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估计对手
任何比赛都有胜负,对手的实力也是强弱有别,而在比赛前, 运动员往往都会对对手进行一定的评估,这往往就会产生过高估 计对手而低估自己的现象,这就会对自信心产生一定影响,到时 比赛中无法正常或超常发挥技战术水平。这种心理障碍往往发 生在缺乏比赛经验的新手或遇到名气大的对手身上。要想克服 这一心理障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运动员的训 练过程进行强化,多安排一些条件实战和实战对抗的练习,使运 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丰富其实战经验;其次, 要求运动员正确对待比赛;再次,要求运动员树立必胜的信心,要 帮助运动员分析对手,找到战胜对手的有效方法与手段。这些都 是克服过高估计对手的关键措施。除此之外,激发运动员斗志, 对运动员提出适当的要求和任务,摆正自己的位置等也都是较为 有效的措施,可适当采用。
第三节跆拳道智能训练
根据跆拳道运动的具体实际可知,运动员的智能结构主要由 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五方面要素组成,并且 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注意力
所谓注意力是指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对对手动作姿势 状态的指向与集中的程度,并对不同程度产生出来的活动规律加
以合理运用的能力。注意力是跆拳道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的第 一个运动环节。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攻守、反击以及反击 技术的运用效果都与其注意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发现对方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人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 跆拳道运动员在发出动作前的内心活动都可以通过对方注意力 的表现反映出来。发现对方的注意力就是要探明对方的内心活 动和行动企图,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进攻的主动权。若对方将注 意力集中在主动进攻时,其防守反击的能力就会减弱,在对方发 起进攻前抢险进攻反而更容易成功。若对方注意力集中在防守 反击时,对进攻动作会十分敏感,因此在进攻距离内使用假动作 可以调动对方。
(2) 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力具有两个非 常明显的特征,一是运动员使用的动作比较单一;二是运动员使 用的动作容易受到对方动作的诱导。此时,运动员可以通过采用 多种多样的动作,并进行灵活的运用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虽 然,跆拳道的主要进攻动作只有几个,进攻和反击具有相生相克 对应关系的动作也不太多,进攻的目标固定在对方的躯干和头 部,动作的起点都是在“闭势”和“开势”的基础上进行。但是,这 些并不妨碍可以通过动作的变化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具体的 方法就是在动作可以变化的范围内,加强“闭势”和“开势”的变化 频率,加强不同进攻动作的变化频率,提高有序变无序的动作操 作能力,增加对方观察、判断的难度,同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分散对 方的注意力,为有效的进攻创造有利的条件。
(3) 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跆拳道运动员既要随时准备进攻对 方,也要随时防止对方的进攻,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的状态。由 于人本身存在条件反射的生理现象,甲方产生动作以后,乙方肯 定会根据甲方的动作采取相应的动作,甲方的动作对于乙方来讲 就是“诱导信号”,乙方的动作对于甲方来讲就是“反应结果气 转 移对方的注意力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动作条件反射的生理现象,采 用方法将对方引入歧途达到掩护自己进攻动作的目的。
因为,运动员受到诱导信号的欺骗以后会造成错觉,注意力 不但会随之转移而且会产生相应的动作,当发现上当后再调整动 作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般的情况下来不及补救,这就为利用人 体注意力转移的时间空当,产生错误动作的有利时机,为有效地 打击对方创造了有利条件。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虚晃动 作、假动作。
观察力
观察力就是运动员通过视觉采集对方比赛活动过程中的各 种信息,为自己采取正确的行动提供客观依据的能力。跆拳道运 动员在比赛场上,不管是寻找战机、借用战机、制造战机、多抓战 机,还是进攻、防守、反击、反反击等,所有的一切行动都是在观察 对方的客观情况之后发出的。因此,观察既是运动员发出具体动 作前必须完成的活动过程,也是使自己的动作具有针对性,克服 盲目性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虽然,每个运动员都具有良好的视觉,但是,视觉的好坏并不 等同于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因为,视觉的主要功能是起“看”的作 用,对物体看不看得清楚只能说明运动员视力的好坏,视力好只 能有利于运动员的观察,而运动员的观察力主要是指对专项运动 本质规律的认识程度,主要表现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 现对方运动员内心的活动,动作姿势状态的薄弱环节、有利于进 攻或反击的客观条件等,对这些情况认识的越深刻,观察得越仔 细、越准确,运动员的观察力越强。观察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准确 地采集对方的各种信息,便于自己采取准确有效的进攻或反击 动作。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要对运动员的观察任务加以布置,对观 察方法进行传授,对观察习惯进行培养,这是促进运动员观察力 提高的最基本的方法。在初次对观察任务进行布置时,运动员要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将观察计划制定出来,对观察任务加以明 确,将观察的重点指明,清楚观察程序,观察完后做好总结工作。 运动员在对观察方法进行了解与掌握之后,应对观察任务及时加 以布置,提出更高的观察要求。
三、思维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间接的到概括的,从感性 的到理性的反映过程。跆拳道运动员的思维力是指认识所从事 专项运动本质规律准确、敏锐、深刻的程度,发现、分析、解决训练 和比赛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力是表现运动员智能的核心要素, 是智能训练最主要的内容。
根据跆拳道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运动员的思维力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思维:是指运动员在全面掌握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对 跆拳道的技术体系,包括预备法、步法、拳法、腿法、进攻法、防守 法、反击法、骗法等技术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运用思维: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环境中使用动作的有效性。 运动员掌握基本动作全面,技术质量高,熟练程度好,只是具备了 为比赛服务的手段并不等同于能够在比赛中有效的运用。战术思维:是为了战胜对方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训练思维: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教育过程,如何使运 动员尽快提高运动成绩是教练员不断追求的一个永恒话题。
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抓住有利时机完成 行动,如果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缺乏快速 思维的能力,就会失去有利战机。因此,对于跆拳道运动员的思 维能力训练,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训练任务就是进行思维速度的 训练。让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思维任务是其中一项基本 的训练方法。简化思维步骤,开拓思路,促使跆拳道运动员养成 良好的思维能力
记忆力
记忆是人脑对以前经历事物的反映。跆拳道运动员的记忆 力是指对已经掌握的技、战术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反映的程度。不 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记忆力的依赖性有所不同,凡是“周期性” 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记忆力的依赖性不强,而“非周期性”的运动 项目对运动员的记忆力有很高的要求。在“非周期性”的运动项 目中,凡是完成编排好的固定套路动作的运动项目对记忆力的要 求不强,凡是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动作没有一定的程序,动作随机 而动变化越多、灵活运用范围越广,对运动员记忆力的依赖性 越强。
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使用动作具有“随机而动、随动 而发”的特征,不管是主动进攻还是防守反击,在时机和动作没有 出现之前,运动员不知道自己将要发出什么动作,首先通过注意 和观察,当对方的身体姿势状态出现适合自己进攻的时机,通过 思维分析找出适合自己进攻或反击的方法,然后通过记忆的指令 调出应该发出的动作,由此可见跆拳道运动员记忆作用的重 要性。
浏览4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