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要点

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 所谓“体松”,不是全身疲杳,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 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 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 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胯, 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再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 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 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 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 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 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 呼吸自然。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 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呑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 呼吸。

南拳

一、概述

南拳是中国武术主要流派之一,泛指流传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的诸多拳种,主要盛行 于我国南方地区。它流传的地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江赛、浙江 等,是目前国内外武术比赛的重点项目之一。

据史料记载,“南拳”一词作为武术词语使用,最早出现于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距今已 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南拳的起源,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福建有一座少林寺,为嵩山少林的分 支,人称“南少林寺”,寺中僧人世代习武。康熙年间,西鲁国来犯,无人可敌,福建少林寺僧人请 缨出征,大破西鲁国,班师凯旋。不久,有奸人进谗,清廷派兵围剿福建少林寺,将该寺焚毁,寺中 仅有五僧幸免于难。这五位僧人四处寻访英雄豪杰,创立了洪门(天地会),立誓“反清复明”。福 建、广东、湖北一带的南拳都由这五位僧人传出,因此,尊他们为南拳“五祖”。

南拳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小知录》记载:在明代有“使拳之家十一”“使枪之家 十七”,其拳有“赵家拳”“南拳”“勾挂拳”“披挂拳”……可见,南拳在四百多年前已被载人史 册。由于历史的发展,加之各地人们的传习关系,使南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

(一)广东南拳

广东南拳极为盛行,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流派。还有蔡李佛拳、 虎鹤双形拳、佛家拳、侠家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等。据调查,广东的各种南拳和器械套路就 有300多种。

(二) 福建南拳

福建南拳遍及全省各地,主要盛行于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以及永春、连城等市 (县)。福州有龙、虎、豹、蛇、鹤五形拳,以及猴拳、犬法、鸡法、鱼法、少林拳、梅花拳、罗汉拳 等流派。其他地区还流传有五祖拳(又名五祖鹤洋拳)、连城拳、白鹤拳、五祖白鹤拳、五兽拳、左 二拳、南拳四门、虎仔金刚拳、梅花拳、金竹拳等。据1978年福建调研组的调查资料分析,福建的 南拳也分内家拳和外家拳,其来源主要是官方和少林寺。_

(三) 四川南拳

四川南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四川的派系主要有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流 派。僧门拳主要流行于川西、川南一带。岳门拳主要流行于川东、川南等地。赵门拳在川南、泸、 纳、宜、南溪等地流行。杜门掌盛行于川北、南充地区。洪门拳在四川流行甚广。化门拳多流行于川 东、川北地区。字门拳主要流行于广安、岳池一带,尤以唐家河盛行。会门拳现在练习的人已经不多了。

(四) 湖南南拳

湖南南拳有巫、洪、薛、岳四大流派。湖北南拳分为洪、鱼、孔、风、水、火、字、熊八门。江西 南拳有字、硬两门。浙江南拳有洪家、黑虎、金刚三大拳系。另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和江苏 南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于I960年将南拳列为全国武术竞赛项目。1961年后把广东南拳中 的虎鹤双形拳编入了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从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开始,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 专家,把南拳编成统一的竞赛套路,用于国内外的重大武术比赛中。1992年初,中国武术研究院又 组织了部分南拳专家及优秀运动员创编了“南棍” “南刀”的竞赛套路,作为我国第七届全国运动 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套路。因此,南拳发展至今,不论是旁路编排的科学性,风格特点的一致性,还 是整体的运动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主要技法特点

(一)稳马硬桥,长桥大马,短桥小马

稳马硬桥,这里的“马”即是马粧步或是马步。练站马步粧,南拳俗称扎刀。南拳要求桩步 稳健,落地似生根,以保证上肢拳法运用的稳固质量。在众多上肢拳法中,南拳更讲究其独特技 法——桥法(桥手)的功夫。南拳的“桥”,是指人体上肢前臂的运行,称为“桥手”。“桥法”则是 运用前臂进行攻防的技法。硬朗的桥及桥法能使南拳的独到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了稳马硬

桥,在实践中南拳提倡“长桥大马,短桥小马”。长桥大马,动作舒展,手臂挥舞幅度大,进退快,发 力强,擅发长劲,用于以长攻短、以快打慢;短桥小马,动作紧凑,含蓄发劲,进退灵活,发力快,擅 发短劲,用于以短逼长、以闪为进、以活为主、以速制慢。

 

南拳的上肢手法较其他拳种丰富,包括拳法、掌法、勾手,还有爪法、指法、肘法和桥法,尤 其是桥法更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之一。其中爪法、指法和桥法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 特征之一。爪法中有黑爪、鹰爪、龙爪等;指法中有单指和双指之分;桥法有沉桥、截桥、劈桥、架 桥、剪桥、穿桥、滚桥等。南拳练习通常在步型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若干次上肢动作,故有“一 势多手,一步几变手”的说法。

(三) 气沉丹田,力从腰发

南拳极为讲究气沉丹田,强调沉气实腹,使腹肌加紧收缩,臀部内敛,做到与脱肩团胛、直项 圆胸以及五趾抓地,浑然一体,以求上下完整一体,周身劲力一致。俗话说:“手从胸口发,力从腰 马生”,南拳极为重视腰的作用,它的发力都以腰力来发劲。南拳的发劲,要通过腿、腰、背、肩以 及全身的协调一致,贯穿顺达。既强调腰部力量的刚柔并济,也强调腰与腿、背、肩以及全身的协 调一致,贯穿顺达,以做到力“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

(四) 脱肩团胛,直项圆胸

南拳的身法讲究脱肩团胛。脱肩,是指两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团胛,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 形成团状。脱肩下沉,能助于臂、肘的劲力;团胛前合,使背部收紧,有助于发劲前的含蓄。南拳的 身法还讲究直项圆胸下颏里收,使颈部伸直。直项是指下颏里收,使颈部伸直。圆胸,是指胸要微 含,稍呈圆形。颈直有助予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圆胸则有助于沉气实腹。

(五) “五合”“三催”

“五合”,即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三催”,即步催、身催、手 催。只要开步出拳,要求身随步转,拳随腰发,收腹蓄劲,先蓄后发。要求手法灵活,步法沉稳生根,

“手法快马步生,马不凌乱自有章”,手法与步法必须上下相随、协调一致。在运动时要求“手到、 眼到、身到、步到”,目随手动,传神于目,示意于手。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配合 协调,这样,南拳演练才能达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六) 快慢相间,发声呼喝

南拳发劲有长劲、短劲、飘打劲、连绵劲与撞抖劲等劲力之分。强调演练时运气鼓劲,长短结 合、快慢相间。如像短劲和撞抖劲,要求发力短、劲力快,富有爆发感;而发连绵劲时则要求体刚劲 粗,缓慢持久。南拳讲究发声呼喝,一般的喝声有“喝” “嘻” “哗” “嗨” “咿”,或是模仿一些动 物的发声。随着拳势变化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呼喝声,其目的一是壮威势;二是助形象;三是以气 催力助劲力。

浏览1,1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