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的武术训练是研究人体的生命运动,理论上学习了哲学、心理学,能把许多科 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武术上来,可用自己的文化知识结合信息与技术方面的经验提高武术训 练质量,高层次的训练文武双全的自己。用“心意”使武术的养生效果、实战战术更明确,让 武术的科学也不断进步和发展。
武术训练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各种训练方法。人有思想,内有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 (人的肢体关节均如同机械部件,有机械运动功能,其中包括关节的最大拧转角度,弯曲角 度,也应有最佳保养状态)都值得科学训练。练武、形体运动时内脏也没有闲着,有整体修 养的要求。内五行:相生,相克,合理练就人的精、气、神(内脏按摩)。外五行:相生,相克, 肢体循经(经络)按摩,气血活跃达到五官聪明、四肢活。武术有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更 有技击的乐趣。
重心是物体重量的集中作用点,不论物体的位置如何改变,物体的各部都围绕着这一点 保持平衡。事物的主要部分也可称为重心。人的重心是由足来最后承担,而人的足底结构 形成了拱桥力学原理的弓形,这样不仅完全可以承担人体重量,而且足弓的三个着力点科学 地缓冲了人体运动中的震荡和冲击。人生活在有地心吸引力(重力)的地球上,人在没有外 力的情况下,得以行走、奔跑自如,重心与平衡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到与外力对抗产生重心移 动改变了相对稳定的平衡条件,容易产生失重或重心重叠,失去进攻能力或因失去重心而倒 地,这是很现实的。人弯腰的动作,都要做重力和重心调整,才能保持平衡。例如:人自然站 立,双脚跟部靠墙,做不成向前弯腰的动作,原因是重心没有向后调整的空间位置,出现重心 向前重叠,失去重心而被动地向前倒地。如果在实战中重心得不到及时调整,必定失去重 心,完全失去重心的人就意味着在技击中的失败。因此,重心是习武者训练或与人相战的重 中之重。
踩鸡步这一把拳的练法,要求训练出“足踩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0武术实战 能力,训练鸡腿的平衡能力,鸡单脚独立可以睡觉,可见鸡步的重心十分稳定。踩鸡步的训 练,要求双脚行走时脚步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训练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可以锻炼出稳定的重 心。踩鸡步是训练保护自己的重心,抢占对方重心,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失去战斗能力。也体 现了手打三分,足打七分的传统技击理论。踩鸡步的训练中,练就一踩、一蹬的技击开门方 法,在踩蹬鸡步的同时龙腰带动熊膀,产生肩打的威力。无论是挤、捶、崩等劲力都可发挥在 抢占对方重心的位置上,特别是进攻者的蹬劲,是对方受伤程度的信息。
中国传统武术的真功夫是脚手齐到的打击,单靠手的打击,哪比得上让对方无立足之地 的踩鸡步科学。有上乘武功的拳师,随时把握并调整保护自己的重心,随时抢占对手重心,使对手失去战斗力。才可能做到: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踩鸡步的训练目的。踩鸡步是装备人体主要实战能力的功法,不仅为自己的重心稳定 打下基础,而且鸡步灵巧迅捷的步法,围绕着技击中进攻对方重心。鸡步下踩有踩劲、扑劲, 有裹、践、癖的感受,练好了踩鸡步一式的踩步、垫步、歇步,才能帮助习武者灵活运用自己的 重心,抢占对方重心,得到实战功夫。
起式(轻步站):侧身站立,左肩在前,头顶悬,下颌内收,舌尖微卷上顶,两眼平视前方, 气沉丹田,进入眼观六路,以我静视敌动的状态。如图(64)。
行桩训练:接起式,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膝盖弯曲,步法的大小因人而异,初练者韧带 紧,步法可小些,桩相对的高一点。右脚蹬直脚尖向右偏45度,脚趾微抓地之意,后跟不能 离地,形成前脚弓、后脚绷的弓箭步桩式,身体的重心居中,不得前俯后仰,两腿像把拉满的 弓,身体垂直似既发之箭,丹田有前冲之意。如图(65)。
接上式,右脚向正前方迈一小虚步,仍向右保持45度,与左脚相轻轻摩擦(摩筋擦骨), 左手前伸成弯曲状,手掌成阴阳掌形,肘与膝合。如图(66)。
接上式,左脚向正前方迈一步,如图(65)。转身:贴胸的后(右)手与前(左)手前后交换, 后手在下前手在上,两手相贴轻轻摩擦,形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以双脚跟为轴同时身体向后 转,右脚变前脚,左脚变后脚,形成右脚弓,左脚绷,交叉练习,练法与前相同。如图(67)。
接上式,右脚向正前方迈一小虚步,仍向右保持45度,与左脚相轻轻摩擦(摩筋擦骨), 左手前伸成弯曲状,手掌成阴阳掌形,肘与膝合。如图(68)。
收式:行桩练到起势处转身,回到原起式方向,转身方法与前相同,左脚收回与右脚并 齐,双手相合,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手鱼际相贴,(左手掌心贴右手掌背)尽量高举过头。 左脚向正前方迈一大步,右脚在原地,脚尖微微向右偏45度,不能拔跟,形成左脚弓,右脚 绷。
左掌在前右掌在后,指尖向前方,有把两个木桩按到地下之意,同时口中呼“咦”声(雷 声),返本归原。如图(69)。
训练中身体的腰部以上保持原状,眼睛有神平视前方,行动时身体始终保持平衡,高低 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不能像波浪一样高低起伏。两腿走在一条线上,脚不能拔跟,并像钉 子一样牢牢钉在地上,身体有前冲之意,蹬腿有把全身前送之感。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四就之法,就即束也,上下束而成为一就也。
大学时期的武术训练,先训练熊盘球的动作,训练贴身靠打以短制长,以肩、肘的最短途 径发挥自己的特长,勤学苦练熊抱球的动作在养生和技击上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熊盘球的训练方法如下:
1 .起式:(轻步站)身体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地,脚趾下扣左 肩前领,右手握拳贴于肚脐,左手掌贴于右拳,目光平视前方以静视动。
2.左右盘球:接上式,提起右脚同时身体向右转动,右肘向右后转动左手追右手,双手 似盘抱一只篮球,右脚落地的同时右肘右肩自上向下砍劈。如图(70)。
接上式,提起右脚,身体起立向右后拧转,右脚落地的同时身体左转,双手似盘抱一只篮
球,手高过头。上左脚,左脚落地的同时左肘左肩自上向下砍劈。如图(71)。
接上式,提起左脚,身体起立向左后拧转,左脚落地的同时身体右转,双手似盘抱一只篮 球,手高过头。上右脚,右脚落地的同时右肘右肩自上向下砍劈。左右两边反复训练,姿势 不变。熟悉肘和肩的一起一落、一劈一撩,都在以进攻代替防守,进攻和防守一气呵成。
3.收式:承上式,左脚微微提起下踩,右肩领右手臂向左劈下,左手护于右腮,右脚蹬 直。双脚脚跟不动,脚尖向后转动同时转动身体,右手自下而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 直,左手自右腮沿胸前下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置于裆际。左足顺势向前一步, 双脚并列,双手同时上冲,左腿再向前一步形成左弓箭步,右脚蹬直,头向上顶,双手下按形 成虎扑之势的同时发雷声“咦”,五行一发响雷声,先声夺人,拳去雷动风声响,一瞬间突然 发声,声势如霹雷山林不能阻隔,足以使人受惊,而手足失措,同时足手齐到。如图(72) o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二践之法,践即腿也,腿要猛勇成其践也。
“乌云遮月把”是拳动静结合的重要练习功法之一,此练法内外兼修,动中求静,静中求 动,在动与静的矛盾中充实丹田、增强下盘功力及手掌上的圆劲,因此练习中讲究慢,慢功境 界练出巧妙。其实慢练会觉得更累,在乌云遮月把的训练中,越慢越好,这样才会练出功夫 来。传统武术中的内功就是形成于医理之中,技击变化也得益于医理地启发,使之拥有上乘 武功的人一动,即有内劲。中医强调人是赖气而生存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是武医相 通的道理,传统武术要求训练中必须先练内脏:“内先动,而外即随。”而后练四肢百骸,产生 内外沟通,这是中国武术研究的新课题。
乌云遮月把的练法如下:
起式:在空气清新避风处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离地,脚趾下扣, 右脚满脚掌着地,脚趾微微抓地之意,两脚的重心力量分布约前二后八。全身放松,头顶悬, 下颌内收,气沉丹田。
练法方法:接起势,起左脚,使双脚距离略比肩宽,同时左手掌心面对身体至眼部同高, 由左肩轻松自然前领,向左转动,身体重心落到左脚,右脚随着身体前移慢慢蹬直,左手掌心 向上,左肘与左膝垂直对齐,右手紧贴于右腿手掌向下按。整个转动过程慢慢吸气,右脚蹬 直后,动作停止,先闭住呼吸,后慢慢呼气,注重呼吸细长,尽可能不听到呼吸的声音,等待向 54
右运动。如图(73)。
双脚脚跟不动,脚尖慢慢向右移动,左手掌心面对身体至眼部同高,随着身体向右慢慢移动, 左手心遮到左眼睛时起右手,右肘在下托起左肘,使双手似剪刀在慢慢合拢。如图(74)。
接上式,身体随着脚尖慢慢向右移动,右手掌心面对身体至眼部同高。如图(75)。
接上式,身体继续向右转动,转动到右肘与右膝垂直对齐时,左手下按,慢慢紧贴于左腿 并伸直,右手前伸与右脚步尖垂直对齐。整个转动过程慢慢吸气,左脚蹬直后,动作停止,先 闭住呼吸,后慢慢呼气,注重呼吸细长,尽可能不听到呼吸的声音,等待向左运动。如图 (76)。
由此反复转动,左右来回为一式。次数根据自己体力而定。
收势:双脚并拢,双手裹后脑而下到胸前,前推双把,同时从丹田发出“噫”声,返本归 原。
拳理解释:起势首先要安排周身放松,行拳要把纯真的心态溶入到大自然中,身体亦溶 化在大自然中。当心、身从无极走向有极时,左脚缓慢提起向左外分开时,身体的各部分有 飘飘然的感觉和涌动,当左脚落地的瞬间,双脚便有生根于地的感受,此时脚心的涌泉穴要 有从地下汲水的感念,谓之采地气。此时周身含有腾挪预动之势。当双手掌心向下朝上微 微抬起时,双手十个指完全张开,和双脚趾相对,有把地下取之不尽的水(气)向上抽吸的意 念。当徐徐上升的双手十指发胀,向上举动艰难时,上下对拉恰到好处,感觉双手沉重两手 要自然内旋至手心向上。此时向上捧举,显得非常轻灵。需要说明的是,向上举的双手十宣 穴,把地下的水(气)有机地和天上的水(气)连结起来,用之不竭,此谓采天气,接天河之水, 谓之三位一体,也叫三才合一。当双手采满天气之后,把天河水随着双掌心内合,徐徐地沐 浴全身,双掌的天地之气顺着双肩的肩井穴向下输灌,另一股水则顺头顶的百会穴,向体内 灌输,涤荡五脏六腑,然后将五脏的废气从脚心排出去,以达到健身的预期效果。
晚清时期和民国年间,曾经有一些外国人骂中国人“东亚病夫”。1949年新中国成立 后,有一位爱国的老人,他是百战百胜的武术大师,许多见识过他的技击技艺的大侠,无不称 赞他的实战本领高强,无不佩服他精湛的技击技艺。就是他老人家将中国最好的、保守秘传 了 300年的技击技艺首先公开传授,为后人留下了传统武术的真才实学。他传承的武术学 问、科学,使后人能研究武术运动对人的生命历程带来巨大的益处。
十字搁横的训练方法,就是这位武术大师为后人留下的技击技艺之一。21岁的人可训 练武术实战内容丰富的动作,十字搁横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武术实战能力。
十字搁横的训练方法如下:
起势:从起势开始,就训练人的英勇之气。侵扑站,又名熊看洞。也有人称起势为霸王 观阵。霸王观阵可训练眼光老嫩。如:鹰眼观天不观天,以高视低,上下全视,纵横世界。熊 眼观地不观地,以低视高,由下而上望上下全视前听后观察左右,手足左进右取、右进左取、 交差往返成剪刀开合,就变化出鹰熊两种生灵的战斗本能与战斗技巧。
侧身站立,左脚在前,脚跟着地,踝关节上翘,脚尖微微离地,脚趾扣地,重心在直立的右脚, 使身体稍微前倾。右手握拳,护于丹田,左手五指自然伸展,形成荷叶掌,贴于右手。头顶悬,下 颌内收,舌尖微卷上顶,以静视动。犹如霸王居高临下的观阵,所以称为霸王观阵。如图(力)。
起式动作就是传统武术的立式桩,在图(77)的基础上,双脚不动,双手形成荷叶掌,前后拉开 50厘米,形成霸王手下的一员大将军,拉剑出鞘的模样就称为侵(鹰)扑站。如图(78)。
在图(77)的基础上,双脚不动,双手下钩,双肘紧贴双胁,象形于熊有战斗之情,熊外形 宁静、而内含蓄凶猛,两膀健壮有力摆在胸前,头颈上竖,两眼观天,不观天。使形象威猛庄 严,这就称为熊看洞。如图(79)。
三个起式动作,都是武术立桩,自然站立不动时双脚十趾都具备抓地之劲,如猫抓鼠可 以增加周身上下的相互矛盾的支撑劲力,这种劲力由静而生,所以称为静力。人的活动,走 路、说话、感觉、思考等,都是要消耗能量的,人的大脑要消耗人体25%的氧气和其他能量, 静力训练时思想和躯体都相对静了下来,因此必然激活人的健康能力与技击能力,增强人的 整体力量,因此静力训练可均匀地提高技击能力,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拳势训练:在起式定桩式不变的基础上,左脚上一大步,同时左肩前领左手单掌向前。 如图(80)。右脚上步踩在左脚前方,同时左手下压,右手前劈,左右肘二肘相合,双手交叉, 右手紧贴身体向后抽到右胯,左手贴在右腿。如图(81)。
接上式,左脚上步,同时右手推左肘,在腰转动时向前横击,脚手齐到。如图(82) 0
接上式,双脚脚跟不动,脚尖向右转动,使身体向后转动,同时右肩前领右手单掌向前。 左脚上步踩在右脚前方,同时右手下压,左手前劈,左右肘二肘相合,双手交叉。左手紧贴身 体向后抽到左胯。如图(83)。
接上式,右脚上步,同时左手推左肘,在腰转动时向前横击,脚手齐到。由此一左一右或 走四正步,因人而异,反复训练。
收式:接上式,双脚脚跟不动,脚尖向左转动,使身体向后转动,同时右肩前领右手单掌 向左下劈出,左手上插保护右腮。双脚脚跟不动,脚尖向右转动,使身体向后转动,同时右肩 前领右膀,向右上方冲击,左手下按。提右脚,右手摸过左肩,右膝和右肘相合,左手掌心贴 右肘并顺右手上升,双手相贴,尽量高举过头。左脚,向正前方迈步。右脚在原地,脚尖微微 向右偏45度,不能拔跟,形成左脚弓,右脚绷。左掌在前右掌在后,指尖向前方,有把两个木 桩按到地下之意,同时口中呼“咦”声(雷声),返本归原。如图(84)。
图(83)
武术文化:明白十六种拳法之六合之法,合是内三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 力合。此三合只存于内也,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成其六和也。
浏览493次