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桥是咏春拳的第二套拳法。小念头的动作为单个概念,

寻桥的动作为组合概念。咏春拳将大部分经常用到的手法放于 小念头中,让练习者熟练这些动作。到寻桥便将小念头所练过 的单个动作抽出作有机的组合,便于在实战中配合使用。例如 在寻桥中有一边膀手,另一边护手,亦有一边窒手而另一边底 掌的动作等。寻桥主要是通过将小念头中的动作组合成简单直 接实效的攻防技术,好比我们将一个个汉字组合起来写成一句 话一样,而其结构、章法、层次因个人而异。

在练习第一套拳法小念头时,练习者脚部没有任何的移 动。在练习寻桥这套拳法时,要求练习者利用自己身体的重心 点来移动身体,同时基本上运用小念头的招式去产生一种很难 阻挡的双向力量。寻桥主要练习高效能的防御方法与极为巧妙 的反击方法。这拳法是否能够发挥其效果,便要依赖小念头的 精通程度。“小念头”是朝形打定靶,而“寻桥”是追形打活 靶。如从两点间画条直线,则“寻桥”就是要找这条最短路 线。“寻桥”是把敌我双方间的对抗形态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 整体,去寻求自身的拳脚在互动的攻防格斗中快速打人取胜的 捷径路线。

“寻桥”中的“寻”就是“寻找”,“桥”就是“桥手”。 从前练武者大都称前臂部分为桥手。单从字面解释的话,就是 “寻找桥手”的意思。通俗地说法,是指寻找与对方桥手接触 的方法。很多人误以为寻桥的意思是找寻对手的桥手,但实际 上咏春拳强调追形不追手,怎会无缘无故地去找寻人家的手? 这里所谓的“寻找”,也就是在实战中设法在敌方攻到自己前 去拦截或破坏掉对方的攻击动作,如果己方不能在对方攻到自 己前寻找到对方的破绽的话,则绝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防御及 反击动作。当你能轻易拦截及破坏掉对方的攻击,以及自身防 护技术娴熟而将自身保护得如“铜墙铁壁”一般的话,那么在 格斗中还有何惧?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寻桥是咏春拳中追形及 截击敌人的拳法,寻桥对桩马的要求是虚实分明、三尖相对, 在真正搏击时不能盲目进攻,也不能只攻不守,在进行打斗 时,双方的距离都会不停移动及变化,我们便要掌握好自己及 对手的角度、时间和攻防时机的机动性。在实战中,如遇敌正 面而来或走马偏门,甚至假身影手,我们都可以用寻桥的手法 及脚法首尾相应,以最短的路线和速度消打敌人的进攻。所谓 “人过我桥三分险,转马偏身把形朝,遇敌寻桥需落马,转身 灵活标马快,桥人三关任我打”,这便是咏春拳寻桥的特点。

练习者通过第一个套路“小念头”学会了手部动作、了解 了基本身架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咏春拳第二个套路“寻桥”来 学习如何在保持前述技术的同时,围绕对手来移动自己的身 体。为了便于理解,该套路也可以分为三节,不过每一节的目 的都是统一的,并无显著差别。

通常说来,在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学会转身、调整距离和 拉手。膀手用于从外侧黏住对方。本节中还会介绍从膀手向拍 手的变化,该动作用于侧面的防护。拍手位置不宜过高,以免 被对方抓住空当实施反击。

第二节从90°转马开始,包含腿法的练习。侧步用于接近 或远离对方,中线与移动方向成90°夹角。膀手用于摆脱或黏 住对方。在本节中膀手也可以用于内门。抽拳可以作为上击拳 或锤拳使用。

在第三节中我们会学到直撑腿,向各个方向的进步、退 步、十字步和斜撑腿。本节中还包含一些近身控制方法,比如 低膀手转摊手,身架的推进以及耕手对低位拳腿的防守。寻桥 的整体目标就是接近对手,与对方桥手相接,然后通过运用正 确的摆位和角度,穿过其桥手对中线实施攻击。

1.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并拢,两掌垂于大腿外侧,全身放 松,自然呼吸;目视前方(图3-171)。

2.立正抱拳

两手从双腿侧面向上提起,双手同时由掌变拳,双臂稍微 用力向后拉,将双拳拉至胸部的左右两侧,拳心向上,拳背向 下;目视前方(图3-172)。

图片1

图3-171                 图3-172

3.正身二字钳羊马

上动不停,两膝微屈, 双脚以脚跟为轴,将双脚前 脚掌向左右尽量最大幅度分 开(图 3-173、图 3-174);

再以双脚前脚掌为轴将 双脚后跟左右分开,使双脚 尖形成一个40°左右的夹角, 双脚全脚掌贴着地面,双膝 内扣,含胸收腹,收起臀 部,臀部不可向后突出;目 视前方(图3-175)。

 

图片2图片3

图3-173                                    图3-174                                图3-175

4.交叉耕手

上动不停,双拳同时变掌在胸前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手背向下,掌心向 上(图 3-176);

双手在保持重叠不变的 情况下一起向下做下插动 作,同时双手内旋,使双手 的手掌背向外朝着身体前 方,掌心向内朝着自己的身 体,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目视前方(图3-177)。

5.交叉摊手

上动不停,双手上臂不

动,同时屈肘将两前臂提起,并保持交叉之势不变,左手在 上,右手在下,双手同时外旋,使其掌背斜向下,而掌心斜向 上;目视前方(图3-178)。

 

图片4图片5

图3-176                                          图3-178                         图3-179

6.收拳

上动不停,双手由掌变 拳,一起收回胸侧,两臂微用 力向后拉,拳心向上,拳背向 下;目视前方(图3-179)。

图片6

图3-179

 

7.左曰字冲拳

上动不停,以肘底力将 左拳沿胸部中线向前直线冲 出,手臂伸直与肩平,拳眼 向上(图 3-180、图 3-181)。

图片7

图3-180                图3-181

8.左图手收拳

上动不停,左手成掌, 外翻成摊手,掌心向上, 手指向前(图3-182);

图片8

图3-182

 

左掌屈腕使五指向上, 以手腕为轴心,左掌作一 内圈手,当圈至手指向下 时,左手握拳收回至身体 左侧,高与胸平;目视前 方(图3-183 —图 3-186)。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3 图片14

图3-183                          图3-184                                        图3-185                                               图3-186

9.右曰字冲拳

上动不停,以肘底力将右拳沿胸部中线向前直线冲出,手 臂伸直与肩平,拳眼向上(图3-187、图3-188);

10.右圆手收拳

上动不停,右手成 掌,外翻成摊手,手指向 前(图 3-189);

图片19

图3-189

 

右掌屈腕使五指向 上,以手腕为轴心,右 掌做一内圈手,当圈至手 指向下时,右手握拳收冋 至身体右侧,高与胸平; 目视前方(图3-190 — 图3-193)。

 

图片20图片21图片22

图3-190                            图3-191                               图3-192                                        图3-193

11.正身穿桥

上动不停,双拳变掌同时向胸前伸出,掌心互对,双掌间 距约一个拳头的宽度(图3-194);

 

图片23

图3-194

 

 

迅速将双掌向前直线标出,掌心互对,指尖向前,高及头 部;目视前方(图3-195)。

 

图片24

图3-195

12.双拦手

上动不停,双掌同时 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 曲成90°角,左手在上,右 手在下,掌心向下,左掌在 右肘上,右掌置于左肘下, 身体向左转成左侧身钳羊 马,双臂不动(图3-196、 图 3-197);

图片25图片26

图3-196                                           图3-197                        图3-198

再将身体向右转成右侧 身钳羊马,双臂依然保持双 拦手姿势不变(图3-198);

最后将身体转回左方成 左侧身钳羊马,双臂依然保 持双拦手姿势不变;目视前 方(图 3-199)0

 

图片27

图3-199

 

13.双伏手、三拍手

上动不停,两手向左右 分开约一拳宽的距离,掌心 向下,双肘距胸前一拳的距 离,肘尖朝下(图3-200);

用右掌由外而内轻拍击 左肘关节内侧,手指斜向 前;同时将左手反转成摊手, 微微往上托掌心向上,手指向前,左肘关节(图3-201);

 

 

图片28

图3-200                              图3-201

再用左掌由外而内拍击右肘关节处,右掌则同时向外翻 并向前伸展成摊手,掌心向上,手指向前,右肘微微往上托 (图 3-202);

最后再次用右掌由外而内轻拍击左肘关节内侧,手指斜向 前,同时将左掌向外翻并向前伸展成摊手,掌心向上,手指向 前,左肘微微往上托;目视前方三式拍手是一连串的连贯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图3-203)。

图片29

图3-202              图3-203

14.正掌三式

上动不停,右掌沿左手前臂桥面中线打出,掌心向前, 掌指向上,左手随即收回成左护手靠于右肘内侧位置(图3-204);

 

图片30

图3-204

 

再将左掌沿右手桥面中 线打出,右手随即收回成右 护手靠于左肘内侧位置 (图 3-205);

最后重复将右掌沿左手 桥面中线打出而左掌则变 拳收回左胸侧;目视前方 (图 3-206)。

 

图片31

图3-205                   图3-206

 

三式正掌乃连贯动作, 中间不要停顿。

15.转马右拦手

上动不停,右掌向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90°角横 置于胸前,掌心向下,如此保持右臂不动;同时将身体向右转 成右侧身钳羊马,面向右前方;目视右前方(图3-207)。

图片32

图3-207

16.上交叉摊手

上动不停,右掌向外翻成斜摊手势置于胸前,掌心斜向 内;同时将左掌摊出置于右前臂上成交叉之势,掌心斜向自己 身体;目视右前方(图3-208)。

 

图片33

图3-208

17.转马侧身右膀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左转 成左侧身钳羊马,同时将右 手肘部向上提起外翻抛出成 高膀手,上臂与肩平,手腕 放松,掌心向外,手指向下 方,右上臂与上身保持约 90。之势;左手同时变成护 手靠于右肘位置;目视正前 方(图 3-209)。 3-209

 

图片34

图3-209

18.转马右拦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向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面向前方,同时 右膀手顺势往右方一横,使右肘关节成90°角变成右拦手横置于 胸前,而左手则变拳回收于左胸侧;目视右前方(图3-210)。 重复16~18动,共做3次。

 

图片35

图3-210

19.右拦手冲拳

上动不停,将左拳移至胸部中线,拳眼朝上,拳头与胸口保 持一拳头位距离,以月寸底力向前催动左拳沿右拦手的前臂桥面 直线冲出;右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目视右前方(图3-211)。

图片36

 

 

图3-211

20.正身左问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向左转成正身二字钳羊马,同时将左 手直臂往身体的左侧方向分开,掌心向下,分开后左臂与身体成一直线;目视正前方 (图 3-212)。

图片37

图3-212

 

21.正身左伏手

上动不停,将左臂肘关 节弯曲下垂,用肘底力将左 肘拉回至身体的胸前中线, 放松手腕,掌心斜向下, 手指伸直向前;目视前方 (图 3-213)。

图片38

图3-213

 

22.右脱手标指

上动不停,将右拳变掌放在左手肘关节上,掌心向上。 3-214);

 

图片39

图3-214

随即右掌迅速沿左手 桥面向則直冲出标指手,

掌心向左,高及喉部,左 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 (图 3-215)。

 

图片40

图3-215

23.右圈手收拳

动作同“10”。略。

24.正身穿桥

上动不停,双拳变掌同 时向胸前伸出,掌心互对,双掌间距约一个拳头的宽度。(图3-216);

图片41

图3-216

 

迅速将双掌向前直线标出,掌心互对,指尖向前,高及头 部;目视前方(图3-217)。

 

图片42

图3-217

25.双拦手

上动不停,双掌同时向 内回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 成90°角,右手在上,左手 在下,掌心向下。右掌在左 肘上,左掌置于右肘下,身 体微向右转成右侧身钳羊 马,面向前方,双臂不动 (图 3-218、图 3-219);

图片43图片44

图3-218

再将身体向左转成左侧 身钳羊马,面向前方,双臂 依然保持双拦手姿势不变 (图 3-220);

最后将身体右转成右 侧身钳羊马,双臂依然保 持双拦手姿势不变;目视 前方(图3-221)。

 

 

图片45

图3-221

26.双伏手、三拍手

上动不停,两手向左右 分开约一拳宽的距离,掌心 向下,双肘距胸前一拳的距 离,肘尖朝下(图3-222);

图片46

图3-222

用左掌由外而内轻拍 击右肘关节内侧,手指斜向前;同时将右手反转成摊手,掌心 向上,手指向前,右肘关节微微往上托(图3-223);

 

图片47

图3-223

再用右掌由外而内拍击左肘关节处,左掌则同时向外翻 并向前伸展成摊手,掌心向上,手指向前,左肘微微往上托.(03-224);

图片48

图3-224

 

最后再次用左掌由外 而内轻拍击右肘关节内侧,手指斜向前;同时将右掌 向外翻并向前伸展成摊手,掌心向上,手指向前,右 肘微微往上托;目视前方 (图 3-225) 。三式拍手是一连串的连 贯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图片49

图3-225

 

27.正掌三式

上动不停,左掌沿右手前臂桥面中线打出,掌心向前,掌 指向上,右手随即收回成右护手靠于左肘内侧位置(图3-226);

 

图片50

图3-226

再将右掌沿左手桥面中线打出,左手随即收回成左护手靠 于右肘内侧位置(图3-227);

图片51

图3-227

 

最后重复将左掌沿右手桥面中线打出而右掌则变拳收回至 右胸侧;目视前方(图3-228)。

 

图片52

图3-228

 

三式正掌乃连贯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28.转马左拦手

上动不停,左掌向内回 收,使上臂和前臂屈曲成 90。角横置于胸前,掌心向 下,如此保持左臂不动, 同时将身体向左转成左侧 身钳羊马;目视左前方 (图 3-229)。

 

图片53

图3-229

29.上交叉摊手

上动不停,左掌向外翻成斜摊手势置于胸前,掌心斜向 内,同时将右掌摊出置于左前臂上成交叉之势,掌心斜向自己 身体;目视左前方(图3-230)。

图片54

图3-230

 

30.转马侧身左膀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同时将左手肘部 向上提起外翻抛出成高膀手,上臂与肩平,手腕放松,掌心向 外,手指向下方,左上臂与上身保持约90°之势,右手同时变 成护手靠于左肘位置;目视正前方(图3-231)。

图片55

图3-231

 

31.转马左拦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向左转成左侧身钳羊马,面向左,同时 左膀手顺势往右一横,使左肘关节成90°角变成左拦手横置于胸前,而右手则变拳回收于右胸侧;目视前方(图3-232)。 重复29~31动,共做3次。

 

图片56

图3-232

32.左拦手冲拳

上动不停,将右拳移至胸部中线,拳眼朝上,拳头与胸 口保持一个拳头位距离,以肘底力向前催动右拳沿左拦手的 前臂桥面直线冲出,左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目视前方 (图 2-233)。

图片57

图3-233

33.正身右问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微向右转成正身二字钳羊马,同时将右 手直臂往身体的右侧方向分开,掌心向下,分开后右臂与身体 成一直线;目视前方(图2-234)。

图片58

34.正身右伏手

上动不停,将右臂肘关 节弯曲下垂,用肘底力将右 肘拉回至身体的胸前中线, 放松手腕,掌心斜向下, 手指伸直向前;目视前方 (图 2-235)。

 

图片59

图3-235

35.左脱手标指

上动不停,将左拳变掌 放在右手肘关节上,掌心向 上(图 2-236);

 

图片60

图3-236

随即左掌迅速沿右手 桥面向前直冲出标指手,

掌心向右,局及喉部,右 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 (图 2-237)。

图片61

图3-237

36.左圈手收拳

动作同“8”。略。

37.正身左拦手

上动不停,将左拳变掌 向右拍打(图3-238);

当拍打至右肩位置时,将左掌握拳横置于胸前,肘关节弯 曲成90°角,抬起与肩平,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3-239)。

 

图片62

图3-238                图3-239

38.转身左拦手直撑腿

上动不停,在保持左臂动作不变的前提下,身体微向左转 成左侧身钳羊马,面向左方;同时左脚抬起向侧直线踢出,高 及腹部,脚趾向上。撑腿时双臂不动,上身不可摇晃不定,当 左腿撑尽时不可回收;目视左方(图3-240)。

 

图片63

39.侧身迫步膀手三式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落下,左脚落地时将右脚拖前 一步;同时将右手肘部向上提起外翻抛出成高膀手,上臂与 肩平,手腕放松,掌心向外,手指向下方,右上臂与上身保 持约90°之势,左手同时变成护手靠于左肘位置;目视正前方 (图 3-241);

 

 

图片64

图3-241

继续将右掌向外翻成斜摊手势置于胸前,掌心斜向内,同 时将左掌摊出置于右手腕上成交叉之势,掌心斜向自己身体 。( 图3-242);

图片65

图3-242

再将左脚向左前方前进一步,而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再 将右肘抛出成高膀手,左手则变护手靠于右肘位置;面朝正前 方。见图3-241;

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交叉摊手置于胸前,右掌在外,左掌 在内,掌心斜向内,见图3-242;

再次将左脚向左前方踏上一步,而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 将右肘抛出成高膀手,左手则变护手靠于右肘位置;目视正前 方。见图3-241。

 

 

40.侧身右抽拳

上动不停,身体保持右侧身钳羊马不变,右手变掌为拳,以半弧形由下而上击打向身体胸前中线,高及喉部,拳眼向 外,而左手随即变拳收回左胸侧;目视左前方(图3-243)。

 

图片66

图3-243

 

41.正身右伏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向右转成正身二字钳羊马;同时右手由 拳变掌,前臂内旋至掌心斜向下,掌指向前,放松手腕;目视 前方(图3-244)。

图片67

图3-244

42。左脱手标指

动作同“35”。略。

43.左圈手收拳

动作同“8”。略。

44.正身右拦手

上动不停,将右拳变掌向左拍打,当拍打至左肩位置时, 将右掌握拳横置于胸前,肘关节弯曲成90°角,抬起与肩平, 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3-245)。

45.转身右拦手直撑腿

上动不停,在保持右臂动作不变的前提下,身体微向右转 成右侧身钳羊马,面向右方;同时右脚抬起向前直线踢出,高 及腹部,脚趾向上,撑腿时双臂不动,上身不可摇晃不定,当 右腿撑尽时不可回收;目视右方(图3-246)。

 

图片68

图3-245             图3-246

46.侧身迫步膀手三式

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前方落下,右脚落地时将左脚拖前 一步;同时将左手肘部向上提起外翻抛出成高膀手,上臂与肩平,手腕放松,掌心向外,手指向下方,左上臂与上身保 持约90°之势,右手同时变成护手靠于左肘位置;目视正前方 (图 3-247) 继续将左掌向外翻成斜摊手势置于胸前,掌心斜向内,同 时将右掌摊出置于左手腕上成交叉之势,掌心斜向自己身体 (图 3-248);

再将右脚向右前方前进一步,而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再 将左肘抛出成高膀手,右手则变护手靠于左肘位置;面朝正前 方。见图3-247;

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交叉摊手置于胸前,左掌在外,右掌 在内,掌心斜向内。见图3-248;

图片69

图3-247               图3-248

再次将右脚向右前方踏上一步,而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 将左肘抛出成高膀手,右手则变护手靠于左肘位置;目视正前 方(图3-247)。

47.侧身左抽拳

上动不停,身体保持右侧身钳羊马不变,左手变掌为拳, 以半弧形由下而上击打向身体胸前中线,高及喉部,拳眼向 外,而右手随即变拳收回右胸侧;目视右前方(图3-249)。

图片70

图3-249

 

48.正身左伏手

上动不停,将身体微向左转成正身二字钳羊马;同时左手 由拳变掌,前臂内旋至掌心斜向下,掌指向前,放松手腕;目 视前方(图3-250)。

图片71

图3-250

49.右脱手标指

动作同“22”。略。

50.右圏手收拳 动作同“10”。略。

51.左转马直撑腿

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成左侧身钳羊马,同时在转马的带 动下,将左脚抬起向前直线踢出,高及腹部,脚趾向上;目视 左前方(图3-251、图3-252)。

 

 

图片72图片73

图3-251

52.迫步双低膀三式

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落下,左脚落地时将右脚拖前一 步;同时将双手肘关节向身体中线翻转抛出成低膀手,抛出 后,上臂与前臂微曲成135°角,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心向外,放松手腕(图3-253);

 

图片74

图3-253

 

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势置于胸前,掌指斜向上,掌 心斜向自己的身体(图3-254);

 

图片75

图3-254

再将左脚向左前方踏出一步,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将双 手肘关节向身体中线翻转抛出成低膀手,抛出后,上臂与前臂 微曲成135°角,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心向外,放松手 腕。见图3-253;

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势置于胸前,掌指斜向上,掌 心斜向自己身体。见图3-254;

再次左脚向左前方踏出一步,右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将双 手肘关节向身体中线翻转抛出成低膀手,抛出后,上臂与前臂 微曲成135°角,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心向外,放松手 腕;目视左前方。见图3-253。

53.并步双问手

上动不停,左脚先踏前半步,右脚再踏前与左脚并齐成并步,同时将双低膀手依中 线由下往上抬起成双问手, 双手高及头顶,两掌心向 外,手指向前;目视前方 (图 3-255)。

图片76

图3-255

 

54.双窒手、双正掌

上动不停,双肘内合 并下坠至胸前成窒手,双 手间隔一拳宽,掌心向下, 手指向前(图3-256);

以肘底力将双掌向前 直线推出,高与肩平,掌 心向前,手指向上;目视 前方(图3-257)。

 

图片77

图3-256                            图3-257

54.圈手收拳

上动不停,双掌外翻成 摊手,掌心向上,手指向前 (图 3-258);

图片78

图3-258

 

双掌屈腕使五指向上, 以手腕为轴心,双掌做一 内圈手,当圈至手指向下 时,双手握拳收回于身体 两侧,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图3-259 —图 3-261)。

 

图片79 图片80 图片81

图3-259                                              图3-260                                                     图3-261

55.右转马直撑腿

上动不停,身体向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同时在转马的带 动下,将右脚抬起向前直线踢出,高及腹部,脚趾向上;目视 右前方(图3-262、图3-263)。

图片82

图3-262                   图3-263

56.迫步双低膀三式

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前方落下,右脚落地时将左脚拖前一 步;同时将双手肘关节向身体中线翻转抛出成低膀手,抛出 后,上臂与前臂微曲成135°角,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 心向外,放松手腕(图3-264);

 

图片83

图3-264

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势置于胸前,掌指斜向上,掌 心斜向自己身体(图3-265);

图片84

图3-265

再将右脚向右前方踏前一步,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将双 手肘关节向身体中线翻转抛出成低膀手,抛出后,上臂与前臂 微曲成135°角,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心向外,放松手 腕。见图3-264;

继续将双掌向外翻成双摊手置于胸前,掌指斜向上,掌心 斜向自己身体。见图3-265;

再次右脚向右前方踏前一步,左脚亦拖前一步;同时将双 手肘关节向身体中线翻转抛出成低膀手,抛出后,上臂与前臂 微曲成135°角,两手腕在腹部中线位,双掌心向外,放松手 腕;目视右前方。见图3-264。

57.并步双问手

上动不停,右脚先踏前半步,左脚再踏前与右脚并齐成并 步;同时将双低膀手依中线由下往上抬起成双问手,双手高及 头顶,两掌心向外,手指向前;目视右前方(图3-266)。

58.双窒手、双正掌

上动不停,双肘内合并下坠至胸前成窒手,双手间隔一拳 宽,掌心向下,手指向前(图3-267);

 

图片85

图3-266              图3-267

以肘底力将双掌向前 直线推出,高与肩平,掌 心向前,手指向上;目视 右前方(图3-268)。

 

图片86

图3-268

59.圏手收拳

上动不停,双掌外翻成 摊手,掌心向上,手指向 前(图 3-269);

 

图片87

图3-269

双掌屈腕使五指向上,以手腕为轴心,右掌做一内 圈手,当圈至手指向下时,双手握拳收回于身体两侧,高与胸平; 目视前方(图3-270 —图 3-272)。

图片88图片89

图3-270                图3-271              图3-272

60.左转马侧撑腿

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成正身二字钳羊马,同时在转马的 带动下,将左脚抬起向左侧直线踢出,左腿伸直,高及腹部, 脚趾向前;目视左前方(图3-273、图3-274)。

 

图片1图片2

图3-273                                                 图3-274

 

 

61.侧身襟手三式

上动不停,左脚直接向 左侧前方落下,左脚落地时 将右脚向左脚的方向拖近,

身体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

同时左拳变掌往下腹部正前 方的位置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右(图3-275);

图片3

图3-275

 

随即再将身体左转成左 侧身钳羊马;右拳变掌往下 腹部正前方的位置下按,掌 心向下,掌指斜向左;同时左掌握拳收回左胸侧(图3-276);

再次将身体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同时左拳变掌往下腹部 正前方的位置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右;右掌握拳收回右 胸侧;目视正前方(图3-277)。

 

图片4

图3-276                    图3-277

62.襟手变冲拳

上动不停,身体左转成 正身二字钳羊马,同时左掌 握拳在转马的带动下由下向 上弹起,高与肩平,拳眼朝 上;目视前方(图3-278)。

63.正身连环冲拳二式

上动不停,右拳由胸前 中线,经过左肘关节的上 面,再沿左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拳眼朝上,左拳亦同时回 收于胸前中线,靠近右肘关节(图3-279);

随即左拳也是由胸前中线,经过右肘关节的上面,再沿右 前臂桥面向前直线冲出,拳眼朝上,而右拳亦同时回收于右胸 侧;目视前方(图3-280)。

 

图片5

图3-279                图3-280

上述乃一连串动作,中间不要停顿。

64.左圈手收拳 动作同“8”。略。

65收势

双脚合拢,立正收势;目视前方(图3-281)。

图片6

图3-281

 

 

浏览7,1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