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术

一、概述

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短兵器,剑身直,双刃,能劈、刺、斩、截、绞,剑体轻便,可随身携带, 柄与剑身之间有云行或元宝形护手;柄端有云行或葫芦形剑首。平时,剑装入剑鞘,是一种防范非 常的卫体武器。

剑在中国,神乎其技,技“神”及剑,于是剑亦神通,称为“神器”。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广 黄帝本行纪》说:“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管子》说:“昔葛卢之山,发而 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传说黄帝与蚩尤曾战于逐鹿。华夏文明自黄帝始,距今五千余 年。当时,中国还处于石器时代,夏始出现青铜器。所以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剑的说法,不可信。现 藏于上海体育学院国家武术博物馆的商代晚期人头纹铜剑,全长25.3厘米,可能是现存年代最早 的剑了。

现在出土最多的青铜剑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剑,可见,虽然春秋晚期已有钢剑,然而青铜仍使 用广泛。最著名的有勾践剑,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之典型。

剑演化到近现代,为钢制。现代剑器,早已从古代的冷兵器战斗领域退出,不再用于实战,仅 作健身表演之用。因此,剑身造得很薄,无刃,无槽,很软,很轻,成为道具。

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剑的长度,按《武术竞赛规则》规定,以运动员反手直臂持剑,剑尖达于耳 垂为准。一柄实用剑(做兵器用)质量二到三斤,过重过轻都不实用,中国剑术不以重胜。

中国传统武术中,剑术可谓“一枝独秀”,其历史最早、最久远、最高深、最高雅、最富传奇 性。中国剑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剑术被渲染得出神入化。历史上,史书对剑术 的着墨,远比其他武技多,剑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化现象,剑远远超出了技击的领域,涵盖了 诗、书、画、乐等文化领域。

二、主要技法特点

剑术的技法特点是由剑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形随时间而变化,同 时剑术技术也不断提高和发展,为了传承延续而模拟诸剑法构建了五彩缤纷、内容丰富的剑术套 路。尽管各门各派的剑术都有沿袭相传的技法内容,但一般技法特点可归纳为轻快敏捷、身活腕 灵、刚柔兼备、气韵洒脱,故又有“剑走美式”“剑走青(轻灵)”之说。

(一)轻快敏捷

剑器轻清两面刃,锋芒于尖。所以,它具有倏忽纵横,以短乘长的技击特点。剑术只有在轻快 的行步、潇洒的腾跃中表现敏捷出击,纵横劈刺,锐利攻势、闪展避让,才能体现出“剑器轻清”的 特点。

各种剑法的轻快、准确及剑法的衔接变化,都与身姿手腕的劲力运使技巧相关。步法轻快, 腰似蛇行,身姿俯仰吞吐,手腕的扣、旋、点、绷、展、转,手握等灵活运用,能使身法、劲力协调, 达到身剑合一。

(三) 刚柔兼备

剑术劲力法则有柔有刚,具体表现在剑术运动及剑法的运使过程中。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 柔互渗运用。

(四) 气韵洒脱

气韵,指剑术运动中的节奏和气度。而剑的节奏指剑法的刚柔、张弛、轻重、辗转、起落,以及 移步换形、行剑时重腰身和剑法变化,动作一气呵成,气势连贯,剑身合一。练剑时要做到“单手 独运捷于电”,“手眼清快身脚轻”(吴殳《手臂录》),使剑与手、眼、身、步通体轻快敏捷,同时 做到内外贯通,身械和谐,气度宏大,洒脱自如。

棍术

一、概述

(一)棍术发展简史

棍是古代兵器,也是传统武术长器械之一,在古代又称为“殳”“棒”“掊”“杵”“轮”等。棍 被列为五兵之一,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防卫器具。作为无刀兵器,棍素有“百兵之首”之称。棍术是 一种器械类传统武术,在我国北方称为“棒”或“白棒”,而古代多称棍为“梃”。两者实际上说的 是同一物体,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在我国,棍的起源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棍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原始人类在狩猎过程中已使用天然棍棒,不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最早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

《诗•卫风•伯令》载:“伯也投殳为王前驱。”《商君书》对此也有记载:人们“伐木杀兽”。《周 礼•夏官•司兵》载:“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柔。”“五兵”之一的“殳”,为西周时期兵器之 一。战国时,孟子曾对魏惠王说:“王如施政于民……町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俞大猷 所著《剑经》,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新唐志•仪卫志》记载,唐代每逢元旦、冬至的大朝会时, 仪仗队列中有约千人的殳仗队。宋代《武经总要》载:“取坚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 杵、曰轮、曰杆。”且列有诃藜棒、钩棒、杵棒等。有的用铁包裹头尾,有的装钩,有的头部周围植 钉,如狼牙棒。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棍主要用于军事,且记载较少,用途有限。

明代以后,有关棍术的记载逐渐丰富起来。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卷十二《短兵长用说篇》中 对此有一定的记载:“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 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明朝时期,各家棍法都是自成体系的,并且都具有较为独特的风 格。尽管当时传承密授,但是由于久传而i化,逐渐发展成为忠实套路发展的一种趋势。、

作为武术器械的一种,棍术从清代、民国乃至现代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了更进一步 的发展。此外,不同的棍法与棍术套路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棍术被 列为全国武术竞赛项目长器械之一,根据《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在长度方面,棍的长度最短必须 等于本人身高,并对成年组男女、少年组男女及儿童用棍的粗细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清代、民国至现代,棍术在武术器械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且不同的 棍法与棍术套路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棍术被列为全国武术竞 赛项目长器械之一,根据《武术竞赛规则》规定,棍的长度最短必须等于本人身高,并对成年组男 女、少年组男女及儿童用棍的粗细各有具体的要求。

(二) 棍术流派

棍术在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诸多流派。在我国古代,棍术流派就已经很多了, 明代时期,就已有了十几种著名的棍法,如少林棍、紫微棍、张家棍、青田棍、赵太祖腾蛇棍、贺屠 钩杆、牛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 取道河南,遂访少林寺。观少林棍法后,俞认为“已失古人真传”,众僧“愿受指教”,并把宗擎、普 从二人入俞军中学习,三年后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驰名海内外。明万历年间,安 徽休宁县著名武术家程冲斗曾投师少林寺学艺,并将所学少林棍法依势绘图并附文字说明公布于 世,这就是《少林棍法阐宗》一书,这本书为古代棍法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 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棍术种类

目前,棍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棍都有其独特的技法特点和适用范围。较为常见的棍主要有 齐眉棍、手梢子棍、大梢子棍、大棍和三节棍。其中,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现在武术竞 赛规定用棍与头齐),舞动时可大蹦大跳、劈、扫、舞,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很适 用于“武舞”棍法练用;手梢子棍是一种较为短小的梢子棍,多为双手各执持一棍演练;大梢子棍是一根长棍和一根短棍中间用铁环连接起来,《武经总要》中提到的宋代“铁链夹棒”与其形近; 大棍长八尺有余,这就要求棍术的练习者有很大的腰腿之劲和臂力,实战时往往以其长、大、重先 制于人;三节棍是三节短木棍,由铁环相连接,携带方便,舞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出入难防, 棍法灵活多变,有一定实用价值。

棍除了有诸多种类外,还有很多种练习套路。近百年来,各武术流派创造了不同类型的棍术 套路,其数量之多难以确切估计。虽然这些流派、种类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基本棍 法的练习方面,都离不开劈、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等。练习棍法的形式也有很多,如 单人练、集体练等。各家棍术虽有不同,但在要求上仍有共同性。例如,“练棍要手臂圆熟,身棍合 一,力透棍尖,风声呼呼”。舞棍要勇猛、快速、有力。双手执棍,开合、旋转要圆熟自如,拳谚说: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根据棍术的内容特点,又可将棍术分为侧重艺术性棍术和侧重技击性棍术两大类,具体内容 如下。

以艺术性为主的棍术

以艺术性为主的棍术就是以展现美为主要特点的棍术种类。大都发展难度动作,讲究姿势 优美,是一种不求实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满片花草”。小说《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 进,舞棍“使得风车儿似转”,就属于这类“武舞”棍法,两类棍法都有很高的体育价值。舞棍时要 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增强勇敢顽强的精神。

以技击性为主的棍术

以技击性为主的棍术就是以技击性为主要特点的棍术。大多是采用两人对劈的基本功夫,也 有带护具进行互相劈、打、拦、刺等训练,虽然棍法不多,但实战性较强。

浏览8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