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处理方法
- 轻者,应安静平卧,并注意保暖,可服用热糖水或镇静剂, 一般的,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即可恢复。
- 心功能不全者,应保持半卧姿势,保持安静,并针刺或掐 点内关、足三里等穴。
- 过度紧张至昏迷者,可掐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等穴,并 及时就医。
- 运动性血尿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而在剧烈运动后,显微镜下经 检验后无相关病理性原因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血尿属于一 种临床症状,全身疾病、泌尿系统及其周围器官的疾病、肾功能改 变是导致血尿的常见原因。因此,一旦发现血尿就要进行详细检 查,如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那么就是由剧烈运动而引起的 运动性血尿。
1 .产生原因
- 训练过程中,人体内有新的血液分配,大量的血液都流向 与锻炼有关的器官,此时肾脏的血流量就会减少,肾小球出现缺 血现象,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和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过滤机能下 降,漏出蛋白质和红细胞,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 训练过程中,如果肾脏遭受震动或打击,就会引起肾脏充 血或损伤,从而导致血尿的出现。
- 主要症状
运动性血尿多在运动后即刻出现,其严重程度与运动负荷量 和强度有关,除血尿外无其他任何症状。出现血尿后,只要停止 运动,一般在三天内即可完全消失。
- 处理方法
凡出现血尿的跆拳道运动员,应停止训练进行检查。如果属于运动性血尿,就要减少训练的负荷量,进行药物治疗。
- 如果属于器质性疾病,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忌再进行 剧烈训练。
- 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是指运动员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因生理和病理 原因而发生的腹部疼痛症状。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肝脾瘀血、 胃肠痉挛和膈肌痉挛是导致腹痛的常见原因。
1 .产生原因
- 训练水平较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过度紧张引起。
- 空腹训练。由于胃酸或冷空气对胃的刺激引起胃痉挛。
- 饱腹训练。吃得过饱、过多或吃了较难消化的食物使胃 肠充盈、饱满,在剧烈的训练中受到牵扯引起胃肠痉挛。
- 训练节奏乱。训练的速度和强度突然过快和过大,以致 内脏器官和心肺功能赶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引起腹痛。
- 主要症状
一般运动性腹痛者会有无力、胸闷、下肢发沉等症状。腹痛 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运动性腹痛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 如果腹痛由呼吸肌痉挛或活动紊乱引起,疼痛的性质多为锐痛, 肋部和下胸部是主要的疼痛部位;第二,如果腹痛由肝脾瘀血肿 胀引起,腹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胀痛或牵扯性痛,左腹部是主要的 疼痛部位;第三,如果腹痛由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引起,腹痛的 性质多为钝痛、胀痛甚至绞痛,肚脐周围、左下腹是主要的疼痛 部位。
- 处理方法
- 根据腹痛的性质、部位与训练负荷的关系,判断是由与训 练有关的生理原因引起,还是由疾病引起,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疗。
查明运动性腹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如果是 训练
- 引起的腹痛,应及时降低负荷强度,适当减慢速度,调整呼吸 和动作节奏,再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如果无效或疼痛反而加重,应 立即停止训练,请医生诊治。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腹痛,根据原发 疾病进行治疗。
(四) 运动性昏厥
运动性昏厥是指运动员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由于脑部突然 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
(1) 剧烈训练或长时间训练后,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 量减少所致。
(2) 剧烈训练后引起的低血糖导致运动性昏厥。
如果发生运动性昏厥,轻者会出现全身无力、头昏耳鸣、面色 发白、恶心、眼前发黑、出虚汗等症状。重者会失去知觉、突然昏 倒。昏倒后,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跳动慢而弱,呼吸缓慢。 昏倒片刻后,会消除脑缺血,开始恢复知觉并逐渐清醒,但醒后精 神状态不佳,仍有头昏和无力感。
3.处理方法
(1) 昏厥后应迅速平卧,足稍高于头部,由小腿向心脏方向推 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氨水闻 嗅。如果有呕吐现象,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2) 如果出现轻度休克,应在同伴的搀扶下慢慢走一段时间, 帮助进行深呼吸。
(3) 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五) 运动性中暑
运动性中暑是指人体的一种高热状态,多是在跆拳道训练中
运动员产生的热超过了身体的散热能力引起。通常在炎热的夏 季进行训练比较容易引起运动性中暑,常见的运动性中暑有热射 病、日射症、热痉挛和循环衰竭四种类型。
1 .产生原因
- 热射病是高热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病。在跆拳道训练过程 中,运动员体内产生较多的热,如果天气温度和湿度较高,且空气 流通不好,就会影响体内散热。体内大量积累热量,会出现体温 大幅度升高,导致水、盐代谢紊乱,严重影响体内的生理机能以及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最终表现为中暑症状。
- 日射症是一种强烈的机体反应,主要由阳光直接照射头 部而引起。
- 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训练中机体大量排汗,体内过多消耗 水和盐,以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导致。
- 循环衰竭主要是由训练时机体失水过多,使血容量减少 而引发。
- 主要症状
运动性中暑的发生较为突然,中暑者有皮肤高热、干燥、呈粉 红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等症状。
处理方法
如果中暑较轻,应及时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迅速在凉 爽、通风的地方安置患者,使患者平卧休息,头部稍垫高,将患者 的衣服松解,进行全身扇风和冷敷头部,并用温水或酒精擦身,给 患者准备盐开水或清凉饮料,必要时服用解暑的药物。
如果头痛剧烈,应针刺或点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 等穴。
如果中暑昏迷,应及时刺激患者的人中穴进行急救,并重 度推摩和揉捏患者的四肢,必要时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第三节跆拳道训练与科学医务监督
一、跆拳道运动员的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训练和比赛成 绩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自我检查,并定期在日记中记录检查结果。 运动员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资料两个方面。主 观感觉主要包括一般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客观资料主 要包括脉搏、肺活量、体重、出汗情况等。同时应结合训练内容、 比赛或测验成绩进行分析。运动员正常的自我感觉应该是精神 饱满、愉快、训练积极性高,训练后稍有疲劳,肌肉有酸累感,但休 息后很快就会恢复。如果运动员感到精神不振,困倦无力,容易 激动,局部关节肌肉酸软、麻木、疼痛,胸部憋闷、气短、腹胀、腹痛 等都属于异常现象

运动员的自我监督有助于检查运动锻炼内容是否合理,方法 是否正确,运动量是否合适,身体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变化等情 况。在运动员自我监督过程中,需要观察并记录一些相应的指 标,这些指标包括主观感觉的指标和客观观察的指标。这些指标 对分析和掌握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的身体状态,预防和早期发现 运动伤病,指导正确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客观检查
运动员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客观检查可通过简单的体格检查 与观察身体新陈代谢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客观检查的内容主要 包括脉搏、体温、体重、运动成绩、伤病情况、女性月经情况。
脉搏情况
运动员对自身的脉搏情况进行检查,可了解自身的心脏机能
状况和机体疲劳状况。脉搏检查一般测横动脉,也可按压颈动 脉,最常用的方法是槎动脉触诊。脉搏检查主要注意脉搏频率、 节律、强弱等变化。测量脉搏频率时,要注意内界和外界各种因 素对脉搏跳动频率的影响,通常运动员经过训练后,安静心率较 慢。此外,脉搏的跳动节律也是检查时应注意的方面。在训练时 期,如果每分钟晨脉比过去减少或无明显改变,节律齐,表明运动 员身体机能反应良好、有潜力;如果每分钟比过去多12次以上, 则表明疲劳未消除或机体存在病患;如果晨脉数比过去增加明 显,且长期未能恢复,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反映;如果发现脉搏 节律不齐或有停跳现象,可能是心脏机能存在异常,应采用心电 图等方法做详细检查。运动员的脉搏,通常以30秒为计数单位, 但要分别记下3个10秒的数值。

体温情况
体温状况也是运动员进行自我监督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常来说,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 5°C~37. 2°C,腋下温度较口 腔温度低0.3笆〜0.6笆。运动员体温会随着生理状态、昼夜时 差、年龄、性别、环境等不同而稍有波动。运动员在非运动训练时 的基础体温与正常人相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肌肉运动产 热明显,机体代谢率增加,运动员体温会略有升高。即运动状态 下体温略高,安静状态下略低,早晨4—6时体温最低,午后5-6 时体温最高,但在24小时之内,体温变化不超过1笆。
测量和记录体温的最佳时间是清晨醒来后活动开始之前。 长期记录体温变化有利于运动员判断自身新陈代谢情况,预测运 动成绩变化。另外,体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身体代谢水 平,比赛或赛前的紧张情绪也可使运动员体温升高。因此,体温 的变化可以反映运动员赛前的紧张状态。
体重情况
体重变化情况有助于观察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运动量是 否适宜。体重综合反映了人体肌肉、脂肪、内脏器官及骨骼等生 长发育的情况,是评定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发育的基本标准之一。 健康青少年的体重是相对稳定增长的。运动训练或者比赛后,体 重常常下降。体重下降的幅度
与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成正 比。一般说来,运动员在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之后,其体重变化 会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机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和脂肪,体重有逐渐下 降的趋势,一般下降2〜3千克。这个阶段一般持续3〜4周。体 型较胖或参加系统训练前较少活动者,体重下降的幅度可能还要 大一些。
第二阶段:体重处于稳定时期。运动后体重减轻,但在1〜2 天内得到完全恢复。这个阶段持续5~6周以上。
第三阶段:由于肌肉等组织逐渐发达,体重有所增加,并保持 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发现体重减轻了 2〜3千克以上,应考虑 是否运动量太大。如减少运动量体重仍然不能回升,就需要运动 员去医院做身体检查。
运动员在系统的训练之后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并伴有其他异 常情况,如情绪恶化、睡眠失常等,可能为早期过度训练或身体患 有慢性消耗性病变(如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热能不足等。 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在停止训练后,体重增加,是生理反 应。如果运动员的体重出现逐渐增加的情况,则表明其运动量 小,热量累积过多。
运动员测量体重的最佳时间是清晨或其他固定时间。体重 在一天内也会因饮食、运动因素而有周期性变化,一般清晨偏轻, 下午和夜晚偏重。因此,运动员应定期测量体重,一般每周测量 1〜2次。除了定期的测量外,还可分别在运动训练前、后测量,作 为观察运动训练对体重影响的参考指标,直到调整运动量。

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也是运动员自我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运动员在 平时运动和比赛中记录运动成绩有利于合理地判断运动训练强 度安排是否合理,可以促进更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帮助运动员 提高成绩,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运动成绩长期不增长或下降, 可能是身体机能状况不良的反映,也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表 现。由此可见,运动成绩也是运动员观察自身机体的健康水平和 运动训练状况的一个客观监督指标。
伤病情况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应做好对自我伤病情况的监督。 运动员在参加容易发生运动创伤的运动项目时,应每天进行伤情 检查,如肩部易伤项目应做肩的反弓试验,检查肩袖是否受损;易 患骸骨软骨病及骸腱周围炎者应检查是否有半蹲痛等,如有疼痛 即应报告医师进一步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女性月经情况
对于女运动员而言,月经情况也是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需要注 意的方面。女性月经期周期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分泌性激素 的反馈调节控制。运动训练和比赛都有可能打破平衡,导致卵巢 功能紊乱,出现运动性月经失调。因此,女运动员应该详细记录 月经周期,月经期出血量,有无痛经等症状,以便掌握自身生物节 律变化,从而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做好准备。
(二)主观感觉
1 .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是指人脑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进行反应时所表现 出来的功能活动状态。运动员应当掌握正确评价自身精神状态 的基本能力,利用运动员自我监督表,及时、客观地记录并评价自 己在平时生活、训练和比赛期间的精神状态。通常情况下,良好 的精神状态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不良的精神状 态表现为精神不振、浑身乏力、情绪易于激动。一般的精神状态 则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 员务必保持健康正常的精神状态。
2.自然反应
通常来说,人体机能处于正常状态时则自我感觉良好。如果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或运动训练后,出现异常的疲劳、头晕、恶心 甚至呕吐,以及身体某些部位感觉疼痛,则说明体力不好或患病。 因此,运动员应该主动观察并记录平时或训练、比赛过程的不良 感觉,如疼痛、恶心、发热、呕吐、眩晕等。
二、各个比赛阶段的医务监督
因受赛场上竞争激烈的紧张气氛的影响,运动员身体的各个 系统都会处于一种高度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如神经系统高度兴 奋、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活跃等。因此,对于比赛期间的 运动员而言,做好医务监督工作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医务监督工 作者做好对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如进行赛前体格检查,确认 场地器械、宿舍条件、饮食卫生、生活制度及防病措施等的执行情 况,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场地急救工作等,使运动员以最佳的 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参与比赛和训练。
(―)赛前医务监督
L做好比赛日程安排
比赛之前,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进行分组。每个运 动员每天比赛的项目不宜过多,比赛之间要保证有适当的休息时 间。在制定比赛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2.做好赛前的运动场地、体育器械检查工作
比赛之前,医务监督者还应做好运动员的饮食、救护配备等 方面的准备工作,以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和比赛的顺利进行。运动 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服装、运动鞋等。
比赛之前,运动员应进行严格的体检,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 主要检查项目有脉搏、血压、心脏听诊、胸透等,必要时还可做机 能试验。当运动员出现感冒、发烧、过度疲劳、心动过速、心脏有
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外伤未愈或各种内脏器官的病 变期等,不得参加比赛。女运动员应注意有无月经来潮,月经量 多者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
运动员正式参赛前,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准备活动,先 进行一般准备活动,然后做专项准备活动,特别要注意易伤部位 的准备活动。
合理膳食也是运动员在赛前应注意的重要方面。运动员应 根据所参加比赛的项目、能量消耗等情况,妥善安排赛前膳食及 就餐时间,增加蛋白质、糖、脂肪的供应量,从而为接下来激烈的 比赛提供能量支撑。
赛前的各种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介绍比赛的相关知识、比 赛中的医务监督和保护、运动性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等的急救等。 特别是在冬春季节的比赛,由于气温较低,运动员一定要做好充 分的准备活动,避免肌肉和关节、韧带僵硬导致的运动性损伤和 运动性疾病。
(二)赛中医务监督
- 对运动员做必要的机能检查,观察其比赛中的机能变化, 如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状态等。
- 帮助运动员缓解赛前紧张情绪,使其以最佳竞技状态投 入比赛。
- 做好运动员赛中补充营养和饮水的供应工作。如果在炎 热的夏季进行比赛,运动员应注意补充水和盐分,以防中暑、水和 电解质代谢紊乱。注意运动员营养卫生,讲究营养进食。
- 应做好运动员赛中意外损伤的预防和急救工作,如运动 员在运动中出现腹痛、中暑、肌肉痉挛、低血糖,膝部、手部、踝部 关节韧带扭伤等。
运动员应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发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 尚,不
- 要做出可能伤及对方的粗野举动,如运动员受伤或受重击 倒地,应根据其受伤情况决定是否有继续参赛的资格。
- 赛后医务监督
- 运动员在比赛之后应进行体格检查。根据运动项目的特 点,在赛后的一定时间内测定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如血压、体重、 脉率、心电图、尿蛋白以及心功能实验等,观察运动员机体的恢复 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 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也需要注意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 运动员在比赛时体内消耗大,应及时、合理安排膳食,使其消耗的 体能尽快得到恢复。切忌暴饮暴食。
- 比赛之后运动员应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剧烈比赛后, 身体疲惫,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及 其他疾病。
- 比赛后运动员应进行充分的休息。在赛后休整期内,保 证运动员遵守各项生活制度,保证睡眠时间,以利于机体得到 恢复。
第四节跆拳道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
跆拳道训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完整过程,其特点是连续不间 断、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在训练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水 平也在不断变化着,其训练水平的保持是相对的,其训练状态的 变化是必然的。

跆拳道训练过程的监控是指在科学化训练的指导下,把运动 员的训练与比赛放在一个最佳状态的系统中,使得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向着发展与提高的方向不断产生适应性变化,最终促使运动
员取得最佳运动成绩。最佳定向控制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状态 变化,是跆拳道训练过程监控的实质。
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
在对训练进行科学安排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是 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机体在生理活动与 代谢过程两个方面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测定与比较运动员的 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能够给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提供客观 依据。
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要想有效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 平,则需要在机能状态的监督过程中使用几项较为简单和敏感的 指标与测验方法。
(—)心率
在身体机能监控的指标中,心率是最为简便的指标。在运动 员身体状况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运动负荷相同,运动员的心率也 较为稳定。一般情况下,在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监督的过程中, 安静心率、承担定量负荷时的心率以及最大心率指标是常用的测 定指标。
如果在特定时期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下降,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心血管功能水平提高和机能节省化; 如果在前后一段时间的训练比较中,承担定量负荷时的运动心率 出现减少趋势,则表明运动员的机体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反之则 表明运动员的机体工作能力有所下降;如果跆拳道运动员在承担 极限负荷时,最大心率有增长趋势,则表明运动员的心功能水平 有所提高;如果运动员承担的运动负荷强度越大,最大心率越高, 停止运动负荷后心率下降越快,则表明运动员的心脏最高机能水 平与机体快速恢复能力越强。
最大吸氧量可以对跆拳道运动员承受大负荷时的有氧能力 加以评价,此外也能够对运动员最大限度使用氧的速度进行客观 反映。跆拳道运动员最大吸氧量的水平越高,则其在完成定量工 作时有氧供能的成分就越多,所以最大吸氧量通常被当作对跆拳 道运动员耐力水平与机能状
态加以评定的重要指标。

(二) 血乳酸
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与合理安排有效负荷量以及进行机能 诊断的最实用指标,即血乳酸。在运动员的ATP-CP.糖酵解以 及糖原有氧供能能力方面,跆拳道项目有着很高的要求。与此同 时,跆拳道项目对运动员提高机体耐乳酸能力的训练也有着较高 的要求。血乳酸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保证体能和维持技战 术动作不变形的有力保障。
在对有氧能力进行评定时,可以通过多级负荷试验与两点法 绘制血乳酸(强度曲线),然后比较前后的训练。如果强度曲线向 右移动,则表明在相同血乳酸值时能够达到更高强度,则表明跆 拳道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所改善;如果强度曲线向左移动,则表 明跆拳道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所减退。
在对无氧能力进行评定时,可以进行一定强度的练习,促使 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尽量达到最大值°跆拳道运动员的血乳酸值 越高,则表明运动员的机体无氧糖酵解和机体耐乳酸能力越强。 一般认为,耐乳酸能力的训练要维持血乳酸水平在12毫摩尔/升 以上。
在一次训练课之后,跆拳道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在 8.0毫摩尔/升为宜,在比赛结束后血乳酸水平可能高达10.0毫 摩尔/升以上,据此可以对赛前训练有无达到比赛强度加以监控。 从训练课次日早晨开始,血乳酸水平在4〜7毫摩尔/升的跆拳道 运动员,说明其机体恢复状况良好;血乳酸水平达到6~8毫摩 尔/升的优秀运动员,则表明其机体恢复状况良好。
(三) 血尿素
跆拳道运动员的机体蛋白质代谢,受大强度训练或者比赛的
影响较大。以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前后或者比赛前后的血尿素 变化为依据,可以客观评价出训练比赛的负荷强度。负荷越大或 者跆拳道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能力越差,跆拳道运动员的血尿素水 平上升越明显,同时其恢复速度越慢。在训练结束后,血尿素增 幅小且恢复速度快的运动员,可以承受大负荷的训练;血尿素增 幅大且恢复速度慢的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的难度较大。
(四)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进行机能监控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可以有效反映 跆拳道运动员的血液供氧能力。当跆拳道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处 于良好状态时,则其血红蛋白的变化主要和运动量变化有关,和 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一般情况下,在训练周期的开始阶段,血红蛋白水平会呈现 出下降趋势,伴随着机体对训练的逐步适应,运动员的血红蛋白 水平也会随之回升。如果跆拳道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处于良好状 态下,其血红蛋白水平不断下降或者很长时间没有回升,则表明 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不适应,训练的运动量过大。
(五)血清肌酸激酶(CK)
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肌肉 训练刺激的程度加以评价;第二,可以了解运动员骨骼肌的微细 损伤;第三,可以了解肌肉对训练的适应情况和恢复情况。
跆拳道项目属于格斗性质的项目。运动员在参与跆拳道训 练时,对其肌肉刺激较为显著,当训练强度提高时,跆拳道运动员 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也会明显提高。运动员在素质训练、实战训 练之后,血清肌酸激酶会比安静值提高3〜4倍;在赛前调整期, 跆拳道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则会与安静值接近。通过 长期监控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能够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肌肉 疲劳发展进行有效控制,进而调整为适宜的训练强度,有效避免 跆拳道运动员出现肌肉受伤的情况。
(六)血清睾酮(T)与皮质醇(C)
在监控某个训练周期的训练状况时,一般会同时测试血清睾 酮(T)与皮质醇(C),并且计算出T/C值,进而对运动员的疲劳及 恢复状况、过度训练与阶段训练效果加以监测。倘若跆拳道运动 员的血清T/C不变或提高,则说明其机体分解代谢没有超过合 成代谢,运动员的机能处于正常状态;当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机 能处在良好状况时,其血清睾酮水平会出现增加,同时其体能也 会随之增强;当跆拳道运动员处于疲劳状态、过度训练状态或者 机能状态不佳时,其血清睾酮水平会有所降低。
二、跆拳道训练过程运动负荷的监控
当运动员有机体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后,会产生并出现一定 的变化。当有机体受到的负荷刺激适宜时,能够产生适应性变 化;如果没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即便训练目的明确、训练手段正 确,也很难实现预期的训练目标,有时可能会造成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出现下降。由此可知,监控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运 动负荷是十分必要的。
运动负荷属于一个因素多、层次多的结构,为更好地监控跆 拳道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以运动负荷的性质为依据,可以将其划 分成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监控情况,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跆拳道训练过程的组织效果与实施效果。
(―)训练负荷监控
跆拳道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完成的练习量度就是训练负 荷。为了使实际操作更加方便,可以采用一些负荷特征的具体参 数来监控训练负荷。具体参数包括训练总量、训练天数以及训练 总课次,通常训练天数以训练总时数(以小时计)表示。
据此,能够细分出一些更加具体的负荷参数,具体如下。
- 技术训练的时数、战术训练的时数、体能训练的时数。
- 无氧练习、有氧练习、力量练习的时数等。
- 技术、战术、体能训练占总训练量的比例。
- 无氧练习、有氧练习和力量练习占体能训练总量的比 例等。
- 不同训练作用方向的训练课次数。
- 大、中、小负荷量度的训练课次数等。
- 比赛负荷的监控
在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提高、训练强 度的提高以及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上,比赛活动均扮演着极为重 要的角色。需要说明的是,倘若比赛安排不合理,则常常会让运 动员产生过度疲劳,出现运动伤病或者导致最佳竞技状态过早形 成或者过晚形成。
在监控比赛负荷时,一般是调整、监督和控制跆拳道多年训 练过程的比赛性活动,其监控指标具体如下。
- 各年度比赛的总次数。
- 年度训练大周期中主要和次要比赛的次数。
- 各阶段训练中小型比赛和教学比赛的次数。
训练负荷指标与比赛负荷指标,能够清晰反映出小、中、大周 期乃至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征,在系统性训练过程中对其进行 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进而找到与跆拳道运动员个体特征相吻合 的比赛负荷安排,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跆拳道训练向着科学化方向 发展。
跆拳道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发展变化,受运动负荷动态变化的 直接影响。在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刺激下,运动员的机体也会 随之产生适应性变化,然而适应性变化程度和负荷大小的关系是 正比关系。在跆拳道多年训练过程和全年训练过程中,其负荷动 态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在跆拳道训练中逐步提高负荷直到跆拳道 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
但是,跆拳道运动员有机体适应与恢复机制会对运动负荷的 渐进与持续产生制约作用,在任何训练阶段均直线提高是不可能 发生的。因
此,在跆拳道训练过程负荷提高的基本趋势中,并不 排除各个训练时期会有各种动态变化。要想对负荷动态实现科 学化监控,必须在一定周期的训练过程中,对负荷量与强度的协 调变化进行科学化安排。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变化形式。
浏览6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