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为法的纯阳剑术

自古就有“八仙”的传 说,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 是八仙中的纯阳真人吕洞 宾。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 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 剑,练的剑术为纯阳剑术。 吕洞宾一生以纯阳剑术行侠 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 人口的故事。图片1 - 副本 (2)

吕洞宾不仅长得高大威 武,而且聪悟过人,博闻强 记,刻苦好学。他广泛阅读 诸子百家之书,对儒、佛、 道三教经典都有兴趣,对他记忆力惊人,能在一天之内背诵上万字的东 西。他才华出众,信口成文,出口成章。这为他后来 参加科举考试,并入仕做官、钻研医学、救死扶伤奠 定了文化理论基础,也是他被民众奉为神仙的一个重 要因素。《周易》、《道德经》更是爱不释手。他思维敏捷,能 将三教理论融会贯通。吕洞宾曾参加唐代的科举考试,但唐代晚期战乱 频繁,河东一带大族纷纷迁居岭南一带,于是吕洞宾 避乱到终南山,过着清心寡欲的隐逸生活。因而他才 有机会和时间与出家道人如钟离权等人交往论道。最 后弃家出走,跻身道教,扶危济贫,实现他匡世救人 的意愿。吕洞宾出家后“潜心修行”。《宋朝国史》记 载:“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可见吕洞宾是 一位精通剑术的道人。吕洞宾所练的剑术,《道 教百问》一书中披露吕洞宾 “得遇八仙中的钟离权,钟离 权授大道天遁剑术,龙虎金丹 秘法”。钟离权原是五代后晋时期 的一位将军,身怀武功。 吕 洞宾随他学剑之后,刻苦锻 炼,“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 快,世以为神仙。”之后,吕洞宾总是身负宝 剑,云游四方,有时以剑为笔,题诗写赋。他在《剑诗》中是这样叙述的:欲整锋芒敢惮劳, 凌晨开匣玉龙嗥。 手中气概冰三尺, 石上精神蛇一条。从诗中可以看到,吕洞宾修炼高超的剑术,忍受 修行的苦劳。凌晨开匣取出银光闪闪的宝剑时,发出 “龙嗥”般清亮的响声。即使冰冻三尺,手中剑越练 越勇,气概豪迈,以剑砍石,火花飞溅,留下蛇一样 深深的剑痕。 图片1 - 副本 (2)

身为一个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出家道人,能凌晨即起,在寒风 冰雪中苦练剑术,其坚强刚毅不畏苦劳的性格跃然纸上,让人敬佩。吕洞宾的追求可用一个“侠”字概括。他苦练剑术的目的,翦除 邪恶,斩杀凶顽,消除浮世不平之事,便可以实现“上九霄”成神飞 仙的目的。一股侠气荡然于字里行间。在吕洞宾另一首《赠剑客》诗中,其刚毅个性和侠肝义胆表现得 淋漓尽致。诗中说: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吕洞宾赞颂除暴安良的侠客,充分地 显示了他疾恶如仇的侠义精神。从他“万里腾空一踊身”的自述中,吕洞宾所谓的“道剑”, 就是面对恶人,先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服之以法。以“无 形”的精神思想上的情理法 去教育说服恶人,劝其改邪归 正,停止作恶。所谓“法剑” 就是面对冥顽不化的恶人,以 飞剑利刃坚决斩杀之,除恶务 尽,以维护人间正道,保护百 姓的利益。 图片1 - 副本 (2)

吕洞宾“精通剑术以除

恶”,众多道观中都有他背负宝剑的塑像,《吕祖 志》一书的卷首,也绘有他背负宝剑的绣像。他在不 断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 “三遁剑术”。在《道教》一 书中,说他“改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 贪嗔”。说明吕洞宾对天遁剑术已经给予了补充、发 展、更新。

吕洞宾所练的剑术,已不是入道时的“天遁剑 术”,而是经过创新了的剑术,是在“天遁剑术”基 础上创新了的剑术。

吕洞宾曾“数来挎斋中”。陈挎作为道教后起之 秀、吕洞宾的道教师友,当然不会错过向吕洞宾学剑 的机会。由此,吕洞宾更新了的剑术才在道教徒众中 一代代流传。道教弟子为了纪念这位剑术大师,索
性将吕洞宾传授的剑法更名为“纯阳剑术”。这就是 “纯阳剑术”的由来。

“纯阳剑术”是在“天遁剑术”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从“纯阳剑谱”所载的剑术名称中,人们可以看 到“天遁剑术”的影子。

“天遁”的天,指最高的、绝妙的、无与伦比 的;“遁”指逃遁、躲避、隐形。体现在套路中,则 是巧妙地躲闪、伏藏、逃遁动作。而“纯阳剑术”中 恰恰有类似的动作,如外过门剑、献手埋伏、旋风 剑、诈献铜桥等招式都是一些快速躲闪、伏身隐藏的 动作,充分体现了 “天遁”的特色。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动作,在任何剑术中都不曾出现过。其动作奇特、罕见,绝不是后人可以编造的。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定“纯阳剑术”与“天遁佥术"的血缘关系。 纯阳剑术招式纯阳剑术讲究含而不露,隐而自悟,以意导式,人剑合一。行剑 时步走弧圆,身法轻灵舒展、飘逸美观,势如行云流水,穿连不断, 给人以一种轻松、愉快、舒适的感受,经常练习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纯阳剑术分4个阶段练习:第一段:包括提剑归丹定五行,返本还原把剑进;龙心指路悬左 足,穿越云天指星宿;抱拐出鞘阴阳触,玉龙抬头风云吼;武当横云 观日月,刺破层云化飞雪;龙吟绕步随身依,碧波浪中神针奇。第二段:风舞梨花迎面起,纯阳追月云中絮;神龙隐现单边绕, 风吹荷花根亦牢;春风梨花八方飞,白云缠绕紫气随;荷塘波涌神龙 现,穿云破雾白云边;龙飞凤舞行如风,拨草擒蛇七寸中。第三段:龙蛇盘圆金戈起,寒水渡萍翻腾急;游龙缠蛇入海流, 一波千丈古洲头;飞凤陆地三步头,游龙碧波上九楼;拂尘轻扬返手 来,太阴举柱下尘埃;寒塘旋萍少阳开,玉笛三剑旋转截。第四段:游龙入海随身缠,神光护顶祥云穿;倒步抽纤圆如意, 龙珠飞旋随身依;游龙探穴左右摆,秋江横钓悬竿外;玉拐一剑进中 焦,左拐一剑化为撩;阴阳合道重交手,倒步悬足背剑收;归丹提剑 五行定,功归大道气血润。纯阳武术属武当山龙门一脉,传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所创, 是道家养生、健体、御敌的内家拳法。其拳理上应阴阳五行之 理,下行方圆八卦之象,取自然之态,成天人合一之形。武术界有一个普通的常识,无论拳术还是器械套路,其名 称与套路动作内容是相应相合的。“纯阳剑术”中融入了吕洞 宾一生刻苦研练、战胜邪恶的心血与经验,是一套突出攻防搏 击、独具特色的实战传统剑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

轻灵如猿的峨眉剑术

峨眉山为道教布道名山,比佛教到峨 眉山约早1300年。史书《山海经・西山经》、 《五符经》、《魏书•释老志》、《汉书•地 理志》、《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 《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峨眉山志》、 《明・峨眉道人拳歌》等书均有详细记载。

自公元前370年前后,峨眉山隐士和后 来的道家信徒合成,正式在峨眉山形成第 一大流派“道家经学学派”,其方术和神 仙思想也形成核心地位。

峨眉山自古多猿猴,据《搜神记》记 载: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 长七尺,能做人行,善走逐人,名成“猴 国”,也称“马化”和“攫猿”。

据乐山、峨眉山地方志记 载,先秦时期的司徒玄空,耕 食于峨眉山中。他模拟猿猴动 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了一 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 和“猿公剑术”。

峨眉武术中,十八般兵器 样样都有: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凝、铜、 锤、抓、锐、棍、槊、棒、 拐、流星锤,其中以剑术和枪 术最为著名。

峨眉剑的成型,是峨眉僧人在“白猿剑二十四 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具有一般剑术轻松 潇洒,优美大方的特点外,还特别注意实践,着眼于 点、劈、刺、撩的发劲,动作严谨,衔接巧妙,招式 凶猛,方法独特。其特点在于:击法明快,剑术多 变,以快为上,以巧取胜。

峨眉剑是武术中优秀技击剑种,实用性极强,武 理深奥,功法精邃,剑术变化万千,不失为剑术中的 一枝奇葩。峨眉拳经剑篇中有诗赞道:残虹一式定乾坤; 剑似追魂不离人。 应是奇传道数真; 纵是越女也为魏。峨眉剑术所用的剑是软剑,因为在抖腕当中有数种变化,便于发 挥峨眉剑术的技击长处,而使硬剑是无法发挥这种技击特点的。峨眉剑术走剑时要柔如游蛇,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虽柔亦刚。 否则中敌时力不能达到剑尖,起不到弦动物仆的功效。在对敌中,对 剑时剑尖要始终对准对抗中线,剑尖则始终不准离开敌方,剑尾可随 意游动。峨眉剑讲“剑不行尾”,即剑尾不能对准敌方。峨眉剑的主要技击技法中,持剑姿势如高姿持剑势,自然开步站 立,侧身对敌,右腿在前,右手持剑。持剑的前臂微曲下沉,约与腰 齐。剑尖微微上指对方喉部,左手在后自然微弯曲上举。持剑右手微微弯曲下沉是为了有伸缩余地,即行话“藏手”。左 臂在后微微上举主要是为了配合整体动作的协调自然。另外,高姿势 平剑持剑术是剑尖高度以腰为准平对对方。这种姿势较少用,因为这 种姿势有碍于剑术手法的丰富变化。而低姿持剑姿势为马步。这种姿势要求双方马步侧身对敌,剑尖 微微上指对方咽喉部。这种姿势在特殊动作中用。峨眉剑要求手心向 上平手持剑。这样在敌方点腕时,如果来不及变化,可以以剑托去迎 击,容易发力攻击,以便保护手腕的 安全。峨眉剑术中的“素女掉尘式”, 是与敌对剑走势时,利用腕部的力量 使剑身随着步法身法谐调地上下弹 动,主要是为了使对方不好找空子对 我进行攻击。而“分花拂柳式”,是与敌对剑 走势时剑尖随身法步法左右自然摆 动。高与肩平,宽不过对方身影。这
种剑术带有攻击性质,对敌方喉部常威胁很大。是使对方最不易进攻 的一种方法。以上两种方法是峨眉派出剑走势的独特门户。它要求习者的任何 进退攻防招法,都能够在这两种方法中随意使用。峨眉剑术的防击技法主要是“玉女抽身式”,以甲、乙称之,甲 弓步直刺,乙抽身点腕。双方在高姿右式持剑对立时,甲方大弓步跃 刺对方胸部,乙方速后撤并步,点击对方腕部。另外,乙方也可用后撤步点腕,这种方法是很保险的,就是说虽 然守方未点中对方腕部,但甲方的攻击也到不了位,因为乙方向后退 出时已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了。乙方在并步点腕后即可趁甲方收剑时反 弓步跃刺甲方,这属于随击方法。另外还有“西子洗面式”,当甲方弓步直刺或格挡后直刺,乙方 闪身截袭。双方高姿右式持剑对立,甲弓步直刺或微格后直刺,乙方 的闪刺方法是向右斜方闪让,剑尖下点,截袭甲方面部、臂部、胸 部,这一式同闪法一样厉害。峨眉剑术主动攻击技法有“紫竹入云式”、“拂花掠影式”、“文姬 挥笔式”、“黄莺穿柳式”、“越女追魂式”等。动作做起来要一气呵 成,干净利落,对方往往来不及反应已经中剑了,这是峨眉剑术中较 平静而又突然偷袭的特点。峨眉剑多为残剑、散剑。峨眉《内手拳法卷三歌谱》中剑 术之谱记载:“残虹者,非剑之残者也。犹棋之残局,一着即 可定输赢。夫剑者,神之所至,精之所化,形之所名者也。知 此者,当形神合一,剑我一体,射如蛟龙,抽若惊鸿,则敌无 懈可击窍。兵器乃手之加长,用剑之心法,同于拳理,制敌之 诀窍,与拳诀无异。直不因其有殊,略有不同耳,弟子当自悟 之……"枪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所以 著名的武术家几乎个个都练过枪术,因此, 自古枪术就有“百兵之王”的美誉。枪是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枪使得好的自己就 有生命。大枪是扫荡乾坤的神器;""内家大 枪术,精忠岳王创,忠臣孝子传”,岳家枪 术名重千古。此外,著名的枪术有杨家枪术即梨花枪 术、芸家枪术即桓侯枪术、太极枪术、六合 枪术、吴家枪术、少林枪术、峨眉枪术、五 虎断门枪术等,都是名动江湖的高明枪术。形中寓意的岳家枪术

岳家枪在岳家拳械系列中占据首要位置,技击方法独特,号称岳飞冒单骑用枪举。相传岳飞为大鹏金翅鸟转生,大鹏鸟在佛教中讲 国.略田心是力量最威猛的善神。岳飞乳名五郎,因为之前他父 大破金兵 亲岳和曾有4个儿子都夭折了,岳飞还有一个弟弟叫 岳翻。岳飞在没有满月的时候,内黄河段黄河决口,大 水暴至,岳母姚氏抱飞坐在瓮中,冲涛及岸得免。岳飞虽为农家子弟,却爱武术,10多岁的时候就 能挽弓300斤,在宋代几乎是最高纪录,同时,他向 同县的枪手陈广学习枪术。陈广见岳飞勤奋好学,举 止不凡,便潜心传授陈家独门七十二路枪术。经过一 段时间的训练,岳飞便成为全县无敌的神枪手。岳飞还向“铁臂大侠”周侗学习枪术和箭法。周 侗一生中有3位得意弟子,他们分别是:勇冠三军的 80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河北大名府绅士、水 泊梁山坐第二把交椅的玉麒麟卢俊义,最后一位就是 名扬天下的武穆王岳飞岳鹏举。岳飞跟周侗和陈广学习武术,几年下来精通十八般兵器尤精骑射,对枪更是运用得神出鬼没,有诗赞道: 神枪起法冷飕飕,穿心得蟒凤点头。六合神枪多变化,独战军中万将愁!岳飞从军后,从一名小兵而官升至节度使,百战百胜,无一败 绩,岳飞曾单枪匹马勇闯金兵大营,杀敌千人,刺敌酋长黑风大王。岳飞在日常战斗中,总结很多实战经验,并创立了形意六合门 派,有少林六合拳、六合刀、六合大枪,广泛传播于河南开封、汤 阴、新乡、安阳等地区,后来流传于安徽、江苏、江西、山东、山 西,与本地武技有效结合,逐步形成了少林岳家连拳门、少林通背 门、少林意拳门、心意门、形意门等门派。他所创立的枪术独成一 派,被称为“岳家枪” 图片1 - 副本 (2)

岳飞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两马交锋,双方都害 怕,拿着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 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打起来恐后悔莫 及。一旦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 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因此,岳家枪术一改当时流行的斜出枪,而是“直取中宫两边
荡,左拨右引身先躬,反手斜上直指腰”。这样就大 大增强了大枪的攻击性。岳家枪术中还包括回身枪,出枪的范围多在中 腹,这样就增大了命中的概率。岳家枪的绝技有“大 漠孤烟”和“长河落日”。岳家枪术中最高层次的还是以沥泉为名的枪术套 路沥泉枪。相传岳飞有一天出去到附近小山上游玩, 只见半山中有一缕流泉,旁边一块大石上边镌着“沥 泉奇品” 4个大字,却是苏东坡的笔迹。图片1 - 副本 (2)那泉上一个石洞,洞中却伸出一个斗大的蛇头,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来,点点滴滴,滴在泉内。岳 .岳家枪 飞忖道:“这个孽畜口内之物,有何好处? 滴在水中,如何用得?待我打死他。”便放 下茶碗,捧起一块大石头,觑得亲切,望那 蛇头上打去。不打时犹可,这一打,不偏不歪,恰恰 打在蛇头上。只听得“呼”的一声响,一霎 时星雾迷漫,那蛇铜铃一般的眼露出金光, 张开血盆般大口,朝着岳飞扑面撞来。岳飞连忙把身子一侧,让过蛇头,趁着 势将蛇尾一拖;一声响亮,定睛再看时,手 中拿的哪里是蛇尾,却是一根丈八长的蘸金 枪,枪杆上有“沥泉神矛” 4个字。回头看 那泉水已干涸了,并无一滴。沥泉枪枪术集中了岳家枪之精华,整个 套路36个动作无任何花招,招招实实在在。一招含三招,三招变九招,招招隐藏杀机,招招出奇制胜。后来,岳家枪术为范氏所继承。至明代末年,范氏第十一代师祖 范启勋为明代官员,其子范可礼为明贡生,聪明过人。范可礼兄弟8 个,皆通文武经略。时为明末清初,范氏八兄弟与萧家七兄弟在古相 州西洪岭坡团练民众,共保当地平安。由此可见,范氏岳家枪拳的起源是由岳家枪拳演化而来的。范氏 岳家枪拳的创始人即第一代宗师,当为范启勋先生。范氏岳家拳的主要内容有:一弓箭、二弹弓、三绳鞭、四点穴、 七十二字练功法、内经养气调神等。流传的器械有:单刀、大刀、 三十六奇枪、小字锤、大字锤、太平锤、字功锤、散手大战法、小战 法、连八锤、十八罗汉桩和其他辅助技击的练功法等。1769年,范启勋玄孙范广带领其子天增、天坤迁移至新乡,将范 氏岳家枪拳诸艺作为家教,世代子孙相传。1894年,后人范清元老闲居家,与同门弟子80余人及师弟杨绍先 经数年之功,又根据祖传老枪谱特点,依阴阳气窍、内五脏外五官、 五行八卦、七十二字等内容,反复推敲,相互比较,整理成诀,以传 子孙门徒。至此,范氏岳家枪自成一体。岳家枪经历代相传,已成为形意门必练的重要器械。后世 的“形意大枪”,是耿德福家传绝学,是从“耿子枪”、“耿子 拳”、“岳家拳”、“岳家枪”演变而来。本不传外人。但他却打破 陈旧观念,将它无私地传授给了徒弟。耿德福说:“形意拳是枪拳合一的拳术,拳术练到一定水 平,必须练大枪。枪能弥补拳的不足,这样才能使形意达到更 高的境界。”他演练的“四门龙行枪”,枪头吞吞吐吐,如白 蛇吐信,似金鸡点头;枪缨左右翻飞,宛若凤舞梨花;枪杆上 下抖动,犹如蛟龙出水。枪舞梨花的杨家枪术

杨家枪,全名为“杨家梨花枪”。据《南乐县志》记载:北宋年 间,宋军元帅杨延昭摆牡牛阵,要在南乐一带与辽兵决战,不料被敌 识破,退回察院。杨延昭独自断后,因多日麋战,疲惫不堪,遂在旷 野一菜园草屋小憩。岂知杨延昭一时失慎,竟患卸甲风昏迷过去。幸亏恰遇东寺庄精通医理的老人袁代,袁代将其搀扶到家中精心治疗, 几经周折杨延昭化险为夷。杨延昭感恩不尽,以重金 酬谢,袁代辞而不收,但求赐教枪术。杨延昭满口答 应,事后便派人前往袁家精心传授。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枪术精 奇。《宋史》中《李全传》记载“二十年梨花枪,天 下无敌手”。
后来因宋军挥师北进,袁代枪术尚未学完,杨延 昭便派老将杨洪将祖传枪谱馈赠袁代。杨家枪谱:杨家枪术世称雄.前手正,后手硬,仰 手合手都有空。去似箭,回如线,手疾眼快 扎人面Q舞花枪,眼花缭乱。锁喉枪,鬼神 难挡。回马枪,神仙难防。怪莽翻身,梨花 盖顶,乌龙翻江出海滩。绣女穿梭奔日月, 金门石开抢中腕。要问此枪名和姓,七郎八 虎守边关。 明清时期,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是当时流传最广、影 响最深的枪术流派,因舞时如梨花摇摆,又名“梨花枪”。戚继光在 《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 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 师,相传杨家枪术。”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 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 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 整的枪术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术体系,正如《纪效新书》所记载: “杨家之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 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术,兵书《武编》、 《阵记》等书均有记载,是为当时山东等地专习。杨家枪技击战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如 《纪效新书》中说:“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 还嫌迟。”何良臣《阵纪》中也说:“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清代康熙时期,杨家枪为山东牟平县马某所传。清代末期,杨家 枪术是由少林拳正宗第二十八代宗师,有“铁掌震东海”之称的杨秀图片1 - 副本 (2)山先生所传。是少林武术进 行年代定位,以及少林拳在 兼收并蓄过程中,传承脉络 的有力证据。图片1 - 副本 (2)

杨家枪的主要内容是: 八母、六合、二十四枪势。 八母:即拦、拿、提、摺、 颠、缠、还、圈。它们是8 种基本枪术,是形成杨家枪 技术与技法体系的骨干与 核心;六合:一接、二进、 三拿、四缠、五拦、六直。

六合是杨家枪术对扎攻防的6项基本法则;二十四枪 势是杨家枪的枪术组合套路,是最早的枪术套路。它 由夜叉探海、四夷宾服、指南针、十面埋伏、青龙献 爪、美人纫针等24势组成。

杨家枪手执枪根,出枪甚长,而且有虚实,有奇 正。进其锐,退其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 动如雷震。最绝妙之招是在一得手后便一戳,敌方一 失势便无再复之隙。杨家枪基盘在两足,身随其足, 臂随其身,腕随其臂,合而为一,周身成一整劲。

杨家枪共7个套路,计二百二十三式记真,各套 路其枪势又多少不一。单练套路有常合枪三十二式 等,对练套路有二十四式。大花枪四十二式,由白蛇吐信、铁牛耕地、燕子 夺窝、黄龙卧道等组成;花战枪三十/I式,由十面埋阵战枪五十四式,由童子抱心、旋风破道、怀抱 琵琶、火焰穿云等组成;小花枪三十四式,由金簪拨 灯、乌龙入洞、乌鸦贯顶、苏秦背剑等组成。军战枪二十二式,由狂风摆柳、左蛟龙、乌龙摆 尾、鲤鱼脱钩等组成;梨花八母枪十六式,由夜叉探 海、恶虎扑鹿、跨虎开山、青龙献爪等组成。伏、叶底偷桃、蛟龙出水、恶狼扒心等组成;十七战 枪十七式,由黑虎卧身、下步角入水、滚坐马势、青 龙落地等组成。杨家枪主要动作分为:直刺法、撇枪术、点枪回马枪术、挑点枪术、拿卷枪 术、悬脚枪术、攒刺击法、杀 手枪术等。临敌之时,先已蓄势欲 发,或以右侧弓步,待敌临近 大喝一声,扭转身躯,或左前 弓步同时急将枪尖起花,从下 泛起直刺敌心,敏疾异常,若 非有所准备,则很少有不得手 的,诚为枪术中之至妙者。正因为杨家枪术系统完 整,精妙实用,它才能驰名于 天下,人们竞相学习、使用、 发展它,进而从杨家枪中派生出马家枪术和沙家竿子。 这两种枪术的创立,不仅 丰富了枪术体系的内容, 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杨家 枪在武林中的魁首地位。马家枪据传系南京回 族马家所创,明代永乐年 间迁至河北青县,明代中 期有马仲良者善枪术,遂 与沙家枪齐名。马家枪出于杨家枪而参以击打,即枪棍合一,特点是“枪为神骨 而棍为皮肉”。马家枪,属短枪、硬枪。枪术风格:身短而法奥,其 势紧密而迅疾,其用在手,身如轻风随云,手如青蛇渡水。枪术技术 体系以二十四枪势为主。沙家竿子虽名“竿子”,其实是枪制,头重腰软。沙家竿子之用 在两足,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乃合而一。其势阔大而迅 疾,其用在足,腾挪进退,身如电光击石。后世传下来的杨家枪主要包括二十四枪名、七十二路花 枪、四十二路散枪、二十四枪式和枪里夹棍。其中被人们广泛 知晓的二十四枪式中包括杨家的钩挂枪、追风枪、回马枪、封 喉枪等。最为独特的是,杨家枪枪杆长一丈二,有“一寸长一寸强, 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而枪头却只有一寸长。这种配置,据说 是因当时打仗身穿盔甲,盔甲缝隙很小,便于穿透盔甲。吴殳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家 学传承,学识主要得自“于书 无所不窥”。但一生游踪甚 广,多次往返于南北之间,与 顺治、康熙年间的文坛人物多 有交往,经历和学术活动都十 分复杂,当时有人说吴殳是一 个“奇人” 枪术发展里程碑吴家吴殳既是明末清初的诗人 和史学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 的武艺家和武学学者,他的名 字在武术界很响亮,他的《手臂录》更是一部武学名著。吴殳的名著《手臂录》 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 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术大 成”,列为典籍。它融经、 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 茂,理法技艺俱佳,是研究 古代枪术和枪术发展史极为 珍贵的资料。吴家枪是《手臂录》的核心。其他著名枪术如石、马、沙、杨、 少林、峨眉等都是为烘托吴家枪术而辑入。书中对各家枪术均详加诠 解与辨析,一一讲明其优势异同。先从石家枪术入手,最后归之于峨 眉,系统而完整,多有独到见解,使人对古代枪术一览无余,开卷受吴家枪术是明清时期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古代枪术发展史上的 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吴殳在《手臂录-卷二-针度篇》写道:予受敬岩戳革之法,练习两年,手臂粗得柔熟,敬岩 猝死于王事。虽脱化之微意,余已领会,终不知枪有若干法 也。 广而求之于程冲斗之书4得棍术于洪转之书,得少林枪 术于郑华子,得马家枪于倪近楼,得杨家枪、沙家竿子于柳 城,得敬岩所自出之淄川韩氏枪术,而昔所未闻者,备闻之 矣。最后得程真如峨眉枪术。悉心所得,遂有五百余法,亦觉其中多空疏不切实用者,而以为皆出自名家,不敢轻动,其后 自有省发・不得不收,今得一百十法亦云溢 矣。从这段叙述,可以明显看出吴殳经多年的勤求博 采、潜心研究之后,从50馀种古代枪术中精选出110 种,组合形成了吴家枪术,并由此而辑成名著《手臂 录》,为后世留下宝贵文献。吴家枪术的风格与特点是枪如蛇行,手足迅疾,见肉分枪,贴杆深入,圈为元神,分形入用,急进连击,刚柔相济,攻守兼施。吴家枪术技术体系包括扎法21种、革法11种、步法15种为基本内容。枪术中的重点是“十枪九扎”,扎法是枪术中的主要进攻性枪术。峨眉枪只有十八扎,而吴氏增至21
步法在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清之际很多武术家 却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峨眉枪术》公然提出“不言步法,不言立 势”的观点。杨家枪也存在“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的重大缺欠。种,增强了枪术的技击威力,突出了 “以攻为主”的 戏剧中的枪图片1 - 副本 (2)
武术技击思想。革法虽然有所减少,但枪术相对更加精妙实用,充分 体现了 “枪本为战阵而设”的战略战术思想。作为一代武术大师的吴殳,敏感地意识到步法在枪术技击中是起 决定作用的。因此他明确提出“足不可松,其妙在于活,退则以长制 短,进则以短制长”。吴殳还将15种步法列入枪术技术规范之中,这不仅丰富了枪术技 术体系的内容,增强了枪术的实用技击价值,也为后世枪术的发展开 创了良好的前景。他所创立的骑龙步、虚步、四门枪步、剪刀步等后 世仍在沿用。吴殳在枪术理论上有很多发展和创新,他在《手臂录》中提出一 整套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的枪术理论,如枪术圆机说、一圈分形入用 说、枪根说等,一直在指导着枪术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后世武术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臂录》是吴殳撰写的兵书之一,是他对戚继光兵学名 著《纪效新书》18卷本的改写、诠释与发挥,可以看成是一部 关于《纪效新书》的讲义或导读。书的署名是:“明定远戚继 光元敬立法后学古吴吴殳修龄达辞”。在明末清初武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枪术率先向 系统完整、精妙实用、理明法备的高层次发展。四大名枪的产 生和确立,就是这一昌盛时期的历史标志。大名枪之一峨眉枪峨眉枪术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眉山 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术,他曾经两年于密室研习, 通彻其中的枪理与精义后,将枪术传于徽州的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两 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术带回中原进行传播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著成书,命名为《峨眉枪术》,传于朱熊 占。朱熊占于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 峨眉枪术并赠其书。明代著名军事家、武术家程冲斗撰有《耕余剩 技》,记述了 “峨眉枪术”、“白眉棍术”等技艺。吴殳于1678年将《峨眉枪术》收入他的名著《手 臂录》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其中写 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 异人授以枪术,立机穴室,峨习两载,一旦 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C枪 术一十八札,十二倒手,攻守兼备,破诸武 艺。据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在其《中国武艺图籍考》 中说:峨眉枪术系峨眉僧普恩传,海阳程式真如撰, 太仓吴殳辑,计有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 峨眉枪 ― 审势形势、戒谨、倒手、扎法、破械诸、身手法等

著名的,除峨梅花枪、左把枪、断门枪、四门枪、马 家枪、锁喉枪、子午枪、二郎枪、奇门枪、太平枪、 连环枪、五虎擒羊枪、双头枪等等。到十一篇;另总要一篇,系洞庭翁慧生补作,载吴殳 .古代骑兵 《手臂录》附卷。
峨眉,可算是古代巴蜀的代称,峨眉武术,也可 称其为“巴蜀武术”。因为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关 系,峨眉武术脱离不了与佛教思想艺术的联系,相比 少林,峨眉枪术功架优美、劲力饱满、步活身灵、枪 路纵横、变化多端,所谓“枪似游龙扎一点,舞动生 花妙无穷”,实在是优雅飘逸许多。峨眉枪一般枪长2米左右,峨眉枪是三刃枪,抹 扫挑劈等不用管刃在何方。其枪用势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是枪不走圈,崩分敌枪多走半个不到的周圆,外枪相交时弧线崩 分后多用挑枪,一般多配合后步斜上挑枪,其以便卸力,以便安全进 入,内侧相交时崩分后多侧上前步抹扫,敌大步退时滑竿追刺。图片1 - 副本 (2)

峨眉枪少大开大合,其与拳法相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多用涌泉 力而少用丹田劲。其小俯度脚心一紧的整体抖弹,还有与众不同的是 先出枪,身步追着枪势的梢牵法,与大多用根摧枪势不同。

峨眉枪术心解即是“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拳不接手,人以根 摧,我以梢牵,人以丹田,我以涌泉,人以意求,我以自然”等而为 特色。

峨眉枪术理论体系较为完备,讲究用技易,练心难,强调意气力 技综合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出宜静、宜动、攻守、审势等技击战略战 术法则和枪术要诀。峨眉枪诀中说:峨眉剑术有妙方,也有枪术堪称强;素娥守门人难识,玉女抽身势难当。斜插梅花大拂面,双鬟扣门小试枪;图片1 - 副本 (2)

圈拿,点扎莫管他,避青入红不用忙; 更看分花拂柳式,纵是神仙也难防。峨眉枪的套路招式包括素娥守门、玉女抽身、避青入红、素女掉 尘、小鬟扣门二式、倒步迎进分花拂柳式、大开门迎进分花拂柳式、 分花拂柳一步三枪、你分我也分崩分点喉枪、拦路枪、分花拂柳对劈 枪、分花拂柳分杆枪等。峨眉枪站势时即中平藏把持枪势,枪尖始终对着对方身体中线, 以一静制百动,不管对手晃上晃下的虚招,退让转走中寻机,见机突 然出击加飘进,突然进,突然飘出。属江湖步战枪。峨眉枪术中所谓的“大蹲身圈枪盖压”,即利用身体沉降的整体 力,和枪杆弹性及盖把的杠杆力。大蹲身即用丹田劲出击,亦即用根 摧法。峨眉枪还要画个半弧,抬腿时盖上身下压以枪杆弹性向下弹抖 打压枪杆,使其亮开门户,此利用上身起落对争力及突然弹抖劲和你 之臂力的各种力,但比大蹲身打法要快半拍,此即起步时打人,运动 中发力。峨眉枪术中还有“破大蹲身盖压”:敌蹲身盖压不用同其形成抗 力,让其将你枪圈过,顺势前步向对方正门侧上,步以大跨步前插挺 枪扎腹。翔 清代末期以后,由于洋枪洋炮的输入,武术的御敌功能不读 再具有广泛的意义。三大派武术都渐渐式微了,但是仍然有许 链 多民间人士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习武,峨眉枪术到了后世也大 接 放异彩,四川武林人物李毅立、任刚、彭项等将其发扬光大,使各自所练枪术成为全国一流水平,屡屡在全国和亚洲武术竞 技中夺得金牌。

门类齐全的少林枪系少林寺是武术之祖庭,不仅拳棍功夫名满天下,枪术也很突出。 如金元时期的惠威和尚,就曾以枪术威震疆场,并为保卫中原百姓的 生命财产立下了累累功勋。少林枪术起源于宋代,在技法、理论方面强于其他各家枪术,这 是因为少林武僧善于吸收百家枪技精华,集百械击艺之大成。以枪为主,兼用棍术,枪棍合一、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术。因少林枪术系统合理,精妙实用,理 明法备,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黄河两岸。
/朴花个/夷券少林枪系主要由洪转梦绿堂枪术和程冲斗枪术组 成。梦绿堂枪术是少林寺第一代枪术,它由少林寺武 僧洪转大师所创。少林八母枪指封、闭、提、掳、拦、拿、还、 缠。八母是少林枪术中8种基本枪法。枪法变幻虽 多,但离不开这八母枪的攻防范畴,诸法由此而生, 故称之为本。六妙即一截、二进、三乱、四定、五斜、六直。 六妙是6种对枪技击战术和技击诀要,是枪术之用; 五要即一圈、二串、三排、四压、五扎。讲的是枪术 精妙运用,技击变化之理,故称之为变;三奇为一 软、二闪、三赚。是对枪技击中战术与技法在具体实 施中刚柔强弱、斜闪悠回之技巧诀要,故称为巧。洪转所创梦绿堂枪术达到 了 “理明法备,精妙实用”之 境,堪称少林枪术之鼻祖,有 历史和实用价值。吴殳赞为 “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 矣”,实不为过。少林枪术形 成发展历史中,安徽休宁人程 冲斗,功不可没。程冲斗生于1561年,少年 好武,家资丰厚,为得真艺, 凡闻名师,不远千里,挟资往而求之。曾在少林寺学艺达10年之久,得高僧洪转、洪纪真传。后又 得河南李克复枪技。其枪棍俱精,卓然成家,枪术技艺,独造妙境, 当时风行海内,享有盛誉。1621年,程冲斗完成《耕余剩技》一书,这是继戚继光《纪效新 书》之后,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武术专著,对后世的武术发展影响极 大。《耕余剩技》中的《长枪术选》和《手臂录》中的《程冲斗十六 枪势》是继洪转《梦绿堂枪书》之后,研究少林枪术的宝贵资料。程冲斗主要贡献是在洪转所创少林枪术的基础上,突出了以力度 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的特点,从而使力度与技巧有机地融为一 体,提高了少林枪术的整体技击威力和实用技击价值,进入“大而不 笨,巧而不浮,精妙实用,刚柔兼备”的上乘阶段。从程冲斗大力提倡的“崩枪术”就可看出程冲斗在枪术上的高深 造诣与远见卓识。仅《程冲斗十六枪势》中就载有7种崩枪法,主要是 霸王上弓、铁牛耕地、崩靠、活崩对、死崩对、活崩退、翻身崩退, 它们包括了后世枪术中的定步崩枪,活步崩枪、转体崩枪,上中下三
路崩枪法尽涵其中。武术中不论是枪术套路还是传统枪术流派,崩枪都是必备的枪 术。程冲斗所论少林枪术是集前人之大成,他认为大枪身长及远,体 重力猛,大劈猛崩硬扎是大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是大枪称霸武 林的特殊技能。程冲斗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在《长枪术选》中明确提出:“制胜 之方其要亦唯以中平为主,虽有擒拿勾捉等法,深思临敌便捷可望常 胜者,无过大封大劈为最。”少林枪术系列,有五虎枪、夜战枪、提卢枪、拦门枪、金花双舌 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三十一 名枪、四十八名枪、花枪、杨家枪、罗家枪、六合枪、八十四枪、六 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密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另外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 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 对刺以及大刀进枪、单刀进枪、 双刀进枪、梢子棍进枪、三节棍 进枪等种类。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扎、点、崩、挑、
拨,各种用法奥妙全。少林六合枪可谓一部实用枪术宝典,由6种枪术绝招组合而成,故 名“六合枪”这个套路是两人以实战为基础的真枪对刺演习。其特点是:真枪实战、短兵相接、枪术简捷、直取快攻、一招制 胜。讲究“长兵短用,技智兼施,灵活多变”。著名的杨家枪、罗家 枪以及岳家枪都是从少林六合枪术中吸取精华而名扬于天下。少林杨家枪是宋代杨家大破辽兵所传下的枪术,是少林枪术中的 精华套路,其套路动作主要有拦、拿、扎、劈、崩、挂、挑、穿、 架、撩、摔、点、舞花等枪术组成。演练时持枪稳活,气势奔放,上 下翻飞,神出鬼没,变化莫测,充分体现了 “枪似游龙”的特点。少林六合枪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镇寺之宝,经过历代武术高 僧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枪术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十三枪是少林兵器中的长枪术,结构完整,框架独特,其中 扎枪的动作有十三式,故名“十三枪”。擅长于刺、挑、劈、扎的反 复运用。少林十三枪的套路主要有拦、拿、扎、劈、崩、挂、挑、 穿、架、舞花等枪术组成。

少林梅花枪是属于少林太祖门的一套传统枪术,动作合理,简洁 明快,刚劲有力,整本技术规范。本套路配有实战教学,增强了少林 传统套路的运用性。

浏览3,2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