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因此,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训练时要根据自身的 情况和训练效果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这对运动员的意志力也是 一种考验和训练;要加强对运动员练习过程的监控,以保证运动 员能够全力完成每次的练习和动作,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要 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实行适当的惩罚措施,这能够促进运动员 的意志力,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竞争意识是较为有益的。
(五)模拟训练法
通过模拟训练,能够使运动员临场的适应性得到提高,从而 使运动员能够在头脑里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这对于运动 员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以看出,模拟训练法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 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的。需 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 对对手情况、比赛地点的环境条件、场地器材等情况有充分的了 解,而且要求所模拟的情况必须与比赛的真实情况相近似,否则 就不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跆拳道训练中,对对手的技战术打 法特点进行模拟,从而使自身技战术适应能力与运用能力得到有 效提高;对比赛场景与观众情绪进行模拟,从而使自身的抗干扰 能力得到提高;对比赛日程安排和作息制度进行模拟,从而使自 身的“生物钟”得到及时调整;对裁判的误、漏、错判进行模拟,以 此来使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等,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训 练方法,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 运用。
三、赛前与赛后的心理调节方法
(―)赛前心理调节的方法
- 自我认知训练
通过自我认知训练,能够在赛前阶段有效提高自信心。在训 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通过一些如“我一定行”“我都不会受到干 扰”等积极的暗示,来自觉进行自我灌输与暗示。究其原因,主要 是由于一个人要敢于大胆使用技战术动作,特别是新、难、绝技战 术动作,就必须有着足够的自信心。
- 比赛动机训练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比赛动机是有差别的,因此,在采 用比赛动机训练的方法时,要以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竞技 动机、成绩指标、自我责任感及个性发展程度等都对比赛动机有 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往往会采用激励、诱导、命令、表扬和惩罚等 教育方法来实现。一般来说,良好的比赛动机可以形成积极向上 而稳定的心理状态,排除比赛不利因素的干扰并最终形成稳固的 最佳竞技状态。
- 心理准备训练
通过心理准备训练,能够在对比赛双方的情况和运用模拟训 练等较为了解的基础上为运动员做好参赛心理准备提供相应的 帮助。主要的训练内容有一般准备、模拟训练、心理调节训练等。 这种训练方法的关键在于要充分了解对手的各方面情况,尤其是 对手擅长的技战术动作和攻防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模拟训练的针 对性。
4 .心理适应训练
通过心理适应训练,能够对运动员与竞赛环境之间保持心理 协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训练方法的内容主要包括:适应
不同裁判风格的训练;适应比赛器材的训练;适应不同观众情绪 的训练;适应参赛地生活的训练;适应比赛场地氛围的训练等。
赛后心理调节的方法
1.正确看待胜负,尽快摆脱比赛成绩的影响
比赛成绩能够对运动员的心理有着较强的刺激作用,比赛成 绩在运动员脑皮层中的痕迹作用可长达1〜3个月。从相关的心 理实验中可以得到证明,赛后1个月运动员的动作错误率比平时 高20%以上,比赛失常和意外获胜的队员甚至高达45%。由此 可以看出,优胜者往往会长时间陶醉于欣喜兴奋中,而失利者则 往往陷入沮丧苦恼境地。因此,在赛后要及时对运动员的心理进 行适当的调整,并且使之尽快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 负,从而为下次比赛做好准备。
2 .尽快使不正常的攻击心理得到消除
在跆拳道运动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表现出显著的攻击性特 点,这一心理特点能够使运动员增强对对手的进攻冲动,使运动 员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比赛后这种进攻状态不会马上消失(兴 奋延时),尤其是比赛失利的一方,由于自己预期的目标未能达 到,没有满足夺取比赛胜利的愿望,因此,受到这方面的刺激,就 会产生新的攻击冲动,受到这个新的动机的刺激,运动员就会表 现出更加强烈的进攻性。但是,这次新动机往往将攻击对象设为 对手、自己甚至是教练员、裁判员,往往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后果, 因此,这就要求在赛后对这种心理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避免不良 后果的产生。
3.避免自信心的丧失
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果在比赛中失利,或者即便最后取得比 赛胜利但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有差距,他们的自信心往往都会受到 影响,人们所说的“赢得窝囊”就形象说明了这一问题。运动员自 信心丧失,就会使运动员对以前自己已建立的运动表象产生一定 的怀疑和动摇,并且思维陷入错误的判断之中,开始对自己的特 长等进行否定。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不仅不利 于跆拳道训练的顺利进行,还会对运动员赛后的集体生活、训练、 人际关系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其他心理障碍的产生,对跆 拳道运动整个团体的精神面貌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采 取适当的措施来及时调整这种心理状态。
- 消除赛后的紧张情绪
运动员参加比赛后,激烈的紧张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逐 渐消失,比赛层次与规格越高,带来的紧张情绪越强烈,消失持续 的时间也就会相对较长一些。比赛中的极度紧张、焦虑、悔恨感、 优越感,是会在运动员的大脑里留下深深的痕迹而不易消退的。 因此,这就要求赛后必须通过相应的手段,来使运动员的紧张情 绪得到尽快的消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赛前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一)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处于赛前盲目自信状态的运动员,往往会表现为知觉、思维 迟缓,注意强度下降,对比赛的积极准备不够,过于自信,轻视对 手,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之中;对自己的水平能力进行过高的估计, 总相信能轻易取胜或侥幸成功。受到这种不良状态的影响,运动 员往往无法对比赛进行认真分析,也无法客观和有针对性地研究 比赛对策,往往就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束手无策。要想克服这 种状态,需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作风教育和意志品质训练, 充分了解并掌握对手的赛前情况,对双方的优劣势进行客观的分 析,充分估计困难和不利因素,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还要使运动 员保持头脑清醒,以适宜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二) 赛前淡漠状态
赛前淡漠状态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运动员大脑皮层兴 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状态往往会表现 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反应退钝、缺乏信心而无力投 入比赛,甚至想退出比赛。运动员对比赛的不利因素考虑过多而 又无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赛前训练不当而导致过度疲劳;缺乏 顽强的比赛斗志和战胜对手、夺取比赛胜利的信心,这些都是导 致赛前淡漠状态的原因所在。针对有这种不良状态的运动员,应 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克服:首先,要将其比赛斗志有效激发出来, 使其端正比赛态度,形成良好的比赛社会动机;其次,要对比赛双 方的真实具体的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并且根据得出的结论 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再次,可采取鼓励、积极的语言暗 示、提早做准备活动等方法,来达到提高运动员兴奋性的目的,同 时,还要对赛前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过度疲劳的现象得 到有效避免。
(三) 过分激动状态
在跆拳道比赛前,运动员往往会出现一些过分激动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情绪强烈紧张、精神亢奋、食欲下降、睡眠严重不足、 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心神不定等,这些不良的状态往往使运动员 对自己的行动失去控制。导致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个是对比赛的胜利期望过高,另一个则是因想赢又怕输 而产生的矛盾情绪交织在一起,导致赛前过度紧张、自信心下降 等情况的发生。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体能与心能都 会产生较大的消耗,对运动员的比赛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无 法正常或超常发挥出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导致比赛失利。因此, 这就要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具体措施有 两点:一个是通过对运动员的积极引导,将他们的思想集中在比 赛的过程上,将考虑的重点放在技战术的运用与发挥上,而不是 比赛的得分与胜负;另一个是对运动员提出的要求要适当,让运 动员通过对过去比赛成功时体验的回忆,提高自信心和稳定情 绪,正确对待比赛结果。
浏览5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