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多端的八卦棍术

八卦棍,全称“五郎八卦棍术”,相传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 郎始创,因此而得名。杨五郎随父征辽,后出家到五台山为僧,以枪 化棍,棍术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六十四 点棍术,符合内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数,故名“五郎八卦棍”。相传杨五郎杨延德得知几位兄长 战死,父亲撞死李陵碑,伤心欲绝, 时有高僧智光大师出现,点化五郎, 五郎遂五台山挂单出家。当时,因为佛门不可动刀枪,所 以杨五郎将长枪改成木棍,又将枪术 变化成棍术后创出闻名后世的“五郎 八卦棍”。所以说五郎八卦棍完全是 杨家枪术演变而来。五郎八卦棍于清代道光年间,由 兴化府莆田县竹林村高手林老宝传于 屏南县南峭村林日炳,林日炳又传长 桥镇官洋村、远垣村和路下村等地。其中官洋村江呈槐为林日炳高足,尽得真传。他 所使棍术特点是脚踩八卦,前后左右,变化多端,脚 步紧凑,脚踩不过算筛。至清代末期,大侠黄飞鸿从其父黄麒英那里学来 五郎八卦棍术,后来他融入南派武学功法精华,并由 高徒林世荣发扬大。图片1 - 副本

先击四正,后击四隅,四隅即 四方之角,也就是击八方,每方8点,即八八六十四 点。此法比象八卦而生,故法内有揭法、大小、运 星、麒麟步等架势,用来躲身进退、闭弹挑剔,以迷 惑对手。两仪、阴阳、四象等名称,太极 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所以五郎八卦棍术有64点。此六十四点棍术为全法中之经纬,法内有阴阳、 平山、提拦、运星、标龙、揭法、两仪、四象、大小 太极、左右太极、量天尺、侧手提拦、覆手、下马金 钱、下马枪、大小运星、直枪、扣枪、左偏、右偏、 捷打、弯弓、搭箭、撑舟、插地、脱取、麒麟步、天 柱脚、十字身、尖身、卧身、金龙转尾、饿虎擒羊、 羊冲饿虎、进身大取、退步撩阴、芙蓉滴露、青柳垂 丝、金鸡独立、半月冲霄、避风、扑雨、青蛇扑面、 毒蟒潜踪、垂柳提脚、举案齐眉、蟠龙、伏虎、连环枪、龙虎会、挑纵手、横冲、直取、应变偷弹、死里 逢生、下马提拦等。五郎八卦棍术长短兼施,双单并用,法门多而 密,技法以圈、点、枪、割、抽、挑、拨、弹、掣、 标、扫、压、敲、击14字为诀,变化多端。另外,在 应用原则中也有“十四字诀”,即为长、短、冈叭 柔、偏、正、上、下、迎、休、闭、弹、挑、剔等。长、短:即与敌方之距离及棍术在长与短距离时 所用之对应手法。冈叭柔:“刚”是以硬碰硬,以刚制柔,有开山 劈石的气势,刚在这里不是指身体发出的拙力,而是 指把全身的劲力传达至攻击点之上,是要经过长时间 训练而得到的结果。“柔”是顺敌之来势而不与硬 碰,蓄劲、闪避、运气调息、以 静制动、后发先至、不用力斗、 只用智取等,从而达到四两拨千 斤的目的,再用刚劲把敌人制 服。“六点半招式”中之圈棍所 采用之阴阳互转手法,乃刚柔并 制之上乘手法。上、下:“六点半”招式中 之挑棍是向上挑,而千字棍即割 棍则向斜下杀或盖。此两招用于 练习六劲中之上与下劲。图片1 - 副本迎、休、闭:“迎”是用棍 剪搭对方之来棍。“休”是避开

对方之来势,不与硬碰之意。“闭”是把敌之来势封死或防 手严密,敌人难以攻进之意。弹:拳棍皆尚弹力,不尚 直力,唯棍之阴阳互转乃能使 有浪,敌触浪自然被击。挑、剔:用直力由下直线 向上提起为之挑,用于攻击对 方先锋手、阴部、下颗咽喉等要害部位。用斜力由左下角向右上角挑起为之剔。挑棍用直力,剔棍 用斜力打上,两者之用法相若,但又不能混而为一,故称“半棍”, 而“十四字诀”也称为“十三点半”。偏、正:即正门与偏门,或称之大门与小门。大门与小门本是 枪术之中一个术语,源于古时建筑结构。古时的宅子,院墙有一个正 门,叫“大门”;大门两旁有两个偏门叫“小门”,也有一个小门 的,一般进出都走小门,有重要亲朋、宾客时则开大门迎送。八卦棍术防则密不透风,攻则贴进放针。熟练者能在黑灯瞎火中 对练,只闻棍击声,不见人棍影。后世前辈以林载华、林载亮、江德 春、江春节等人以此棍术扬名于江湖。在八卦棍中,重要的应用方法是点棍,即刺棍,应用时步 步俱要进,时时俱直取,直取即子午刺棍,是为强而有力的攻 击,把全身之力,传达棍之巅,人与棍成直线,人在棍后,敌 人不能破我,棍即无法及我身,若人与棍不成直线,则周身上 下皆受敌攻击,有棍等于无棍,攻人攻其不直,受攻在不直, 此乃五郎八卦棍中枪棍用法之大略。

长短结合的三节棍术三节棍属武术棍术中软器械之一。它由3条等长的短棍中间以铁环 连接而成,最早叫作“铁链连棒”,又称“三节鞭”。据传由宋太祖 赵匡胤所创,故又名“太祖棍”、“蟠龙棍”,与大棍、齐眉棍、双节 棍并称为“棍中四大名器”。峨眉派武术以三节棍闻名,综合了峨眉武术中赵门和六合门的三 节棍,其风格特点:动作勇猛有劲,长短兼用,收放灵活。三节棍进三节棍全长等于人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尖的高度,而民间武师的 三节棍有“伸开一丈”之说,因而放开使用如同长器械一般,可做远 距离击打;折叠则是一短棍,约同臂长,携带十分方便,常作为为自 卫防身的随身之物。枪是流传于成都、重庆、内江、达县等一带的传统的峨眉武术套路。由于三节棍是三节相连,节节能用。而且三节互换,攻守兼备, 可长可短,远近兼顾。棍术有劈、扫、抡、击、戳、绞、格以及各种 舞花等,非常丰富。并具有伸缩自如、出入难防、软硬互具、变化多 端之特点,深受习武者的喜爱。三节棍的用法多变依赖于其握法的灵活多样。单手或双手持一梢 节,就可用一游离节;两手分持两梢节,则三节皆能使用;单手或双 手持中节,两游离节便可同使。可见,不同部位的握法,形成了三节 棍丰富多彩的练法和用法。几种持握的练习,都有其不同的功效和特点:最常用的是持两梢节、用两梢节和中节法。这种持握法是两手分 持两梢节,三节都能运用的方法。手持两梢节如同两短棍似两臂加 长,使用时一攻一防相互配合;或左拨右打,或右格左戳;使用中节则以架、压、格、推等防守法为主,上下左右两手同 时运行。三节互用,快速敏捷,方法多变。练棍都要求手臂圆熟,脚手齐动,身随步转,身 棍合一,力达棍尖。由于该握法使用安全,易于操 作,常与翻腾跳跃、腿法等相结合,是三节棍套路中 使用较多的一种持握法。其次是一手持梢节,另一手持中节,用游离节 法。该方法多是左手持梢节作为为配合,右手持中节 操作游离梢节。以右手臂发力,上下、左右、前后挥 摆,配以身法的拧、转、翻,使游离梢节迅速完成 点、劈、砸、扫、抢、绞等方法。这种握法使用中有时是大臂抡转挥摆,有时是小 臂或手腕的转转甩动。由于游离节是通过中节发力, 铁环传动,故而方向多变,上下左右转换灵活,用法 突然,连贯密集。练习中注重身体、手臂与手腕的协 调配合,力贯游离节梢端,并利用好游离节的反弹和 回摆,使其方法紧凑和顺,转换自如。此法在三节棍中所占比例较大,应抓住运用中带 .清代双节棍有规律性的方法,反复 习之熟练。第三种就是持中节 用两梢节法。持中节时 多是两手同持,有时也 有单手持中节。此法以 各种舞花为主,包括提 撩花、立舞花、头顶花、背花、胸花、腿花 以及地趟花等。无论双手舞花还是 单手舞花,方法皆与棍 的舞花相似,但因三节 棍硬中带软,故而难度 较大。稍有不慎或方法 不当则会触击自身。因此,练习三节棍的舞花除要胆大心细外,一定要做到:起花要顺,舞 花要正,停花要对,方法合理得当,身械协调,两手配合自如,转换 衔接自然。舞起来才能如直棍一般呼呼生风,密集不透,似有水泼不 进,豆撒不入之势。还有一种是持一梢节,用游离中节和梢节法。这是一种放长击远 的方法。以单手或双手持一梢节,将游离中节和梢节一齐放出,做远 距离击打、抡扫、劈砸。完成该法必须充分发挥身体的翻转,上臂的 挥摆、抡转,使力贯游离梢节。三节棍的使用方法有劈、抡、摔、打、盖、扫、截等,常见动作 有:点棍、劈棍、云棍、拦腰棍。要求演练时棍术、步法、手法、腿 法及身法紧密协调配合。三节棍的特点是快速灵活,变幻多端,刚劲 有力,招法奇特。图片1 - 副本图片1 - 副本

灵动强猛的梢子棍术

梢子棍是武术软器械之一。古时 称“连挺”、“铁链夹棒”、“盘龙棍” 等。因其形状与农家打麦脱粒用的 连枷相似,故俗称“连枷棍”。又 因是由梢子和棍身连成,又称“梢 子棍” 梢子棍是戚继光战争时代发明的 用来打马腿用的,当时的结构是一 个齐眉棍在棍梢接上一个小短棍, 棍链很短,发展到后来,每根棍棍 身大约不足1米,棍链仍然很短。连枷棍根据形状可分为大连枷和 手连枷。两节木棍的长度悬殊。短 棍约长约0.5米,称为“梢子”长棍约长1.5米,称为“棍身”。后来又加演化,梢子和棍身用数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因棍身较长,故在演练时一般双手执用,属于长兵器。梢子棍携带方便,对于经常出差在外的人可用它 挑担包裹,又可作为钩用。此器械比棍的威力更强 大,把棍的用处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梢子头比较短 小,灵活性很大,所以击打力也非常强大,往往令对 手防不胜防。主要用法有:缠、劈、扫、点、砸、 捣、戳等。
手连枷俗称“小梢子棍”、“手梢子棍”是由大 连枷棍缩短而成。其梢子约长33厘米,棍身长约1.5 米,用长约15厘米的铁链连接而成。连枷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最早在什么时候出 现,众说不一,据《墨子-备城门》记载:“二步置 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枚。”《墨子•备 蛾传》记载:“当敌人附借云梯、密集如蚁,缘城墙而上时,用火烧之,用连筵击之。”由此可见,连枷 棍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守城御敌的重要兵器了。至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 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女墙”,指城墙 上的矮墙,即城堞。意思是说当攻城的敌人沿梯攀登 到接近城堞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枷击打敌人。宋代时,连枷不但仍用于守城御敌,而且成为一 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北宋时期官修的《武经总 要》记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 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这里说明当敌人攀上城堞 时,利用连枷利于自上向下击打的特点,打击敌人 手、头等部位。 -《武经总要》记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 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 铁饰之,利用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 .古代兵器这里说明当时连枷是用铁制成, 由西戎人发明创造,戎、汉士兵 都曾用它作为兵器,戎人擅长骑 马,手持连枷攻打敌人步兵。宋代官兵看到戎人的兵器优 点后,便吸取过来,“铁链夹 棒”学习于“西戎”就是一个很 好的例子。这说明古代战争及多 民族交流对古代武术的发展起到 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马上连枷也有单双之分。图片1 - 副本图片1 - 副本

手连枷棍可能就是西戎人将马鞭 子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棒,再用 铁链或皮条将鞭杆与短棒连接 而制成。这种改制的武器短小 轻便,适合骑兵快速、灵活、 机动、单手使用的要求,也可 作为赶马的“鞭子”。这大概 就是后世手梢子棍的原形。关于以铁连枷破敌的著名 战例,也有史记载。宋代《曾 巩集》记载:先是,青已纵蕃落 马军二千出敌后。至是, 前后合击。贼之标牌军为 马军所冲突,皆不能战, 军士又从马上以铁连枷击 之,遂皆披靡,相枕藉, 遂大败,侬智高果焚城遁 去。这段文字记载说明久在西 陲的狄青,充分发挥骑兵突击 时铁连枷“自上而下”的击打 威力,使得以步兵为主使叛军 溃败而逃。连枷棍的形状决定了它的技术风格、应用特点。因其形制特别, 故兼长、短、软、硬、双诸器械的特点。大连枷棍的基本技法有抡、 劈、戳、甩、砸、拦、摇、挂、缠、拨、圈、摆、扫、云、绞、摔、 舞花、撩等。手连枷演练时一般无舞花动作,其套路一般都短小精悍,演练时 勇猛泼辣,左右连环,狂逼暴击,软中带硬,边走边舞,其棍急势 厉,气势磅礴。因有铁环相接,故挥舞起来“叮当”作响,较之粗犷 勇猛的棍术更要威猛凶悍。连枷棍的主要动作有雪花盖顶、古树盘根、金鸡过岭、背后插 花、野马分鬃、朝天开花、地下十八滚、朝天一炷香、滚塘梢、乌龙 摆尾、狮子大张口、白马献蹄、怪蟒翻身等。主要步法有跃步、跟步、弧形步等。步形主要有马步、半马步、 虚步、仆步、跪步、丁步、弓步等。腿法有侧踢、弹腿、撩阴腿等。 套路有梅花梢、连环梢、地趟梢、泼凤十八打、虎尾梢等。另有传说连枷棍是宋代赵匡胤所创,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 和兵器的改进,连枷棍逐渐失去了昔日在战场上的显赫地位, 退出了军旅征战的舞台。在“竞技武术”占主导地位的后世,连枷棍也一直被排斥 在外,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器械,仍然在民间流传着。

攻防一体的八极棍术八极门的棍术有两套,一是“行者棒”;二是“把棍头”。行者 棒是单练套路,把棍头是对练套路。行者棒来回五趟,把棍头前后三 番,有3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前两番短,以基本动作为主;第三番长, 内容比较丰富八极棍术的渊 源,根据八极门内 的谚语:“康大力 的棍,吴钟的枪, 短打擒拿数李章, 刘三闪的八极天下 扬。”那么说来八 极棍术应该源自康 大力。但吴钟是一位 武学大家,他和康 大力、李章、刘三闪3位武林高人结交换艺以后,将 四家技艺综合升华,对拳、械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正因为如此,吴钟才被公认为是八极门的开山鼻祖。八极棍术讲究的是8个字:碰、砸、到、挑、 滚、翻、挤、塞。《罗瞳谱》记载:粘、捻、挤、 靠、攫、挑、挪、闸。大同小异,比如滚翻即是粘 捻,挤塞如同挤靠。其他大约是方言口语和白字的原 因而略有出入。“把棍头”的特点有四:其一,兼枪带棒。八极棍术不像其他门派抡起来 呼呼生风,不论是行者棒、把棍头,还是八极枪,其 中横抡都只有一势,虽然不排除用横抡之法,但绝不 以横扫为主。余者都是或螺旋而入,或直出直入,或 上挑下砸,所谓里占外拿,棍走立圆。这样的招法比横抡路线近,从而速度快。彼棍迎进身以后兼用枪术,以“点”进攻,距离短,速 度快,面积小,压强大,防范也就有难度了。程宗猷 在《少林棍术阐宗》中写道:“谚云:打人千下,不 如一劄”,“不能受劄者:咽喉、鼻、心、胁、腹、虎 口、膝脉;不能受打劈者:太阳、脑、头、耳、手 指。究其用,劄打其手者,使难持棍;劄打其膝臆 者,使难出入;劄其心胁者,使难遮拦,大抵上下易 遮,而心手难架也。”面而来,防而不及,哪有时间将棒抡起!那怎么对付 对方的横扫呢?首先是近身,一旦靠近,抡棍基本就 不起作用了,何况还有抱棍、戳棍等防守方法。其二,贴身挨靠。八极拳讲的是挨傍挤靠、粘连 黏随,八极棍术也不例外。对棍时,两人的棍多是黏 着走,见缝插针,挤步逼近,马步吃人。因为是粘黏着走,不像一般的对棍,光听“叮 当”响。八极对棍即便响,也因为是插花滚翻的招 法,出声也和其他的对棍声音不一样。当然,虽说此 棍是走粘连黏随,但也不时断开,攻其不备。其三,攻防一体。拳谚说“打人毕露空” O所以 八极拳对练,一只手进攻的同时另一只手防守。八极 棍术理念相同,进攻方进攻时要防好自己的漏洞,防 守方守护时见对方破绽同时进攻。单纯防御,总是被 动,积极的进攻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其四,不丢不顶,后发先至。八极劲包含了太极拳的听劲。两人的棍一搭上,就要坚守中道。“丢” 八极棍演练雕塑 了敌方就进来了,而“过” 了 犹如不及。听劲就是彼不动我 不动,彼一动我先动。双手将 棍抱定,即是用一根棍护住了 全身。八极先辈在教练棍术时曾 说过:“不要把棍简单地看成 就是一根棍,要把这根棍看成 是一堵墙。”就是说,棍虽是 一条线,但在接触点这里形成 了一个把两人隔开的平面,而 且是一个随时能变化方向和角 度的平面。

把棍头具体的招式很多, 诸如:花子寻门、插花、劈砸、还有“涮”棍,《罗瞳谱》写作“顺”棍,是一种迅速以两手握 住棍的一端,将另一端直线或斜线击出,力在彼端的招法。 把棍头演练不仅实用性很强,也具有不错的观赏性。如果两人动 作熟练,步法灵活,那种迅速的贴近严丝合缝,敏捷的进退脚下生 风,行云流水般的粘黏柔和而巧妙,风驰电掣般的袭击顺达而刚猛的 演练,具有一种韵律感,对比其他的棍术自是别有一种风格。I阅 《把棍头》之谱,是八极门棍术对打套路之谱,乃罗瞳八读 极门李家一系有传。其他支系没见有《把棍头》对打套路内容 链之发表。接 门内有说,•八棍头即是“五虎群羊棍”,八极门“神棍”王忠泉把此棍带到罗瞳八极拳师门,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头。 把棍头是棍打一点,两手开握中间,手法阴阳互变,能长能 短,该棍术多使用两头,归为短兵器范畴。我国习刀尚猛的习俗已历千年,古时士 卒短兵相接,以用刀者为多。舞起刀来,刀 风呼呼,寒光逼人,只闻刀风,不见人影, 勇猛威武,雄健有力。这种“猛虎般”的风 格,是由刀的构造和练法决定的。自古至今,练习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 而后,也总结了许多刀术套路,形成了许多 刀术派别。刀术派别主要有:八卦刀、日月 乾坤刀、少林刀术、太极刀、梅花刀、苗家 刀等。迅如猛虎的少林刀术在古代武林中,少林派历来有“功夫祖庭”之誉,因此,在少林李世民即位后,对昙宗、志操、惠赐、善护、普 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 13人大加赏赐,同时少林刀术也开始繁荣发达,吸取 众家之长,逐渐成为少林派的主要武功。民为统一天下,与郑帝王世充作战,少林武僧应邀相 .»林;术练习 助,以大刀压阵活捉王世充的侄子大将军王仁则,逼 降王世充。根据《少林寺武僧谱》记载,少林刀术在唐代就 已经高超无比,如“圆静善马挥刀杀官军,首级遭地 血成河”,就反映了圆静和尚的高超刀技。而当时少 林寺经常受到山贼侵扰,少林刀术也是寺僧们为了健 身自卫,在防盗护院和实际作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宋代,寺僧们开始广泛吸收军家兵器精华,刀术 的套路有所增加,如太祖刀、大刀破枪、刀对刀、双“刀王尼”之称。刀等都传入了少林寺,被武教头攀遇后普及到众僧。 武僧宗印、海舟答也善练刀术,特别是智瑞武尼不仅 擅长弹弓和飞螟,而且也擅长双刀,刀术独好,有如少林金刚大刀,就是从军旅远古骑战的战车形 式逐渐衍化为步站形式和功法练习的重要内容,大约 形成于宋代中晚期,其刀象征其佛门内“护法金刚” 的威严气势,摄人心魄。其刀术内容丰富,结构严 谨,风格独特,攻防兼备,实用性强。明代,有月空和尚和小山禅师,曾先后率领武僧 帮助朝廷抗击倭寇,少林刀术在多次战斗中屡立战 功,不但得到皇帝的嘉奖,而且也使得少林刀术声震 天下。这一时期创立的少林卧龙刀,又被称为“诸艺之胆”。它的主要特点;刀术别致,注重技击,步快手疾,劲整势猛, 身械合一。演练起来讲究大劈大砍,跳跃轻灵,翻腾旋转,出奇制 胜,同时节奏鲜明,显示了 “出刀如猛虎”的雄健剽悍之刀术风格。少林的刀术主要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 勇刀、纵朴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 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 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 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少林的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 等。少林武僧的竞赛刀包括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朴刀、雪片刀、提 炉大刀。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 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 之说。图片1 - 副本 图片1 图片2 - 副本 图片2

《少林梅花刀谱》记载:
如少林梅花刀,是少林寺较早的传统器械之一, 梅花刀短小精悍,结构严密,刀术多变,动作朴实大 力,简单易练。刀术以劈为主,配以缠头裹脑,演练 起来,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似梅花纷飞而名。少林梅花刀可夸,亮势望月外五花;甩刀缠头藏刀热;白鹤亮翅撩劈扎;平分截腰推磨刀;交刀大劈下单叉;接二连三连步砍,磨盘旋风背刀花; 一滚身翻劈分左右,精练实用走天涯。少林梅花刀共有32个动作,动作名称分别为回头望月、虚步亮势、跳步单叉、二起脚、接刀、裹脑虚 步藏刀、左弓步藏刀、扎刀、独立撩刀、左弓步架 刀、缠头截刀等。少林梅花刀的每一刀都是在绝不可能的方位以古 怪的姿势砍将出去,然后每一招刀术都从前面的古怪 姿势中化将出来,有倒立、横身、伸腿上颈、反手抓 耳等种种诡异姿势。三刀收尾幻化成梅花形状,故称 “少林梅花刀”。此外,还有少林翻江十二刀,属于挡掉对手箭支或暗器,保护自己及其背后人员不受伤害。翻江十二刀是少林寺一位 老方丈独创的传统降魔刀术,只制敌而不杀人。用刀时先使用单刀圈 住敌人,此后连使十一刀,共是11种派别的刀术,最后反转刀背,在 肩头击上一记致敌昏厥。少林雁形刀为少林传统刀术,有十二式,出招之时犹如大雁冲 天,令对手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少林鱼头刀全长1米,形似鱼头样,是历代武士和僧徒练武防身之 器。由于样式特殊,刀术中有别于其他大刀的招式,是剑术与刀术的 综合运用。少林追风赶月刀是后世中华武术在历代技击中的常用兵器。追风 赶月在迅疾之中,灵活应变,是刀术的完整套路。具有古朴的独特风 格。攻防意识强,具有实战的价值。五虎断门刀是少林八发门的主要器械套路之一,其动作敏捷精 灵、刚劲有力、勇猛矫健、神情兼备,是一套难度较大的刀术。这套 刀术在运用上结合身形步眼,编排合理,招数清楚,是一套风格独特 的传统刀术。少林双刀刀术别致,不尚花架,注重技击。练时要求步快手疾, 身械合一,形神兼备,宛若山林之虎,“尽蹿蹦跳跃之技,穷闪扑腾 越之能”。尽显“刀如猛虎”之美誉!少林单刀可分为很多种,有柳叶刀、双刀、腰带刀、虎头 刀、金钱刀等种类Q少林单刀属柳叶刀单刀的一种。柳叶单刀 在武术器械中深受练武者欢迎,习练人数较多,所以其风格各 异,千变万化。
南派少林中的南刀王,也是南少林的传统刀术,其刀术沉着,发 劲勇猛有力,以声助威,以气发力。步法轻快,转换迅猛,有跳步、 跪步、弓步、仆步等,整个套路刚猛迅疾,起伏有序,深得武林中人 赞扬。均是由劈、挂、扫、撩、砍、刺、缠头襄脑等动作组成, 它直接击打对方的头、身、颈、胸等要害部位,由于它的短小 精悍,运用起来雷厉风行,使对方防不胜防。其动作多以大劈大砍为主,刀术疯狂,勇猛剽悍,是一套 难得的高水平武术套路。图片1 - 副本 图片1

矫若游龙的八卦刀术八卦刀属于八卦门的器械,在八卦门中甚为流行,凡习八卦掌 者,多数都会练八卦刀。八卦刀是以刀术的基本刀术为基础,结合八 卦掌的特点创编的套路内容。八卦掌是由清 代河北文安县人董 海川在江南游历时 得到道家修炼的启 示,结合武术加以 整理而成。董海川 曾在清代肃王府做 拳师,故八卦掌首 先在北京一带流传 开来。八卦门的器械 有子午鸳鸯钺、八卦刀、八卦棍、八卦枪、春秋刀、战身枪、连环剑、 连环纯阳剑、连环蟠龙棍、五行棒、昆仑铲等,其步 法要求与掌法相同。八卦系统所有器械,练法仍体现随走随变、械随 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的特点。另外,鸳鸯钺、 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都是短小的双器械,这在 其他拳种中较为少见。八卦刀又名“八盘刀”,八卦刀的规格和其他门 派的刀规格不同,比一般刀要长、要重一些。演练起 来刀长身矮,但见刀走不见人行,随着步法的起落摆 扣,身法的左转右旋,变化出劈、扎、撩、砍、抹、 带、摊、拉、截等刀术,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似游 龙,如飞凤,变化万千。八卦刀的精粹是夜战八方刀术,讲究以腰为轴,
以肩催刀,身械协调,刀术随走随变,刀随步活,步 随刀转,意牵神连,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饱 满,充分体现了八卦门的身法特点。夜战八方八卦刀在方城流传最为广泛,传承于南 方大侠郭子平一脉。郭子平,1891年生,12岁时由其父主持从刘宝珍 学艺。两家乃是表亲,拜师自有方便之处。至15岁 时,便跟随刘宝珍外出办案,学习江湖之事。刘宝珍,江湖上人称“飞刀刘”,初习戳脚,后 随董海川学八卦,是董海川第三十九名弟子,对八卦 刀更得真传,而且精通《奇门遁甲》。后来,郭子平和师兄弟共8人一同南下,这8人 是: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朱国祥、马元基、石 润章、石汉章。通过考试,朱国福任南京国术馆教务 主任,郭子平任八卦教练。三代传人杨澄甫诸多名家都在这里担任教练,郭子平 在这里结识了杨澄甫,求教太极拳。南方的八卦,主 要传人是张占魁、郭子平,南京国术馆为此奠定了基 础,并且使八卦刀术经郭子平传授,牛汉文再传韩锡 铜,得以保留并完善。这期间,孙禄堂、王子平、张占魁、杨氏太极第 ■八卦刀术练习“夜战八方刀”刀术歌诀:四尺二长八卦刀,劈撩挂裹穿为高。吊推钻刺遮日月,崩挑截拦神难逃。按折顺抹旋身扫,砍断魂魄也不饶。多少狂人要真理,苦练一心是正道。演练八卦刀,与八卦门的子午鸳鸯钺一样,必须 有八卦掌的基本功夫。此刀的基本刀术为叼、推、 拉、劈、撩、扎、抹、分、截等。推演变化为叼刀截 腕、推刀转环、拉刀平扎、转身截拦、劈刀转进、撩 尾转环、扎截削进、护腿剪腕、惊上取下、闪身斩腰 等式。八卦刀的要点是刀法分清,招招不离身体的变 化,腕要强,腰要柔,步要轻灵;其闪转全在腰之灵活,其进退全在腿之快速;其撩、扎、拿、劈、剁俱在腕之灵活有 力。因此,对腰、腿、腕的练习,是练好此刀的基础。八卦刀所用虽形似单刀,但体积比普通单刀要大,而且八卦刀术 是单手执刀,由于刀身较长,所以有一些独特的刀术,既有长朴刀的 优势,又有短单刀的特长,基本风格为人随刀转,不似普通单刀。八卦刀的套路共有五十四势,包括起势、夜战八方式、进步刺 刀、回身推刀、并步劈刀、独立探海式、海底捞月……直至左右挂 刀、左插步接刀而完成收势。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 教,因此形成了八卦门不同风格的流派,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 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主要流派有:尹福所传的尹氏八卦,程廷华所传的程氏八 卦,史继栋所传的史氏八卦,樊志涌所传的樊氏八卦,梁振圃 所传的梁氏八卦,宋长荣、宋永祥所传的宋氏八卦,刘宝珍所 传的刘氏八卦,还有刘凤春秘传的刘氏八卦及张占魁所传的形 意八卦等。由于流派不同,所以,在各个小门类中,八卦刀术 的特色也略有不同。

浏览1,9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