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上徒搏是在梅花桩上运用推、按、捋、带、采、弓丨、化等技法,进行徒手搏斗的一种武 术功法运动。

桩上徒搏源自武术轻功——梅花桩练习法,以及武术推手、揉手、黐手等练习法。是将梅 花粧功和武术推手等技法融合一体,通过在梅花桩上进行徒手搏斗,锻炼提高和相互比试平衡 能力和攻防技巧。梅花桩功是民间传统轻功的练习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在险峰危 地、船後上进行格斗的能力。推手的运动形式也普遍存在于多数拳种内,只是名称各异,如抢 手、黐手等。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随走化,我顺人背,达到借力打人的效果。

比赛时,对抗双方均以同一侧脚站于中桩桩面上,脚内侧相近;另一脚分别站于各自身后的桩上;以下桩和违例的次数来判定胜负。

(一)场地及器材要求

场地

在表面平坦的室外土地或空间不低于3米的室内场地,划定长、宽分别为12米、8米的矩形 比赛场地。

器材

在赛场中间布设三才桩:三根桩排列于一直线上,中间桩的直径为35厘米,两侧桩的直径 为30厘米,相邻之桩为65厘米,桩高均为60厘米。

训练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钢管、钢板按以上要求的规格制作桩体,再固定在用 槽钢制作的底盘土,以便于移动。也可以用石柱或建筑用砖列为一直线放在平地上。如果不能 固定,可使高度适当降低,使人稳固站于上为宜。

(二)技术学习

桩上徒搏是两人站在桩上,主要以手法进行徒手搏斗,其他技术方法都以手法为核心配合 使用。因此,桩上徒搏教学,主要围绕手法而展开,手型、步型、步法、身形和身法的技术要 求,可参照其他同类武术项目。

预备动作(搭手法)

双方运动员分别站在左、右两粧面上,互行抱拳礼。然后,均以右(左)脚站于正中粧面 上,两人的脚内侧相近,后脚分别站于各自身后的桩上(左或右),同时两人左、右掌分别向 体前侧起,高与胸齐,一内一外交错相搭,成“双搭手势”。预备动作既要有利于防守对方的 进攻,又要为下一步进攻创造条件。

要点:身体右(左)前左(右)后成微侧身,头容正直自然,含胸裹臀,两膝微屈,两胯 松沉,重心适中。搭手时松肩坠肘,两臂弯曲成弧形,不要过于用力,增强自己的听劲能力和 变化速度。两脚在桩上站立时,要注意前脚尖微内扣,后脚尖外展,并尽量避免在同一条线 上,以免削弱自己的攻防能力及稳定性。

推法

手臂前展以掌为着力点发力。

要点:运用推法时首先要保持自身重心稳定。要以肩催臂,不得有回抽现象,以免给对方 有可乘之机。

按法

以手掌掌心为着力点向前、向下推击。

要点:前手推按时要注意劲在后脚,重心前移,力达手掌,手臂自然伸直。后手按时要后 脚蹬桩,沉胯拧腰,力达手掌,前手配合防守。

捋、带、采法

捋、带、采均是以手着力,由前向后牵引对方的技法。区别主要在于牵引的高低不同,捋是牵引其手顺我腰腹旁而去;带是牵引对方手臂顺我颈胸旁而去;采是牵引其手经胯膝旁而去。

要点:运用捋、带、采技法的关键在于正腰松胯,配合身法的侧、拧、退等加大向后运转 的力度和幅度,运用捋、带、采时顺势借力。

引法

黏随对方,听劲而动,诱其深人使对方失去重心。

要点:顺势引领,不丢不顶,保持自身重心稳定。

化法

用圆弧运动轨迹,顺其来势,在运动中改变对方劲力方向,引其落空。

要点:以腰为轴,松胯旋腰,加大走化的幅度,达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结束动作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即刻停止进攻,互行抱拳礼;下桩后向场上裁判员行礼,退场。 (三)桩上徒搏的训练

基础训练

步法训练。桩上徒搏运动时,步法的运用相对较少,但步法的适当运用,可以增加 攻防的效果和保持运动中的身体平衡与彼我双方的距离。粧上徒搏步法的总体要求是快、准、 稳;快是指步法移动要迅速;准是指落脚点要准确;稳是指落脚时步要稳当。

在步法的变换过程中,要注意步法与身体的协调,即步运身行,身随步换。移动时腿不应 过于抬高,不然既影响启动速度又容易暴露动作意图,并影响移动中的稳定性。移动前重心应 适宜,重心过高容易出现上体前俯后仰,过低容易暴露动作意图。

身法训练。桩上徒搏中,主要运用的身法有进、退、侧、拧、吞等,身法运用的关 键在于轻灵自然,要注重以腰为主宰,切忌呆滞僵硬。拳论说:“身与手合,手与身应。”身 法的运用要注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来增加攻防效果。身法运用时要注意运 动幅度,身体的重心垂直线不能超过脚跟,做到不贪不欠,保持自己重心稳定。

技术训练

预备势训练。身体重心要适中,有支撑八面的状态,各部位调整到适于进攻、防守 或变化的协调状态,从而达到进攻时快速、有力以至奏效的目的。在防守时表现出最佳的能力 和效果,并能运用化、打合、攻防兼顾的技巧进行反击。

手法训练。在粧上徒搏运动中,手型以掌为主,手法的运用主要有推、按、捋、 带、采、拿等技法。手臂是各种攻防技术的主要着力点,运用不同的手法时要注意灵活变换。 并注意与身法、步法的协调,使脚、腿、躯干、手顺畅,以免影响进攻的速度和力度。

组合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包括进攻技术组合和防守反击技术组合。进攻技术组 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左手推一右手推;左手缠(按)一右手推;右手缠(按)一左手推;双手 缠(按)一双手推。防守反击技术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左手缠一右下按;右手缠一左下按; 左手托一右下按;右手托一左下按;捋一采;捋一按;闪一带。

战术训练

粧上徒搏战术,是根据双方的情况,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其作用在于将运动 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起到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从而夺取比赛胜利。

进攻战术训练。进攻战术包括直接进攻和间接进攻两种。直接进攻是指比赛时,当 对方的反应、动作速度弱于我方,或对方的技术不够熟练;或我方的体力、耐力、技术优于对 方;对方的预备姿势出现空隙时;运用方法直接进攻对方。例如,我方推对方时,对方明显不 能挤化,我方就直接将对方推下粧;或我方引化其力时,对方强行抽手,我方可迅速顺势按之。

间接进攻是指比赛时,有目的地给对方造成错觉,将对方引入歧途,再行进攻。当双方体 力、技术等势均力敌时,直接进攻易被对方防守、截击。采用有意识试探问劲的战术,引对方 进行防守产生空隙时,实现真实进攻。例如,我用一手推对方,对方或捋或引,我方随其势跟 进时用另一手按击对方;或采用指上打下、指右打左的假动作来转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促使 其被虚假动作迷惑,我则乘机攻击其防守空当部位。

防守战术训练。桩上徒搏双方距离较近,而且相对固定,需要采用主动防守。主动 防守需注重防中有攻,化打合一、防守反击的原则。主动防守战术训练是用推、按、捋、带、 采、弓丨、化的方法,相互制约防守D例如,当对方推我时,我方乘彼之势捋之;对方按我时, 我方顺其势而引之。被动防守战术训练,是指对方进攻,我方迅速降低重心以力相抗,或者撤 手同时向后撤步,以保持我方站在桩上。

功力训练

粧上徒搏是意识及手指、手臂、腰胯、腿部等多个部位的综合运动。要针对以上部位和运 动特点进行专门训练,常见的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桩功。保持静站姿势,虚灵顶劲,提掣全身,肩、背、胸、腰、胯、膝放松,使身体 上部虚灵,呼吸顺畅;下部沉实,两脚支撑稳定,不做多余的妄动。进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的练习。逐步形成“意到、气到、力到、身到” “内外合一”的技能。练习时根据个人情况可 做不同步形的桩功,如无极桩、弓步桩、马步桩等。

跑桩功。将直径15〜20厘米的圆木埋人土中,高度约50厘米为宜。初练时,用脚掌在 间距为一步的30根桩上来回换走,随平衡能力的提高,增加换走的速度。也可以将建筑用的砖 立放于平地,在砖上进行走跑练习,以提高步履轻灵和平衡稳定能力。

推手。推手是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在太极拳系称推手,在其他拳系称黏手、靠手等。 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随走化,运用推、按、捋、带、采、弓丨、化等武术技法,提

高我方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乘势破坏对方平衡的能力。

握力器练习。单手或两手通过抓握握力器,以提高手指的抓握力量。

(四)注意事项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桩上徒搏是两人完成的对抗练习,练习时应注意:

练习前要检查指甲是否修剪,以免划伤对方。

练习前要将衣服上的饰物,口袋中的硬物除去,避免硬物伤人。再检查鞋带衣扣是否 系好。

练习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平整不滑,避免下桩时磕绊或滑倒。

镑习前检查桩体是否牢固和桩面是否光滑,避免桩体不稳或桩面太滑而摔落粧下。

比赛中的注意事项

在比赛中,避免过度紧张的心理,要沉着冷静,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功力、技术水平。

了解和熟悉比赛的场地和器材情况。

赛前要尽可能地了解参赛队员的训练水平、技术特点、战术运用以及性格特征等情 况,分析对手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前训练。

检录前要做好热身活动,进人赛场后要快节奏地进行临赛前的准备活动。

比赛时运动员要根据对手技术和战术的运用,以及比赛中出现的情况,果断、迅速地 采取有效的对策。

要充分利用比赛的暂停时间恢复体力。

防伤措施

要树立防止损伤的观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重视准备活动。在练习或比赛前,根据自身和运动的特点适量做些抡臂、松胯、旋 腰、压腿等准备活动,避免关节或肌肉的损伤。

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性。例如,用保护垫覆盖器材的棱角等。

【知识拓展】

禅医行医法

一曰气化冷法。

禅医与传统中医理论一样,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湿则气泄,惊则气乱,忧则气滞,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随百病,百病发于气也。气是构成 万物的物质,一切事物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故讲禅机即气机,悟禅机即悟气理。气通则血脉通, 气不通则血脉不通,病生矣。所以,知禅机即可释病理,以通气、化滞、开结为主,主要以点 化人体经络和气穴为主,以少林一指禅、二指禅之功点摩人体之经络气穴,化人体之滞气和气 结,滞化、结开、气通则病释。

二曰药物疗法。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丰饶的土地蕴天地之精华,为少林历代名医采摘百味之药提 供了便利条件。中药百味,大抵可归为辛、酸、甘、苦、咸五大味。长期以来,少林医学中治 疗跌打损伤、骨科、内科之多种良药,或煎服,或膏膜,或点滴人体窍门等,俱皆有效。

三曰食疗法。

禅医一道,不但有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临床医术,而且特别注重食品养生。禅 医理论认为:用药不如进食,药疗不如食疗。佛禅一道,于饮食中讲究较多,斋饭素食,乃是总括。 观之牛羊一类,虽饮水食草,然膘肥体壮,或奔跑或负重,皆有坚忍耐力。所以,禅医医理在 于引导患者医病之时,不食荤腥,而是食之以特定之谷物、蔬菜。腥是指动物肉类,荤是葱、韭、 蒜、芥等,且苦、辣、酸、甜、咸五味皆不可过食。民间亦常有“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 保平安”一说。通过特殊之饮食调理,由内而外来调理人体脏腑、气脉,从而驱病强身。

浏览5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