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实战空手的投技与柔道投技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 仅讲究摔倒对方的技巧,更强调如何在快速的拳打足踢中,与手 技、足技等招式相配合,迅速地摔倒对手。换言之,利用踢、打 造成虚隙,趁势进入摔倒对手,摔中寓打,或打中寓摔,可谓实 战空手投技的一大特征。另外,摔倒对手之后,仍然施以追加的 拳打、足踢(包括固技)也是实战空手投技不同于柔道投技之特 别处。以下图解将为你展现实战空手之基本投技——有的是在主 动进攻过程中施摔,有的则是在防御反击过程中应用;有的是在 远距离接抱对方攻击的上肢或下肢施摔,有的则是在近距离贴身搂抱摔,等等。

(图679、680、681、682)为一组防御反击施展的夹颈别摔。 首先选手从外侧拨格对方的拳击,以防御手抓住对方攻击臂之衣 袖外带,同时前足踏人对方后侧,另一手以背刀横打其咽喉,上 下叉合用力,将对手投摔于身前。不停,仍然抓紧其手,防其反 抗,一膝脆压其肋部,同时以空出之手向对方头部施以拳打。

(图683、684、685、686、687、688)为一组防御反击中施 展的挟臂过背摔。当对方上段拳击进攻时,选手格挡并顺势以背 步动作进人贴身背对对手位置,同时双手顺势抓住对方手臂或衣 袖。不停,转腰顶臀直膝前俯双手用力下拉将对方过背摔跌。随 即半跪拳击追打。

(图689、690、691、692、693)为抱腰足拂摔的技术动作。 当对方上段冲拳时,沉身进步贴身双手环抱其腰。不停,贴其身 转至对方后方,一足拂踢其重心足,双手抱腰反向抡摔致跌。顺 势跨骑身上实施地面攻击。此法适于小个子对付大个子选手。

(图694、695、696、697)为一组利用抱腰转摔破对方箍颈 膝撞攻击的实战例。当对方箍颈欲施膝撞时,立即贴身抱腰并以 自身腰髋一侧顶住对方腰髋,使其没有膝撞的空间。不停,背步 抱腰将对方摔跌,施以地面追击。

(图698、699、700、701)为一组破腿击托摔法3对手施展 逆旋踢攻击时,选手抓准时机果断进步以肘臂向上格挡。不停, 后足紧随进步,借上步前冲之势,双手向上向后用力托推使对方 向后摔跌而出。

(图702、703、704、705、706)为一组破腿之抱腿打腿摔 法。选手先以肘臂贴身阻挡对方中段旋踢,同时以防御手迅速从 上向下从外向内抄抱其腿,上步贴身一手推其肩膀,一手抱腿, 一足绕至其支撑足后打腿,上下叉合用力摔倒之。不停,立即续 以地面追击。

(图702、703、704、705、706)为一组破腿之抱腿打腿摔 法。选手先以肘臂贴身阻挡对方中段旋踢,同时以防御手迅速从 上向下从外向内抄抱其腿,上步贴身一手推其肩膀,一手抱腿, 一足绕至其支撑足后打腿,上下叉合用力摔倒之。不停,立即续 以地面追击。

图片175 图片176 图片177 图片178 图片179 图片180 图片181 图片182 图片183 图片184 图片185 图片186 图片187 图片188 图片189 图片190 图片191 图片192 图片193 图片172 图片173 图片174

(图711、712、713)为破上段旋踢之抱腿扭转摔法。对方以 后足上段旋踢攻击,选手果断上步后手格挡同时,前手从上向下 向外向上抄抱其腿,牢牢控制于肩上。不停,一边向下屈膝沉 身,一边用力扭转其腿使之摔跌。

(图714、715、716、717)为一组防御踢击后劈颈扫足摔。 选手内侧闪同时向外格开对方的直线踢击。不停,立即向前并步 突进,前手成掌劈其颈部并贴颈下按,同时前足扫击对方支撑 足,上下叉合用力使之摔倒。

(图718、719、720、721)为一组舍身投技——巴投的实际 用例。当对方进身前冲,双手猛推时,选手借其冲势,双手抓其 衣襟,主动向后倒,边倒地边用一足顶住对方腹部,随后倒翻滚 之势将其腾空蹬出。不停,顺势翻转其上跨骑实施地面攻击。巴 投在中国武术中又称为“兔子蹬鹰

(图722、723、724、725、726)显示的是组主动进攻中的投 技——挟颈别腿摔。选手以上段旋踢进攻,对方防住。不停,落 地之后,以另一腿低位关节侧踢,致其屈膝失衡,顺势跨人其身 后,挟颈转摔。不停,双手抓其一臂上提,同时提足踩踏攻击其

头部。

(图722、723、724、725、726)显示的是组主动进攻中的投 技——挟颈别腿摔。选手以上段旋踢进攻,对方防住。不停,落 地之后,以另一腿低位关节侧踢,致其屈膝失衡,顺势跨人其身 后,挟颈转摔。不停,双手抓其一臂上提,同时提足踩踏攻击其

头部。

图片201 图片202 图片203 图片194 图片195 图片196 图片197 图片198 图片199 图片200

(图727、728、729、730、731)是一组在主动进攻中施展的 投技——箍颈转腰打腿摔。选手在近身战斗中以左右肘连攻,迫 敌被动招架,随即双手箍其颈,背步贴其身转腰打腿摔倒之。不 停,施以地面追击。

图片205 图片206 图片204

(图732、733、734、735)为主动进攻中的箍颈转别足拂摔 实战例。选手主动以侧拳攻击对方上段。一旦击中,趁其反应变 慢,立即双手箍其颈顺时针转腰别摔,同时足拂割切其前足足跟 部,将其摔倒。不停,立即追加地面拳击。

图片207 图片208

(图736、737、738、739)是一组以摔破摔的实战图解。选 手主动进攻,对手外格并趁机踏步至选手的外侧欲以挟颈别摔反 击。选手迅速反应,前足用力下压别住其前腿,一手挡住对方挟 颈之手,一手成掌抵住对方下巴向上、向后猛推,上下叉合发 力,将其反摔于面前。

图片210 图片211 图片209

二、固技

在柔道或柔术中,固技包含抑技、绞技和关节技。抑技是指 在地面上压控对方身体,令其无法起身的技巧;绞技则是用上肢 或下肢绞压对方颈部动脉和气管,使对方窒息的技巧;关节技则 是指迫使对方的关节超出活动限度而遭限制或损伤的反关节技 巧。固技在实战中常常有终结的制服作用,但运用难度远远大于 踢打技术,必须非常熟练且善于创造机会,才能真正取得决定性 的效果。因此,此类技术在实战空手竞技中,较之投技运用机会 更少,而多见于自卫术中。故此,本书仅举数例以供读者了解。

(图740、741、742、743)为一组配合下段旋踢的片羽绞实 战图解。实战中,选手寻机以一手推阻对方手臂,一足用力旋踢 对方重心腿膝窝,破其平衡。不停,继续一手用力推按对方的臂 或肩,并配合旋踢之腿顺势向下的跪压动作,令对方一膝跪倒。 选手快速踏进并贴近对方后背,右手大拇指朝内,从后向前左绕 住对方之颈并抓牢其左道服衣领深处。同时,左手从对方腋下伸 入并高抬其左臂且经其左肩后牢牢抓住其右道服衣领。不停,右足蹬地,上体顺时针转体贴紧对方,同时双手交错反向绞拉,用 力勒紧对方的颈部和咽喉部位,达到制服目的。

图片214 图片215 图片212 图片213

(图744、745、746)为实战空手片手羽绞技法。实战中,对 方趋前拳击,选手以后手从外侧挡开,趁势踏人其身体侧后方, 后手依然抵住其肩,使对方出拳手臂被限制在头、肩一侧,而前 手则掌心朝下从对方正面腋下,颈下穿过绕至其后肩伸向背后。

不停,头部、肩部紧其攻击臂使朝上,上体贴紧其身侧,同时双 手相握紧扼对方颈部、咽喉,形成片手羽绞技,制服对手。

图片216 图片217

(图747、748、749)为实战空手之逆取关节技。格斗中,选 手向上格架对手上段拳击并顺势搂抓其手腕向后带并拉直其臂, 后足上步踏入对方面前同时以另一手之肘臂随转体上步之势用力 压制其肩关节。不停,继续顺时针弧线后拖步,转体带臂压肩将对手制倒于地并制服之。

图片218 图片219

(图750、751、752、753)显示的是自卫场合中运用的关节 固技。当一手被对方握住时,选手主动地向被抓手同侧斜前45 度踏出一步,随身体前送之势将被抓手向上向斜前送出并拉直对 方手臂,同时以另一手从上牢牢抓住对手抓握的手掌。不停,以 前足掌为轴,后足逆时针向后弧线移动插步转身,同时双手翻腕

逆取对方手腕(折腕),使其俯身撑地。不停,双手折其腕直其 臂控制,同时向对方头部施以前踢。

图片221 图片222

第六节攻击制胜的要素

实战空手与寸止式传统空手的不同,在于实战空手从日常训 练乃至到竞技,都更为贴近实战,更加强调选手自由格斗,自如 应变,以求克敌制胜的格斗实力的养成。

虽然“两强相遇,勇者胜”,但是如果双方互相并不知根知 底或者旗鼓相当,单靠运用基本技术以及单凭一个“勇”字亦是 难以争取主动,控制战局的。此时,不仅要讲“勇”,更要强调 攻击能力和战略战术。

攻击以及优秀的攻击能力是达到格斗目的的最终手段和保 证。攻击能力不是指单纯的攻击技术能力,它包含有基本技能、战 术运用能力、格斗的心理素质以及格斗感觉(空间感、时间感、肌肉 本体感)等要素。在攻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技能可由空练、打靶 等单纯训练习得,而战术谋略、格斗心理素质以及格斗感觉则必须 经过实际的有限制和无限制的对抗来加以体悟提高。如果缺乏实 战对抗的训练和考验,选手是不可能具备真正的实战攻击能力的, 这正如截拳道宗师李小龙所讲的那样:“未经过实战的习武者就好 像未下过水的游泳者一样,所以,每个实战空手习者在掌握基本 攻击技术之后,要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到实战对抗训练中去。记 着:“武道的真极之意只有用心体验,勿要逃避体验。”

综合上述,要在实战中运用攻击技术达到攻击目的,必须要 把它放在变化的动态中应用。亦即要根据实战的环境、空间和对 手的变化即时应变,适时采取有力的准确的攻击。在实战空手 中,攻击并非只意味着勇往直前和表现出必胜的气势,更要体现 出根据时间、空间和对手战术的变化,将娴熟的技术在瞬间万变 的动态下适时、适机准确运用的能力。以下阐述的,就是实战空手中决定攻击(包括防御反击)技 术运用的最重要的动态制胜要素。请习者认真理解它,并且在正 式的训练中时刻不忘检讨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符合这些实战制胜 要素,从而使每次练习都能真正贴近实战,取得最佳训练效果。

一、格斗的距离与距离感

在格斗中,任何攻守、反击均与格斗双方的距离密切相关。 从某个角度来讲,善于控制和利用距离关系来达成攻击目的,是 取胜的决定性要素。能够称得上实战空手高手,必有良好的距离 感,也必然擅长在格斗中将对手控制在便于自己攻击,而自己又 难以被对手击中的实效距离内。

有效的距离是发挥实战空手招势的前提条件。如果格斗双方 都按其身材的标准与技术特长,随机釆用相应的距离,那么,体 型较大者与较小者两者的距离自然不尽相同。简言之,不同身高 的人以至反应和动作快慢不同的人之间,均有各自不同的特定的 实效距离。另外,不同的距离,使用的攻击武器、所攻击的目标 乃至采取的战术都有明显或者微妙的变化。因此,在具体的对抗 中,格斗的距离必须依据对手当时的情况而定。利用灵活的步法 进退闪转以及运用微妙的身法变化,保持双方空间距离上适宜的 间隔范围,或造成对方距离错觉等等,都能产生不同的攻守效 应。

既然技法的应用与格斗双方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实战 空手各流派对于距离的研究均下功夫。在实战空手中,根据双方 保持距离之远近,最通用的划分为三类:即远距离、中距离和近 距离。在东孝氏的格斗空手中,则划分最细,共有五类。除常规 三类之外,还划分有“中近之间的距离”和“中远之间的距离”。 为了在格斗中取得制人而不制于人的目的,实战空手选手在日常 的训练和实战中,都十分注重距离感的培养,以便能够做到迅速、准确判断双方间距并灵活攻守。但距离感的养成比技术的养 成更难,必须经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艰苦磨炼才有可能获得。

(―)远距离

远距离可以说是在实战中,能够保证安全(对方原位攻不进 来)并观察对方实力的限度距离。此距离双方都互相难以原地攻 击击中对方,即使勉强击中,也产生不了效果(图754)。因此 多为双方接手之前互相观察的暂时间距。当然,实战过程中,有 时为了摆脱困境,调整战术,也可主动脱离对手而退到远距离与 之对峙,寻机再战。在远距离上,如何上步接近对手发动攻击就 成为技战术的要点。通常流畅的前滑步、前刺步、交叉步或并步 结合拳、足攻击在远距离进攻中就十分重要(图755、756)。

图片223

在实战空手中,一般在进步发动攻击时,使用的手法以各种 长距离的直线攻击手法为主,采用的足技亦以长程踢技为主,例 如前踢、侧踢、转身后侧踢、旋踢、前刺踢等。而短拳或短腿, 比如勾拳、跺踢等则不适宜采用。以上提到的手、足技术可以在 远距离配步单独运用,也可根据双方步法灵活程度,体能和技能

图片224

好坏,各自的特长和弱点,以及战术之需要,进行组合应用。要 求灵活机动,虚实兼备,扬长避短,力争经济、科学、省力地发 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的放矢的给予对手以沉重打击。

(二)中距离

中距离是指双方在原地可以直接以长程拳(足)击中对手的 距离(图 757、758)。

中距离的防御较之远距离的防御要困难,因此,要求实战空 手选手要沉着冷静、判断准确,善于配合各种步法和防御技术来 综合防御。更重要的,则在于积极主动,在击打动作可控制范围 内,对对手形成经常的威胁。在中距离内,先发制人的直击和切 进式组合攻击最为见效。简言之,要在中距离保持主动,选手必 须非常灵活、机警、果断、沉着,技战术运用得当。

在实战中,采用中距离作战,每位选手都必须时刻注意用双 手和肩部遮护好自身的头面和下巴,做到攻守兼备。

实战空手选手在中距经常采用的手法与远距相似,包括直 拳、摆拳以及长距的勾拳等;而足技方面,则以前踢、前剌踢、

图片225

侧踢、旋踢等为主。这些技术可以单一运用,也可组合运用,比 如以单一的手法组合进攻或单一的足技组合进攻,亦可以综合运 用,比如踢拳组合或者踢、打、投、固综合运用,以求制服对

手。

在中距离内,实战空手选手常用步法为前、后滑步、左、右 侧步、前刺步、并步等。他们采用上述多样步法移动、进攻,并 常常配合身体或手、足部的假动作诱骗对手,使之上当或暴露出 虚隙,从而掩护进攻。

(三)近距离

在三大距离中,近距离是最难控制的距离,因此也是最危险 的距离。在此距离内,实战空手选手原位起后足旋踢,膝部能接 触到对方的身体(图759)。

近距离格斗因其进攻频繁,动作速度和节奏转换快,各类组 合、综合性攻击犹如狂风骤雨般连绵不断,所以选手很难防御或 反击。且易因遭受意外打击瞬间失去战斗力,而受到更具杀伤力 的连环炮式的攻击。正因为如此,近距离格斗中,占优势者往往

图片226

在先下手一方。在此距离,选手不仅特别要注意防御,尽量保护 好自身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受到意外伤害的程度与此同 时,更要注意发挥敢打敢拼的主动精神,充分运用自己的近战经 验和技术,攻击,攻击再攻击!

实战空手选手在近距离内可以较为机动地使用各类短距离手 技(包括肘技)、足技(包括膝技)、投技、固技,乃至非常规的 头技、肩撞等技术制敌。这些技术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 地加以综合运用,关键在于抓住时机,果断、坚决地应用。

在实战空手各派别中,因规则赛制不同,各自对主要制胜技 术强调也不同,导致在格斗距离——确切的说,应是对选手在特 定距离格斗能力的注重点上亦有不同。例如极真空手道规则强化 了踢击得分的优势,而使得选手惯用远距和中距的格斗技战术, 因此在此方面具有优势。但大道塾的北斗旗赛制,适于选手技术 的全面发挥,因此在中、近距战斗方面具有优势。不管如何,真 正全面的实战空手选手,不仅要在中、远距战中应付裕如,更应 在近战中具备坚强实力。可以肯定的说,中、远距战敢打,近战 也能打的选手,其体力、判断和技术应变方面的能力要超过只会

打远、中距战的选手,因为前者的适应能力更强。为此,每位实 战空手习者都要下苦功夫练习近战本领。在实战对抗中,熟悉近 战特点,总结近战规律,通过艰苦磨砺,强化自我顽强的意志品 质,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耐久力和近战技巧,从而为近战取胜打 下扎实基础。不管如何,在近战功夫上花费大量的练习时间是值 得的,也将是事半功倍的。

二、攻击的时机与时机感

时机决定攻击的成败。

在格斗中,当对方防守严密时,无论选手的攻击多么完美, 也无法有效的击中对手。而如果能抓住对手暴露空隙的瞬间及时 出击,哪怕这一击并不完美,也能击中对手,破其平衡。很简 单,攻击能否奏效,关键在于把握时机。

时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与格斗双方的动作速度快慢、节奏 变换、心理和肌肉的松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格斗中,所谓最 佳的攻击时机,也就是对方在生理或心理上出现空当的那一刹那 时间。攻击时机的利用,既可以伺机而动,即等待并抓住对方动 作过程中自己暴露空当的瞬间出击,也可以通过变节奏、虚招佯 攻来主动打破或迫使对方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瞬间的空当,从容 攻入。因此,在拳足横飞的格斗中,如何在稍纵即逝的刹那,紧 紧抓住对手在攻击、防御或防御反击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差及空 当,发动迅速、及时、准确的攻击就是实战空手选手一个重要的 训练课题。

一般,实战空手视以下时间为攻击最佳时机:

当对方注意力转移,精力不集中之时;

当对方生理和心理上过分紧张之时;

当对方体力不支之时;

当对方攻击完毕收手之时。例如(图760、761)的实战例;

当对方正要发动攻击或攻击还在半途之时。例如(图 762、763)的实战例;

图片233 图片234 图片227 图片228 图片229 图片230 图片231 图片232

任何时候,攻击时机双方都有,但任何时候敌对方都会尽量 掩护自己空当,保卫自己,而全力去打击对手之空当,因此攻击 时机总是转眼消逝,没有时间给谁先考虑好,看清楚之后再去攻 击。换言之,实战空手选手必须要有良好的时机感,以及抓住时 机毫不犹豫出击的坚决果断的心理特质。该出手时立即出手,必 可制敌于瞬间。

任何时候,攻击时机双方都有,但任何时候敌对方都会尽量 掩护自己空当,保卫自己,而全力去打击对手之空当,因此攻击 时机总是转眼消逝,没有时间给谁先考虑好,看清楚之后再去攻 击。换言之,实战空手选手必须要有良好的时机感,以及抓住时 机毫不犹豫出击的坚决果断的心理特质。该出手时立即出手,必 可制敌于瞬间。

三、打击重点目标

格斗的目的是残酷和现实的,因为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敌人的 肉体受损,心理受挫,以彻底解除对手战斗力,进而取得胜利。 从这个角度而言,欲取得最佳攻击效应,重点攻击对手要害目标 可谓事半功倍之举。在实战空手道中,攻击时强调拳不空出,打 不中不打,打不重不打,不打则已,一击必杀!

在竞技场合,实战空手对于要害目标有着严格的击打限制。 无论是护具规则的、直接击打规则的,还是全接触击倒规则的实 战空手赛制,均规定选手任何时候不得击打对手的裆部、后脑 (有的还包括背部、膝关节,特别是膝关节正面等),否则视为严 重犯规。盖因上述几个部位可以说是人体致死、致残可产生严重 攻击后果的要害,在体育化的竞技比赛中加以严厉限制是必要和 必须的。不过,尽管规则各有特别限制,但在实战空手竞技中, 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还是有许多重点攻击目标的:

对手下肢特别是大腿股部肌肉部位。对这个部位如连续 进行大功力的猛踢(主要是旋踢),轻则可让对手红肿剧痛,重 则痉挛失力,移动困难,战斗力大失,从而使对手陷人被动挨打 局面(图775)。

腹肋部。此部位即便披戴护具,倘若受到直接的重拳或 重踢,亦可产生剧痛失力,从而严重挫伤对手自信心、削弱其体 力和战斗力(图776)。

头颈部。在极真空手道规则中禁止以手、肘直接攻击颜 面(包括颈部),但并未限制以足技直攻头部,这无异于积极鼓 励选手以足技主攻头部。这样,在极真直接击打赛制的比赛中, 常常有选手因为头颈部遭受对方上段足技的强力攻击而倒地不起 也就不足为奇了。换言之,头部、颈部即使有面罩的保护,倘若 直接遭到重击,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因此头颈部(除禁击之后脑

外,包括其正面和侧面),无论是在竞技还是自卫场合均为实战 空手选手重点打击目标(图777)。

下巴。下巴可谓人体的击倒开关,一旦此部位遭到重 击,由于人体先天性状态反射所致,对手极易被击倒(图778)。

图片237 图片238 图片235 图片236

中所有禁击部位可以说正是自卫实战空手中重中之重的攻击目 标,对这些目标实施有效的打击,一击必杀是可能的。(图779、 780、781、782、783)显示的即为一组闪进对方内侧运用头撞 (头突心口窝),掌击裆部,再连续左右侧拳攻击头部的实战打击 重点目标图例。

图片242 图片243 图片239 图片240 图片241

综上所述,在格斗中,选手时刻需牢记的就是:不乱发空 拳、空腿,严密防护好自己,同时重点打击对手要害目标,就可 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算过份 的。

四、呼吸吐纳

在我国传统武术内功训练中,除调心、调身之外,调息亦是 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谓“调息”,也就是通过呼吸吐纳 的调整和锻炼(深、浅、缓、急等)来达到调和气血、放松肌 肉,平和精神等功效。调心、调息、调身三者合一,可促进和开 发人体潜能,使身心高度协调一致,从而产生极其微妙的功用, 这与技击,与养生俱有益处。 <

空手道传至中国,自然也吸收继承了中国武术中的内功吐纳 之法。在实战空手中,自极真空手道以下至从中分流而出的实战 空手各派,大多注重吐纳功夫的锻炼。近来,许多实战空手流派 甚至又从近代中国武术中吸取精华,纳为己用。例如日本空手道 佐藤塾创派宗师佐藤胜昭,以及深受中国传统武术影响,号称掀起新世纪空手革命,以“21世纪的空手理论”著称的“新世纪 武道空手”时津贤儿氏等,就采纳了伟大的中国武术家王芗斋先 生所创意拳(大成拳)站桩功作为其日常内功修习的内容,称之 “立禅”(图 784、785)。

图784立禅(正面) 图785立禅(侧面>

实战空手道呼吸吐纳练习也强调“丹田”。他们认为这包含 了东方智慧,认同“丹田是精力之源,为一切运动之中心”的说 法。这里的“丹田”是指脐下5〜10厘米的部位,在现代解剖学 上虽无明确解释,但丹田位置正是人体直立时重心所在,亦即全 身支撑所在。通过实践可知,当人提起重物未发力前,都会先利 用此部位鼓足气力,才能发挥全身劲力。另外,大凡优秀的歌唱 家、声乐家,其腹部的丹田肌肉都极其发达,无论唱歌、说话, 均中气十足,铿锵有力,也是有意或无意地发挥了丹田作用。这 仅是从表面上去认识丹田的重要,而事实上,千百年来东方人实 践的结果可以证明,进行内功修炼时若常着力于此,便可确保健 康,使人精力百倍。极真空手道有关理论指出:呼吸时除使构成 力量核心的丹田部位自然增强外,还能经常保持一定的力道。如 平常就能养成正确呼吸,使力道重心蕴集丹田处的习惯,则必然神清气爽,对事物判断冷静、正确,久之自然成就睿智机敏的反 应,并能养成瞬间将力道运行于手足末端发力的能力。简言之, 正确呼吸吐纳之法,不仅可强化丹田,而且有益健康、美容及精 神的稳定。

下面,我们介绍实战空手最常见的呼吸吐纳方法:运气法。

运气法又称“阴阳呼吸法”。此法有强化丹田,稳定精神, 调整呼吸,促进发力,防止在激烈的攻防过程中受伤,增强抗打 能力的作用。

运用此法练习时,吸气应无声,谓之“阴吸”,战术目的是 防止对手察知吸气时身心松懈的瞬间空当。呼气时则丹田用力, 大吼一声“嗨!”将气一下吐出,以此来绷紧、强化全身肌肉, 促进发力或增强抗击力。具体方法如下:

平行站立,双手握拳置于左右身侧(图786)。

双拳如抓耳朵般交X上举,同时柔缓深长地吸气,使之 直达丹田。神态淡定自若,吸气无声,使对手无察(图787)。

气息充满丹田之际,立即以丹田发力,张大嘴发“嗨” 声一下将气吐出,同时双手从左右两侧同时下挥(图788)。

图片244

将气吐净后,调整姿势。如此反复练习。

第七节组合攻击法

“一击必杀”在特定场合或特定情况或有可能,但在大多数 情况下,特别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时,想依赖“一击必杀”取胜 是幼稚和不现实的,因此,真正的实战空手都擅长以组合攻击来 达到敌制胜的目标。换言之,真正的格斗,必须依靠连续的、组 合的全面攻击方有可能互为掩护,互为促进地取得削弱对方实 力,进而彻底制服的战果。正因为如此,无论何种实战空手流 派,对于选手组合攻击能力的养成是高度重视的。

概括而言,实战空手组合攻击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1) 单式组合:诸如手技组合、腿技组合。(2)综合式组合:诸如踢 拳组合、踢拳投固组合等等。

一、单式组合

单式组合的花样是层出不穷的,因为仅手技组合,即可细分 为同一手技的单式组合、不同手技的组合、长程手法组合、短程 手法组合、长短程手法组合等等。所以这里我们不多加细分,仅 按手技组合和足技组合来加以图解举要。

(一)手技组合

(图789、790、791)为最基本的长程前后手直拳连击的组合 技术。通常此类组合第一击用力轻快,作为开路和牵制之拳来使 用,而紧接第二记后手拳则为重炮强打。具体运用时出击要连 贯,要有轻重节奏之变化(有时,机会适当,也可两记重拳连 击,个中变化,则依靠经验与反应了)。攻击的部位选择既可集中攻击某处目标,如上段头面部,也可作高低左右之变化,使变幻莫测。

图片245 图片246

(图792、793、794、795)为长程拳法开路,过渡到近程左 右侧拳连击的三拳联动组合。在此组动作中,攻击目标不限于对 方某一条线或某一面上,而是中、上、左、右多点攻击,使对方 难以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招架。另外,类似此种多点攻击组合,动作时要注意前一动作要为后一动作做好准备,即步法变化、身体 的拧转、手臂的动作等,都要为下一次攻击动作创造良好的出击 条件。

图片247

(图?96、797、798、799、800)为一组近身多点短打组合 拳。攻击目标集中于上段,攻击路线包括左右弧线的侧击拳和肘 打以及一记中线的从下到上的上击拳。要点同前。注意首发攻击 的距离。

图片248

(二)足技组合

足技组合攻击的难度要高于手技的组合,因此足技组合的训 练总是安排在手技组合训练完成之后。不过,它们基本原理和原 则是一致的。即要善于多点进攻,协调配合(特别注意攻击腿的 落点位置和角度要为下一踢提供最佳的发力准备姿势),虚虚实 实,富有节奏。整体动作要犹如弹簧般,一触即发,果断坚决地 发招,使对方陷入防不胜防的窘境,最终破其防线,如愿达成攻 击目的。

实战空手足技组合以2~3个动作的配合最为常见。要知道, 如果连续3~4踢都无法取得攻击实效,若再勉强施为,只会弄 巧成拙,为对手所利用。

 

浏览1,99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