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头顶,颈直

“头为周身之主”,形意拳要求头要保持中正,颈项有意识地竖直,动作尽管有起落旋转,头 部要始终向上顶劲,不可左右歪斜或自由摇晃,也不要僵硬。它必须在自然竖直中含有轻微的顶 劲。与头顶竖项相关的还须使嘴自然闭合,牙齿要扣好,舌尖抵上腭,以利津液分泌;神态自然,精 神须集中,不可皱眉怒目、咬牙切齿;下颌里收,不可外突;用鼻呼吸,避免口腔呼吸。

(二) 松肩,坠肘

松肩也称“沉肩”或“垂肩”。形意拳要求练拳时,时刻注意肩关节松沉,肘关节松坠,两肩微 合抱。松肩和舒胸(含胸)结合起来,还可助气下沉;使下肢更加稳固。打拳出拳时,臂不要完全伸 直,肘略成弧形弯曲下坠。凡两臂收放,肘要紧靠两肋,使全身的力量灌注到上肢,周身完整

~^'气。

(三) 塌腕,撑掌,拳紧

在上肢活动中,形意拳称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形意拳除了少数动作用掌方法稍有 不同(如鸡形、龙形、猴形等),在基本练法中,出掌的手形都要求腕部下塌,掌心向前下方,既有 向前顶的力量,也含有向下按的力量。五指微分,食指向上挑劲,拇指尽力向外撑,虎口呈半圆形。 掌心内含,手的各部都不可松软懈怠。凡出拳时,则拳要握紧,要求拇指全屈,端节压于食指、中 指第二指节上,食指向前突出,拳面斜形如螺状,称为“螺丝拳”。向前打拳时,腕部不可上翘或折 腕,拳面微向前倾,力达拳面。

(四) 拔背,含胸

“拔背”也称“紧背”“圆背”,由两个方面构成:①由于头向上顶,颈部竖直,腰部向下塌,就 使脊背有上拉下拔的感觉;②借助于两肩松沉,肩窝后引,胸部内含,掌或拳向前伸。背阔肌尽量 向左右伸展。这样使背部肌肉上下左右形成一种张力,背部肌肉得到锻炼。

“含胸”又称“舒胸”“松胸”,是指胸部舒松含蓄,不可挺胸外突。含胸与拔背是相互联系 的。做到了拔背也就体现出了含胸。形意拳在运动时,含胸和拔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动 作的收缩有所变化,以助拳势。

(五) 塌腰,正脊

形意拳对腰的要求是塌腰、正脊。形意拳的变招换势,左转右旋,非常重视周身的完整与协 调。因此,形意拳在练习时要求腰部始终要塌住劲,起到主宰作用。形意拳歌诀中讲:“前俯后仰, 其势不劲,左侧右倚,皆身之病。”又说:“身如弩弓,拳如箭。”这些恰当地表明了腰身的形态和作 用。塌腰要松展自然,富有弹性,防止腰脊僵滞,这样腰就成为上下肢动作的枢纽。脊椎的要领和 腰部技术要领的要求不可分割,因为只要注意塌腰和顶头,就能做到脊椎正直。在运动时,随着动 作的转换,脊椎也应有所伸缩、转折,以助臂、腿、腰的蓄劲发力,但不能故意扭曲和摇摆。

(六) 敛臀,提肛

形意拳要求臀部有意识地向里收敛,不可外突翻臀,有的称为“提肛裹胯”或“稃道内提” (肛门为谷道)。这样就约束了臀部外突,保证了腰脊和尾骨的中正,也促进了含胸拔背、气沉丹 田。所以形意拳歌诀中说:“提领臀部,气贯四梢。”

(七) 收胯,扣膝,足要平稳

形意拳的步法以直进直退为主,以桩步为根本。训练中强调“手要急、足要轻,把式走动如猫 行。心要正、眼要精,手足齐到定要赢。”因此形意拳要求动步敏捷,落脚稳健,胯、膝、足各部紧 密配合,毫不松懈。在进退中,以跨催膝,以膝催脚,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站桩时,胯部 要放松,同时微向里缩劲,它与敛臀相结合,就可保持上体的正直;膝关节应弯曲,微向内扣劲,不 可散乱外敞,以利下肢沉实稳定;两腿弯曲要适度,太直僵滞,过屈无力。应做到挺而不僵,松而 不软;两脚要保持平稳,五趾抓地。动作时,胯部松缩可以避免上体俯仰歪斜,保证周身在进退中 完整一致;膝关节松活自然,能帮助前脚起落伸展和后脚充分蹬地发劲,从而促使步法灵活,步幅 加大,落势稳健,劲力更富有弹性。

(八) 姿势正确,动作整齐

形意拳要求每动每势处处皆守规矩。周身三节安排合体,“三节六合”配合协调,立身“中正 安舒,支撑八面”,手尖、脚尖、鼻尖“三尖相照”。讲究“心气一发,四肢皆动”,整个动作都是在 同一时间启动和完成。

(九) 进退和顺,起落均衡

形意拳要求在拳法变换、进退门转中注意和顺。只有在进退门转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 方向、时间、定势后的角度,位置都安排和顺,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定势不 稳等现象。形意拳迅速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蹦墙倒,落地如树栽根”。因而十分重视起落的均衡稳定。

(十)力量充实,呼吸自然

形意拳要求拳紧、步稳、脚实、发势迅猛,劲力饱满。凡下肢进步,都要前脚贴近地面,竭力向 前,后脚则全力向后蹬地,做到“脚踩中门勿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上肢动作要两手争衡对拔, 彼此呼应。两前臂要内外旋转,就像拧绳一般,起钻落翻,拧裹进退融成一股整劲,以此充实周身 力量。挺胸、提腹、努气、拙九是形意拳最忌的四大毛病。它要求松胸实腹、呼吸自然并与动作自 然配合。一般情况下,总是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以气助九使气与力合一。

(十一)气势相连,内外合一

气势相连,是一招一式均须贯串一气,须做到势断劲连,劲变意连,既有明快节奏,又有断而 又连、绵绵不断的气势。内外合一,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 合。“心气一发,四肢皆动”“以首领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催肘,以肘催手,以 手催指”,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这样,形意拳方能“内外六合”、“形意合一”、浑然一体。

刀术

—、概述

刀是由古代的生产工具演化为古兵器,再由古兵器演化为当今的武术器械。刀主要用于砍杀。 据考证,刀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时,是以石刀的形式出现的,后又相继出现骨刀、陶刀。

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现成的锐利石片、蚌片、兽骨通过打磨等方法制成,并利用这些刀通过 割、削、刮、砍、划、击等方法与禽兽搏斗,与其他部落争夺生存空间。因之,刀在当时既是生产工 具,又是防御野兽袭击和杀敌护身的重要战斗武器。

总的来说,刀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是沿着两人“相击”和单人“舞练”两种形式发展的。 两人相击形式的刀术格斗技法,在冷兵器时代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战时格杀。随着火炮的兴起,冷 兵器在军事中的地位逐渐衰退,刀术的格斗形式逐步发展为近代武术的“短兵”运动。单人舞练形 式的刀术很早就出现于民间武术中,并不断发展、成熟。

至近代,刀术的发展多用于日常健身。在我国抗战时期,刀的运用曾发挥了巨大作用,1925年, 马凤图、马英图将双手刀法改编成为“破锋八刀”,作为西北军环首大刀的教材,以取代原来表演 性较多的老刀套。先在张自忠将军的教导团中试行,后来积极推广到全军。在长城抗战和卢沟桥抗战中,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显示了精湛的刀术。

目前,作为现代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将刀术套路分为一手持刀演练的单刀类;左 右手各持一刀演练的双刀类;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或持拐子,或持九节鞭进行演练的“盾牌 刀”“单刀拐” “单刀加鞭”等套路。此外,还有“空手夺刀”“单刀花枪”“花枪大刀”“扑刀进 枪”“双刀进双枪”“对劈刀”“单刀盾牌进枪”等对练套路。1989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 编制了“刀术竞赛套路”作为国内外比赛的规范化套路。

二、主要技法特点

刀术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仅在各臟传的套路就数以百计。每年全国性 武术运动会参赛的套路也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常见的有梅花刀、岳胜刀、追风刀、龙形刀、滚趟 刀、雪花刀、劈挂刀、六合刀、八方刀、太极刀、八卦刀、五侯刀、燕青刀、春秋刀、滚手刀、连环刀、 混元刀、天罡刀、定宋刀、遇基刀、太保刀、武松刀、少林刀、雪盘刀等。此外,刀术套路因所属拳 种不同,练法和风格也不尽一致。例如,八卦刀以走转为主,要求人随刀转,势势贯串;太极刀则要 求柔和平稳、刚柔相济等。在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刀术套路的风格特点各有所长,虽殊途万变,但 在技法特点上基本同归一致,主要表现如下。

浏览9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