛前出现过分激动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因此,教练员在 平时,应加强运动员参赛动机的教育,使其树立高尚的动机。

  • 克服赛前心理淡漠的训练方法。


赛前运动员心理淡漠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淡漠状态 与大脑皮层兴奋过度下降、抑制过程过强有关,产生的原因主要 有:缺乏比赛的良好动机,不愿参加比赛;训练中产生过度疲劳 或长期伤病未愈;对比赛的不利条件考虑过多;运动员缺乏顽强 的意志品质等。

其克服的方法有:

  1. 帮助运动员设置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挑战性目标,激发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和愿望。

  2. 表象重现法:让运动员在头脑中回忆获取实战和比赛时 发挥较出色的一场或一局比赛,或头脑中重现过去较为愉快、振 奋人心的某些情景,这样便可激发他们参赛的积极情绪。

  3. 活动调节法:赛前让运动员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如 加速跑、快速短冲练习或加快呼吸节奏,加大深呼吸深度等方法。



  • 克服赛前盲目自信的训练方法。


赛前的盲目自信是指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困难和艰苦 程度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够轻易取 胜。在这种轻敌思想的支配下,运动员不能够认真分析和研究比

 

赛的对策,对比赛漫不经心,这样的运动员当比赛遇到意想不到 的困难和挫折时,就会表现出惊慌失措,心情急躁,面对失败沮 丧等。其克服的方法有:

  1. 教育运动员认真地对待每一场、每一局比赛,必须做到 胜不骄、败不馁。

  2. 教练员应在赛前帮助运动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双方的实力, 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使其处于良好的战斗准备状态。

  3. 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4. 加强运动员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 方法论,使运动员学会科学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 克服注意力分散的训练方法。


散打运动员在赛前应该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一旦注意出 现障碍,便会直接影响到赛中竞技水平的充分发挥和创造良好的 运动效能。因此良好的注意是散打运动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造 成运动员注意分散主要有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原因,通常情况: 身心处于疲劳状态或受不良心理的影响;由于过度兴奋或兴奋水 平过低而产生的过分紧张或淡漠而引起注意反常;种种强烈的外 部刺激作用于机体时;缺乏注意力训练,没能很好地掌握注意活 动的规律。

其克服方法有:

  1. 运动员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应有培养专心致志认真细致 的习惯,切忌心神不定,马虎潦草。

  2. 对运动员进行专门的注意调节训练,根据散打运动及运 动员的特点,应进行侧重于活动性集中注意与合理分配的训练。

  3. 赛前应进行模拟训练,提高运动员抗各种外界干扰的能 力,防止注意障碍的出现。

  4. 出现注意障碍时,应该尽量不避开不良刺激的影响,进 行信息回避。例如运动员在赛前减少活动,保持安静状态,尽量


 

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1. 运动员进行自我暗示、调节及想像的训练,使注意力集 中在默念的口诀或想像的动作上。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的智能训练

散打比赛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是互以对方的技击动作随机 施技的,是较力斗争、较技斗智的一个过程。双方始终处于限制 与反限制、制约与反制约的剧烈争斗中。开动脑筋,快速抓住对 手的弱点并及时做出相应决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战术 水平。因此,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智能水平,是散打运动训练的一 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散打智能训练的概念

散打运动智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智能构成的 各种因素进行联系和培养,并使其有机结合,提高运动员智能水 平的过程。因素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保证运动员有效地进行 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的结合,有:观察力、思维想像力、记 忆力及注意力;另一部分指保证运动员成功地进行实战活动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结合,有组织计划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 力、创造能力等。

散打运动中,运动员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善于理解与实现教 练员的意图,具备独立分析对手特点与做出相应判断决策的思维 能力。在训练中,要用脑去练,比如,第一次对方踢自己一脚那 么运动员就应动脑去分析,为什么自己被击中,是自己反应太 慢,还是防守技术太差,或是距离感不强,找出问题以后,反复 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那么在第二次甚至以后的训练中,类似的 腿法就不太可能再让对方击中。同样,在实战或比赛中,更要用

 

脑去打,根据对手的特点,采用主动进攻还是防守反击或是攻中 反反击。总而言之,知识是智能的源泉,无知便是愚昧,愚昧便 导致智能低下。散打运动员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其 智能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 散打智能训练的作用

(1)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散打运动员,对散打运动的特点和 规律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训练地理解与方法也能更加准确 地认识和体验,因此,在训练中便能正确地理解教练员的意图, 充分地认识到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能够以自觉的行为配合教练员 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训练计划。

(2)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散打运动员,善于正确地理解先进 合理的运动技术,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散打战术的精髓与实 质,在实战级比赛中更能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战术。

(3)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散打运动员,善于动员和控制自己 的心理活动,及时地调控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理准 备面对训练及实战比赛,从而保证比赛中更为出色地发挥出自己 已有的竞技水平。

三、 散打智能训练的内容与任务

  1. 智能训练的内容


(1) 运动理论知识教育。

运动理论知识教育包括一般运动知识教育和散打运动知识教 育两大方面。一般运动知识主要指与运动训练有关的知识;散打 运动有关的知识包括散打运动技术分析、散打战术分析、散打竞 赛规则、裁判法以及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与手段、负荷与恢复以 及训练控制等方面。

(2) 运动智能构成的各种因素的培养。

在运动智能构成的各个因素中,运动行为的观察力主要表现 为运动员对自身行为感知力以及对对手身体行为的感知力;运动 行为的记忆力表现为建立运动表象的速度、力度、准确度;运动 行为的思维想像力表现为动作概念的准确性以及战术思维敏捷 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等;运动活动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身体、 技术、战术等方面训练的适应能力;运动活动的操作能力主要表 现为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

  1. 智能训练的任务


(1) 培养运动员独立完成训练和参加比赛的能力,应当使运 动员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与任务,在教练员的潜移默化中逐步 掌握现代散打的科学训练方法与手段,熟悉散打竞赛规则并在无 数次的实战比赛中积累丰富的经验。高度发展运动员的运动感知 觉、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力和战术思维能力,提高其运动活动的实 际操作能力以及对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

(2) 培养运动员参与制定和修改训练计划的能力,使运动员 充分了解散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运动训练原则,根据自己的具体 情况和教练员一道制定和修订训练计划。

(3) 培养运动员在训练中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应使运动员 学习和掌握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简单的测试方 法,能对自己身体的健康、机能和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 检查,以配合教练员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与恢复,科学地控制训 练过程。

四、智能训练的方法

  1. 提高运动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1)向运动员传授运动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训练规律、训练 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运动理论知识指与运动训练有关的一般知 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

 

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运动训练规律和训练原理是人们在长 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基础知识,是人类逻辑思维的结晶。在传授 过程中,应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识的教学,这样不仅有 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更有利于运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2) 教学训练时,应采取多种教学与手段,在对知识的培养 过程中以及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 方法。如通过观察运动员的各种训练活动,组织教学参观,利用 图示、录像等直观教学法。

(3) 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力,通过提问、复习、测验、考试等 形式,引导运动员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判断、推 理等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

(4) 教练员应当启发和引导运动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运动训 练的实际结合起来,培养运动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之中的实 际操作能力。

  1. 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理论知识水平


(1) 注重散打技术分析以及战术意识的发展,在运用运动生 物力学知识对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侧踹腿分 析:攻击腿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支撑腿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以 及动作结构、身体平衡分析、受力分析、稳定性判断等),应当 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在利用录像或实战发展运动员战 术意识的同时,应当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和适 应能力等。

(2) 注重对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与掌握,通过运动 员对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以及教练员的讲解,并且通过 训练实战中现场模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使运动员切实从竞赛 的实际出发,本着“不做无用功,尽可能节省恢复”的原则,使 每次打击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另外,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做到充分 的利用规则,并能收到实效,也是运动员高智能的一种表现,例

 

如裁判制定对方主动进攻,我则在8秒钟之内,采取佯攻或不断 干扰对方,使对方不敢贸然进攻,这样8秒钟之后裁判便会判给 对方一个“消极8秒”,而我方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1分。

(3)注意对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的辅助措施及自我 监控等到方面知识的培养。通过使运动员参与制定训练计划,可 以发展运动员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卫生、保健理疗等训练辅助 措施手段的掌握以及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自我医务监督知识的学 习,可以加强运动员自我保健意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1. 提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1)加强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技战术方面的训练。通过专项 运动素质和技术、战术方面的训练,对运动感知觉、运动表象 力、运动概念、战术思维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训练的适应能力的发 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对散打运动训练的规律 和本质有着更深的认识,使运动员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以 及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通过经常性的模拟实战比赛训练来发展运动智能。在散 打训练中教练员有目的、有意识的经常组织教学比赛或模拟比赛 等实战练习,对培养运动员已获得的运动素质和技术'、战术方 面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与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应付各种对手、各 种比赛情况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运动员的运动行为观察力技战 术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科学合理地组织训练过程。教练员应培养运动员独立分 析和比较运动训练计划是否完整,训练内容是否恰当,训练方法 是否合理等方面的能力。运动员主动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积极 完成训练任务,可使其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散打智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提高运动员对智能训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他们能够

 

在平时的训练中自觉积极地配合教练员或独立进行智能训练。

(2) 运动智能训练应列入多年、全年、阶段、周及课时训练 当中,以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运动员的智能水平。

(3) 运动智能训练要有科研人员和文化教学人员参与配合, 教练员应当与文化课教师、义务监督人员以及运动生理、生物化 学、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积极配合,共同研究和处理 问题。

(4) 运动智能训练应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文化水平、 基础、专项理论知识水平、年轻特征等),选择适合于他们的内 容,确定训练方法。

(5) 应逐步建立起运动智能测定和评价的制度。对运动员智 能评定多结合训练比赛实践过程进行,在实践活动中考察运动员 的智能水平,也可组织专门的测验和考查,然后给与评定。

 

第八章

散打中常如的运动损伤的预防 和处理

散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强,训练与比赛时难免出现运动 损伤。当发生运动损伤后,运动员就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 赛,从而妨碍其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甚至过早地结 束运动生涯;严重的损伤,可能会引起身体残疾,甚至造成死亡 事故。因此,了解人体基本结构与运动术语,了解运动损伤发生 的规律、原因,掌握运动损伤预防、诊断和急救原则等,可最大 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一旦发生损伤,也能采取一 定措施使运动员得到及时治疗。

第I节人体基本结构与运动术语

  1. 人体基本结构


(1) 人体解剖姿势。这是为统一方位术语而特定的人体标准 姿势。人体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 解剖学方位术语(图8-1 )o

上:靠近头顶的称为上;

下:靠近脚底的称为下;图片6

图8-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与方位述语

前:靠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靠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即内侧)靠近正中面(线)的称为内;

外:(即外侧)远离正中面(线)的称为外;

浅:接近体表(或器官外表)者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外表)者为深;

近端:四肢靠近头或躯干部分的称为近端;

远端:四肢远离头或躯干部分的称为远端;

栈侧:前臂的外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

  1. 人体运动的基本术语(图8-2)


为了了解人体各关节的运动,首先必须弄清两个概念,即环 节和运动环节。人体中相邻两关节之间的部分叫环节。经绕关节 某运动轴运动的环节叫运动环节。关节的运动包括屈伸、外展与 内收、内旋与外旋、环转与水平屈伸等。

  • 屈伸。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向前的运动叫屈,向 后的运动叫伸(膝及其以下的关节相反)。

  • 外展与内收。运动环节在额状面内绕矢状轴远离正中面的 运动叫外展,靠近正中面的运动叫内收(颈、躯干叫侧屈)。

  • 内旋与外旋。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向内的旋 转叫内旋(旋内、旋前),由前向外旋转叫外旋(旋外、旋后), 头颈、躯干均叫回旋。

  • 环转(绕环)。运动环节绕中间轴(指额状轴与矢状轴的 过渡轴)的转动,其运动轴轨迹描成圆锥体(关节中心为锥体 尖,运动环节末端描成圆锥体的底)。

  • 水平屈与水平伸。上臂(大腿)在肩关节(旅关节)处外 展至90度,向前的运动为水平屈,向后的运动为水平伸。

浏览5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