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象。

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不能弯腰,扭 伤严重因肌痉挛可引起脊柱生理曲线改变。腰扭伤时疼痛可牵到 下肢,但仅局限在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感觉异常。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扭伤。扭伤后局部压痛,过度前弯腰 时疼痛加重,而腰伸展时疼痛较轻,棘突上或棘突之间有局限而 表浅的明显压痛点。如疼痛剧烈、压痛处韧带松弛而有凹陷,腰 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增大,提示可能为韧带完全断裂。

筋膜破裂。腰部扭伤可造成腰背筋膜破裂,多发生在骶棘 肌鞘部和髂嵴上、下缘。患处有明显压痛,弯腰和扭转腰时疼痛 较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其余征象与肌肉扭伤相似。

处理。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一般应卧床休息,仰卧于有垫 子的木板床上,腰部垫一薄枕,以便放松腰肌,也可以与俯卧位 相间交替,避免受伤组织受牵扯,以利修复。轻度扭伤休息2〜 3天,较重扭伤需休息一周左右。伤后即可进行穴位按摩,在人 中、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上施以手法,以产生较强的气 感,一般都能止痛并使腰部活动度增加。此外,急性腰部扭伤后 还应配合外贴活络止痛膏,内服活络止痛药以及拔罐、针灸、理疗、局部注射强的松龙等方法,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预防。正确掌握技术要领,要提高腰、腹肌的协调性及 反应性,避免伸膝、弯腰、屈髋的向上爆发力动作;腰部力量练 习时适当使用护腰带。

骨折

所谓骨折,就是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原因。在散打运动中,由于对抗性强,骨折是时有发生 的。当被对手摔倒而没防范时,易造成骨折,一旦发生骨折或疑 有骨折,应马上按医学要求进行现场急救。

征象。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复杂性骨 折。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开 放性骨折是指骨折端穿破皮肤,直接与外界相通,这种骨折容易 感染发生骨髓炎与败血症;复杂性骨折是指骨折后,骨的断端刺 伤了重要的组织、器官,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后,除 有疼痛、压痛、肿胀及皮下淤血外,还有其特有征象,如震痛、 骨擦音、畸形或假关节活动、功能丧失,还可能发生休克。

处理。对有出血和伤口者,应先止血和保护伤口;对伴 有休克者,应先抗休克,再行固定。固定前不得随意移动伤肢, 为暴露伤口可剪开衣服、鞋袜,但不能脱。对大腿、小腿和脊柱 骨,应就地固定。露出伤口的骨片,不应放回伤口或去除。在现 场临时固定时,应采用有一定牢固性的夹板,夹板的长度必须超 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夹板与肢体接触处最好有垫衬物, 空隙处要填紧,以免产生压迫性损伤;固定时用绷带或布包缠, 固定松紧应合适、牢靠,过紧会压迫神经、血管,使肢体血运不 畅;固定后伤肢要保暖。

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法。

①锁骨骨折固定法。先在两腋下各放置一块棉垫,将三条三 角巾折成宽带,用两条分别绕过伤员肩前面,在前后做结,形成肩环,另一条在背部将两环拉紧打结(图8-4)。

②肱骨骨折固定法。取一合适夹板,放于伤肢外侧,再用两 条绷带固定骨折的上、下两端,然后用小悬臂带将前臂吊起,最 后用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图8-5)。

前臂骨折固定法。在伤员前臂的掌背侧各放一块夹板,用 三角巾宽带绑扎固定后以大悬臂带悬挂于胸前(图8-6)。

手部骨折固定法。让伤员手握纱布团或绷带卷,然后用夹 板和绷带固定手及前臂,最后用悬臂带吊起(图8-7)。

图片40 图片42 图片41

股骨骨折固定法。用三角巾5〜8条,折叠成宽带,分段 放好。取长夹板两块,分别置于伤肢的外侧和内侧。外侧夹板自腋下至足底,内侧夹板自腹股沟至足底。放好后用上述宽条固定 夹板,在外侧做结(图8-8)。

图片43

小腿骨折固定法。用夹板两块,一块在外侧,自大腿中部 至足部;另一块在内侧,自腹股沟至足部,然后用宽带4〜5条 分段固定(图8-9)。

髌骨骨折固定法。伤员取卧位,一助手用双手托住伤肢大 腿,急救者先缓缓将小腿伸直,在腿后放一夹板,夹板的长度自 大腿至足跟,用3条三角巾宽带,分别于膝上、膝下和踝部固定(图 8-10)。

图片44

足骨骨折固定法。将伤者的鞋脱去,在小腿后面放一直角 形夹板,然后用宽带固定膝下、踝上和足部(图8-11)。

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固定与搬运。首先应注意尽量避免骨 折的移动。搬运时,必须由3〜4人同时托住头、肩、臀和下肢。 抬时,由某一人喊口令,同时在同一侧抬起伤员,并由其他人将 担架迅速放在伤员下面,再将伤员轻轻放下,使伤员俯卧在平板 担架上,胸部稍高(图8-12),并用宽布带固定在担架上。绝对不能对伤员抱头、抬脚,以免脊柱极度弯曲,加重对脊髓的压迫 和损伤。

图片46 图片45

对疑有颈椎骨折的固定与搬动。应由三人搬运,其中一人 专管伤员头部的牵拉固定,保持头部与身体的直线位置不变。同 时将伤员仰放在平板担架上(图8-13),头颈两侧用砂袋或衣服 垫好,以防头部左右摇动,躯干用宽布带固定。

图片47

休克

休克是指人体在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 全身性综合症,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

原因。由于有效循环血量绝对或相对地明显减少,使组 织器官缺氧,发生一系列的代谢紊乱,造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呼 吸、心跳骤停。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死亡。

症状。当运动员因损伤出现休克以后,其主要症状为面 色苍白、四肢发凉、冒冷汗、脉搏细数,早期可表现为兴奋不 安,随后会出现精神委靡、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尿 量减少、呼吸浅速。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处理。让患者安静平卧休息并给以精神安慰,最好不要 采用所谓的“休克位”即头低脚高位休息,因为这样会使颅内压 增高、静脉回流受阻,也会使横隔上升,造成呼吸困难,加重缺 氧。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暑。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者 可酌情饮用热茶、糖水,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将头侧偏,用 重手法点掐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或嗅氨水催醒。损伤疼痛重 者,应止痛和镇静,并进行必要的包扎、固定、止血。急救的同 时迅速请医生或及时送医院治疗。

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几种休克。

出血性的休克。急剧大量出血是造成休克的常见原因。当 失血量低于总血量的1/4时,血压还可维持正常或稍有变化,而 当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1/3时,血压就会下降。

创伤性的休克。骨和软组织损伤,剧烈的疼痛都常伴有一 定量的失血,如多发性、出血多的骨折(骨盆和股骨干骨折)和 骨折合并内脏损伤(肝、脾、肾破裂或肠系膜血管损伤),出血 量都很大,病人多并发休克。软组织损伤时,如股四头肌挫伤伴 撕裂、睾丸及腹部挫伤等,出血伴强烈的神经刺激可引起发射性 的中枢抑制,使血管扩张,血液分布范围增大而导致血容量不足。脊髓损伤可以阻断血管运动中枢与周围间的联系,使血管扩 张,引起休克。

人工呼吸的胸外心脏挤压(复苏术)。散打运动中,较 严重的外伤性休克,有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如不及时抢 救,就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所以老师、运动员有必要掌握一些 复苏术。在进行复苏术时,关键是要快,抢救及时,操作正确, 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口对口进行呼吸。呼吸停止后,应立即施行有效的口对口 人工呼吸。方法为:让伤员仰卧,头部尽量后仰,托起下颂,捏 住鼻孔,轻压环状软骨以防止空气吹入食管人胃,对准伤员口部 吹气,吹完后松开捏鼻孔的手,让气体从伤员的肺部排出。如此 反复,每分钟吹气16〜18次。施行人工呼吸时必须先清除口腔 内异物、黏液及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通畅。吹气的压力和气量开 始时宜大,10〜20次后可稍减,不能间断,直至恢复自主呼吸 或死亡为止。若同时心跳停止,则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 时进行(图8-14),两人操作时吹气与按压的频率之比为1 :4, 一人操作时为1 : 7。

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止 后,'立即用拳叩击心前区,击力 中等,连续3〜5次。此法适用于 心脏刚刚停搏应激性增强时,若 心跳、脉搏恢复即复苏成功。若 无效则应马上施用胸外心脏按压:

伤员仰卧,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 按住伤员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另一手交叉重叠于手背上,肘关 节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 地带有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 cm〜4 cm,间接压

图片48

迫心脏,将手很快放松,让胸骨恢复原位,每分钟按压60〜80 次。操作时,如能摸到颈动脉跳动,上肢收缩压达6〇 mm汞柱 以上,口唇、甲床颜色较前红润,或呼吸逐渐恢复,瞳孔缩小, 就说明胸外心脏按压有效,应坚持操作至自主心跳出现为止。

脑震荡

脑震荡是颅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一般是指 头部遭受暴力作用后脑的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大脑暂时性的意 识和机能障碍,其病理解剖和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但脑震荡可与其他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挫伤、颅骨骨折)合 并存在,故应引起重视。

原因。头部遭受钝性暴力打击所致。如在散打比赛中从 擂台上摔下时头撞击地面,或头部直接被重拳击中均可引起脑

震荡。

征象。伤后即可发生轻度的短时意识障碍,轻者几秒 钟,重者也不超过半小时,昏迷时全身肌肉松弛无力,面色苍 白,瞳孔放大,皮肤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脉搏细弱,呼吸表 浅。患者清醒后又有逆行性健忘症即对受伤情景甚至受伤前一段 时间的事不能回忆,还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 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心烦不安、注意力不集 中,并可因头部活动或情绪紧张而加重。以上症状大多数日后逐 渐减轻或消失。

处理。急救时,必须让伤员安静、平卧、保暖,不可随 意搬动和让伤员坐或站立。昏迷不醒者,可掐其人中或嗅以氨水 使之苏醒。治疗期间,应嘱患者短期(一两周)卧床休息,保持 安静和良好睡眠状态,直至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为止。患者不 要过早参加运动,否则有可能带来后遗症。此外还可给与患者适 当的药物治疗,如头痛者可服用去痛片,恶心、呕吐者可服用氯 丙嗪,心情烦躁、忧虑失眠者可服用安定,亦可配合针灸、按 摩、气功、太极拳等手段治疗。由于脑震荡可与颅内血肿或脑挫 伤并存,因此,伤员经过急救处理后,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其他严重颅脑损伤。

脑震荡与严重颅脑损伤的鉴别。如有下列症状之一者, 提示可能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昏迷时间在五 分钟以上,耳、口、鼻流脑脊液或血液,清醒后头昏、恶心、呕 吐剧烈,两瞳孔不对称或变形,清醒后有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 昏迷。在护送去医院时,患者应平卧,头侧用衣物等固定,避免 摇晃及震动,以免加重病情。治疗休息期间,不能参加任何训练 和比赛,否则会引起后遗症。恢复到一定时可采用“闭目举臂单 脚站立平衡试验”、“指鼻试验”来初步判断是否可以恢复体育活 动,并应密切注意动作的协调能力,以了解是否痊愈。

第九章

散打竞赛规则

第一节散打比赛的免赛规则

一、基本竞赛规则

竞赛性质

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竞赛方法

循环赛、淘汰赛。

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 1分钟。

资格审查

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 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制在15〜18周岁。

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20天内县级以上医院 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 证明。

体重分级

48 公斤级(<48kg)

52 公斤级(>48kg——<52kg)

56 公斤级(>52kg——<56 kg)

60 公斤级(>56 kg——<60 kg)

65 公斤级(>60 kg ^65 kg)

70 公斤级(>65 kg——<70 kg)

75 公斤级(>70 kg——<75 kg)

80 公斤级(>75 kg——<80 kg)

85 公斤级(>80 kg——<85 kg)

90 公斤级(>85 kg——<90kg)

90公斤以上级(>90kg)

称量体重

称量体重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由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

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称量体重必须 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 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女子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 称完。如体重不符,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 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抽签

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有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 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加。

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 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服装护具

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指定的拳套、护头、护胸,必须穿 戴自备的护齿、护裆(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比赛的护具分红、 黑两种颜色。

运动员必须穿指定的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拳套的重量: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30 克(女子和青少年运动员均使用该重量的拳套);70公斤级及以 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竞赛中的礼节

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

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

宣布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宣布结果后,运动员先 相互行抱拳礼,再向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判员回礼;然后向 对方老师行抱拳礼,老师回礼。

裁判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弃权

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或体重不符不能参加比赛者, 作弃权论,不再参加以后的比赛,但已进入名次的成绩有效。

比赛进行时,运动员实力悬殊,为保护本方运动员的安 全,教练员可举弃权牌表示弃权,运动员也可举手要求弃权。

不能按时参加称量体重,赛前三次点名未到或点名后擅 自离开,不能按时上场者,作无故弃权论。

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

竞赛中的有关规定

临场执行裁判人员应集中精力,不得与其他人员交谈, 未经裁判长许可不得离开席位。

运动员必须遵守规则,尊重和服从裁判。在场上不得有 吵闹、谩骂、甩护具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比赛时教练员和本队医生坐在指定位置。局间休息时, 允许给运动员按摩和指导。

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局间休息时不能输氧。

二、基本得分标准与判罚

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

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禁用方法

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

得分标准

得2分。

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

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者得2分。

使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 得2分。

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得1分。

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者得1分。

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者得1分。

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 者,得1分。

运动员被指定进攻8秒钟后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主动倒地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不得分。

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犯规与罚则

技术犯规。

消极搂抱对方。

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运动员不遵守规定的竞赛礼节。

侵人犯规。

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

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

罚则。

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 格,所有成绩无效。

暂停比赛

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运动员受伤时。

运动员互相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时。

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时。

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时。

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时。

被指定进攻超过8秒仍不进攻时。

三、胜负与名次评定 1•胜负评定

优势胜利。

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 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 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 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每局胜负评定。

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评判结果,判定每局

胜负。

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2 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该局胜方。

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时,按本局受警告,劝告少

者,当天体重轻者的顺序判定胜负,如上述三种情况仍相同,则

为平局。

每场胜负评定。

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 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 规一方为该场胜方。

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继续比赛 者,为该场胜方。但不得参加以后的比赛。

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时,则为平局。

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则依受警告、 劝告少者的顺序决定胜负。如仍相同,则加赛一局,依次类推。

2.名次评定

淘汰赛时,直接产生名次。

循环赛时,积分多着名次列前,若两人或两人以上积分 相同时,按下列顺序排列名次:

在循环赛过程中总获胜局数多者名次列前。

累计受警告少者名次列前。

累计受劝告少者名次列前。

平均体重轻者名次列前(以体重记录为准)。

四、编排原则与方法

1.编排原则

以竞赛规程、报名表和时间为依据。

同一级别、同一轮次的比赛应在同一单元进行。

—名运动员一天最多安排两场比赛(不在同一单元)。

同一单元的比赛由体重轻的级别开始。

—个单元的比赛,一般安排15〜22场。

2.编排方法

单循环赛。

单循环比赛,是指所有参加同一级别比赛的运动员之间均要 轮流相遇一次,最后根据每名运动员胜负场次的积分多少来决定 名次。其比赛顺序的安排:用阿拉伯数字等量地将参加比赛的人 数分为左右两列(运动员为奇数时可用“〇”站最后一位)。左列 由上往下排,右列由下往上排,然后用横线将相对的两个数连接 (与0号位相对的运动员轮空)。从第二轮编排开始,1号位固定 不变,其他位数按逆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即可排出下一轮的 比赛顺序。如:5人参加比赛的编排方法: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1—0 1—5 1——4 1—3 1—2

2 ——5 0 — 4 5 ——3 4 — 2 3——0

3—4 2 ——3 0 — 2 5——0 4 — 5

轮次表编排好之后,按参加比赛的人数制作与人数相等的签 号,抽签之后,将各运动员抽到的签号在轮次表中找到相应的位 置,并填好名单,即可排出竞赛日程表。

单淘汰赛。

运动员按照编排的比赛秩序进行比赛,胜者进人下轮比赛, 败者被淘汰,整个比赛最后一场的胜者为冠军,负者为亚军。采 用单淘汰赛方法时,应根据参加比赛的人数,选择最接近的较大 的2的乘方数作为号码位置数即2",如果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人 数不等于号码位置数时,需要在比赛的第一轮设置一定数量的轮 空位置,使参加第二轮比赛的运动员人数刚好是2的乘方数。其 指数即为轮数。如:8人参加比赛的编排方法:7 = 23 — 1,比赛 轮数为3 (见表9-1)。

 

单淘汰赛只能确定冠、亚军,其他名次均为并列名次,用附 加赛的办法可以排定个人名次,运动员进行附加赛顺序排法(见表 9-2)。

图片49

第二节散打台上我判员的口令与手势

抱拳礼

双腿并立,左掌右拳于胸前相抱,高与胸齐,手与胸之间距 离为 20 cm〜30 cm (图 9-1、图 9-2)。

上台

站立在擂台中央,手侧平举,掌心朝上指向双方运动员(图 9-3)。在发出指令的同时,屈臂侧举成90度,掌心相对(图9-4)。

双方运动员行礼

双臂屈于体前,左掌盖于右拳背之上,示意运动员行礼(图9-5)。

第一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食指竖起,其余四指弯曲直臂前举,成弓步(图9-6)。

第二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食指、中指伸直分开竖起,其余三指弯 曲直臂前举,成弓步(图9-7)。

图片50 图片51

第三局

面向裁判长席,一手栂指、食指、中指分开竖起,其余两指

弯曲直臂前举,成弓步(图9-8)。

“预备——开始”

立于双方运动员中间成弓步,在发出“预备” 口令的同时, 两臂伸直,仰掌指向双方运动员(图9-9)。在发出“开始”口 令的同时,两手俯掌内合于腹前(图9-10)。

图片53 图片52

“ 停”

在发出“停”的口令同时成弓步,立掌单臂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图9-11、图9-12)。

图片54 图片55

消极8秒

两臂前上举,一手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其余手指自然分开、 伸直(图9-13)。

读秒

面对运动员,屈臂握拳于体前,掌心向前,从一拇指至小指依次张开,间隔1秒(图9-14、图9-15)。

图片57 图片56

消极搂抱

双手环抱于体前(图9-16)。

强制读8秒(图9-17)

3 秒

一臂伸直仰掌斜上举指向某方运动员,另一手拇指、食指、 中指自然分开,其余两指弯曲,掌心向下,自腹前向外横摆于体侧(图 9-18)。

图片59 图片58

指定进攻

单臂伸向双方运动员中间,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手心 朝下,在发出“某方”进攻口令的同时,向拇指方向横摆(图9-19)。

图片60

倒地

一臂伸直指向倒地一方,手心朝上,另一臂屈于体侧,掌心 朝下(图9-20)。

16.倒地在先

一臂伸直指向先倒地一方,在发出“某方倒地在先” 口令的 同时,两臂在体前交叉,掌心朝下(图9-21、图9-22)。

图片61 图片62

同时倒地

两臂体前平伸,后拉下按,掌心朝下(图9-23)。

—方下台

一臂前平举指向下台一方(图9-24)。另一手立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成弓步(图9-25)

图片64 图片63

双方下台

弓步,双手立掌,手心朝前,向前平推伸直(图9-26)。后 屈臂上举于体前成90度,掌心朝后,成并步直立(图9-27)。

20.踢档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手心朝上,另一手掌心向内,摆 至裆前(图9-28)。

21.击后脑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另一手俯按于后脑(图9-29)。

图片67 图片65 图片66 图片68

肘犯规

双臂屈于胸前,一手俯盖于另一肘部(图9-30)。

膝犯规

提膝,用手拍盖膝部(图9-31)。

图片69

禁止发声

一臂伸直,虎口张开指向发声的运动员或教练员(图9- 32)。而后,拇指与四指合闭(图9-33)。

警告

一臂伸直指向犯规运动员,掌心朝上,另一手示出犯规现象 后,屈臂成90度,握拳上举于体前,掌心朝后(图9-34)。

图片71 图片73 图片72 图片70

劝告

一臂伸直,掌心朝上指向犯规运动员,在发出“犯规”口令 的同时,屈臂成90度立掌上举于体前,掌心朝后(图9-35)。

取消比赛资格

两手握拳,两臂前臂交叉于胸前(图9-36)。

图片74

浏览1,0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