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李小龙这样技法娴熟的格斗高手,常会用花招来引诱对手缩短间隔和距离,直至对手难以自 解其围。也就是说较优秀的拳手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以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合适的距离上。
在技击过程中,一切动作都涉及到正确判断距离的技巧。而且攻击目标的位置不是眼前对手 所站立的地方,而是对手可能躲闪的地方。因此,攻击前的瞬间,必须先正确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 唯有正确判断敌我之间的距离,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
(一) 距离感的概念
在截拳道中,所谓距离或距离感,就是搏击中对双方攻防距离的感知、判断能力,它是拳手施招 时的一个重要准则。距离感将直接影响到拳手所施用的招法的命中率和摧毁力,以及遭到对手迎 击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在实战搏击中,要想打中或踢中对手,不但需要调整好距离,还需要快速的出招,因为搏击场上 的战机是稍纵即逝的,故要迅速地捕捉战机。例如,你想用侧踢腿攻击对手,发腿前便需要向前进 步来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方可出腿。如果你进步或发腿速度慢,对方便会后退远离你,破坏你腿 击的有效距离。由于双方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当你感到能踢击对手的时候,就要果断地快速攻 击。
(二) 距离感的具体分析
搏击中的近距离
这种距离,若原位起后腿旋踢,膝盖能接触到对手的身体或头颈。在近距离对付对手的攻击, 可使用闪进步或截击动作,在对手的动作发力还没完结时将其截住,破坏他的发力。通常,这个距 离防卫是较难的,尤其是防御李小龙的近距离打击将会更难,因为李小龙最擅长进行近距离搏击。
搏击中的中距离
这种距离若用原位后腿旋踢进行打击,会是脚踝能接触到对方的身体或头颈。在这种距离上, 可使用各种步法来进行综合防御与反击。
李小龙的解释是:在搏击中,一旦你认为已摸清了对手的虚实,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接近他,达到 中等距离,以便能贴近他或出招攻击他。同时,这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距离,能做迅速后退或疾步 后撤,以躲闪任何来拳。
搏击中的远距离
这种距离原位击打很难打到对方,即使打到对方也没什么分量。一般地说,当李小龙不知对方 的技艺高低或攻击意图时,就采用该距离,以图能试探和摸清对手的意图,进而及时上步予以重击。
(三) 距离感的运用要诀
距离主要靠步法来调整,其次是靠身体前后左右的摆动来调整。所以,距离和步法有着直接关 系。在快速的搏击中,双方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停地移动,即根据对方的情况移动步法,接 近或远离对方。
进攻中的距离感
在实战搏击中,当你想攻击对手时,要想击中对方,距离需掌握好,因为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不易
击中对方,即使击中,杀伤力也不大。如果你进步时,起动速度比对方快,这时两人距离就缩短了, 再加上快速的拳脚击打,便可重创对手。
对抗中,由于双方不停地移动,距离也在不断地改变,此时当你感觉到对方已进入自己的攻击 范围时,便可及时出招予以进击,给敌以迎头重击。
防守中的距离感
在激烈的搏击中要想避开对方的出击,就必须快速地移动脚步,以破坏对方进攻的有效距离。 有时你在对方进攻范围外,但是对方突然发起攻击,这时你就需要冷静地判断,如果你盲目后退或 躲闪,对方就会用比你更快的速度接近和击打你。所以说,如把握不住防守中的距离感,便会立呈 败象。
防守反击中的距离感
在实战中,当对方用拳法向你攻来时,你可用身法后闪以避过对方的势头,待对方收手时,用比 对方后退速度更快的步法接近对方,同时出招击打对方,便可击中。
距离感的具体训练方法
在实战搏击中,不但要掌握好双方间的距离,而且还要灵活地运用,不断地调整以便避开对方 的击打并击打对方。除在实战中练习这项技术外,还要进行专门的距离感练习与训练。
手靶练习法
前面已经说过,拳靶是李小龙用来磨炼各种武技的有效工具。在训练中,李小龙的伙伴可以自 行控制高度和距离,以使李小龙打击活动中的目标。
李小龙的陪练者与李小龙面对面站立,间隔是2米左右。陪练者向前冲击时,李小龙后 退;而陪练者后退,则李小龙前进。始终保持原有的距离。
陪练者持手靶,两人在保持距离的情况下不停地移动,当陪练者突然举起手靶时,李小龙便 要求练习者要不停地击打。当陪练者放下手靶时,练习者可迅速后退并继续保持有效的距离。
陪练者前进,练习者则后退,这时陪练者举起手靶,练习者可迅速前进并击打手靶
该练习的目的,是控制练习者不要远离陪练者,以便于能迅速发起反击行动。在训练中,该技 巧尤其对于喜欢盲目后退的拳手比较适用,李小龙虽未曾用该方法自己练习过,但却训练过自己的 学生。
隔是1.2米。双方用各种步法进行移动,但距离不变。若绳子松了,证明双方距离近了,如绳子紧 了,则证明距离远了,应适时进行距离的调整。
陪练者持手靶或脚靶,仍用绳子系住练习者的腰部。在移动步法中,陪练可举起靶子,练习 者须马上出击;等陪练者放下靶子时,练习者应迅速后退以保持有效的距离。
动作的稳定度是截拳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正确掌握身体平衡的能力,就会在做动作 中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有效的稳定度就是在任何位置上都能够控制住身体,即控制住身体的重心。 这样,即使身体倾斜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失去根基时,也能够迅速地掌握和恢复平衡。
(一) 平衡能力的概念
搏击家的姿势和动作对身体的平衡十分重要。所谓平衡,也就是人体在空间保持相对的静止。 李小龙称平衡能量是一种随时控制身体重心位置的能力。不过,他指的是:“须在动中求平衡,而绝 非在静中求平衡。”李小龙还要求出招攻击时,尤其是出腿攻击时,能随时踢向任何高度、角度,且能 与各种手法、步法、战术配合。他还说过:“如果无法在任何时刻保持平衡,则绝无效果可言。”
在实战搏击中,尤其对于腿法的连环运用来说,平衡与稳定度的优劣尤为重要。而且,具有此 两种技能,起码有以下三个好处:
第一、立足稳定性增强,出击力量充沛。
第二、身体防守及时比较严密,并能及时发起反击。
第三、引诱与突击、防守与反击的连接紧凑,空当幅度小,给对手的可乘之机少。
(二) 平衡能力的把握
拳手不仅要在静止中保持平衡,而且应该力求在运动中保持良好的平衡。特别是在有效的出 拳和起腿时,必须力求做到用完美的平衡状态来控制身体。在不断改变身体重心的情况下保持平 衡,这的确是一门不易掌握但却必须练好的技艺。
移动与平衡的关系
在实战对抗中,当对手向你发起突然袭击时,你的重心就会受到影响或破坏,如果不能有效地 控制身体的运动,使之协调,就会失去平衡。因此,李小龙要求自己的学生必须将身体的移动与重 心的移动紧密结合起来,即身体移动,步法要迅速跟上,反之,步法要带动身体的移动,这叫“身动步 随,步动身移”,目的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与有效的防御或及时打击对手。
C2.支撑与平衡的关系
人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由稳定到不稳定,由不稳定到稳定。忍主B脚的支撑而 言,出拳打击时肩部一般不能超过前脚,而且出侧踢腿攻击时,支撑脚脚尖通常是正对后方;出前踢 腿攻畚时,支撑面脚灵瓦正对前方;出扫踢与勾踢腿攻击时,支撑脚脚尖应外展,处于以上诸状态 时,人体所处的角度最为稳固,当然打击也将是强劲有力的。7
惯性与平衡的关系
李小龙始终坚持认为:对惯性的克服不可忽视,由于搏击中双方都在快速移动和用力,因而由 此产生了惯性,当你先发起攻击时,由于对手反应敏捷而避过了你的锋芒时,此时若不及时控制住 重心与惯性,就会有被对手引化或遭受对手反击的可能。所以说,拳手由高速冲前的惯性而转化至 相对静止的稳固状态时,并不容易,但却又必须掌握,因为这是保持身体的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的 重要环节之一。
具体的配合与平衡的关系
3为了维持正常的平衡,出腿攻击时还需注意身体倾斜的幅度与角度。例如,出侧踢腿攻击 时,、体常常向异侧倾斜一定的幅度,出正踹腿攻击时,上体常常向后稍为倾斜,同时手臂也需予以 有效配合。这些因素对于下肢支撑来说,虽只是间接的影响,但它对于拳手总的稳定性与平衡来 说,却是举足轻重和甚为重要的9
(三)破坏对手平衡能力的要诀
在实战中,李小龙常常利用平衡原理来打击并战胜对手,这是因为对方的防卫与进攻,必须依 靠其自身保持稳定的重心与平衡的能力。
在具体运用时,促使对方失却平衡通常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设法破坏对手的支撑点
充分利用踢法、摔法或拿法破坏对手的支撑点,尤其是当对手将要移动或正在移动过程中时, 对其移动支撑脚的破坏必然会使其失去平衡而跌倒或丧失反抗能力。
设法引动对手的重心上升
使对手的重心上升,也就是设法使对手的支撑面变窄、使其重力垂线移到支撑面之外,或在对 方移动时,采用各种攻击方法使其重心上升,破坏其重心原位置和平衡状态。
设法改变对手的稳定角
由于人体在某一方向上的稳定度可用该方向上的稳定角来表示,因而在进攻或防守技法上应 尽量引动对方,使其改变最大稳定角的方向,以便乘机进招,向对方稳定角度最小的方向上进击,获 得最大的攻击效果。
(四)平衡能力的具体训练方法
我们在欣赏一些优秀的技击家表演时可以看到,即使他们在做最费力的动作,也会表现得极为 平稳而流畅,这一切是进行正确训练的结果。
李小龙训练平衡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有:
静止练习法
练习时,右脚前移约30厘米,使右脚跟顶在左脚尖上,两脚前后成一条直线,两腿自然站立,两 手臂自然下垂,眼微闭(图634)。它主要是通过锻炼人体的运动分析器与前庭分析器等来促进对 平衡能力的适应与提高。
控腿练习法
在实战搏击中,腿击法的优点很多,但要想练好它却不是件容易事。拳谚中有“抬腿即丢半个 家”之说,因为两腿在搏斗中始终要支撑身体的移动,并要与身体协调配合,以保持平衡。
(练习时,由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踢出(图635),如此保持1分钟,然后逐渐延长至5~8分钟, 此为第一步功成,此时两腿之实力,已决非常人所能及)
阳下来,可再将3 ~5公斤的重物挂于伸出脚的踝关节上,并能坚持到5~8分钟为止(图636), 此别腿之自控能力,会如铜浇铁铸生根一般,虽有外力推挽与抗衡,但却如蜻蜓之撼石柱。另外, 此练习对于稳固腰马,亦甚有用。)
在进行控腿练习时,要注意将各式腿法连续使出,而腿部无需着地后再行踢出,此是本门腿法
的特点。若以一腿凌空不着地去连环变换动作,较之双腿交替地踢击的动作难度更高,锻炼效果更 好。练时,先找一人抓紧自己的一条腿,然后慢慢地拖自己向前去(图637)。当自己慢慢地掌握 了使身体重心跟后腿永远保持在一起的要诀时,整个人便好象坐在一辆独轮车上一样,任凭前、后、 左、右拖拉,亦可平衡地随着“拖车者”缓缓溜去。拖腿练习法
浏览1,1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