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期的武术训练主导的是腰与足:体能的产生主要是人体的腰部,所以传统武术非 常注重腰功的训练,并把人体的腰称为龙腰。
传统武术的龙吊膀一式,科学的训练腰部力量,训练中将人体一分为三:头颈部、躯体腰 部、腿脚部。犹如人的颈和腰分别安装了轴承,随时可运用颈和腰的最大生理角度,以腰、颈 两大人体重要的关节拧转生理允许的最大角度,要以头和臀部为轴承,身驱为转轴,使身体 好似木工的钻头一样,左右不断地转换前后的方位,“浑身动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左右就是阴阳的表现形式,左在前为阳,右在后为阴,反之则右为阳,左为阴。定式标准是: 三尖对齐。包括内脏整体也参与锻炼,更重要的是脊柱得到了最好的训练,体能方可得到最 大的增强,技能获得灵活与速度。
第一节:龙腰的训练
训练龙吊膀一式的目的是在于不以手动为进,而以腰转为进。交手之际,两手相交时, 未感到其手动,而其身体已近对方,其势已蓄足,威胁形成,进步自如。在拳式中采用“龙 腰”是可贵之处:1.以腰拧扭,如绞紧弹簧、拉满弓箭,等待一触即发,一发则势不可挡。2. 以其侧身面对敌方,缩小了受打击面,可以较好的保护自己,加上腰的运动中,增加了进攻力 量。3.手未觉其动,身体却已近敌身。谱曰:“拳打三节不见形,没若见形不为能。”
龙吊膀的定式是体能上的静力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侵扑站: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翘离地,足跟着 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 额,两目看向前方。
式静力训练:承侵扑站,左脚向前面进半步或一步,右脚跟在左脚后方弯曲下蹲,身
体最大角度右转,重心落在右脚,左脚应是虚步,随时可以提起,最标准应是身体垂直,左脚 膝盖成90度,右腿膝盖藏在左腿膝盖后面,从前方看只看到一条腿,三尖对齐(鼻尖、膀尖、 脚尖),头、腰、脚三部分成扭拧状,这就是龙腰,看正似斜,看斜似正。右转腰,脚跟着地的 同时身体向右转动,头部不随转向右方,仍正视前方,左手抱紧右胯,小指和肘都向正前方, 右手伸直紧贴脊椎,起到帮助脊椎支撑身体的作用,减轻脊椎压力有利中枢神经的活跃。由 此定式半分钟左右,能坚持3分钟以上者体能与众不同。。右定式静力训练参考 左定式,由此左右一样,反复训练。
龙吊膀的定式训练中稍微应用思想矛盾的阴阳变化,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以静欲 动的方式,促进动心,动体的心与体的信息默读,激发本能能力,明显增强体能、技能、智能, 使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气合多一力,心与意合多一精。练好了龙吊膀的 定式,思想上就应该明白阴阳辨证,懂得将日常的一个个生活动作合理的规范为拳术动作, 不苛求姿势一定如何,但符合人体运动的力学之理,姿势动作合理规范后都可为拳术,科学 的拳理是顺应自然。明白了拳理,可多知多懂一通百通。
龙吊膀的行功训练:
侵扑站: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翘离地,足跟着 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 颗,胸门含劲,心守气沉,肛门上提,浑身自然,两目向前方平视。
行功训练:承侵扑站,左脚向前面进半步或一步,左手沿着右腿外侧撩出,右脚跟在左脚 后方弯曲下蹲,身体最大角度右转,左手抱紧右胯,右手伸直紧贴脊椎。承上 式,左脚向前方跨一小步约20厘米后下踩,左手沿着右腿外侧撩出,右脚向右前方上一大 步,右手沿着左腿外侧撩出,同时左脚蹬步跟在右脚后方弯曲下蹲,身体最大角度左转,右手 抱紧左胯,左手伸直紧贴脊椎。
收式:承上式,左脚上一大步,右脚蹬直,左手护于右腮,右肩领右手臂向左劈下。双脚 脚跟不动,脚尖向后转动同时转动身体,右手自下而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直,左手自 右腮沿胸前下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置于裆前。左足顺势向前一步,双脚并列, 双手同时上冲,左腿再向前一步形成左弓箭步,右脚蹬直,头向上顶,双手下按形成虎扑之势 的同时发雷声“咦”,五行一发响雷声,先声夺人,拳去雷动风声响,一瞬间突然发声,声势如 雷霹山林不能阻隔,足以使人受惊,而手足失措,同时足手齐到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三瓒之法,踏即身也,身要强壮成其蹒也。
第二节:蛇形串拳的训练
初中时期武术训练蛇形拳势。蛇是没有四肢的爬行动物,其运动靠扭转身体进行爬行, 此式拳意,取蛇爬行的曲线行进及蛇舌捕食的神速,象形于拳式训练中。蛇形串拳的训练, 分为一步原地训练和开蛇形步训练。
一步原地训练方法如下:左式。身体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 地,脚趾下扣左肩前领,右手握拳贴于肚脐,左手掌贴于右拳,以静视动。左脚向左开步,左 手前伸、右手后拉,身体下蹲。
接上式,左手抓拿回收、右手向前冲拳,右脚蹬直。
右式。承上式,身体向后转动,右手前伸、左手后拉,身体下蹲。
出各承上式,右手抓拿回收、左手向前冲拳,左脚蹬直。
武术文化:学习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12岁小孩正处于长 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孩文化课已经接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所以武术训练强度 要小,而且以活泼的蛇形拳式帮助小孩放松身体,促进文化学习。
讲一些武术爱国、武术忠孝的历史故事,培养青年的爱国思想,增强青年人文化学习和 武术训练的兴趣,让他们文武知识都可提高。认识掌握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特色,也可练
双脚回收向上跳动,双手回收,双肘打击两胁,双拳一前一后向左上冲拳。第三节:碰中节的训练
碰中节的训练,是内先动而外即随,产生内外沟通,既练内脏又练四体百骸。中国传统 内家拳要求:“阴阳胶合,能成其一快”,聚集丹田之气,养成千日之宝,精神可旺盛。
每式武术动作,都可用拳术中的阴阳,来分析拳术变化的道理。碰中节是训练武术内功 的动作,使身体增强被打击的抵抗能力,也称为排打。排打能力是人体的整体力量,内动外 随、产生内外沟通,集中使用。因此必须调和阴阳、气血,达到内一动、而外即随的战斗力。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这是阴阳的天地之道,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 之府也。”人赖气而生存、运气而活动,人体有形无气则死,可见气在人体的作用。只有气的 循环运动,才能促使血液去滋润营养全身,因此强身健体。
碰中节的训练如下:身体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地,脚耻下扣 左肩前领,右手握拳贴于肚脐,左手掌贴于右拳,以静视动。左脚向左开步,右脚尖对准左脚 心,身体下蹲时左右手前后拉开。
双脚落地后,左脚向左开步,右脚尖对准左脚心,身体下蹲时左右手前后拉开。双脚回 收向上跳动,双手回收,双肘打击两胁,双拳一前一后向左上冲拳,由此因人而异的反复训 练。
13岁时武术训练:锻炼腿的力量,增强双脚关节的灵活性及单腿运动时保持身体平衡 的能力。
武术文化:在文化课已经学到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认识点、线、面、角、圆的概念。
- 点:是进攻和防守力量的交会。
- 横、竖、撇、捺是进攻和防守的运动和劲力方向。
- 武术中有数学的文化。0~ 100的数字既是单独的整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其中任 何一个数字例如“ 1 ”,既一个整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还可分成一半或一半的一半,这就是 武术当中有组合动作和单式动作及一招半势。
- 发力点到作力点形成两点一线,线的周围就是面的概念。
- 发力点到作用力点的方向被改变,就形成夹角,夹角有限的放大到360度就形成了
圆,圆撞击对方的面仍是旋转力学点。例如:进攻只用自己的头、手、足、肩、胯、肘、膝的一 处,只打击对方上、中、下三盘的一处,只有
3种打法,如果用七处同时进攻对方的三盘,就有
72-216种打法。
方与圆有武术的规律可循
中华古哲学的方圆学说不是指形状,而是以静测动的方法,认识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 取一个物体为静(包括测天体的星球),来计算另一个动的物体,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正确的 认识事物。武术的方与圆是一个整体,正则方,奇则圆。练武术动作应该以方正为本,武术 动作用到技击时应该以圆出奇。桩功就是要以静测动,测人一小天的方与圆,以圆积蓄能 量,养精蓄锐。并以无穷无尽的圆来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中国传统技击武术的攻防原则。
我们在这里把武术能力按照天方、地圆的宇宙法则,分成两份。一份是人在物质世界的 身体,有棱有角、称为方,一份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思想,圆滑无边、称为圆。身体的能力和思 想的能力都是人的能力,假设方占
22%、圆占
78%,形成人的武术总能力,方,就是明白身体 及手脚在武术运动中有四面八方的劲力,产生防守与进攻动作及劲力变化,大有身体四面八 方,小有肢节四面八方,如手臂有内侧、外侧、尺侧、横侧、四侧;圆,就是技击训练或实战中灵 活地将四面八方劲用到对手身体上,可上下,左右,前后或斜左上,斜右上,斜左下,斜右下, 前抽上,后钩下等变化。实战中懂得对手的劲力并顺对手的劲力运用阴阳矛盾借力打击对 手,这些劲都以方为本,由圆在最佳力学角度上发挥出奇。这种比例的武功,既有进攻的棱 角、又有八面玲珑的变化,它包括六合、五行、阴阳、动静、起落、进退,变化无穷是依靠智能, 勇猛过人是依靠体能和技能。一个人如果这样去训练武术,就将不断进步,则智无不周,勇 无不生,得到方与圆的和平之理,成为人体本领变化无穷的和平之源。“能去能就、能弱能 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大仓,浩渺如四海、炫 耀如电光”,方和圆的规矩用于技击和养生都有奥妙,上乘的武术真功夫离不开方圆之术。 武术实战情况变化万千,此时的方是结果、圆是手段,只有手段可随机应变。在实战中有了 正确手段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方与圆帮助人生修养,方中有圆也是做人的本领,此时的方是规矩、圆是灵活,随心所欲 不违反规矩,是为人处世的很高境界。
方体无论如何变化,都有六个相对稳定的面。为武术实战的全面打击提供出前后、上
35 下、左右,三对矛盾方向。圆无任何静止,也让人摸不透。圆变化起来,是无穷无尽的。徊与 转就是圆打击六个面时,用矛盾辨别、实战运动规律的需要,使武术实战中,可灵活运用前抽 后钩、上冲下按、左摆右搁的无处不到的劲力,这些劲力的圆心是人体的腰部。
人在武术训练中,有许多圆运动,认识运动中的圆体,扮演运行中的圆球。先来认识圆 球体,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点的距离相等,找不到边际的起点与端点、但圆心是明确的,使 中心到表面上各点距离都相等。在武术运动中形成人体的腰成为体能的中枢,身体转动的 轴。圆体给人们印象是滚动或可滚动的物体。武术训练以腰为中轴产生转动时就是球体运 动,武术训练中对转动角度很有讲究,一般都是根据健美、强壮身体或技击的需要,产生
180 度、
90度、
45度等最佳力学角度。以腰的旋转带动人体整体劲力,把身体看作为运动中的球 体,球体再大旋转中碰向对手身体的仍是一个点,但送个点的后方是一个大整体。这样的 圆体转动,不仅用上了整劲,而且旋转中的球体产生的力有很大的后续劲,在作用力达到对 手身体后,力的作用时间相对延长,进攻威力更强。
躯体好比太空中的星球,有轨道的运动力量,也有自己旋转中产生的力量,真功夫提倡 人在武术训练中身法做到:“三回九转是一体,左右转动不停势。”使身法在武术运动中有无 穷无尽的变化,这样运动不仅可使身体灵活,而且可使力量增强。例如:手与脚好比是躯体 的卫星,行走中的双脚没有前后之分,交差运动中随时产生一种剪刀的威力和灵活的“卷地 风腿”,卷地风是由下向上的
45度弧线运动的力量,由膝推动足的
45度弧线运动,产生直 线的攻击,由跨增援膝与足的力量。腿脚左右不停地交差运动没有前后之分,不仅武术技击 中能随时进攻,而且是善动能变化。武术动作象形于“象鼻手”的手法,不仅要做到左右明 拨任意行,而且因为人有双手象形于象鼻的能力,随时产生的是一种剪刀的威力和两个象鼻 的威力。大象鼻子的关节有万能的优势。手法象形于象鼻,就是要求手可合理的转动和有 灵活转动的能力。
武术动作训练离不开圆。手攻击时,对方用手臂阻挡,攻击方的手贴着对方阻挡手臂 的面,回手绕圆进入对方阻挡手臂的内侧再攻击,这就是圆的运动。后手摧前手,前膀领着 走,就要求小圆摧大圆。就连武术动作名称也与圆有缘:日月肘、拱手、扣手、拧身等,基本功 有抱圆桩、浑圆桩,劲力有旋挠劲、缠挠劲、螺旋劲,总之圆是最科学的武术运动方法,圆中 产生最佳角度和力量。武术训练要善于方,善于圆。了解事物内部各个相互依赖又相互排 斥的关系,找到从方与圆的正反角度去理解武术训练的道理。
练武的人必须明白人体生理是方,人体科学思想是圆,因此根据生命历程来合理安排方 与圆的训练。早在武术拳谱中有记载:“究生理,生理里面都要成”。从方上明白人身骨骼, 骨关节结构,生理运动弯曲角度,拧转角度。熟知关节端面结构,运用自身的关节定位,取关 节端(反关节
)进行科学有力的进攻、防守。解剖中可明白主要筋腱和肌肉分布(如腰部等) 可练就最灵活的身法。心意指导一切,从圆上提高武术的养生和技击效果。
武术训练者完备了圆的认识,武功也相应地圆满起来。圆,周全了许多矛盾,圆,掩饰了 缺点,体现出滑的作用。圆有明确的力的集中点,圆可产生自旋稳定,圆有无穷的点线面的 进攻与防守,圆使进攻者很少找到切入点,圆有力量……圆才是完备周全的杰作。攻法:围 点打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圆发劲的方法无处不到。
武术的圆训练中有弧线打击:有
1/4圆弧、半圆弧、全圆弧。其轨迹均在上、中、下三盘 的打击范围,也可以在肩的一侧转向运动的脚所能到的圆周上。例如:斜劈、调膀等动作,也
36 可以有立圆、向上打挑领和撩阴手等,向下用塌天之意、鹰抓把。所有的圆可顺可逆,变换使 用,给对方判断上造成模糊。三徊九转是一体,左右转动不停势,既可保护自己,又可多方位 进攻对方。


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
初中时期的年龄武术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身体各器官良好。先进行腰关节、散关节、 滕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指关节等关节训练,练就头部、肩部、肘部、手部、胯部、 膝部、脚部,这七处是长、短、远、近、上、下、左、右的进攻之源,其中腰腿功夫尤为重要,腰腿 不仅稳定人体的重心,产生力量和速度。拳术训练可以龙腰、鸡腿、熊膀、鹰捉、虎抱头、象鼻 手、雷声,成为七形合一的能力。
科学训练关节要从人的生理解剖上认识骨与关节、软骨与韧带的功能,认识是关节把骨 与骨有序地连接起来,产生出屈伸、收展、环转等各种动作,在关节面上有一层,表面光洁,滑 润的软骨,减少转动摩擦阻力方能转动自如。还有韧带在帮助关节正常运动并稳固骨关节 周围组织。在拳术动作中晃上取下,引左突右,跃纵、窜扑,升合、缩长,翻身顾后的动作无不 需要关节功能来完成,关节是因为肌肉的伸缩产生力,产生动作。人体有
600多块肌肉,它 主要是操控人的坐立、行走、举手奔足、呼吸发声、咀嚼吞咽、心跳、眼眨等动作
o骨骼肌是受 大脑控制的随意肌,肌肉能移动和支撑骨骼,能将食物远送到胃肠,并调节人体体温,产生热 量。位于心脏上的是心肌,心肌直接为心脏服务,不受脑的控制就能使心脏正常跳动。内脏 器官上的叫平滑肌,平滑肌也是由相应的器官控制。
最能帮助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是手,手关节已是人们用得最多的关节,人们常说:“拳不 离手、曲不离口”。其实拳不离手的训练作用、没有在训练中拳不离口得作用大,在武术训 练中,拳不离口地要求自己,提高训练效果,实战中先声夺人。拳不离口与韧劲之腰和强健 的步法一样重要,其中奥妙是得心应手,最能得心的是语言,最能解决问题的还是语言灵巧 和方法正确。例如:传统武术的截法,首先是截言、截面、截心,彼行为能力被我先截住
O练武是多元化的训练,根据人养生、表演、技击的需求来着重练哪些内容,这就有了不同 的定位,练武术定位不同,训练方法就有了不同,定位于实战就必须重练身体所有部位。
练头左右转动,眼睛观察左右。认识头在身体中的重要地位,头松静自然,四肢方 可灵活。
肩松则两臂动作敏捷,练松肩、摇肩、转肩,不可一肩高、一肩低。
练肘,肘上下起落,活泼自如,转肘、翻肘、仰肘、拐肘。
练腕关节,在生理允许的范围,随心所欲地转动,能灵活腕关节韧带。
指,练手指明白五指之中的大指为二节,其余手指为三节,并指就是掌,屈指便成 拳,握拳时突出次指是缱子手,伸直次指为金枪手等。
掌的练习,手指是紧排为柳叶掌,手腕勾屈为鹰爪,五指屈扣为金豹掌,五指各分而 伸为荷叶掌,掌背在上为阳掌、掌背在下为阴掌,侧成
45度为阴阳掌,练习者可随心变换造 型。
屈指握拳,团聚气力,用以击敌。握拳之肘,各指尖齐向内卷,集中与手掌中间,大 指则向下贴于中指第二节。
腰为拳术中的中轴,是手足动作的关键中枢,如进退是否灵活、攻守是否得当,变化 是否伶俐而快速。整体动作的轻巧敏捷、虚实变化都与腰有关。腰是人体是大的关节,训练 中练腰转动最大的生理角度。拧腰储蓄能量,但一切均合乎腰的生理功能。是四肢力量的 后方,人体重中之重的部位。
胯上承于腰,下连于腿,练习中以端正为宜:可一腿前伸一腿下坐(椿步)或一腿侧 出一腿蹲下(半步叉)。两腿左右分开,身体下距(马步),造就腰灵腿活的内外胯打。
膝为大腿与小腿的枢纽、能摧腿部力量达于足部,能帮助足部稳定全身重心,练习 时膝向前屈不可过足尖,否则重心前倾,膝的后面为腿凹,蹬步时绷宜,以舒发力,并承受反 作用力,有时两膝下蹲气势必须收缩,可避免倾斜而倒,也易进攻。膝的用法与肘略同,有上 提、下跪,左拐、右褂及前冲等。
肚、下腹部、练腹式呼吸、有益减轻心肺压力、减少疲劳。
眼睛的练习方法:眼为见性,应循环四周,紧密一切。早晨红日初升时,双日观察, 并将火红的阳光,通过双眼存入思想。
腿与足支撑人的身体重量和运动,使身体不动如山岳。动起来变化如阴阳,平稳 不乱,不能有上重下轻的毛病。每行走一步都由腿提起膝、膝带动足,使足有行程之功,足下 生风才能“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人练武的行功,每一步的方向都很重要,足尖就是方 向瞄准器,方向准确便能顺利地接近目标,所以要练好武术,脚去莫在空里落。“起无形,落 无踪,去意好似刮地风”。脚踩中门夺他位,创造出如虎扑战、如鹰抓物、物不能逃的条件。 由此可见脚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
双足有十个粗壮而又富有弹性的足趾,其中第一趾骨与第五趾骨加上跟骨以三点固 定整个足底起平衡作用,单足五趾可扣地使人体站立行走更牢固,当人需要跳动时也离不开 足趾与其他关节的协调。
足弓是人类进化而产生的拱桥构造,这是十分符合支撑全身重量的科学的设计,足弓 在人行走、跑动、跳跃时减少触地的冲击力,同时保护足底丰富的神经与心脑传送信息,足底 有全息反应区,是人体带有智商的信息区域,实战中如以桩压撞迫足底,影响双足运动速度, 影响信息接收与传送,误失战机。
足与踝关节是人体运动方向的转动器,踝关节不仅负责伸屈、踩踏,协调脚与腿、腿与 身的动作,而且踝关节与跟骨合作可灵活自如地转动身体方位,与跟骨合作可面面俱到地转 动身体,如果实战中仍用桩步,压迫踝关节是最笨的实战。武术训练效果占主导的是足,脚 底是人体穴位最集中的部位,神经异常丰富,所以自古至今祖国医学就有足疗文化,足底倒 映了整个人体的不同器官,足底将全面反映人体的运动变化。武术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天、 地、人三才,而人顶天的是头,立地的是足,天是宇宙空间,是信息规律的源,地是人赖以生存 的立足点——地的信息源通过人足向上传送——支配人体自身神经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在 武术上值得有所研究,三才中的人,此时是腰的四周,是人的中轴,正面有丹田穴,背面有阳 关穴,一周为带脉。
走与跑是武术训练的科学创新,足踝的灵活有利于走与跑的运动,走跑交替是人体灵活 的两种移动方式,是实用的武术训练。走跑交替的武术锻炼可因人而异定时与定速,例如可 走
5分钟跑
3分钟,也可跑
5分钟走
3分钟,也可慢走快走,慢跑快跑,也可左右交替的蛇行 走跑,也可绕圈转动的走跑。走跑交替的武术训练,全面增强体质,提高大脑反应能力,产生腰腿力量及腰腿灵活,预防许多慢性病的发生。生病期、血压不稳、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 者要慎重训练。
武术训练人的躯体。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人的肢体关节均如同机 械部件,有机械运动功能,其中包括关节的最大拧转角度,弯曲角度,也应有最佳保养状态。 要齐三节、要明三湾、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一身去处。使武艺科学 训练、形体运动时内脏也没有闲着,有整体修养的要求。内五行:相生相克,合理练就人的 精、气、神(内脏按摩)。外五行:相生相克,肢体循经(经络)按摩,气血活跃达到五官聪明、 四肢灵活。内家拳练可养生、防病,用可伤敌。再看内脏参战:“心属火、火急勇力生;脾属 土、土动大力攻;肝属木、木急火焰蒸;肺属金、金动阵雷擎;肾属水、水动快如风。”这些也是 可用于武术训练的拳理。
武术训练人的思想。人有思想方法,练武术仅有勤奋刻苦的实际操作精神还很不 够,还要用心领会武术中的要旨,认真锻炼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楚它的每一个内涵,掌握 好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日就月将,钻心玩味,真正练好武术。
就体育运动而言,体育运动当然可强壮身体,但体育运动强壮身体与训练武功是两回 事,身体再强壮不等于有武功,传统武功最重要的是获得思想与智慧。传统武术曾经使国民 有百折不回的毅力,有万夫不挡的勇气,因为传统武术可使训练者充满智能、体能、技能。这 三能中的武术智能最重要,它包含许多与传统武术相关的边缘学科文化。武术本来就融合 在文化之中,练武术的人要理解文武之道,懂得“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的武术文 化。
人体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调节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求得生存条 件。人的神经元可处理人体主观适应自然的信息,武术信息方法与信息反馈来源于人的感 觉、触觉、知觉、注意力、认知能力、警觉性、运动觉及人的神经系统等器官,武术信息方法要 研究人体生命信息的反馈与传递,要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和调整。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仅要 遵循自然规律,而且要有社会行为准则。例如: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通过时,能否通过由交 通信号灯的信息为准,人对信号灯的信息反馈必须有遵守的行为反应,才能保障安全。武术 信息方法也是一样,由人的感觉、触觉、知觉、注意力、警觉性、运动觉及人的神经系统等器官 获得信息与信息反馈,根据信息与反馈调整行为活动。
武术信息方法与反馈,必须用易理等科学文化分析武术运动的信息规律。例如:人生活 在地球引力下,身体的重心和平衡条件必须遵守力学原理的规律,武术运动离不开保持重心 和调节平衡,人的平衡系统产生人的运动觉等信息反馈,使人在运动中可调整身体的重心和 平衡。武术信息方法是用心与意识迅速获取信息,用正确的方法使技击动作反应神速,技 击力量集中于预发、欲击的状态,只要心一动,意、气、力量即到交点。武术实战是由人体下 意识的本能来完成的,武术拳理:“遇敌好似火烧身”就是火烧身的信息,使人必须做出一种 本能的应急变化,这种信息的反射活动在神经元所形成的反射弧中完成。
当今科学信息时代掌握相关的信息,为人的本能做出正确反应。例如:当今人类的信息 中农业有劳动生产科学育种、科学种田的信息,工业有科学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 效益的信息,军事更是进入到了电子工程学的运用、产生数字化的信息。人在客观世界中充 满着各种信息,大脑对色、香、味等信息,它并不是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明事物或通过 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所包含的东西。
信息方法与信息反馈是运用信息的观点和理论,分析研究系统的性能和运动规律的科 学方法。信息的特点是以信息概念作为考察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完全撇开对象的具体结构 和运动形式,把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
信息方法是运用信息的观点和理论分析研究系统的性能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它的 特点是以信息概念作为考察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完全撇开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式,把系 统的有目的性的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信息经过输入、先存贮和处理再输出相应的 信息,在过程中有新的信息反馈,使信息基本概念更新。例如:两个高水平的乒乓球选手在 比赛,发球的选手技术再高,有许多接球的选手在接球之前就有预见,球会落在哪个方向。 这种预见的水准就是信息方法。所以武术技击中也可运用各种信息方法辨别事物的变化, 研究对手现象,使自己做出正确的本能反应,产生武术运动的灵劲。
运用反馈的信息,可研究生物自动调节现象。反馈就是被控制的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 作用,这种反作用影响这个系统的实际过程或结果。它是一个以部分输出反转,来作为新输 入以改变系统输出的控制过程。当这种反作用加强被控制过程时,称为正反馈。如果反作
40

用是减弱被控制过程,则称为负反馈。反馈可见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具体辩证。如恒定计 量,会自动切断电路,使温度在事先恒定范围之内。又如定时器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特定的 反映。武术实战中的信息反馈概念中,存在唯物辩证法关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辨别,有利辨 别武术运动的方法,促进正确地反应与速度和灵活变化。
人们运用反馈的信息,可研究生物自动调节的条件反射:一切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行为, 从其起源的方式来看,都是反射。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人或动物 先天就具有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例如,手碰到火就会立刻缩回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 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经验而建立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非思维形式 的反射活动。当缺少直接经验时,则表现为非条件反射。当直接经验比较丰富时,则表现为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包括思维形式及非思维形式的反射活动。直觉反应就是非思维形式的 反射活动,它包括非条件反射以及非思维形式。
人和动物都能用触觉感知环境,这就是天生和本能。这种本能,产生适当的行为,从而 达到预定的目的。有目的的冲动是一切行为的中心。人对外界条件的认识以及应付环境的 行为可以改变,但驱使人确定行为方向的半能动力则不变。目的不变,策动行为的方式“本 能”可表现得更好,因为人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高认识。
人对事物的认识观点不同:一片树林被不同的人看见,有不同的感觉,商人看树林的价 格,路人看树林是行路标记,军事上把树林作为隐蔽体,居民把树林当作绿地散步,青少年把 树林看成静中求学的地方,儿童想进入树林就是快乐地游戏(捉迷藏等),情人愿进入树林 尽情谈情说爱,练武者找树林训练武术等。以上一片树林引起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对树林产 生了不同的观点,树林也因人们不同的观点或需求产生了不同的性质。
在技击截法中的信息方法,了解武术截法与信息发送的关系,对方不同的进攻是向不 同、发送不同的信息号码,据此由我方处理信息就是不同与不同的截与打。例如:截法有截 手、截足、截面、截言、截心。截手者彼未上而我先截之,截言者彼言露其意而我先截之,截心 者彼即眉梢有戏、眼笑、言甘、意诚,我有防其意者而迎机以截之。
由于信息流程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反馈信息的作用,才使系统按预定目标实现控制。这 种信息方法现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复杂事物的有效手段。在技术系统中的通讯、控 制、导弹制导、电子计算机,人的生物系统中的生命现象,各个感觉器官与外界的接触,神经 中枢与各个感官之间的联系,大脑的记忆与指挥等等。看起来它们之间的物质构成和运动 形态都极不相同,但是信息方法可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联系,把它们统统看成是通讯与控制 系统。武术实战可通过反复的信息反馈,提高本能的正确反映。
武术中提倡拳不离口的训练。拳不离口的训练把人需要武术能力的特定情况下的信 息,自然形成的语词指导体系,变化为指令,使效应器官对动作模式识别,对自然语言声音的 理解,发生有效的作用。武术训练中人自言自语,或心理暗示训练达到生理允许的技术能 力。武术运动训练中发声,也有以声造势,先声夺人的目的。
自然语言(梵语等)有区别于数理逻辑的形式语言。形式语言是人们在自然语言的基 础上由于某种特别的需要着意创造出来的。自然语言具有三大职能:
- 充当信息的载体,由语形、语音和语义组合而成,指称为人脑所反映的事物及其性质 和关系具有指谓性;
- 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媒介,能把一定的思想内容通过语音、语形的方式传递给他人,即 具有交际性;
3-是活在人们心头上的语言,用信息(语境)传递内心态度(语气)精神自然表现与心 理学、伦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人在自然语言上有相同的语音。如婴幼儿的哭声、人的会意表情和声音、成 年女性的某些叫声在语境、语气方面,全世界的人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这就是一切源于自 然。自发的语气和语句,是信息的发出。
练武之人做到,练拳不离口的指导武术训练,武术用语、语气和语句内容是很丰富的,传 统武术中经常以“和”发声。以“启”(和)、
(豁)、
(贺)的声音展现在武术运动当 中。用“和”与“合”、“咦”与“宜”等等语义、语用指导增强武术训练,使心脑获知训练者的 信息状态,用武术训练之中的信息载体促进心、脑与躯身的相通,用心理暗示训练目的。所 以武术训练要有自然语言及数理逻辑的形式语言来帮助。
“和”与和平相通,没有战争并不等于和平,人与人之见的争斗就属不和,所以习武之人 习武先修德,首先是语言和气,心地善良,相互尊敬,人各有心,心各有见。但可各自发表见 解,求得心胸坦荡,心能一致,待人亲切,诚恳,这才是和。习武之人,无狂妄之气,骄傲之心, 遇敌之日,思谋所学,可以动则动,可以止则止,凡皆得其中和也。而今,习武轻狂而燥率者 可鉴“和”,以“和”为始
。学艺之事无狂妄之气,骄傲之心,遇敌之日,思谋所学,可以动则 动,可以止则止,都是得其中“和”也。
初中时期的武术歌:[要使身体好,天天做早操。][脑子越用越好,身体越练越强。][ 生铁不炼不成钢,人不练武不坚强。]
浏览1,0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