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和强度相对稳定
在特定训练时期内,负荷量与强度保持在特定水平上,其整 体负荷是中等负荷,多数情况下用来对已经掌握的体能训练水平 进行学习与巩固。负荷量和强度动态变化的协调组合的四种形
式,对调节与控制跆拳道训练的负荷动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 作用。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跆拳道训练负荷的提高应当是在机体对 原负荷的不适应反应消失之后、运动能力与机体机能得以提高和 机体恢复较充分的条件下进行。通常运动负荷的提高,大多是提 高负荷强度,同时降低负荷量,然后保持负荷强度并增加负荷量, 维持一定的时间,促使机体适应并巩固。与此同时,除了要注意 负荷量与强度动态变化的协调组织外,还需要对练习密度予以高 度重视。练习密度不但对机体在训练过程中的恢复程度有影响, 而且与重复练习的强度有无保持机体机能变化的高度也有着紧 密联系。要保持适宜的练习密度,密度过大或者过小均会对训练 任务的完成造成阻碍。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确定某种练习的密 度之后,通常不会进行大的变动,往往会通过练习数量来调整运 动负荷的大小。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监控
在跆拳道训练中,体能训练占据重要地位。跆拳道体能训练 紧紧围绕的内容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基础力量、爆 发力、力量耐力)、速度素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组合动作频 率)、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
通过监控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发展水平,能够清晰了解 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程度,为制定与实施训练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从而对训练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发挥积极影响。训练计划的要求 以及事先预定的身体训练水平检测指标,是监控跆拳道运动员身 体训练程度的主要依据。换言之,就是把运动素质测评与身体机 能状态测评有机结合,利用各种专项测验和非专项测验,对跆拳 道运动员在特定训练阶段的运动素质与机能状况进行客观定量 评价,进而使其和特定训练阶段的目的相一致,与跆拳道运动员 的专项成绩水平相适应。
测验和评定完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机能状态之后,能 够清晰地了解运动素质和机能水平与跆拳道竞技能力之间的内 在关系,进而对训练过程身体训练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正确评 价,使得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机体机能发展处于均衡状 态,同时促使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与技、战术训练水平 相适应。通过对跆拳道运动员所运用的训练方式进行科学评价, 最终建立适宜跆拳道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模型。
力量素质发展水平的监控
- 生物力学测量手段的测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监控跆拳道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 力量以及力量耐力时,可以运用等动侧力系统,将比赛动作或者 接近比赛动作过程紧密结合,进而对肩、肘、髓、膝等关节肌群的 最大肌力、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进行测定,随后就训练过程前后 阶段的变化情况展开比较与综合评价。这种测验方式的优势是 准确性高,劣势是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无法经常采用。
- 简易测量手段的测验
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测定力量素质的常见手段包括以下 几种。采用卧推杠铃和负重半蹲、全蹲分别测定上肢最大力量 和下肢最大力量。采用持杠铃快速前平推5秒钟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测 定上肢和下肢的速度力量。采用定时间、定组数、定方法进行速度性击打沙包,计算 单位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数量,利用动作速度下降的曲线来评价力 量耐力水平。
(二)速度素质发展水平的监控
在跆拳道运动的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速度素质表现形式的 集中体现是:反应速度、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组合动作频率和完 成系列对抗动作的综合速度能力。监控速度发展水平时,可以采 用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专项方式或者非专项方式来测量与 评价。
- 反应时测验单反应时测验:利用反应计时器,针对运动员对规定动作 做出应答反应的快慢进行测定。选择反应时测验:利用比赛场面实况录像的停格技术,指 导受试者判断录像所显示的比赛情况,并在最短时间内按动相应 按钮。根据跆拳道运动员的应答情况,对运动员根据某种情况选 择性采取某种合理战术决策与行动的应答速度加以判断。
- 单个动作速度测验利用测力台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单个动作进行测试,进而 检测其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能力。计算跆拳道运动员在5秒钟内完成腿法中某个动作的具 体数量,进而对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能力加以检测。
- 组合动作速度测验测试跆拳道运动员10〜20秒腿法击打沙包的次数,进而 测验运动员完成组合动作的速度能力。采用5秒内完成俯卧撑推手击掌的练习和30米加速跑, 进而对跆拳道运动员伸肘的速度能力和伸膝的速度能力进行间 接反映。
通常情况下,在测试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时,需要排除 速度耐力因素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耐力素质发展水平的监控
跆拳道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可以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划分出多 种类型。以参与活动的器官系统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肌肉耐力 与心血管耐力水平;以能量代谢的特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有 氧耐力能力与无氧耐力能力;以肌肉参与活动的部位为依据,可
将其划分为盆带肌肉耐力、下肢肌肉耐力以及全身肌肉耐力;以 耐力素质和专项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一般耐力水平 与专项耐力水平。
- 实验室条件测验自行车功率测试:在自行车功率计上,对跆拳道运动员的 最大吸氧量进行测验,据此对其训练过程中的有氧能力变化加以 评价。台阶测验:利用台阶测验的结果,对训练过程前后两个阶 段的变化情况加以对照,据此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水平 进行分析与评价。
因为负荷量度能够被严格控制,所以在实验室进行的耐力测 试结果可信度高。
- 常规手段测验3 000米跑:一般情况下,3 000米跑测验能够测试与评价 出跆拳道运动员的一般耐力训练水平和发展水平。击打沙包测试:在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发展水平 进行监控时,可以采用以最大强度的腿法练习击打沙包3组,每 组1分钟,每组间歇20〜30秒,分别计算出3个1分钟击打沙包 的平均每秒击打次数。然后用10秒钟击打沙包的平均每秒的次 数与3个1分钟击打沙包的平均每秒次数的比值来进行评价,两 者的差距越小越好。
在非实验条件下,耐力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受试者主观努力 之间有着紧密关系。柔韧素质发展水平的监控
腰腹、甑、踝关节是跆拳道运动员表现柔韧素质的主要部位。
- 腰腹柔韧性测验俯卧背伸测验。坐位体前屈测验。立位体前屈测验。
- 碗关节柔韧性测验两腿纵“劈叉”。两腿横“劈叉气
3 .踝关节柔韧性测验踝关节正屈测验。踝关节背屈测验。运动素质的综合评价
通过运动素质测验,收集与训练相关的信息,然后把测验结 果和相应标准加以比较,并且开展综合评价,进而对运动素质的 训练与发展加以控制。在综合评价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时, 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 筛选评价指标
对运动素质指标展开评价时,应当选取对专项成绩影响与作 用最大的指标,该项指标的性质特征与结构特征和专项特征大体 相同。第一步,提出初选指标;第二步,开展专家调查,进而把初 选指标进行经验筛选;第三步,对通过经验筛选的指标开展实际 测试,获取基本数据;第四步,采用统计方法确定评价指标。
- 建立评分量表
首先,抽取特定的样本数量,测试已经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而 获取建立评分量表所需的原始数据;其次,进行指标的正态检验, 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最后,采用标准化量表或累进 量表的形式,建立各指标的评分量表。
- 制定评定标准和评定方法
依照评定内容,制定合理的评定标准与评定方法,科学评定 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单项与综合发展水平、各项运动素质均 衡发展程度、运动素质综合发展水平与专项成绩适应程度,进而 找出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素质发展方面的欠缺部分,找出跆拳道
运动员当前状态与发展目标之间的距离,判断运动素质发展水平 和专项成绩水平的适应程度,从而对跆拳道训练过程实施更好的 监督与控制。
浏览6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